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風俗
1、江山的民風民俗有哪些?過生日
江西過年的習俗
「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過年不是大年三十那一天,而是一個時期。為了「年」,人們要做很多的准備工作,共同渲染那種期冀已久的年味:「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殺肥雞,二十八打磁粑,二十九炸和鹵。」一切都是按著傳統的程序進行,所以這些日子鄉鄰們是家家飄香,戶戶歡騰,看見你從家門口過,大都會熱情地叫你進去嘗嘗新炸的丸子,孩子們則會拿著竹簽串著肉丸魚丸紅薯丸子等等互相嘗鮮,同時還會掰著手指頭算,還有幾天就過年了。
大年三十終於來了。家裡的大大小小都早早起了床,連雞、狗都比往常歡快,他們同主人們一起准備著過年。
按風俗,女人們都走進廚房准備年飯,熬漿子貼對聯是男人們乾的事。貼對聯要先貼正屋,對聯的內容雖然年年都在變,但年年總是那些字,先把橫批貼個「福星高照」,還要注意上聯和下聯,右為上左為下聯,不然別人會笑話。再接著貼各房門,然後還要貼些豎條的「小簽」:「出方大利、開門見喜」那是貼正屋門上的,「百無禁忌、萬事如意」要貼正屋正牆上,「五穀豐登、六畜興旺」那是貼谷倉和牛豬雞圈的,「小心火燭」貼廚房。大門或院門最後貼,過路人一看,大門都貼了新聯,就知道這家要准備吃年飯了。
家鄉的年飯一般是中午吃的,講的是辭舊歲,看誰先吃年飯,過早年,預示著「一年之計在於春,勤勞換來好收成」。在十一點左右,村裡的鞭炮聲就陸續響起,此起彼伏,要持續2個多小時,農村吃年飯放炮仗也有講究,寓意是趕起災難去除邪惡(事實上鞭炮產生的硝煙在農村陰濕的天氣中能起到殺菌作用),所以一掛鞭炮中間不能熄火短響,炮聲越急越密越響,來年就越興旺。放了辭歲的鞭炮,還要奏上歡快的音樂,一家老小就開始吃團圓的年飯了。
但吃年飯的風俗也不盡相同,鄰居有一家是從湖北搬來的,我們都叫他「尖蠻子」,大抵意思是不厚道,太懶,年飯和年夜飯一塊吃。他們每年都是晚上過年,噼哩啪啦一通炮響,老遠人都笑說:「蠻子家過『晚年』了」。
吃完年飯,依然有分工。女人們仍然是要進廚房,和面、剁餃子餡、包餃子。男人們則要帶上斧頭、鋸子、鋤頭上山收「財」,他們要砍一棵大樹,並連根挖起,當做守歲的「材火」,用這棵樹點燃的火塘要一直燒到初一早上,那便是「火大財大」。辭歲後迎新前的這段時間便是小孩子們的開下,他們紛紛拿出早已准備充裕的鞭炮,把整個村子炸的熱熱鬧鬧。
晚上吃年夜飯講的是守歲迎新年,這個程序從晚上的第一
2、江山傳統習俗有哪些
在浙江江山,春節除夕與春節,通稱過年。舊時,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洗刷炊具、拆洗帳被,稱為「掃煙炱」。然後殺年豬、年雞(舊時忌諱「殺」字,改說「旺」)、包粽子、做年糕、米糕准備年貨。除夕傍晚以豬頭、雞、豆腐飯、酒等祭拜祖先和「社公」、「社母」,謂「謝年」或「辭歲」。年夜飯菜餚豐盛,須備魚,寓意年年有餘。飯後,家長給兒童分「壓歲錢」。是夜,通宵不眠,合家「守歲」,謂「坐年夜」。解放前,債主常在此夜手執燈籠上門討債,窮人常外出躲債,俗稱「做皇帝」。
正月初一早餐吃面或年糕,象徵延年益壽,年年高升。初四日開始,親友之間相互拜年,禮物(俗謂果子包)一般為荔枝、桂圓、紅糖、棗等。拜年活動往往延續整個正月。解放後,過年中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廢,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新春茶話會」等活動。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烏骨雞酒、十全大補酒、雙寶素等作為拜年禮物。
立春俗謂「新春大如年」。舊時民間要用飯、豆腐等祭品祭拜天地,即做新春,謂之「迎春接福」。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叫燈節。舊時,燈節活動從十五日「上燈」開始,家家門前懸掛燈籠或各式各樣的花燈。十五日,城鎮舉行燈會,開展舞花燈活動。有龍燈、獅燈、魚燈、馬燈、茶燈等。正月廿日謝燈,各種活動基本結束。俗諺:「過了正月廿,龍上天,佛歸殿,娜妮(姑娘)做花線,老太婆拆破片(補被衣服),讀書學生歸書院。」解放後,元宵舞燈活動,被其他文娛活動所代替。1797年以後漸又恢復。
3、江山中秋節習俗
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
中秋夜出遊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遊,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魷生《海陬冶遊錄》)。所謂走三橋者,明顯度厄之味在。
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古時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有著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習俗。
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
文字記載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4、浙江江山的風俗與其他地區的不同
風味食品 有米糕、薯花抄、米焦、米豆腐、麻糍、粽子、年糕、獼猴桃干。
除夕與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民風淳樸,正直好訐,不畏強暴,不懼艱險,敢闖好鬥,刻苦耐勞,勤於創業,注重鄉情,危難相助,勤勞儉朴,團結互助,勇於開拓
我也是江山人呀哈哈
5、江山麻糍節的來歷
江山麻糍節起源於當地勞動人民秋收後慶豐收祭拜天地神靈的儀式,已經沿襲了數百年。按照傳統儀式,家家戶戶都要擺酒席,准備祭祀用品,扛著神像遊街。
一些村民說,「老佛節」向來是村裡最熱鬧的事,也是最「鬧心」的事。前幾年,「老佛節」都成了比面子的日子:誰家的客人多,誰家的面子就大。曾經有人家連擺一個星期的酒席,宴請客人數百之眾。
(5)江山市風俗擴展資料
麻糍節的習俗就是吃麻糍,吃完了還得帶著麻糍回家給家人吃。所以,大家是吃了在肚裡,還帶著手裡的。人們常常都說「打麻糍過中秋」。
麻糍節的實意是讓親朋好友有個相聚的機會,由於麻糍與當地方言無事同音,有平安無事之意,也寄託著親人平平安安,事事順心,同時,也寓意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美好的嚮往。
6、江山除夕的風俗是什麼?
在浙江江山,春節除夕與春節,通稱過年。江山市除夕的風俗有:
1,舊時,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洗刷炊具、拆洗帳被,稱為「掃煙炱」。然後殺年豬、年雞(舊時忌諱「殺」字,改說「旺」)、包粽子、做年糕、米糕准備年貨。 除夕傍晚以豬頭、雞、豆腐飯、酒等祭拜祖先和「社公」、「社母」,謂「謝年」或「辭歲」。年夜飯菜餚豐盛,須備魚,寓意年年有餘。飯後,家長給兒童分「壓歲錢」。是夜,通宵不眠,合家「守歲」,謂「坐年夜」。解放前,債主常在此夜手執燈籠上門討債,窮人常外出躲債,俗稱「做皇帝」。
2,正月初一早餐吃面或年糕,象徵延年益壽,年年高升。初四日開始,親友之間相互拜年,禮物(俗謂果子包)一般為荔枝、桂圓、紅糖、棗等。拜年活動往往延續整個正月。解放後,過年中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廢,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新春茶話會」等活動。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烏骨雞酒、十全大補酒、雙寶素等作為拜年禮物。立春俗謂「新春大如年」。舊時民間要用飯、豆腐等祭品祭拜天地,即做新春,謂之「迎春接福」。
3,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4,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叫燈節。
舊時,燈節活動從十五日「上燈」開始,家家門前懸掛燈籠或各式各樣的花燈。十五日,城鎮舉行燈會,開展舞花燈活動。有龍燈、獅燈、魚燈、馬燈、茶燈等。正月廿日謝燈,各種活動基本結束。俗諺:「過了正月廿,龍上天,佛歸殿,娜妮(姑娘)做花線,老太婆拆破片(補被衣服),讀書學生歸書院。」解放後,元宵舞燈活動,被其他文娛活動所代替。1797年以後漸又恢復。
5,江山市,浙江省衢州市代管縣級市,位於浙閩贛三省交界處,是浙江省西南部門戶和錢塘江源頭之一。1987年撤縣設市,區域總面積2019平方公里,人口46.79萬(2010年),浙贛鐵路復線和黃衢南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主要景點有江郎山景區、清漾景區、廿八都古鎮、浮蓋堆石洞群、和睦彩陶文化村、仙霞嶺景區、戴笠秘宅、石鼓峽谷、月亮湖景區、市區景觀等。
江山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白鵝之鄉」、「中國白菇之鄉」、「中國蜜蜂之鄉」、"中國水泥之鄉「、「中國木門之都」、「江南毛氏發祥地」、「毛澤東祖居地」、首個「中國村歌之鄉」、「中國幸福鄉村」。
7、江山過年有什麼風俗習慣
在浙江江山,春節除夕與春節,通稱過年。舊時,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神上天,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洗刷炊具、拆洗帳被,稱為「掃煙炱」。然後殺年豬、年雞(舊時忌諱「殺」字,改說「旺」)、包粽子、做年糕、米糕准備年貨。 除夕傍晚以豬頭、雞、豆腐飯、酒等祭拜祖先和「社公」、「社母」,謂「謝年」或「辭歲」。年夜飯菜餚豐盛,須備魚,寓意年年有餘。飯後,家長給兒童分「壓歲錢」。是夜,通宵不眠,合家「守歲」,謂「坐年夜」。解放前,債主常在此夜手執燈籠上門討債,窮人常外出躲債,俗稱「做皇帝」。正月初一早餐吃面或年糕,象徵延年益壽,年年高升。初四日開始,親友之間相互拜年,禮物(俗謂果子包)一般為荔枝、桂圓、紅糖、棗等。拜年活動往往延續整個正月。解放後,過年中一些帶有迷信色彩的活動已廢,代之以「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新春茶話會」等活動。80年代起,大都用江山白毛烏骨雞酒、十全大補酒、雙寶素等作為拜年禮物。立春俗謂「新春大如年」。舊時民間要用飯、豆腐等祭品祭拜天地,即做新春,謂之「迎春接福」。
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又叫燈節。舊時,燈節活動從十五日「上燈」開始,家家門前懸掛燈籠或各式各樣的花燈。十五日,城鎮舉行燈會,開展舞花燈活動。有龍燈、獅燈、魚燈、馬燈、茶燈等。正月廿日謝燈,各種活動基本結束。俗諺:「過了正月廿,龍上天,佛歸殿,娜妮(姑娘)做花線,老太婆拆破片(補被衣服),讀書學生歸書院。」解放後,元宵舞燈活動,被其他文娛活動所代替。1797年以後漸又恢復。
8、江山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人口〗
江山市下轄15個鎮,14個鄉,560個行政村,總人口56萬余。
人口以漢族為主,還有回、苗、壯、白、滿、布依、蒙古、高山等少數民族。
〖人物〗
江山人民,素重教育,「士多志節而學究本源」,「尚氣節而勵德行」,歷代人才輩出。
宋代有進士180名,元明兩代有進士20名。
(宋代進士之多,和重視教育有關,也和朝廷南遷至臨安(現杭州)有關.
如今的江山已經進入了浙江省教育強市行列.)清代,興尚武之風,但也不乏文人學者。
明國時期,有追求真理、接受馬克思主義、為革命犧牲的姜天巢、余開法、徐葆蘭等先烈,
有一批為教育、衛生、科技事業作出貢獻的專家學者。
江山市民素質較高,人才輩出,每年大中專畢業生1000餘人,
江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毛江森、工程院院士徐元森、
台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毛子水等知名人士的故鄉。
〖風俗〗
風味食品:米糕、薯花、米焦、米豆腐、麻糍、粽子、年糕。
(怎麼都是我喜歡吃的東西啊,米豆腐好好吃哦,還有媽媽包的粽子和做的米糕。-_-)
節日:除夕與春節、立春、元宵、清明、立夏、端午、六月六、
中元、中秋、重陽、冬至。
民風淳樸,正直好訐,不畏強暴,不懼艱險,敢闖好鬥,
刻苦耐勞,勤於創業,注重鄉情,危難相助,勤勞儉朴,團結互助,勇於開拓。
〖宗教〗
佛教 南朝蕭梁時代,佛教傳入江山。縣內較早的寺廟,
有建於梁天監五年(506)的峽口國泰寺,建於天監十八年的城內海會寺(初名龍華寺)、
施水寺等。五代後晉天福七年(942),湖州興國寺高僧法湮在張村鄉琚豐村建琚源寺。
(深山裡有古剎,回家後有機會定去看看,還好離家不遠。)
道教 據舊志記載,唐貞元初,鄱陽(今江西波陽)人詹妙容曾在江山修煉。
解放後,道士法事活動漸少。
基督教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德籍傳教士湯銘星來江山傳教
,建立中國內地會福音堂江山分堂。民國14年(1925),
上海基督教內地會派加拿大籍傳教士韓耀基(女)、高維義羅(女)來江山傳教,
在縣城文明坊樟樹巷設教堂,稱江山基督教內地會。
〖姓氏〗
據1985年調查資料,江山境內有402姓,
其中人口5萬以上2個姓:周、毛。3萬以上5萬以下4個姓:徐、王、姜、鄭。
據宗譜資料,從外地遷入江山的主要姓氏,其遷入年代、始祖、目前分布狀況為:
周氏 主要分布於(1)五坦周氏(2)石門元峰周氏(3)太常周氏(4)定村、雙溪口周氏
毛氏 主要分布於(1)清漾毛氏(2)邑前毛氏(3)棠峰毛氏
〖方言〗
境內方言主要有江山話、廿八都話兩種。江山話屬吳語,通行於全市,南部(上路鄉)與北部(下路鄉)略有差別,不影響彼此交際。廿八都話屬官話,當地人稱「正字」,通行於廿八都鎮。
民間諺語:「春霧晴,夏霧雨,秋霧霜,冬霧雪。」 「天紅霞,嘸水泡茶」
「春寒多雨水。」 「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
9、江山的春節有什麼習俗
1:貼春聯:這是江山的重要傳統習俗之一,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需要貼對了,又因為是過春節貼的故也叫春聯,下午之前必須全部到位。貼春聯第一個你寫的字必須要工工整整其次就是你自己在貼的時候一次的話需要重頭來過。
2:守歲:這是春節常見的傳統習俗之一,在除夕夜裡由家裡面年輕的小伙在那一天晚上也必須一直從晚上守到第二天的凌晨12點直到春節的來臨。
3:拜年:在過春節大年初一的時候自己家裡需要在村裡面挨家挨戶的去拜年,時間如果充足的話親朋好友也是需要走的,需要一起聯絡一下感情。
10、江山重陽節吃什麼
江山重陽節有吃培糕的風俗,每年農歷九月九,農歷家家戶戶都要做培糕,所以培糕也叫重陽糕。它跟發糕有些相似,但又是不同的,一般培糕都是鹹的,鹹的上面撒上好吃的菜餡兒,有蝦仁、豬肉、豆腐乾絲等等。。蒸出來的一個蒸籠有些像國外的披薩,但又是中國風味,是衢州又一特色美食。
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