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風俗習慣
1、美國和中國有哪些相反的習俗呢?
在美國和中國生活過的人都知道,美國和中國的習俗很多都是相反的,有時候美國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中國人卻覺得匪夷所思;而中國人覺得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美國人卻覺得十分奇怪,那麼這些相反的習俗都是些什麼呢?讓我來舉幾個例子吧。
第一:見面禮儀。當一個人遇到另一個人的時候,在中國一般都會握個手或是微笑一下,但是在國外可能就是親吻禮,這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因為一般中國人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是不可能做出這樣親密的舉動的。
第二:中國人吃飯的規矩和外國人截然相反。外國人都有給服務員小費的習慣,但是這個事情在中國是不可能的,或許在古代的時候是有的,但是在這個基本誰都可以自力更生的時代,基本沒有人還會給別人小費了。而且一般中國人都喜歡一個人結賬,會顯得友好或是比較顯得自己闊氣,但是外國人都是分攤的。
第三:中國人和外國人性情不同
中國人一般都會很謙虛,不會誇大自己,被人誇贊的時候都會很靦腆,然後紛紛否定。而外國人卻很直接,一般都會把別人的誇贊虛心接受,同時也會表現得很開心。
第四:中國人喜歡喝茶,外國人喜歡喝咖啡
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一般中國人都比較喜歡喝茶養生,不管是孩子還是大爺還是那些工作者,總是喜歡拿個水壺泡杯茶,但是外國人卻更喜歡喝咖啡,覺得咖啡可以提神,讓他們工作更加的有干勁。
其實還有很多美國和中國的不同習俗,有機會的話可以去全面了解一下。
2、中國和美國有哪些不同的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
(一)禮儀
在美國社會必須「入境隨俗」,必須了解並遵守美國社會中慣行的禮儀規則
在穿衣方面,雖然美國人以隨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會的場合, 仍是很正 規,穿衣的規矩極多,但以適合時宜為主,例如參加婚禮、參加喪事,則應著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辦公室應著裙裝,避免穿牛仔長褲.
乘車方面,車內座位的大小順序,要看主人開車或司機開車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車,應該以後座右方的座位為最大座, 後座的左位為次之,再其次為中間, 而司機旁的座位 為最卑位.如開車的是友人,則他旁邊的座位為最尊位,其次才是後座右、左及中間位.因此 在中國常見男女友搭乘計程車時, 男士總是打開車門讓女士先進入,挪到左邊位,男士再坐 到右邊位上,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禮儀的, 正確方式應是讓女士入座後,繞到左邊車門 自行上車入座.上下樓梯也有一定規矩,上樓時應讓女士、長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長 者的安全.
在飲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應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開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壓緊,切成 小塊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湯時不可出聲,喝咖啡的小湯勺是用來攪拌奶品及糖的,切記不 可用湯勺來喝咖啡,並避免在餐廳中喧嘩,如接到請貼赴宴,要注意下面幾點: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訴主人參加與否,有時也可用電話通知,如請貼上註明「regrets only」, 則只有無法參加時才需通知,「rsvp」就應不論參加與否均寄上回帖或電話通知.
注意參加的宴會有無服裝的規定.
准時,在參加酒會的時候,則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如五時至七時)前往, 當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賓客,則主人應注意:
1.陪客:應邀請與主客關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應先了解客人有無忌嘴的食物,如是否為素食者,是否為不食豬肉及鱗魚類的猶 太人.
3.座位:主人應坐在背對門的位置,主客則在其對面,另外要注意階級、尊卑,並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為原則.
進餐時飲酒種類應視當日主食而定, 如吃魚則飲用白酒,吃肉則喝紅酒,紅酒應與室溫 相同,且不可強邀賓客「乾杯」,至於威士忌及白蘭地等烈性酒,則多於飯後或飯前飲用. 國際社交禮儀規定多如牛毛,以上所舉僅是其中數端,要在美國社會中行止合乎禮儀,還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並虛心學習才可.
(二)禮節
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
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於歐洲,最初是表示手裡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 。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 、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 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後將手放下。
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 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 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 安慰。
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 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三)節日
1)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 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 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 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 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 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 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2)聖誕節
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中。
從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 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願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
聖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人們在小杉樹上或 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聖誕樹, 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聖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 到處都有聖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裡也由一人扮成聖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
美國人慶祝聖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 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聖誕老人在深宵把禮 物帶來,放進襪子里。
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聖誕樹並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聖誕前夕和聖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夥子,視第一次參加 聖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來臨之際,喜歡把雄鷹,貓頭鷹等飛禽的羽毛用來裝飾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歐美各國嚴禁隨地吐痰和亂丟垃圾,違者要罰款。違者必罰,沒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別是點煙的時候,不論你用火柴還是打火機給他們點煙,點到 第三個人時,他們往往會面呈難色,有的人甚至會有禮貌的拒絕。
小費
搬運員:每件行李付費五十美分。 旅館門衛:如為您喚叫出租汽車並照顧您上車時應給五十美分。 旅館寢室打掃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給小費。如住得久一點,每三天給二元 左右(高級旅館應再多給一點)。放在床前櫃上就可。 旅館餐廳應該給15%左右的小費,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據餐廳服務情況,由顧客自己在賬 單上填寫給小費的百分數,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館不給小費。
中國人比較注重傳統的東西,我們始終維系在儒家思想下,所以在思想上是連續的。我們中國人喜歡尋根問祖,比較注重倫理關系。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尊卑、長幼之間的關系。而外國由於他們的歷史上的一些原因在這些方面與我們中國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美國人他們長輩與晚輩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經常直接稱呼對方的名字,表示親切。這如果是在我們國家則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這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區別。
中國人比較含蓄,很多時候都不願意太表現自己,當別人稱贊自己的時候,總要說上一句:「哪裡,哪裡」以示謙虛。而外國人多數比較直接,他們面對別人的稱贊一般都是表示感謝。
還有在一些公共的場合我們一般是用握手的禮儀,而外國很多地方是用擁抱的,這也是其中一個很大的不同。
中國人說話有時候比較含糊,比較常說的話有:「不清楚、很難說、先看看再說。」我們不習慣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經常是先把機會讓給別人,這樣比較不容易出錯。而外國人有些則很喜歡表達自己,他們認為有能力就應該表現出來。這也是中國與外國的不同之處。
還有我們與外國人對待請客的態度也不一樣,我們經常是某一個人出全部的錢,而很多國家他們是各自出各自的錢,甚至是夫妻之間也是這樣。
我們中國人喜歡喝茶,外國人喜歡喝咖啡。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人用刀叉。中國人請客經常喜歡灌別人喝酒而外國喜歡喝多少自己去倒。
中國與外國的不同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以上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更多的不同之
3、中國人和美國的生活習慣有什麼不同
生活風俗習慣各有不同:
(一)禮儀
在美國社會必須「入境隨俗」,必須了解並遵守美國社會中慣行的禮儀規則
在穿衣方面,雖然美國人以隨和、不正式的印象,但在上班、赴宴會的場合, 仍是很正 規,穿衣的規矩極多,但以適合時宜為主,例如參加婚禮、參加喪事,則應著黑色或素色的衣 服;女士在辦公室應著裙裝,避免穿牛仔長褲.
乘車方面,車內座位的大小順序,要看主人開車或司機開車而有所不同. 如是搭乘出租 車,應該以後座右方的座位為最大座, 後座的左位為次之,再其次為中間, 而司機旁的座位 為最卑位.如開車的是友人,則他旁邊的座位為最尊位,其次才是後座右、左及中間位.因此 在中國常見男女友搭乘計程車時, 男士總是打開車門讓女士先進入,挪到左邊位,男士再坐 到右邊位上,這是完全不符合正式西方禮儀的, 正確方式應是讓女士入座後,繞到左邊車門 自行上車入座.上下樓梯也有一定規矩,上樓時應讓女士、長者先行, 目的是保障女士、長 者的安全.
在飲食的方面,要注意餐具應先由最外面的一副刀叉開始使用,食物要用叉子壓緊,切成 小塊才放入口中,吃食物及喝湯時不可出聲,喝咖啡的小湯勺是用來攪拌奶品及糖的,切記不 可用湯勺來喝咖啡,並避免在餐廳中喧嘩,如接到請貼赴宴,要注意下面幾點:
是否需要寄回回柬,告訴主人參加與否,有時也可用電話通知,如請貼上註明「regrets only」, 則只有無法參加時才需通知,「rsvp」就應不論參加與否均寄上回帖或電話通知.
注意參加的宴會有無服裝的規定.
准時,在參加酒會的時候,則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如五時至七時)前往, 當然也不宜太 晚才到.
如果邀宴賓客,則主人應注意:
1.陪客:應邀請與主客關系良好的人做陪.
2.食物:應先了解客人有無忌嘴的食物,如是否為素食者,是否為不食豬肉及鱗魚類的猶 太人.
3.座位:主人應坐在背對門的位置,主客則在其對面,另外要注意階級、尊卑,並以男女 、夫妻、中外分坐為原則.
進餐時飲酒種類應視當日主食而定, 如吃魚則飲用白酒,吃肉則喝紅酒,紅酒應與室溫 相同,且不可強邀賓客「乾杯」,至於威士忌及白蘭地等烈性酒,則多於飯後或飯前飲用. 國際社交禮儀規定多如牛毛,以上所舉僅是其中數端,要在美國社會中行止合乎禮儀,還 需平日多留心注意並虛心學習才可.
(二)禮節
鞠躬禮,是下級對上級或同級之間的禮節。行鞠躬時要脫帽,右手握住帽檐中央將帽 子取下,左手下垂,上身前傾約十五度,兩眼注視受禮者,同時表示問候。
握手禮,是全世界通用的禮節。起源於歐洲,最初是表示手裡沒有武器或親切的意思 。行握手禮時要客人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握手時一般不戴手套,但尊貴的人和女人可戴 手套。行禮時忌交叉行禮,和女人握手不可太緊。
點頭禮,是同級或平輩人之間的禮節。如在路上相遇, 可在行進間進行。如遇見長官 、上級或長者,不行點頭禮,而行鞠躬禮。
舉手注目禮,這是軍人禮節。行禮時舉右手,手指伸直並齊,指尖接觸帽檐右側,手 掌略賂外,手臂與肩齊高,兩眼注視受禮者,待對方答禮後將手放下。
吻手禮,是歐美上層社會的禮節。和貴族婦女或夫人見面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 垂式,則將手掌輕輕托起吻之。如果女方不伸手,則不行吻手禮。
接吻禮,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朋友、夫妻之間表示親昵、愛撫的一種禮節。 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吻。在高興、喜慶或悲傷時,一般也行接吻禮,表示親熱或 安慰。
擁抱禮,是歐美各國熟人、朋友之間表示親密感情的一種禮節。見面或告別時互相擁 抱,表示親密無間,感情深厚,擁抱禮通常和接吻禮一起進行。
(三)節日
1)感恩節
每年1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 美國人全家歡聚的節日。
每逢感恩節這一天,美國舉國上下熱鬧非常。城鄉市鎮到處舉行化裝遊行、戲劇表演 和體育比賽等,學校和商店也都按規定放假休息。孩子們還模仿當年印第安人模樣穿上離 奇古怪的服裝,畫上臉譜或戴上面具到街上唱歌、吹喇叭。當天教堂里的人也格外多,按 習俗人們在這里都要做感恩祈禱。美國人從小就習慣獨立生活,勞燕分飛,各奔東西,而在 感恩節,他們總是力爭從天南地北歸來,一家人團團圍坐在一起,大嚼美味火雞,暢談往 事,使人感到分外親切、溫暖。
2)聖誕節
是美國人最大最熱鬧的節日。每年12月25日,全國便沉浸在一派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 中。
從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美國人就開始為聖誕節大忙特忙起來。每家商店都是人流滾 滾,商人們要鼓起如簧之舌,推銷他們的各種貨物,普通人也願意趁此機會棄舊更新。
聖誕夜是一個狂歡的夜晚。美國人常常通宵達旦地舉行慶祝活動。人們在小杉樹上或 小松樹上掛滿禮物、彩花和彩燈,樹頂上還裝上一顆大星。大人們站在一旁欣賞聖誕樹, 孩子們更是手舞足蹈,甚至手拉手地圍著聖誕樹跳起歡快的舞蹈。在公共場所,賀年片上 到處都有聖誕老我的形象。有時在家裡也由一人扮成聖誕老人,為大家分發禮物。
美國人慶祝聖誕簡直可以稱得上是狂歡。送禮物和裝飾家庭,是他們最重要的慶祝方 式。每個家庭,都放著大包的禮物。孩子們把襪子掛在火爐邊,希望聖誕老人在深宵把禮 物帶來,放進襪子里。
每一個家庭在12月中旬,便會在市場上選擇一株稱心滿意的聖誕樹並裝飾得五彩繽紛。 青少年都愛在聖誕前夕和聖誕晚上舉行派對,許多情竇初開的小夥子,視第一次參加 聖誕舞會為人生大事呢!
3)元旦
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元旦來臨之際,喜歡把雄鷹,貓頭鷹等飛禽的羽毛用來裝飾衣鞋 帽,以示吉祥如意。
(四)其他
在歐美各國嚴禁隨地吐痰和亂丟垃圾,違者要罰款。違者必罰,沒有例外。 有些西方人也忌三,特別是點煙的時候,不論你用火柴還是打火機給他們點煙,點到 第三個人時,他們往往會面呈難色,有的人甚至會有禮貌的拒絕。
小費
搬運員:每件行李付費五十美分。 旅館門衛:如為您喚叫出租汽車並照顧您上車時應給五十美分。 旅館寢室打掃女工:您如果只住一晚,多半不給小費。如住得久一點,每三天給二元 左右(高級旅館應再多給一點)。放在床前櫃上就可。 旅館餐廳應該給15%左右的小費,放在桌上就行或根據餐廳服務情況,由顧客自己在賬 單上填寫給小費的百分數,一般可由10%至20%不等。自助餐館不給小費。
中國人比較注重傳統的東西,我們始終維系在儒家思想下,所以在思想上是連續的。我們中國人喜歡尋根問祖,比較注重倫理關系。我們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很重視尊卑、長幼之間的關系。而外國由於他們的歷史上的一些原因在這些方面與我們中國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美國人他們長輩與晚輩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經常直接稱呼對方的名字,表示親切。這如果是在我們國家則會被認為是沒有教養,這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區別。
中國人比較含蓄,很多時候都不願意太表現自己,當別人稱贊自己的時候,總要說上一句:「哪裡,哪裡」以示謙虛。而外國人多數比較直接,他們面對別人的稱贊一般都是表示感謝。
還有在一些公共的場合我們一般是用握手的禮儀,而外國很多地方是用擁抱的,這也是其中一個很大的不同。
中國人說話有時候比較含糊,比較常說的話有:「不清楚、很難說、先看看再說。」我們不習慣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經常是先把機會讓給別人,這樣比較不容易出錯。而外國人有些則很喜歡表達自己,他們認為有能力就應該表現出來。這也是中國與外國的不同之處。
還有我們與外國人對待請客的態度也不一樣,我們經常是某一個人出全部的錢,而很多國家他們是各自出各自的錢,甚至是夫妻之間也是這樣。
我們中國人喜歡喝茶,外國人喜歡喝咖啡。中國人吃飯用筷子,外國人用刀叉。中國人請客經常喜歡灌別人喝酒而外國喜歡喝多少自己去倒。
中國與外國的不同的生活風俗習慣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以上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我們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更多的不同之處!
4、中西方風俗習慣差異
中西方風俗習慣差異
每個地方的文化都各不相同。
習慣也是形態各異。
在飲食方面:
我們喜歡一家人
圍著就餐,而西方人就喜歡各顧各的,每個人都分得一份。我們用的是筷子,而
西方是用刀叉。西方多發達國家,他們都講究速度。所以他們的喜歡像麥當勞、
肯德基這類速食。
不止是中西方的習慣有差異,
在中方里在西方國家裡,
也有習慣的差異。
這都是
因為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風俗,地理位置,海陸位置,政策的不同很差異所造
成的。
吃飯方面
:
西方喜歡用刀叉
,
而中的就用筷子
.
西方喜歡吃麵包
,
中方喜歡吃米飯
.
禮儀方面
:
西方人見面就要抱抱
,
而中的就握手
.
春節方面
:
西方人過的是聖誕節
,
他們崇拜的是聖誕老人
,
而中過的是春節
,
崇拜的是財神爺
.
等等,其實,中方和西方有著許多的風俗習慣上的差異。
1. Addressing people
稱呼
「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
常用
Sir
和
Madam
。平時,我們常聽到學生稱呼他們的老師為「Teacher
Wang」(王老師
)
,其實這是不符合英美人習慣的。在英語中,「teacher」不能
用於稱呼。一般來說,英美人稱呼中小學的男老師為「Mr Wang」,女教師為
「Miss Wang」。我們中國人稱呼別人時常把對方的行政職務加上,如:王主任
(Director Wang)
等,在英語中這些是不能與姓氏聯用的。
2. Thankfulness
感謝和答謝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
很怪,
或相互關繫上有了距離。
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於一切場合,
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准備一
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麼忙,你都
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麼時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 or
drink
?
)
,我們通常習慣於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
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若不想
要,只要說「No,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
坦盪直率的不同風格。
3. Compliment
贊美
在英語國家,
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
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
外
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對別人的贊美,最
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 如,
B
:
Your
shirt
looks
nice.
A
:
Thank
you.
4. Privacy
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
婚姻、
收入表示關心,
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
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有這樣的對話: A:「How old are you,
Miss
Green?」 B:「Ah,
it's a secret!」為什麼
Miss Green
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
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
青春永駐,
對自己實
際年齡秘而不宣,
婦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
「你去哪兒?」
(Where
are you going?)
和
「你在干什麼?」 (What are you doing?) 在英語中就成
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5. Greetings
問候
我們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習慣說:您吃過了嗎?
(Have you had your meal?)
或
者說:
您上哪兒去?
(Where
are
you
going?)
而英美人見面時則說: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or Good evening
。
如果與熟人打招呼則說:
Hello!, Hi! or:
How are you?
如果用我們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常說的
「您吃過了嗎?」 去問
候英美人,就會引起對方的誤解,認為你會
「邀請對方去吃飯」。如果見到英
美人時說:「您上哪去?」 他們會很不高興。因為這是干涉別人的私事。英語
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6. Introction
介紹
「What's
your
name?」 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於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
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
「I
am
John
Smith.」 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
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
「Your name,please?」 或
「May I know your
name?」 如果使用
「What's your name?」 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7. Festivals
節日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
除大家共同的節日,
如新
年等,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
the
Spring
Festival
,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
Mid-Autumn Day
等;英語國家有
Valentine's Day(
情人節
)
,
Easter(
復活節
)
,
April Fool's Day(
愚人節
)
,
Mother's Day(
母親節
)
,
Thanksgiving Day(
感恩節
) and Christmas Day(
聖誕節
)
等。中西方節日的風俗
習慣也很不相同;
在節日里,
對於別人送來的禮物,
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也表
現出不同的態度。
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
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
接受後一般
也不當面打開。如果當面打開並喜形於色,可能招致
「貪財」的嫌疑。而在英
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並且欣然道謝。
5、美國和中國送禮的習俗有什麼不同,很急,謝謝
一般而言,西方人請客、送禮,其實與中國人有很大不不同。某一天,當你受到盛情邀請時,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就應當欣然接受,並口頭表示感謝:「Thank you,it』s very kind of you to invite me. I』d like to come。」
首先來說一說送禮,在西方人眼裡平常他們一般不大喜歡相互贈送禮物,除非是在生日或重大節日的喜慶場合,而且這種饋贈也僅限於家人或親密朋友之間。因此,來訪者不必為送禮而勞神,主人絕不會因為對方未送禮或禮太輕而產生不快。
比如美國人,除節假日外,當進行交注應邀到美國人家中作客甚至吃飯一般不必備厚禮,忌諱接受過重的禮物,只要送些小禮品如鮮花、美酒和工藝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則表示你將回請。
強調的是,西方人即便接受禮物,但是方式上也與我們中國人不同。中國人收受他人禮物時,喜歡推來推去的,以示謙讓和客氣,並且在收到禮物後雖然心裡滿心歡喜,也會對禮物擱置一旁。但是西方人則不然。他會認為你送的禮物是經過千挑萬選的最能匹配主人,所以既然有人送來了,就毫不客氣地「笑納」,並且還要當著你的面打開看看,除了要驚嘆一聲還要再盛贊送禮者一番。
6、美國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和中國有什麼不同?
美國的日常生活在此以我留學時的寄宿家庭為例,以我的所見所聞談談當地最普通的美國人的日常生活。
經濟狀況:Rocco家實際上並不富裕,一棟三層house,自己只住二層,一層和地下室分別出租給一位單親媽媽還有他教堂的打雜Joshua,三層則留給我還有另外一個留學生寄宿,靠收租金和做寄宿家庭填補家用(只當牧師才不可能擔得起生活開銷)。Rocco家最值錢的玩意兒估計就是客廳里的寬屏等離子電視,他本人又喜歡玩游戲,在三層休息室還有一台電視裝了Xbox,有時候我們就陪他在晚上一起打游戲。
信仰:Rocco家不是狂熱的基督信徒,沒有苦行一說,或者像某些中國人信教那樣喜歡裝逼喜歡裝聖母要麼就去哪裡都帶著本聖經以彰顯自己虔誠之心,他們的信仰十分簡單,吃飯前要先禱告,睡覺前要禱告,最讓人感到暖心的是每天早晨離家之前夫妻倆必須手握手頭靠在一起祈禱平安,然後互相親吻嘴唇,可以說他們的信仰使他們一生恩愛,純潔而又淳樸。
嘿嘿,受到她們的影響,露珠後來也信了教,不過一直沒受洗,再後來對宗教的興趣也淡了,不禁感嘆幸好沒受洗。教義長什麼樣,每個教會都有自己的說法,其實挺亂的,一部分又顯得太裝逼,所以現在露珠基本不去什麼教會。
社交:Rocco這種普通的掉土渣子的美國人基本上只和兩三個家庭保持親近關系。三個家庭之間來往很頻繁,幾乎每周都要聚會一兩次,要麼Rocco帶著他老婆去別人家吃晚飯,要麼他邀請幾個人來自家院子里搞篝火品酒晚會,假期再組織家庭一起去佛羅里達度假,別說吃的飯店、連酒店都不換地方的!每年如此,反反復復,很少改變計劃,他們也不嫌無聊單調,生活就是這樣簡單(但是露珠受不了)。順便一提,男主人痴迷紅酒,每天都要喝,自己也有釀酒的興趣愛好,有時候就請朋友來嘗酒,聊聊生活瑣事。
娛樂活動:Rocco家有周五晚夫婦出去約會的習慣,去同樣的餐廳,去同樣的舞廳電影院,據他們說已經保持了將近二十年。除此以外,之前說過了Rocco喜歡打游戲,然後我和另外一個留學生就教他打三國無雙,露珠還請他看日本動漫《刀劍神域》,還真的把他給迷住了!於是從此以後,每周三晚就變成了動漫之夜。後來我發現,讓美國人接受新事物還得用強硬的辦法來,必須拽著他干這個或者吃那個,把新事物用各種方法強塞進他單調的生活當中,不然人家一生都不搭理。
和中國不同之處:
1、美國人印象FirstImpressionofAmericans最初對美國人的印象,似乎美國人在為人處事方面就象中國的一個長不大的孩子,不但說話常帶孩子氣,談吐舉止也非常隨便。
2、美國英語比起正宗的英語來,從發音拼音到文法修辭,大多隨隨便便,無拘無束。美國人離開中國的標准公眾形象『坐如鍾,站如松『,相距甚遠,特別是美國的孩子,他們規矩全無,不修邊幅,疏懶成性,坐無坐相,站無站相;不管熟與不熟,開口就是『咳『!然後直呼其名,對爺爺奶奶也一樣。他們吃飯很簡單,請他們吃麵包加雞蛋或請吃中國大餐,他們同樣興高采烈。中國留學生曾經為了增強自己英文水平,有意地和美國學生共租一室,很快他們就看見自己成了美國人的免費保姆:東西亂扔,剛打掃好的房間隨即就象狗窩一樣毫無次序。結果中國留學生趕快搬場。稍一熟悉美國人之後,你會發現他們仍舊直率可愛象個大小孩。
3、美國人自命為富有幽默感的民族,如果你罵他不學無術沒出息,他反而認為你被物質和名譽所累,不懂得生活的真締而可憐你;可是如果你罵他呆頭呆腦沒有幽默感,他一定會感到莫大的羞辱。美國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無時無地,彼此交談搭訕,都以尋開心為目的,讓語言環境輕輕鬆鬆為准則。有時你看見一群人嘻嘻哈哈熱鬧非凡還以為是老朋友在聚會,其實他們彼此認識的時間大概還沒有十分鍾。
4、美國民族很重要的一點是很講信譽(當然,不是所有的美國人都是有信譽的人),因為美國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是建立在個人的信譽基礎上的。如果你在這方面和他開玩笑說他騙人,不老實,他會馬上翻臉--美國人說翻臉就翻臉,沒有情面可言。
5、身體語言Usebodylanguage和美國人交往了一段日子後,你會注意到美國人講話還是很講究的,他們講究身體語言,特別是眼光的接觸,和身體間的距離。我們常見美國人握手和親吻。美國的風俗習慣,第一次和男性和女性見面時,僅僅是握手,親吻是好朋友之間的身體語言。
親吻的方式是:同性之間,臉接觸對方的臉,然後空中親吻;異性之間,可以親吻對方的臉頰。父母親吻孩子,吻孩子的額頭和小臉蛋。微笑、眼光的接觸,這在和美國人打交道時很重要。
微笑的眼光和問好的語言在公共場所意思是一樣的。
如果對面一個陌生人走來向你微笑,你也向他微笑,他就會說『嗨『或『你好『,這只是一種禮貌,並不表示他會停下來和你交談。中國傳統老盯著人看是不禮貌。而美國人看你不正視他的眼光會以為你躲躲閃閃不誠懇,認為你不可信賴。所以當你和美國人對話的時候,要保持眼光接觸。另外,和美國人講話的時候要保持彼此的身體間的距離,半米的尺度比較好。如果你和美國人聊天的時候他一直往前進,可能你離開他太遠了些;如果他一直往後退,你可能靠得他太近了。滿面春風皆朋友Weareallfriends朋友(Friend)的概念在美國和在中國不一樣。認識的人,熟人,甚至初次見面的人,美國人都可以稱之為朋友。
6、美國假日多,各種組織性的聚會也多。很多人在一起相聚甚歡,說不定他們認識才幾分鍾而已。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人的朋友概念是和美國的小兄弟、小姐妹、要好朋友(Buddy,Closefriend)的概念相似。美國很多大人和小孩都不諱言自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不團結。家庭成員之間也沒有什麼大的一定要幫小的這樣的硬性規定。父母對待孩子象對朋友一樣尊敬,法律也有規定父母不能體罰孩子,所以家長對孩子以講道理和自己以身作則的方式影響下一代。他們撫養孩子的樂趣是從人道的角度看著另外一個生命的成長,所以美國人收養別人的孩子的人特別多,白人領養亞洲人的孩子或黑人的孩子也很多。
7、美國人樂善好施,愛打抱不平,個性耿直,很容易交朋友。他們總是先相信人,然而一旦他們覺得那人有誤,不管誰是誰非,說翻臉馬上翻臉,容不得他有解釋的餘地。但如果事後他意識到是自己誤會了,他會很誠懇地向你道歉,沒有面子不面子的顧慮。謹防被認為同性戀: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在街上走路,如果你們之間不是同性戀的關系,千萬不要在美國的大馬路上勾肩搭背。和美國人表示友好,不要用手拉手這傳統的中國表達方式來表示接近。美國聞名的時代周刊在1997年曾經登了一禎兩個女孩在中國|||衛生的習慣美國人養成了一種喜愛衛生的習慣。有一句俗話說,在美國的街道上走一個星期,皮鞋不用擦。你一出門,不用帶衛生用品和水,到處都可以見到衛生設施,如廁很方便,用水很方便。你去到學校,感到口渴,水龍頭的水就可以喝;你去到飯店用餐,有很好的紙手巾、紙袋子。用完餐後,顧客會自覺把吃剩的東西拿走。而且吃飯時大口大口地吃,盡量不發出響聲,以免影響別人。房間里一般都鋪上地毯,有抽風設備、空調設備,房屋內外裝點得非常好看,周圍環境整潔美觀。沒有人亂扔垃圾、亂吐痰。排隊的習慣美國人做事都講規章制度。因此,排隊成了他們的固有的習慣。去商店購物、進餐、買票、上車等都按順序進行,絕對沒有人插隊,熟人見面互相點頭即可,不會乘機幫忙。給你提供服務的辦事員如果發現有人插隊,立即制止,不講情面。輪到你的時候,還要等到他或她叫你的時候,你才可以越過黃線接受服務。否則會受到批評。
8、老師講課的習慣美國老師的地位不算高也不算低,但是他們有比中國老師們強得多的自主權和權威。上課計劃、內容、方法、考試等基本上由任課老師定。因此老師的思維比較活躍,他們比較注重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就形成了他們上課的基本習慣:他們把自己看作是學生的引路者,和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共同參與學生的討論,把課本內容化為案例分析,讓學生提問題,及時表揚他們,無論他們的問題對與錯,同意不同意的意見。一般來說,他們把一堂課分為兩半節:上半節老師提出問題或該課的內容;下半節,老師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由學生自由發言,學生們都搶著發言。老師會肯定每一個學生的表現,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或結論。有時候,碰到較難的問題時,老師還會打亂教室的座位安排而分成若干個小組進行討論。按照這個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比較有創新能力、視野比較開闊、性格活潑外向、動手能力較強等。交談的習慣美國人之間的交往不多而且簡單。熟人之間見面打打招呼就行了,晚上很少打電話拉家常或串門。出了不測之事才打電話給親朋好友。就是有事打電話給911就夠了,立即會有人來幫忙。
9、美國的公用事業服務非常好,好到人與人之間幾乎沒有什麼依賴關系。不熟的人之間打交道,則帶點小禮物表示打擾了對方聊表心意。不需要重的禮物,請人來做報告或介紹經驗,輕車簡從,無須接待,州交通部長來介紹經驗,看不出是一位高官。思維的習慣美國人的思維方式與我們有很大的區別。英文是這樣表達的:1)Liketobedifferent;2)Agreetodisagree;
3)Everythingisaboveboard.美國人的眼光「忘記過去等於背叛」是許多民族的信條。但是美國人的信條是「忘記過去展望未來」。他們認為過去了的事情已經沒有實在意義,只有目前和將來的事情才值得花時間去做。因此個人之間沒有剪不斷的恩恩怨怨,他們不贊成「君子報仇十年不晚」、「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的說法。美國人的眼光是建立在現實和實惠基礎之上的。他們不喜歡聽你談論小到你個人大到你國家的歷史。養寵物的習慣美國人的家庭幾乎都養有寵物。寵物主要是狗和貓。因為美國人的家庭很不穩定,很多都是重組家庭。因此人與人之間沒有永恆的感情,夫妻之間的感情也一樣,而且必須互相尊重彼此的隱私權。這樣寵物就成了最理想的感情寄託之物,她是人的永恆的朋友,會聽你的擺布,會討好你,不會和你爭吵,使你有一種戰勝欲和稱王的感覺。所以有人戲稱每個美國人連寵物都不如。交通規則中特別有對寵物的規定,他們也有先行權,碾死它要報告,碾傷它要送往寵物醫院及時救治。不然,你要被罰重款。寵物死後要安葬。美國人好爭論的習慣美國人喜歡爭論。他們不喜歡沉默。他們養成了凡人凡事必先爭論的習慣。通過爭論達成共識,達不成共識,通過舉手或投票表決,多數服從少數,這也就是所謂的民主。個人價值比什麼都重要。個人價值能否實現被看作是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致。美國人所津津樂道的自由與民主就是個人價值發展的必然結果。好爭論的習慣使美國人好冒險、好挑戰、富於創造性的性格。美國人的工作觀念美國人視工作為生命的部分。
盡管再富裕,他們都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他們對工作很敬業,工作效率很高。他們認為浪費時間、閑著不幹事是有罪的。工作時間和娛樂時間涇渭分明。美國人喜歡談論「工作尊嚴」,工作是人的能力、人的價值觀念的體現。
7、中美傳統習俗差異
節日風俗以旖旎的風情和獨特的風貌展現在人們面前,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反映著民族的歷史風貌和社會生活,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它包涵著一個民族歷史形成和積淀下來的性格、心理、信仰、觀念、思維方式、
道德情操、審美情趣以及諸多民族文化深層結構內涵的價值取向,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會土壤上長期孕養的結果和載體,是一個民族生存形態最突出、最具特色的展示。節日習俗淺顯易見,易於表現,而民族精神則深嵌於各種表象之下[ 1 ]。因此,對比研究中美傳統節日異同,可以透過其表徵,揭示兩個民族的性格、心理、文化價值取向和民族精神。
中國傳統節日時序構成規律體現了中國歷史發展中農耕文明的主導地位,較清晰地記錄了歷史軌跡;而美國節日時序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藝復興之後對人性的回歸。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元宵節、清明
1.美國的節日主要有情人節、愚人節、復活節、母親節、父親節、萬聖節、感恩節、聖誕節以及馬丁路德日、華盛頓誕辰日、林肯誕辰日、烈士日、國慶節、哥倫布日、退伍軍人節等。
一方面主要為紀念基督教中的神,另一方面為紀念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至尊人物,反映了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文藝復興之後對人性的回歸。美國工業、畜牧業發達,喜好遷移的生活使他們追尋內心的安寧,注重宗教活動,尤其是基督教。基督教的節日幾乎貫穿一年的始終,基督教文化將美國節慶連為一體。
2. 中國傳統節日具有極強的世俗性及泛神性;而美國傳統節日具有極強的一元神論宗教文化特徵。中國早期的社會結構是建立在以自然崇拜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習慣勢力的基礎之上,有異於西方古代的神本主義及近代的人本主義,其基本的哲學理念與理想的希望值是主張神靈與人二者之間相互的協調與平衡,即所謂「天人合一」。如七夕節觀星,人在宇宙中,企盼天上人間共美好;中秋節觀天賞月,天上人間共享團圓;重陽登高望遠,天高地厚,秋高氣爽,天人和諧。中國人心目中的神靈是為我所用的神靈,雖然許多時候是以求得神靈庇佑的形式出現的,這一文化特徵在傳統祭祀性節日中展現無余。如「灶君」在民間俗傳中是受玉皇大帝派遣來監視人們行為善惡、掌管萬家基督教的上帝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創造者,他既不允許人們崇拜其他的神靈和偶像,人們也不必要去崇拜其他的神靈和偶像;人類的現世生命僅僅是一個過程,其福禍、壽夭、貧富都是上帝先天註定賜予的而非後天可以求得的。基督教主要節日—聖誕節、受難節、復活節、升天節等都是圍繞著耶穌的宗教慶典活動。
3. 中國節日文化尊重人,但將個體融入群體,強調集體主義價值取向;而美國節日文化挖掘個體的價值,強調個人的權利與自由,即個性主義。
中華民族數千年的農耕文明及其以血緣、家庭為紐帶的內向型經濟模式,決定了個人與群體的和諧統一。個體一般被納入整體當中,個人的價值因群體而存在並藉以體現。受到儒家文化的支撐,家族或宗族制度佔有重要地位, 個人是處於家族或宗族關系之中的,人們之間首要的關系是血緣關系,血緣關系則是「孝道」存在的基礎。儒家學說把這套宗親關系的社會制度納入到傳統節日中,使其具有鮮明的以「父性制為中心、以血緣為基礎」的節日文化特徵。如「清明節」所寄予的利益訴求與精神寄託就是中國人的傳統世界觀,即血緣子孫的繼承綿延。這種綿延寄託,體現在對祖先的敬仰,對生命的崇尚,也體現在物質(金錢、財產、官爵、職業)與精神(理想、抱負、事業)上,把不能繼承並張揚祖先事業功績、精神遺訓或物質遺產的人視之為不肖子孫,因此,將祖先的精神與物質遺產發揚光大是每一個中國人與生俱來的初始使命。
與中國擁有悠久封建制的傳統不同,美國的歷史是書寫在干凈利落的一張白紙上的。獨立戰爭之前,在沒有任何封建思想殘余的美洲大陸上,歐洲資本主義所崇尚的自由、平等觀念,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人文主義思潮的傳播使美國人相信每個虔誠的基督徒與上帝之間都有一種精神上的聯系。
因此,無論地位高低,財富多少,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個人只對上帝負責,或者通過對自己行為的負責從而求得上帝的寬恕或青睞,在死後進入天堂;在上帝「最後的審判」面前,無論親疏尊卑貧富,人人都是平等的。個人追求自己人生價值的實現,取得物質財富與社會地位———作為上帝選民的「標志」,最終得以升入天堂。同時,富有的美國人認為財富雖然是個人成就的象徵,但把過多的財富帶入棺材是一種罪過。於是,商業大亨們將揮金如土作為自我完善與提高的重要途徑。美國的文化與其標志性動物———禿鷹—一致:獨立、自由、剛強,追求個體的成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4. 中國傳統節慶傳承厚重的倫理道德,但發展演化到現代功利色彩濃厚;而美國節日則凸顯感恩情節,追求精神愉悅。
以父家長為中心的家族制度,正是中國傳統文化所依託的社會結構,它包含了「敬祖」、「祭祖」、「尋根」、「報本」,「孝道」、「團圓」、「奉獻」、「責任」和「繼往開來」等「孝親」元素。重陽敬老,端午敬賢無不透視中華民族所崇尚的美德。然而,節日的表現形式則漸顯功利。以「壓歲錢」為例:除夕夜由尊長向晚輩分贈錢幣,以紅線穿編銅錢成串,掛於小兒胸前,謂能壓邪驅鬼,藉以祝福,故名「壓祟錢」。但在現實社會中,已經幾乎完全異化成為了一種純粹的金錢交往,人們往往以給予量的多少相攀比。
5. 結論
正如世界上其他種類一樣,人類也有著不同的形態和性情。不同的民族之間既共性也有個性,而個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有個性才有魅力和存在的價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和美國有著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源流和文化傳統,這就註定了他們的背向和發展的異途。但是透過中美節日文化差異,我們能洞察這兩個民族的文化和由此衍生的制度、倫理、審美價值等觀念的內在靈魂,通過比較與分析可以加深雙方的了解,在今天這個開放、競爭、合作的世界裡更好地加強溝通和交流。
8、中國人的風俗和習慣與美國人有什麼不同?
中國人和歐美來人的飲源食有很多的不同 主要原因是原始的生活習慣造成的 古代歐洲的農業生活習慣主要以畜牧業為主 所食的多一些牛羊肉和附帶的奶製品 而且由於遷徙不定 所以種植業發展緩慢 歐洲直到中世界才出現大片的種植農場 由於古代的歐洲比現在的歐洲要冷的多 而且歐洲大陸沒有大江大河 水稻種植量不高 所以一般歐洲人不吃稻米 以小麥磨製的麵包為多 因為麵包這種作物可隨身攜帶 干化了也可使用 更適宜他們時常遷徙的生活習慣,所有在歐洲很受歡迎 成為主食 下面我分段說說各國的不同飲食習慣
9、請說出美國與中國的風俗習慣差異
(一)文化觀念的差異
中國的是以思想為核心,歷來主張尊卑有別,長幼有序,也就是說,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規矩,並受到等級觀念的制約。例如,晚輩見到長輩為表尊重要主動打招呼;學生要尊敬老師。而美國文化主要承襲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級觀念淡薄。美國人更注重個人權益,追求人人平等,沒有輩份間過多的禮節。子女對父母、學生對教師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與父母爭論問題.或提出自己個性主張。
在獨具特色的中國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國社會中有其一定的社會結構性,人情與面子是相互聯系的,講情面的人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地回報別人的情誼。因此,在中國文化中.自我評價是在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誼中建立和實現的。中國人強調家族及階級層次。中華文化崇尚集體主義。人們之間相互信賴,團結合作,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相矛盾時,集體利益總被放在首位。在衡量個人行為時,往往是以為准則,注重和諧、群體利益的維護,這與美國文化截然不同。美國人崇尚個人自由,強調個人潛力的發揮,個人目標的實現及個人利益的追求,信奉至上。在美國,人與人之間多為互利關系,表現出人情較為淡漠,但卻十分重視個人利益和自由,個人自我意識較強。
(二)思維方式的差異
思維方式是的產物,受到生產方式、歷史傳統、思想及語言等方面的綜合影響。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約的中美兩國人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國人偏向綜合性思維.強調整體優先,採用從整體到部分的思維方式,如表達順序時,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國家一省一市一區一街一號;表達時間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順序。美國人則偏好分析性思維,強調部分的優先,在表達空間順序時與中國相反,由小地方到大地方,時間的表達也由小到大。
(三)風俗習慣的差異
在社會風俗習慣方面,中美雙方也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差異。以中美文化對待不同動物的態度為例,在大多數的中國習慣語中,「狗」這個字都是貶義的,例如「狗仗人勢」、「狐朋狗黨」、「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國文化中則完全相反,他們認為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種態度也體現在習慣語中,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就是你真幸運。同樣地,在談及「貓頭鷹」時也是如此,習慣語中有這樣一句話「as wise as an owl」(像貓頭鷹一樣聰明)表明在美國文化中把其當成智慧的象徵:然而,中國文化對待它的態度卻截然相反,由於貓頭鷹長得十分奇怪,叫聲又很難聽,因而古時迷信的人稱其為「惡嗚」,說聽見夜貓子叫不吉利,至今還留下了「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等迷信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