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炸麻團風俗

炸麻團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6 14:03:29

1、麻團怎樣做就會有韌勁?

麻團怎樣做就會有韌勁?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特別是在我的家鄉,麻團這個東西,可以說是大家喜歡的一種食材了前提是油炸食物,十分的甘甜軟糯,並且也做法非常簡單,深受很多人的喜歡,有很多時候,在特別多的宴席之中,還可以看見它的影子而現在呢,和大家講一講麻團到底如何做才可以美味。

麻團的來歷。

在小的時候,這個東西但是較為昂貴的,因為只能在過年的時候可以見到,或是是再動向他人家就餐的時候能見到正常的話是吃不到的,這也就是為何有很多小孩子在那時候感覺自已吃完一頓麻團,就等同於過年啦一樣。那麼大家有關麻團又了解有多少呢?

最先那麻團呢只不過是大家華北地區所叫的一種叫法,而每一個地方依據他的一些風俗習慣叫華都不太相同,比如說海南稱為珍袋,廣西又被稱為油堆。

而如今才行,麻團究竟是在什麼時間逐漸盛行的都不太清晰,只不過是他肯定是一個十分悠久的油炸食物,並且麻團是圓的因此他也抑鬱症著,和和美美,值得一提的是,上邊有很多的白芝麻,也代表著子孫滿堂,因此這也就是為何大家都選擇在過年的時候討的好運氣。

麻團的做法

而在人們的北方地區,大部分的家裡都是挑選煎炸冷凍食品,因為如今的的確確有很多的所出的麻團都很好吃,炸完以後十分暖諾,並且價位也十分唯美,但是有很多南方的人還是選擇自己去做麻團,接下來呢小編也給大家籌備了好多個做法。

麻團的提前准備使用量還是較為簡單的,最先需要一些糯米粉,白砂糖,芝麻和冷水,非常好做一做出去美味可是保證特別美味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製做麻團的一點小妙招

在這里呢,小編就不給大家講做法的,因為做法可以去網上找,都是千篇一律的,這個時候小編還是想和大家講好多個小竅門,最先在揉面的時候,大家需要先把白砂糖化為水,然後再放進糯米粉之中,那樣的話最先會特甜然後也不會出現黑色的斑點。

此外呢,很有可能有很多人都感覺到甜甜的,較為美味,就會犯許多的白砂糖,最先這個是問題的,因為白砂糖假如多了的話,面就會變硬,值得一提的是,並且他也會感覺炸不透一樣。說了這么多,大家何不動起來實踐一下炸麻團吧。

2、你知道哪些糯米類美食?

一、胡蘿卜糯米丸
1、准備兩根胡蘿卜,清洗去皮,切得越薄越好,冷水上鍋,蒸20分鍾左右,筷子能輕松扎透即可,倒入碗中。

文章圖片2
2、趁熱搗成蘿卜泥,愛吃甜味的可加白糖,分次加糯米粉,邊倒邊攪拌,攪成面絮的樣子,下手揉成面團。

文章圖片3
3、糯米較難成團,多揉幾分鍾即可,接著搓成一根長條,分成均等的面劑,比餃子劑稍微大一點,分別搓成圓球。

文章圖片4
4、鍋中水燒開,下入蘿卜丸子,鍋開後加點涼水,重復兩次即可,等全部浮起來,撈出過一遍涼水,防止粘連。

文章圖片5
5、鍋中加半碗清水,適量的紅糖,邊加熱邊滑鏟,把糖熬化。

文章圖片6
6、等待湯汁黏稠,下入蘿卜糯米丸,用木鏟不停翻動,大約3分鍾,等丸子均勻上色,即可出鍋。

文章圖片7
7、裝盤後澆上多餘的湯汁,好看好吃又營養,軟糯香甜,專治小朋友不愛吃蔬菜,上桌連湯汁都不剩,多做一些生胚儲存冰箱中,放幾個月都不壞。

文章圖片8
二、艾草糯米豆沙餅
1、趁著早晨的時候,採摘一把鮮嫩的艾草,回家擇洗干凈,只保留最嫩的部位,開水下鍋,加一勺鹽焯燙兩分鍾。

文章圖片9
2、撈出後先過一遍涼水,這樣顏色更翠綠,口感也會更好。

文章圖片10
3、涼水中撈出,攥干多餘的水分,放在案板上,隨便切幾刀,剁成碎末。

文章圖片11
4、碗中加入3勺糯米粉,1勺粘米粉,放入剁碎的艾草,用筷子攪拌均勻,下手開始揉面,感覺太干就加點水。

文章圖片12
5、只用糯米粉也行,加點粘米粉,可以減少糯性,不會彈牙,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添加,像正常揉面那樣即可。

文章圖片13
6、准備一些豆沙餡,像玫瑰醬、棗泥、桂花醬都可以。

文章圖片14
7、案板上刷點油,將面團分成劑子,手掌按扁,中間包入豆沙餡,接著用虎口收緊,團成一個圓球,再次按壓成小餅。

文章圖片15
8、電餅鐺提前預熱,刷上一層油,下入艾草小餅,開中小火慢烙。

文章圖片16
9、中間多翻幾次面,保持受熱均勻,等兩面色澤金黃,即可出鍋。

文章圖片17
10、艾草這樣做真的非常好吃,色澤金黃,軟糯香甜,營養搭配得恰到好處,小朋友們非常喜歡,隔三差五就嚷著要吃。

三、紅糖糍粑
1、准備150克糯米粉,130克溫水,邊倒邊攪拌,就像和面那樣,揉成面團,揉成不沾手的狀態就行,如果太干,就加一點水;如果太濕,就加一點粉,靈活運用。

文章圖片19
2、待面團成型以後,案板上撒點乾粉,將面團揉搓成一根長條。

文章圖片20
3、分成8個均等的面劑,具體的多少,請根據你自己的面團多少,大小均等就可以。

文章圖片21
4、將面劑揉成圓形,然後用手心按扁,如圖所示,全部的面劑,都按這個方式做好,不需要太薄,2-3厘米厚度即可。

文章圖片22
5、鍋中放1勺油,等一分鍾以後,將生胚放進去煎,開中小火就行,記得勤翻面,煎至兩面金黃色,火力不要太大,避免煎糊了。

文章圖片23
6、這個時候再調一碗紅糖水,30g紅糖,30溫水,攪拌至紅糖融化。

文章圖片24
7、這時候鍋底的油已經沒了,如果還有一定要倒出來,等糍粑開始變焦黃膨脹,再倒入紅糖汁,小火繼續翻拌,等糖汁被糍粑吸收干凈,就可以出鍋了。

文章圖片25
8、喜歡熟黃豆粉的味道,也可以加一點,軟糯香甜的紅糖糍粑就做好了,晶瑩剔透,香甜黏牙,非常的好吃。

文章圖片26
四、糯米香蕉餅
1、准備兩根新鮮的香蕉,半碗糯米粉。

文章圖片27
2、香蕉剝掉外衣,然後切成薄片,加入兩勺白糖,用勺子底壓成香蕉泥。

文章圖片28
3、加入適量糯米粉,少量多次,邊倒邊攪拌。

文章圖片29
4、一直攪到沒有乾麵粉,樣子呈絮狀,准備開始揉面。

文章圖片30
5、案板上撒些糯米粉,防止粘連,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後,不用醒面,直接搓成長條,分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文章圖片31
6、取出一個面劑,在案板上團一下,用掌心反復按壓,用擀麵杖擀成一張薄餅,厚度大約0.3厘米。

文章圖片32
7、鍋內燒油,等待油溫6成熱,下入小餅,開中小火慢炸,用筷子多翻動幾次,保持受熱均勻。

文章圖片33
8、這樣的餅皮,遇到高溫,會迅速鼓包,等待全部上浮,變成金黃色,即可出鍋。

文章圖片34
9、香蕉糯米餅就做好了,香甜軟糯,個個空心,小朋友們非常愛吃。

3、端午節吃什麼食物?

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已成為國人普遍行為。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中國漢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

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

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及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4、高郵當地的風俗習慣有設么

高郵民間風俗質朴、淳厚。風俗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高郵的經濟習俗和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水鄉色彩,具有較強的實用性。舊時的人生儀禮有過於繁縟的傾向,今逐步簡化。人們普遍重視家庭血緣關系。民間歲時節令有10餘個,其中主要的為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新興節慶亦有10個。 1、生產習俗。千百年來,各業生產重經驗傳承。尤其是農民多憑經驗、依農歷節氣從事農副業生產。20世紀40年代以前,農民耕地有業產、典田、佃田三種。其中,業產為自有產業,分祖傳和自置兩種。典田是由於手頭拮據,把業產出典,取得典價,讓出一定年份耕種權的田,有取贖和免贖兩類。前者典價為賣價的半數左右,言明典期,到期需備原價取贖,不贖則延;後者典價較低,為賣價的二三成,到期免贖還田。佃田即租田,多租自地主、寺院、學堂等,農民耕種,秋後交租。在土地私有的生產關系下,土地買賣多由中人說合成交,現兌部分價款,取得田產所有權和耕種權,欠價次年麥場交清。高郵大部分地區處於里下河窪地。50年代以前耕地多為一年一熟的「老漚田」,部分為一年兩熟「高田」。耕作制度全部為雙、三熟制。過去農民為防發水多種「三十子」(栽後30天收割)「四十子」、「嚇一跳」等早熟低產秈稻,現在已被雜交稻等高產品種代替。由於人均佔有土地量較少,農民種植尚精耕細作,以提高產出率。七八十年代開發盪灘,大挖精養魚池,水裡養魚,垛上栽種、放養畜禽。水鄉生產的飛躍發展對農業生產習俗有很大影響。傳統的農田灌溉方式,除自流灌溉者外,使用水車、風車提水,動力方式有人力、風力(風車)、畜力(牛)。「芒種刀下死,老少一齊亡」,在火速割麥耕翻後,各農戶立即請來強勞力車水灌田。車水者多為親朋近鄰換工,有的給工錢。車水者頭扎青巾,腰束帶子,腿纏黑布,腳蹬木屐(內嵌銅錢數枚,踩車時互相撞擊發出響聲),手扶橫木,腳踏車拐,儼然如英雄好漢一般。車水者分兩班,每班五、六、七、九人不等,以「跑籌子」(連在車軸上並受其帶動的兩只絲線梭子,一隻放線,一隻繞線,絲線約六七十米長,繞完一隻即為一班時間,約今半小時左右)方式計時換班。車水者中一人敲鑼,一人擊鼓,邊敲打邊唱起鑼鼓調。歌詞內容多樣,有的即興編唱,有的為情歌,有的則為民間傳說故事。下午疲憊之時,為鼓舞鬥志,歌手們唱起「封神榜」、「朱仙鎮」,大擺「八卦陣」、「龍門陣」,大唱神化了的古代戰爭和英雄人物。此時戶主則在車口燃起香燭,以顯示神力,造成庄嚴肅穆、緊張戰斗的氣氛。車水是強體力勞動,戶主日以六餐三回酒(早飯、腰頓子、中飯、小接頓子、晚茶、晚飯,其中中飯、晚茶、晚飯要配以酒菜)招待車水者。車水過程中,各車口還展開競賽,看誰車得快,唱得響。張軒鄉有句歇後語:「桑樹頭(地名)的鑼鼓各打各」即是描寫此種場景。過去,每年栽秧第一天,農戶都要先拜土地神,然後才下田栽秧,稱為「開秧門」。栽秧由男子挑把、女子栽插。栽秧時節,秧田中秧歌陣陣,栽秧手們唱起各種曲調和內容的秧歌,形式有獨唱、對唱、領唱與唱和等。秧歌曲調有十餘種。栽完秧,立即開展田間管理。舊時農戶有的要舉行「青苗會」。20世紀50年代以前沒有農葯時,除蟲靠手工。遇有蝗災,無法撲滅,則請香火,舉行蝗蝻會、蝗王會,祭祀蝗蝻菩薩,祈求蝗蟲遠走高飛,消災降福。收割前,農民先祭拜土地,然後開鐮,俗稱「開刀門」。貯糧食一般用窩踅壘成糧囤子。農家在除夕時,都要在糧囤上貼上一個大「福」字,有的貼「萬福康寧」。村民們還用裝有石灰的竹簍在屋內和門前打上許多石灰印。有的還打成「豐收」等吉祥字樣和圖案,以象徵農業豐收。此俗稱「打稻囤子」,又叫「打元寶墩子」。如果次年年景不好,人們常說:「三十晚上打稻囤子——揀空子蹈。」農家多飼養豬、牛、羊、兔和雞、鴨、鵝。尤以豬、雞為多。戶戶皆養。豬為圈養,以積肥堊田。禽多散養放牧。有的人家在家禽身上抹上某種顏色以為記號。臨澤一帶和菱塘回民習養山羊。為養好畜禽,舊時農民常在家舉行「酬神會」,如牛欄會、豬欄會。 . 2、民居習俗。居住城鎮民居沿街巷而砌,農村民居皆南向。民居中為堂屋,側為卧室,還附有廂屋(廚房、雜屋)。堂屋放桌椅,吃飯、會客、全家人活動多在堂屋。居住在卧室,燒飯在廚房。舊時民家重視堂屋北側布置,在此設神台(一般由三張老爺櫃組成),神台東側供灶君,西供祖宗牌位,正中供家神。家神有的為中堂,上書「天、地、君(國)、親、師」或朱子家訓,或為神像。亦有人家陳設如舊。傳統民房多為穿逗式木構架建築。屋頂為硬山兩面坡式樣。屋頂中有脊。脊端微翹。傳統民居講究青磚灰(小)瓦白(石灰)牆。富戶大門多飾以磚雕。民間造房要請風水先生擇地,開工須擇吉日。一般多在農閑時的雙日。奠基時放鞭炮,請瓦木匠吃開工酒。民間最重視中梁的安放。上中梁要選吉日良辰。前一日豎柱稱為暖梁。親友送米糕、饅、鞭、燭、喜幛等,女婿要送豬頭、公雞、鯉魚(俗你「三牲」、「六隻眼」)。戶主晚上請親友、瓦木匠吃暖梁酒。上樑時,在堂屋內放幾張堂桌,上放香、三牲、糕、饅、喜幛。桌下放斗、秤(量財寶)、鏡(照妖)、青布手巾(避邪),中樑上貼「福」、「吉星高照」等吉語,一般梁的尺寸與屋高不離六(諧音同「祿」)、八(諧音近「發」)。此外木匠打桌子尺寸不離九(諧音同「酒」),打床尺寸不離半(諧音同「伴」)。中梁橫在地上,前面放著一盆萬年青,一盆吉祥草。半夜子時,一家人沐手燒香,磕頭敬神。為驅邪圖吉,木工唱道:「天無忌,地無忌,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接著用銀酒壺裝酒澆中梁,邊澆邊唱著吉祥歌。澆完酒,騎在二樑上的兩個木工用繩徐徐向上牽中梁。中梁的榫頭早已做好,木匠稍敲兩下,中梁就安放完畢。木錘敲過就掛在梁的兩端,不再取下。再在樑上掛喜幛,兩端插上金花(以彩紙製成)。在牽梁、裝梁、插金花的過程中,木工一直唱著各種吉祥歌。接下來木匠將裹著銀器首飾的紅綠綢包子由樑上系下,一直伸到主人衣兜里,叫做「接寶」。這時掛在樑上一直垂至地面的長鞭響起,在鞭炮聲中,樑上兩個木工將整籃的糕、饅、壽桃向下撒,圍觀者「噢」的一聲,哄而搶之,搶到者以為榮幸,建房工地上一片喜氣洋洋。在房屋竣工、進宅拷鍋時,戶主再次設宴招待親友和瓦木工。漁民以船為家。造船時,上船頭板(俗稱「上船頭」、「上龍口」)時最為熱鬧。親友送「三牲」和鞭炮、紅燭、糕饅之類以祝賀。木匠在上船頭板時,板下墊著鑄有「順治」、「太平」年號的銅錢,說著各種吉祥語。新船下水,船頭系兩根「喜紅」(紅布帶子),船上搭起彩門,放鞭祝賀。大船每過一兩年要伏灘,抹油整修,再次下水亦掛「喜紅」、放鞭,以示慶賀。 2、商貿習俗。商貿場所分為三類,一是沿街設店,二為商販走鄉串戶,三為定期的集市、廟會。商店中的商品價格一般明碼標出,個體商販有明碼標價,也有面議、討價還價。舊時商貿行業者有「行話」,俗稱「哨語」、「暗語」、「術語」等。說行話是為了討論某些事如商品價格等而不讓在場的顧客知道。商貿各業均有招幌。(1)實物招幌。街頭小吃、櫥窗陳列、賣菜、賣花圈的等均屬此類。(2)模型招幌。商店櫥窗中常陳列放大的誇張的實物模型,以期引起顧客注意。(3)象徵性招幌。如舊時澡堂子、妓女院掛紅燈籠,酒店懸葫蘆。(4)動作招幌。街頭雜技、耍猴、捏麵人、賣刀火葯和大力丸的等以動作吸引觀眾顧客。(5)音響招幌。高郵一些走鄉串戶的小商販等常用。修傘、箍桶、補鍋以吆喝聲招徠生意,郎中搖串玲,算命瞎子敲混天球(一種小銅片),賣麥芽糖和貨郎擔子搖撥浪鼓,收舊貨的吹笛子,磨刀、剪子的晃鐵板串子,賣元宵、水餃的敲木鐸,賣梨膏糖的敲漁鼓或打竹鐸。(6)文字招幌。這是最主要的招幌形式,直接標明「XX商店」「XX旅店」。舊時商店,除XX字型大小的主牌而外,另有一種站牌,豎在櫃台尾端,每牌以四字為限。如酒店站牌多書「太白遺風」,煙店多書「雲蒸霞蔚」、葯店多書「道地葯材」,瓷器店多書「景德名瓷」,雜貨店多書「山珍海味」等等。還有一種掛在店鋪門口左右兩邊的牌子,大多以售出商品為題。如:南貨店是「彩香紙箔,南北雜貨」,布店是「綾羅綢緞,各色布匹」,炒貨店是「五香瓜子,良鄉糖栗」等等。 3、生活習俗。居民以吃大米為主,輔以麵食和豆製品。麵食品種有面條、燒餅、油條、饅頭、包子等。豆製品有豆腐、豆腐乾、豆漿、粉絲、百頁、素雞、腐竹、腐皮等。不嗜辛辣,咸甜適中,口味較淡。餐制為一日三餐,一干二稀,即早晚食粥,中午吃飯,現在晚餐逐步改為吃飯。高郵烹飪屬維揚菜系。基本特點是濃而不膩,爛而不糊,原湯原汁,原汁原味。高郵菜中以河鮮類菜最為鮮美可口。高郵菜的主要烹調方法有燒、烤、燉、燜、煮、煎、炒、溜、炸、燴、熗、熏等。高郵烹飪中較著名者有秦郵十大名菜、十大名點和高郵全鴨宴。十大名菜是:壁合珠聯(高郵雙黃蛋)、珠湖雪浪(雪花豆腐)、地久天長(砂鍋合燒家、野鴨)、金寶大發(香酥麻鴨)、霞蔚風仙(釵燒野鴨煽)、雛鳳迎春(香鹵桃花鷂)、金裹銀裝(金絲魚片)、玉珠藏丹(夾心魚圓)、文游玉帶(芙蓉瓜魚)、三陽開泰(高郵羊肉湯)。十大名點是:蟹黃大包、蝦肉菜包、乾菜糖包、五丁大包、千層油糕、蓮茸燒賣、翡翠燒賣、水晶燒賣、糖油花捲、銀絲花捲。高郵菜中很少有北方人愛吃的生冷涼拌菜。大蔥、蒜頭一般不生吃。 4、高郵著名土特食品。有董糖、雙黃鴨蛋、松花蛋、香醋、三垛方酥、界首茶干、臨澤水晶月餅、臨澤羊肉、菱塘鹽水鵝等。高郵雙黃鴨蛋久負盛名,只有優良蛋鴨品種高郵麻鴨能夠生出。雙黃鴨蛋大如鵝蛋,煮熟切開兩只蛋黃緊緊連在一起,蛋白似碧玉,蛋黃如瑪瑙,其色鮮艷,其味鮮美,是蛋中珍品,令人嘖嘖稱奇。此蛋出口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高郵咸鴨蛋和松花蛋也很出名。董糖是高郵又一特產,由明代永樂進士董磷精心制出,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採用宮廷秘方,以芝麻屑、白糖、精麵粉、大麥芽為主要原料。現在的董糖生產增加了桂花董糖、玫瑰董糖、桃仁董糖等新品種。每塊董糖有48層軟片組成,厚薄均勻,口味純正,營養豐富。1985年全省同類產品評比中,秦郵董糖名列第一。 5、高郵街頭風味小吃。品種繁多,四時不同,風味各異,令人稱羨。主要品種有豆腐腦、陽春面、餛飩、水餃、湯圓、蟹黃包子、麻花、油條、插酥燒餅、饊子、麻團、油端子、荸薺串、油炸豆腐乾、鍋貼子、炕山芋、春卷、涼粉等等。 6、在裝飾習俗,因性別、年齡不同而有所差別。女性及年輕人較注重裝飾,尤以姑娘最注重儀態,力求優雅。有少數女子描眉,抹口紅、胭脂。舊時女子纏足,民國時廢止。以前有少數人鑲金牙,現已少見。過去小孩戴手腳鐲、鎖片、索鎖、項圈。女孩「三朝日」以菜籽粒揉耳垂穿眼,滿月戴環,左右各一。較嬌寵的:男孩戴單耳環(左耳),穿鼻拘(防止養不大)。婦女戴手鐲,鬏中插一根簪子。首飾多為銀、玉質,富家有金質手飾。農村婦女還喜歡頭上戴鮮花,扎紅帶,系花頭巾,有的在腰問扎綉花圍裙。20世紀80年代,女子又佩首飾,種類有戒指、項鏈、耳環、胸針、發夾等。女子的帽子和手套除禦寒作用外,還是衣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5、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

1、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餃子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在北方人的血脈里,「餃子」是奔騰的「大動脈」,缺之不可。餃子有許多吉利的寓意,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同時又表示辭舊迎新之意;此外,餃子形似中國古代用金、銀鑄造的「元寶」,吃餃子便有了「招財進寶」的寓意。一家人圍坐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又有說不完的話,那種溫馨的家庭氣氛才是人們至今仍然珍視餃子的最重要原因。

2、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油角

油角是廣州家常小吃的一種,各個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盡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鹹的換成蔬菜即可。在廣東過年,油角少不了。以前,離春節還有十天廿日,家家戶戶就要開油鑊,炸煎堆油角了。開開油鑊炸些煎堆油角,是為求來年的日子也像那隻油鑊似的—油油潤潤、富富足足。

3、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糍粑

糍粑同樣也是春節里一道可口的點心,尤其是在南方的武夷山一代最為盛行,全家人高高興興的一起打糍粑為春節做准備,其樂融融。糍粑是以糯米為主料,清浸泡後擱蒸籠里蒸熟,再迅速放在石舀里舂至綿軟柔韌。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可大可小的團狀,擱芝麻炒香磨粉拌白砂糖(或是黃豆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里滾動,即可取食。口感香甜。大凡有喜事,當地人都要做紅糖拌糍粑招待客人,以表吉利。

4、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湯圓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

5、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春卷

春卷是過年時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美食,春卷又名又名春餅、薄餅,是福州民間流行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有迎春喜慶之吉兆。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餅演化而來的。據古書陳元靚的《歲時廣記》中記載:「在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清代的《燕京歲時記》也有:「打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餅。」可見春日做春餅,食春餅的民俗風情由來已久。

6、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煎堆

煎堆華北地區稱麻團,東北地區稱麻圓,海南又稱珍袋,是中國油炸麵食的一種,由於流行於廣東地區,因此也是廣東油器的一種。以糯米粉團炸起,加上芝麻而製成,有些包在麻茸、豆沙等餡料,有些沒有。也是廣東及港澳地區常見的賀年食品,有「煎堆轆轆,金銀滿屋」之意。

7、春節傳統特色美食有哪些:年糕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年糕有黃、白兩色,象徵金銀,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寓意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所以前人有詩稱年糕:年糕寓意稍雲深,白色如銀黃色金。年歲盼高時時利,虔誠默祝望財臨。另有老北京傳統老字型大小以「年糕錢」為名。

6、煎堆的來歷和故事 (最好簡短些)

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據史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過元宵節的風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元宵節花燈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著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7、古人端午節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端午」二字,原為「端五」,「端」為初也,「端五」即初五,五為陽數,故而稱「端午節」

射粉團, 「射粉團,唐宮中造粉團角黍飣盤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射粉團,這是一種唐代宮廷比較盛行的游戲。粉團是類似麻團的一種點心,用糯米製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射粉團游戲的參與者多為女性或者兒童,射中者可以享食。

賜梟羹,「漢令郡國貢梟為羹賜官以惡鳥,故食之。」梟羹,即用貓頭鷹肉做的羹湯。漢代中後期直至明清,梟羹更成為皇帝端午節賜宴中的特殊食物,是古代端午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貓頭鷹吃自己母親,所以古人認為它是惡鳥。為了滅絕它,特意選擇在端午這個「惡日」來吃。更加主要的目的是要消滅它所代表的惡行、惡人。

采葯草,「五日午時蓄采眾葯治病,最效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這一風俗。

養鴝鵒,「取鴝鵒兒毛羽新成者去舌尖,養之皆善語。」鴝鵒即八哥,生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據說調教八哥最好的時間就是每年的端午。

懸艾人,「荊楚風俗以艾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端午節有家家戶戶掛艾草的習俗,人們把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空中,或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

系采絲,「系采絲,以五色絲系臂,謂之長命縷。」五彩是由紅、黃、蘭、綠、紫等五個顏色組成。五綵線,古代也叫五彩長命縷。

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頸項上,叫長命縷、續命縷。為了驅邪避瘟,小孩子也會於端午節佩戴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清香四溢,此時五色絲線也可用於盤扣系於香囊之上以便佩戴。

裹角黍,「以菰葉裹粘米為角黍取陰陽包裹之義,以贊時也。」此即人們所熟知的粽子,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有兩種粽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另一種則是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觀競渡,「觀競渡,聚眾臨流稱為龍舟勝會。」此即觀龍舟競渡,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不舍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卻不見屈原蹤跡。之後的每年五月五日,人們便劃龍舟以紀念。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鬥百草,「社下燒錢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歸。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鬥草來。」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春日雜興」曾描述兒童鬥草情形。見畫中題詩。蓋江南春早,立春草長,兒童互相用草角力,堅韌者勝,折斷者敗。古代端午節時期也有這類風俗。

染紅指甲,「端午階前采鳳仙,小缽加礬細細研。染紅女兒纖纖指,粉白黛綠更增妍。」民間有在五月端午或七夕搗鳳仙花染紅指甲之俗。如《燕京歲時記》:「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年乃消。」

掛鍾馗,「終南進士舞龍泉,端午時節壁上懸。仗君辟邪殲群醜,免得鬼魅擾人間。」《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祟惡。」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