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威海風俗

威海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4 13:47:16

1、威海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

2、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3、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4、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5、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

6、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7、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8、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9、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10、大年初二,金吠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11、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12、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回民間。

13、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2、威海的習俗介紹300字不是作文

威海節慶風俗
1,榮成國際漁民節 每三年舉辦一次,以漁民為主體,以漁村文化為主要內容,開展各種海上運動項目、大型民俗觀光旅遊活動、經濟技術貿易洽談會和海洋漁業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
榮成國際漁民節源於當地漁民傳統的穀雨節。早在春秋時期,這里就大興魚鹽之利。每年穀雨,春汛來臨,百魚上岸,休整了一冬的漁民又忙碌起來,捕魚趕海,開始了新一年的海上生產。為感謝「海神」賜給的豐厚魚蝦,祝願天天魚蝦滿倉,祈求神靈保佑,免災除難,漁民們便在穀雨節這天舉行傳統的祭神活動,從此穀雨節便成了榮成漁民的佳節。改革開放以來,富裕起來的漁民將新文化、新觀念、新思想滲透到穀雨節中,由純祭神保平安的期望心理進入對酒當歌,喜慶豐收,載歌載舞的高尚境界,使這一活動水平越來越高,成為榮成漁民生活中一個重要的文化娛樂內容。為順應廣大漁民心願,弘揚民族文化,榮成市政府決定從1991年起,舉辦榮成國際漁民節。
榮成國際漁民節第一、二屆均為穀雨期間舉辦,歷時兩天。第三屆(1993)開始改為7月24日至7月28日舉辦。連續舉辦四屆後,又改為每三年舉辦一次。每年漁民節都有近萬名中外來賓和10萬當地群眾參加,漁民節以增進國內外文化交流、發展經濟、促進開放、共同繁榮為宗旨,舉行了新聞發布會、典禮儀式、游藝活動、觀光旅遊活動,舉辦了地方名優產品和書畫等展覽、經貿洽談、文藝晚會等活動,使漁民節成為中國海文化盛會,贏得了中外來賓的高度贊譽。
2,中國威海國際釣魚節 時間是10月上旬,邀請國內外釣魚愛好者參加海水舟釣、磯釣比賽、淡水拋桿比賽、康樂賽等豐富多彩的比賽項目,在舉辦國際釣魚比賽的同時舉辦全國漁具博覽會。
3,中國威海中韓經貿洽談會 時間是9月上旬,由威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主要內容有國際經貿洽談、招商引資、旅遊考察、新聞發布會、文藝晚會等。
4,中國威海海鮮節 時間是5月上旬,全市百餘家旅遊飯店聯手推出海鮮特色宴,為遊客現場烹制海鮮美食。

3、關於民風民俗的資料 (最好是威海的)

一、海草房

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

,屋脊上面是質感蓬鬆、綳著漁網的奇妙屋頂。這就是極富地方特

色的民居——海草房。當你走進山東省的漁村,就可以看到這些以

石為牆,海草為頂,外觀古樸厚拙,極具地方特色的宛如童話世界

中草屋的民居。海草房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

一。它主要分布在中國膠東半島的威海市等沿海地帶,特別是榮成

地區更為集中。榮成和其他沿海生長著許多細長的海草。生鮮時,

翠綠可愛,被海潮成團的卷上灘頭,曬干以後變為紫褐色,縷縷柔

韌。沿海居民用以來苫房。房草苫得極厚,兩坡很陡,房脊渾圓,

住起來冬暖夏涼非別處的陋草可比。

二、媳婦餅

媳婦餅是我們文登的傳統名點。

4、威海春節有什麼習俗

1、廟會

廟會一般在農歷新年、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

2、踩高蹺

關於高蹺的起源,學者們多認為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沿海漁民的捕魚生活有關。據歷史學家的考證,堯舜時代以鶴為圖騰的丹朱氏族,他們在祭禮中要踩著高蹺擬鶴跳舞。

3、舞龍運動

舞龍運動是指舞龍者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龍的游戲,穿,騰,躍,翻,滾,戲,纏,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路,充分展示龍的精,氣,神,韻等內容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

4、春聯

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貼春聯也叫貼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



5、拜年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

5、威海人過年的習俗

1、守歲

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有吃年夜飯的習俗。

2、吃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

3、忌諱吵架和說一切不吉利的字眼。

忌諱吵架和說一切不吉利的字眼,甚至連平日里常說的話這時也得改一改,蒜諧音「散」,叫蒜是「義和菜」;醋諧音「促」,有短促之嫌,直接叫醋為「忌諱」。

4、吃餃子

上半夜,一家人齊動手包餃子。以包成元寶形狀為好,盼望招財進寶之意。一般是在半夜12點前煮餃子。煮餃子時也有規矩,先舀一些沸水在屋門口澆一下,辟邪、防止惡神野鬼搶食將要敬神、祭祖的水餃。

餃子端上飯桌以後,孩子要雙手拽著門搭鉤或者門栓抻一抻,說這樣做個子才能長得高。有的人家連湯帶水地盛水餃,叫「湯水不漏,財氣不透。」

5、放鞭炮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春鍾聲敲響,爆竹聲震響天宇,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

6、威海人的過年習俗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歷,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貼春聯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新春佳節時,許多地區的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人們一般稱其為「窗花」。
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因窗花的購買者多為農民,窗花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如耕種、紡織、打魚、牧羊、喂豬、養雞等。除此,窗花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另外,花鳥蟲魚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見。
倒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據《夢梁錄》記載:「歲旦在邇,席鋪百貨,畫門神桃符,迎春牌兒……」;「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

7、威海的節日風俗習慣特點,誰知到?

山東半島東端的榮城在農歷正月十五有捏生肖的風俗。民間稱為「捏屬兒」。傳統的方法是用黃豆細面作捏生肖的材料。造型以小巧玲瓏為上,生肖動物的姿態或立,或卧、或奔,或飛都靠即興發揮隨心所欲。但是,無論怎樣造型都要設計安排配上一些蔬菜的種子和葉子,用以象徵「五穀豐登」。每一個生肖的背上都背一個燈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纏著棉絮的小棍兒,俗稱為「要捻」。燈碗的形狀有區別;馬和豬馱的是「元寶碗」,求「金駒銀豬馱寶來」的彩頭。其它生肖馱「十二花瓣」燈碗,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 捏生肖的規矩是按家庭成員的屬相,每人捏一個,到十五夜裡盛在盤子里一齊點燃放在堂屋裡,大家圍著觀看,希望爆出燈花,燈花越大越吉利,預示著新一年的大豐收。習俗相傳,誰的生肖燈燃得時間最長,誰就會有好運氣,又能高壽。近年以來當地改用白面捏生肖,樣子更加好看,已不加燈碗,也不再點燃,欣賞之後,分而食之,也能調動歡樂氣氛。一、過大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在這一天,早上吃水餃,一部分水餃裡麵包著錢,看看誰吃的錢多,意味著今年能掙大錢。吃完早飯,人們都穿上新衣服,到長輩們家裡拜年,沒參加工作的未成年人,可以得到老人們給的紅包。

二、元宵節。農歷的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在外工作的兒女們回家團圓。老人們會根據家裡人的屬相,用面捏成各種動物,叫做「蒸屬」、「蒸燈」。

三、炒老鼠眼。農歷的正月二十四。傳說這是老鼠結婚的日子。在這一天威海人們家家戶戶炒黃豆,意思是把老鼠的眼睛炒了,讓老鼠無法偷吃糧食。

四、龍抬頭。農歷的二月初二。龍王爺的生日。在這一天人們會剪龍型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還有在龍抬頭這一天理發的習慣。

五、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都回去墓地為逝世的人掃墓,修整一下墳墓,在墓前栽樹、種花,祭奠亡人。在清明這一天,老人們還會用面捏做燕子,叫做「蒸燕」,迎接去南方過冬歸來的燕子。也就是在這一天,燕子陸續的來到威海。

六、端午節。農歷的五月初五。在這一天清晨,人們都會到山上採集一些蒿草、麥子、桃枝掛在大門上方,有避邪祈福之意。人們還會包粽子、煮雞蛋吃,傳說吃了端午節的雞蛋,一年都不會肚子痛。

七、包子節。農歷的六月初六。家家戶戶包包子吃。「六月六,一角包子,一角肉。」

八、七巧節。農歷的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節日。在這一天威海人們為了慶祝牛郎織女相會,家家戶戶烙果子吃。傳說,在這一天的晚上,坐在葡萄架下,或者坐在放在井口的擀麵杖上,能聽到牛郎與織女的情話。另外在這一天,在威海市看不到空中的喜鵲的,老人們說喜鵲全部到天上為牛郎織女搭彩橋去了。(我仔細觀察過,的確在這一天看不見喜鵲。)

九、中秋節。農歷的八月十五。也是團圓節。全家人聚在一起,喝酒、吃月餅、賞月。

十、九九重陽節。農歷的九月初九,也叫老人節。在這一天人們都會看望老人,為老人添加冬衣,准備老人溫暖、平安過冬。

十一、十月初一。像清明節一樣,祭奠逝世了的親人。

十二、臘八節。農歷的十二月初八。人們用大米、小米、高粱米、玉米、紅豆、豇豆,豌豆、綠豆等做成八寶粥來食用。

十三、小年。農歷的十二月二十三。從這一天開始,人們打掃衛生,采購年貨,准備過大年。

十四、除夕夜。農歷的十二月三十。也叫大年三十。在這一天,在外面工作的兒女們都要趕回家,同父母們一起守歲,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威海坐席風俗 民間宴請賓客,俗稱「坐席」。 吃飯時一般由成年男子陪客,女客也要男子陪,以示鄭重。家中的婦女和孩子,要等客人吃完才能用飯,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平日客至,一般讓於炕頭。若擺起筵席,則講究座位排次,決不馬虎。筵席有官宴、民宴之別。官宴,以中為大,高官居中為首席,左為二席,右為三席。民宴,則按輩份、年齡就座,座次多種。較常見的為高客坐首席(主陪的右上首),次為二席(首席對面),三為虎頭(首席之左),四為虎尾(二席之右),桌前為陪客,桌後為「後瞅」。如座次安排不妥,會使客人不愉快,甚者,會「起席」(中途退席)或「掀桌子」。這時主人要趕緊賠禮道歉或重新安排。開宴時,按次序請客人入座,然後從首席開始,依次斟酒。吃菜、用飯皆以客人為先。從宴桌擺放到席位排列,上菜順序,皆有俗規,違者即為失禮。炕上擺筵,用長方形炕桌,地下擺宴用正方形八仙桌,70年代後有使用圓桌。宴桌擺放,木紋要正對南北。一般一席8人。席位排列,以上菜口為准,右首前為一席,後為三席,左首前為二席,後為四席,正前方為五、六席,上菜口兩席為陪客席。圓桌擺宴時,兩陪客相對而坐,面對上菜口處為主陪,背對上菜口處為副陪,主陪右首為一席,左首為二席,副陪右首為三席,左首為四席,其它位為五、六席。一席最高,坐主客。宴席飲酒菜餚無定數,但必須是偶數,一般是8菜4湯。飲酒前須上「點心」,飲酒完畢上6個碗菜為就飯菜。飲酒菜要逐個上席,吃飯菜一次上齊。上菜次序,一般是雞打頭,魚居中,冷盤居尾。筵席用魚必須有鱗,魚頭朝五、六席,肚朝一、三席(圓桌擺放時魚肚須朝主客)。上魚後,必須飲乾杯中酒方可食之。酒後主食有面條、米飯和面果3種,任客選用。80年代後,筵宴禮儀除沿襲舊禮外,新的酒俗興起,上魚後,賓客必須按喜主或陪酒者敬酒要求連干數杯,方可食魚。菜譜也日漸豐盛,並在上菜前先上4~6個冷盤,一般選用豬肝、豬肚、海蜇皮、松花蛋、火腿腸、花生米等做成,為喝酒前墊底。酒後飲食多為水餃、面條。威海端午節風俗一到端午節,最高興的是孩子們,根據民間的風俗,這一天,大人們會給他們做各種各樣的小東西。字幕 風俗一 脖掛五彩掃帚一大早,家住田村的孫淑香大媽就忙活起來了。拿起五彩的絲線,飛針走線,不多時,一把替小孩准備的五彩掃帚就紮好了。李大媽:五月端午,家裡小孩都掛小苕帚和耍孩,這是從我記事起,老奶奶傳給我的。字幕 民俗二 割五色五月端午一大早,大人們在小孩手腳上都繫上「五色」線,這就是俗稱的「割五色」。字幕 民俗三 掛布猴孫大媽 :這個猴子就是過端午,家家都掛猴子,看門子的意思。字幕 風俗四 小孩戴肚兜給小孩戴的紅肚兜也有許多講究,五歲以下小孩的肚兜上一般都有蝴蝶、蛤蟆、菊花、佛手的圖案,意為長壽,而五歲以上小孩肚兜的圖案多以「老虎頭」為主,象徵小孩虎頭虎腦,茁壯成長。孫大媽:一般十二歲以下的小孩,給他帶兜兜,說鵝飛蛤蟆走,菊花擎扶手,小孩活到九十九,菊花九個瓣,代表九十九。過節了,吃著香噴噴的粽子,願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8、山東威海風俗人情

威海靠海,說點漁民的風俗吧

說話忌諱

在漁民家吃飯,魚是必不可少的,要把魚翻個面時,不能說翻,要說「轉過來」或者是「劃過來」;吃餃子時不能說「下餃子」,應該說「煮餃子」;吃完飯筷子要放在桌上,不能放碗上;漁民燒飯以煤為燃料,但他們不說煤而說扎子,因為在他們看來,「煤」就是「霉」。

新船點睛

漁民把漁船看成自己的夥伴,是賴以生存的依靠,因此,漁民對它愛護備至,並賦予它靈性,過去的木製漁船每條船都做一對凸出來像大魚的眼睛,新船造好後,只畫眼,不畫睛,等到黃道吉日,船主會敲鑼打鼓放鞭炮,親自為新船點睛,其他的漁民也會喊著大吉大利的號子,把披紅掛綠的新船一步一步從岸上移下海去。

節日供神

古時漁民主要是敬龍王,海神娘娘,財神三宮,按一定的節令供奉。除夕之夜或初一早晨,漁民到龍王廟,海神娘娘廟燒香叩拜,或到海邊擺供品,焚香紙,求神靈保佑一年太平;漁民家裡都供有財神,每次出海前,漁民都要根據習俗上三柱香,以求神仙能能保佑他們。

祭祀漁神

漁民首次出海拉網,當捕到魚之後,首先要練大魚蒸熟盛於盤中,在船頭奠酒焚香,祈禱龍王爺保佑海上發財。幾條船在一起捕到魚的時候,誰的船先打上魚來,就放鞭炮、敲鑼鼓,並揀最大最好的魚供在船頭。

觀測龍風

每年農歷正月二十五這天,被漁民稱為「龍風日」據說龍王這天要預知一年的風情,半夜後,漁民就起床觀測天氣的好壞,風力的大小,風向和星星的位置和亮度,卜測一年的天氣,因為海上做業最在意的不是雨雪沙塵,而是風。

榮成漁民歷史上有穀雨祭海的習俗。俗話說,「穀雨一到,百魚上岸」。原來,冬天游往深海和南方海域的對蝦、黃魚、帶魚、青魚、鮐魚、鯧魚……穀雨一過,又先後游回到黃海、渤海覓食和產卵。榮成一帶海域是魚群必經之地,這時魚群多、魚兒大,是捕魚的黃金季節。於是,漁民在痛痛快快地過了穀雨節後,便可連續出海一個多月了。 傳統的漁民節,盛況有如過年。節前幾天,家家忙著殺雞宰鴨,買肉打酒,婦女們還要蒸制象徵吉慶的紅棗大鏌。有趣的是,手巧的婦女還得用面團做成白兔,蒸熟。穀雨清晨,待出海捕魚歸來丈夫提著大魚進家時,便出其不意地把白兔塞進他懷里。「打個子腰別住」是本地的古老風俗,她們讓丈夫懷揣象徵吉祥的白兔,祝福親人出海平安、捕魚豐收。 穀雨這天,家家香煙繚繞,鞭炮連天。漁民抬著整豬至海邊設供,祭海祈豐收,保平安。祭畢,他們或盤坐船長家的坑上,或在漁港碼頭、海邊沙灘歡聚,大塊吃肉,大碗喝酒,劃拳猜令,盡情痛飲,必欲—醉方休。穀雨節要喝個痛快,這是漁村古俗,據說這樣才能—年百事如意。倘若把剩酒帶回家去,這一年便會觸霉頭的。 自1991年起,榮成市以弘揚傳統民俗文化,推動漁業生產發展,繁榮新興的旅遊業為目的,以傳統習俗與時代新意相結合,融旅遊與經濟為一體、文化娛樂與商品經濟共同繁榮為宗旨,舉辦漁民節,每年一屆,從4月20日開始,節期3天。 首屆節日有10萬漁民和中外來賓參加。開幕式上600多人表演了大型團體歌舞《漁家慶豐收》,其中包括《娘娘送燈》、《竹桶舞》、《跑旱船》、《八仙過海》等傳統舞蹈。 漁民們按傳統祭過大海,紛紛請中外遠方來客與他們—起飲酒慶豐收,來客正可藉此機會到漁村、進漁家,在節日氣氛中采風問俗,一睹漁村風采。與此同時,漁民們在海上開展了劃船、搖櫓、拉船、織網多項富有漁村特色的比賽。 入夜,在石島港灣內舉辦了海上燈會。榮成沿海廣泛流傳海神娘娘舉紅燈為漁民導航的故事。為了紀念海神娘娘,每年穀雨節,家家戶戶掛燈,示吉祥。根據這種習俗舉辦的海上燈會.處處顯示出漁村的特色,70多個彩燈傑作,布置在千米港岸上,焰火與水光襯托,景象十分壯觀,燈品中有「鯉魚跳龍門」、「八仙過海」、「荷花仙子」等傳統題材、也有反映漁民現實生活的「現代漁村」景物組燈。 節日期間還舉辦花卉展覽、書畫展覽、地方名優產品、海產品展覽和經濟貿易業務洽談會。 關心宗教活動的人在當地赤山法華院舉行了朝拜張保皋與園仁法師 的活動。

威海方言:
(1)天、地、時 太陽曰日頭。金星曰毛拉星。流星曰賊星。虹讀絳。霞曰燒紅。雹曰凌(讀leng)子。霧雨曰霧露灑子。睛天雨曰天晴雨、晴天漏。逆風曰戧風。村莊曰疃。山谷曰夼(讀kuang)。山林曰嵐子。平原曰泊。亂石堆曰石砬子。海汊曰港(讀jiang)。池塘曰灣。上午曰頭晌。中午曰正晌。下午曰過晌、呷(ha)晌。傍晚曰傍黑。昨天曰夜兒。一會兒曰沒大會兒、沒大歇兒。一大會兒曰老時歇、老一會兒。剛才曰剛(讀jiang)剛、才剛。突然曰忽地拔、大不瞧兒、冷孤丁。

(2)稱呼 祖父曰爺爺。祖母曰婆。父曰爹、大。伯父曰大爺。伯母曰大媽。嬸母曰嬸、嬸媽。外祖父曰老爺。外祖母曰姥、老娘。舅母曰妗母。男的對外稱妻曰孩子他媽、俺家的。女的對外稱夫曰孩子他爹、俺外頭的。你們曰那。他們曰他涅些。

(3)人事、動作 訂婚曰掰親。在一起工作曰掰伙計。親近曰粘和。疏遠曰裂戚。討厭曰隔殃、煩惡。煩惱曰惡促。求助曰仰急。認輸曰草雞。料想不到曰沒料瞧。不屑一聽曰不耳拾。不經常曰灑碼的。不經心曰嬉搭耳混。種種原因曰三七葛摟。多曰卓實。欺騙曰熊人、哄人。奚落曰狷謗。欺侮人曰強人、瞅熊。好開玩笑曰嬉溜、離戲。好逗騙人曰猴溜的。不正經曰耍馬流。不務正業曰流球。固執已見曰犟眼子。傳瞎話曰嘎拉嘴舌中。背後議論曰喳嘁。吝嗇曰慳、夾齊。糊塗曰二糊。短心眼曰少頁肝、半拉髟(biao)。傻子曰髟子。憨蠢曰二虎、二不愣子。剪物曰鉸。糟蹋曰敗折。跌曰磕(ka)。筷子夾食曰搛。聞味曰聽味。來玩曰來站。

(4)飲食、炊事 饅頭,圓形曰悖悖,長方形的曰卷子,兩頭尖的曰鋦鋦。餅子曰粑粑。大麥炒麵曰焦面。油條曰麻滕。吃曰啖(讀dai)。吃飯曰啖飯、呷飯。蒸曰烀。

(5)物形、顏色 硬曰釘硬。軟曰稀軟。圓曰團團。滾熱曰方滾老熱。涼曰冰涼。亮曰鋥亮。紅曰赤紅。透紅。黃曰焦黃。藍曰血藍。白曰調白。黑曰墨黑、漆黑。綠曰血綠。

(6)畜、禽、鳥、蟲 公牛曰犍子,母牛曰套子。公驢曰叫驢,母驢曰草驢。小豬曰綁豬(賣時綁腿)。半大豬曰克郎。鴨子曰鴨巴子。鴿子曰布鴿。烏鴉曰黑老鴰。百靈曰老家咆兒。蝙蝠曰元寶蝠。跳蛙曰青崴子。叫蛙曰脹鼓子。癩蛤蟆曰疥巴子。蝌蚪曰格格當。蟈蟈曰蟈(讀guai)子。蟬曰知(讀jie)了。蟬幼蟲曰螞拉猴。蜘蛛曰勒勒珠。螞蟻曰蟣螞樣子。螳螂曰刀螂。人刺毛蟲曰剝刺毛。梭子蟹曰飛蟹。螃蟹曰赤甲紅。

(7)錫鑲茶具 威海的錫鑲茶具近百年的歷史,它是用宜興紫砂陶為壺,將錫鍛打、鏤雕、鑲嵌、拋光、經十幾道工序。精製成工藝品。錫鑲茶具創始於清末。1890年前後,當地谷家疃村谷寶和、谷年和兄弟在東碼頭附近開辦銅錫鋪,二人經多年實驗創造出鑲錫工藝,製品很恰快銷售國外。1984年,谷家後代谷祖威重操祖業,集資開辦「威海錫鑲工藝器廠」,使錫鑲茶具重新面世。威海錫鑲茶具,鑲飾部位講究,錫片圖案美觀,圖案有「八仙過海」、「龍鳳呈祥」、「松鶴延年」等多種。

(8)民間食品 文登與乳山,多山而臨海,民間食品往往兼山區與沿海的特點。
威海風土人情—榮成粑粑
玉米餅子遍及北方很多地方。榮成的豆面粑粑是玉米餅子家族中的一員,也是這個家族中的珍品。新玉米與新黃豆三比二混合,於石磨上磨出,即以新面下鍋。糧不新不佳,在機磨上磨出的不佳,玉米與黃豆分別磨面後再行混合者不佳,磨成的面存放稍久亦不佳。做粑粑時,先以半開水燙面,水勿多,和水後反復以拳搗杵,不時少少加冷水,使面中滋生白泡沫,俗諺曰:「要待甜,一百拳。」待白沫滿盆,掐少許面,以碗盛水,放面於水面,倘即散沉,即再行摻搗,直到面與泡沫充分混合,掐面放碗內飄飄不沉,這才合格。制粑粑之前,鐵鍋內添水勿多,加熱至水滋滋有聲,團面二三下成形(若反復團弄,面死硬,也不佳),一一糊在鍋邊,因面子軟和,粑粑糊在鍋上,必向下—沉,呈上端略扁,下端圓飽的形狀。始終以不緊不慢的火燒水,粑粑熟後,貼鍋處焦黃,暄軟香甜。若同時燜魚,粑粑與魚一起出鍋,粑粑下端油漬漬的,吃著粑粑就著魚,在漁村也屬難得。

威海風土人情——海帶草房
榮成和其他沿海,生有許多細長的海帶草,生鮮時,翠綠可愛,被海潮成團地卷上灘頭,曬干以後變為紫褐色,縷縷柔韌。沿海居民取來用以苫房。房草苫得極厚,兩坡很陡,房脊渾圓,住起來冬暖夏涼,非別處的簡陋草房可比。 這種草房的造型、顏色、群體布局都有獨特的情趣,許多畫家、攝影家一見鍾情,依依不肯離去。畫家吳冠中在榮成為海帶草房作了許多寫生畫之後,還留下了文字的記錄:「海濱很少樹木遮攔,那黃灰和青灰色的堅硬的礁石與石屋就硬幫幫突出在藍色的大海上。洶涌的大海沖撞著死硬的礁石,誰也不退縮,這孕育了漁民的性格,也正是人們不遠千里來尋大海漁村的緣由。一眼看那漁家院子,立即給你方、穩、厚重的感覺。大塊石頭砌成粗獷的牆,選材時隨方就圓,固之牆面紋樣規則中還具靈活性,寓朴於美,譜出了方、圓、橫、斜、大、小、曲、直石頭的交響樂。三角形的大山牆在方形院子的整體基調中畫出了豐富的幾何形變化,它肩負著房蓋上外覆的一層厚厚的草頂。那種藻類海草具防腐性,能耐數十年,保冬暖夏涼,並且那松軟的草質感,調和了堅硬的石頭,又令房頂略具緩緩的弧線身段。有的人家將廢漁網套在草頂上,大概是防風吧,彷彿婦女的發網,卻也添幾分俏麗!」 這種草房的優點實在太多,所演在近年興建新式住屋的浪潮中,仍然不能很快就淘汰它。榮成的俚島鎮、馬道鄉、成山鎮等地方都還保留著可以入畫的大片大片的海帶草房。 威海人的婚俗

一般結婚前要先定親,煙台人稱謂通日,也就是定一下結婚的具體日期。然後就可以商定結婚的一些習俗。當然煙台有一些結婚和定親的小風俗,你不一定要照著辦,只要雙方父母覺得好就可以。如果就是想知道的話你可以給我留言。我個人覺得還是新事新辦好。
煙台有個土規矩,結婚是要穿紅鞋的,其實我們都不喜歡紅鞋,過後也沒法穿,但是一般老人家都挑這個,梳子、銅盆、鏡子、還有紅包袱,這些是結婚當天要拿的,還要給新郎買衣服鞋子,給婆婆買鞋子. 准備個紅盆,裡面放鏡子,梳子,肥皂盒,香皂,各一對。 再用紅繩綁兩個花生,兩個板栗,兩個桂圓,兩個........ 還有什麼,偶忘記了。盆里還放紅包吧,忘記了。
最後,用紅包袱把紅盆包起來。這個當你進婆家時,有人要從伴娘手裡接過去的。叫「接福」吧。
其實一個地兒一個風俗,沒太多的講究。 另外,還要有個紅箱子吧,具體放什麼東西,我都忘了。
只記得到了婆家後,公公用包著紅布的擀麵杖在箱子的四周敲敲打打後,再打開。然後再把准備好的壓箱錢放裡面。

9、威海的特色民俗

威海的這些民俗,你都知道嗎?威海自秦漢以後,這里一直為州縣所屬之邊地,文化發展緩慢。民間文藝活動主要是戲劇、雜耍,每逢過年過節十分活躍。一起來了解吧~

乳山大鼓地方漢族說唱藝術乳山大鼓是一種山東省的傳統說唱藝術。在抗日政府的組織下,乳山成立了"盲人抗日救國會",編排抗日節目,走鄉串村,進行愛國救亡宣傳。1953年改為"盲人曲藝協會",共有會員40多人。1963年擴大組織,會員成倍增加。1977年,文化館把盲藝人分成了幾個組,對外使用"盲人宣傳隊"的名稱,分赴各地巡迴演唱。

乳山大秧歌山東三大秧歌之一乳山大秧歌是一種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傳統民間舞蹈。與海陽大秧歌 同宗同族,均負盛名。海陽大秧歌、膠州大秧歌、商河鼓子秧歌,並稱山東三大秧歌。

穀雨祭海祈福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穀雨祭海祈福是中國沿海地區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穀雨時節中國長江以北沿海地區桃花盛開,春汛水暖,百魚上岸,休息了一冬,漁民開始整網打漁,為了預祝豐收,最主要是為了祈求平安,人們虔誠地向海神獻祭,並舉行盛大儀式,成為漁家狂歡節。

威海剪紙海洋文化特徵的漢族民間藝術威海剪紙多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既可參照實物剪得分毫不差,又可以抽象誇張到令人不可思議,嘆為觀止。值得一提的是,威海的剪紙藝人剪得最多且最拿手的還是以大海為題的作品,他們的作品中,海里的魚、蝦、蟹以及漁家生活和海上勞作等場景都栩栩如生,形成獨具威海特色的「海味剪紙」。

漁民節一種傳統習俗漁民節是沿海漁民共同的節日,歷史久遠,是漁民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傳統習俗。常常進行開光、敬龍王、敬海神娘娘、拿行、跳水族舞等活動。漁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魚蝦豐收。

10、威海難忘的習俗有哪些,急急急,要寫作文

威海難忘的習俗!
威 海 節 慶 風 俗

春節:陰歷年節,門貼春聯,張燈結綵,衣著更表,美酒佳餚,歡慶新春,全家團圓。
上元:陰歷正月十五為上元節,其夜稱元霄。這天,人們紛紛的用石來做「面燈」,燈四周分別捏一至十二個褶,象徵十二個月,並且按全家生肖用面捏「屬」,蒸完後,晚上每一個「燈」和「屬」都點上蠟燭,看燈花,並且在大門掛彩燈,俗稱「觀光」慶祝元霄節。農歷正月十五捏生肖,民間稱為「捏屬兒」傳統的方法是用黃豆細面作捏生肖的材料。造型的小巧玲瓏為主,生肖動物的姿態或立、或卧、或奔、或飛,都靠即興發揮,隨心所欲。但是無論如何造型都要設計安排配上一蔬菜的種子或葉子,用以象徵「五穀豐登」,每一個生肖背上都背一個燈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纏著棉絮的小棍兒,俗稱為「燈捻」。燈碗的形狀區別:馬和豬馱的是「元寶碗」求「金狗銀豬馱寶來」的彩頭。其它生肖馱「十二花瓣」燈碗,象徵一年四季十二個月。
近年捏生肖改為白面,樣子更加好看,也不加燈碗,不點燃欣賞之後分麵食之,也能調動全家的歡樂氣氛。

二月二:俗稱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人們用彩紙剪成龍鳳,花貼在站上或窗上,稱作「貼窗花」這一天人們用花布剪成方塊穿成串,稱作「小龍尾」掛在小孩子和牲口的頭上。

寒食:清明節前一天,此曰寒食禁火,掃墓祭奠,威海只有少數人(皂埠)過此節。

清明:人們此日到墓地祭掃祖墳,婦女蒸面燕,以示春暖燕來。

端午:這天人們吃雞蛋、鴨蛋、棕子,並在門上掛艾蒿、大蒜、桃枝和布別猴子,兒童手指和足趾五色綵線,以驅除災魔和不祥,鍾馗是端午節之神。

六月六:這天,人們多吃包子,民間有「六月六看谷秀,碗大的包子一包肉」的歌謠,富貴之家多在此日曬衣服,讀書之人則多在此日曬書。

七月七:古代神話,牛郎織女在天河相會的日子,這天人們烙面果,婦女設香案於中廳,向織女星乞求智巧,名曰「乞巧」。
中元:陰歷七月十五,又稱鬼節,多擺祭水果、點心、祭念亡故之人,海上漁民,此夜點放海燈,以招亡魂,商戶以此日為「財神節」,祭財神,求發財。

仲秋:此日人們食月餅,求團圓,晚飯後,人們邊吃月餅邊賞月。

重陽:陰歷九月初九,又稱九重陽,古人此日蒸面糕,釀菊花酒,登高野遊,以曠心懷而得高壽。

十月半日:陰歷十月初一,此日同姓後代多到祖墓祭祀。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寒冷的冬季來臨,稱過多,此月有祭祖於家中。

臘八日:陰歷十二月初八,是和尚的一個節日,傳到民間,在這天們食米、豆、棗等多種糧食合煮的粥,稱「臘八粥」。

小年:陰歷十二月二十三日,各戶以麥芽糖、大棗祭灶神,名曰辭灶。祝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臘日最後一天為除日,除夕是陰歷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半夜天祭天地,鬼神,祖先。晚上到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等。除夕的零點是兩年的分水嶺,除日的活動很多,有三大特點:一是響鞭炮;二是紅(貼春聯);三是火(點燈安歲)。除日祭祖儀式最為隆重,下午把家譜中無者的姓名及掛上,備好香爐、燈花、長絨、紙表、鞭炮等物。到黃昏時開始請祖,到了晚上,人們開始動手包餃子,這天的餃子不同於我們平時所吃的,在餃子餡里,人們故意把硬幣或大棗和在餃子餡里邊,如果吃的時候有誰吃到其中的任何一個,就說明這個人很有福氣,而且預示這一年的運氣也是很不錯的。
這一天,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吃餃子,燃放鞭炮;通夜不眠,名曰「守歲」,家長也會分守歲錢給兒孫輩。

立春:山東各地有「咬春」「嘗春」的習俗,在威海,我們一般稱「打春」在農村人們認為立春時咬一口生蘿卜,可以消除春困,據說誰在立春那一瞬間咬住了蘿卜,誰就青春永駐、長生不老,「嘗春」類似「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餅和春盤,這種習俗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了,杜甫「春日春盤細生菜」講的就是「嘗春」。不過,現代人已用面條、餃子代替了春餅,春盤,謂之「迎春餃子打春面」。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吃面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

立秋:立秋這一天,膠東地區的婦女、兒童竟相採集楸葉或桐葉,剪作各種花樣,或插於鬢邊,或佩於胸前,以在立秋之後,天氣仍很熱,但一些地方的人們卻忌諱在立秋日洗澡 ,認為立秋日洗澡不吉利,會長痱子或拉肚子。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