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陝北的風俗作文600字

陝北的風俗作文600字

發布時間: 2022-08-15 10:28:32

1、關於陝北風俗的作文,快急啊誰會?

陝北民俗文化陝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當帽戴 陝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熱難當,幹活時圍一塊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凍,羊肚子手巾將頭一包,勝過戴頂大棉帽。春秋時節黃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塵頭巾。陝北早晚溫差較大,陝北人認為頭是人體最怕涼的地方,頭不涼,體無恙。因此,陝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習慣。
陝北土地貧瘠,適宜洋芋生長。從古至今,洋芋就成了陝北人的主食。陝北人有心,將個洋芋蛋子做出了數不盡的花樣;洋芋擦擦、洋芋饃饃、洋芋丸子、洋芋涼粉等等。陝北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洋芋、頓頓有洋芋,一次沒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粉條,仍沒有離開洋芋系列產品,好個洋芋,養育了世世代代的陝北人。 陝北三大怪,挖個洞洞當家宅 人文初祖耕耘在陝北,他們將凝聚著人祖崇拜的窯洞建築首先傳給了陝北人。陝北歷史上又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因此少有人家建設豪宅大院,多數百姓只掘三丈土窯,就可安家立舍,戰亂一起,棄之而去。陝北窯洞,因其挖掘簡便、成本低廉、冬暖夏涼成為陝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築。 陝北四大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毛驢是陝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耕作夥伴,陝北人昵稱它為「生靈」。毛驢不僅有可愛的外表,而且生性也確實靈動,它能感覺到主人的喜怒哀樂,主人斜跨毛驢背上,鈴聲叮當,蹄聲嗒嗒,得意之時放聲高歌,毛驢也彷彿通了人性奮蹄飛奔。這生靈還能感覺來主人的用意,你若趕著它走,他懶懶散散,你若騎上它,它可能消極怠工,只有斜跨著它,毛驢便覺得主人只是臨時坐在它的背上,隨時可能下來,只要自己奮力奔跑,主人便會下馬。於是便有了陝北一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陝北五大怪,唱著酸曲談戀愛 酸曲者,民歌也。陝北人生性浪漫,情感多以民歌表達,男女相愛,更是離不開民歌傳情達意。不認識的女人可以唱「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個手,你不是我的妹妹,走你的那個路」;赤裸裸的表白愛慕可以唱「咱們倆個拉手手,親口口,背窪窪上一噠里走」;思念戀人可以唱「想你來!想你來!眼睛仁仁想你來!看見別人當你來……」「一顆豆豆兩顆米,抱在懷里還想你」。唱著民歌談戀愛,這在陝北是最風光的事。 陝北六大怪,羊肉按件不零賣陝北人胸膛里有游牧民族的熱血在澎拜,飲食習慣有游牧遺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逢年過節更是如此。這樣的飲食習慣,反映到交易上的一大怪相,就是陝北人買羊肉從來就是論件,一隻羊按四條腿分成四件,這是賣羊肉的最小單位,絕對不會再分割。你要是在陝北想買二斤羊排,不僅買不到,還會被人恥笑的,你道怪也不怪。 六怪是陝北人的習俗,六怪是陝北人的特徵,無六怪,則無陝北。
陝北二大怪,洋芋當飯不當菜

2、寫陝北民風民俗的作文

陝北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是紅紅火火。
黃土地的百姓重視過節,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不過,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辛勤勞動一年的人們,把歡樂、希望全都寄附於過年。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忙起來了。說忙,實際上忙的是婦女。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樣樣活兒都要婆姨們親手操作。推上碾子壓糕面,趕上毛驢磨豆腐,蒸黃饃饃,做黃酒,擀雜面,炸油糕,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准備好。過年了,全家老老少少、里里外外,都要換新衣服。再窮的人家,也要人人做一件新外衣。另外,所有的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凈凈。在這里還有這樣一種習俗,過年都要給孩子做個「棗牌牌」。「棗牌牌」就是用紅線穿上紅棗、穀草秸秸,上面掛個銅錢,下面墜個鞭炮,掛在孩子的背後,這是一種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這里,我還看到有的人家用紅線穿上做針線活用的「頂針」,掛在孩子的脖子上,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歲頂針」。每年增加一個,一直到十二歲為止。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里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裡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里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秧歌拜年是陝北年俗中獨特的風情。春節期間,村村都組織秧歌隊,挨門逐戶拜年,在這里俗稱「沿門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謁廟、敬神,祈禱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然後到各家各戶拜年。秧歌隊每到一戶,傘頭觸景生情,即興創作自編唱詞向主人祝福。如「進了大門抬頭看,六孔石窯齊展展,五穀豐登人興旺,一年四季保平安。」

3、作文600."陝北文化"

信天游陝北的悠久文化!
愛在信天游
一個愛,走過了千年,跨越了萬代;愛出了奔騰咆哮的黃河水,愛出了厚重凝練的黃土地,愛出了莽原上一聲聲蒼涼高亢的信天游啊――又把那千錘百煉、濃濃積淀的愛吼上了天!
陝北人的愛,你看不到,摸不著.但你卻無時無處都能聽見――那紅澄澄、水靈靈、活脫脫的愛啊!在崖畔畔上眺望,在疙梁樑上徜徉,在樹梢梢上跳躍.你聽:「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黃土裡笑來黃土裡哭.」一曲曲信天游,笑也是你,哭也是你.「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曲曲信天游,誇不夠的是你,贊不夠的也是你.
如果說厚厚的黃土地就是信天游的母親,那麼,滔滔的黃河水就是母親流不盡的乳汁.一曲曲信天游,那是母親千年走過的萬里路:「十三上定親十四上迎,十五上守寡到如今.」「干石板上栽蔥扎不下個根,我在這鬼人家裡活不成個人.」字字血,聲聲淚,訴不盡、怨不完的是窮苦人的命!
但是,信天游里蘊含最深、代表著信天游主旋律的卻無疑是對生活的傾注和對愛的執著.
「一對對鴨子一對對鵝,一對對毛眼眼撩哥哥.」「瓢葫蘆舀水沉不下個底,不想我爹娘單想個你.」期盼的心,渴望的情,愛的是那麼真,愛的是那麼純.
「走不完的大路過不完的河,快刀刀斬不斷你和我.」「盤畦子韭菜清水澆,潑上性命咱們好到老.」「只要和妹妹搭對對,鍘刀剁頭不後悔.」「陽畔畔上的疙針針背畔畔上的艾,說死說活我還要回來.」……啊!沒走過黃土地的人很難想像得出陝北人愛的剛烈和熾熱;沒飲過黃河水的人又怎能想像得出陝北人愛的狂勁和執著.那愛一旦升起來,就將摧枯拉朽,百折不撓,如同無數的小溪流入黃河,變成了濃濃的水,捲起了滔滔的浪.
滾滾的黃河水啊!你千年流,萬年淌;高亢的信天游啊!你千年頌萬代唱,流不盡的是母親對兒女的情,唱不完的是兒女對母親的愛!

4、陝北的習俗作文450字

陝西民風古樸,春節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歲首。古代的「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或者三十,而是在「臘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才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歷,才把陰歷的「年」叫作春節,因為春節—般都在「立春」後,因而稱其為春節。

陝西人如今仍把春節叫作「過年」,並流傳下來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當寒冬將至新春來臨的夜晚。出來食人,使得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鬥中,發現這種兇殘的猛獸最怕火光和響聲,於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遁得無影無蹤。後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帖對聯、放爆竹、吃年飯的風俗習慣。

陝西鄉村臘月二十三即入年關,把過臘月二十三叫「過小年」。農村有些地方叫「祭灶」,即祭主宰吉凶禍福的「灶王爺」,以求溫飽。過罷小年,人們便為春節做准備了。一般農家,殺豬宰羊,碾米磨面,做點豆腐,購買蔬菜,吊掛粉條,准備好過年所需的一切食物。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關中人蒸饃時間。家家戶均短幾籠子饃饃,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後,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擀麵」的習俗。婦女上街為老人和孩子添置衣裳鞋襪、老年人則購買紅紙、年畫、冥幣、白麻紙等大年禮儀用品。

5、有關陝北風土人情的800字抒情作文

在秦嶺和黃土高原的懷抱之中,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平原,這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調雨順,旱澇保收。南北寬百餘公里,東西長400餘公里,號稱八百里秦川,這就是關中。

歷史追溯到5000年前,炎帝和黃帝就在這里開創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開端。武王伐紂在這里建立了周朝;始皇掃六合,在這里建立了秦朝;楚漢爭霸,在這里建立了漢朝;大唐盛世,在這里把中華文明推向了世界的最高峰。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著厚厚的歷史積淀和許許多多的神奇與神秘。

大碗喝酒不耍賴

客觀地說,關中人的酒量並不算出眾,東比不過河南人,北比不過陝北人和蒙古人,就連和南面的漢中人較量,關中人也未必能占優勢。然而由於關中人性格耿直,又不善辭令。因而往往是你說咋喝他就咋喝,你敢說每人10杯也許他根本不能喝酒,但只要你話音未落,10杯酒就咕嘟咕嘟都灌到了他的肚子里。然而,關中人卻容不得你對他進行欺騙和捉弄,盡管你也許不是惡意的。我就遇到過這樣一件事,幾位關中鄉黨到南方某地參觀學習,受到熱情招待,喝酒時你推我讓,最後決定每人喝乾一杯,關中人二話不說,脖子一仰,全都見底。而幾位當地客主則耍起了滑頭,憑借他們的伶牙俐齒,竟然佔住了理兒。關中漢子哪受得了這等窩囊氣,提起酒瓶子咕嘟咕嘟喝幾口,然後掉過頭來,將當地人從椅子里拉出來,按倒在地,硬灌起來,嚇得幾地主人臉色都變了,因而和關中人喝酒,最好不要違背君子協定。

小吃小攤順路擺

來過西安的人,對西安的小吃一定不會忘記,特別是在夜市,白天大馬路上光光堂堂,什麼也沒有,一到晚上,就會冒出成百上千家小吃攤,將個寬闊的馬路塞得密密麻麻,盞盞小燈,匯成燈的海洋。夜市中以漿水魚魚,麻什子,面條,餃子,油麵沓沓,蕎面餄硌等關中小吃為主,加上關中回民的各種小吃,形成夜市的兩大陣營。夜市由於便宜實惠,又帶有極濃的地方風味特點,因而不管是對外地客人還是對西安市民,都具有極強的主誘惑力,就連談對象的年輕人,都把吃夜市當成他們戀愛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除了西安之外,關中幾乎所有的城鎮和所有聚居的地方,都有夜市存在。成為具顯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其實早在城市夜沒有出現之前,關中的鄉村夜市便已紅紅火火有了千百年的歷史,只是方式不同罷了。關中鄉村目前仍然沿用著這種最古老的夜市形式,那就是逢集過節的日子和籌辦喪事時的戲台下面,白天下地幹活的婆娘漢子們,搖身一變便成為小吃攤的主人,不過品種無非是油糕,醪糟,麻花之類的東西,盡管品種又少又簡單,已逄是很新鮮的了。小攤的位置一般是哪裡人多往那裡擺,因而常常堵塞人流,更增加了熱鬧的氣氛。追溯起來,這才是最正宗的關中夜市的來源。

高人都把名聲埋

關中由於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埋藏著豐富的文物古跡的同時,也埋藏著眾多的奇才高人。比如在我老家華縣就有一位姓吳的書法家,在他生活的幾十里從來沒有人知道他。周圍的人也只知道他能寫字。小時候正趕上「文革」,他一手提石灰桶,一手握刷子,沿牆寫標語,我們就跟在後面往桶里仍運動場。誰也想不到他的寫字水平有多高。直到「文革」結束後,某市書畫收藏館幾名大書法家偶見吳老一條「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字幅,一下子為那老道無比,具有極高造指的書法藝術所折服,幾名高手專程來陝,前往吳老家,渴望能得到一幅避開政治傾向的書法墨跡,以作館內永久收藏,可惜吳老不肯動筆。後來又有人拿著吳老的墨跡展於書市,沒想到竟成了極品,就是許多一流書法家也都自嘆弗如。可惜吳老卻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有多高了,就像瞎子阿炳永遠不知道他的《二泉映月》會成為千古絕唱一樣。像這樣的高手,在關中簡直是數不勝數,你到鄉下去生活,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有極高水平的書畫家、醫師、工匠、文史學家、秦腔唱家等等,他們的水平常常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用人傑地靈,奇才輩出來形容關中,再恰當不過了。

家院城鎮四方塊

種地好像修花台

關中人在種地方面的細心和在生活方面的粗心正好形成強烈的反差。來到關中,站在秦嶺北麓,居高而望,可見秦川大地,沃野無邊,平坦如鏡。條條道路,條條田埂,將良田劃割得井井有條。這當然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造化有關,但是與關中人世世代代,精心修整是分不開的。關中地區的農活一般只忙夏秋兩季,整個冬天人們都清閑。關中人又不善外出做事,也不善做生意,因而幾乎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傾注在了農田裡。平整土地時,他們精雕細琢,翻地時,他們甚至不用犁,覺得那樣犁得不精細,因而用鐵杴一杴一杴地翻耕,翻完之後,施上底肥,再用繩子將田埂打得端端正正,像花壇一樣,非常適合作物生長。種子播進去後,他們對莊稼的生長管理也十分認真,不管是澆水,施肥,還是打苗嫁接,樣樣都一絲不苟。久而久之,他們不僅對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而且幾乎對每一棵長出的莊稼都能心中有數

6、描寫陝北秧歌的作文

寫榆林市的
ihup | 2013-03-04
滿意回答
綏德可謂陝北秧歌的中心,那裡的農村至今仍保留傳統的秧歌表演程式、禮俗和風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鄉人驅儺的"神會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後才興起的新秧歌。秧歌表演者常有數十人,有的多達近百人,在傘頭的率領下,踏著鏗鏘的鑼鼓,和著嘹亮的嗩吶,作出扭、擺、走、跳、轉的動作盡情歡舞。沉浸在歡樂愉快的喜慶氣氛中的陝北高原秧歌表演十分紅火。秧歌吸收當地流傳的水船、跑驢、高蹺、獅子、踢場子等形式中的藝術元素,組成浩浩盪盪的秧歌隊。
早年多是男扮女妝。隨著時代的發展,女的也參加。男女隊身著彩服或帶雲角裝的秧歌服,男的用毛巾包頭,女的手持彩肩、漢巾。拜年有排門子秧歌,彩門秧歌;正月十五有酒麴秧歌、花燈秧歌。小場子秧又叫踢場子,分二人場、四人場,八人場。舞蹈動作豐富,豪邁粗擴,瀟灑大方,充分體現了陝北人民淳樸局憨厚、開朗樂觀的性格。
陝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點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即 在鑼鼓樂器伴奏下以腰部為中心點。頭和上體隨雙臂大幅度扭動, 腳下以"十字步"作前進、後退、左騰、右躍的走動。上下諧協,步調 整齊,綵綢飛舞,彩扇翻騰,同時還可以伴隨著唱。
陝北秧歌主要有三種角色,即傘頭、文、武身子和丑角。陝北秧歌的領頭人叫傘頭,一手持傘,一手持"虎撐",兩種道具都有吉祥的含義。傘,寓義庇護眾生,風調雨順;虎撐與唐代名醫孫思邈有關。據說孫思邈曾為老虎治病,為便於觀察和治療,曾用一鐵圈撐開老虎的嘴,這鐵圈就叫"虎撐"。後來,虎撐演化為串鄉治病民間醫生手中發出聲響的"串鈴",成為民醫的標志。它在傘頭的手中,則成為消災卻病的象徵物,又是指揮秧歌隊表演和變化隊形圖案的響器。傘頭是秧歌隊的領頭人,通曉傳統秧歌唱段,能即興編唱新詞,根據場地氣氛或各家的情況出口成章。演唱時,他領唱,眾隊員重復他最後一句,形式簡朴、熱鬧,詞句生動、易懂,唱得觀眾皆大歡喜。現在的秧歌舞,經過改革後角色有所不同,服飾可為現代裝, 腰系紅綢帶。手中道具可以是鐮刀、錘子,可用花傘。丑角也可不要,也可和霸王鞭結合起來。
moon的小孩 | 2013-03-049
問題沒解決?向網友提問5分鍾有答案
已解決的相關問題
關於陝北秧歌的作文1 回答
更多關於 「看陝北秧歌的作文」 相關知識 »

相關搜索
小學生作文過街秧歌陝北秧歌關於陝北作文
輕觸返回頂部
意見反饋 | 下載客戶端

7、有關延安風俗作文(3oo字)?

延安地域遼闊,各處風俗、語言習慣不盡相同,但是,延安各地的婚事操辦,卻大致是一樣的.
年老的延安農民,有很大一部分人相信迷信,崇敬鬼神.對於何時迎親嫁娶,必定要請陰陽先生看生辰八字,先利月吉日.比如「雞三月,豬九月,兔子怕的四五月」;「蛇蟠兔,猴趕豬,兩頭黑年不迎親」等等.其實,這只是人們根據生肖屬相推算,臆想出來一種約束自己行為的模式,並沒有科學依據.現在不同了,男女青年自由戀愛,誰也不樂意搞這種名堂,少數思想落後的家長也只能背著人搞.他們定好了吉日時辰,由男方家給女方家下庚貼,打課庄(把寫好的庚貼放在為新娘准備好的衣褲里邊),連同彩禮一道送給女方.這就是說:姑娘該出嫁了!
吉日前三天,新娘挨戶拜族裡長者,為長者斟酒,親朋共飲.新郎的父親為兒子加冠.次日,用紅紙寫明「乳名××,今值弱冠,更為官名」,貼在門首,表示成人.同時,女家開始收房頭,擺席請娘舅,請戶族人.這時,待嫁的姑娘早已藏入深閨,不再拋頭露面,終日跟母親學禮儀,做針錢,敘談母女情份.姑娘心裡像有隻小兔子似地突突地跳個不停,忐忑不安地等候吉日佳時,上轎起程,可直到要上轎的時候,卻又要大聲啼哭,以示對父母的恩戀.
剪紙
剪紙是陝北勞動婦女創造美的一個典範形式.最初用來裝飾美化生活的"窖洞剪紙",被一代又一代的勞動婦女傳承下來,形成古樸生動、強烈自由的風格,反映出陝北勞動婦女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熱愛.安塞剪紙形式多樣,內容十分豐富,花鳥魚蟲瓜果蔬菜,家畜走獸,人物樹木,大自然中的一切美無不包羅,直接反映出的是勞動生活.
剪紙藝術家們多次赴世界各地訪問表演,引起極中外友人的極大興趣,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積貢獻.安塞剪紙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被譽為「活化石」和「地上文物」
農民畫
農民畫,故名思義,是農民自己畫的畫.延安有民間畫家千餘人,他們都以農家婦女為主.在勞動之餘,用畫筆描繪新生活反映新生活,取得了巨大成就.安塞農民畫構圖奇美,想像力豐富,手法大膽,色彩效果十分明顯,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

8、陝北春節作文600字數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9、陝北端午節作文600字

肚子手巾當帽戴 陝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熱難當,幹活時圍一塊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凍,羊肚子手巾將頭一包,勝過戴頂大棉帽。春秋時節黃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塵頭巾。陝北早晚溫差較大,陝北人認為頭是人體最怕涼的地方,頭不涼,體無恙。因此,陝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習慣。
陝北土地貧瘠,適宜洋芋生長。從古至今,洋芋就成了陝北

10、陝北的民風民俗200字

陝北民俗文化以六怪著稱

陝北一大怪,羊肚子手巾當帽戴

陝北四季分明,夏日醋熱難當,幹活時圍一塊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凍,羊肚子手巾將頭一包,勝過戴頂大棉帽。春秋時節黃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塵頭巾。陝北早晚溫差較大,陝北人認為頭是人體最怕涼的地方,頭不涼,體無恙。因此,陝北人形成扎羊肚子手巾的習慣。

陝北二大怪,洋芋當飯不當菜

陝北土地貧瘠,適宜洋芋生長。從古至今,洋芋就成了陝北人的主食。陝北人有心,將個洋芋蛋子做出了數不盡的花樣;洋芋擦擦、洋芋饃饃、洋芋丸子、洋芋涼粉等等。陝北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吃洋芋、頓頓有洋芋,一次沒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粉條,仍沒有離開洋芋系列產品,好個洋芋,養育了世世代代的陝北人。

陝北三大怪,挖個洞洞當家宅

人文初祖耕耘在陝北,他們將凝聚著人祖崇拜的窯洞建築首先傳給了陝北人。陝北歷史上又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因此少有人家建設豪宅大院,多數百姓只掘三丈土窯,就可安家立舍,戰亂一起,棄之而去。陝北窯洞,因其挖掘簡便、成本低廉、冬暖夏涼成為陝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築。

陝北四大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毛驢是陝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耕作夥伴,陝北人昵稱它為「生靈」。毛驢不僅有可愛的外表,而且生性也確實靈動,它能感覺到主人的喜怒哀樂,主人斜跨毛驢背上,鈴聲叮當,蹄聲嗒嗒,得意之時放聲高歌,毛驢也彷彿通了人性奮蹄飛奔。這生靈還能感覺來主人的用意,你若趕著它走,他懶懶散散,你若騎上它,它可能消極怠工,只有斜跨著它,毛驢便覺得主人只是臨時坐在它的背上,隨時可能下來,只要自己奮力奔跑,主人便會下馬。於是便有了陝北一怪,斜跨毛驢走得快。

陝北五大怪,唱著酸曲談戀愛

酸曲者,民歌也。陝北人生性浪漫,情感多以民歌表達,男女相愛,更是離不開民歌傳情達意。不認識的女人可以唱「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個手,你不是我的妹妹,走你的那個路」;赤裸裸的表白愛慕可以唱「咱們倆個拉手手,親口口,背窪窪上一噠里走」;思念戀人可以唱「想你來!想你來!眼睛仁仁想你來!看見別人當你來……」「一顆豆豆兩顆米,抱在懷里還想你」。唱著民歌談戀愛,這在陝北是最風光的事。

陝北六大怪,羊肉按件不零賣

陝北人胸膛里有游牧民族的熱血在澎拜,飲食習慣有游牧遺風。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逢年過節更是如此。這樣的飲食習慣,反映到交易上的一大怪相,就是陝北人買羊肉從來就是論件,一隻羊按四條腿分成四件,這是賣羊肉的最小單位,絕對不會再分割。你要是在陝北想買二斤羊排,不僅買不到,還會被人恥笑的,你道怪也不怪。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