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常考的風俗

常考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2 22:12:17

1、民族風俗有那些

各民族民風民俗:

1、漢族,全稱大漢民族。原名華夏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上古時期黃帝和炎帝部落的裔,炎黃子孫。

在民間,特別是農村地區,有過小年和大年的習慣。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漢族民族服飾為漢服。

2、回族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聖紀節、登霄節等。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

3、壯族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

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採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4、滿族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以河北省北部最多,其次是遼寧省。

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裏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5、苗族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1)常考的風俗擴展資料:

中國民風民俗之過年的習俗

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新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像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

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鍾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說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2、中國的傳統節日及風俗寓意

你好!
中國的傳統節日及風俗寓意:
除夕
習俗:農歷十二月三十。除夕人們往內往通宵不眠,容叫做「守歲」。
寓意: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布新」。
端午節
習俗: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節日里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等。
寓意: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端午》【唐】文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中秋節
習俗及寓意: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3、初中教師資格證文化常識中民族風俗的考點有哪些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日叫上元節,這天晚上叫「元宵」,亦稱「元夜」「元夕」。
寒食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
清明節:習俗有掃墓、踏青、盪鞦韆、放風箏、插柳戴花等。
端午節: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午、重五。習俗有喝雄黃酒、掛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鬥百草、驅「五毒」等。
乞巧節:又稱少女節或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習俗有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等。
重陽節:登高望遠、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習俗。
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孝悌:孝,指對父母要孝順、服從;悌,指對兄長要敬重、順從。
冠禮: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表示其成人。
秦晉之好: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後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舉案齊眉:案,古時有腳的托盤。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後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以文會友:古代文人交往、交友的禮俗。文人相交輕財物而重情誼、才學,故多以詩文相贈答,揚才露己,以表心態。
常考的民族節日有: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火把節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傳統節日,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鬥牛、賽馬、摔跤等各種娛樂活動,夜裡燃點火把,賓士田間,驅除蟲害,並飲酒歌舞。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節日期間,人們將清水潑向親友同胞,表示祝福消災,慶賀戰勝邪惡的勝利。此外,還舉行賽龍船、放高升、丟包、歌舞等活動。
那達慕大會,那達慕意為「游戲」或」娛樂」,為蒙古族一年一度的傳統體能運動競技節日,「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贊賞的射箭,有爭強斗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

4、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有:

1、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農歷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

每到大年初一這天,人們便有了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等春節習俗。

2、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

3、清明節:清明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

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有踏青郊遊的習俗。

4、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眾多活動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殺菌防病等傳統活動。

5、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間,因此稱中秋節。中秋夜人們仰望如玉如盤的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之夜賞月、祭月、吃月餅的傳統習俗。

6、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後一天,人民在這一天爭取團圓,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闔家歡聚,全家圍在一起吃年夜飯。除夕夜一起守歲,辭舊迎新,互相祝賀鼓勵。當新年來臨時點燃爆竹迎新年之意。

5、中國的習俗有哪些

1、拜太歲

太歲是古老的中國民間信仰,源於古代中國民間的天體崇拜,與歲星(木星)有一定的關系,由道教繼承發展為拜太歲信仰。常見的化煞解厄方法,大多數以在正月初八舉行。當代拜太歲比較有代表性的有上海城隍廟、新加坡韭菜芭城隍廟、香港蓬瀛仙館等道觀。

2、五福

這「五福」代表五個吉祥的祝福:壽比南山、恭喜發財、健康安寧、品德高尚、善始善終。傳統習俗中,五福(蝠)合起來就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值此新春佳節到來之時,我們衷心祝願各位把下面的五福搬回家。

3、滿月酒

滿月酒,是指嬰兒出生後一個月而設立的酒宴。中國古人認為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這個時候,家長為了慶祝孩子渡過難關,祝願新生兒健康成長,通常會舉行滿月禮儀式。

該儀式需要邀請親朋好友參與見證,為孩子祈禱祝福。這就是「滿月酒」的來源。現如今,人們為慶祝寶寶出生一個月而設立酒宴,這個儀式便稱為「滿月酒」。

4、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元夕節、上元節、燈節。節日里有吃元宵、觀花燈、耍社火、猜燈謎等習俗。除吃元宵外,各地還有許多不同的飲食習俗。陝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湯里放進各種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陽、靈寶一帶吃棗糕;雲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團。

5、端午節

也叫端陽節,相傳是為紀念屈原而來。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的活動,有的地方如青海還有系索(用五色絲線擰成的細繩,縛在手腳腕上)、插楊柳、戴香包等習俗,以用來驅蟲和祈求吉祥平安。

6、中國風俗習慣有哪些?

1、貼灶神畫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2、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准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綉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蟾,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3、大掃除

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准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幾凈。

4、團年守歲

過年習俗的民間傳說與「祭臘」不同。據民間相傳:「年」原是太古時代的一種怪獸,每屆寒冬將盡新春來迎之際,便四齣噬人。古人為防禦「年」的掠食,便聚集在一起,燃起篝火,投入竹子使其爆裂出巨響,把「年」嚇跑。

5、祭祖

過年祭祖,既是對祖先一個悼懷,也祈望祖先保佑來年的平安。祭祖一般在年三十,鄉間人家在去法穢、凈庭院、易門神、換桃符、貼春帖之後,或舉家去給祖先上墳祭拜,或把先祖的遺像掛在中堂正壁牆上,擺上祭品,點上香燭,讓後輩祭拜。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