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南山的風俗

南山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3 18:15:04

1、海南的習俗

1、換花節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瓊山區府城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府城元宵換花節。

2、冼夫人文化節

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

3、三月三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4、南山長壽文化節

「南山長壽文化節」是三亞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慶活動,每兩年在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期間舉辦,活動為期一周。

活動以「生態健康、國泰民安、長壽延生」為主題,生動地展示海南省長壽島形象,推動老年旅遊事業的發展,一貫地倡導「老有所樂、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養」的社會主張,繼續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尊老、孝母」的優良傳統,為提高老人生活品質,增進老人身心健康而努力。

5、海南島歡樂節

海南島歡樂節由海南省政府和國家旅遊局主辦的全省性旅遊節慶,每年11月舉行。作為新策劃的旅遊節慶活動,該節的特點是「旅遊搭台,唱旅遊戲」。歡樂節在全省旅遊市縣舉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動,讓遊客可以有多樣的選擇。歡樂節強調歡樂性和參與性。

6、萬寧文燈節

在萬寧市,放文燈是盛行已久的民間娛樂習俗,在興隆景區,凡逢節日、慶典或大型活動,都有放孔明燈的習俗,來乞求保佑。在首屆中國青年歡樂節暨第五屆海南島歡樂節這個特別的節日里,萬寧興隆旅遊區變成了天上燈市,在興隆康樂文化廣場上,人們齊聚一起共放文燈,放飛心願。

萬寧文燈節是歡樂節的重頭戲之一。本屆文燈節活動突出「青春歡樂喜洋洋,萬寧文燈呈吉祥」的主題,把濃郁的海南文燈文化、黎苗族文化、萬州美食文化、溫泉文化與在興隆地區21個國家歸國華僑的異域文化、風情相互交融。

2、南山竹海的民俗風情

溧陽一帶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民間都要吃烏飯。烏飯是由山上野生的烏桕樹葉搗碎,用其汁浸泡稻米而成。烏飯出鍋後色澤烏亮,清香撲鼻,入口爽滑糯軟,易於消化。
溧陽烏飯的由來十分奇特,相傳南山裡有戶人家,男主人體弱多病,女主人姓劉名青提,膝下有一子目蓮。因為丈夫的突然病故,劉青提怪罪菩薩,所作所為觸怒了佛祖,佛祖將她打入十八層地獄受苦受難。目蓮天天給娘送飯。有一天他夢見娘餓得皮包骨頭,原來娘沒有吃到他送的飯。目蓮於是上山尋覓百種草葯,回家搗碎煮飯,最後發現烏桕樹也能把米染黑,於是便做成烏飯給娘吃。餓鬼見是烏飯,都不敢搶食,劉青提得以天天飽腹。佛祖為目蓮的孝行感動,又見他專心侍佛,功德圓滿,便敕封他為地藏王菩薩,時為目蓮的生日農歷十月三十日。
每年的四月初八,正是烏飯樹葉吐翠泛青的時候,為紀念目蓮救母,民間就家家吃烏飯,代代相傳至今,逐漸成了一種鄉土風俗

3、山東民風民俗

商河縣鼓子秧歌匯演

鼓子秧歌匯演是商河縣重要的元宵傳統文化活動,每年都有十幾支參賽隊伍參加匯演。農歷正月十五日前後,從村莊到城鎮,到處可以聽到震耳欲聾的鑼鼓聲,看到追隨圍觀秧歌表演的人群。

活動由正月初七晚上祭祖拉開序幕,初八正式開始,十七晚落幕,前後十天,十四、十五、十六為高潮,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社會歡迎。

活動時間:正月初七至正月十六

活動地點:商河縣

淄川區西關打鐵花

正月十四,打鐵花藝人搭建場地,製作熔爐,並於晚上進行試演;正月十五晚上進行打鐵花表演。傳承已久的民間絕技,獨特的藝術手法,鐵花帶著不同的色彩在空中綻放開來,銀珠飛濺,金絲飛馳,與背後幽深靜謐的天空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對比。

作為一項精妙絕倫而又驚心動魄的民間絕技,「打鐵花」曾使面積不足1.5平方公里的西關一度萬人涌動、熱鬧非凡。

活動時間:正月十五

活動地點:淄川區

周村區周村芯子

「周村芯子」是一種獨特的民間表演藝術形式,是明清時期周村老藝人依靠發達的織機技術集體創造的,豐富宏偉壯觀,至今已有四百餘年歷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將會在周村上演。周村芯子是一個獨有的藝術品種,由於表演和道具人物都簡潔、明快、朴實,生活氣息濃厚,逐漸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民間文藝民俗活動。

活動時間:正月十四、元宵節

活動地點:周村古商城

濰坊楊家埠「年畫之鄉過大年」

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是我國民間藝術的奇葩,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春節期間,楊家埠村以民風民俗為主題、年畫風箏為主導、遊客參與為時尚的慶新春過大年活動如火如荼。

春節期間,遊客可以詳盡了解木版年畫豐富的內涵及傳統的刻板、印刷過程,可以盡情觀賞馳名中外的濰坊風箏的描繪、扎制過程和如詩如畫的放飛場面。還可以與農民一起印年畫、扎風箏,游覽古店鋪一條街,體驗明清時期楊家埠畫店的繁榮景象。

活動時間: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

活動地點:楊家埠村

章丘市春節三德范扮玩

三德范村村民崇尚扮玩歷史久遠,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演繹精湛、氣勢宏大聞名遐邇,體裁廣泛,有說學逗唱、雜耍武打、舞龍玩師、高蹺抬桿等表演。每年正月初五過後村民便自動組織扮玩活動,群眾在欣賞芯子、旱船等傳統藝術同時,也看到了當地農民原生態的生活面貌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活動時間:正月初五後

活動地點: 章丘文祖鎮三德范村

德州德城區水獸旱船

德州素有「九達天衢」的稱號,京杭大運河通行境內,過去的漕運將南至江浙與北達京畿的文化連接起來。德州德城區「水獸旱船」巧妙的將《白蛇傳》中水漫金山的故事以秧歌和旱船的形式表現出來,凸顯南方文化與北方文化交融特點,且其表演形式多樣,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活動時間: 農歷正月十五

活動地點: 德州市德城區

山東春節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組織而成,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活動期間,表演者身著傳統戲,在腰鼓、小鐋鑼、大小釵的打擊樂中踩著高蹺穿街而過。

高蹺的隊列在街頭行進中,一般採用一字長蛇陣的單列,在繁華擁擠地段採用雙人並列隊形。在表演過程中不時有小旋風、花膀子、鷂子翻身、大劈叉等危險動作上演。由於踩高蹺詼諧有趣、聲情並茂,一向被山東人所喜愛。

活動時間: 農歷正月十一

活動地點:山東境內

海陽大秧歌

海陽大秧歌是一種集歌、舞、戲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它遍布海陽的十餘處鄉鎮,並輻射至周邊地區,素以粗獷奔放、感情充沛、風趣幽默的表演風格著稱於世。每年的正月初一至十五,秧歌隊走村竄巷,拜鄉新,「拉大場」,「擺陣勢」,扭得個風風火火。

海陽秧歌除了扭擺出各種舞蹈姿勢外,還可以邊唱邊舞,有帶隊的唱,有扮相的唱,好不熱鬧。每當秧歌鑼鼓一響,男女老少便蜂擁而至,爭相觀看,牆頭、屋頂、樹上……處處擠滿人群,「沒有秧歌不叫年」,已成為群眾的一句口頭禪。

活動時間: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活動地點:海陽

昌邑永安村「燒大牛」

「燒大牛」是昌邑市東永安村於每年正月十四隆重舉行的儀式表演,活動以孫臏崇拜為旗號,主要包括如下程序:臘月初開始「扎大牛」,分散在各家進行;正月十三大牛扎制竣工,晚上舉辦本村文藝晚會;正月十四上午,舉行「游大牛」、「祭大牛」、「摸大牛」和「燒大牛」等活動,是整個節會的高潮。

作為東永安村年節期間的一種悠久的儀式傳統,「燒大牛」活動蘊含著多種村落知識,如傳說、扎制技藝、藝術表演、信仰等,同時,這一節會活動也寄託著民眾的真誠願望,是年節時段人們除舊布新意義的彰顯。

活動時間: 農歷正月十四

活動地點:昌邑市東永安村

(3)南山的風俗擴展資料

山東,因居太行山以東而得名,簡稱「魯」,省會濟南。先秦時期隸屬齊國、魯國,故而別名齊魯。

山東地處華東沿海、黃河下游、京杭大運河中北段,是華東地區的最北端省份。西部為黃淮海平原,連接中原,西北與河北省接壤,西南與河南省毗鄰,南及東南分別與安徽、江蘇兩省相望;中部為魯中山區,地勢高突,泰山是全境最高點;東部為山東半島,伸入黃海、渤海,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對、拱衛京畿,東隔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東南均臨黃海、遙望東海及日本南部列島。

山東是儒家文化發源地,儒家思想的創立人有曲阜的孔子、鄒城的孟子,以及墨家思想的創始人滕州的墨子、軍事家孫子等,均出生於今山東。姜太公在臨淄建立齊國,成就了齊桓公、管仲、晏嬰、鮑叔牙、孫武、孫臏、鄒衍等一大批名人志士;齊國還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高等學府——稷下學宮。

4、給長輩祝壽用的「壽比南山」一詞中的「南山」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嗎?

「壽比南山」一般用來祝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都是祝壽的常用詞彙。南山這個詞語,原來是指終南山,壽比南山的意思是希望壽命很長,就像終南山。終南山是陝西的一座很有名的山,傳說有仙人在修煉。

我們國家那麼大,山脈那麼多,除了終南山,還有很多地方叫南山的。比如說那座山在家的南邊,也叫南山,所以南山現在來說不是代表某一座山,在現在海南的三亞,有座山叫南山,也是很符合長壽的南山的意思的。

三亞的南山,它在古代的時候名字是「鰲山」,它的位置在海南島的最南邊,一千多年前,唐朝的一個法師和日本的一個和尚都曾經到過這個山上,休息和傳教,有了這個歷史淵源,所以這個山有佛教的文化沉澱,從古時候起就是佛教的聖地,非常有名。

三亞的南山,還是個長壽的地方。在海南,人均壽命最高的地方是三亞,在三亞,人均壽命最高的是南山,南山有兩萬多的人口,百分之四以上的人是96歲以上。可見這里的長壽名不虛傳。

還有個傳說是關於南山的,有一年瓊州一直下大雨,連著下了七天 ,在第八天的時候,瓊州變成了一個島。

那個時候瓊州島上面的人和動物死傷無數,但是只有南山是個例外,上面完全沒有一點傷亡,而且傳說那次以後,南山上的人都活幾百歲變成了神仙。

5、想了解南海風俗習慣

風俗
1."年廿八,洗邋遢",這是廣東話。意思是年廿八這天把家裡里里外外打掃干凈。把這年不好的東西全部掃除掉,來迎接新年的來臨。

2.過年前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角仔,蛋散,煎堆等;而年糕一般是蒸蘿卜糕,馬碲糕等。

3.年三十晚(無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團年飯,一年到頭一家人齊齊整整團聚。年初二吃開年飯。

4.行花街,每年春節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開始,到年三十晚十二點結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氣就越旺。花市擺賣鮮花,年桔,工藝品等。春節佛山家家戶戶都會插上鮮花來過節,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來年鴻運當頭,走個桃花運的意思。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金桔同類的四季桔、金蛋果、硃砂桔等,同樣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選購其中一種。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還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過年的擺設之一。

5. 拜年。無論帶了多少禮物,但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表示姑娘對娘家的思念。

6.派利事(紅包或壓歲錢)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利事主要意義在於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長輩面前打開利事,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

7.正月十五行通齊,佛山有句俗語「行通濟,無蔽翳」 。當天買行運風車和生菜走通濟橋,祈求吉利好運和生財

6、南平市南山鎮鳳池村鬧元宵習俗

有貼春聯,放鞭炮,吃湯圓。等鬧元宵是中國節日民俗活動,起源於漢代。正月是農歷的元版月,古人稱夜為「宵」權,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

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

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

7、《南海名勝 南海名人 南海風俗》

【石灣】

在廣東佛山市郊,東北距廣州僅20公里。我國著名的陶瓷生產地。全鎮街區舊以窯劃分,即上窯為一街,中窯為二、三街,下窯為四街。附近岡丘陶泥豐富,原料充足,制陶業歷史悠久。附近出土的漢代陶瓷器相當精美,宋代的窯址發現多處。石灣主要以藝術陶器著稱,世代通稱廣窯。有吳南堂、祖唐居、文加璧、潘玉書、劉傳等著名藝術家創作出不同風格和特點的藝術品。石灣藝術陶塑,繼承了我國古代現實主義傳統,以熟練的寫實技巧,塑造出各種人物、動物,釉色渾厚潤麗,豐富多采。石灣還生產日用陶瓷器具,依據南方生活特點;把實用和裝飾結合起來,別具地方情趣。

【佛山祖廟】

在廣東佛山市內。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其後又經多次修繕,是供奉北帝的神廟,因居佛山諸廟首,故俗稱祖廟。現存前殿、正殿、慶真樓、錦香池、萬福台等五部分,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多是明清建築。設計巧妙,技藝精湛,是我國獨具特點的建築群之一。尤以裝飾工藝精巧華麗而著稱。瓦脊上密布石灣陶塑,院壁上點綴磚雕和灰塑,構思奇特,刻畫細致,生動傳神,耐人尋味,富有濃郁的地方民間工藝色彩。

【西樵山】

在廣東南海縣官山圩附近。為「南粵名山數二樵」中的二樵之一。有七十二峰,三十六洞、二十八瀑布和二百零七泉之勝。山不高,以景色清幽秀麗聞名。」欲攬西樵勝,應先訪白雲」。白雲洞創於明嘉靖年間,有「勝甲西樵」之稱,現名樵園。峭壁凌空,飛泉吐玉,亭台樓閣,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其中雲泉仙館、原為明代玉樓書院,建於山腰,畫棟雕梁,盤尼飛風,雄偉壯觀;邯鄲別邱,亦為明代遺跡,內有守真閣、聽泉樓、高士閣等樓宇,依山而建,層樓迭閣,曲徑迴廊,輔以奇花異卉,優雅別致。飛流千尺瀑布,為天然奇景之一,三面峭壁聳立,中間一壑通天,清流從峰頂奔騰涌落,宛如銀河倒瀉,氣勢磅礴。樵園後山有天湖、雲路村、丹桂園等游覽點。東麓清泉怪石,奇岩異洞,著名者有石燕岩、冬菇石和響水岩等勝跡。

黃飛鴻

李小龍(1940-1973年)佛山市人,原名李振藩,是粵劇名丑李海泉的兒子。他從小跟父親練武,拜名師練過詠春拳。他在香港長大,在那裡讀小學和中學,後來到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讀哲學系,靠半工半讀維持學業。在大學里,李小龍組織了一支有10多個同學參加的"中國功夫隊",常在校內表演。畢業後,他在西雅圖租了一個停車場的角落,開辦中國武術館,取名為"振藩國術,苦心經營,邊授徒邊自練,武藝有更大長進,腿功造詣精深。

潘玉書(1889-1936)名麟,號玉兮,南海九江河清村人,是清代光緒至民國年間的陶藝名家,少年時隨父潘錦之在佛山"粵華軒"店鋪做"綢衣公仔",由於愛好石灣陶瓷藝術,14歲就開始暗地師從黃炳學習陶瓷技術,後來又從學於陳渭岩,成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陶藝大師。可以說,他的作品奠定了石灣人物陶塑發展的一個轉折點或里程碑,他善於吸取石灣陶藝傳統的精華並加以發展,又善於學習西洋雕塑和繪畫的技法,並對兩者均進行了深入研究,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才華出眾,一生高產,既具有深厚的民間雕塑功底,又善於吸取外地陶瓷的精華,其作品被許多人謄為代表石灣陶塑發展方向"。

陳啟沅 (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簡村人,近代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的創始人。1873年創辦我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經營的機器繅絲廠--繼昌隆繅絲廠。採用自己設計的機器繅絲,改進繅絲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使繅絲業得到了更大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種桑、養蠶業的發展。陳啟沅一生,治學甚勤,舉凡諸子百家,泰西新學,多所涉獵,著有《蠶桑譜》、《周易理數會通》和《陳啟沅算學》等書。陳啟沅一生熱心公益事業,樂善好施,開設了米鋪和葯鋪,對孤寡生活困難者,給予賑濟,贈醫送葯。同時辦起學堂,對農家子弟提供義務教育,還捐巨資興建吉水竇、桑園圍等水利工程。今紀念館內設有《陳啟沅生平史跡展覽》,展覽再現了陳啟沅愛國愛鄉、造福鄉梓的一生,是廣大人民群眾及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場所。

康有為(1858-1927) 近代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首領。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又號更生,南海人。光緒進士,1888年第一次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法圖存三項建議(變成法、通下情、慎左右),因受阻未上達,1890年在廣州設萬木草堂,聚徒講學,培養變法骨幹。其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徐勤等。1895年赴京會試,時甲午戰敗,"馬關條?quot;即將簽訂。遂與梁啟超等聯絡18省會試舉人1300人,上萬言書,要求拒約、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該書未能上達。中進士後授工部主事,但未就職。5月,第三次上書,得光緒帝嘉許。7月,與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報。8月,與文廷式、陳熾等在北京組織強學會。後又至上海設強學會,出版《強學報》,以推動全國變法運動。1898年1月,呈遞《應詔統籌全局折》,主張大誓群臣以定國是,設對策所以征賢才,開制度局而定憲法。4月,與梁啟超在北京組織保國會,號召救國圖強。6月,光緒帝頒"國是詔"後,被任命為總理衙門章京,策劃變法事宜。變法失敗後,逃亡日本,1899年,在美洲、南洋、日本設立保皇會,宣傳君主立憲,反對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3年回國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復辟。1917年夥同張勛復辟帝制,失敗,終成為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客。1927年病死於青島。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大同書》等。參考書籍《佛山歷史文化詞典》。

風俗
1."年廿八,洗邋遢",這是廣東話。意思是年廿八這天把家裡里里外外打掃干凈。把這年不好的東西全部掃除掉,來迎接新年的來臨。

2.過年前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角仔,蛋散,煎堆等;而年糕一般是蒸蘿卜糕,馬碲糕等。

3.年三十晚(無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團年飯,一年到頭一家人齊齊整整團聚。年初二吃開年飯。

4.行花街,每年春節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節前十天左右開始,到年三十晚十二點結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氣就越旺。花市擺賣鮮花,年桔,工藝品等。春節佛山家家戶戶都會插上鮮花來過節,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來年鴻運當頭,走個桃花運的意思。金桔象徵「大吉大利」。與金桔同類的四季桔、金蛋果、硃砂桔等,同樣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選購其中一種。與其相類似的還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還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過年的擺設之一。

5. 拜年。無論帶了多少禮物,但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臨走,主人便會從來者的禮物中留下兩個大桔,然後取出自家大桔交換,意在互贈吉祥。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娘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干、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表示姑娘對娘家的思念。

6.派利事(紅包或壓歲錢)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利事主要意義在於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長輩面前打開利事,是不禮貌的做法。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

7.正月十五行通齊,佛山有句俗語「行通濟,無蔽翳」 。當天買行運風車和生菜走通濟橋,祈求吉利好運和生財

8、人們總說「壽比南山」,這里的南山指的是哪裡?為何會有這樣的祝壽詞?

當我們在一些年長者的壽宴上,給長輩祝福語的時候,經常會說到:“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這一用語。這一類的用語常年出現在各種壽宴上,以至於大家都沒有想過這句用語的來源是什麼?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到底是哪裡呢?

一、壽比南山的出處

當年周宣王的臣子寫給周宣文的詩當中有這么一句:如月之恆,如日之生,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這一句詩後來就演變成了:壽比南山。再後來這句話就被後人用來作為生日時候的祝詞。


二、南山是指哪裡?

壽比南山中的南山,指的可能是太白山。因為當時的周地放眼望去只有太白山海拔高達3700餘米,其他山也不過是2600多米,因此周人一眼看過去,最高的一處山就是太白山。太白山那麼高,讓大家都對他起了敬畏之心,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在各種詩句當中。而實際上當時的太白山其實也不叫做太白山,當時的這座舟地最高的山被稱作為惇物山。因為這座山上物產豐富是當時的中國人民賴以生存的保障。


三、原詩句的含義

當時周宣王的臣子祝福周宣王的那一句詩歌,翻譯出來的意思就是,希望周兄王像上弦的月亮一樣,像出生的太陽一樣,永遠活在民眾的心中,要像南山一樣長久,既不會虧損也不會崩塌,要像樹木松柏一樣茂盛,讓所有百姓都承受你的福澤。這是對周宣王的祝福語,而事實上以周宣王的壽命來看,相對於其他古人,他的壽命也算是很長了。從歷史上的年份計算來看,周宣王大概活了六七十歲,這個歲數在古人當中算是長壽了。

9、深圳的風俗習慣

深圳風俗

龍崗女子哭嫁

昔日龍崗客家人保持著客家的傳統習俗,「女子哭嫁」便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例。每個女子在出嫁前,有七天以上的「哭嫁期」。哭這么長的時間,淚水也流了不少,眼睛也稍現紅腫,而這使得新娘更顯楚楚動人,可能正應了「經常性地流點眼淚有助於美容」和「姑娘在出嫁前顯得最漂亮」的俗話。完婚之日,當迎親隊伍臨近待嫁姑娘所在的村莊時,村中男子就在路中燃火「避邪」,新郎帶領迎親隊伍經火「避邪」之後,方可進村正式迎親。拜見過岳父母之後,村中長老即宣布良辰到了。此時,新娘即嬌婉纏綿地哭辭父母,輕移蓮步,款款出門,頻頻回望,之後即登轎起行,陪嫁女亦隨轎送行至夫家。迎親隊伍一路上笙歌不絕,鞭炮、煙花不停地放。陪護新娘的伴娘每隔十來步路程就在路旁撒一根寸把長的紅繩,意為完婚後新娘首次回娘家探望而「引路」。隨著時代的變遷,龍崗女子哭嫁習俗現已不很流行。

坪地圍籠屋

昔日坪地人的居住方式保留著客家人的傳統習俗,他們過去的住所相當獨特。他們用三合土、竹木、磚瓦、蘆葦稻草等建成外表酷似圓柱形的圍籠屋,全家人都住在裡面。這種圍籠屋佔地面積一般有三四十平方米,有的做成兩層。圍籠屋外觀上很象古堡,高牆翹檐,氣勢很恢宏。地主大戶的圍籠屋佔地面積更大,屋的四角設有樓閣,用於瞭望放哨,由於建得相當堅固,而且通常只有一門可進,因而易守難攻,很容易防護別人的攻擊。圍籠屋最大的特點是冬暖夏涼。夏季炎熱時可上樓閣通風處感覺涼爽,冬季天涼時又可因密不透風而保暖。而且,堅固耐住也是它的一大優點。一般圍籠可連續住幾代人,可經受8-10級台風襲擊。坪地圍籠屋體現了客家建築奇特的風格。

坪山打蘸

坪山鎮居民主要是客家人,保留了客家獨特的傳統習俗。過去坪山人特別重視祭祀活動,祈神拜佛極為虔誠。其中最隆重的儀式即為每八年一次的打蘸(集體祭奠神靈),地點聚在關帝廟前的廣場上,一片喧騰,熱鬧非凡,附近小販也雲集於此趁此機會大做買賣。先由坪山圩的首腦主持祭典儀式,祭桌上擺滿精美的果脯酒饌,大香爐里插滿檀香,一片香霧繚繞。首腦身後,簇擁著全圩居民。首腦行禮時,鄉民跟著伏地叩拜,九遭之後禮畢,居民就在廣場上開始連續嬉戲七天八夜,盡情吃喝賭鬧,通宵達旦,一片喧囂氣氛。打蘸期間,人們極盡奢侈,花費不少錢財;同時八天樂此不疲,也貽誤了農事。有些經濟不寬裕的居民在打蘸之後只得借債或乞討日。這個打蘸陋俗,勞民傷財,在1943年被廢除。

涼帽遮羞

大鵬人操客家方言,保持著客家風俗。大鵬婦女素有戴涼帽的習俗,不論冬夏。其涼帽是用竹條和布料做成的,先把竹條用火燒燙一下,這樣可使竹條更柔韌,然後用劈刀把竹條分成竹篾,織成圓圈,中間穿孔,竹蔑周圍用布條縫掛。其他客家婦女的涼帽是用黑布條縫掛,而大鵬婦女的涼帽用藍士林布條,所以戴起來也顯得更秀氣、更嫵媚。這種戴涼帽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過去婦女要嚴守「婦德」、「婦容」,不能拋頭露面,但客家婦女為環境所迫,南遷之後要跟男人一樣出門幹活,上山打柴,下田插秧,趕場趕圩,親戚出入,為了「遮羞」,便戴上這種涼帽。婦女戴上涼帽,自己可以看清別人,而別人卻看不清自己,很有點面紗的味道,也給自己增添了一種朦朧的美感和風韻。同時,戴涼帽既輕便又可防太陽輻射而涼爽,因此世代相傳,一直流行至今。

漁民娶親

地處龍崗區東南端沿海的南澳鎮,其民風淳樸,保留了較多的民間習俗。以前南澳居民大多靠捕魚而生,因而「漁民娶親」成為本鎮最具特色的風俗之一。當漁村女子成親之日,新娘新娘被眾多漁家姐妹簇擁前行,身後有鑼鼓樂隊和幾組舞龍獅載歌載舞,而他們身後,有著一名男扮女裝的漁民帶領著一群頭戴漁帽、手操船槳的漁家婦女,列隊而行,一路撐槳,迎親到家。迎親隊伍規模龐大,浩浩盪盪,觀者甚眾,一片喜洋洋的氣氛。路上鼓樂齊鳴,禮炮震天,熱鬧非凡。「漁民娶親」之日,全村不論男女長幼,都不下海而趕來為新人慶賀。最好的賀禮當屬用彩紙剪的成雙成對的大魚模樣,意祝新人百年好合,家業興旺。

舞草龍

舞草龍是南澳鎮極具特色的風俗。每年正月初二的晚上,漁民小夥子用草紮成「巨龍」,一節節加起來後長達二三百米,再在這條「巨龍」身上插滿燃燒的香火。隨著「巨龍」游動,樂隊敲鑼打鼓,穿街過巷,聲威極為壯闊。龍身舞動之時,上下閃閃發光,猶似一條火龍在翻騰動宕。草龍所經之處,圍觀者甚眾,秩序井然,燃放煙花炮竹,祈求紫氣常臨、如意吉祥、興旺發達,一派節日喜慶景象。舞草龍是南澳漁民極為喜愛的一種活動,舞龍者的豪氣、觀舞者的熱烈,構成了一幅宏大的,生機勃勃、萬眾歡騰的畫面。舞草龍既是漁民企盼一帆風順、生活富足的心理表現形式,也是一種大眾樂於參與的健身運動,因而盛行至今且一年比一年熱鬧。

民間節日

深圳的民間節日主要有除夕、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和荔枝節等,這些都是各鎮居民通有的節日。但是某些節日在不同的地方其過法卻不相同。如除夕,公明人貼春聯,從子夜零時起家家戶戶都燃放煙花鞭炮;龍崗和大鵬人要用香茅、柚葉等煮成的「年香水」沐浴,以求來年好運;龍華人在這天要殺鵝祭祖。又如春節,龍華人初一要吃素,該鎮彭姓人以正月十五為過年而不是初一。除了這些共有的節日之外,有的鎮又有自己獨特的節日。坪山有二月初二的八公節、四月初八的米面節、六月初六要食綠豆粥、七月十四的祭仙節、十月初一的茶果餅節,還有十一月的冬至;南澳鎮有正月初二的舞草龍節;西鄉地區盛行二月二十八到三月初二的「北帝誕」等。自1987年廣東省舉辦首屆民間藝術「歡樂節」之後,許多各具地方特色的節日活動七彩紛呈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

民間禁忌

與豐富的民間節日相對照,深圳各地的民間也流傳著許多禁忌。民間禁忌的形成是由於人們對大自然的諸多客觀現象無法理解、無力改變因而產生神秘感到的結果。

沙井和公明居民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必需上香供神,且吃齋以示心誠,祈求神爺能驅除邪氣,保全家平安。龍華人大年初一要吃素一天,忌葷膩食物;清明節吃雞屎藤(中草葯)、艾餅等以「避邪」,「避瘟神」。龍崗和大鵬人在婚嫁時,當迎親隊伍臨近女方村莊,村中男子在路中燃火以「避邪」,迎親者經火「避邪」後方可進村迎親;他們在除夕夜要用香茅、柚葉、菖蒲和香石榴葉等煮成「年香水」沐浴凈身,以洗去舊年的「霉氣」,祈求新年裡小孩能茁壯成長,大人能精力旺盛,老人能延年益壽……這種民間禁忌雖然帶有濃厚的封建米信色彩,但無一不體現出深圳人民對健康和幸福的渴望。

深圳特產

荔枝
深圳荔枝為嶺南四大名果之王。果皮紅,凹凸不平,核大如卵,肉白如脂,甘甜如蜜。
甜桃
主要分布在南山,松崗,塘下涌,羅田,燕田,龍華,石岩等地。但以南山甜桃最為著名,南山甜桃種植有70多年歷史,所產甜桃爽甜如蜜,大如碗口,一個有半斤重,南山甜桃與南山荔枝同享盛譽。
金龜橘
主要產地坪山、金龜、馬蘭。顏色金黃鮮艷,肉質豐厚多汁,味道甘甜純正,而且每個橘子多帶有碧綠的葉子,十分惹人喜愛。
沙梨
沙梨是深圳主要水果之一,其特點是果大如碗,最大達半斤重,皮薄汁脆,肉白無渣,汁甜如蜜。可療熱症。主要產在北部山區如岩、龍華、觀瀾、沙河、平湖和布吉,主要品種有黃梨和蜜梨。
沙井蚝
蚝學名牡蠣,是名貴海鮮之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味道鮮美可口。蚝單於寶安沙井、福水、西鄉及深圳南頭、蛇口、沙頭、上沙等地。但以沙井蚝最為出名。沙井蚝一其色澤乳白,肥嫩爽滑著稱港澳和東南亞。
大鵬鮑魚
產於大鵬灣一帶得名,屬海中貝殼類動物。它以吸盤附著在海中石排峭壁上,因它肉質鮮脆美味可口,高蛋白,是「鮑、參、翅、肚」四種海味珍品之首。
基圍蝦
在松崗,沙井一帶稱沙蝦,產於珠江口兩岸,淺海灘之基圍、沙田裡。食法多,如白灼蝦、清蒸、炒蝦仁、炒蝦段等。

10、東南山清明節習俗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在周代已經流行了,自古以來人們在清明節留下了很多習俗。寒食節就是。古詩雲:「未到清明先禁火」,清明以前禁火的習俗,始於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據傳說,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