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關公風俗畫

關公風俗畫

發布時間: 2022-08-13 23:15:21

1、請問大家,家裡掛關公的畫有什麼說道沒有,麻煩各位了

一般掛在書房和客房,這個和擺放菩薩的原理是一樣的,我順帶給你普及吧:
菩薩佛雕像,放在家裡也是增加我們信仰信心的一種方便法門。不過若放在家裡,切記為了保持恭敬心和對佛菩薩的敬仰,有三個地方是不可以的,一是卧室(有男女情愛)、廚房(有油煙污濁)、廁所(臭氣污穢),所以最好的地方是客廳和書房,也有人放在玄關等處,都是可以的,至於方位朝向,其實無需講究的,你覺得擺的庄嚴就好,「心誠則靈」。至於那些講究方位的俗家說法,是對佛法的誤解,你想若是偉大的佛菩薩還要講究擺放的方位的話,哪談得上法力無邊呢!所以不要把信仰和迷信、風俗混為一談。

2、民間有什麼關於關羽的風俗

關羽在當陽敗走麥城後,在臨沮被孫權部將俘誅,孫權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曹操念其為人忠義,為關羽頭配了一個沉香木身軀厚葬於洛陽。人死了,自然如燈滅。可偏偏講究「輪回報應」的佛教看中了他。隋代時,佛教的代表人物智顗,為弘揚佛法,從浙江的天台山雲游到湖北當陽的玉泉山坐禪講經,夢見關羽玉泉山顯靈,便秦請晉王楊廣,封了關羽為護法的伽藍神,從此,關羽與諸神一起被人祭拜。此至唐朝,敬祀關羽還僅限於湖北荊州一帶。到了宋朝,民間故事把關羽推到了一個極致,說他「英武善戰,為萬人敵」,對他的人品作了這樣的概括「忠義大節」,「雖高貴在前,死亡居後,不可奪也。」於是,為統治階層需要,宋徽宗敕封關羽為「崇寧真君」。此後,歷代帝王都把關羽作為忠義仁勇的化身並為之御旨加封。關羽的地位也逐漸從君到侯到王到帝聖。明朝時關廟遍及城鄉。清代達到頂峰,州縣街巷鄉里,無處不關廟,僅北京城,關廟和以祀關公為主的廟宇共有116座。有資料表明,台灣有關廟460多座。美國紐約、日本橫濱、神戶、大板等地以及新加坡、泰國、越南、緬甸、印尼、澳大利亞等國也建有關廟。
民間尊崇關羽,與統治者不同,既有英雄崇拜的因素,也有禳災祈福的心理需要。所以,在老百姓眼裡,關羽是保護神、恩主公、財神爺。聚集海外的華人,興建關廟,敬崇關羽,是尋找一個凝聚民族合力、弘揚中華文化的心理趨同。前國民黨元老於佑任為馬來西亞一關廟書寫的對聯是「忠義二字團結了中華兒女,《春秋》一書代表著民族精神。」可見,關羽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其本原的再生性是延續民間崇拜的基礎,它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得到創新和升華。
最早人們祭關羽,是手捧3支香,在關廟內對著關羽像,口念到求關老爺保佑平安等等祈福之類的話既可。後來,逐漸演化形成一套完整的「儀注」。據《解梁關帝志》載:「明嘉慶年間,定京師祀典,每歲五月十三日,遇關帝生辰,用牛一、羊一、果品五、帛一,遣太常官行禮。」《清史稿》也有「每歲春秋並五月十三日致祀」關羽的記載。可見,明朝時,已將關羽祭祀納入了國家祀典的范疇。不過,當陽的關陵廟祭祀與之有所不同。明清時,當陽關陵施行的是春秋兩祭。春祭為四月初八日(關公封爵日),秋祭為九月十三日(關公升天日)。民國年間,關陵祭祀改為五月十三日一次祭。祭祀的等級和形式很有講究。清代當陽關陵春祭由宜昌總鎮兵官主祭,秋祭由荊門直隸州守主祭。拜殿設壇,正殿前設三牲祭品,寢殿和陵墓神位前各設香盞果品,參祭官員齋戒沐浴,依品位由三元門中門和左右側門進入。主祭官員率僚屬於正殿神像前之拜殿內行叩拜禮,燒香化紙,由禮儀師行令和誦祝文。祭祀期間,各地商賈雲集,官人遊客,人物薈萃。經商的,賣藝的,開店的,唱戲的,七十二行各顯神通。這與祭祀無關似乎又有關的活動,在一起形成了「會」,因而,《辭海》引《妙香室叢話》說:「百貨雲集,謂之廟會。」這樣,廟會在滿足了達官貴人祈安求福的同時,也促進了城鄉物資交流,滿足了老百姓的需要。當陽關陵廟會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後因種種原因,當陽關陵廟會一度中斷。
現代關陵廟會始於1991年台灣桃園縣統天宮潘阿來等人捐資製作的關羽銅像揭幕之際。現代廟會既有傳統文化的形式,也有與時俱進的新內容。為了滿足民眾傳統心理習慣,促進內地與台灣地區文化交流,祭祀關羽依然如舊。大殿走廊的正中,擺一張祭台,中間供奉一顆黑水牛頭、一頭全豬和一隻全羊,香爐、蠟台、花瓶、五供齊備;天井中的銅香爐兩側,黃緞子墁鋪兩張條桌上,擺數十樣時鮮水果、時令蔬菜;在大殿與拜殿之間,凌空拉起九條紅線,線上掛數百個黃纓燈籠;主祭人與朝拜者在祭台前按照「儀注」進行誦祝文、叩拜、燒香。廟內鍾鼓鞭炮齊鳴,民間樂隊細吹細打。同時,在廟內也開展一些獅子、高蹺、采蓮船、腰鼓等民間藝術表演,有時也開展戲曲小品、歌舞比賽、卡拉ok賽活動。大型民俗劇當陽殺故事《關公過五關》是文化部門新近挖掘的民間藝術精品,在關陵廟會上是吸引人們眼球的一個亮點。現代廟會是民間藝術展示的舞台,對傳承文化來說是一個揚其精華、剔除糟粕、推陳出新的機會。所以,2001年,當陽將關陵廟會改為了「中國當陽武聖關公文化旅遊節」,為關陵廟會注入了全新的內容。近來,「當陽關陵廟會」已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3、「初五迎財神」習俗都有哪

1、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專天各家用紙造屬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2、五祀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余」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煙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4、門神張飛關羽怎麼帖

門神是我國民間貼在門上的神像,貼門神風俗的基本意圖是渴望擺脫災難,得到幸福。門神源於遠古時期的庶物崇拜。據查考,我國周代就有門神,但那時的門神還無名無姓。門神在漢朝時有三位,一位是成慶,另二位是神荼及郁壘,至唐有了秦叔寶、尉遲恭二門神。宋元之後,民間的門神多得不可勝數。直到今天,春節貼門神畫的風俗依然存在。秦叔寶、尉遲恭兩位武將門神,在民間流傳最廣,影響最大。

關於秦瓊、敬德成為門神有個傳說:李世民為了爭皇位,在玄武門殺死兄弟二人,住進皇宮以後,經常做惡夢,夢見他兩個兄弟變成惡鬼來找他索命,終日心神不定。太宗有兩位將軍,一個是勇猛無比的尉遲敬德,一個是每戰必勝的秦叔寶。二將軍自願戎裝守門,李世民這才安心。可是,只要他倆一離開,李世民馬上就會犯病。魏徵叫畫匠把秦瓊、尉遲恭的像畫下來,貼於門上,李世民從此再不做惡夢了。這事傳到民間,老百姓都知秦瓊和尉遲恭的厲害,也仿著畫了他倆的像,過年時貼到大門上,叫做「門神」。

5、人們為什麼信奉關公?

一般的拜關公是因為關公最講「忠、義、信、智、仁、勇」,而這幾個字正是生意人所需要的生財之道。忠,就是忠誠;義,就是講義氣;信,就是守信用;智,就是有智慧;仁,就是仁義;勇,就是勇敢。河南洛陽關林廟供奉的關公就是以關公這六個字為核心內容的,也正是有了這六個字,關雲長所以才能所向披靡,也正是這六個字,關公才贏得後世的敬仰

另外一點就是關公和財神的關系,資料如下:

1財神,一般認為有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范蠡,「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財神」劉海蟾。這些財神,一般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大類。

2"財神"何許人也?根據《封神榜》所載,財神姓趙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因助紂攻打武王,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並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部下。他們的職責都與財有關。道教供奉的財神,也是趙公明。根據道教傳說,趙公明本為終南山人,自秦時就隱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後,玉皇大帝封他為"正一玄壇元帥",簡稱"趙玄壇"。舊時財神廟和各家各戶所供的財神,其尊容頗凶,烏面濃須,怒睜圓眼,頭戴鐵冠,一手執鋼鞭,一手捧元寶,身下還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壇"之稱。傳說這位趙公元帥職掌除瘟翦虐,驅病禳災。凡有冤抑難伸,他會主持公道;人們買賣求財,他可以使之獲利。他原先的職分並不是專職的財神,但能使人獲利,別無他人可以代替,民間便把他看作財神了。過去,財神還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不同人家各有所司。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供奉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可發。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

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農歷正月初五"接財神"的習俗,盛行於明清民國,迄今猶流傳民間,唯"財神"即所謂趙公元帥,據說早在殷商時代已修道成仙。姜子牙輔佐周武王伐紂,他跑下終南山管閑事,站在商紂一邊對抗義師,不幸陣亡,一道遊魂被敕封為專管迎福納祥的真神,麾下有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員小神供其使喚調遣。沾光於這套招財進寶的班底,趙公元帥便成了盼望發財者崇仰祀奉的對象。或謂其性懶而散淡,一年中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龍虎玄壇一次,而且是隨意,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趕早鳴放鞭炮,焚香獻牲,抑在前頭迎接他。不過也有人打聽到這位尊神在生日是農歷七月二十二日,因此並不去軋初五的鬧猛,而是改在"財神誕日"悄悄備辦盛祭,指望他從後門溜進來享用。我們現在常能看到一些商家食肆在鋪麵店堂里置有或大或小的"財神龕",平日電子香燭火高低明滅,忽於此日悄悄地擺上了四菜一湯,便是已經掌握信息的明證了。

財神只有一個,加上四員下屬也只湊成了一個巴掌之數,想發財的人卻有那麼多,供不應求是明擺的,於是便有人主動出頭,平衡供需矛盾,由此導致出一幅新的風俗畫--"送財神"每逢初五之日,貧民乞丐三五結伙,戴起面具,扮成財神班底,號稱"送財神",也叫"跳財神"。主人例須當場送上錢幣酬謝,否則便在你家門口或店鋪前鬧個不停,徒惹圍觀者哂笑,倒不如破費一點,快把這班"活財神"送走完事。窮光蛋扮活財神,搶財神變送財神,這出充滿諷刺意味的街頭鬧劇,倒也稀里糊塗的迎財神習俗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情趣。近年來結伙跳躍的"送財神"景象已經不見,起而代之的是單獨行動--不聲不響走到門前,拿張背面有不幹膠的紅紙財神像往門板上一貼,隨即伸手討錢,正見得時進俗易、推陳出新哩。

據說,財神爺是有錢人家供奉的,沒錢的人供奉是不會顯靈的。民間流傳有"財神菩薩休妻"的故事:從前,財神廟財神身邊總有一位端莊美麗的財神娘娘陪伴。後來這位善良的女菩薩突然不知去向,原來她被財神爺給休掉了。財神爺為什麼要休妻呢?這要從一個乞丐說起。有個討飯的叫化子窮得無路可走,討飯路過一座古廟。進廟後,他什麼菩薩都不拜,單摸到財神爺像前,倒頭便拜,口裡祈求財神爺賜財。趙公元帥見是一個叫化子,心想連香燭都舍了得點,還來求財?天下那麼多窮叫化子,我能接濟得過來嗎?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認為財神總會救濟窮人的,富人不愁吃穿,求財何用?便不住地拜。這時,財神娘娘動了惻隱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財神夫君,勸他發善心給這叫化子一點施捨。可財神爺不理睬,打了兩個哈欠又閉上了眼睛。雖然是財神娘娘,可財權在夫君手上,夫君不點頭,怎麼好將錢賜給叫化子呢?娘娘無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環,扔給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龕上擲下一物,一見是一副金耳環,知道是財神所賜,急忙磕頭,連呼"叩謝財神菩薩"。財神爺睜眼一看,發覺娘娘竟將自己當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給了窮叫化子,氣得大發雷霆,將財神娘娘趕下了佛龕。自此以後,數百年來就再也沒有一個窮人是拜了財神而發財的。

民間還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時東西南北中耳。"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行神

6、初五迎財神出於何時、何地、有何典故和風俗?

民間傳說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所以過了年初一,接下來最重要的活動就是接財神一一一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辦酒席,為財神賀辰.

關於財神,民間有諸多傳說:宋朝蔡京富有,民間傳說他是富神降生,他恰生於正月初五,所以民間把他當作財神來祭把.後蔡京被貶,民間另換財神,當時宋朝的國姓為趙,玄字為」嵐」字的一個組成部分,便給財神起了一個趙玄壇的名字加以敬拜.

初五接財神,趙玄壇最受尊拜.許多商店、住宅都供奉他的木版印刷神像:玄壇面似鍋底,手執鋼鞭,身騎黑虎,極其威武.

除了趙玄壇被尊為「正財神」外,民間還有「偏財神」五顯財神、「文財神」財帛星君和「武財神」關聖帝君的說法.

五顯財神信仰流行於江西德興婪源一帶.兄弟五人封號首字皆為「顯」,故稱「五顯財神」.生前劫富濟貧,死後仍懲惡揚善,保佑窮苦百姓.北京安定門外有五顯財神廟.

「文財神」財帛星君,也稱「增福財神」,他的繪像經常與「福」、「祿」、「壽」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來為福、祿、壽、財、喜.財帛星君臉白發長,手捧一個寶盆,「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武財神」關聖帝君即關羽關雲長.傳說關雲長管過兵馬站,長於算數,發明日清薄,而且講信用、重義氣,故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以關公為他們的守護神,關公同時被視為招財進寶的財神爺.

正月初五,各商店開市,一大早就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迎接財神.清人顧鐵卿《清嘉錄》中引了一首蔡雲的竹枝詞,描繪了蘇州人初五迎財神的情形:「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頭」.「抱路頭」亦即「迎財神」.

信奉關帝聖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為關公供上牲醴,鳴放爆竹,燒金紙膜拜,求關聖帝君保佑一年財運亨通.

7、為什麼年畫里一對門神是關公和鍾馗呀?

1、最早的門神,是用桃木雕刻成的兩個「桃人」。據說,他們就是遠古時期黃帝派來統領游盪人間群鬼的兩位神將——神荼與郁壘的化身。除《山海經》記載外,漢代諸書皆有記載。如《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括地象》中即說:桃都山有顆大桃樹,枝幹盤曲三千里,樹上有一隻金雞,太陽出來的時候就叫鳴。樹下有二神,一個名叫郁,一個名叫壘,均拿著葦索,看守那些不祥之鬼,一旦捉住便殺之。應劭《風俗通義》卷八則稱荼與壘是兄弟二人,生性能夠捉鬼,他們常在度朔山上的桃樹下,檢查百鬼,凡發現有禍害人類的就逮之喂虎。於是縣老爺常常在臘冬除夕,刻一個桃人拿著葦茭掛在門上,並在門上畫一隻虎,這都是仿效古人的做法。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如晉葛洪《枕中書》即將郁壘列入道教神譜,稱為東方鬼帝之一,其《元始上真眾仙記》中亦雲:「今人正朝,作兩桃人立門旁,以雄雞毛置索中,蓋遣勇也。」此後,二神一直被人們所信仰,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用桃木板做門,叫做仙木,畫兩位神貼在上面,左扇門上叫神荼,右扇門上叫郁壘,民間稱他們為門神。隋朝杜台卿《玉燭寶典》引《括地圖》稱神蒂、郁壘於桃都山大桃樹下,為門神。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五中還專門有《辯蒂壘》一條,稱人們常於正旦書桃符,上刻郁壘、神荼。《北平風俗類征·歲考》亦稱:元旦貴戚家懸神荼、郁壘,民間插芝梗、柏葉於戶。《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所謂神荼郁壘者,乃《山海經》神話中之人物。……上述最古門神之意,迄今尚未全部遺忘,蓋今人仍有書其名於門上者,以代較流行之將軍肖像。」可見二神信仰廣泛深入民間,祭祀的方法大致為:畫二神肖像張貼於門上,用桃木雕刻二神像,掛於門上,用硃砂筆在桃木板上寫上二神尊名,掛在門上,並畫上道符,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人們都認為可以用來驅鬼辟耶。 至於於二神的形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有一幅畫,畫中即有二神的肖像。二神位於桃樹下,坦胸露乳,黑髯虯須,眉發聳互,頭生兩角,手執桃木劍與葦索,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難怪鬼見了都害怕。

2、唐代,又出現了一位門神鍾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們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節將鍾馗圖像貼在門上,用來驅邪辟鬼。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天師鍾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崇惡。」其形象是豹頭虯髯,目如環,鼻如鉤,耳如鍾,頭戴烏紗帽,腳著黑朝鞋,身穿大紅袍,右手執劍,左手捉鬼,怒目而視,一副威風凜凜,正氣凜然的模樣。據說他捉鬼的本領及威望要比神蒂、郁壘高得多。至於其來歷,據《補筆談》卷三、《天中記》卷四、《歷代神仙通鑒》卷一四等書記載,鍾馗原來是陝西終南山人,少時即才華出眾,唐武德(618—627年)中赴長安參加武舉考試,僅因為相貌醜陋沒有中舉,於是惱羞成怒撞死在殿階上,唐高祖聽說後特別賜給紅官袍予以安葬。後來唐玄宗偶患脾病,請了許多醫生救牿,效果不佳,宮廷上上下下都很著急。一天晚上唐玄宗睡著後,忽然夢見一小鬼偷竊宮中財物沿著殿牆邊逃跑,唐玄宗急忙喊叫捉拿,只見一位相貌魁偉的大丈夫跑上殿來,捉住小鬼,刳目而吃之。玄宗問他是什麼人時,他回答說是「武舉不中進士鍾馗」。唐玄宗醒來後,第二天病就好了,於是請來畫匠吳道子將鍾馗的像畫了下來,所畫之像與玄宗夢中所見一模一樣,玄宗大悅,將之掛於宮門之上,作為門神。後來道教吸收了這種信仰,常將鍾馗視作祛惡逐鬼的判官,於是鍾馗便成了道教驅鬼捉鬼的神將。此外,鍾馗在民間亦廣為流傳,民間流傳有鍾馗嫁妹、鍾馗捉鬼、鍾馗夜獵的故事。

鍾馗捉鬼的故事,在中國民間赫赫有名。中國民間自有在門戶懸掛神怪之物,恐嚇妖魔,驅鬼辟邪的習俗,神荼、郁壘由於會捉鬼喂虎,而被奉為門神,就是一例。又如《夢溪筆談》卷二十五:「關中無螃蟹。元豐中,予在陝西,聞秦川人家,收得一千蟹,士人飾其形狀,以為怪物,每人家的病虐者,則借去掛門戶,往往遂瘥。不但人不識,鬼亦不識也。」

3、秦瓊、尉遲恭是門神中的武門神,大約元代以後,才祀之為門神,然二人確為唐人。據明《正統道藏》中的《搜神記》和《三教搜神大全》及《歷代神仙通鑒》等記載,二門神為唐代秦瓊(秦叔寶)、(尉遲恭尉遲敬德)二將軍。相傳唐太宗身體不太好,寢宮門外有惡鬼耶魅號叫,六院三宮,夜無寧日。於是太宗將全部情況告訴眾大臣,秦叔寶上奏說:「臣平生殺人如摧枯,積屍如聚蟻,何懼小鬼乎!願同敬德戎裝以伺。」太宗准奏,夜晚讓二人立於宮門兩側,一夜果然平安無事。太宗嘉獎二人後,覺得整夜讓二人守於宮門,實在辛苦,於是命畫工畫二人像,全裝怒發,手執玉斧,腰帶鞭練弓箭,一如平時,懸掛在兩扇宮門上,從此耶祟得以平息。直到元代人們才沿襲這種做法,奉二人為門神。此前曾有過類似的記載,不過均未說明是此二人,如南宋佚名氏《楓窗小櫝》曰:「靖康以前,汴中家戶門神多番樣,戴虎頭盔,而王公之門,至以渾金飾之。」宋趙與時《賓退錄》雲:「除夕用鎮殿將軍二人,甲胄裝。」直到明清以後,書中記載才明確為秦瓊尉遲恭二人,如清顧祿《清嘉錄·門神》中雲:「夜分易門神。俗畫秦叔寶尉遲敬德之像,彩印於紙,小戶貼之。」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今世惜相沿,正月元旦,或畫文臣,或書神蒂郁壘,或畫武將,以為唐太宗寢疾,令尉遲恭秦瓊守門,疾連愈。」另據今人張振華常華《中國歲時節令禮俗》記載:「貼門神,歷史悠久園地方不同,時代不同貼用的也不同。北京多用白臉兒的秦叔寶和黑臉兒的尉遲敬德。至今仍有住戶這樣做,以祈人安年豐。」表明二神從受祀岍,至今仍然被人們所祀奉。

4、明清至民國期間的武將門神在全國各地各有不同,和北京民居中的門神在人物上是有區別的。如河南人所供奉的門神為三國時期蜀國的趙雲和馬超。河北人供奉的門神是馬超,馬岱哥倆,冀西北則供奉唐朝時期的薛仁貴和蓋蘇。陝西人供奉孫臏和龐涓,黃三太和楊香武。重慶人供奉明朝末期「白桿軍」著名女帥秦良玉。而漢中一帶張貼的多是孟良,焦贊這兩條莽漢子。

5、除以上幾個影響較大的門神外,舊時蘇州地區又曾以溫將軍、岳元帥為門神。《吳縣志》雲:「門神彩畫五色,多寫溫、岳二神之像。」此「溫」神或謂晉代之溫嶠,或謂東岳大帝屬下之溫將軍,「岳」神即指岳飛。又有所謂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著朝服的一般文官像;武門神除秦叔寶、尉遲敬德外,也有並不專指某武官者;祈福門神,即以福、祿、壽星三神像貼於門者。另外,又有一些地區以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為門神的。據清姚福均《鑄鼎余聞》卷一載,道教則有專祀之門神,謂「宋范致能《岳陽風土記》雲:『老子祠有二神像,所謂青龍白虎也。』……明姚宗儀《常熟私志》敘寺觀篇雲:致道觀山門二大神,左為青龍孟章神君,右為白虎監兵神君。」應該指出,以上三個主要門神的相繼出現,並不完全表現為新陳代謝形式,即不都是新的出現後,就立即代替了舊門神的地位(只有部分情況如此),而更多的則是新的出現後,舊的仍然沿用不改,或新、舊同時供奉。如前所述,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宋高承《事物紀原》均說當時民間所奉的門神,仍為神荼、郁壘,而此時已是鍾馗出現很久了。甚至到了清代,每逢元旦,貴戚家仍懸神荼、郁壘。此見《日下舊聞考》卷一百四十七引《北京歲華記》,《清嘉錄》亦有所記。

6、其他:

老少太監門神:

門神為老少太監,分辨老少太監的方法主要是從面貌的不同來區分:年長的太監臉上刻畫出歲月的刻痕,年青的太監則面色圓潤。在服飾方面,由上而下依序為圓「領衫」、「束玉帶」、「蟒袍」,而腳穿的是「笏頭履」。所執的侍器,兩人亦有不同:年長的太監右手捧香爐,左手持拂塵;年輕的太監右手扶玉帶,左手捧著瓶花。民間俗稱二人所捧之侍器為「香、花」。

宮娥門神:

兩位宮娥頭上均作束發,且打雙髻,髻下束有牡丹卷草花紋的「簪戴」,且耳下有垂珠的「耳墜」。在服飾方面,身披「披帛」飄帶,給人有一種輕盈的感覺;身穿「直領襖」,上有菱形花紋;衣著大袍,腹有「圍腰」加「束」,「束」下懸有「宮條」和玉佩流蘇。在所執侍器方面,左側的宮女左手捧桃果,右手執玉如意;右側的宮女右手捧高足的燈具,左手亦執玉如意。二位宮娥和老少太監所捧的侍器加起來,正好是民間喜用的四祥器:香、花、燈、果。

哼哈二將門神:

左邊門的門神伸出一指,嘴巴微張,像是在大聲喝道:「哈」。右門的門神則是翹起兩指,彷佛發出「哼」的一聲。他們就是著名的守護神「哼哈二將」。

加官進祿門神:

門神一人持「冠」,一人捧「鹿」,「冠」與「官」諧音,「鹿」與「祿」諧音,組合起來便有了「加官進祿」的意思。

富貴進爵門神:

門神則一人捧「牡丹」,一人捧「爵」,「牡丹」比喻富貴,「爵」比喻「官爵」,結合起來,便有「富貴晉爵」的意思了。

字匾門神:

演變成只有字匾,通常窮人家用字匾門神。

此現象說明,一種習俗形成後,是很難加以改變的。另一種情形是新舊門神同時供奉,前引《清嘉錄》卷十二所記最為典型。清李調元《新搜神記·神考》亦反映此情況,他說:

「今世俗相沿,正月元旦,或畫文臣,或書神荼、郁壘,或畫武將,以為唐太宗寢疾,令尉遲恭、秦瓊守門,疾遂愈。」這些都反映出民間信仰的多樣性,道教只是因襲民俗而崇奉之而已。

現今的門神

解放後,人們科學意識增強,迷信意識淡薄,有些地方,便把劉胡蘭與趙一曼、董存瑞與黃繼光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戰斗英雄、民族英雄的畫像、逢年過節,貼在大門上。這樣以來,門神便不為門神,而演變為門畫兒了。
如今,門畫兒的張貼內容,更為廣泛。如彩繪福壽圖、五穀豐登圖,六畜興旺圖、工農建設圖、兒童歡樂圖、火箭騰空圖、十帥躍馬圖、擁政愛民圖、軍民聯歡圖等。

現在過春節,在民戶大門,還有不少張貼神荼、郁壘,秦瓊與尉遲恭門神像和歷代武將畫像的,但與古時相比,其意義截然不同了,古貼門像,為敬神、拜佛、求福祈禱平安。今貼門像,表達的是對平安、幸福的嚮往與追求。

8、關羽為什麼稱為"財神爺"

原因:關公亦稱「關聖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後道教主要將他作為財神來供奉。其職能除了「治病除災,驅邪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又因其忠義,故被奉之為財神。

關羽本來只是三國割據政權蜀漢的一名大將,最後還成了身首異處的「敗軍之將」。可是在之後的幾千年裡,關羽在中國社會中卻得到了無人可及的供奉,成為「武聖關帝」,擁有無數的「職稱」。

關公被商人奉為財神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關公生前十分善於理財,長於會計業務,曾設筆記法,發明日清簿,這種計算方法設有原、收、出、存四項,非常詳明清楚,後世商人公認為會計專才,所以奉為商業神;

二是商人談生意作買賣,最重義氣和信用,關公信義俱全,故尊奉之;

三是傳說關公逝後真神常回助戰,取得勝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關公一樣,來日東山再起,爭取最後成功。關公信仰在清代被各行各業所接受,對其頂禮膜拜尤盛。近代江湖上的哥老會、青紅幫特別敬祀關帝,江湖上結義弟兄,必於關帝前頂禮膜拜,焚表立誓,以守信義。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