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陝北的嫁妝

陝北的嫁妝

發布時間: 2022-08-12 11:32:31

1、陝北榆林婚嫁風俗

由於習俗不同,各個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祖祖輩輩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老百姓,更是以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情演繹著他們民俗文化。
 我們且來看看這陝北人民的婚嫁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嫁,在舊時特別講究門當戶對,多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定。婚嫁儀式城鄉大同小異,略有區別。

 兒女婚事,一般先由父母托媒提親,經雙方家長調查(諸如年齡、品行、門風等)同意後,即擇日定親。定親一般由男方送女方家4色水禮(煙、酒、肉、糕點之類)、首飾、布料、糧食、衣物和彩禮,女方也給未婚夫饋贈鞋、帽或衣服等作為雙方定婚之禮。
 雙方同意定婚後,便是擇日迎親結婚,結婚為新婚夫婦一生最為隆重的儀式。

 結婚迎親由迎人婆姨1—2人,男子數人組成(去時為單數,回來時與新娘合為雙數),同時攜帶「離母糕」、「大饃饃」以及新娘上轎衣服、首飾品並抬花轎(沒有花轎則騎毛驢)。還有鎖吶鼓樂隊,大吹大擂,去新娘家迎親。屆時新娘家備以豐盛酒席和佳餚款待迎親賓朋。然後,女方家也同樣約請本族和親戚中婦女3至5人,男子7、8人組成送親隊伍,並攜帶陪送嫁妝前往送人。

 新娘坐轎或騎毛驢,均應面戴紅紗巾,也叫「蓋頭」,一路上鼓樂高奏,路人爭睹,熱鬧異常。 在新娘迎回進入洞房之前,婆媳之間互贈見面禮,生活特別富裕者互贈手鐲、戒指、耳環等,一般平民則贈內衣、兜肚、針簪等。新娘、新郎進入洞房後,在舊時還有「踩四角」、「揩臉」、「上頭(結發)」、「吃兒女扁食(意為多兒多女)」等風俗。而後設宴招待送人親戚和前來祝賀婚禮的所有賓朋。

 入夜,則是鬧洞房,由同輩年輕男女與新郎、新娘逗趣取樂,鬧房內容,花樣翻新,豐富多彩,兼大歡喜。鬧房結束,新郎、新娘共進晚餐。最後是「送兒女饃饃」。舊時由婆母身著山羊皮襖,一手持擀麵杖,一手以升子端饃頭7個。用擀杖戳破洞房窗戶紙,將饃投入洞房,並念念有詞曰:「手裡端個升子,來年抱個孫子,攔門敲一棍,孫子一大群」。以此祈求五男二女,後繼興旺。然後夫妻「收四角(床鋪四角置放的紅棗、核桃、銀針、紅線)」,同榻就寢。

 次日晨起,新娘梳洗打扮,謂之「開臉」。早餐後,新郎新娘出洞房舉行禮拜。先拜祖先,次拜高堂,夫妻相拜,再拜媒人及所有親朋來賓之長者,謂之「見大小」。凡受禮者均饋贈禮錢,置於盤中,由新郎端至洞房門口,新娘從盤中抓一把錢,謂之「抓拜禮」,所抓之錢屬新娘之私房錢。禮拜後,開午宴,新郎新娘逐席斟酒禮拜,謂之「拜席口」。飯後親戚賓客分別各自返回,至此,迎親結束。

  次日,新娘陪同新郎回娘家,謂之「回門」。新郎回門期間,新娘家戶內近親分別宴請女婿客(新郎),新郎首次回門,宴請就餐均坐上席,不分老少長幼都應予新女婿敬酒(但下次再去岳父家則無此俗)。新郎新娘返回時,新娘父母同行而去,叫作「看回門」。雙方父母,互稱親家,同桌而坐,頻頻舉杯,促膝談心,甚是融洽。至此婚禮儀式全部告畢。

2、關於陝北的地方婚配習俗

陝北婚俗

奴隸社會時期,陝北存在「群婚」、「收繼婚」、「服役婚」、「轉房婚」等婚姻現象,這在有關歷史資料中均有反映。進入封建社會中葉,受漢族禮教先進文化的影響,陝北地區各民族普遍進入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形態(少數富有者除外),婚姻禮俗大同小異,與近世相仿。但還是較多保留了原始、愚昧的一些婚姻觀念和游牧民族的某些婚俗習慣。

民國前,男女婚事,聽憑「父母之命,媒妁之約」而定,本人沒有自主權,婚姻多屬買賣性質。婚姻過程一般為擇親、提親、訂親、商話、嫁娶、婚禮等程序。

舊時,男女自 13 歲起,父母便託人給兒女挑選對象,了解對方家庭根本(一般往上推三輩祖宗親路,有無狐臭者、外地人、吹鼓手、轎夫和拉驢公子等),門風(一般指一家人為人處世情況,若外界影響不好,稱其人氣不正)、光景(主指錢、糧、家產)、人品(泛指一家人的品格,主指所擇對象的品貌)、八字(指所擇對象出生年、月、日、時是否「犯月」相剋,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窮」之說法)等情況。另外,還講究妗子不做婆,即使姨姨、姑姑做婆也不好,有「姨姨做婆,刀剪相磨」、「姑姑做婆,一世不和」之說。至於同族是決不可成婚的,因鮮有近親成親。再加上陝北各各族雜居共處,使陝北人種優化,所以陝北人大多身高強健,儀表俊美。若門當戶對,即約請一合適的中間人(即媒人)說合提親。期間,男女均不知其中緣由,更不曾會面。一般是男方向女方提親,即使女方家長相中的,也是通過媒人示意男方家長向女方提親。此時,媒人扮演主角,對方家長領會來意後,通過親戚朋友側面了解其根本、門風、光景、人品、八字等情況,視其合適與否,拿出主意,通過媒人傳話,媒人發現是小妨礙,必用三寸不爛之舌來說合。經媒人說合,雙方家長認可,選吉日(一般為雙月雙日)舉行訂親儀式。一般縣北在男方家舉行,縣南在女方家舉行,由男方拿出煙酒喝訂親酒,後媒人根據提前與雙方家長分別議定的錢物而宣布「彩禮」及訂親衣物,並由男方家長把錢物一一交予媒人,再由媒人交予女方家長。女方也通過媒人送男方(即新女婿)鞋襪及褲帶,民間稱鞋為「穩根鞋」,褲帶為「長命帶」,以示婚姻關系能穩固、長久。男女雙方到結婚年齡,男方准備結婚迎親,由媒人傳話,在結婚前幾個月與雙方家長商定婚嫁日期、新娘衣物及迎親儀式等事宜,後雙方均按協議籌備婚嫁之需。

嫁娶在民間,男家稱「引(迎)媳婦」,女家稱「出嫁女」。舊時,辦喜事一般為三天。第一天,親朋好友前來賀喜或幫忙,稱「聚客」。由聘請的總管蒞位主持,安排相伙(村裡或來客中的親友)干幫廚、待客等雜務。當晚吹手動樂,喜事開始。次日早飯後迎親隊伍准備出發。迎親隊伍一般由七人組成,其中有一名迎人婦女(或嬸娘、或嫂子),俗稱迎人婆姨。(民間講究「姑不迎,姨不送」)。迎親隊伍中必須有一名懂禮節及能說會道的領頭人,若遇女方出難題,能善於應付,巧於化解,出發前要准備攜帶新娘的衣服被褥、首飾銀器、大饃(10個)、豬肉(1塊)、離母糕(2卷)、清油(半瓶)、筷子、白面(1小包),揣懷錢、墜箱錢以及未交完的彩禮錢。一切齊備,鳴炮三聲出發,吹鼓手在前奏樂,迎人婆姨居中,其餘人畜隨後。若逢廟宇、村莊須鳴號、吹樂而過;過河、過崾嶮也得吹長號(俗稱「張號」)。

事前,女家也按協議准備,辦嫁妝,備酒飯,約親朋,組織送人隊伍(一般由8人組成,其中有2名婦女陪送,俗稱「送人婆姨」)。「迎人的」一到,女家院內設一桌案,擺上煙酒,由管事人向迎親領頭人敬酒三杯,以示歡迎,迎親領頭人將所帶之物一一擺於桌案交待,謂之「表禮」。飯後,女方家總管向迎親領頭人交待陪嫁之物,添墜箱錢、揣懷錢、油、面、筷子等各加一倍退回。一切就緒,准備起程。新娘換上嫁妝,蒙上「蓋頭」(用紅花被面或紅綢子挽結成的)上轎,迎送婆姨搶著上馬,長號一鳴,吹手先行。迎送隊伍以迎人婆姨為先,新娘居中,送人婆姨在後,有序而行。此時,嗩吶聲聲入耳,搖搖擺擺、浩浩盪盪出村。若遇好事者,可擺煙酒於路旁,迎送隊伍必須停止前進,吹手就地吹奏三曲,三起三落,方才放行。途中,若有兩家迎送隊伍同向而遇,則有「搶路」之俗。搶路時,一般雙方領頭人為免紛爭,經協商,往往讓先者用圪針條耱路,示意為後行者的新路;若相向而遇,雙方新娘應互換褲帶或針線包,都用圪針條耱出新路而行。進村時,速度須放慢。吹手大顯身手,或吹「得勝令」,或吹「將軍令」、「大擺隊」等樂曲。村人圍觀,熱鬧非凡。此時,公公婆婆入洞房,夾起枕頭走一圈,俗稱「抱孫子」,家人應遮蓋碾、磨,怕青龍白虎「沖喜」。一切就緒,專候新人進門。

迎送隊伍進門後,分設專房招待,新娘需「送人的」領頭人扶下馬(或轎),由新郎揭「蓋頭」,兩人一前一後踩著紅氈走向洞房(俗稱「帳房窯」)。在此之前,吹手須進去張號,叫「沖帳」。隨即有一人手端一碗麥葉、小錢、五穀邊撒邊唱,謂之「撒帳」。新人入洞房後,由一小孩端水讓新娘洗臉,新娘得給少許錢,以示酬謝。新娘上炕,將席四角已壓之物(有針線、核桃、紅棗、錢幣等)收存起來,謂之「踩四角」,後靜坐前炕。隨後,「送人的」坐席(吃「八碗」)。新郎要敬酒施禮,送親領頭人應以錢相報,民間稱之謂「折席口」。

飯後舉行上頭儀式。由姐(夫)或姑(夫)主持,讓新人背靠背坐於水桶上,將二人頭發攏在一起,邊梳邊唱:一木梳青絲雲遮月,二木梳兩人喜結緣。三木梳夫婦常和氣,四木梳四季保平安。新女婿好像楊宗保,新媳婦好像穆桂英。蕎麥根兒,玉米芯兒,一個看見一個親。養小子,要好的,穿長衫子戴頂子;養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鉸的。雙雙核桃雙雙棗,雙雙兒女滿炕跑。天作良緣配好的,夫妻恩愛一輩子。隨即,將紅棗,核桃從新人頭部倒下,夫妻二人爭搶撿入自己衣兜。接著,主持人還要將新娘頭盤成髽髻,意為結發夫妻能白頭到老。隨後,姐夫、姑夫老姑夫以及結拜兄弟還要鬧房(俗稱「騷房」)即讓兩個新人當眾做出各種親熱動作。客人出節目,新人表演,令觀者捧腹大笑。鬧房畢,婆母由窗口向里撂兒女饃,盼望早日抱孫子。此晚「帳房」(洞房)燈光應徹夜不熄。

第二天清晨,小兩口要吃兒女扁食,飯後舉行「拜人」儀式和「亮箱」及見婆婆儀式。是日,男家發客,新娘回門,新郎帶認親禮品同去。翌日,小兩口又由岳父母送回,謂之「送回面」。八日後,新娘需到娘家住七天再歸,曰「對七對八」。

3、請問:關於「訂婚」,「陝北」或說「延安」有什麼風俗啊?

滿族的婚俗:

滿族人與其先世女真人一樣,在其婚姻習俗中,保留著許多比較原始的婚俗。最明顯的是「勞役婚」或者說是「買賣婚」。在建州女真人中,流行著「男下女」的風俗,也就是男女婚配時,男往女家,男子要到女子家中向女方長輩叩頭,請求女方家長的認准。女方家長同意以後,男方家要送給女方家彩禮,又馬、牛、甲胄、弓矢、衣服、奴婢等等。有的因拿不起彩禮,要在女家服役,也有因湊不足彩禮數而終生不得娶者。這種買賣婚在滿族社會中保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只不過性質有所變化而已。

滿族社會早期還盛行收繼婚制,也就是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後,妻其寡嫂。此俗在被深受儒家倫理觀念浸染的社會視為"亂倫"。在滿族社會,受到法律的嚴格禁止和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這種婚俗在經濟尚不發達時期,起著防止財產外流的作用。《李朝實錄》記載的建州左衛酋長凡察之母吾也巨先嫁揮厚,後嫁揮厚的異母弟包奇,就是這種收繼婚的現象。在清代傳聞很久、鬧得沸沸揚揚的孝庄皇太後下嫁多爾袞一事,也是收繼婚的最好例子。

滿族早期家庭內由於實行收繼婚等原因是實行一夫多妻制的。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娶有三個妻子,努爾哈赤娶過九個妻子,他的兄弟也都是多妻的。在努爾哈赤的宮中,除了妻子「眾福晉」之外,還有被稱為「小福晉」的人,這些人在努爾哈赤的後宮中稱為「庶妃」,以及連「小福晉」名分也沒有的女人。這種並妻之制直到雍乾時期才被革除。而民間的並妻之制直到清末還有遺孑,與漢族的妻、妾制明顯不同。

遼河流域的滿族的婚嫁習俗,一方面延襲本民族古俗,另一方面受漢族婚俗的影響,出現了滿漢風俗糅雜的現象。從定親到完婚,都有一套完整的禮儀。遼河流域的婚俗與其他地區不一樣,就拿東北地區來說,居住在東北北部的滿族更多地保留滿族先人的風俗,而在南部地區的滿族人更多的摻雜漢族婚俗色彩。即使在南部地區的遼河流域,各地的婚俗也不一致。

遼河流域滿族婚俗,一般地說,在女子成年以後,父母即為之議婚。先由媒人通信相見定親。議定之後,不用庚帖只以簪珥等作定禮,稱之為「放定」。這一天,女子盛裝出見男家尊長贈以錢幣,謂之「裝煙錢」。

納聘日,男方的尊長帶領新郎到女方家,拜見女方的父母及尊長,謂之「叩頭」。在這一天,將男方所送的聘禮陳列在祖先的神案前,兩家親翁並跪在神案前,酌酒二盅,互遞醮祭,名曰「換盞」。

「打下處」、「插車」之俗是滿族婚禮中的傳統風情。努爾哈赤家族娶蒙古部落之女為妻,都是由女家送至中途,由男家迎接。科爾沁的莽古斯貝勒嫁女給皇太極為妻,皇太極前往迎接,在輝發的呼爾哈達會見後,即設大宴成婚。近代有的地方取消了"插車"之俗,一般在結婚前一日,路近的,新郎駕彩車迎歸;路遠的,女方家用四馬車載著嫁妝送女子至男方家,在車前有身強力壯的男子數人,乘馬先至。這時,男方家門口事先放置好長案,在上邊擺上三大碗酒,待客人到後,滿飲此杯,名曰「迎風酒」,亦稱「下馬杯」。飲畢,車馬繼至,進室內安置嫁妝。新嫁娘假宿別家,名曰「下處」。第二天吉時,用彩車迎歸。

迎親時,新娘上彩轎,腳不許落地,由女家兄弟抱著上轎,俗稱"抱轎"。新娘下車後,新郎下車後,新郎執馬鞭輕打新娘三下,或由新郎朝轎門射三箭,然後拜堂成禮,說是為了驅趕黑煞神。

拜完堂後,新娘先不入洞房,事先在洞房的右邊設青布帳篷,裡面放上被褥,新娘坐在其中,這是滿族婚禮中的"坐帳"風俗。待新娘親屬辭歸,車馬已經走後,騎馬的人後行,新郎在門前案上,給每人敬三大碗酒,名曰"上馬酒"。這時,新郎才移入新房。

滿族生兒育女的風俗,帶有濃郁的狩獵民族的古樸、粗獷的味道,有的還沿襲狩獵時代的古風。

「落草」,是指出生,是滿族的生育風俗。在很早以前,滿族婦女生孩子,都在土炕上,臨產前,把炕席捲起,在土炕上鋪一層穀草,產婦在穀草上分娩。相傳祖先生下時在草窩,為了不忘本,後人沿襲此俗。

滿族風俗,生男要懸弧於門左,生女設幌於門右。弧並不是真的弓箭,而是用小樹條揻成弓,用紅絲線作弦,中間插一根羽毛做的小箭。待滿月後,將小弓從門上取下,拴到子孫繩上。有的地方將它稱之為「公子箭」,寓意長大以後不忘崇尚武功,進取功名利祿。

受漢族影響,滿族生孩子也有「做滿月」、「蒸百歲」、「抓周」等習俗。嬰兒滿月,娘家要送綉花帽、衣服、玩具等,謂之「做滿月」。嬰兒一百天,娘家送饅頭一百,謂之「蒸百歲」;贈錢一百,謂之「百歲錢」。嬰兒至周年,在嬰兒面前,放刀剪、綵線、玩具、弓箭、硯墨等,讓嬰兒任意抓取,以觀其志,謂之「抓周」。

在清代,滿族生男孩後,要到旗屬衙門登記造冊,領取「銀子錢」,稱「吃錢糧」,作為八旗"幼丁"。也有終生不領錢糧的余丁,滿語稱"蘇拉",又稱"閑散"。凡吃錢糧的,長大以後要披甲當差,身為八旗兵丁就不能任意遷居它處。清朝晚期,許多八旗世家基於八旗制度的束縛和生計的艱辛,出旗為民,生育子女不再「吃錢糧」了。

滿族育嬰睡搖車。在古時候用樺樹皮製作,長一米有餘,寬六十多公分,兩端呈半圓形,微微翹起,如同小船。現在有的地方還用搖車,大多都用椴木薄板製成,邊沿制上紅漆,繪制花紋,書寫「長命百歲」,「龍鳳呈祥」等吉利話。滿族喜歡嬰兒睡個扁平頭,嬰兒出生,世代相傳,至今不改。居於北方的漢族也因襲其俗。

滿族「換鎖」之俗比較普遍。生孩子時懸掛於門旁的弓箭或布幌,待滿月後收回拴在子孫繩上。子孫繩又稱"鎖錢",裝在西牆正中的子孫袋裡,那裡是佛頭媽媽的神位。相傳佛頭媽媽是保護嬰兒之神,每年春秋兩季,需向佛頭媽媽祭祀求福。開祭時,將子孫繩從佛頭媽媽神位一直拉到院里,院內設香案,擺打糕、香碟之類,案桌腿上綁一柳枝,子孫繩拴在柳枝上。家中未字男女和抱小孩婦女跪於案前,眾人叩頭。薩滿先以柳枝蘸水遍灑在孩子頭上,接著捧著香碟在每個孩子面前熏一下,謂之驅邪避毒。隨後,取下子孫繩上的五綵線,分別套在孩子們的手脖和腳脖或頸上,過了三天,再收回貯存在子孫袋中,謂之"換鎖"。現在的滿族人雖然已不再搞祭祀活動,但每年春秋仍然有掛鎖的習俗。

陝北的婚俗(下面網址里更細):

陝北的婚姻習俗有四種:一種是「娃娃親」,在小孩四五歲時由父母所定;一種是「童養媳」,是舊時因女方家生活困難,父母將未成年的女兒賣到男方家,到十三、四歲再完婚;一種是自由戀愛;另一種就是漢族傳統的「媒約」式婚姻。
「媒約」式婚姻在媒人撮合雙方家長同意後,先由女方的母女到男方家去看,如果女方接收了男方的禮物,說明婚事有成,就選日子舉行訂親儀式,再擇吉日結婚。 迎親那天,男方家的迎親隊伍一大早就出發,到達女方家後,無論時間早晚,都要先吃早飯,再吃午飯。吃完午飯,娶親隊伍向男方家進發,沿途遇村即吹樂,以示慶賀。轎到男方家村口,一老者手端盤子,盤內放兩碟菜一壺酒,在路口恭候,由媒人代表大家喝一杯酒,叫做「接路」。花轎進院後,由新郎接新娘出轎,叫做「撤帳」,接著即舉行拜天地儀式。
拜完天地,新郎火速抱起香案上的插香斗跑入洞房,新娘則由其姐夫抱上,與新郎競相跑入洞房,據說先迎者處處占上風。洞房內有一太太把守,名為「照帳」。新人入洞房後,背靠背地坐在一起,照帳的人用木梳將男女的頭發交叉搭在對方肩上,邊梳邊唱。新娘梳上盤頭,從此結束了少女時代。接著,開始鬧房。半夜,新郎的母親端一放有饃饃的盤子進入洞房,新郎新娘各吃一半饃,吃饃的時候,婆婆要講唱祝詞。
第二天清晨,新郎要端上洗臉水送到客人面前,請客人洗漱,然後,新郎和代事端上酒菜,給客人送來,叫喝「扶頭酒」。
早飯後要「亮箱」,將嫁妝一件件出示,隨後,婆家人和親戚按資排輩,新郎新娘逐次拜見,被拜之人,要賞錢以謝。午飯後,新娘回門

http://www.shanbei.net/custom/index.htm

4、傳統的嫁妝有那些?

傳統嫁妝有哪些:
一、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准。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二、合歡被合歡被在悠久的歷史里被賦予的豐富的表徵與寄託,自然而然的和風花雪月聯系在一起,也成為新娘出嫁時必不可少的嫁妝。合歡被寓意著新人們婚後能夠和和美美、白頭到老的美好。在古時候,父母們總要備上十幾二十床合歡被。被子越多,甚至象徵女方家越富有,對女兒越疼愛。現在對合歡被的數量已經不講究,配備兩床表達美好祝願就可以了。
三、鴛鴦枕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四、龍鳳毛巾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准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五、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六、喜梳喜梳也是中國結婚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發梳在一起,秤之為「結發」,有「結發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5、陝北榆林靖邊結婚彩禮多少?

每個地區的結婚彩禮都不同,多多少少都會受結婚風俗以及家庭經濟能力的影響,那麼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一下2021年陝西各地結婚彩禮一覽表,陝西結婚彩禮錢一般給多少2021。

一、2021年陝西各地結婚彩禮一覽表

1、榆林:榆林的彩禮一般是66000、88000元之類的吉利數字,還要給女方零花錢。
2、銅川:在銅川,彩禮錢一般都在10w以內,至於女方家還有沒有別的其他要求就再議。
3、寶雞:寶雞市的彩禮不是很多,一般1—2w就足夠了,但是下轄的區縣大部分是5—8w的價格。
4、渭南:起步價是3w以上,很多開口就是10w的,越是貧窮的人家,要的彩禮錢越多。
5、延安:從8800到10w20w不等,大部分家庭給的彩禮是五位數起,房子是必備品。
6、漢中:一般是准備6-12w左右,娶一個城裡姑娘,當然彩禮錢也不會太便宜,至少是5w起價。
7、安康:彩禮錢實際上是6-8w之間,安康的區縣可能會在此基礎上再多加一點點。
8、商洛:商洛市的彩禮錢一般要求是1到2w,下轄區縣,條件好點的是要求3到5w,差點的是5到8w。
9、咸陽:大部分咸陽人的彩禮要求是在3-6w,少數會開口要10w。

二、陝西結婚彩禮錢一般給多少2021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1. 西安的彩禮在2-6W左右,西安雖是省會,但彩禮錢卻不是很貴。有很多西安妹子甚至娘家倒貼,除了彩禮,還需要送禮物,通常是煙酒茶點心蓮藕生肉。
2. 如果是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家,會給6萬左右的彩禮錢。而新娘也會給3萬左右的嫁妝錢,所以實際上的開銷並不算大。而親戚朋友參加婚禮所收的禮金,一般會給新人購買家電,用作家庭啟動資金,如果男方有房子,女方可以出一個車子。
3. 結婚禮金數目各地的要求都不同,有的地方是10001寓意是萬里挑一,旨在表現女方的優秀;也有的是60000寓意順順利利;還有80000祝福對方財源滾滾。由此可見彩禮禮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數字含有特別的寓意。

2021年陝西各地結婚彩禮一覽表,陝西結婚彩禮錢一般給多少2021,今天就為大家分享到這了,相信看完上面的關於陝西的彩禮內容之後應該也有一定的了解了,不過也僅供參考哦。

6、請問回族對聘禮和嫁妝的風俗是怎樣的呢?

一、回族聘禮風俗

回族的聘禮主張以男子的經濟狀況量力而行,認為這是男方履行的義務,而不是婚姻的有效條件。

二、回族嫁妝風俗

女方家的嫁妝是新娘陪嫁用的東西,如傢俱、衣服、被褥、生活用品等,此外,會將女方將男方提供的「女卡銀」作為添置嫁妝與舉行婚禮之用。嫁妝會由新娘的兄弟在收到男方家禮品的當天,送到男方家。

(6)陝北的嫁妝擴展資料

回族婚禮風俗:

1、內部通婚 外教徒結親必須進教

回族通常在本民族內部通婚,若欲締結婚姻的雙方中女方為非穆斯林,則要遵守回族「許進不許出」婚姻原則:首先女方要自願「進教」,其次女方要以「從夫居」的方式生活。

2、周五為婚 齋月期不舉行婚禮

回族青年男女結婚一般都選擇周五為婚,因為周五在回族的風俗習慣中被認為是非常吉利的日子。其次,回族婚俗規定齋月期間不得舉行婚禮。

7、陝北榆林有什麼婚嫁風俗?

由於習俗不同,各個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祖祖輩輩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老百姓,更是以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情演繹著他們民俗文化。
 我們且來看看這陝北人民的婚嫁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嫁,在舊時特別講究門當戶對,多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定。婚嫁儀式城鄉大同小異,略有區別。

 兒女婚事,一般先由父母托媒提親,經雙方家長調查(諸如年齡、品行、門風等)同意後,即擇日定親。定親一般由男方送女方家4色水禮(煙、酒、肉、糕點之類)、首飾、布料、糧食、衣物和彩禮,女方也給未婚夫饋贈鞋、帽或衣服等作為雙方定婚之禮。
 雙方同意定婚後,便是擇日迎親結婚,結婚為新婚夫婦一生最為隆重的儀式。

 結婚迎親由迎人婆姨1—2人,男子數人組成(去時為單數,回來時與新娘合為雙數),同時攜帶「離母糕」、「大饃饃」以及新娘上轎衣服、首飾品並抬花轎(沒有花轎則騎毛驢)。還有鎖吶鼓樂隊,大吹大擂,去新娘家迎親。屆時新娘家備以豐盛酒席和佳餚款待迎親賓朋。然後,女方家也同樣約請本族和親戚中婦女3至5人,男子7、8人組成送親隊伍,並攜帶陪送嫁妝前往送人。

 新娘坐轎或騎毛驢,均應面戴紅紗巾,也叫「蓋頭」,一路上鼓樂高奏,路人爭睹,熱鬧異常。 在新娘迎回進入洞房之前,婆媳之間互贈見面禮,生活特別富裕者互贈手鐲、戒指、耳環等,一般平民則贈內衣、兜肚、針簪等。新娘、新郎進入洞房後,在舊時還有「踩四角」、「揩臉」、「上頭(結發)」、「吃兒女扁食(意為多兒多女)」等風俗。而後設宴招待送人親戚和前來祝賀婚禮的所有賓朋。

 入夜,則是鬧洞房,由同輩年輕男女與新郎、新娘逗趣取樂,鬧房內容,花樣翻新,豐富多彩,兼大歡喜。鬧房結束,新郎、新娘共進晚餐。最後是「送兒女饃饃」。舊時由婆母身著山羊皮襖,一手持擀麵杖,一手以升子端饃頭7個。用擀杖戳破洞房窗戶紙,將饃投入洞房,並念念有詞曰:「手裡端個升子,來年抱個孫子,攔門敲一棍,孫子一大群」。以此祈求五男二女,後繼興旺。然後夫妻「收四角(床鋪四角置放的紅棗、核桃、銀針、紅線)」,同榻就寢。

 次日晨起,新娘梳洗打扮,謂之「開臉」。早餐後,新郎新娘出洞房舉行禮拜。先拜祖先,次拜高堂,夫妻相拜,再拜媒人及所有親朋來賓之長者,謂之「見大小」。凡受禮者均饋贈禮錢,置於盤中,由新郎端至洞房門口,新娘從盤中抓一把錢,謂之「抓拜禮」,所抓之錢屬新娘之私房錢。禮拜後,開午宴,新郎新娘逐席斟酒禮拜,謂之「拜席口」。飯後親戚賓客分別各自返回,至此,迎親結束。

  次日,新娘陪同新郎回娘家,謂之「回門」。新郎回門期間,新娘家戶內近親分別宴請女婿客(新郎),新郎首次回門,宴請就餐均坐上席,不分老少長幼都應予新女婿敬酒(但下次再去岳父家則無此俗)。新郎新娘返回時,新娘父母同行而去,叫作「看回門」。雙方父母,互稱親家,同桌而坐,頻頻舉杯,促膝談心,甚是融洽。至此婚禮儀式全部告畢。

8、女方准備的基本嫁妝應該有哪些?

首先還是壓箱底:有一個密碼箱中是主要的嫁妝,一般是女方父母把男方的彩禮適當增減後直接給女兒傍身。再就是首飾之類的。

其次是准備婚房床上用品:床上用品指的是床上四件套。一般來說准備兩套甚至四套,具體看當地的風俗習慣。

女方出嫁嫁妝要准備子孫桶,中式婚禮少不了子孫桶,一般是紅色大小兩個桶也有是一個紅色大桶。桶用紅布包好、桶內放紅棗、花生、桂圓和蓮子,上面貼喜字。

女方出嫁嫁妝要准備小家電:各種日常用到的小家電是嫁妝必備品,當然有些地區還有鍋碗瓢盆。

如今異地結婚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很多地區的女方嫁妝不會准備太多。甚至很多嫁妝都不準備,只准備一個壓箱底密碼箱,裡面有女方家長給女兒傍身的財物。

婚禮100婚宴網提醒新人朋友還是多咨詢當地的結婚風俗習慣,特別是新郎要多和新娘及岳父母商量,這樣才能讓婚禮婚宴更完美。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