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立冬寧波的風俗

立冬寧波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3 15:58:54

1、寧波的冬至有什麼冬至習俗

寧波冬至的習俗有拜冬至和吃大頭菜烤年糕、酒釀圓子。

1、拜冬至

寧波冬至流行祭奠祖先,焚香燃燭,稱「拜冬至」。舊時冬至日,有宗祠的大族則在宗祠內,用三牲福利祭祀祖先,令人興「孝思不匱,永錫爾類」之思。

是日,當地望族凡男性,由族長率領,在宗祠內舉行族祭禮儀。將整雞、整魚放在紅木盤上,恭恭敬敬地端放到祖先靈位前,先由族長太公上香叩頭,然後各子孫按輩份循序一一跪拜祖先,行三叩首之禮後,由主持人念祭祖辭,再焚燒紙錢、寒衣供死者享用和禦寒,俗稱「送寒衣」。


2、吃大頭菜烤年糕

冬至前一天,寧波人一般不出門,冬至節一早有全家人吃大頭菜烤年糕的習俗。冬至節前夜,家家烤大頭菜,大灶的火燒得旺旺的。將大頭菜洗凈,削皮切塊,菜葉也不要浪費,削掉表面上有坑坑窪窪的東西,放入鑊中,塊要切得稍厚一點,否則容易煮散導致筷夾不起。

2、立冬節氣傳統習俗有哪些

立冬節氣傳統習俗
天子迎冬: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北方餃子: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南方熱補: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遊泳: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民間賀冬: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3、立冬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民間習俗:
食俗:
立冬有吃水餃的風俗。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
立冬吃餃子,是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的辛苦。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註:「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立冬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准。
立冬不僅是收獲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有「十月朔」、「秦歲首」、「寒衣節」、「豐收節」等習俗活動。此時,在北方,正是「水結冰,地始凍」的孟冬之月,在南方卻是小陽春的天氣。
立冬是十月的大節,漢魏時期,這天天子要親率群臣迎接冬氣,對為國捐軀的烈士及其家小進行表彰與撫恤,請死者保護生靈,鼓勵民眾抵禦外敵或惡寇的掠奪與侵襲,在漢族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以時令佳品向祖靈祭祀,以盡為人子孫的義務和責任,祈求上天賜給來歲的豐年,農民自己亦獲得飲酒與休息的酬勞。
立冬習俗有的改了,也有沿襲至今的。卜歲霞浦叫「問苗」,這天農民相率到龍首山的舍人宮田祖前卜問來年的豐歉,舉行豐收聯歡晚宴,有些鄉村演戲謝神慶豐收。「立冬」日殺雞宰羊或以其他營養品進補稱「補冬」。畲族登山、巡田,到神廟卜歲稱為「探寶。

古代將立冬節氣分為3個5天,並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土地也開始凍結;三候「雉入大水為蜃」中的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對「立冬」的理解,我們還不能僅僅停留在冬天開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古人對「立」的理解與現代人一樣,是建立、開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麼簡單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准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左河水《立冬》詩雲:「北風往復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四野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備收藏。」

4、立冬有什麼風俗

1、吃餃子

(1)、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2)、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3)、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2、冬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3、補冬

(1)、在人們還在享受秋日溫情的暖陽時,時間已飛快地來到了11月,立冬飄然而至。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2)、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禦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裡,人們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

(3)、在冬季人們應該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注意不宜過量的補,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易於消化的食物。簡言之,冬至時,在民間有補冬的習俗,而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應該注意調養身體的方式和方法。

(4)立冬寧波的風俗擴展資料:

1、「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

2、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准,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

3、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4、"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按氣候學劃分四季標准。

5、以下半年候平均氣溫降到10℃以下為冬季,則"立冬為冬日始"的說法與黃淮地區的氣候規律基本吻合。我國最北部的漠河及大興安嶺以北地區,9月上旬就早已進入冬季,首都北京於10月下旬也已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長江流域的冬季要到"小雪"節氣前後才真正開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立冬節

5、立冬要怎麼過呢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檯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冬至,中國古有「冬至節」的風俗。冬至也叫「過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賀,民間互相拜賀、宴請。普通百姓則食餛飩,象徵咬破混沌天地,迎來新生。

而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6、寧波有哪些民風民俗

1、舞獅:在寧波市寧海縣一帶較為流行,一般在夏歷正月或佛教有關節日,數十名農民組隊,去各村輪流舞獅,以示敬祖迎神、辟邪祛妖。

獅舞有獨舞、對舞、群舞,以三獅共舞為多,一雄一雌一仔,邊舞邊敲鑼打鼓,以表演"搶五燈"為最精彩,即在場地中間、四角各置一盞燈,狂舞獅子在中間嬉打、咬打、搶燈等動作,四周圍觀群眾。 

2、賽龍舟:城鄉賽龍舟主要在池塘、河流和湖泊中舉行,龍舟分青龍、黃龍、白龍等;賽龍舟一般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舉行。前者相傳是楚國愛國詩人、三閭大夫屈原投汨羅江的日子,劃龍舟,表示人們競相營救。

後者則為寧波的中秋節。除舉行廟會外,賽龍舟可增加節日娛樂氣氛。當比賽開始時,劃船人員頭高高地昂起,一人站立於龍舟前身敲鑼指揮,服裝與龍舟同色,一聲鞭炮響,龍舟齊發,鑼鼓聲與岸上觀看的人群呼喊聲不絕於耳,場面甚為熱鬧,先到終點者為勝。寧波東錢湖的龍舟最負盛名。

(6)立冬寧波的風俗擴展資料;

寧波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基本完成,東部新城區、余慈組團、杭州灣新區等重點區域的規劃不斷深化。全年完成環境和公共基礎設施固定資產投資90.4億元,其中市區投資54.3億元。

市區重點建設南外環、北外環、寧姜路、大閘路、育才路、通途路等城市骨架道路橋梁工程,建設濱江大道及景觀二期、日湖公園、福明公園、南站廣場改造及整治景觀工程、非成套房改造等民心工程。

全年新建、擴建城市道路長度120公里,其中市區40公里,新增公共綠地面積266公頃,其中市區136公頃。

7、立冬有哪些習俗?

立冬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民間有立冬補冬的習俗,南北方的習俗略有差異。

1、北方餃子

大年三十是新舊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之交,因為餃子來源於「交子之時」,所以有了立冬之日吃餃子的習俗。餃子餡兒可以自由選擇,蘸醋加爛蒜,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兒。

2、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地區,立冬時人們愛吃雞鴨魚肉,還會燉些麻油雞、四物雞來補身。

3、立冬遊泳

用冬泳的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形式獨特,又是鍛煉身體的一種好方法。

4、天子迎冬

在古代,立冬日,天子會親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處迎冬,回來後向群臣賜冬衣、慰問表彰軍烈屬。

5、民間賀冬

立冬之日,民間有祭祖、飲宴、卜歲等習俗,用時令佳品祭祀,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立冬補冬,補嘴空」,冬季正是進補的好時節,人體的新陳代謝相對減慢,消耗也相對減少。因此,建議大家早睡晚起,飲食上多吃滋陰的食物,並適當進補。

8、寧波冬至有什麼風俗

在寧波冬至這天他們會包水餃吃,寓意著今年不會凍耳朵的。

9、寧波冬至吃什麼 寧波冬至習俗食物盤點

寧波冬至吃什麼

1.湯圓

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說到寧波人冬至吃什麼,那就一定得提到寧波湯圓。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團,冬至吃湯團又叫「冬至團」。清朝記載,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面團,裡麵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卜絲等。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2.大頭菜烤年糕

冬至前一天,寧波人一般不出門,冬至節一早有全家人吃大頭菜烤年糕的習俗。大頭菜香成了寧波冬至節風味獨特的鄉間美食,讓人食之難忘。冬至節前夜,家家烤大頭菜,大灶的火燒得旺旺的,將大頭菜洗凈,削皮切塊,菜葉也不要浪費。削掉表面上有坑坑窪窪的東西,放入鑊中,塊要切得稍厚一點,否則容易煮散導致筷夾不起。大頭菜先放入,後放大塊年糕,翻一下,放點醬油,然後把呼呼燃燒的柴爿蓋上草灰,柴爿徹夜暗燃,用文火煮,大頭菜在鑊里焐一夜。第二天一早水將燒干時,放入糖和鹽,再澆入一層菜油起鑊,香氣四溢的大頭菜烤年糕就大功告成啦!

大頭菜經久耐煮而不變形,一鑊方方正正的大頭菜,在醬油、菜油的潤澤下,紋理清晰,看似有紅燒肉的質感。夾一筷入口,菜香撲鼻,嚼之肉質軟嫩,鮮咸中帶著大頭菜天生的甜味,沒有太多調味品的摻和,吃的就是大頭菜的原汁原味。

冬至大頭菜烤年糕的關鍵是冬至那晚灶火不滅,家家都要燒得「烘烘相」,薪火不息,薪火相傳,日子紅火是老百姓最實在最基本的企盼,而年糕則寓示「年年高」。

3.湯果

「吃了湯果大一歲。」,寧波有「拜冬至」,按照老寧波的習俗,要做冬至羹飯。冬至日早上還要吃一碗甜甜的番薯湯果,寓意把之前的霉運全部「翻」過去。

寧波湯圓聲名在外,然而對寧波人來說更重要的是一種叫「湯果」的無餡的糯米食品。湯果也用糯米揉制,形狀可以大的跟湯圓一般,小的可以像珠子球或者更小。寧波人冬至要吃「酒釀圓子」,就是用小粒的湯果煮晚稻米釀出來的酒糟,散點澱粉,放上點紅絲綠絲,或打上蛋花,有的還可以切些蘋果,做法大同小異,只是湯果不可少。

4.赤豆粥

寧波童謠:「篤篤篤,賣糖粥。三斤胡桃四斤殼,吃儂肉,還儂殼,張家老伯伯,問儂討只小貓小黃狗。」聽過這童謠的寧波人應該不少,可是很少有人知道,這「糖粥」就是赤豆粥。這種赤豆粥格外精細,因為赤豆和粥是分開做的。赤豆磨成豆沙澆在白粥之上,好似紅雲覆蓋白雪,色香味俱佳。過去寧波有一種賣糖粥的器具叫「駱駝擔」,可把灶具、碗盤、食物全放在擔子上。小販一邊挑著擔一邊敲著竹梆,發出「篤篤篤」的聲響,孩子們聽見聲音就知道「賣糖粥」的來了。

吃赤豆粥甜而不黏,稀而不薄,極為爽口。在寧波,冬至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粥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