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荔浦的風俗

荔浦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2 17:42:43

1、我是個壯族女孩我想知道我們名族有什麼樣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在交男朋友的方面的習俗

【民族概況】
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以廣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萬。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壯銅鼓族人口數為16178811。現在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大多居住在廣西。其中雲南有100萬,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紅河、曲靖也有一部分。廣東的連山、貴州的從江和湖南江華也分布有壯族。在1965年統一稱壯族以前,壯族的自稱和他稱較多,廣西最常見的自稱和他稱主要有「布壯」「布土」「布僚」「布雅依(瑞)」「布儂」等20多種,雲南主要有「儂人」、「沙人」、「土僚」等。
壯族有自己的語言,中國學者將之歸類為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部分外國學者根據壯語同源詞的情況,將壯語劃入澳泰語系。壯語與同語支的泰國語、寮國語、傣語相似程度相當高。壯語有自己的文字,從中國的唐代(7世紀)就開始在民間使用,漢人稱為古壯字,壯族人自稱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為這種字是用漢字部首組合而成的。但是這種壯字由於使用面不廣,沒有能在全民推行,多用於書寫地名,編山歌、記事。195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政府專家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並於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訂,但這種文字沒有能在壯族地區推廣,但是壯族地區的官員卻昧著良心說這種文字得到了推廣,嚴重違背了黨的實事求是精神,損害了黨的民族政策。
壯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現代民族學、歷史界一般公認壯族是由中國古代嶺南的越人的一支發展而來。它與周奉時期的西甌、駱越,漢唐時的僚、俚、烏滸,宋以後的僮(撞、獞)人、俍(狼)人、土人等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 壯族與百越中的西甌、駱越是一脈相承的,從漢至唐初,壯族地區不斷的主動或被動的接受漢語言文化,在今壯族地區出現了一些「雄於鄉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呂氏,高涼、合浦的冼氏,欽州的寧氏等,稱為「百越大姓」,各自雄居一方。唐代,曾把嶺南道分置嶺南東、西兩道,設五府經略使於廣州,下分五管。其中桂、邕、容三管都是壯族先民的聚居區。兩宋、元、明時期,中央王朝加強了對嶺南地區的統治,建州縣、派官史、征貢賦,中央王朝在壯族地區實行的羈縻州縣制度,任用壯族有名望之人為土司管理本族。而中央政府的漠視及土司的橫征暴斂給壯族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使壯族人民不堪其奴役,多次反抗。唐朝的西原「黃洞蠻」起事,宋朝儂智高起義,明朝的俯江農民起義,清朝數百年不間斷的起義直到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就起事於這片地區。但歷次起義都遭到了鎮壓而告失敗。壯族人民在抗擊法國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爭和抗日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壯族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
壯族地區石灰岩分布很廣,是世界有名的岩溶地區,石山拔地而起,石山裡有岩洞和地下河。這種地形構成了「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的名勝景色。沿海盛產各種名貴海產,尤以南珠聞名。壯族地區氣候溫和,雨水充足,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薯類等。果品也很豐富,森林面積廣,盛產柳州杉、銀杉、樟木等名貴木材。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久負盛名的特產。
[編輯本段]【民族歷史】
壯族主要居於嶺南。嶺南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在先秦時代,壯族就屬於百越的駱越、西甌等,遠溯到舊石器時代晚期,有柳江縣的「柳江人」和,「甘前人」,來賓市的「麒麟山人」,荔浦縣的「荔浦人」。都安縣的「干淹人」和「九楞山人」,柳州市的「白蓮洞人」和「都樂人」桂林市的「寶積岩人」,田東縣的「定模洞人」,靈山縣的「靈山人」等等。這些古人類所在的區域,恰好是壯族先民的活動地域,也是今天壯族的聚居地區。據此部分專家推測不排除壯族為這些古人類的後代。
先秦時期,廣西為駱越國,居住著百越中的"駱越"、"西甌"、"蒼梧"人。駱越國是嶺南壯族祖先著名的方國,最早見於《逸周書·王會》,其中提到「路人大竹」,朱右曾《逸周書·集訓校釋》雲:「路音近駱,疑即駱越。」路即駱,此說中的。《逸周書》亦稱《周書》,乃先秦古籍,多數篇章出於戰國,其中所記商周之事,必有所本。在《呂氏春秋·本味》里,又提到「越駱之菌」,漢代高誘註:「 越駱,國名。菌,竹筍。」越駱是漢語提法,意為越(山)谷或越鳥,越人語言倒裝為駱越。
壯族對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
駱越與西甌是構成今天壯族的主要兩個支系,它們存在了一千多年,創造了燦爛的稻作文明。今天壯族傳承的古代文化,在很多方面是西甌、駱越人創造的。駱越方國創造的稻作文化、大石鏟文化、龍母文化、青銅文化、青銅文化中的銅鼓文化、花山文化 等等,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駱越人和蒼梧人、西甌人一起,在我國最先發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為中華民族也為全人類做出了巨大貢獻。在今南寧市范圍,發掘出了駱越人祖先留下的十四處貝丘遺址,從中出土了一萬年前原始石磨盤、石杵、石磨棒等稻穀的脫殼工具,其中南寧市亭子圩遺址出土的這類工具,經C14測定為11000年。年代僅次於湖南道縣。壯族蒼梧部祖先留下的 12000—20000年前的炭化稻粒,比江西萬年縣的一萬年稻穀遺址早1000年。到了駱田時代,駱越人對境內的田疇整治已經卓有成效,已經會根據潮水的漲縮選擇田塊。今天,整個華南無論哪個民族,都以大米為貴,餐桌上的主食主要是大米飯,以大米為原料的食品系列有米飯系列、米粉系列、粽粑系列、糍粑系列、米粥系列、湯圓系列、米糕系列、米餅系列、米花系列、飲料系列、米肉系列、灌腸系列等12個系列,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副食的豬雞鴨鵝,也是大米的轉化物。從旱地農業地區移居嶺南的漢族等民族,也都放棄了麥類的種植,和壯人一起在餐桌上享受壯族祖先創造的稻作文化。駱越人的這一大貢獻,與日月齊光。
衣著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古代壯族蒼梧部活動區域),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不管這植物纖維編織紋是如何地簡陋粗糙和幼稚,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件手工紡織品,是全世界紡織工業的萌芽。
飲食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遺址中,發現了15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盡管它還只具備了人工馴化的一些痕跡,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個農作物品種,是全世界耕作農業的萌芽。而陶器的出現,又是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進入「熟食烹飪」的文明時代的第一個標志。
住房方面的世界之最:在古黔中地區的臨澧竹馬村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距今約18000年)中,發現了帶甬道的「丅」字形「高台式土木建築」,它不僅是中國「高台式宮殿建築」的源頭,而且是全世界第一座「高台式土木建築」。
壯族先民邁出劃時代的第一步,使中國率先邁進了農耕社會,引發了人類最偉大的一場綠色革命,使人類從飢飽無定的採集生活中,闖出了一條馴化動物、創造農耕、邁向溫飽生活的綠色革命之路,使人類邁進了農耕社會輝煌的農業時代。
壯族先民發明的陶器,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人類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出來的一種嶄新的東西。人們把粘土加水混和後,製成各種器物,乾燥後經火焙燒,產生質的變化,形成陶器。它揭開了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劃時代的意義。陶器的發明,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生活條件,在人類發展史上開辟了新j紀元。
駱越人的青銅技藝有很高的水平,他們所製造的靈山型、冷水沖型、晉寧型銅鼓,是銅鼓鼎盛期的產物,是八型銅鼓中的頂級產品,代表了銅鼓技藝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設計奇巧,工藝精湛,花紋繁縟。鼓面上的青蛙立雕,一反青蛙450蹲勢,脊樑與鼓面平行,臀部隆起如猛獅,身上飾以稻穗文,這一畫龍點睛之筆,正是駱越人對稻作文化貢獻的特別標記。鼓面上的太陽紋告訴我們,駱越人有自己的歐幾里得,公元前他們就能夠在鼓面上表現出分割圓法。分割圓法被認為是兩千多年前一個民族最高科學水平的標志,從記載上看當時世界上只有漢族和古希臘的歐幾里得能分割圓,人們沒有想到壯族祖先也能做到,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罷了。駱越人製造的鐓、圓形器、牛首提梁卣、鍾、靴形鉞等青銅器,都有很高的水平,尤其是牛首提梁卣,設計精巧,卣紐和卣腹上四頭圜眼圓睜的水牛頭,堪稱一絕。
駱越人的生產工具別具一格,其早期的帶肩石斧和有段石錛,是典型的越人產品。所鑄造的銅鉞類包括靴形鉞、扇面鉞、風字形鉞、鏟形鉞、圓頭形鉞等,形狀多變、精巧實用,表現了駱越人的聰明才智。其所製造的大石鏟為國內一絕,長舌形,束腰,邊沿加工精細圓潤,束把處有邊牙,以便綁牢。最大的長60多厘米,寬 20多厘米。既是生產工具,也是一種藝術品,祭祀稻作神靈時又是神器。其設計獨具匠心。其他如西林的戰國銅棺,合浦鴨首流銅魁、鳳凰形銅燈、人足形銅盤等,都閃耀者駱越人智慧的光芒。
花山文化是駱越人創造的世界聞名的藝術畫廊,主要分布於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沿岸,綿延200多公里,另有5處分布於左江流域的憑祥市、天等縣等處。共有84 個地點,183處,287畫組。主體形象為人身蛙形的蛙神形象,赭紅色,平塗成投影式(鬼影),皆兩臂彎肘上舉,半下蹲成騎馬式,猶如蛙泳之狀,整個畫面呈歡歌狂舞之態,震動人心。花山崖畫是駱越人祭祀蛙神的聖地,是按照駱越人敬祀蛙神的場面描繪的。除了蛙神形象,還有奔犬、鹿、鳥、銅鼓、銅鑼、星星、太陽等形象。其產生年代上限在戰國,下限在西漢,長達700多年。少量為後世仿製。其中規模最大的為寧明縣的花山崖畫,壯話叫做岜萊(Byaraiz),岜意為山,萊意為花紋。因其規模最大,故以之代表整個左江崖畫。花山崖畫和世界各地岩畫相比,有顯著的特色。其蛙神形態不僅整齊劃一,而且綿延700多年而不改,比較罕見。寧明花山畫面高40多米,寬長達170多米,就一個「地點」(世界岩畫規則,畫面邊沿外500米內無畫為一個「地點」)的面積來說,堪為世界之最。此畫面尚可辨認的人物形象達1300多個,所有的大小圖象加起來達4萬多個,世界少有。花山崖畫是稻作文化的集中展示,像這樣大規模展示稻作文化的藝術珍品,堪稱一絕。花山崖畫不是靜態古老文化,而是活態文化,其所展示的稻作文化,依然活在民間。至今在古駱越北界紅水河沿岸的東蘭、鳳山一帶,還保留有「蛙婆節」,祭祀民族圖騰蛙神。節日里跳的蛙舞,舞者戴蛙首頭套,跳躍之狀酷似花山崖畫上的動作,其他地方民間流傳的一種師公舞,也酷似花山形象。故舞蹈家們把花山人物形態稱為蛙形舞姿。
「僮」這個民族名稱,是南宋時出現的。宋人李曾伯在上宋理宗的「奏議」中,曾提到宜山有「僮丁」。宋人朱輔在《溪蠻叢笑》中進一步指明南方「洞民」「有五:曰苗、曰瑤、口嘹、曰獞、曰仡佬」。以後歷代均多沿用「獞(僮)」名,到明代「獞」名引用逐漸增多,但往往與「瑤」並舉。到清代對「獞(僮)」名的引用已遍於廣西各地。1949年後,經過深入調查和進行民族識別,人民政府把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自稱「布壯」、「布土」、「布農」、「布泰」、「布班」、「布隴」、「布諾」、「布衣」 、「布民」、「布越」、「布寮」、「布雅衣」、「布曼,」等等的人們統一稱為僮族。後因「僮」字的含義不夠清楚,又容易讀錯音,一九六五年,按照周恩來總理的倡議,把「僮」改為「壯」,把「僮族」改為「壯族」。
壯族名稱雖隨代而異,其主要源流:百越一甌一甌駱一西甌駱一西甌駱越一烏滸一俚僚一僮一俍一沙一儂一壯,為一脈相承。(參考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編輯本段]【飲食習慣】
多數地區的壯族習慣於日食三餐,有少數地區的壯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間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較簡單,一般吃稀飯,晚餐為正餐,多吃干飯,菜餚也較為豐富。大米、玉米是壯族地區盛產的糧食,自然成為他們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葉、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藍、蕹菜、蘿卜、苦麻菜,甚至豆葉、紅薯葉、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為菜。以水煮最為常見,也有腌菜的習慣,腌成酸菜、酸筍、咸蘿卜、大頭菜等。快出鍋時加入豬油、食鹽、蔥花。
壯族對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豬肉、牛肉、羊肉、雞、鴨、鵝等,有些地區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區卻酷愛吃狗肉。豬肉也是整塊先煮,後切成一手見方肉塊,回鍋加調料即成。壯族人習慣將新鮮的雞、鴨、魚和蔬菜製成七八成熟,菜在熱鍋中稍煸炒後即出鍋,可以保持菜的鮮味。
壯族喜愛獵食烹調野味、昆蟲,對三七的食療頗有研究,利用三七花、葉、根、須做菜很有特色。壯族還擅長烤、炸、燉、腌、鹵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壯家燒鴨、鹽風肝、脆熘蜂兒、五香豆蟲、油炸沙蟲、皮肝糝、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雞、岜夯雞等。
壯族自家還釀制米酒、紅薯酒和木薯酒,度數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過節和待客的主要飲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雞膽稱為雞膽酒,配以雞雜稱為雞雜酒,配以豬肝稱為豬肝酒。飲雞雜酒和豬肝酒時要一飲而盡,留在嘴裡的雞雜、豬肝則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當菜。
典型食品:壯族有許多著名的菜餚和小吃,主要有:馬腳桿,魚生,烤乳豬,花糯米飯、寧明壯粽,狀元柴把,白切狗肉,壯家酥雞,清燉破臉狗,龍泵三夾。
[編輯本段]【建築風格】
居住在壩區和城鎮附近的壯族,其房屋多為磚木結構,外牆粉刷白灰,屋檐繪有裝飾圖案。居住在邊遠山區的壯族,其村落廣西龍脊的壯族山寨房舍則多數是土木結構的瓦房或草房,建築式樣一般有半干欄式和全地居式兩種。
干欄,也叫木樓、吊腳樓。壯、侗、瑤、苗、漢都有。多為兩層。上層一般為3開間或5開間,住人。下層為木樓柱腳,多用竹片、木板鑲拼為牆,可作畜廄,或堆放農具、柴禾、雜物。有的還有閣樓及附屬建築。一般干欄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開闊,採光也好。一個寨子一個群落,整體肜去,既雄偉又壯觀。有些村寨,家家相通,連成一體,就像一個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點。龍勝縣龍脊鄉壯族干欄,以神龕為中心,神龕後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門與家公房相通。主婦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廳堂右側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樓梯旁,便於她們與小夥子們交往。這種布局的最大特點,是夫妻異室,沿襲了古俗。現在的干欄,內部結構略有變化,但基本格局不變。
[編輯本段]【服飾風格】
壯族服飾主要有藍、黑、棕三種顏色。壯族婦女有植棉紡紗的習慣,紡紗、織布、染布是一項家庭手工業。用自種自紡的棉紗織出來的布稱為「家機」,精厚,質實,耐磨,然後染成藍、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種草本植物),可染成藍或青色布,用魚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壯族服飾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飾,男子、婦女、未婚女子的頭飾,各具特色。
男裝與女裝

壯族婦女男裝有右襟與對襟兩種,右襟衫反膊無領,衣紐從右腋下開至腰部又轉向正中,再開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鑲嵌一寸多寬的色布邊,用銅扣紐,再束上長腰帶;對襟開胸,長僅及臍的緊身衫,這是在勞作時穿著的。而女裝為無領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裝大些,寬大近尺,長至膝蓋,鑲嵌緄邊,邊條有寬細,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內貼布反襯在外,起縫三線,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鈕均銅紐或布紐。男女褲子式樣基本相同,褲腳有緄邊,俗稱「牛頭褲」。已婚婦女有緄花邊的肚兜,腰褲左邊懸掛一個穗形筒,與鎖匙連在一起,走動時發出「沙啦吵啦」的響聲。男子禮服慣穿長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稱「長衫配馬褂」,起先是頭戴頂圓帽,後來改戴禮帽。到了現代,壯族的穿著衣式已基本現代化,但老一輩人,仍普遍以穿藍、黑兩色為主。
奇特的頭飾

未婚女子喜愛長發,留劉海(以此區分婚否),通常把左邊頭發梳繞到右邊(約三七分)用發卡固定,或扎長辮一條,辮尾扎一條彩巾,勞作時把發辮盤上頭頂固定。已婚婦女則梳龍鳳髻,將頭發由後向前攏成雞(鳳)臀般的式樣,插上銀制或骨質橫簪。現在裹青紗白帕的已少見,多用黑帕或花帕頭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婦女,且喜歡戴綉花勒額,冬季婦女多戴黑色絨線帽,帽邊花式因年齡而異。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婦女上山勞動愛穿自己制的貓耳布鞋,俗稱鞋貓,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條扁紗帶將鞋耳和鞋跟串起來,任意綁扎調節松緊。兒童頭飾:童帽是用二三寸寬的綉花布條縫製成的無頂遮額帽。古籍中記載壯俗「露頂跣足」、「布帛勒額(束額)」,在童帽上獲得再現,這種遮額帽既能保護頭部也是一種裝飾品。嬰兒的背帶比常見的漢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狀,「蝶身」長三尺,寬二尺四寸,中綉花樣圖案或八卦乾坤圖,但很少見綉有文字,兩邊「蝶翼」長九尺,寬一尺二寸,這種背帶壯話稱「臘」。建國後,這種背帶逐漸改小尺寸,有些背帶壯話稱「臘」。建國後,這種背帶逐漸改小尺寸,有些背帶身刺綉上如「出入平安」「美滿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圖案。
男女都穿布鞋,
[編輯本段]【禮儀介紹】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做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給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對客人中的長者和新客尤其熱情。用餐時須等最年長的老人入席後才能開飯;長輩未動的菜,晚輩不得先吃;給長輩和客人端茶、盛飯,必須雙手捧給,而且不能從客人面前遞,也不能從背後遞給長輩;先吃完的要逐個對長輩、客人說「慢吃」再離席;晚輩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後吃飯。
尊老愛幼是壯族的傳統美德。路遇老人要主動打招呼、讓路,在老人面前不蹺二郎腿,不說污言穢語,不從老人面前跨來跨去。殺雞時,雞頭、雞翹必須敬給老人。路遇老人,男的要稱「公公」,女的則稱「奶奶」或「老太太」;遇客人或負重者,要主動讓路,若遇負重的長者同行,要主動幫助並送到分手處。
[編輯本段]【禁忌內容】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壯家門外要放下農具,脫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別是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災或其他重大災害時,壯族都要舉行安龍祭祖活動,乞求神龍賑災。儀式結束後,於寨口立碑,謝絕外人進寨。

2、桂林荔浦有什麼神話傳說,民間民風民俗的故事?

話說王母娘娘游過桂林之後,一心想把桂林山水搬到瑤池裡獨自享受,但她知道嫦娥廣邀天神,大請地仙遊了桂林,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是嫦娥一手營造出來的,所以不好強搶惡要,巧取豪奪,壞了自己的「名聲」。後又想捏造一個「嫦娥贈送」的假面具,但嫦娥是傲骨錚錚的人,從不趨炎附勢,隨波逐流。王母娘娘也怕弄巧成拙,給自己掃臉,左思右想,無有良策,好不煩惱。
歷來以吹牛拍馬著稱的道德真君,最善察顏觀色。那日他到瑤池給王母娘娘按摩,特意獻上一籠「狗不理」讓她嘗鮮,王母說她只想吃桂林米粉。真君見娘娘鬱郁不樂,食不甘味,掐指一算,知她為桂林山水和嫦娥仙子的事拿不定主意,靈機一動,為老太婆出了個鬼點子,定下個「化整為零」的計策來。

這一天,嫦娥邀請一個叫刑天的英雄好漢來月宮,說是有要事相商。那刑天是個天不管地不收的散仙,他右手持斧,左手握盾,成年累月,天上地下巡視,專門打抱不平,除暴安良。一切妖魔鬼怪見了他,如同老鼠見了貓,不是抱頭鼠竄,就是跪地求饒。刑天走到哪裡,哪裡就太平無事,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愛戴和歡迎。

嫦娥營造桂林山水經歷了多少磨難,盡管已有「甲天下」的殊榮,但她還不滿足,要到古印度、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去考察一番,將世界各地的長處吸收回來,把桂林山水營造得更加完美。她要離開月宮多日,怕桂林又有妖精來作怪,所以特請刑天去坐鎮桂林,以防不測。

刑天對嫦娥造福人間之舉也十分欽佩,當下就爽快地答應了。正要動身,忽有天官來報:「玉旨到!」嫦娥無可奈何,只好出宮接旨。

只見道德真君盛氣凌人,口念詔書:「桂林山水,天下無雙,王母特令巨靈神為保護神,前往桂林鎮守,以示關懷!」

嫦娥聽了,十分困惑,一向昏庸無聊的王母娘娘,怎麼突然發起慈悲來,又怎麼如此的巧,自己請刑天,王母卻派來巨靈神。

嫦娥剛想問個明白,真君讀完聖旨,伸手就要她付辛苦費,說是桂林「踢著肝」的涼粉好吃,又解饞又解渴。嫦娥好生厭惡,充耳不聞。真君見她一對耳環閃閃發光,就說:「這小玩意不錯,權當小費送與本官吧!」說著動手就要去摘耳環。

這下可惱了冷眼旁觀的刑天,上前一掌打開真君那蒼白無血的手,罵道:「狗官,你身管道德之事,如何這等不知羞恥!」

真君見是刑天,連玉皇大帝也懼他三分,自然心虛,連忙厚著臉皮,打著哈哈:「開個玩笑、開個玩笑……」趁機熘走了。

刑天問:「仙姑,這是怎麼回事?」

嫦娥皺著眉頭道:「我也說不清楚,看樣子桂林又要凶多吉少啦。」

刑天道:「仙姑盡管放心前行,有我刑天在,保你桂林安然無恙。」

再說巨靈神受了王母娘娘密令,也大搖大擺,向桂林而去。巨靈神乃上天悍將,每每征戰,總是他當先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打遍天下無敵手,孫猴子除外。但他只有蠻力,沒有頭腦,生下來的時候,母親缺奶,讓他吃了假冒偽劣奶粉,患有大頭病,後天不足,所以他有勇無謀,總是給人當巴兒狗使喚。

巨靈神一到桂林,就召來城隍、土地,要吃要喝,吃要吃馬肉米粉,喝要喝「踢著肝」涼粉。城隍、土地不敢有誤,生怕他馬肉吃多了上火,特意備上王老吉防喉頭爛。

巨靈神雖說天天山珍海味,夜夜美食佳餚,但那具有獨特風味的地方美食,人間只應桂林有,天上哪得幾回嘗,吃過之後,胃口大開,一天四餐,每餐食量足夠十八口之家吃一個月,統統要老百姓進貢,鬧得滿城風雨,怨聲載道。

且說嫦娥從歐亞考察回來,又到織女營造的西湖、元女營造的龍門、麻姑營造的石林去取經。正值春日,山花爛漫,但卻一時見不到嫵媚荷花、雍容牡丹,而且每處都有四時不同之景,豈是一個行程能體會到個中三昧的,所以嫦娥一去就是一年整兒。

刑天受嫦娥之託,來到桂林,春天,他化作春風在大地回盪,溫暖人心。夏日,他又化作彩雲在天空飄浮,為民遮蔭。秋來,他化作桂花香滿一城。冬歸,他又化作白雪與頑童嬉戲。因之桂林的老百姓異口同聲歌頌刑天,咒罵巨靈神!

巨靈神也知道刑天不好惹,吃飽喝足,趕快完成了王母娘娘交與的任務,好去交差討賞。這天夜裡,月黑風高,巨靈神念動咒語,把桂林東面的城牆變化成一條扁擔,一頭穿進木龍洞,一頭穿進水月洞,挑起疊彩山、象鼻山就想跑。

刑天在天上巡視,看得真切,攔住去路道:「巨靈神,你要幹嘛!」

巨靈神做賊心虛,色厲內荏地說:「刑天,你少管閑事!」

刑天怒道:「巨靈神,我已經知道了你們化整為零的詭計,道德真君出的壞主意,王母娘娘令你今天兩座、明天三座,把桂林的奇山異石偷偷搬到瑤池去。」

原來巨靈神酒後失言,在桂林鬧得沸沸揚揚。

巨靈神見陰謀敗露,惱羞成怒,放下擔子,從腰間扯出雙錘道:「刑天,別人怕你,我豈怕你,來來來,咱們大戰三百回合,決個勝負!」

刑天見巨靈神耍起無賴來,心想,不打掉他的驕橫之氣,他豈肯善罷干休,也不答話,持斧舉盾,就向巨靈神劈去。

巨靈神在桂林飽食終日,一年沒練功,力氣有些虛了,料難取勝,虛晃一錘,跑回瑤池,向王母哭訴,說刑天從中作梗,用斧子專砍他的腳筋,使他無法完成使命,把責任全推到刑天身上。

王母娘娘聽了,鼻子都氣歪了。道德真君又吐壞水,教王母假傳聖旨,私調軍隊,前去捉拿刑天。托塔李天王不明就是,稀里煳塗,調遣四大金剛前去執行。

四大金剛游過桂林,輕車熟路,前來捉拿刑天。桂林老百姓人人氣憤,個個叫冤,都跑出門來,爬上山去,敲鑼打鼓,搖旗吶喊,為刑天大助聲威。刑天抖擻精神,大戰四大金剛。金剛也怒不可遏,奮力爭斗。

有道是一拳難敵四手,戰得大半日下來,刑天又累又餓,漸漸只有招架之功,沒了還手之力。魔禮壽見一時勝不了刑天,頓生毒計,抓住一個小孩大叫:「刑天,你再不投降,我就把這娃手撕雞啦!」

刑天見了,大罵:「強盜,住手!」一分神,讓魔禮青乘機一劍,把刑天的頭砍了下來。

刑天哪裡服氣,一腔熱血,噴上天空,化作彩虹。

刑天的身子倒下,化成一塊奇石,就是現在花橋頭的芙蓉石,因刑天是湖南人,湖南稱為芙蓉國。又因刑天的頭被砍了下來,老百姓就在石頂種了一株芙蓉樹,算是為這位英雄豪傑接上頭了。

王母娘娘知道後,氣得要死,下令讓桂林大旱三年,顆粒無收,要餓死全城老百姓,不管嫦娥怎樣求情,也無濟於事。

刑天的頭被砍下後,從天上掉到桂林荔浦地界,終年不朽。他見老百姓挖草根,剝樹皮吃,好不難受,思想著有什麼法兒救民於水火。自己身子已經化為石頭,只剩下一個頭了,索性將頭化為一種能吃的食物吧。

於是他托夢給一個姓於的老者,叫他帶頭從地下挖一種像頭似的野生植物來吃。於老者醒來甚為奇怪,出門見從地下冒出一叢碧綠似荷葉的物種,隨風而長,連成一片,便挖了出來,根大如頭,有珠似眼,煮來一吃,粉極了,香極了。

消息傳出,大家一嘗,果然美味。因是於老者發現的,植物又像人頭,於是就取名叫「芋頭」了。

也許讀者會說,芋頭既然是人頭變的,誰敢吃呀。原來你有所不知,刑天不是真人,是外星人機器人來的,不然怎麼會天不管地不收呢。如果是人頭被砍下來了,怎麼還能用雙乳當眼,肚臍當口繼續戰斗呢,只有機器人才有這個能力嘛,您說對不對。正因為機器人沒有血肉,所以才芋頭扣肉唄,您說是不是,放心吃吧,啊,沒事。在桂林,不管是結婚、還是做壽,酒宴上沒有荔浦芋頭扣香肉這道菜,客人會一輩子罵你是小氣鬼來的,千萬別開玩笑

3、關於廣西桂林的人文風俗(詳細的)?

桂林處處皆勝景,灕江山水堪稱其中的典範.聽聞」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的佳話,我們選擇了從陽朔到桂林的路線,逆流暢游灕江.船駛出不久,遠遠地見到一座峰頂懸掛著一輪初日,縷縷陽光從雲中穿過,江中波光粼粼,與群山倒影交相輝映,令人疑是到了仙境.如果說北方的山是豪邁﹑厚重的,那幺桂林的山則顯得嫵媚﹑秀美.玉女峰婷婷玉立,巧梳雲鬢;望夫崖凝神遠眺,深情守候;趕考的書童,跳龍門的鯉魚,盤旋的田螺,綠洲的駱駝,形態各異,變化萬千,令遊人目不暇接.」畫山」的九匹馬,在導游的引導與娓娓講述中,更是令桂林的山出神入化到了極點,使遊人真切地領略到了桂林山色的神奇﹑秀美.如果說桂林的山是」鳥嗚山更幽」,那幺,桂林的水則是清澈透明﹑綠得欲滴.俯首看去,江水泛著細細的漣漪,玉塔微瀾,水色晶瑩剔透,加之兩岸竹林婀娜多姿,山水相映成趣,怎幺看都是一幅長長的山水畫,凝重中透露著靈動之氣,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站在船頭,憑欄望去,灕江上煙波浩渺,令人神思不知所往.冥冥間,在歷史的輪回中,我彷彿看到了劉三姐當年對歌的地方,幾百年的古樹枝繁葉茂,漁舟在水中歡快地遊走,人們在田間辛勤地耕種,播撒著收獲的希望.往近處一瞧,金發碧眼的外國朋友也來踏青,言語中滿含驚羨,歡聲笑語不斷……這一切不正是一道道更加亮麗的風景線嗎?雖然欣賞不到」萬戶炊煙暮靄濃」的田園風光,但我卻看到一個現代化的桂林正在茁壯成長.游完灕江,我們忙著去感受桂林的洞奇石美.提起岩洞,當數蘆笛岩﹑七星岩,它們都是開發較早的景點.懷著探險的心理,我們前往荔浦縣的豐魚岩尋幽.整個岩洞橫跨九重山,景緻甚是特別.入了洞口,小心地追尋著歷史的足跡,我們亦步亦趨,隱隱地聽到了溶岩的滴水聲,開始是一滴一滴的,逐漸地,變成了嘩啦啦地一片,似有無數個頑童在游戲嬉鬧,又如風中的密林枝葉在相互碰撞.偶爾,有的水珠滴入了地下河,便傳來一陣悠遠而空濛的古樂聲.我們繼續往前走,時而是流水潺潺,時而是飛瀑撲面,在水的」轟轟」聲中,體會到李白」飛流直下三百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心潮不禁跟著澎湃起來.不知經過多少曲折,我們來到了金碧輝煌的水晶宮,古老的溶洞經過了人工改造後,增添了許多絢麗的色彩,象是到了異彩紛呈的蓬萊仙境,亦如到了燈火通明的不夜城,處處浮光掠影﹑五彩繽紛----紫的詭秘莫測,紅的熱情奔放,藍的沉靜溫柔?有了色彩,岩石的形態便栩栩如生了:擎天的金箍棒,似乎在訴說著西天取經的坎坷歷程;楊貴妃緩緩撩開石幔,觀看群芳共舞,嬌媚多姿,不禁令人聯想起昔日的盛唐繁華;恐龍國里,恐龍」嗷嗷」怪叫,神態怪異,昭示著它們的威武.看著這些鬼斧神工般的傑作,我們不由得贊嘆大自然的偉大.正是這一滴一滴的水珠,經歷了成千上萬年的歲月,嘗盡了亘古的滄桑,雕琢出如此神奇的景觀,這是怎樣的博大與精深啊!而這些岩石,經受了千萬年的磨礪,封存了長久的渴望,今日終被世人所熟知,這是怎樣的堅忍啊!與此相比,」滴水穿石」也不過是歷史長河中短暫的一瞬而已.追溯歷史的源頭,桂林的山水在向我們每一位遊客闡述著一個哲理:持續將造就永恆.是的,世間萬物又何嘗不是經歷了千萬年的洗禮方成就今日的光彩與輝煌的呢?堅持不懈是擊敗任何挑戰的寶劍.游過桂林,我們沒有理由再輕言放棄.朋友,有空,不妨去桂林看看!

4、荔浦人怎麼吃荔浦芋頭的

前些年,隨著《宰相劉羅鍋》的熱播,荔浦芋頭也隨之火了一把。不過看到電視里乾隆皇帝對於荔浦芋頭的吃法,不禁覺得很可笑,甚至覺得有些浪費我們的芋頭。其實在我們那兒,芋頭的傳統吃法是作成扣肉。這到菜的做法還是有些講究,但家家都會做。

荔浦芋扣肉
製作方法將芋頭剝皮,切成六公分長,四點五公分寬,一點二公分厚的長塊,用油炸至呈金黃色後撈起;將五花豬肉用水煮至筷條能穿過肉皮撈起,用針尖在肉皮上均勻地刺上小孔,塗上醬油、蜂蜜醬和白糖,用油炸至肉皮發泡呈黃色,然後切成塊,與桂林豆腐乳、三花酒、五香粉、胡椒、蔥汁撈勻。將荔浦芋片和肉拼成排裝入肉碗(一塊肉夾一塊芋頭,肉皮朝下),放入蒸鍋用旺火蒸一小時即可。上席時用圓碟倒翻起,趁熱食最佳。荔浦芋扣肉的特點是酥香味美、四季皆宜,男女老幼都喜歡吃

吃荔浦芋扣肉有個講究,不得避開肉塊專夾芋頭,而要芋頭與扣肉成雙入口,這樣的吃法才算地道,味道也才正宗,肉中有芋味,芋頭中有肉味,相得益彰。

5、你知道哪些習俗?

世界各國節日一覽表

各國節日 2005年9月28日13:0

1月 1日 元旦
1月 5日 冰雪節
農歷臘月初八 臘八節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神
1月12日 香水節
1月19日 新加坡回教開齊節
每年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
農歷十二月三十 除夕
農歷正月初一 春節/佛額什克斯(赫哲族)/螞蛉節(壯族)/花山節(苗族)/白節(蒙古族)/擴塔節(拉祜族 )
2月1日 寵物節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燈節/棒棒會(納西族)/花炮節(侗族)
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 侗族蘆笙節
農歷正月二十五 填倉節
農歷正月二十九 送窮日
2月7日 「二.七「紀念日
2月10日 國際氣象節
2月14日 情人節
2月中、下旬 狂歡節(巴西)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3月1日 國際海豹節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桃花節(日本女孩節)
農歷二月初一 瑤族忌鳥節
農歷二月初二 春龍節/畲族會親
農歷二月初八 僳僳族刀桿節/插花節
3月 5日 學雷鋒紀念日
3月 8日 國際婦女節
3月12日 植樹節
3月14日 國際警察日
3月15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3月17日 聖帕特里克節(愛爾蘭)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世界兒歌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世界睡眠日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每年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農歷三月十五 佤族播種節
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五 白族三月街
4月 1日 愚人節
4月 5日 清明節
4月 7日 世界衛生日
4月9日 菲律賓勇氣日
4月13日~15日 泰國潑水節/泰國宋干節/泰國新年
4月17日 食品節(新加坡)
4月20日 菲律賓濯足節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團結日
4月25日 讀者節/世界兒童日
每年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 國際秘書節
5月 1日 國際勞動節
5月 4日 中國青年節
5月 5日 碘缺乏病防治日/ 男孩節(日本)
農歷四月初八 牛王誕
5月 8日 世界紅十字日
每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 國際母親節
農歷四月十八 錫伯族西遷節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5月15日 國際家庭日
5月17日 世界電信日
5月18日 國際

博物館日
每年5月第三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5月20日 全國學生營養日
5月25日 健身節
5月23日 國際牛奶日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銀行休假日(英國)
6月 1日 國際兒童節
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
6月4日 國際日
6月 5日 世界環境日
6月 6日 全國愛眼日
每年6月第三個星期日 國際父親節
農歷五月十三 阿昌族潑水節
農歷五月二十二 鄂溫克族米闊魯節
農歷五月二十九 瑤族達努節
6月16日 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6月26日 國際反毒品日
7月 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國際建築日
7月3日 國際合作節
7月 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
農歷六月初六 壯族祭田節 /瑤族嘗新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 火把節
7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7月15日 中元節
7月16日 廚師節
7月25日 彝族火把節
8月 1日 建軍節
8月 2日 友誼節
8月 8日 姊妹節
七月初七 七夕情人節/女兒節
農歷七月十三 侗族吃新節
七月十五 中國鬼節/盂蘭盆會/普米族轉山會
9月8日 國際掃盲/國際新聞工作者日
9月9日 老人節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每年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9月20日 國際愛牙日
每年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
10月1日 國慶節、國際音樂日
10月2日 國際和平斗爭日
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三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0月4日 敬老日
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
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一 國際住房日
10月 8日 全國高血壓日、世界視覺日
10月 9日 世界郵政日
10月14日 世界標准日
10月10日 啤酒節(德國十月節)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老闆節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貧困日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10月31日 西方萬聖節/南瓜節(北美)/世界勤儉日
農歷十月初一 祭祖節
農歷十月十六 瑤族盤王節
11月 8日 中國記者日
11月 9日 消防宣傳日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國際大學生節
11月最後一個星期4 美國感恩節
12月 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2月 3日 世界殘疾人日
12月 5日 社會經濟發展國際志願人員日
12月 8日 聖母無原罪日
12月 9日 世界足球日
12月10日 世界人權日/諾貝爾日
12月19日 澳門回歸節
冬季第一天 光明節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6日 節禮日
12月29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

廣西民族和地方文化習俗一覽表
文章來源:廣西旅遊志 發布人:暫停使用 發布日期:2004-3-20 閱讀次數:1902280
【 大 中 小 】

市、區、縣
民族和地方文化習俗






桂林市
山水旅遊節、桂劇、彩調、漁鼓

陽朔縣
試新節

臨桂縣
禁風節

興安縣
捕魚盛會、新郎新娘合挑水、打油茶、稱呼風俗、

龍勝各族自治縣
葯浴、侗家婚俗、三考進門客、打油茶、草標、瑤家婚俗、災情鞋、紅衣節、壯族扁擔節

資源縣
河燈節、呢那你、中元節、苗族四月八

恭城瑤族自治縣
蓮花歌圩、韃鼓舞、打油茶、盤王節

荔浦縣
婚嫁習俗

靈川縣
祭山神、九屋農民活動表演

全州縣
湘山寺廟會

灌陽縣
婚嫁(舊式婚禮)、農具節、端午節、六月六清苗會、七夕節

平樂縣
榕津鄉盤王節、水上婚俗

永福縣
牛魂節

柳州市
柳州市
三月三歌節、八月十五山歌節、五月初五龍舟賽、十二月國際奇石節(奇石展)、高沙鑼鼓、龍城春會








融水苗族自治縣
蘆笙踩堂舞、斗馬節、走寨、對歌、芒蒿舞、新禾節、烤田鯉、遊方、踩花山、拉鼓節、卯節、端節、苗年、坡會

金秀瑤族自治縣
鬼頭蜂蛹、嘗新節、花藍瑤的背刀、火把迎親、盤王節、瑤族度戒節、瑤族婚俗、跋樓對歌

三江侗族自治縣
蘆笙踩堂、侗笛情歌、鼓樓講款、侗族三月三、花炮節、侗族行歌坐夜、侗族服飾、侗族鬥牛、打油茶、多也、月也、燒魚節、座妹粥、踢水仗、送春牛、定情鞋

象州縣
板鞋舞、背新娘、跳竹篙干

鹿寨縣
抬新娘轎、對歌

融安縣
金桔節、跳高撬、打陀螺

南寧市
南寧市
冬泳、粵劇、邕劇

武鳴縣
三月三、歌圩、五色糯米飯和紅蛋、拋綉球、

續表

市、區、縣
民族和地方文化習俗








邕寧縣
春牛舞、搶花炮、對歌

大新縣
射雞、打棍、打陀螺

龍州縣
定親糍粑、吃立節、發型

扶綏縣
斗雞節、打棍、歌圩

隆安縣
農具節

崇左縣
歌圩

寧明縣
歌圩、天祈節、婚俗

賓陽縣
滿月酒、勝利酒

橫縣
斗雞

馬山縣
打扁擔舞、達努節、歌圩



海市
北海市
北海珍珠節、端午節(賽龍舟)

合浦縣
跳嶺頭、老楊公、耍花樓、賽龍舟

防城港市
防城港市
壯族跳天、中秋嶺頭節

東興市
京族哈節、踢沙探情

上思縣
妹妹出嫁要哥背、舞春牛、打山圍豬

欽州市
欽州市
採茶戲、跳嶺頭、花燈、剪紙、唱春牛、唱木魚、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

靈山縣
荔枝節、春社日、冬至

梧州市
梧州市
龍母誕節、粵劇

蒼梧縣
賽龍船、泗化洲舞龍節

岑溪市
正有節、牛娘戲、搶花炮、上燈節

藤縣
牛歌戲、船家婚禮歌連歌、賽龍船

蒙山縣
歌圩、民間廳堂對聯、搶花炮、斗雞會

貴港市
貴港市
師公戲、麒麟舞、春牛舞、採茶、木偶戲、壯族歌圩、瑤族盤王節

桂平市
敬鳥節、盤王節

玉林市
玉州區
稱呼習俗、灶君節、搶花炮、龍舟賽

興業縣
掛紅燈

北流市
粵劇

容縣
擺歌市、拋綉球

陸川縣
唱採茶

博白縣
唱馬戲

續表

市、區、縣
民族和地方文化習俗








賀州市
浮山歌節、舞火貓、定情筷、度戒、姑娘成年禮

鍾山縣
打油茶

富川瑤族自治縣
客姑妹的花頭巾、打油茶、盤王節、婚嫁習俗

昭平縣
捉龜舞








百色市
八字舞、採花舞、花燈舞、打魔秋、獅子舞、月下舞、芒果節

靖西縣
舞乳豬、夜婚、歌圩、拋綉球、葯市

平果縣
婚俗、達努節、捕蛇與聚餐

凌雲縣
婚娶習俗、歌圩

田東縣
盤王節、歌圩

德保縣
吃打血、牛魂節

那坡縣
跳弓節、架橋

樂業縣
擲毽子

隆林各族自治縣
賽爬竿、雄耍樂、祭公節、打磨秋、吃新節、歐西、歐陽、牛魂節、捉蟲節、牛王節、八月節、婚俗、送背帶和賣味








河池市
莫一大王節、「三月三」歌坡節、雷王節、中元節

宜州市
對山歌、背新娘、碰蛋、儺面舞、板鞋舞、竹扛舞、螞拐舞、扁擔舞、酒舞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送背帶、牛節、封筒、迎親習俗、走坡節、依飯節、坐夜歌、搶粽粑、斗雞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踩門、廟節、姑娘糍粑會、師公舞、花竹帽舞、祥鼓舞

南丹縣
白褲瑤婚俗、砍牛、細話歌、放鳥飛、壯族畫裙和綉花、苗族花背心、廟節、打銅鼓

鳳山縣
壯族「穿羅」舞、藍靛瑤「條隨舞」

東蘭縣
敬蛙節、達努節、墾板地、伶俐節、洞房板、銅鼓舞、洞房板

巴馬瑤族自治縣
打藍靛、搶新水、過花橋、踩花燈、瑤族婚禮舞、銅鼓舞、煙絲情縷、酒歌、細話歌、邀歌

大化瑤族自治縣
百弄布努瑤祝著節、笑酒、銅鼓舞、壯族「三月三」歌節

6、荔浦還有什麼傳統文化

荔浦人的傳統民俗文化,代代相傳,綿延至今卻……

歲月匆匆

不知不覺中

又是一年!

飛逝的光陰

在每日的忙碌工作中

從指尖間悄悄溜走

回想起小時候過年

那濃濃的年味

讓人至今難忘!

一到臘月

家裡就開始為過年忙活起來

過了臘月十五以後

挑個大晴天

媽媽就會把桌子、凳子、

椅子和碗櫥、鍋、盆、

桶等都搬到小溪里清洗

爸爸用一把長竹竿做成的掃帚

把屋裡屋外、

床頂門角的蜘蛛網掃干凈

屋裡屋外忙完後

媽媽把床上換好新被單

年貨早早備好,蒸好糖糕

在門上貼好對聯

家裡的「過年」味兒就來了

到了年三十的除夕日就更忙了

要准備年夜飯

吃年夜飯之前

荔浦老家有個傳統的過年祭祖活動

一一請太公

祭祀先祖

是春節期間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

每當除夕到來時

家家戶戶都要在

擺放「香火牌位」的廳堂前的

桌子上擺好香爐、供品

並以年糕、雞、鴨、鵝

等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

酒杯里斟三次酒

點燃蠟燭,洗凈手上香

行施鞠躬敬拜禮

嘴裡虔誠地念涌「太公、太婆……

今天過年,我們做好飯菜,恭請用餐……」

廳堂內要保持庄嚴安靜

不得喧嘩嬉笑

小孩子不能去觸碰桌和凳

怕驚擾先人用餐

蠟燭、香燃上後斟上酒

然後由家長領家人一起拜「太公……」

寄託思念和請求祖宗保佑

給家裡人帶來幸福和安康!

待香燃得差不多就可以燒紙錢了

俗稱「送錢糧」給祖宗買田地種,買屋住

禮畢,放鞭炮歡送祖先!

祭祖儀式結束~

就可以准備年宴了

然後享用這個節日的美味佳餚!

祭祖拜「太公」是因為後輩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表現了對祖先的敬重和懷念。祭祀祖先,追憶先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除夕祭祖,是中國人流傳至今的傳統風俗之一。在每年的清明、端午等家庭祭祖活動相比,春節祭祖最為隆重和恭敬的。先人是家族血脈的傳承者和開拓者,他們賦予了後輩的生命,確定了後輩的血統。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先人。

荔浦人的「過年拜太公」,其實就是給列祖列宗、諸神拜年。是源於「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在辭舊迎新之際對祖宗先輩們表示孝敬之意和懷念之情。

另一個方面是民間的觀念認為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內心覺得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在塵世的後輩通過祭祖來祈求和報答祖先的庇護和保佑家人的幸福和安康!

其實

家庭祭祖活動

也是一種文化傳承!

荔浦人過年吃年夜飯之前的「請太公」祭祖習俗

代代相傳,一直綿延至今

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7、荔浦的習俗有哪些,寓意是什麼?

獨特的婚喪,

婚嫁自由,男女平等,是荔浦瑤民的好習俗。昔日多數是通過青年男女串村對歌,發展到愛情之後,彼此情投意合了,再履行婚嫁禮儀。先男方聘媒(入贅則由女方聘媒)向對方索庚立四柱合八字相配後,即行定婚,不由父母之命。又經雙方作好財物及嫁奩(主要是衣物刺綉)准備後才擇日嫁娶。有女嫁男的,更多的是男到女家入贅。
清明節,瑤民家家要在堂屋高台供奉祖先,焚香燃燭化紙錢,祈求保佑,其後還到各祖先墓地掃墓,緬懷列祖列宗。六月六是嘗新節。摘回新熟的玉米或豆菽,煮熟由長者用盤碟盛於廳堂的高台,擺設焚香敬祖之後,合家高高興興地進晚餐,稱「嘗新」。當天,若是晴天,還要翻曬各種珍藏的好衣物和瑤家的三清大道、太上老君全堂神象。
荔浦瑤族崇拜盤王(即盤瓠),常常調盤王,亦稱「做盤王」。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是瑤族的盤王節,是瑤民最大的節日。調盤王是向盤王許人丁願、五穀願或六畜願。若干年後,添了丁,種養順利,家境較殷實富裕了,即於冬季或正月擇日還盤王願,統稱調盤王。通常是主人請三、四名道師到家,在堂屋展開全堂神象,按其盤王路數做法事。同時邀請親友前來玩樂助興。親友來時也具酒禮賀儀祝賀,稱「進財」。

8、嶺南水鄉的民風民俗有哪些特點和特色呢?

嶺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礎上,融匯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漸形成和 發展起來的具有鮮明時代色彩和地域特徵的區域性文化。它沒有承載厚重的文化積淀和 歷史 迫力,尚實效,重功利,開放兼容、崇新善變,促使嶺南社會在近代反封建和當代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曾兩度領天下之先。這些特質在成就嶺南的輝煌之後,在當下社會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發展,我們應該本著批判揚棄的原則,促使其向宏觀、理性、深度的方向轉變,尋找嶺南民俗文化現代化的最佳路徑。
一、嶺南概況 嶺南位於 中國 最南部,地處我國南疆邊陲,北枕南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東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嶺、騎田嶺、越城嶺、萌渚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為界與內陸相隔。嶺南是一個歷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嶺南建制的劃分和稱謂也有很大變化。學術界對嶺南的領域有不同見解,有的將其狹義為廣東的代名詞,有的將其廣義為包括廣東省、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和廣西省的大部分地區。
飲食:一 、廣州茶樓文化大觀,二、食藝結合,情趣盎然,三、中西合璧,廣采博收,四、得天獨厚,領導潮流。二、 居住:嶺南傳統民居的建築風格、從洞穴到干欄式。二、廣州的竹筒屋三、西關大屋』,四、「騎樓」建築,五、客家圍龍屋,六、潮汕的「四點金」和「下山虎」,七、黎族的船形屋,八、水上居民的「連家船。 嶺南小吃、點心和粥品大多是民間流傳之物。嶺南古屬楚地,端午紀念屈原的風俗一直盛行,粽子早有名氣。《廣東新語》記載:「廣州之俗,……端午為粽,以冬葉裹者曰灰粽、肉粽;置蘇木為紅心,以竹葉裹者曰竹筒粽;三角者曰角子粽,水浸數月,剝而煎食甚香。」以竹葉裹的竹筒綠豆粽,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盛行;以蘇木為紅心的鹼水粽,仍是東莞農村的端午節必備之品;久富盛名的肇慶裹蒸粽也是肇慶民眾端午節、春節時的傳統節日食品。粥,古稱「糜」, 潮瓊兩地的群眾至今仍沿用此古語,不管年歲豐歉,他們幾乎每日食粥。在廣州著名的粥品有狀元及第粥、魚腩粥、墜火粥、艇仔粥等等。廣東點心以嶺南小吃為基礎,幾千年來廣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宮廷面點和西式糕餅技藝發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種之多。代表名品有薄皮鮮蝦餃、荷葉飯、娥姐粉果、叉燒包、荔浦秋芋角等,仍然是嶺南大街小巷、茶樓酒店的常見之物。

9、三月三的來歷習俗活動

一,來歷: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以下簡稱「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陽萌動。我國部分地區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以各種形式歡度這一傳統節日。三月三源於我國古代的「上巳節(古時以農歷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又稱『修鍥節』)」,是周代華夏族民間一祓禍祈福的節日,上巳節原初的意義就是以巫術信仰為依託舉行的乞婚配、求生育習俗活動,後演變成為我國古老的男女相戀的歌節。

二,習俗:

壯族:歌圩迎賓客,千人竹竿舞。

「三月三」是壯族最重大的民族節日。每到「三月三」,壯族男女會像趕圩一樣會聚山坡上對唱山歌,開展搶花炮、打銅鼓、拋綉球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

搶「花炮」 展民族魅力, 「行歌坐妹」寫浪漫。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節日,侗、苗、瑤等少數民族也會慶祝三月三,民俗活動也豐富多彩。除了搶花炮,三江侗族的「行歌坐妹」,這種傳統的青年男女相親方式也給「三月三」這個節日增添了不少浪漫氣息。

瑤鄉山歌傳情誼 峒中瑤胞打陀螺

在融安縣雅瑤鄉西古坡屯,每年「三月三」都會舉行山歌對唱活動,全鄉的山歌愛好者都趕到這里,參加一年一度的山歌對唱。

在防城區峒中鎮,三月三的重頭戲是「打起陀螺唱起歌」。

瑞鼓響震三月三,樂了山路十八彎。壯胞瑤胞聚一堂,通過佳節大聯歡……

峒中「砧板」陀螺比賽集強身健體和娛樂為一體。如今,作為一項傳統的民族體育競技項目,「砧板」陀螺陸續出現在各種舞台和體育場合上,被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所喜愛。

拓展資料:

三月三的飲食風俗:

民諺曰:「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正是採食薺菜的季節。春食薺菜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漢族在這日有吃地(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據說可以去風濕、清火,腰腿不痛,而且還可預防春瘟。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