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嶺南風俗園

嶺南風俗園

發布時間: 2022-08-15 05:04:34

1、嶺南有哪些民俗

1、花市

花市是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最早出現在屈大均的《廣東新語》,明代,廣州河南三十三鄉的百姓,多半是以種花為生的花農,他們從河南到河北來賣花,就從五仙門附近的碼頭過渡登岸,後人稱這地方為「花陟頭」,這就是最早的花市。

2、舞醒獅

舞醒獅是傳統舞獅中的一種,至今仍然流傳於廣東以及廣西兩省的一些地方,舞獅在中國流傳著很多不同的派系也有很多不同的種類,在中國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意義。其中舞醒獅是在廣東和廣西兩省,明清兩朝和民國時期都很有名氣的一種舞獅派系。舞醒獅要具備很高的級數要求和條件。到現在為止會舞醒獅的人已經不多。

3、木魚歌

木魚歌簡稱木魚,也叫摸魚歌,是廣東省的傳統說唱藝術之一,屬於彈詞系統。流行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江和南路一帶。起源於明末,清代以後興盛。早期木魚歌都是隨編隨唱,後來才記錄曲詞,輾轉傳抄,或刻印傳唱木魚歌流行於晚明,到清代以後極為興盛。

4、波羅誕

南海神廟的廟會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在每年農歷二月十一至十三舉行,其中十三為正誕,也叫波羅誕,即南海神誕,是廣東省廣州市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獨具特色的傳統民俗節慶活動、最大的民間廟會,也是現今全國唯一對海神進行祭祀的活動。

5、燒塔

燒塔,部分地方又稱之為燒塔仔,是南方諸如廣東、福建、江西等地農村在過中秋節時開展的一項民俗活動。

據傳燒塔起源於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也有說燒塔之俗,源自元末劉伯溫於月餅里藏字條,約以八月十五舉火為號,實行武裝起義,至今民間流傳的「三家養一元,一夜殺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來。

(1)嶺南風俗園擴展資料

嶺南文化,源遠流長。歷史上,在漢民族的形成和發展,在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等多方面,嶺南文化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

近代嶺南文化更是近代中國的一種先進文化,對近代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嶺南文化以其獨有的多元、務實、開放、兼容、創新等特點,采中原之精粹,納四海之新風,在中華大文化之林獨樹一幟,對嶺南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嶺南文化吸取由中原傳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並進行創新,誕生了陳獻章、湛若水等儒學大家,開創了明代心學先河;詩人張九齡、屈大均享譽全國;惠能創中國化佛教——禪宗南派,影響全國以至世界。

清代廣州十三行成為中國與世界貿易、文化交流的唯一窗口,向世界各地傳播著東方文明;近代,嶺南成為中國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孕育出以鄭觀應、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等為代表的近代中國的一代先進人物。嶺南的文學、嶺南畫派、粵劇等藝術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電影最先從嶺南傳入,嶺南教育近代更領教育革命之先。

2、嶺南的節日風俗是什麼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民間傳說的三大節日之一,尤以江南各地最為隆重。端午節實際是很多名人共同的紀念日。到了近代,則為屈原所獨占。這因為在這些名人中,他是最值得被紀念的一個。賽龍舟與吃粽子是端午節民間習俗的主要特色。

佛山地區地處珠江三角洲河網地帶,人們在端午節都喜歡龍舟競渡。佛山屬客地,過去多數人去南海疊滘看龍舟,但龍舟一般都劃出佛山涌(汾江河),在比較開闊的河面(比如洛水河面大江河面)賽龍舟,其次,在有「龍聚天湖」美稱的南海西樵山頂,舉行龍舟比賽;以及在有佛山人參與策劃的瓜步汛(大瀝、謝邊)劃龍舟;而三水的九水江村,曾有把四月初八至端午節定為游龍月的傳統活動。

我國民間在端午節喜歡食粽子。粽子的品種很多,按形狀分有:三角、四角、錐形、菱形、小腳粽、枕頭粽、寶塔粽、筒粽、筆粽、七子粽、;按用料分類有:純米粽、包餡粽、豆粽、夾果粽、果脯粽、葷料粽、棗泥粽、鹼水粽、艾香粽、酸菜粽、辣粽、蜂蜜粽、火煺粽等等。佛山粽子的品種也不少,除鮮肉粽、豆沙粽、紅豆粽、眉豆粽、咸旦黃粽、裹蒸粽、鹼水粽外,還有雞丁、燒鴨、叉燒、燒肉、冬菇、綠豆蓉等配料為餡的什錦粽,風味特佳。近年各酒樓、食店爭創名牌粽子招徠顧客,以旋宮酒店、華僑大酒店、佛山賓館的粽子為最出名。

嶺南各地的端午節有許多有趣的習俗,如五月初五日,各家在戶前門楣懸掛菖蒲草與龍船花;正午時分,點燃艾草以驅邪氣;用紅、黃、綠、黑及赤小豆煮粥合家吃用;以沙姜作芯製作,人物、如意、金錢、金瓜、菱形等各款香包,給小孩掛在襟頭上;正午時用毛筆在小孩的印堂正中點紅朱(硃砂);有些地方有掛鍾馗像,飲雄黃酒的習俗。這些習俗據說可以辟邪。
下面錄兩首嶺南端午風俗歌為證:

「五月初間斟艾酒,荔枝紅熟可嘗新,龍船花共草蒲草,每扎街前賣幾文、冬葉買來齊裹粽、蚊煙點著可驅蚊。」

「初五日,是端陽,硃砂黃紙寫符章,香包掛在襟頭上,綢袂紗衫好在行。睇見龍船長十丈,錦標羅傘甚輝煌,鼓聲震動沖波浪,水色嬌嬌艇內裝。紫洞船頭綳布帳,遊河公子坐船倉。渡頭擠擁人來往,熱鬧奢華又一場」。

3、廣州有哪些嶺南特色文化?

嶺南傳統建築、嶺南特色食品、嶺南特色風俗、傳統的文化藝術,從粵語、粵劇、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書法、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民俗和嶺南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豐富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姿的嶺南地方特色。

4、中秋佳節嶺南習俗

嶺南中秋"吃"出特色民俗

(記者 賴少芬)中秋節前夕,廣州市場上除了月餅熱銷外,柚子、芋頭、菱角、田螺等傳統應節食品也大受歡迎。團圓飯後擺上各式果品拜月賞月,是嶺南地區中秋節由來已久的習俗,這些傳統食品吃的含義各不相同,但都有祈福、辟邪消災的意思。

在以廣州為中心的廣府地區,中秋節俗稱"月光誕"。中秋節當晚,一家人吃完團圓飯後,必須進行"拜月光"的儀式。有天台的人家在天台,沒有天台的人家在家門前,擺開供桌,焚香禮拜,供品除了月餅外,還有芋頭、柚子、石榴、楊桃、柑桔等果品,不少人家還煲糖水、煮湯丸吃。

五十多歲的"老廣"劉清女士早在一周前就已經開始購置"拜月光"所需的食品,24日一早還特意去買了兩個柚子。陳女士告訴記者,中秋時節柚子正當時,外形渾圓的柚子象徵團圓之意,而"柚"與"佑"諧音,有"祈禱"的意思,因此是中秋節的必備水果。因為家裡有小孩,陳女士還備上了一些菱角。"中秋節給小孩吃菱角,寄託大人希望他們'聰明伶俐'的祝福。"

中秋節各地吃月餅是一種共同的風俗,而在廣州,除了製作考究的廣式月餅以外,還有吃芋頭的習俗。土生土長的廣州女孩麥婕說,粵語"芋頭"與"護頭"諧音,中秋節吃芋頭必須一家大小一起吃,大芋頭代表大人,小芋頭代表小孩,一家人一起吃芋頭表示合家團圓平安的意思。此外,在中秋節吃芋頭,還寓意辟邪消災。

"我對廣州中秋民俗印象最深刻還是炒田螺。"麥婕說,嶺南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而中秋前後,正是田螺空懷的時候,田螺腹內沒有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因此在廣州地區,不少家庭在中秋節都有炒田螺的習慣。"一家人圍坐一起,一邊欣賞月色,一邊聊天吃田螺,再加上兩三瓶啤酒,這是很多家庭中秋節的保留節目。"麥婕說

5、嶺南風俗文化

嶺南就是廣東:廣東的春節習俗一般是

除夕
農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廣東習俗謂之「年三十晚」。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准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准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廣東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有好詣詼諧者新正出門給人拜年,往往只在褲兜里裝上兩個大桔,一一拜年後,褲兜里依然是裝著兩個大桔不變。因此,民間有善詣者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盡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其他地方的春節:
潮汕地區春節禁忌
因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將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運好壞的兆示期,因此過年的時候「禁忌」特別多。言語方面,凡是「破」、「壞」、「沒」、「死」、"光」、「鬼」、「殺」、「病」、「痛」、「輸」、「窮」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說出口來。也忌嬰兒啼哭,因為啼哭是「沒頭彩」,兆示疾病、凶禍。故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禍,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為方面,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取水一俗已經徒有形式而已。禁掃地這一習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為春節期間燃放鞭炮,人來客往,地上紙屑、垃圾特別多,不打掃一下的確有礙大雅。因此,從講究衛生出發,不少年輕人也就對這些傳統禁忌習俗不怎麼講究了。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因為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初一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祥。同時,忌該天理發,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發同辦喪事聯系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飲食方面,這一天嚴禁吃葯。否則,被認為會導致一年從頭到底病疾纏身,吃葯不斷。初一早飯忌吃葷,有幾種說法:一種是這一頓吃齋,其功用等於一年;另一種是暗喻指勤儉治家,不可鋪張浪費。
西江水上人家春節風俗
在粵西北的西江肇慶段「小三峽」水面上,至今還生活著一些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這些漁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們大多在船上做飯,大多依然燒木柴。漁民們還喜歡在江岸邊空地上種上番薯、油菜、蔥、蒜苗等,補貼生活。
過春節了,漁民們在住處貼上了吉祥祝福的紅幅,他們喜歡在船頭貼上「一帆風順」,在船艙上貼「萬事順意」和「老少平安」,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此外還要在船頭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祿)、芹菜(勤勞)、大蔥(聰明)、生菜(生財)、桔子(吉祥)、蘋果(平安)和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節
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春節是民間最隆重、內容最豐富的傳統節日,但湛江的春節也有本地的特色。農村春節,一般從准備到結束約一個月時間,農歷十二月中旬開始作準備,內容包括整修房子、購置傢具、添換新衣裳、采辦各類年貨等。年貨有蔗糖、糯米、年畫、對聯、糖果、餅干、炮竹之類,一年所掙之錢大部分用於春節。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熱鬧的場面是宰豬、捉塘魚、趕年晚圩,男女老少齊出動。傍晚家家戶戶貼"年紅",既有新年畫,也有傳統的"門神",對聯大多與福財之類有關,軍烈屬則在大門貼上由民政部門發的"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的對聯,廚房、豬、雞欄則貼"足食"、"六畜興旺"等橫批。團圓飯後則是分壓歲錢。12時正,家家戶戶鞭炮齊鳴,送舊迎新。
大年初一,農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殺生、忌倒水、忌掃地,部分農村尚習慣吃齋。年初二開始走親串友,你來我去。此期間大部分村莊和鄉鎮均有舞獅、游神、飄色遊行、做大戲、武術表演、球賽等,各種民間活動應有盡有,一直延續半個多月。
老深圳住民尤其是原寶安縣住民春節期間,會舉辦各種民間舞蹈,主要有獅舞、麒麟舞、龍舞、魚燈舞等。
獅舞、麒麟舞寄託著帶來吉祥如意,驅除妖魔邪惡的願望。表演隊伍龐大,配以大鑼大鼓,又兼有刀、槍、劍、戟武術場面,聲勢浩大。每逢過年過節,喜慶吉日,醒獅、麒麟隊穿村過戶,或在空曠場地表演,或在村中逐家挨戶相邀上門舞拜。獅舞在表演上分「文獅」和「武獅」兩種。「文獅」主要表現獅子的溫馴神態,有酣睡、舔毛、抖毛、搔癢、打滾等穩靜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勇猛性格,有跳躍、跌撲、走梅花樁、采青、踩球等高難動作,形神酷似、惟妙惟肖。

麒麟舞的表演動作與獅舞極為相似。按傳統舞法的下山、采青、嬲花園過程中,均採用酣睡、蘇醒、搔癢、抖毛、舔毛、騰躍、跌撲、上竿、戲耍等動作,其神態生動逼真。

「布龍」身長4丈余,全身用布和鐵絲製作而成,身腹設有持杖,一般由8人至12人持杖,表演龍的各種騰躍、翻滾、俯拜等舞蹈動作,活靈活現。這種龍舞,人們視為能帶來吉祥佳兆,所以多在春節期間表演。舞龍者的豪氣、觀舞者的熱烈,構成了一幅宏大、歡騰的畫面。

6、嶺南風俗有哪些?

廣東的年俗有一個特徵,又古老又年輕,有一些很古老的年俗北方沒有了,廣東還保留,處處顯露出南北交匯、中西撞擊的特點。比如說聖誕節各地是擺聖誕樹,廣東春節期間是擺橘子樹,還有挑花,而且還有掛紅包等等,實際上這就是一種中西合璧的現象。從進入臘月23,每天都有安排的,臘月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等等。

人日游花地,年初七是人日,要游花地,過去很熱鬧的,這幾年也恢復了。現在人日那天,花地依然有擺花橘的,如果大家在廣州過年,不妨年初七到那邊看一看。另外廣州人還喜歡吃春盤,就是有七樣菜,都做在一起,這個風俗不但中國人有,前年我到日本去,日本人保留這個風俗更傳統,這是受中國過去的

7、求收集有史以來所有廣東嶺南的民俗風情!

●三大民系融悲歡

廣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之間從沖突到融合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正是歷史間不斷磨合、沖突、再融合的過程,形成了最鮮明的文化風格。

廣府人是由中原移民及融入漢族中的越人和俚人發展而成,現今約3800萬人。清末廣州的廣府人居住在風格獨特的西關大屋裡。近代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僑鄉又出現了異國風情的碉樓,別墅式居宅,在商業繁華的城鎮街道,還出現過騎樓。與廣府人截然不同,民居以傳統的三合院、四合院為基本布局,規模小的平民居屋布局狹長,而大型民居則以四點金為基礎橫向或縱向擴大規模,外部輪廓保留十分規整的正方形或長方形。還有清代潮汕地區鄉村居民軍事化的產物———「寨」。而客家人主要住在超大型的土樓和樓房組成的圍屋裡。

除了民居風格各異外,廣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好有各自鮮明的性格和氣質。中山大學人類學系范濤曾總結過,廣府人開放務實,政治觀念雖弱,商品意識卻很強。「商品意識不僅彌漫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制約著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目標。過分注重經濟上的利益關系的同時,內部凝聚力也相對較弱。強烈的商品意識也帶來了投機性的負面作用和較為濃厚的宿命觀,如廣府人開的商店中普遍可見供奉著財神———關公。」而潮汕人因地理范圍狹小,資源缺乏,人口和環境之間矛盾大,在激烈的競爭中形成了較強的凝聚力。作為後來者的客家人,因當地耕地有限,為了生存不得不經常遷徙,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環境欠佳,練就了他們自強自立、吃苦耐勞的精神。

8、嶺南的習俗

嶺南人吃狗肉的習俗,是從中原的一種祭祀儀式演化而來的。《廣東新語·事語·廣州時序》說:「夏至磔犬御蠱毒。」②這種習俗,實源於中原「殺狗碟邑四門」的古俗。張守節《史記正義》曰:「磔,禳也。狗,陽畜也,以狗張磔於郭四門,禳卻熱毒氣也。」③這種習俗逐漸發展;漢代時有所變化,用狗血塗城門,變為塗家門。狗血塗門的原始意象也就是在於用狗的血來驅逐邪魔,保護主人的靈魂安全。以狗祭祀,一般是殺狗取血,祭後食之。現在廣東連南瑤族還流行一種「架橋」的祈福儀式,要殺犬取血。架橋的地點是在十字路口或大樹腳下,祭司一面念「架橋」經,一面殺四隻狗,以小狗的鮮血淋紙錢,裝一碗狗血,在旁邊架起爐灶煮狗肉,祈禱完畢,即食狗肉。
嶺南人烹制狗肉,有其獨特方法,把狗肉烹調得香噴噴。民諺曰:「不吃狗肉,不知天下大味」,又曰「狗肉滾三滾,神仙企(站)唔(不)穩」。首先是選料,狗要肥壯,「老狗嫩貓兒,吃死無人知」,老狗是不宜吃的。從外形來看,最好食的狗要數「砧板頭、陳皮耳、筷子腳、辣椒尾」者。「黃犬為上,黑犬、白犬次之。」(13)以生長一年左右,約8公斤左右為最佳。其次是加工,宰殺時先用小繩將狗嘴巴扎住,再扎四腳爪,然後在狗頸喉部用尖刀刺深,頭向下放凈血水,再放入80度熱水中浸五分鍾後煺毛,接著剖腹開膛取內臟,將腹壁洗干凈,割下狗頭,剔取骨頭,洗凈後備用。狗的內臟(肺不用)全部翻洗干凈備用。(14)最後是烹制,方法多樣。一是炆:多用「廣東三件寶」:陳皮、老薑、禾稈草。先燃禾稈草把狗煨過,燒去汗毛,烤出肉香,再加老薑調制,去掉腥味;然後加陳皮、料酒、老抽(醬油之一種)、柱侯醬、片糖等。先在鐵鍋里爆炒之後,放進瓦鍋文火炆熟,中途不能揭蓋加水,以免失去香味。這是最常見的吃法。(15)現在廣東人吃狗肉多在冬季。冬季寒冷,配上生菜、塘蒿、生蒜,佐以檸檬葉絲或蘇葉之類,圍爐大嚼,確是冬令佳品,廣東人叫做「打邊爐」,即北方所謂吃「火鍋」。二是煮:把狗宰殺後煮熟,放在砧板上斫碎來吃,鄉里人稱「白斬狗」,亦稱白切狗,雷州人很喜歡吃。同時有生油、醬油、生粉、糖、醋、辣椒等配料製成的調味品。(16)三是清蒸:五邑人喜食狗肉,尤以開平人為甚。

9、嶺南印象園怎麼樣

嶺南印象園是個能夠讓你對嶺南建築與文化做個總體了解的好去處,但是也要視情況而定嘍,要是你不喜歡仿古建築,想要體會真是古老建築和當地風俗的話,最好選擇其他地方。嶺南印象園位於大學城,園內會有不同的嶺南風俗文化表演,像拋綉球、皮影戲等等,但是有時間限制,建議想要深入了解這些表演文化的蜜蜂們,可以先去拿一份詳細的景點介紹書,合理安排去觀看錶演的時間,這樣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看到較多的文化展示。嶺南印象園就是嶺南整體文化的縮影,這里匯集了客家、潮汕和老廣州的文化精髓,值得一去。

10、廣州有哪些嶺南特色文化

嶺南文化是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的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祖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枝奇葩。嶺南先民遺址的出土材料證明,嶺南文化為原生性文化。基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條件,嶺南文化以農業文化和海洋文化為源頭,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和融匯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漸形成自身獨有的特點。嶺南文化務實、開放、兼容、創新。
從地域上來說,嶺南文化大體分為廣東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塊,主要以屬於廣東文化的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為主,這是嶺南文化的主體。
明清之際,嶺南三系文化相互融會貫通,嶺南文化真正有自己獨立的風格、精神,並區別於南方文化。嶺南文化形成後在政治、哲學、學術、藝術、經濟、工藝、和生活各方面全面發展,至晚清達到了高峰時期。
到了近代,嶺南得風氣之先,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津梁,多種文化思潮交錯而織成絢麗多彩的畫面,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政治、思想、文化革命和發展的先導。從洪秀全太平天國起義、康梁變法直到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革命,嶺南文化都是中國近代政治革命重要代表和領導力量。這段時期,嶺南文化精神實質是戰斗、革命、革新精神。
此後,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的高速發展,為國內各地方文化的復興提供了條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廣東進入新文化時期,起飛的經濟與嶺南風格的粵語文化、粵式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嶺南文化的現代階段。
廣州作為現階段廣府文化和嶺南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歷史,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期開始,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後的漢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綿延不斷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從考古文物到文獻記載,從歷史遺址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園林文化、商業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種文化藝術,都貫穿著一種開放的人文意識,特別是變改意識、商業意識、務實意識和平民意識,反映出廣州人的開放觀念、兼容觀念和改革觀念。傳統的文化藝術,從粵語、粵劇、廣東音樂、廣東曲藝、嶺南書法、嶺南畫派、嶺南詩歌、嶺南建築、嶺南盆景、嶺南工藝到嶺南民俗和嶺南飲食文化,都反映出嶺南文化豐富內涵和獨具一格、絢麗多姿的嶺南地方特色。雖然從嶺南文明史開始,粵北的韶關,粵東的潮州得益於江西學派南下閩學西進在唐宋曾為廣東的文化中心,而粵西的高州一帶隋唐冼夫人期間曾為政治中心,但從明朝開始廣州作為廣東的省城,與其他省份一樣開始確立了其他府無法撼動省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