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恩施風俗習慣

恩施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8-11 17:08:41

1、恩施過年時有哪些習俗

1、出天行

在正月初一黎明開亮口時,由當家人進行。開大門後,擇當年歷書所記大吉大利方向出行,並不走多遠,朝這一方向點香燭放鞭炮,祈求一年平安吉利,此後就可隨意出門去各處走動。

出天行後,將寫有「出行大吉」、「對我生財」的紅紙條貼神龕下壁或門上。出天行不帶小孩,雖有「童言無忌」之說,但擔心天真無邪的孩子說出不好聽的實在話,影響一年的運氣。

2、祭祖敬神

出天行後,在正中供有「天地君(國)親師位」,還要去廚房專門敬灶神,朝門口敬土地神,這是先給祖先和神拜年。城裡街上每家沒土地廟,就在門口點香蠟燒紙敬屋檐童子和土地神。

3、拜年

敬神後,請家中老人長輩在堂屋上坐,下置蒲團,按輩分高低依次拜年。如有祖孫三輩,先是父輩孫輩給祖輩拜年,再是孫輩給父輩拜年。

如祖輩父輩有多人則依年齡順序進行,這些下對上的拜年,都在蒲團上叩頭行大禮,口裡說祝福壽的話,長輩則給下輩說祝願的話,給小孩兒把紅紙包的壓歲錢。如老人還沒起來,小輩就提蒲團去老人床前拜年。

4、破五

過了正月初五,生意人則可擇吉開張營業,所以稱為破五。如果這天日子好,則可開張營業。破五還有一屋意思,過了這天,說話做事不像前幾天有那麼多的忌諱。

5、看新靈

家內拜年以後,正月初一這天必須去頭年死了長輩的親友家拜年,實際是給亡人拜年,稱為看新靈。

去時帶臘肉、糍粑、糖食糕點等禮品,香蠟紙燭鞭炮,在親友堂屋供亡靈的香案前祭拜。主人家這天則設酒宴招待。看新靈只死後第一年進行,除正月初一以外,別的日子都不行,因為亡人為大。

2、恩施的風俗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北省的西南部,國土面積2139×104hm2 ,轄6 縣2市,即巴東、咸豐、建始、來鳳、宣恩、鶴峰6縣和恩施、利川2市,其中巴東縣地處三峽水庫的庫區,屬水庫移民區。這里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信息封閉,是湖北省的貧困地區之一,但水、礦產、旅遊和生物資源豐富。
1 恩施州的資源優勢
1. 1 氣候資源優勢
恩施地區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高低懸殊,使全州的氣候及植被類型呈現明顯的垂直變化。由於地處我國東部亞熱帶季風區,氣候特點是冬暖夏涼,霧多濕重, 雨量充沛, 年平均溫度15 ~17℃,高山氣溫較低,而盆地氣溫較高,這樣就形成了氣候的復雜性,為眾多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許多耐寒、耐熱生物在本區都有分布。
1. 2 農業資源優勢
恩施少數民族地區的氣候資源優勢,為各種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山腳下水源豐富的地方可以種植水稻,稻米質量優良,可與東北大米媲美;山上可種植土豆和玉米,因為霧多濕度大,氣候冷涼,土豆的干物質積累多,品質較好。由於該地區經濟落後,有些地方仍處於原始狀態,所以保存有豐富的野生種質資源。
1. 3 旅遊資源優勢
恩施州溝壑縱橫,山巒起伏,旅遊資源豐富。現有的旅遊資源主要有恩施市七里坪的落仙洞、龍鱗宮溶洞等,利川市有亞洲最大的溶洞騰龍洞,其中巴東旅遊資源最為豐富,有小三峽、神農溪等景點。由於巴東地處長江三峽,有巴東港等碼頭,交通比較便利,對外交流相對其它縣市多,因此可以開發恩施景點、三峽水利工程、神農溪、神農架旅遊線,把恩施景點納入"大三峽"旅遊區。
1. 4 文化資源優勢
這里聚居了土家族、苗族、侗族和白族等28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地區有他們獨特的文化和風俗習慣,我們要加強少數民族文化研究,把這種民族文化轉變成精神財富,建立恩施生態旅遊和民族風情旅遊區。
1. 5 礦產資源優勢
恩施是我國著名的高硒區,是國家的"天然硒庫",有"中國硒都"之稱,境內的硒礦床形成了獨特的硒資源圈。西部大開發的熱潮已經興起,恩施地區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地區之一,這給恩施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為適應西部大開發及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恩施地區的相關產業紛紛打出"富硒牌",把開發硒資源作為當地的優勢產業,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恩施州通過調整產業結構,開發富硒農產品、富硒保健食品和富硒中葯材的企業已取得了較好的成就。
1. 6 生物資源優勢
由於氣候獨特,恩施地區生物資源和物種豐富,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其中野菜資源豐富,天然富硒,無污染,營養價值高,有一定產業規模的有:富硒葛仙米、蒓萊、魚腥草、魔芋、蕨菜、薇菜等。此外,還有富硒綠茶、來鳳縣的富硒生薑、利川的山葯、宣恩的富硒火腿和巴東的臍橙等特產。由於生物資源豐富,該區野菜眾多,而且葯食兼用。恩施州是湖北省和全國重要的中葯材生產基地,素有"華中葯庫"之美稱。
2 恩施州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2. 1 旅遊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據了解,恩施的旅遊景點不存在環境容納量的問題。由於遊客相對較少,造成旺季不旺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交通不便,外地遊客稀少;二是旅遊點分散,許多景點的景觀較少。
2. 2 自然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恩施地區的資源雖然豐富,但地處山區,許多田地的坡度較大,耕作易造成水土流失。由於人多地少,開荒種植較普遍,已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恩施境內森林資源較多,但由於土家族有住吊腳樓的習慣,需要的木材也較多。恩施野生資源較多,但毀林種葯、濫采亂挖比較嚴重,破壞了植被。
2. 3 農產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農產品開發中主要有以下問題:
①信息不靈,交通不暢。恩施地區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基本上無工業污染,所以為綠色農產品的開發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許多高山農民很少或根本沒有施用過化肥和農葯,作物品種也是當地的農家品種,雖然產量低,但營養價值高,保健功能強。要把劣勢轉變為優勢,關鍵是要解決交通運輸問題。
②中葯材生產不規范。中葯材栽培基本上以農戶為單位進行,葯材種源質量差、栽培方式落後。農葯、化肥的使用不規范,嚴重影響了中葯材的產量和品質。
③山野菜開發不合理。恩施地區的山野菜較豐富,但濫采亂挖現象嚴重,造成了對資源的浪費,許多資源已面臨瀕危和枯竭;;採收技術不合理,造成商品價值不高;加工工藝落後,保鮮技術差;信息不靈,市場不暢;對野菜的營養價值、保健價值和葯用價值認識不足。
3 恩施州的資源開發對策
3. 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生態旅遊業恩施州交通不便的問題可在滬蓉高速公路、枝萬鐵路、清江高壩洲水庫建成後得到解決。此外,恩施州要加強州內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到達旅遊景點的交通,提高旅遊景點的旅遊質量;加強各旅遊點的聯系,統一管理,解決旅遊點分散問題;發展區域網路,把恩施的景點、三峽景點、張家界景點及神農架景點連成一體;把山區田園風光觀賞與民族文化旅遊結合起來,將民族文化風情旅遊和風景旅遊融為一體。
3. 2 建立現代化的中葯材生產基地
恩施州必須對中葯材栽培進行規范化管理,制定中葯材生產管理條例,以保障中葯材質量,因此必須建立現代化的中葯材生產基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中葯材的質量,從而提高優勢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3. 3 發展綠色農產品
首先,發展高山反季節蔬菜產業。恩施地處亞熱帶,但冬暖夏涼,可以在華中、華南夏季蔬菜淡季提供新鮮的反季節蔬菜。目前已經有小規模的生產,政府應加強引導,避免盲目性,改變品種單一的局面;增強綠色產品意識,提高產品附加值;改善高山的交通,便於運輸蔬菜。
其次,開發山野菜資源。恩施山野菜資源豐富,要提高對山野菜價值的認識。這里的山野菜既沒有污染,又天然富硒,天然純凈、保健功能強、營養價值高、風味獨特,且許多野菜葯食兼用,可製成天然保健食品和旅遊食品,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山野菜在國際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應加大出口力度。

3、湖北 恩施 風俗

走親戚,俗稱「看人家」。
背煙、酒、糧、火腿等到女方的親戚家,如姑媽、外公、舅舅、叔叔、伯伯等家去玩一下,讓親人們看一看,去哪些地方,看你女朋友家的安排了。去了嘴甜一點,你女朋友稱呼什麼,你跟著稱呼什麼,表現得有禮貌點就行了,親戚家會管飯的,當然拿東西去不會白拿,親戚家會給你「打發錢」,打發錢你是一定要收的,呵呵~當然不會虧了。
記住一點,有禮貌就行了。

4、土家族有什麼風俗習慣?

土家族民間非常重視傳統節日,自年始至年終,可謂月月有節。

正臘月間的年節、元宵節,二月社日、花朝節,三月寒食節、清明節,四月初八牛王節,五月端午節,六月初六向王節,七月乞巧節、女兒會、月半節,八月十五中秋節,九月初九重陽節,十月初一「寒衣節」等等,都是較為重大的節日。

在眾多節日中,以「過趕年」最具特色,現只有部分地區保留這一習俗。過趕年,也稱過蓑衣年,即逢月大臘月二十九過年,月小臘月二十八過年,因比漢族提前一天過年,故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

(4)恩施風俗習慣擴展資料:

族稱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密基卡」或「貝錦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

歷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稱為「蠻」或「夷」。宋代以前,居住在武陵地區的土家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 。宋代以後,土家族就單獨被稱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蠻」等 。改土歸流後,隨著漢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對舉,以對武陵地區的土家、漢、苗三族進行區分。

「土家」作為族稱,是在較晚時期出現的。民國時期的《咸豐縣志》將土司後裔的「支庶之家」稱為「土家」,而將當地漢族移民稱為「客家」。

5、土家族有哪些傳統節日

土家族的傳統節日有:牛王節、嫁毛蟲節、五月節、趕年節、舍巴節、女兒會、六月六、調年會等。

土家族節日民俗較多。從節日內容看,有祭祀節日、紀念節日、慶賀節日、社交娛樂及生產性節日五類。其宗教信仰有對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水等皆為崇拜對象。動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圖騰崇拜,如鷹、白虎圖騰,特別是以白虎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廟,立有白虎神位,經常祭祀。還有對祖先、鬼神等崇拜。

牛王節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節。這天各地都要舉辦牛王節歌會,搭起歌台,將牛頭像懸掛在歌台中央,以歌頌牛的功德。牛王節十分熱鬧,各家各戶提前 一天將牛梳洗干凈,喂精飼料,角上系一朵大紅花,一早牽著去趕歌會,同時,也藉此機會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壯。傳說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間日子苦,終日勞作,仍吃不飽,就悄悄盜了仙谷給人間,這事讓守穀神發現了,告到玉帝那裡,玉帝一氣之下將神牛打下凡間,讓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從那以後,牛就陪伴人們耕田了。人們不忘神牛盜仙谷之恩,就將「仙谷」改為「盜谷」,日後又將「盜谷」改為「稻穀」。神牛盜仙谷的時間是農歷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將這天定為「牛王節」,以各種形式予以慶祝,這便是牛王節的來歷。

嫁毛蟲節

此外,四月初八日過「嫁毛蟲」節,又稱「敬婆婆神」。屆時,家家用紅紙兩條,分別寫著:「佛生四月八,毛蟲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歸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貼在堂屋左側中柱上面,以為此舉可以驅除蟲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為「曬龍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皆與漢族地區相近似。但對重陽節,黔東北土家族較為重視,須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陽不打粑,老虎要咬媽;重陽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說。

五月節

農歷五月初五,有些地方俗稱五月節,民間的風俗是做粽子,掛香包,掛菖蒲艾蒿,燒艾條,到江邊 祭祀鬼神;公眾性的活動則是一年一度的龍船競渡。五月節實際就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亦稱「龍舟節」、「端陽節」。端午之「端」字為「月之初」;五月、五日自唐以來稱「午月」、「午日」,故五月五日被稱為「端午」;既然是兩個「午」,故又被稱作「重午」;再者,由於古人把午時稱作「陽辰」,所以又稱「端陽」。

趕年節

趕年節是土家族傳統節日,以「趕年」最為隆重。土家人過大年時間比漢族提前一天,小月為臘月二十八,大月為二十九。為什麼要提前,有幾種傳說: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間,其先民隨胡宗憲征倭。於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將士,除夕倭寇不備,遂大捷,後人沿之,遂成家風。關於抗倭立功符合歷史事實,《明史》有載。還有關於為了打仗而提前。過趕年節要作糯米粑,殺豬祭祖、煮酒。除夕之夜還要「守年」、「搶年」,即吃過團圓飯後,手執吹火筒在房前屋後轉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獵槍上山走一趟曰「模營」,以紀念先人。雖提前一天「趕年」,大年三十晚上還照樣過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鄰」。還有各種文娛活動,「玩龍燈」、「盪鞦韆」、「踩高蹺」、「唱難戲」等等。

舍巴節

「舍巴日」,土家語,又稱「舍巴巴」,「舍巴」擺手之意,「日」,動詞,「做」之意。土家語動賓倒置,「舍巴日」,漢語直譯為「做擺手」,意譯為「擺手舞」。帶有濃厚的祭祀色彩,歌隨舞生,舞隨歌名。相傳擺手舞源於古代的巴渝舞,是古代的一種戰舞,始於遠古,繁盛於明清時期。舍巴分為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種。跳擺手舞不拘人數多少,多者上萬,少者數百,擺手時以鳴大鑼、擊大鼓呼應節奏,氣勢恢宏,動人心魄。主要特點是手腳呈同邊動作,翩翩進退,成對成雙,節奏鮮明生動。擺手歌長達數萬行,堪稱土家族史詩。

女兒會

「女兒會」,又名恩施土家女兒會,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風俗習慣,也是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一種場所,被譽為東方情人節或土家情人節。

六月六

絕大部分土家族都將六月六稱之為「曬龍袍」,與漢族稱謂基本相同,但節日傳說截然不同。關於六月六來源的傳說很多,其中最廣泛的說法是:這一天是湖南茅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難之日。相傳,覃篨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壓迫,在這天慘遭殺害。在刑場上,覃篨怒目圓睜,當劊子手凌遲剝皮時,忽然從他身上飛出九條金龍,霎時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朱元璋嚇得從金殿龍椅上暈倒在地,連忙爬起來禱告蒼天。同時下令將人曬干,紮成覃篨像,讓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將覃篨血染的戰袍搶回來洗凈曬干,立廟祭祀,謂之「曬龍袍」。從民間傳說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個重要的紀念性節日。

調年會

「調年」是土家族的春節,它要先漢族的春節一天。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土家族的先民隨胡宗憲征討倭寇,在臘月二十九那天提前過了年,慰犒將士。將士們吃了豐盛的酒席,養精蓄銳,到除夕那天狠狠打擊了倭寇,取得了勝利。以後,為了紀念土家先人,土家人提前過年,並相沿成俗。土家族的調年是一年中最為隆重的節日,他們要在調年期間舉行豐富的喜慶活動。調年活動持續幾天,甚至十幾天。一般的是根據每個家族自身的情況來看是否過趕年,如鳳凰縣有韓姓土家族二十八過年的,但也有韓姓土家族是三十才過年的,也有傅姓、戴姓二十九過年的等等。

6、湖北恩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以及哪些名族風俗習慣?

仙佛寺 位於來鳳、宣恩交界處的酉水河東岸,距來鳳縣城約8公里。建鑿於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開鑿年代最古遠的石窟寺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石窟寺。仙佛寺陷棲崖壁之中,重檐三疊。干欄式廟... 魚木寨 位於利川西部,地處318國道線利川至萬州途中的謀道境內,距重慶市萬州港口50公里。是一個具雄、奇、險、古為一體的旅遊勝地,總面積20平方公里,寨內遍布古墓群、古棧道、山寨卡門、瀑布等奇觀,有世外桃源、「天下第一土家山寨」的美譽。相傳古代... 齊岳山 位於利川市西郊,距利川市僅30公里,距萬州港80公里,318國道從景區穿過。2001年後社會開放。海拔1500~1800米,總面積80000公頃。山上清涼多霧,雨量充沛,濕度較大,適宜各種牧草生長。... 清江闖灘 位於清江中游州府恩施市城區至渾水河大橋段,起漂碼頭位於恩施市城區內,終點碼頭渾水河大橋至恩施城區38.5公里,遊客往返均由專車接送。屬江河漂流探險風景區。1992年向社會開放。清江闖灘長... 坪壩營 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咸豐縣南端,與恩施的來鳳縣、重慶黔江區接壤,距咸豐縣城50公里,距渝懷鐵路正陽火車站12公里,距黔江旅遊機場32公里。屬山嶽型自然風景區。園內有12萬畝原始森林、6萬... 梭布埡石林 國家3A級景區。位於恩施市太陽河鄉境內,距州府恩施市54公里,距重慶奉節天坑地縫34公里。是以石林為主的地文景觀類風景區。1999年向社會開放。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即三個埡。景... 恩施大峽谷 位於恩施市屯堡和板橋境內,正處於恩施—利川—長江三峽旅遊黃金線上,318國道橫穿景區,距恩施市區30公里。峽谷以龐大著稱,險峻傳奇,山頭高昂,有仰天長嘯之浩氣;水質清幽,有脫胎換骨之感受。峽谷中沐撫... 恩施土司城 國家3A級景區。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屬古跡與建築類園林景觀民俗風景區。是恩施州民委落實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設「生態旅遊州、民族風情園」的發展方略,由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仿古土司庄園建築群。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 騰龍洞  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清江上游利川市近郊,距利川市城區6.5公里。屬地文景觀類風景區。2003年9月,利川騰龍洞風景區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投巨資1.5億元打造騰龍洞,使之成為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一大旅遊品牌。2006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投...

7、恩施有些什麼民風

鄂西土家族的節日主要有趕年、牛王節、清明節、六月六(曬龍袍)、女兒會、社日、端午、月半、中秋、小年。

臘肉

臘肉是當地的特色之一,你可以在小攤或者小飯館里品嘗到。當顧客挑選好臘肉後,店主或攤主就先把客人挑的肉放到煤爐上去燒,直燒的滋滋流油,然後扔到放了鹼的開水裡去泡著,再拿清潔球在肉的表面拚命擦,不一會兒,一塊皮黃肉鮮的臘肉就完工了。

合渣

其實就是一個小火鍋,裡面放些豆渣、花生渣、肉末等底料,再加上豬肉、牛肉或者羊肉等原料以構成各種口味,一般每人花費7、8元就可以吃到一個合渣了,無論一鍋有幾人吃,都按照人頭收費。在吃合渣的同時還會配有幾小碟冷盤,比如花生米、冷盤、豆乾等,這些冷盤也都是隨合渣一起奉送的。

格格

這可不是「還珠格格」中的「格格」喲,此「格格」乃是用辣椒乍混和其他主料蒸出來的。在恩施街頭的小飯館門口你隨處可見,有許多極小的蒸籠在旺火上蒸,而這蒸籠里的東西便是「格格」了。「格格」的品種有很多,有牛肉格格、羊肉格格、豬肉格格、肥腸格格等。

土家族苗族居住特點

土家人「所居必擇高嶺」,往往同姓數十戶或上百戶集聚而成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內,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時,只有土司、舍把、族長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畫柱,而一般土民,多編竹為牆,茅草蓋屋,若蓋瓦房,則犯僭越之罪。堂屋正面設有祖先神位,兩旁側室住人。側房內靠前處設火坑,置三腳架,用來架鍋做飯。側房近屋頂處,編竹為樓;樓底懸一木架。竹樓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燒火的熱氣,烘糧食、肉、木柴等。現土家房舍,多建「吊腳樓」式木板瓦房,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數姓一寨,居室形制有兩種,一種是極為簡陋的所謂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蓋茅草的居室,另種是較好的即為吊腳樓。樓下養牲畜,樓上住人。堂屋一側為火屋,置有火坑,坑內置三腳架用以煮飯或炒菜,火坑後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間即為該家長者居住。

苗族信仰

苗族崇尚祖先,不敬君王,不敬先師。在堂屋神龕上,大多隻供奉「×氏堂上歷代祖先」牌位,極少供「天地君親師」的。恩施小茅坡營更較為特別,其祖先牌位供奉在火坑柴尾的一方,此處是萬不能隨意侵犯的。而堂屋神龕上只供奉一塊篾笆折,據說是因其先祖逃難時,躲在一個篾笆折的茅屋內,未讓敵發現而倖免於難,因而供奉篾笆折,以示不忘祖先蒙難之苦。苗人信鬼,每遇人口出生或死亡,都舉到「入譜」或「出譜」儀式。所謂族譜即是一塊裝在竹筒內的青布,凡有小孩出生或新媳婦過門,就把青布按順時針方向轉兩次,即算入譜;反之,凡每死一人,則把青布反轉兩次,即算出譜。苗族還為了趕鬼,祈求吉祥,往往還興還「牛願」、「儺願」、「豬願」等以酬神,如還「牛願」,即在院內豎一「將軍柱」,把牛拴在柱上,由還願的親見屬組成殺牛槍手。殺牛之前,先須打「猴兒鼓」、唱苗歌,跳苗舞。爾後,殺牛槍手一擁而上迅猛將牛殺死,槍手可各分得一支牛腿。其餘牛肉,煮熟後,放於一長條桌上,合族人眾圍桌跳舞唱歌,喝酒吃肉。且都不用筷子,只用手抓來吃,興奮之至可通宵達旦。

土家族苗族飲食習慣及特點

土家人吃食主要為雜糧,如苞谷、小米、蕎麥、紅苕等,吃大米較少。喜腥膻,好飲酒。以大塊大砣肉待客為至誠,若切剁太細,就會被譏為小氣、吝嗇。喝酒用土碗豪飲。對於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離辣椒,另有喝油茶的習慣。即「土家人以油炸黃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綠豆諸物,取水和油,貢茶葉作湯泡之,餉客致敬。」舊時還有咂酒習俗。

苗家飲食。多以苞谷,洋芋為主、較少大米。 喜食酸辣,好飲酒,紅白喜事或親友客人,常以酒款待

土家族農事習慣

土家人勤勞朴實,農時採用「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式。生產中,喜互相幫工、換工式的集體勞動。勞動時,唱歌打鑼鼓助威,謂之薅草鑼鼓。婦女也從事農事活動,常「負簍於背,上山斧薪,下田薅草,有襁褓兒,勤苦特甚」。解放後,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土家地區的農業生產迅速發展,不少地方已接近漢族地區。唯打薅草鑼鼓的習俗仍盛而不衰。

土家族生小孩時風俗

這樣風俗習慣是土家人接親時,男方送一壇子酒到女方家。生小孩後,娘家就用這個壇子裝上糯米釀成的甜酒送回,叫做「今天吃火酒,明年吃甜酒」。未生育而想生育的婦女,要到天王廟或土王廟許願。許願時,將一個裝有灰的碗放到神龕上。生小孩後,得還願。還願時,請土老師「玩」土王菩薩,給土王「解錢」。土老師和觀眾一唱一和的唱歌,歌詞頗多淫詞,謂之「玩喜儺神」。生小孩後,男人還得到女方家報喜,生男孩抱一隻公雞,生女孩抱一隻母雞。娘家得信後,要「打十朝」,「做滿月」和「抓周」,即在小孩10天、滿月和周歲時給小孩贈以衣物、食品,是時,親友齊集,以表慶賀。

土家族苗族服飾特色

土家人「男女垂鬢,短衣跣足,以布勒額,喜斑爛服色」。過去,「男女服飾,以貧富分,貧者僅足蔽體,富者夏葛冬裘。」土家人穿的衣料,一般為自織、自染的土布,史書上稱為「溪布」、「洞布」,多為青、藍二色。服裝式樣:青年男子多穿對襟短衣。也有穿「琵琶襟」的。女裝全是大衣大袖,褲管也特別大;袖口與褲腿口都鑲上五寸來寬的花邊,與袖口褲腳口同一花色。婦女一般不纏足。男女喜包頭,纏黑、白長帕,四季不離。頭帕長達一丈多,纏成「人字路」式。對襟短衣,外套黑布單掛,稱為「鴉鵲褂」。以布纏腿,不常穿鞋。

苗人服飾多種多樣,女裝一般為上裝無領斜襟、袖大而短、衣長至膝,即所為「前遮羞、後遮溝」、有顏色布作外托肩,袖口、襟邊均為花邊,下裝有褲和裙兩種,褲腳大而短,鑲有花邊,裙帶子多為甚密的摺裙,裙長至踝,內著長褲。男裝,老人無領,右斜襟,喜扎腰帶,青年則多穿對襟,7扣或9扣,袖長而口小,男女多包頭,老人喜青色,青年人喜白色。頭巾較長,常包成大盤。男女均扎綁腿。女性更多戴金銀手飾,項圈等。

土家族苗族婚嫁風俗

從前,土民有同姓為婚的習慣。有「凡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名曰骨種。無論年之大小,竟有姑家之女長10餘歲,必得舅氏之子成立婚配」的風俗。有「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的說法。還有兄亡收嫂,弟亡收媳,稱為「坐床」的習慣。青年男女的戀愛婚姻是比較自由的。在唱歌跳舞時,彼此愛慕,得土老師許可,即可訂婚結婚。以後,由於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受漢族的影響,婚姻要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約束。訂婚、結婚,必須備牛、羊、肉、酒、銀錢為聘禮,有的貧苦人家,則因此終身不能結婚。

苗族早期婚姻較自由,後受漢俗禮制影響出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俗。有姑舅表開親之俗,即姑家女必嫁舅家之子。若舅家無子,姑家之女出嫁還須徵得舅家同意方可嫁與別姓。另還有兄亡娶嫂,弟亡圓房習俗,有的甚至還有族 內通婚的規定,即所謂「苗家養數子,必有一苗婦「。凡訂婚後,女婿每遇節日須備禮品去未婚妻家,未婚妻亦給未婚夫送綉有花的荷包和襪帶。姑娘出嫁不興哭、不燒香、不拜祖,只帶雨傘護身,去婆家從側門進,也不拜堂(有的僅在新房門後拜堂),新娘進屋男方親屬須迴避,婚後3天不同宿, 3天後回門。有的新娘有私房田,即娘家的陪嫁田,陪嫁田,由娘家代耕代收,直致新娘死後為止。

土家族苗族喪事風俗

土家人「喪事尚歌謠」。打鼓踏歌,有「跳喪鼓」之習。人死後,要唱「孝歌」,打夜鑼鼓,通宵達旦。若死老人,還要在喪堂架木柴,燒大火。葬後,將未燒盡之柴頭,讓子女均分,以表遺產均分之意。送葬時,道士用柴心棍打棺材趕鬼。孝子扶帳於柩前,匍匐而行,親戚畢至墓所。安埋時,請土老師在墳中畫八卦,撒雄黃酒,棺材入坑,孝子得先挖三鋤泥,然後埋棺。對好死的人,在墳上插竹棍一根,傘一把;對非正常死亡的人,要請土老師上刀梯超度。

苗族凡有人死後須請苗老師「開路」,苗老師手持銅鈴和竹鼓,歌舞為死者超度。入殮時棺材須橫置堂屋,頭靠火坑家神一方,以示不忘其祖。直待「開路」完畢再將棺材放正。發喪時由死者親屬「背布」,(布為1丈2尺長的白布,從頭至肩,交叉捆在腰上),手持長刀,引路上山安葬。也有打火把為亡人「引路」的。喪事中不燒紙,只燒黃蠟,不請陰陽先生看地,只親友臨場合計就成,喪後即舉引「出譜」儀式。若屬非正常死亡,屍體不得進屋,親友不得挨近屍體,由他人辦理入殮。表示迴避,以免引起家庭不吉利,並葬於偏遠之地, 令其魂靈不得復歸,子孫後代也須永遠忘卻死者。屬於夭亡者,只穿襪,不穿鞋,或穿草鞋,喪儀極為簡單。

土家族祭祀與賽會特點

正月頌春,要祭土地菩薩和祖先。清明祭祖。中元節(7月15日)祭先祖。10月朔日祭冬。逢乾旱或秋後,要請道士打醮玩龍。龍為草或篾紮成。玩龍前,家家戶戶門口放一盆水,一碗谷,谷上插一木牌,上寫「瘟火二部、兩界神王」。玩龍時,須把水盆踢翻,把木牌取來放在紙船里,將谷倒走。玩龍後,把紙船並木牌一同燒掉,這就是「送瘟神」,用這種方式以祈雨或預祝來年風調雨順。凡土家聚居區,多建有擺手堂,堂內供設土司神位。一般在正月初三至十五之夜,男女會集,敲鑼打鼓,舉行擺手儀式。跳擺手前,先由土老師手執八寶銅鈴,拜神祭祖,用野獸獵物或豬「十全」敬土王菩薩,然後再擺手堂外的院壩內,隨著鑼鼓節奏,圍著掛滿燈籠的高大常青樹跳擺手舞。跳完後,土家青年男女有的對歌,有的獻各種技藝,盡情歡樂。賽會若在野外進行,稱「大擺手」。這種賽會規模大,持續時間長,並往往同比武、貿易一同進行。如今,擺手舞仍是土家人一種獨有的民間舞蹈。

土家族苗族的節日風情

土家族除年節外,還以4月18和6月初六為大節。土家人過年比漢族提前一天,叫「過趕年」。六月初六曬龍袍。家家把好衣料拿出來曬。此日也要蒸糯米飯殺牛,到擺手堂敬土王菩薩,祭後全村聚而共食。相傳這天為土司王遇難血染龍袍之日。

苗族重過「小年」。所謂「小年」即苗年。過小年是相對過大年而言,過大年與漢族過年時間相同。過小年是從每年正月初一算起,凡逢「午」或逢「子」日都過小年,因此苗族興過兩個年。過小年時很隆重,那天美味佳餚,十分豐富、衣著講究,梳洗妝扮一新,先祭祖宗然後合家取箸共餐,歡快非常。

http://bj.sina.com.cn/art/2005-04-24/115472881.shtml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wmmfzgz/675405.htm

8、恩施土家族有哪些風俗

1.居住

土家人「所居必擇高嶺」,往往同姓數十戶或上百戶集聚而成為一寨。土家人多聚居山內,客家人多居山外。土司時,只有土司、舍把、族長等土官以木架屋,雕梁畫柱,而一般土民,多編竹為牆,茅草蓋屋,若蓋瓦房,則犯僭越之罪。

堂屋正面設有祖先神位,兩旁側室住人。

側房內靠前處設火坑,置三腳架,用來架鍋做飯。

側房近屋頂處,編竹為樓;樓底懸一木架。

竹樓及木架利用火坑中燒火的熱氣,烘糧食、肉、木柴等。

土家房舍,多建「吊腳樓」式木板瓦房,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或堆放肥料柴草等。


苗家喜合族聚居,一姓一寨,或數姓一寨,居室形制有兩種,一種是極為簡陋的所謂三根柱子通天,「八」字木,上蓋茅草的居室,另種是較好的即為吊腳樓。

樓下養牲畜,樓上住人。

堂屋一側為火屋,置有火坑,坑內置三腳架用以煮飯或炒菜,火坑後方供奉的家神。火坑屋的套間即為該家長者居住。

2.衣著

土家人「男女垂鬢,短衣跣足,以布勒額,喜斑爛服色」。

過去,「男女服飾,以貧富分,貧者僅足蔽體,富者夏葛冬裘。

」土家人穿的衣料,一般為自織、自染的土布,史書上稱為「溪布」、「洞布」,多為青、藍二色。

服裝式樣:青年男子多穿對襟短衣。也有穿「琵琶襟」的。

女裝全是大衣大袖,褲管也特別大;袖口與褲腿口都鑲上五寸來寬的花邊,與袖口褲腳口同一花色。婦女一般不纏足。男女喜包頭,纏黑、白長帕,四季不離。

頭帕長達一丈多,纏成「人字路」式。對襟短衣,外套黑布單掛,稱為「鴉鵲褂」。

以布纏腿,不常穿鞋。

苗人服飾多種多樣,女裝一般為上裝無領斜襟、袖大而短、衣長至膝,即所為「前遮羞、後遮溝」、有顏色布作外托肩,袖口、襟邊均為花邊,下裝有褲和裙兩種,褲腳大而短,鑲有花邊,裙帶子多為甚密的摺裙,裙長至踝,內著長褲。

男裝,老人無領,右斜襟,喜扎腰帶,青年則多穿對襟,7扣或9扣,袖長而口小,男女多包頭,老人喜青色,青年人喜白色。頭巾較長,常包成大盤。男女均扎綁腿。女性更多戴金銀手飾,項圈等。

3.飲食

恩施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所以當地餐飲既有蜀地麻辣特色又具瀟湘咸辣風格。特別是當地頗具土家族和苗族特色的風味小吃更是吸引了不少的遊人,比如有合渣、臘肉、土豆乾等。

土家人吃食主要為雜糧,如苞谷、小米、蕎麥、紅苕等,吃大米較少。喜腥膻,好飲酒。以大塊大砣肉待客為至誠,若切剁太細,就會被譏為小氣、吝嗇。

喝酒用土碗豪飲。對於五味,尤喜辛辣、每餐不離辣椒,另有喝油茶的習慣。

即「土家人以油炸黃豆、苞谷、米花、豆乳、芝麻、綠豆諸物,取水和油,貢茶葉作湯泡之,餉客致敬。

」舊時還有咂酒習俗。


苗家飲食,多以苞谷,洋芋為主、較少大米。

喜食酸辣,好飲酒,紅白喜事或親友客人,常以酒款待。

(8)恩施風俗習慣擴展資料: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級行政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恩施州於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

參考資料:

網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9、恩施有哪些特色民俗文化?

恩施位於湖北省西南部,西接重慶市,南鄰湖南省。世界25首著名民歌之一的《龍船調》就誕生在恩施州的利川市,因此恩施州又被稱為「龍船調的故鄉」。恩施州土家族和苗族人口比例分別約48%和5%,漢族人口比例約45%。

恩施州還是巴文化的發源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這里交融,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搖籃,積淀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擺手舞、銅鈴舞、滾龍連響舞動山嶽,山歌、情歌,歌海如潮。所以,恩施不僅是一片旅遊休閑的樂土,更是一片民族文化的厚土。

恩施州風景以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和光怪陸離的奇洞異穴為主,主要景點有清江、騰龍洞、魚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擺手堂、梭步埡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的風雨橋、七月的女兒會、耕耘時的薅草鑼鼓、葬禮時跳的撒爾荷、吉慶時跳的擺手舞,都展示著絢麗多彩的恩施風情。古樸善良的恩施土家族苗族兒女演繹的民族風情,更是韻味綿長。這里有東方情人節———土家「女兒會」;土家人的生死歌舞———巴東「撒爾嗬」;這里還有29首世界民歌之一的《龍船調》……這是古老的土家族苗族先人們留給我們無價的寶藏。

恩施州風景以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和光怪陸離的奇洞異穴為主,主要景點有恩施大峽谷、清江畫廊、騰龍洞、魚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擺手堂、梭步埡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的風雨橋、七月的女兒會、耕耘時的薅草鑼鼓、葬禮時跳的撒爾荷、吉慶時跳的擺手舞,都展示著絢麗多彩的恩施風情。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