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嫁妝鉛筆畫

嫁妝鉛筆畫

發布時間: 2022-08-18 07:29:58

1、嫁妝畫的介紹

中國上升到國家層面的性教育始於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當時,光武皇帝劉秀主持召開了一次全國規模的經學學術會議,制定了有關經學各個問題的標准答案,並由班固將之整理編撰為《白虎通》(全稱為《白虎通德論》)一書。書中除明確規定貴族子弟在「辟雍」學宮必須學習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馬車等課程外,還要接受性教育。由於性教育是一種避不開,又不能大張旗鼓進行的特殊教育,所以古人想出了不少「照貓畫虎」的速成辦法。「嫁妝畫」就是其中之一。「嫁妝畫」最早見於先秦墓葬中,漢磚也有大量表現,其實物的製作,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嫁妝畫」通常是一卷8張12張圖畫。女兒出嫁前,父母都得買上一兩卷,作為嫁妝。

2、嫁妝畫:古時教兩人如何進行房事

按照婦科醫生的說法,女性至少產後恢復六周才能過性生活,而且根據身體素質的差異,你必須耐心等待你夫人的身體具備以下這些條件:首先紅腫消失,然後陰道不再出血和疼痛,而且進入時不會感覺乾燥。即便是這些條件都具備了,你們在產後第一次做愛的時候也要非常當心,動作要慢,幅度要小,一定要盡可能的溫柔。否則一旦傷口再次撕裂,等待的時間就更長了。所以她如果覺得痛就應該馬上停止,當然,如果只是非常輕微的痛,你們就可以痛並快樂著了。Q)我是一個公務員,在單位上班就覺得挺無聊的,我老婆是個老師也挺死板的,我們倆每周只做一次,而且時間、地點都固定,這樣好無聊啊,救命啊!!!A)我可救不了你,不過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有計劃的性生活缺乏樂趣,不知道你們是怎麼想,其實有規律的性生活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之前我手頭就有過這樣的一個例子,之前他和他愛人都是沒什麼規律想起來就做,但是之後工作慢慢忙了,就定了時間,定在每周六晚上,估計你也是,那他們倆到這一天呢就會特別的興奮,女方會特意准備性感內衣,男方會特意下廚做飯、開紅酒、放浪漫的音樂,好象初戀的感覺。這點就可以看出來,其實有計劃的性愛完全比當年瘋狂的時候浪漫的多,你甚至可以在約定的那天從早上就開始挑逗她,讓她憋上一整天,晚上不是就更瘋狂了嗎?公務員工作無聊是肯定的,至於性愛嘛……你完全可以把它變成你生活里最有意思的事情。A)就是那樣嘍,還能怎麼樣,不過古人對性教育態度的開放幾乎是我們想像不到的,其實你看到的春宮畫中部分還有一種名稱,叫做「嫁妝畫」。是做為女性嫁妝一起送到男方家裡的,它的作用就是教會兩人如何進行房事,描述詳細,再配圖解釋,可以說是現代人根本不敢去做的一件事情,加之古代還有一些特定為房事所准備的器具、場所。還有更恐怖的,東漢建初四年,朝廷組織了一次全國經學討論會,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的記錄以後由班固整理編輯成《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這本書對後世影響非常大。可是,就是這么一部官方的極為「正統」的書,也對性問題予以很高的重視。甚至連教授性知識和性技巧,都由此書規定是古代貴族子弟們的一堂必修課。想想現在我們羞澀的……真是連古人都不如啊。

3、中國封建社會里女子出嫁的「嫁妝畫」是什麼?又是嗎內容?

中國古代的性教育:新婚之夜的「嫁妝畫
在中國歷史上,對性教育有正式記載的始於漢代。

東漢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朝廷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經學討論會,由皇帝親自主持,這個會議的記錄以後由班固整理編輯成《白虎通德論》,簡稱《白虎通》,這是當時官方對經學的標准答案,對後世影響很大。可是,就是這么一部官方的極為「正統」的書,卻對性問題予以很大重視,甚至討論了應該和未滿50歲的妾性交幾次這樣的細節。《白虎通》還有一節專門討論「辟雍」。「辟雍」是古代的一種學宮,男性貴族子弟在裡面學習作為一個貴族所需要的各種技藝、如禮儀、音樂、舞蹈、誦詩、寫作、射箭、騎馬、駕車等,在課程中居然還有性教育。貴族子弟從10歲開始就要寄宿於城內的「小學」,至15歲時進入郊外的「辟雍」,換言之,他們從10歲「出就外傅」至20歲行冠禮表示成年,中間要有10年離家在外過集體生活。

那麼,為什麼性教育要在學校進行而不能在家中進行呢?從《白虎通》看來,這個問題在那次御前會議上也被提出來了,《白虎通》記錄下來的解釋是:

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渫瀆也。又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妻變化之事,不可父子相教也。

以上這段話里所說的「授之道當極說明陰陽夫妻變化之事」,這就是性教育,在東漢就把這個內容作為貴族子弟學校的必修課了,可見那時人們的性觀念(包括統治階級的觀念)還是相當開明,對研究性問題相當重視。當然,從今天的觀點看來,性教育不能父子相授,則未必。

那時的貴族子弟,15歲進「辟雍」,20歲畢業,這中間有性教育,似乎可以和今日的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相媲美,不過前者是為少數人服務的,後者是為多數人服務的,如此而已。

在中國古代,廣大民眾有沒有性教育呢?當然有,不過沒有那麼系統、全面,而多用「形象化教具」,進行「暗示引導」的教育方式。「嫁妝畫」和「壓箱底」就是其中主要的兩種。

4、中國傳統婚禮的嫁妝,雖然不怎麼名貴,但是寓意很好

清朝普通婚禮的全流程: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結婚當天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鬧洞房。(本文由歷史大學堂編輯整理)

5、在中國歷史上,古代女子有哪樣東西是出嫁是不可或缺的?

結婚,對於一個人來說,算是人生中最重大的事情了,有錢人家可能會有三妻四妾,會結好幾次婚,但是,沒錢的人家,可能一輩子就一次了。但不管是怎樣的情況,人們對於結婚這件事,都是非常重視的。

秋天是新人們結婚的好季節,正所謂秋高氣爽,在這個不冷不熱的季節里,涌現出了一批批的新人。那麼,既然要結婚,嫁妝肯定是不能少的,一般情況下,男方家需要准備好迎娶女方的禮金等物品,女方家則需要准備好女子結婚時候的陪嫁。

在古代,就算是皇帝迎娶皇後,都要給皇後娘家一筆豐厚的禮金。根據記載,古代的皇家甚至還對聘娶皇後的禮金,作出了詳細的規定。如果,按照現在黃金的最低價格來算的話,這些聘禮最少也有一千多萬人民,而且,有時候實際的支出會比規定的超出許多。

相應的,如果一個女子要當皇後,她也要准備好一套嫁妝,不過,這些嫁妝的費用都是由皇家出錢的。比如:光緒皇帝迎娶慈禧太後的侄女葉赫那拉氏的時候,她的嫁妝就由宮里置辦了幾百擔,嫁妝的數量十分之多,僅僅抬進宮中,就用了七天的時間。

並且,在古代社會,女子結婚的時候,嫁妝的多少將直接決定她日後在婆家的地位。

嫁妝豐厚的,婆家就非常喜歡,自然也會對新娘子更好。如果,嫁妝太少,那麼,這個新娘子就會被婆家人看不起,將來還會受盡委屈。所以,古人在嫁女兒的時候,都會准備一份體面的嫁妝,好讓自己的女兒在婆家可以生活得好一些。

“如果養了女兒,就要早早地為她准備好嫁妝,這樣在她出嫁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在古代,也有這樣的情況,因為家人沒有及早地為女兒准備好嫁妝,結婚的時候就把家裡的財物拿去抵押,就為給女兒置辦嫁妝。比如:宋朝蘇東坡,就曾為外甥女借了兩百貫當嫁妝。

在上個世紀中葉的時候,嫁妝一般都是一對枕頭套或者兩床被褥;再到了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就變成了“四十八條腿”和“三轉一響”;而到了物質豐富的現代,嫁妝就變得更加豐富多彩起來,有房、有車、有家電等等。各地、各民族風俗習慣不同,所准備的嫁妝也會不同。

那麼,嫁妝到底是什麼東西?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在中國古代,成親的時候都有哪些嫁妝呢?

所謂的嫁妝,就是人們在嫁女兒的時候,送出去的財物,又稱“妝奩”、“奩具”和“嫁資”。根據史料記載,嫁妝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魯國大夫轅頗負責管理國家的土地資源,他對自己管理區域內的土地大加征稅,用來作為魯哀公女兒出嫁時的嫁妝。

在民間也有這樣的習俗,就是在嫁女兒的時候,娘家都要准備嫁妝。比如:衛國的民間女子,出嫁時會“以爾車來,以我賄遷”,也就是讓夫家派人來運走嫁妝的意思。

到了戰國時期,嫁女兒要配送嫁妝在社會中已經是一種普遍現象了。

根據對戰國一座楚墓的考古研究,專家發現:當時,女子出嫁的嫁妝中,不僅有幾輛車,還有許多家畜,比如:大雁、狗和豬等。在那個時代,豬和狗對一個家庭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用它們來作為女兒的陪嫁,也算是重要的物品之一。

然而,大雁則是新郎到新娘家迎親的時候,必須要帶的物品之一,這就意味著“執雁為禮”,也叫作“奠雁”。到了西漢之後,女子出嫁的時候,陪送錢財已經變成了一種社會風尚。在古代,女子的嫁妝除了這些生活必需品之外,一般還會有房子,土地或毛巾什麼的。

根據記載,古代嫁妝內容和現代的差別並不是很大,但是,古代有幾樣特殊的嫁妝,是現代沒有的。

第一種就是陪嫁丫鬟。在春秋戰國時期,貴族在嫁女兒的時候,一般都會將她們的侍婢一起陪嫁過去,或者讓她們的妹妹跟新娘一起過門到新郎家中。這種風俗在古代很是流行,比如:東晉年間,孔珪的兒媳婦家裡就比較有錢,僅僅是陪嫁丫鬟就有七、八個。

第二種是一些不祥之物。在以前,浙江一帶的嫁妝,一定要包含凶服和棺材板等物品。所謂的“凶服”,就是在公公婆婆去世以後,兒媳婦要穿的蓑衣麻服。而“棺材板”則是為新郎和新娘將來老了以後准備的。

如果,有的地方不方便陪送棺材板,人們就會考慮把棺材板替換成同等價值的小金棺。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一點是:新郎家裡不僅不會覺得新娘嫁妝里的這些東西有什麼不妥,還會為自己有一個想得如此周到且細致的親家而感到高興。

第三種則是“壓箱底”,這是一種關於夫妻性生活的模型。因為,這種東西不僅很隱私,而且,還具有辟邪的作用,所以,才叫“壓箱底”。實際是古代性文化的一部分,類似的還有“嫁妝畫”,這個東西的主要作用,則是讓古代的新婚夫妻們知道怎麼過夫妻生活。

最後,還要說的一點就是,雖然,這個嫁妝是女方准備的,但是,一旦女方嫁到男方家裡後,嫁妝就成了夫妻雙方的共同財產,女方是不可自行處置的。“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予。”因為,在古代已婚婦女沒有私財,沒有私自處理財務的權利的。

在《廣異記·費子玉》中有記載:子玉雲:“夫用婦錢,義無還理。”妻無以應,遲回各去也。也就是說:丈夫可以使用妻子的嫁妝財產,丈夫使用妻子的錢財,並不需要歸還。並且,在《宋刑統·戶婚》引用唐朝開元年間《戶令》中:妻雖亡沒,所有資財及奴婢,妻家不得追理。

綜上所述,古代人結一次婚真的很不容易,不僅要遵守如此多的繁文縟節,還要准備如此多的禮金、嫁妝,這對於古人來說,真的是不易之事,所以,既然選擇結婚,就不要輕易離婚,不然,再結一次婚的成本就真的是太大啦!

6、古代公主嫁妝清單,一般有些什麼?

1、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准。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2、壓錢箱 ,九寶中的第九寶是壓錢箱,是古代女子嫁妝清單之一,藉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時也是女子婚後用於收藏心愛珍品之物。
3、鴛鴦枕 ,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4、龍鳳毛巾 ,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准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6、喜梳,喜梳也是中國古代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發梳在一起,秤之為「結發」,有「結發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7、鏡子,代表圓滿、完滿,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麗,是對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祝願;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託。

8、都斗,原是量糧食的器具,在婚嫁禮儀中用於彰顯男方的財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兒嫁過去之後也能過上豐衣足食、輕松無憂的富裕生活。

9、剪刀,是古代婚禮中的「六證」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裝剪裁之用,婚嫁禮儀中寓意新娘婚後生活的綾羅綢緞、前程錦綉,共享人生的榮華富貴。

10、算盤,生活中用於算籌收入和開支的計算工具,婚慶禮儀中的千足黃金算盤,寓意新人對未來安寧富裕生活的理想與規劃,能夠合理的投資理財,贏得廣茂財源。

11、綉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在花繁錦綉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

1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為衡量幸福的標准,指百子千孫,幸福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新人今後生活事業步步高升的祝福。

7、嫁妝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中國古代「嫁妝」最早出現是在春秋的時候的,那時候也不叫嫁妝,而是稱作為「妝奩」、「奩具」、「嫁資」。

據《左傳·哀公十一年》記載,「轅頗為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當時,魯國大夫轅頗擔任相當於今國家土地資源部部長的司徒一職,對封邑內的土地徵收賦稅,用來作為魯哀公女兒的嫁資。
同時對於當時來說,嫁妝也不是只要王侯將相才有,民間也有著嫁妝這么一說,在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國風》中,有一首反映衛風的詩歌《氓》,裡面便提到了衛國女子出嫁時的情形: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這就是女方對男方說的,意思就是,你趕緊駕馬車來接我吧,我帶著我的嫁妝跟你一起走。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女方當時對於嫁妝這一儀式也是很看重的。

到了戰國時期,嫁妝已是當時的主要社會風氣了,人們都知道在嫁女的時候肯定會置辦一些嫁妝,那麼當時的嫁妝都有些什麼呢?

據考古學家考古發現,在某地的一個屬於戰國時期的的陪葬墓中發現了一個「彩繪出行圖夾紵胎漆奩」。而這個就是當時最早出現的女性梳妝用品。而且在這個上面還活了一幅畫,畫面內容是由26個人物、2輛驂乘、2輛駢車、9隻大雁、2隻狗、1隻豬構成,另有襯托場景的5棵大樹,所反映的內容即是當時女子出嫁場景。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當時的一些嫁妝了,豬啊狗啊是普通老百姓中的很重要的一筆財富了,把他當作嫁妝,也算是要得的。而大雁是當時的一種風俗,即所謂「執雁為禮」,也叫「奠雁」。

看了這些,我想對於嫁妝的來歷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對於我們這樣的傳統習俗,我們要的是繼承他的精髓,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哦!

8、古代女子出嫁時最奇葩的嫁妝是什麼?

中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以禮待人接物,以禮為人處世。

俗話說得好,人生的四大喜事便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作為繁衍後嗣的喜事——嫁娶,我國古代女子的陪嫁更是頗為講究,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作為古代富家女子出嫁的必備品,拔步床是傳統傢具中體積最大的一樣傢具,需幾人合力才能抬起,跟隨於迎親隊伍之後,各樣陪嫁之前,以顯示其嫁妝之豐厚。

拔步床誕生於明代後期,大致分為廊柱式拔步床與圍廊式拔步床,從外觀而言其類似一個私密性極強的小房間,並擁有著一定的活動空間,深受待嫁女子的喜愛,深以此陪嫁為榮。


明代的能工巧匠不計其數,士大夫階層生活靡費,更是為了顯露其不同尋常的身份,花費重金四處求得技藝精湛之人,將人物典故,花鳥蟲魚,奇珍異獸雕刻其上,鏤空而作。其精緻繁瑣程度往往花費數年光景,故而富家大戶一般從女兒出生便開始籌備。

演變至明清時期,拔步床多以紅木,黃梨木珍稀樹木建造,夜晚幽香陣陣助於安眠;鐫刻象牙玉石,觸手生涼,月光照耀下淡淡熒彩浮於其上;色彩鮮亮,正紅為底,多以黃、藍、綠為輔助,更顯其富麗堂皇。


於女兒出生之時便買下樟木樹苗種於後院細心呵護,媒婆於屋外見樹長勢上門說媒定親,至出嫁之時已亭亭如蓋,將其粗壯樹木砍下,塗漆上色,這便是樟木箱。

樟木又稱“女兒樹”,氤氳香氣,經年不散,將衣物放於其中幽香暗生,行進舉止間衣衫擺動留下淡淡清香惹人留戀側目。更兼有木質綿密,紋理緊實,不蟲不蠹不發霉,可謂是保存名家書畫的上上之選。

香樟木的寓意更是極佳,出嫁之日將絲綢放於樟木箱中,取——兩相廝守(兩箱絲綢)的好彩頭,祝願愛女得遇良人,婚姻美滿,餘生平安順遂。


女為悅己者容,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作為唯一從娘家自己閨房之中帶至夫家的私密之物,承載了太多的情感。

少女的嬌羞顏色,待嫁的忐忑喜悅,婦人的穩重大氣,通過妝奩[lián]中的胭脂釵環裝點上色,完成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蛻變新生。


妝匣一般都是小巧精緻便於放置,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看似簡單卻是內有門道。最上面鑲嵌可翻合的銅鏡觀其面色,幾層抽屜中備有描眉上粉,點畫朱唇之物,待其梳妝完畢,將其扣合。

若逢特殊情況,妝奩左右兩側上方焊接提手,便於攜帶移動。妝奩之上也多是鴛鴦戲水,並蒂花開的吉祥圖案。

經過歲月的打磨拋光,妝奩也染上古樸的包漿,經年累月之下,淡雅寧靜的妝奩也漸漸染上主人的氣息神韻,用著自己的方式訴說女子的一生。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歷朝皇帝更是以孝治國,朝臣大員為皇室子嗣多番爭執,由此便可看出古人對兒孫的看重。古代的醫療條件低下,何況若是連年紛爭,戰事頻發,死傷無數,國家人員凋敝,任由發展國將不國。

休養生息之年,為國家強盛,女子十三便可出嫁,若是大齡未嫁則免不了一番懲處,禍及父母,最後由國家分配對象。

子孫寶桶有三件:馬桶,腳盆,水桶。是漢族民間嫁妝中最基本的必備物之一,出嫁之日由娘家兄弟拎入新房。

馬桶亦稱子孫寶桶——誕下子女皆身體康健,無病無災,永葆百年;

腳盆亦稱聚福寶盆——嫁入夫家後財源滾滾,富貴無極;

水桶亦稱財勢寶桶——期盼丈夫辛勤刻苦,奮發讀書,來日高中,忠君愛國。


出自於漢代的狀元箱是用來盛放經史子集和隨身衣物,其名也是通俗易懂“狀元及第,高中榜首”好彩頭。


至明代,其規格逐漸固定。雖制式簡單,但其箱子的實用程度不可否認,是學子們離家游學的必備品。世家大族的箱子線條恢宏大氣,做工嚴謹考究,細節之處見人品,借用先賢的豪情壯志之語抒發自己內心的渴望,激勵鼓舞自己,以便他日飛黃騰達效仿其品行。

這是一種鞭策,對兩人組建家庭的美好期盼。女子秉賢妻良母之態,於後院持家,為丈夫兒子免除後顧之憂。男子肩負起教導子孫之責,於朝堂苦心經營為子謀劃,光耀門楣,兒孫不負韶華,心懷天下,能夠金榜題名——一日看盡長安花,為百姓謀福祉。


這種種求取好意頭的物品,寄予了親朋好友的衷心祝福。婚嫁大事,有能力的官員富商更是十里紅妝陪嫁,占滿長街。

最“奇葩”的嫁妝,一般都是嫁底:

悶戶櫥,收納儲藏物品之用;

紅木所製成的春凳,女子久坐可刺激其生理激素,有助於早日有孕,誕下子嗣;

此外,更有徹夜不滅的龍鳳花燭祝福新人恩愛勝似蜜糖,銅盤及鞋,取攜手共度,白首不離……


婚姻代表著兩姓之好,陪嫁往往更是代表著女子在娘家的地位和受喜愛程度,其不僅僅是女子的出嫁之後的倚靠,同時也代表男子的臉面。

所以,女子的陪嫁每樣物品都有其深意,值得我們細細探尋。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