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喪葬風俗
1、關於各個地方的死人地方的習俗?
一、中國人土葬
人死後多為土葬。舊時喪葬儀式復雜而繁瑣,而且有濃厚的迷信色彩。老人彌留之際,子女必須侍立左右,直至逝世,俗稱「送終」。瞑目時,燒草鞋、雨傘、包袱、香紙、錫箔,叫做「送盤纏」。將遺體置門板上,移至中堂或堂前右側,頭墊七塊瓦片,面蓋草紙,口含一枚紅紙包好的銅錢,腳後點一盞青油燈。同時差人帶一把雨傘往親友家報喪。到親友家,將雨傘頂朝上,豎於門檻上,親友接到凶訊,即備禮前往吊喪。女婿送壽桃、粽子、豬頭、全雞、全鵝;一般親友送香紙、壽被、輓聯、綢緞被面等。入殮,俗叫「落材」。殮棺前給死者梳洗更衣,然後由長子捧頭,女兒或女婿捧抱進棺材,放入木炭、石灰包,再將親友送來的「壽被」一一蓋上,並由女兒、媳婦報送者姓名,最後合棺,謂稱「封材」。
出殯儀式最為隆重,富裕人家,出殯前要請道士做三日天夜道場,超度死者,叫「做功德」。出殯日,要請有地位者宣讀祭文,焚燒神像,子女披麻戴孝,足穿草鞋,在孝堂拜見弔孝親友。出殯時,女婿舉墳頭傘、背紙錢袋前導。親友戴白帽、白兜、捧香隨後。一路鳴鑼擊鼓、吹嗩吶、散紙錢,直至墓地。棺材入土後,以磚為廓。晚上備「白事酒」宴請送喪親友,回贈每人毛巾一條,或白布五六尺,謂「謝孝」。建國後,喪禮的封建迷信內容大多廢除,葬儀從簡,一般以送花圈,佩黑紗、小白花,舉行追悼會表示哀悼。1979年後,城鎮逐漸通行火化,農村仍以土葬為主。
二、 愛斯基摩人的冰葬
這是北美愛斯基摩人的葬俗。老人患病後不願成為家庭的累贅。當他們預感到死神將要來臨時,就對兒子說,自己年老睏倦,想要睡覺,需要一張獸皮。兒子會意,即准備一個冰洞,讓父親躺進去,用獸皮蓋好,然後用冰塊封住洞口, 父便安然死去。五天以後,兒子需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認為這樣父親的靈魂便可離開冰洞,升入天堂。
三、 古巴人戴帽悼亡
在古巴熱那河流域部分地域,不論男女,平對任憑刮風下雨,一概不戴帽子;如果家中親人世,則戴帽一星期喪示悼念。
四、 大洋洲的架船天葬
這是大洋洲新愛爾絲島欽達須地區通行的葬禮。當地居民將「天葬」與「水葬」結合起來,人死以後,屍體被加以裝飾,放到一隻小船之中。然後,其他人將這只盛屍船架在樹杈上,實行天葬。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屍體便腐化。別人把剩下的骨骸,或者收集起來埋入地下,或者分散到家中,或者分散到森林之中。
五、多貢人的洞葬
馬里多貢族的喪俗。多貢人世居山區,其村落的某一處山岩頂端要建有用石塊壘成的小型尖塔。塔旁是一深不可測的山洞,用以安葬死去的人。多貢人對去世者要舉行洞葬儀式。親友鄉鄰攀上壘有小塔的山頂,並用繩子把屍體拽上去再吊入安放死者的山洞。此時「洞葬」就完成了,既不蓋土,也不火焚。
六、美國阿米族人一墓兩碑
這是美國阿米族人的葬俗。人們平時穿一身黑色衣服,而死後卻全身換上白色衣服。死者在家裡停放三天後才埋莽。墳墓上立兩塊石碑,一大一小,大的立在頭部,小的立在足部。
七、 墨西哥人的死前懺悔
這是墨西哥阿斯特克族的習俗。老人在離開人世前,要向祭司懺悔,把自己一生中所犯過失甚至罪惡全部都說來,求得神的寬恕。平民百姓要到祭司家懺梅,上層人物在自家懺悔。懺悔的日子越接近死期越好。懺悔前,懺悔者把香料投入爐中,並用手指觸地,表示向火神、大地宣誓,接著開始敘自己的一生,交代自己所犯一切過失。懺侮完畢,祭司要對懺悔者進行懲罰,用尖尖的木刺刺穿他的舌頭。有時木刺多達八十根。懺悔儀式過後,懺侮者如釋重負,不再擔心死後受到懲罰,可安心等待死亡了。
八、加譯爾半島的絕屍葬
這是大洋洲聖克里斯托巴爾島、加譯爾半島居民的葬俗。當地人認為死人的精靈會在村中游盪、作祟。因而,人死後,舉行過葬儀准備下葬的時候,要將屍體加以捆綁。有的是用繩子把死者腳指纏使,也有的是用席子把屍體包裹扎縛,然後,再埋入墓穴。認為這樣死人的精靈就很難出來擾亂村民的生活。
世界各國的喪葬忌諱
由於世界各國風俗民情不同,喪葬中的忌諱也各有不同。
在美國和英國,人們認為在大庭廣眾之中,節哀是知禮的表現,所以在喪禮中一般不大哭大鬧,表現得很有節制。在波士頓,吊喪的客人,不準吃3塊以上的三明治,如果吃了,就會認為不尊重被吊者或者是不吉利。
2、無錫喪事一般舉辦幾天
一般都是放三天。辦理喪事需要幾天,取決於喪事的規模。我們每個人的經濟情況不同,有的人希望把喪事辦的風風光光,規模越大越好。
有的人則希望喪事簡單一點,花費不能太高,不能超過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所以規模越大的喪事,自然耗費的時間就久,通常要7天左右才能結束。而規模小的喪事辦起來自然就快,通常三天以內就可以結束。
辦理喪事需要幾天,取決於各地的風俗習慣。這個也是影響喪事辦理時間長短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全國各地的習俗差異還是比較大的。
有的地方對停棺時間有講究,這樣停棺時間就會比較長,那麼相應的喪事辦理的時間也長,而有的地方講究讓死者早日入土,這樣喪事辦理起來時間也就很短。
3、無錫對故去的人三年有什麼風俗
如今這種情況經來常見,如果自不火化則領取不到喪葬費或單位補助,甚至辦不了消戶。所以,許多人家親人故去,只有先存放在公墓。據了解,從公墓取出時,沒有太多規矩,畢竟不是魂歸之所。不過如果要入土為安,南北兩地的人都要辦一個儀式,南方人更講究一些,農村可能還要辦道場,請和尚或者道士來做法。總結起來有三個方面要注意,一是日子,也是時辰,要選擇好。二是儀式,要看辦多大,如果是在農村辦,可能會要請的人多一些。三是來賓,要提前請親戚朋友。至於風俗禮節,請來親戚中的老人後,自然就能明白了,各地大不一樣。
4、傳統葬禮上有什麼規矩?
埋葬流行於世界各地。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漢族土葬有幾千年的歷史,古時講究入土為安,因《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厚葬才是孝順。新中國建國後則統一改為了火葬。愛斯基摩人居於冰天雪地無法土葬,每築一小型圓頂雪舍安葬死者。
葬死者,最初視為聖地,但後來則視為不潔之地加以迴避,並用石灰塗成白色俾便辨認而免誤入,此即隱喻之語源。但此類洞窟墓地極多民族仍視為聖地並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蘭卡數以千計之岩窟廟即是。
(4)無錫喪葬風俗擴展資料: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對方位每與宗教有關,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側朝著聖地麥加;佛教徒頭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當即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謂。
非洲達加里族男女有別,據某學者謂:男屍面東,意指日出而作——狩獵耕種;女屍面西,意指日落應炊晚膳。巴比倫及蘇美人卧姿僅限高階層身分,賤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
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時踡伏作胎兒狀,似有返本歸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1970年維也納有所謂「立葬愛好者俱樂部」,會員死後置入塑膠筒,掘地為洞直立埋葬。
5、無錫親家的父母去世,對方親家要參加葬禮嗎?
我覺得是你親家的父母去世而不是你親家去世,我覺得,親家的父母的去世,當然也是,這是屬於自己的,長輩,我覺得這個嗯葬禮,你是應該禮貌性的去參加的,而且要隨一些錢,嗯,但是如果有一朝一日,你的親家去世的時候,你就不能去,因為在我們農村有一句古話就是親家,不能夠發喪慶家,所以說。所以說你親家的父母是你的長輩和你的親家是兩回事這個時候如果他們家出現什麼事的時候你是應該出現在他們的藏葬禮的這個時候如果你不去就沒有什麼道理讓人感覺到你這個人非常的不近人情
6、喪葬習俗有什麼?
喪葬習俗流有圓墳、燒七、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
1、圓墳
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2、燒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今天的人們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3、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
死者亡故後100天,孝子要上墳燒化冥紙冥錢,或將死者亡靈請回家中祭奠。此亦為小祭,也稱「百日」。
周年分頭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頭周年、二周年皆為小祭,三周年最為隆重,一般都要過大事,搭設祭棚,請鼓樂手、陰陽班子打醮念經、呈獻紙活、花圈等。
(6)無錫喪葬風俗擴展資料:
喪葬中,所有人手握牽引靈車繩索的人一起合唱輓歌。漢代田橫的門客寫的輓歌的歌辭有《薤露》、《蒿里》二章。當時田橫自殺,門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來了。歌辭的意思是說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曬干滅亡,又以為人死了靈魂回歸到泰山南邊的蒿里。所以有這兩章。
7、喪葬基本習俗講究,都有哪些?
第一,穿喪服。
在整個喪葬儀式期間,所有的家屬和親人都要穿喪服。直系親屬比如女兒、兒子,還有孫子孫女,是要披麻戴孝,穿麻衣。其他的親戚朋友,要根據身份和輩分的不同,穿著不同的喪服。
現在各個地方的喪服顏色各有不同,一般是藍色、黃色、白色為主。各個地方的習俗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地方可能不同的人家,穿著的顏色也有講究,因為有喜喪和普通喪事的區別,這要根據每個喪主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
第二,出殯。
在過去,出殯就是將棺木抬到山下下葬。親人在送葬的途中,需要三跪九叩。但是現在已經取消了土葬,都改為火葬。所以就是將遺體火化之後,將骨灰盒取回,葬在墓地里。
第三,死牲。
一般來說,喪葬時都要准備一些死牲。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比較富有的人家會准備豬,窮苦的人家就會准備小隻的雞鴨。這些死牲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供品,被認為是非常有福氣的東西。
在喪葬儀式結束之後,這些供品就會分給親戚朋友帶回家。還有一些會把這些供品用於舉辦宴席,因為很多農村在出殯回來之後是要辦宴席的。
第四,焚燒。
在入棺的當天晚上,要指將死者的衣服、被褥等東西都燒掉。意思就是燒掉了這些東西之後,人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連同他曾經的痕跡都一同燒掉了。就像是一個儀式一般,不帶什麼來,也不帶什麼東西走。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會燒紙房子、紙錢、紙車子等,希望死者到了下面也能夠有錢花,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五,服喪。
現在服喪已經變得越來越簡單了,可以在家裡設靈堂。同時,在服喪期間要吃素食,穿素衣。
8、傳統殯葬都有哪些習俗?
殯葬俗指白事,在民間因地域和民族各有其獨特的風俗。所謂殯葬,"殯"是祭奠或悼念死者,即喪禮;"葬"則是安葬遺體的行為。殯葬一方面是在安置死者,另一方面又是在安排招待那些前來治喪、吊喪的人群。喪葬習俗是處理死者遺體及相關的悼念方式,是構成了人生儀禮的最後一環。死亡意味著人生旅程的終結,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就有開始與結束。人有生死,就有生死的文化。殯葬文化是圍繞死亡事件和死亡活動而形成的思想文化體系,並且受社會經濟、政治、意識形態、民風民俗、人情世故的影響和制約。
中華民族殯葬習俗和殯葬文化源遠流長,數萬年前就有了一定的喪葬形式。由於人們對圖騰的崇拜,對死人的崇拜,受封建思想的影響,發展到對死人的畏懼,沿著這條線發展到「厚葬薄養」的傳統習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還是「唯心主義「占上風的一個習俗文化領域。迷信的、封建的殯葬活動,在民間仍然流行並嚴重地存在。根據中國人的傳統倫理觀念,當親人臨終時,親屬要給他穿好衣服,帶上渡河線、買路線,如同給出遠門的親人整理行裝一樣。安葬之後,每逢節日、誕辰,親屬要上墳掃墓,焚紙送物,不僅帶有點心、水果,還有巧克力、啤酒,甚至還要為死人點燃一支香煙,如此體貼周到的服務,孝子與親友間的人情關系表現得淋漓盡致。
殯葬習俗和殯葬文化是社會是社會習俗和文化的一部分。是生者為死者而建立、形成、發展起來的習俗和文化,也是社會禮儀的一個重要內容,因此。它反映並長期受制於社會傳統。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類走向文明,為滿足社會心理的需求。出現了殯葬服飾文化、公墓文化、殯儀館建築文化、殯葬設備和技術等等,內容非常豐富,這些新的學科分支形成殯葬文化學的學科群。
原始人對"棄屍"已經"看不下去",心中不忍。於是產生了殯葬。殯葬是人類自我意識達到高度清晰的產物,到文明社會,喪禮發展起來,後來變得越來越繁瑣。比如,一位老人忙了一輩子,死後若不給一個"象樣的"喪禮,不受到"鄭重"的對待,人們總會覺得對不起死者,會認為後人"不孝"、死者一輩子"不值"等。即使是現代,如果喪事太草率,人們仍會覺得人生不完整。同時,重要人物的喪禮要格外的隆重,如為帝王築陵墓。如果將大人物的喪事辦得和小人物無差別,人們也會覺得太不應該。殯葬活動是生者籌辦的、辦給生者看的。告訴別人這樣不會有始無終。心理需求也是人性的需求。就象吃飯、睡覺一類物質需求一樣。只要不妨礙社會,就應當予以滿足,
全部殯葬活動都是按照生者的生活模式而設計的,如生者的房屋稱"陽宅",墓地則稱"陰宅"。生者愛受人尊敬,因而人們也就百般地"尊敬"死者,給他們瞌頭、上香。生者要吃飯,因而也就給死者上祭品等。因而,殯葬文化本質上是一種特殊的生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