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長沙過年風俗

長沙過年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3 10:03:59

1、長沙過年都有些什麼習俗?

湖南傳統節日眾多,表現形式多樣。
年節。從農歷臘月廿四起(部分地區和土家族自臘月廿三起),至臘月三十日,是湖 南各地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廿四日相傳為灶神上天之日,舊俗在廿三日夜備果品祭灶, 求灶神上天奏事時多言好事。各家在廿四日團聚過「小年」,廿八日打掃庭除。最為隆重 的當屬臘月三十除夕夜,遊子遠歸,合家歡聚吃團圓飯,謂之年飯。年飯以豐盛為要,雞 鴨魚肉蛋蔬,滿桌杯盞,但許多地方仍保留著傳統而獨有的菜譜。魚是各家各戶必不可少 的一道菜,寓「年年有餘」;郴州人興吃酸蘿卜豬肝腸,象徵為人要有肝腸;洪江一帶喜 吃春粉,米粉上蓋有魚、肉、雞、鴨、蹄花、生薑各兩塊,以示好事成雙;有的人家還備 有一碗四季蔥拌豆腐,表示「四季清吉」。在大年三十夜,民間有守歲之俗,合家圍爐團 坐,辭舊迎新,許多地方有燒柴蔸火習慣,取「財頭」諧音,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春節。舊俗一般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止。新正初一雞鳴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謂之「開財門」、「開門紅」。燃燭敬天地、拜祖先,然後出門拜五方,稱作「出行」或 「出方」。節慶活動更是豐富多彩,其中最為熱鬧的是耍龍燈。龍燈的品種繁多,如長龍、 老龍、幼龍、鰲龍、草把龍等。玩龍燈一般是初五齣燈,十五收燈,遊行於街巷與田壠之 間,遇寬敞人多之處即舞弄一番。在湘西辰溪一帶,有的玩龍燈直至正月三十日,要玩遍 周圍數十里的同姓村寨,俗稱「玩家門燈」。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各家均要吃元宵,以 示團圓和諧。
湖南的少數民族過春節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其中別具一格的是侗族的「行年」,土家 族的「過趕年」和「調年會」。懷化侗族鄉村每年正月初三至十五日,有以寨為單位集體 去另一寨作客的習俗,稱「行年」。行年的蘆笙客到另一寨後,主寨要舉行集體宴會,首 先由客寨特意挑選的十二三歲的少年講「款」。「款」的內容一般是從「開天闢地」、「 洪水滔天」、「人的起源」、「蘆笙的來由」一直講到「村規寨約」。每講一段,眾人齊 聲應和:「是呀!」以示贊賞。講完款,主寨便大擺酒席,盡歡而散。湘西土家族的「過 趕年」即提前一天過春節。相傳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調到東南沿海抗倭,軍令緊急,便提前 把年過了,奔赴抗戰前線。土家兵出征後,立了東南第一功,後人為了紀念這次出征,便 把春節提前了一天,一直延續至今。土家族的「調年會」,節慶一般從正月初三開始,連 續舉行幾天幾夜,最熱鬧的是跳擺手舞,同時還要舉行地牯牛角力、抵杠斤和蛤螞搶蛋等 傳統民間體育和物資大交流。
希望對你有幫助!

2、湖南春節習俗是什麼?

1、吃面、折枝

永州人正月初一起床後,先向尊長磕頭拜年,早餐吃面條,意為長發吉祥。外出時謂之出行,至當地土地廟祭祀,回家時,折一束樹枝,謂之「發財」,然後,到親友家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日止。

2、送灶神

臘月二十三,常德各家各戶點鍋燈,焚香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驅火災,同時送平時家中奉祀諸神。送神之後,諸神不在家,百無禁忌,開始忙年。但家中如有喪事,當年不送神。

3、送窮鬼

株洲的炎陵縣是湖南客家人的聚居區,初三是他們「送窮鬼」的日子,這天一早,人們就將家裡積存了兩天的的垃圾,往路邊一倒,將裝垃圾的簸箕往垃圾上一扣,燃上三根香,放三隻鞭炮後喊道「窮鬼去,富鬼來」。這表示家裡送走窮鬼,從此走向富裕。

4、坐歲

衡陽地區在春節有其獨特的習俗,三十日名曰「除夕」。本日午餐,極其豐盛,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後即關上大門,叫「關財門」。隨後全家圍爐團坐,邊吃邊談,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徹夜不眠,名為「坐歲」。

5、「出天行」

大年初一,長沙家家雞鳴時分即起,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分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然後人廳堂,秉燭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3、長沙春節習俗是什麼?

長沙春節習俗:

1、節日前理發

長沙窗檯上選認為,新春忌動刀剪,尤忌諱新春理發。所以年前生意最忙的就是理發店了,從早到晚那都是爆的,剪個頭發要提前一兩天預約。女發可能還好,男發剪得早長得快的,團子爸爸都是等小年前一兩天起個大早守在"剃頭鋪"里等著。

2、掃揚塵

長沙人過年須過大半個月,即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臘月二十四,俗稱「過小年」,舉家休息聚餐。相傳是灶王爺回天庭述職,叫辭灶。為了使他鬧言碎語不必講,好言善語奏玉皇」,人們在前一天要搞大掃除,叫「掃揚塵」。

3、鄰里互貼紅紙

長沙人在除夕夜吃團年飯前,時興「關財門」,閉起門來全家大吃團年飯,還要在正對面的牆壁貼上寫有「對我生財」等吉利話的紅紙,以便在大年初一開財門時,一眼就能望見新春的歡喜。這類紅紙招貼要在關了財門以後貼,人不出門,如何貼?這樣的吉祥紅招貼,一般是由對門的人家互相張貼。

4、除夕夜爐火

長沙俗話一句言:「三十晚上的火,元宵夜裡的燈。」一盆興旺燃燒的火,對於三十晚上的長沙人家十分重要,燃燒的火彷彿象徵著這個家庭興旺的未來年景。除夕夜,除了燒旺一爐火外,大人還會要求每間房都燃起燈燭或扯亮電燈,據說,這是為了「照耗神」。

5、不能吃雞

老長沙大年初一禁忌頗多。據清代長沙地方誌載,老長沙忌諱在大年初一吃「雞」,認為「雞」的音同於「飢」,看來是餓肚子餓怕了。後來又演化出不能吃「鴨」,認為鴨是扁嘴巴,「扁嘴巴」寓意慪氣和受委屈。

4、看長沙人過年有哪些習俗

小年與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無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歷以 24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23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23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台、幾案、鍋碗瓢盤打掃乾乾凈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禮許願,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整個祭祀活動才算完成。
除夕與團年飯
大年三十夜守歲是湖南民間年俗之一,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後。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魚等佳餚,備好包穀燒酒,歡歡樂樂吃「團年飯」。但這時全家還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裝,手裡操一支滿面春風梭鏢,獨自躲進大門角落裡,兩眼不住窺伺寨外,以防野獸和外族來犯,要是朋友來了,主人高地跑出門外,將朋友拉進屋裡,高低要吃一頓友好的團年飯,一道圈爐歡度除夕良宵。
吃團年飯多在三十夜,如株洲、長沙、永州;也有在天未亮的早上,如邵陽、婁底;也有在中午的,如衡陽。吃團年飯,全家大小圍坐一桌聚餐,最長者最先嘗菜,並要求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的渴一口酒,以討吉利。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隻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同時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比如:魚圓(丸)、肉圓象徵團圓,蘿卜意為好彩頭,全雞,「食雞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為經過油煎火炸,以示「家運興旺」,團年飯時,如果家裡有外出來不及趕回,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擺上杯筷,甚至將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對他的思念。株洲、衡陽等地民間吃團年飯,蔬菜不用刀切碎,隨便用手撕一下即可,吃時也不咬斷,而是慢慢地吃進去,意為祝父母長壽。邵陽、懷化等地,吃團年飯時,不吃白菜,忌諱「一年白過了」。
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准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徵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徵魚米豐收、五穀豐登;紅棗、白糖象徵生活甜蜜、幸福。
春節與貼春聯
春節是我國最大傳統節日。原在「臘日」(陰歷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歲末。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茶」、「郁壘」二神的名字或畫此二神像掛子於門首,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據說我國第一副對聯是五代里後蜀的孟昶所題: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可見,自五代以後,歡迎的祝辭,換掉了難以捉摸的符咒,後來,桃符為大紅紙張書寫的春聯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張貼對聯的習慣。
拜年與壓歲錢
人們通常把春節期間的訪親問友叫「拜年」,相傳隆科季節出出騷擾人們生活的「年」怪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這樣每到「年」要出出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放鞭炮、貼紅紙寫春聯,點起一堆簀火,等兇猛的野獸「年」跑了以後,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賀新喜」,這些傳說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習俗。
民間拜年要選日了。長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後,村裡村外互來往。」株洲、湘潭、衡陽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乾娘,初五初六團團轉,初六以後隨便行,」並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邵陽等地,「初一村裡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媽。」婁底等地認為長輩到晚輩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現。拜年時,放鞭炮以示喜慶,衡陽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面邵陽等地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自放。
湘黔一帶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快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春節拜年約「壓歲錢」的風俗,古已有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上說:「除夕以彩繩穿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餳(糖)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這是前人描寫分到壓歲錢的喜悅心情的一首詩。如今,尊長給晚輩的「壓歲錢「的票額越來越大了。
春節特色習俗
湖南:「招財進寶」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稱為「拜年無大小」。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准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徵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徵魚米豐收、五穀豐登;紅棗、白糖象徵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會招財進寶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

5、湖南過年的風俗

知道有料 提問
湖南過春節的習俗
湖南過年的風俗
如題,求湖南過年與別的地方不同的風俗習慣!
幫幫忙拉!
多點最好
老師要求作業啦!!!!
要很多哦!每個都要詳細點!
詳細點! 展開
寫回答 查看全部29個回答

a792503432
LV.22010-02-10

湖南人過年,要先從除夕說起了,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一些點心後,就要准備好頭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甜酒的材料有糯米、紗布,還有特地從湖南帶來的酒葯子,這性質與咱們所有的發酵用的酵母類似。
豐盛的年夜飯是 各家各戶都少不了的
大家都知道有俗語稱,江西人不怕辣,四川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這樣玩弄文字的目的在於形容湖南人嗜辣的飲食習慣。湘菜愛放辣椒,辣椒可說是湘文化的精神圖騰,製法也是多種多樣,辣字當頭,也兼顧色、香、味,讓食客吃罷汗流浹背,唇齒留辣,回味良久啊!這湘菜中有名的菜式卻都是普通之物,如老薑炒子雞,湘潭剁椒魚頭、毛式紅燒肉等,均是經濟實惠之物,價格與滋味都平易近人,因而廣受大眾食客追捧.
家家戶戶基本都會做的菜:香乾炒臘肉
湖南過年時還有吃臘肉的傳統,不過與四川人吃蒸臘肉不一樣,湖南人喜歡把臘肉與香豆乾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著吃,吃起來油香滿口,特有嚼頭。有時候,也會用冬筍與臘肉一起炒,這樣在咸香之外還會有一種清鮮的感覺。
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等等......
熱熱鬧鬧的舞龍,湖南以外許多地方也有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啊
141
下一條回答
1條評論

從評論者角度說的都對
發布

虎群首領
4
很好,提到了湖南不同其他地方的特色
2020-01-30 22:55 · 回復Ta
更多回答

562527333
LV.52010-02-10

大年三十夜守歲是湖南民間年俗之一,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後。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魚等佳餚,備好包穀燒酒,歡歡樂樂吃「團年飯」。但這時全家還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裝,手裡操一支梭鏢,獨自躲進大門角落裡,兩眼不住窺伺寨外,以防野獸和外族來犯,要是朋友來了,主人高興地跑出門外,將朋友拉進屋裡,吃一頓友好全文
4 88

追逐流雲的魚兒
LV.42010-02-10

大年三十夜守歲是湖南民間年俗之一。 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後。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魚等佳餚,備好包穀燒酒,歡歡樂樂吃「團年飯」。但這時全家還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裝,手裡操一支梭鏢,獨自躲進大門角落裡,兩眼不住窺伺寨外,以防野獸和外族來犯,要是朋友來了,主人高興地跑出門外,將朋友拉進屋裡,吃一頓全文
0 22

眊兒
LV.42010-02-11

年三十全家吃年夜飯。大人打麻將。我們看春晚=3=然後晚上半夜還會跑出去唱K吃東西。 初一我們家是回老家掃墓。這個根據個人家庭不同吧。 然後就是玩啊= =拜年我沒去過,都是別人上來。 現在長沙城內很少地方能放鞭炮什麼的,但會跑遠點放。 吃餃子是北方習俗。湘菜那麼好吃,哪至於吃餃子啊。 過年都是一大桌子菜。湘菜很多好吃的,以大魚大肉為主。扣肉啊,臘肉啊全文
0 13
更多回答(25)
為您推薦
湖南有專門做TMAIC的廠家嗎廣告
湖南立德科技新材料是一家專業從事交聯劑TAIC、TMAIC、氰酸鈉、氰酸鉀、氰尿酸三鈉鹽等精細醫葯化

11 2019-06-30
湖南人習俗,湖南人過春節的習俗,
湖南人在春節期間較為重要的習俗大致有三: 1、爆竹庭前,辟除邪惡; 大年初一早起,往往頭件事就是人們

28 瀏覽3326

湖南過春節習俗
356 瀏覽11432 2019-04-29
湖南的春節習俗簡介
357 瀏覽3416 2019-04-29
湖南過年有什麼習俗?
春節。舊俗一般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止。新正初一雞鳴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謂之「開財門」、「開門

12 瀏覽240

以前湖南人過春節習俗
1、湖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 2、

28 瀏覽935

正在載入
1

6、湖南長沙有什麼春節習俗?

■冬至
春節期間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所以產生許多行事的禁忌例如:大年初一忌吃稀飯,要吃干飯..等,你知道有哪些呢?

■臘月
冬至過後,進入農歷十二月,俗稱臘月,臘月初八要吃臘八粥,臘八粥用糯米、紅豆、桂圓、棗子、栗子、花生、榛子、白果、松子混煮成甜稀飯,據說臘八粥源於印度,佛祖釋迦牟尼獨坐菩提樹下苦行六年後,終於在臘月八日之夜悟道成佛,後人為了不忘他成道前的苦難,於臘月八日吃
【尾牙(農歷十二月十六日)】
作尾牙算是感謝土地公一來對信眾的農作收成與事業生意順利的庇佑,所以會比平常的作牙更加隆重,且各公司行號的老闆會在公司、家中或餐廳犒賞員工,做為慰勞員工一年來的辛勤。
【送神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間鑒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灶神與其它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凶禍福。
▲灶神
粥以做紀念。過了臘八也開始做年終大掃除的工作。臘月十六是尾牙,這天要拜土地公,商家在當天宴請員工,過去如果老闆要解僱員工,只要把白斬雞的雞頭對准那位員工,就心照不宣了。這天應節食物是「刈包」。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灶神,傳說灶神是天上派來住在每戶人家的,年底會返天報告該家一年善惡,由天帝分別給予吉凶,人們為了讓灶神說好話,就用豐盛的祭品賄賂他,黏住他的嘴,不讓他打小報告。
■除夕
這天家家戶戶遠游在外的、分家出去的全回老家過團圓夜,圍爐吃年夜飯,年夜飯里最不可少的是一條大魚,但不可吃完,以象徵「年年有餘」。年夜飯吃完,家中最大的長輩坐在正廳,小輩依次拜年,拜年時發給壓歲錢,通常發完壓歲錢,一般人家就准許開場賭小錢了,不管賭不賭錢,一般都要守歲,守到夜裡十二點,鞭炮一放,新的一年正式開始。還要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准備「搶頭香」。
■初一
根據干支來定開正時刻,一到時刻就鳴放爆竹,在神前供上甜料—紅棗、冬瓜、糖、花生糖等糖果,並燒金紙一同祭拜,天亮時,把春聯貼在門上,點蠟燭和燒香,以清茶、甜茶、花生糖、蜜
▲祭祖
柑、飯、發粿、甜粿、雞鴨魚肉為供品,祭拜神佛祖先牌位,放鞭炮後,全家一同禮拜,此即開正或稱開春。又初一除祭拜家中神佛以外,還可到所信仰的寺廟上供祭拜。另外,初一乃一年之始,為了能有個好彩頭,一家人不能講不吉利的話、斥責、宣嘩、毆打等,也不能使用刀叉,更不準破壞東西,全家男女老幼均著新衣,或去給親友拜年,或到郊外踏青,或參加各種游戲與賭博。

□初一禁食菜湯和甜粿
初一早上要吃素菜,及不吃葷也不煮,把前天的飯菜蒸來吃,不喝菜湯,只能飲冰砂糖茶,台灣人認為如果喝菜湯,出外旅行會遇大雨,有的人初一到初三都過這樣的生活。元旦也不吃甜粿,初二才能吃,油稞要在鍋中煎,台灣有句俗諺雲:「煎赤赤赤」,赤有貧的意思。
□家中垃圾的處理
初一到初五這幾天家中的垃圾不得拿出門外丟,要集合在一起,這是認為把家中的東西拿出去,就是把家中的福帶出去。所以即使是垃圾也要留在家裡。
■初二
出嫁的女兒本來哪一天都可以回娘家的,但俗信初一回娘家會導致娘家貧窮,所以要等到初二才回去。另有一說,初二回娘家是一種硬性規定的社會規范,因為以往女人地位不高,擔心女子嫁出去後,遇到惡婆婆,可能一輩子都不準她回家,故有此習俗。初二,出嫁的女子偕同丈夫以及子女們攜帶一些禮品回娘家拜年,回到娘家後先向祖父母及父母拜年,再分送紅包給他們,而這些長輩也要分贈紅包給女兒帶回來的孫子。如果家中有弟妹,當然有要分贈紅包。所以每年正月初二,娘家充滿一片喜氣與熱鬧。
■初三
▲老鼠嫁女(陝北高原剪紙藝術)
正月初三俗信為赤狗日,「赤」字的台語發音和赤貧的赤字相同,為凶日,故不宜外出或宴客。據民間另一傳說,初三晚上為老鼠的結婚日,在這一天的半夜要避免點燈,每個人都要早點入睡,灑一些食物在家中角落,表示一年的收成與老鼠共享。早期農夫並相信這一天與老鼠結緣可因此減少鼠害造成的損失。
■初四
【接神日(農歷正月初四)】
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至正月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
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俗諺雲:「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鍾左右,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據說臘月二十四日到正月初四這段期間,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一切事物然後上奏天神。
■初五
【迎財神(開張)】
因為這天也是「五路財神」的生日,因此初五接神更能獲得吉祥如意,也期望來年生意更為興旺,財源廣進。 正月初五一般都是商人開始營業,迎接財神,稱為開市或開張。先選吉祥的時辰,把大門打開並燃放鞭炮。另以牲禮供拜「關老爺」,關老爺被商人稱為財神爺。初五隔開即是一個過年的段落,從開正以來的新春假期一般至年初五告一段落,一切恢復正常。
■初六
正月初六挹肥,清理家中的水肥到田間灌溉作物,是開始工作的日子。現在雖然不必再挹肥了,不過工商業還是在今天開工,這是一種傳統的演化。另外正月初六是清水岩祖師的生日,在這一天,各祖師廟都要張燈結綵准備牲禮或演戲來祭祀。
■初七
正月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狗日,三日為豬日,四日為羊日,五日為牛日,六日為馬日,七日為人日,八日為穀日。傳說造物者在今日創造人類,人日以七種菜為羹,日本為了驅逐邪氣和疾病,學習中國在正月七日食七種菜,正月七日的七草由此而來,只是台灣現在已沒有這種風氣了。
■初九
【天公生(農歷正月初九)】
民間俗諺說:「天上天公,地下母舅公」,便道出天公神格的高貴。
正月九日乃玉皇大帝的生日,台語稱為天公生。玉皇大帝在佛教稱為「帝釋」,道教稱「元始天尊」,儒家稱為「昊天上帝」,民間信仰叫「天公」,認為是萬物的創使者,最偉大的神。半夜十二點到凌晨四點舉行祭典。祭拜時焚燒天金,天金俗稱太極金,為極高貴的金紙,是祭拜天公與三界公時所用的。
■十五
【元宵節(上元)】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古代是延續農歷過年的熱鬧氣氛的節日,因此又有「小過年」之稱。
【拜天官大地(農歷正月十五)】
由於天官大帝地位與天公一樣尊崇,所以祭拜方式與所准備的供品皆與祭拜天公生時相似。
正月十五為上元,又稱元宵,也是天官大帝的誕生日,天官大帝為三官大帝之一,三官大帝指上元賜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全家人在元宵夜團圓吃湯圓,表示新年假期已過。湯圓也稱元宵,一般店裡因為數量龐大,通常是用搖的,叫搖元宵。十五的晚上有猜燈謎的活動,這是古台灣高尚游戲的一種,盛行於學者和學生間,現在則流行於各地。除了猜燈謎,還有迎花燈的活動
▲花燈
早年農業社會鬧元宵的活動有偷蔥,古時人慣說:「偷挽蔥,嫁好翁。偷挽菜,嫁好婿。」因此未婚少女已於元宵夜能偷得他人所種得蔥或菜為吉兆。其它傳統活動還有穿燈腳、聽香等。
和中國春節習俗一樣參考資料:百度知道

7、長沙過年的風俗習慣

小年與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過小年的習俗,只是具體時間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過小年是「過年」的開幕式,從這天開始,喜慶的氣氛持續到無宵。株洲等大部分地區視農歷以 24日為「小年」,益陽等地以23日為「小年」,而邵陽、婁底等地卻以正月十五日為「小年」。衡陽及湘北地區較看重過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過小年。
湖南大部分地區都有在12月23日祭灶神的風俗。據說,灶王爺23日這天要上天言人善惡,因而祭灶這一天,家家要將灶台、幾案、鍋碗瓢盤打掃乾乾凈凈,在灶神像旁貼上對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並在灶前供上糖果,全家大小要揖邦行禮許願,希望灶神吃了以後,不說人們的壞話。這叫「送灶」,整個祭祀活動才算完成。
除夕與團年飯
大年三十夜守歲是湖南民間年俗之一,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後。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臘肉,做好酸魚等佳餚,備好包穀燒酒,歡歡樂樂吃「團年飯」。但這時全家還不能入席。主人全副武裝,手裡操一支滿面春風梭鏢,獨自躲進大門角落裡,兩眼不住窺伺寨外,以防野獸和外族來犯,要是朋友來了,主人高地跑出門外,將朋友拉進屋裡,高低要吃一頓友好的團年飯,一道圈爐歡度除夕良宵。
吃團年飯多在三十夜,如株洲、長沙、永州;也有在天未亮的早上,如邵陽、婁底;也有在中午的,如衡陽。吃團年飯,全家大小圍坐一桌聚餐,最長者最先嘗菜,並要求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的渴一口酒,以討吉利。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隻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同時桌上的菜多是有意思的。比如:魚圓(丸)、肉圓象徵團圓,蘿卜意為好彩頭,全雞,「食雞起家」,一些油炸食物,因為經過油煎火炸,以示「家運興旺」,團年飯時,如果家裡有外出來不及趕回,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擺上杯筷,甚至將這個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大小對他的思念。株洲、衡陽等地民間吃團年飯,蔬菜不用刀切碎,隨便用手撕一下即可,吃時也不咬斷,而是慢慢地吃進去,意為祝父母長壽。邵陽、懷化等地,吃團年飯時,不吃白菜,忌諱「一年白過了」。
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准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徵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徵魚米豐收、五穀豐登;紅棗、白糖象徵生活甜蜜、幸福。
春節與貼春聯
春節是我國最大傳統節日。原在「臘日」(陰歷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歲末。春節時張貼對聯由來已久。對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據《淮南子》記載,桃符是用桃木製成的,即在桃木板上書「神茶」、「郁壘」二神的名字或畫此二神像掛子於門首,五代時始在桃木板上書聯語,據說我國第一副對聯是五代里後蜀的孟昶所題: 「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清人所著《燕京歲時記》中說:「春聯者,即桃符也。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可見,自五代以後,歡迎的祝辭,換掉了難以捉摸的符咒,後來,桃符為大紅紙張書寫的春聯所代替,今天,湖南各地也都有張貼對聯的習慣。
拜年與壓歲錢
人們通常把春節期間的訪親問友叫「拜年」,相傳隆科季節出出騷擾人們生活的「年」怪有三怕:一怕聲響,二怕紅色,三怕火光。這樣每到「年」要出出的時候,家家戶戶就放鞭炮、貼紅紙寫春聯,點起一堆簀火,等兇猛的野獸「年」跑了以後,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賀新喜」,這些傳說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習俗。
民間拜年要選日了。長沙、常德等地,「初一不出行,初二丈母娘,初三以後,村裡村外互來往。」株洲、湘潭、衡陽等地,「初一崽,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乾娘,初五初六團團轉,初六以後隨便行,」並有「七不出八不歸」的忌諱。邵陽等地,「初一村裡走,初二外婆家,十五接回老媽。」婁底等地認為長輩到晚輩家拜年是好吃的表現。拜年時,放鞭炮以示喜慶,衡陽等地,主要放鞭炮接客,面邵陽等地客人帶鞭炮到主人家門前自放。
湘黔一帶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快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春節拜年約「壓歲錢」的風俗,古已有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上說:「除夕以彩繩穿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給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餳(糖)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這是前人描寫分到壓歲錢的喜悅心情的一首詩。如今,尊長給晚輩的「壓歲錢「的票額越來越大了。
春節特色習俗
湖南:「招財進寶」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後出門拜年。稱為「拜年無大小」。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將其燉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徵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大年初一會由一家之主准備早茶,將雞蛋,爆米花、紅棗、白糖同煮。雞蛋以圓為佳,象徵全家團圓;爆米花象徵魚米豐收、五穀豐登;紅棗、白糖象徵生活甜蜜、幸福。
除夕之夜12點的時候,各家要把一個做好的金元寶模型送到門外,代表在新的一年裡會招財進寶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人們不掃地、不汲水甚至不動火,飯菜都預先弄熟,稱為「壓歲」。
慶祝活動
自湖南衛視2006年推出本省地方性的春節聯歡晚會後,逐漸成為湖南人過年一起收看或參與的一個大型節目,成為當地過年的固定慶祝活動之一。

8、長沙的風俗有哪些?

1、節日

長沙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歷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

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習。驚蟄時農家於暗處點燈,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濕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牆下,邊丟邊喊:「涼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

2、美食

長沙境內主要以湘菜為主,湘菜源遠流長,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其著名詩篇《招魂》中,就記載了湖南的許多菜餚。西漢時期,湖南的菜餚品種就達109個,烹調方法也有九大類。六朝以後,湖南的飲食文化豐富與活躍。

明、清兩代,是湘菜發展的黃金時期,湘菜的獨特風格基本定局。清朝末葉,在長沙先後出現了軒幫和堂幫兩種湘菜館。民國初年,出現了著名的戴(楊明)派、盛(善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種流派,奠定了湘菜的歷史地位。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得到更好發展。

(8)長沙過年風俗擴展資料:

長沙的文化遺產:

2014年12月,長沙成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有325名會員;紅星木雕城計劃騰出3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非遺博物館」,長年舉行展示和演出;寧鄉大成橋鎮81歲農民謝國恩自費建立長沙首家非遺民俗館,搜集散落在民間的「滄海遺珠」。

長沙共有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37項市級非遺項目,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分別為7人、11人、32人,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基地14個、非遺專題博物館7個。

9、湖南過年都有什麼習俗!!

在我們湖南,過年必須要過大半個月,從先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起到第二年正月十五鬧元宵為止。這個習俗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下面就介紹一下湖南過年的一系列風俗。

(1)在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要剪綵紙,貼春聯,全家團圓聚飲吃團年飯。到了傍晚的時候,焚香鳴炮,拜祖先家神,並接灶神祭祀。小孩則成群結隊依次到鄰居家裡拜年。各家都會很熱情的迎接這些小孩,捧出點心,把孩子們的口袋塞得滿滿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後,又迅速地加入辭歲隊伍,一個晚上可以拿到很多美食,樂得合不攏嘴,因而有個諺語叫:「小孩盼過年」。
(2)年三十晚上,長沙農村家家火爐中燃著一個楓樹蔸(或松、栗等樹蔸),叫「年財佬」。男女老幼都坐在炭爐邊守夜,長輩給小孩壓歲錢,全家吃豬腳燉蘿卜「守歲」。這個叫「有錢無錢,蘿卜過年」。
(3)大年初一,家家於雞叫的時侯就起來了,男女老幼換上新衣,由輩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開大門,鳴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說開財門。然後人廳堂,點著香燭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擇吉時向吉方三揖,或向四方揖拜,祈求新年方方得利。接著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搶先到井邊挑第一擔水。早餐吃剩飯,叫吃「隔年糧」,寓意衣食有餘。菜以素為主,離不開青菜、芋頭、豆腐等,寓意人丁清吉,萬事遇頭,清白傳家。飯後晚輩向家族長輩拜年。初一一般不外出拜年。家裡互相拜年完了,就去鄰居家拜年,但如果人家還沒有起床,則忌諱到床前拜年。
(4)大年初一,有的人除夕在大門合縫處貼紅紙「財」字,或者「開門大吉」、「對我生財」之類的吉利語,開門時高聲朗誦,這叫開門見喜、開門見財。在台階下堆很多柴,諧多財。初一的書後抱柴進門,意「進財」。初一不倒垃圾不掃地,真到非掃不可時,掃帚不向外而向裡面掃。有的人則書寫「人壽年豐」、「五穀豐登」之類的吉利語,叫「新年發筆,大吉大利」。
(5)大年初一特別忌諱粗俗不雅之言,認為今天挨了罵,就要挨一年的罵。大人總要事先叮囑小孩:初一要說好話!萬一小孩說漏了嘴,大人馬上解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東西,要說「打發打發」;若酒杯倒了,要說「酒潑紅地」。
(6)大年初二的時候,女婿都會到岳家拜年,有個諺語叫:「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初八以後,熟人見面,互道「請拜個遲年!」至十五日,一般不提拜年了。
以上就是湖南過年的一些習俗,和全國其他地方的習俗有許多共同之處,也有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東西。不管形式如何,其實質都是為了在來年求得好運,這也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蘊涵了中國人祈求平安,順利的心願。

10、以前湖南人過春節習俗

1、湖南人過年,除夕一定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整隻的清燉,要選擇公雞,燉好後把雞頭立起來放;

2、魚蒸好後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魚千萬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這是象徵著年年有餘、五穀豐登,辣椒當然代表的就是紅紅火火了。

3、湖南過年時還有吃臘肉的傳統,不過與四川人吃蒸臘肉不一樣,湖南人喜歡把臘肉與香豆乾或者是干豆角混在一起炒著吃,吃起來油香滿口,特有嚼頭。

4、有時候,也會用冬筍與臘肉一起炒,這樣在咸香之外還會有一種清鮮的感覺。湖南人拜年、看龍燈、放鞭炮之外,還有唱花鼓戲等等。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