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麻城人的風俗

麻城人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1 11:55:53

1、麻城春節風俗是什麼?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2、麻城的風俗習慣作文

我的家鄉在麻城,是個好地方啊!
麻城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境內山區、丘陵、平原兼有;氣候屬於亞熱氣候特徵呢,陽光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大家去那裡一看便知。
不錯吧,再來介紹農業戶,農業生產水稻呀、油菜呀、棉花呀、水果、葯材等等。地下產幼稚陶瓷、大理石、花崗石、玄武岩的功能非金屬產礦......
麻城不僅資源豐富,而且景色也美不勝收啊。
位於麻城市東三十公里路處,因其山顛一塊巨石形狀酷似一隻昂首向上的巨龜得名。此山景點很多,據我所知,主要有龜峰旭日人跡岩、馬跡岩、棋盤岩、白龍井、黑龍井....等等等等,名字真是太奇妙了。告訴你們,龜峰旭日最為著名,若值凌晨,站在雁門寨觀龜峰日出,但見「扶桑動搖,海水吞吐、金蛇萬道,射日盪心,固無唉侈談,泰山日觀也啊。」我聽說每個景點都有一個古老的傳說。龜涎也令人稱奇叫絕,這乃是懸崖之上的一眼泉水,夏冷冬溫,天旱不幹,暴雨不詣,晶瑩清澈,四季不涸。有「龜涎泡龜茶,天下第一家」之說。爬到山頂,會有一種涼爽的感覺,陣陣涼風飄起,自己彷彿是一張紙,被隨意地吹了起來,如仙境一般呀!
麻城,風景如畫,資源豐富,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好地方啊!

3、為什麼麻城人規矩多

反應當地文化淵博。
元宵節在麻城叫過月半,除了元宵節的含義外,其實在麻城地區,還具有清明節的功能。每年正月十五,麻城人一大早吃過飯,就開始去上墳,到下午又要祭祀祖先,送祖人上山。在麻城元宵節其寓意就是說明,春節已經過完了,把祖人送上山,又要開始忙農活了,春耕又要開始啦。其實元宵節在麻城,就是預示著農事活動的開始。

4、有關「麻城新年習俗」的資料

摘要:

「歡天喜地辭舊歲,張燈結綵過除夕」.麻城人過年可是很講究的.別的城市一般來說只注重兩個年;即元旦和春節;而我門麻城在這一點上是與眾不同的,我門過三個年「元旦,臘月24(小年),春節」.元旦在我門這個地方不是怎麼特別的重視,而臘月24和春節之間擱的也比較近;所以我門這里從臘月24開始便算進入了年內.過年對我門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最大的喜慶節日,所以我門麻城在過年的前後也是搞的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各種風俗習慣和地方的傳統工藝文化相得益彰,充分的襯托出了節日的喜氣.

正文

俗話說「大人愛種田,小孩盼過年」.這是以往的看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不管是城市還是鄉村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豐衣足食的小康生活.人們再也不必為了每天的三餐飯而忙於奔波,生活的壓力大大的減輕.所以大家都希望在這個舉國歡慶的節日里能放鬆一下.因此大人;小孩都盼望著過年.

到了臘月23號大家基本上都放下手中的活;單位也都放假了.因為再過一天就是小年了.也就是臘月24日.我門這里有個迷信的說法就是臘月24日接神.就是把天上的各路神仙都請到家裡來供奉著.一是為了感謝天上的各路神仙在今年一年的照顧,才能使家庭和和睦睦,事業順利.二是為了讓神仙門在明年能繼續保佑家人,能驅鬼辟邪.供奉神仙當然得有一頓豐盛的飯菜,這正是小時候的我所盼望過年的原因之一.這頓飯一般的情況下都會安排在晚上,而且吃飯還有個規矩,就是等飯菜全部上完了之後要坐在旁邊等上半個小時才能吃.因為要等神仙門先吃,神仙門吃完了我門才能吃.這頓飯我門這地方叫做「談年飯」.

臘月24往後,就進入新年的准備階段啦,打糍粑,做肉糕,炒瓜子花生糖果,很多兒時喜愛的食物都會做來,因此,臘月24過了人也覺得特別欣喜...

在臘月24到大年30的這段日子裡可是空前的繁忙,因為大家都張羅著過年.大街上人山人海,人們正忙著購買年貨,添置新衣服.各種小販的叫賣聲也是此起彼伏,絡繹不絕.當然最吸引人眼光的還是各地鄉村藝術團隊在街上表演的舞龍,劃紙船,玩花燈等等.這些都烘托出了節日即將到來之前的那種喜氣洋洋的熱鬧氣氛.

過年吃的,穿的,用的,燒的;都是很講究的.在這里我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我門這地方的過年必需品.吃的:豆腐(臭的,炸的,皮子,矸子),肉糕,糍粑,瓜子(葵花子,西瓜子,南瓜子),糖果,魚丸子,干魚,老母雞,綠豆丸子,槌魚,其他的根據經濟情況而定。抽的:就是煙了,這是最能體現身份和經濟情況的。喝的:酒,米酒,糖茶。穿的:能新就新,只要新就行。用的:燒紙若干,鞭炮若干,蠟燭(紅蠟)若干,木炭若干(取暖用的),春聯,門神。其中很多吃的東西都是全國獨一無二的哦.

到了大年30大家該准備都准備了,該忙的也都忙完了.但是還有一件事情必須做,那就是上墳祭祖.在我門麻城一般都是大年30的一大早去給自己的祖先燒香,燒紙錢,磕頭.表達自己對先人的懷念與哀悼.當然這上墳在我們這里規矩也不大一樣,麻城以西的一些鄉鎮一般都是在正月15的時候才去上墳燒香;而麻城以東的地方則是我上面說的大年30的早上去上墳.

到了下午4點至5點的時候家家戶戶就都忙著貼對聯和門神,掛燈籠了.這貼對聯也有個規矩:一般來說我們貼對聯都是用紅色紙寫的,因為紅色代表著喜氣;代表著吉祥.但是如果家裡有人逝世了的話那這對聯的貼法可就不一樣拉.據說家人逝世的頭年要貼白色的對聯,門神也要跟對聯的顏色一致;到了第二年就要換成黃紙寫的對聯:到了第三年要換成用綠色紙寫的對聯.這就是我門所說的「三年大孝」.聽說在古代對這還要講究一些,如果家中死了人;家人要帶孝三年,如果是在朝中做官的話就要停職三年,回家戴孝.三年期滿方可官復原職.貼門神也是有著他的一定意義的,門神的形象一般都是以古代的一些有名的將士,將軍或是勇猛的人物為主的.其作用是為了驅鬼辟邪,保護家人平平安安的.

帖完了對聯和門神大家就進入了大年30的主題了,也就是吃「年夜飯」我們這里又叫做「團圓飯」。這團圓飯可是有講究的,首先最先吃的是餃子,這餃子可是很特別的哦.在一個餃子里包上一個硬幣然後跟其他的餃子放在鍋里一起煮好.等端上來後,大家就開始吃餃子拉;誰先吃到這個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明年一定會發財.其實這只一個吉祥的象徵而已罷了.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圍著一張圓桌子,品嘗著美味,談論著這一年自己的工作生活情況.小孩子則說下這一年自己的學習情況.反正每個人都要說上那麼幾句,談談這一年的收獲.一家人高高興興邊吃邊聊,這一刻大家都充分的感覺到了家庭的溫暖,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吃過了年夜飯,長輩門便給孩子門發壓歲錢;同時也要給逝去的先人門上香,上供品.30日晚上都要通宵,叫做:守戲,主要也是燒香上貢品,一直到天亮.要維持著香火不熄滅.而且這天晚上要把家裡火爐里的火燒的特別的旺一直要維持到大年初一的上午.30晚上12點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到門口放鞭炮,煙花.放鞭炮的時間越長越好,響聲越大越好.整個城市的上空被各種各樣的煙花照耀的五彩繽紛,十分漂亮.人們期待著在下一年能象這爆竹和煙花一樣,紅紅火火,五彩繽紛.

到了初一,天才剛剛亮,大街小巷早已是熱鬧沸騰.家家戶戶都出來拜年了.初一一般都是給家人,鄰居,單位同事,領導以及附近的一些朋友拜年.到了初二就是給自己父親這邊的親戚拜年拉,比如說叔叔,伯伯拉這些親戚.初三,給自己母親這邊的親戚拜年,也就是表親.女子只能才初四以後才能出去拜年,這是以前的規矩,現在早就沒人執行了.初4至正月15是給一些比較遠的朋友拜年問好.

拜年還有些規矩,去人家家裡拜年不能說一些忌諱的字或詞,比如不能說死,不能說斷,這些不好的字和詞都不能說.否則主人會不高興的.還有不能晚上去拜年,不能從人家的後門進去拜年,走錯了門不要緊,順便恭喜一下。晚輩拜年得跪下,同輩握拳作揖就行。

我門麻城人是比較好客的,無論你去誰家拜年主人都會端上一碗自家做的肉糕來招待你.但是一天要拜這么多家的年,恐怕再有10個肚子也裝不下.但是又盛情難卻,怎麼辦呢?只好接過主人遞過來的肉糕,象徵性的吃一口或是喝幾口湯,再跟主人推辭一翻,客氣半天.說是吃好了,再也裝不下去了.這樣主人才能把肉糕端回去.

這邊過年以前是有很多活動和娛樂節目的,可是到了現在大家一般都簡化了.以前一個村子裡面會在一起看場電影什麼的;可是到了現在一般都只是打牌,從老到小幾乎一天到晚的都在麻將桌上面坐著.那些年輕的就更不用說.我發現打牌這個習俗到是一點都沒簡化;而且全國各地幾乎都以這作為過年期間的主要娛樂活動.

年過完了,馬上就是元宵節了;這可是我門麻城人的第三個年.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中,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後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道教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宋以後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各式各樣的燈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元宵節的發展史中,燈在隋朝才出現,在各種元宵節目中算晚的,卻後來居上,從唐朝開始,燈成了元宵的主要標志。一般認為元宵以漢武帝在正月祭拜「太一」為開端。但祭拜「太一」並不一定在正月,也非年年舉行。所以元宵的起源不能算從漢武帝開始。元宵大約是從公元3世紀開始,慢慢形成為一種節慶,至南北朝時期發展為固定的節日,但成為後世元宵節的花燈和百戲到隋煬帝才確立,隋煬帝是第一個把元宵慶典官式化的皇帝。今天提到元宵,許多人會想到這是「中國情人節」,因為多少戲曲都以才子佳人元宵邂逅並共訂盟誓為題材。但是追始溯源,元宵節強調的「情」卻是「親情」而非「愛情」,或許這也反映了中國文化在「情」方面的特點吧。

俗話說「三十的火,十五的燈」,麻城東山區對待正月十五似乎比年三十更重視,年三十隻是爐火燒得旺,而正月十五則家家整宿燈火通明,直至天亮。麻城元宵與眾不同的習俗,是這天要接公祖「回家過年」。在麻城,臘月廿四的小年,臘月三十的大年都沒忘記祖先,但只是祭。到了正月十五晚上,也就是過年的「閉幕式」,各家都敞開大門(過小年和過大年門都關著),香案上擺著供品,迎接公祖「回家」。回家就回家唄,麻城人還怕公祖們不回,還要帶著香燭到祖墳上去請,把香燭點燃,還要罩上罩子,怕風吹熄,影響他們走路。所以正月十五晚上,墳山上一片燈火搖曳,繁星點點,煞是壯觀。這正是我們麻城人對先輩門懷念的一種方式,也充分的反映了我們麻城人比較重視親情.

「年過月半盡」各種行業相繼開張了;到處又都恢復了以往的繁華與寧靜.農村也開始進行春播了,大家都處於一種忙碌的工作狀態,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跟往常一樣了.

5、麻城有什麼特色啊?我現在在麻城

總況
麻城資源富集,物產馳名。工業已形成汽車配件、治金機械、花崗石材、電力能源、醫葯化工「五大集群」。汽車配件成為湖北省重點產業集群。麻城是「中國花崗石之鄉」。特色農業已形成中國菊花之鄉、中國油茶之鄉、中國板栗之鄉及蔬菜、畜牧、桑茶葯產業等「三鄉三業」,福白菊、黑山羊、綠殼蛋、野茶油茶名品暢銷海內外。[19]
名優特產
★麻城茶葉
麻城茶葉,主要有龜山岩綠、三峰毛尖、護山霧毫三大系列產品。麻城「三大系列」茶葉,因其茶園分布地域不同,風味獨到,各具特色。[20]
★野生茶油
茶油是中國特有傳統食用植物油,可見民間取油茶果榨油以供食用。茶油的主要成分是油酸、亞油酸和亞麻酸為主的不飽和脂肪酸,且亞油酸和亞麻酸的比例恰當,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95%左右。麻城野生茶油營養豐富,具有降血壓、降血脂、烏發等作用,居植物油之冠,被譽為「油中聖品」。[20]
★福田白菊
福田白菊(Dendranthema mpriflolium (Ramat)Tzvel)為菊科多年生草
麻城福白菊
本植物,是中國傳統常用中葯材,以頭狀花序供葯用。用白菊花泡茶喝,可發揮白菊花平肝潛陽、疏風清熱、涼血明目的功效;而且白菊花清香味甘,泡茶喝可增進茶湯香味,適口性好。[20]
★野生葛粉
野生葛粉,是以龜峰山深山密林中多年野生葛根為原料,採用民間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方法精製而成,葯食同用,歷史悠久。經現代科學檢測,該品含人體必需的鋅、鐵、鈣、維生素B1、B2等微量元素及多種氨基酸,是廣大消費者的最佳天然食品。[20]
★野生天麻
天麻,又名赤箭,神麻,是一種與萌發菌和密環菌共生的蘭科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天麻具有擴血管、增強血管彈性作用,在治療暈眩、腦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神經症狀和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療效。[20]
★鹽田河板栗
鹽田河為全國板栗第一鎮。產量居全國各鎮之首,品種多,其主要品種「大紅光」、「小紅光」、 「桂花香」、「六月爆」、「九月寒」,果大質優,色澤油亮,美味可口,營養豐富。[20]
特色飲食
★肉糕
麻城肉糕為麻城傳統名菜。
肉糕
將鮮魚去刺去皮,豬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漿,將苕粉(即紅薯粉)、清水、食鹽按比例放入盆內與肉漿攪拌,依各人口味還可以加入少量薑末、蔥花等佐料,在蒸籠墊上隔離紙,將攪拌好的肉漿舀入蒸籠,猛火蒸半個鍾左右。出籠後可切成小塊即食「熱肉糕」;一般攤冷後切成長條,宴席上擺齊裝盤再次蒸熱,平時食用切成小塊可水煮、可下面、可油炸、可煎作菜。保存方法可冷藏或食用油浸封。[20]
★油麵
麻城油麵,採用上白麵粉加適量芝麻油和鹽,由人工拉成。形成銀絲,纖細美觀。瘦肉油麵已列入《湖北風味小吃》。[20]
★魚面
麻城魚面(俗稱垂魚),是麻城市傳統食品。採用鮮魚、紅薯粉、雞蛋清、食鹽等錘煉精製而成。是一種低膽固醇、純天然綠色食品,廣泛適用於家庭、賓館宴席食用。[20]
★老米酒
麻城老米酒已有千年釀造歷史。自唐朝黃州刺史杜牧過麻城歧亭,留下「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詩句,至北宋大詩人蘇東坡高歌「酸酒如齏湯,甜酒如蜜汁。三年黃州城,飲酒但飲濕」,歷代文人墨客盛贊麻城老米酒。[20]
★麻城糍粑
糍粑
打糍粑,在麻城,過去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只有過大年、立夏、中秋幾個大的節日才能吃到,左鄰右舍圍在一起搗糍粑,已經成為一種極具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糍粑是麻城很多地方必備的年貨,採用特產糯米經過多道工序精製而成。糍粑吃法多種多樣,可烤、可煮、可炸。味道鮮美,可口。[20]

6、麻城過年時的風俗

放煙花爆竹,拜年做肉糕、打糍粑等

7、湖北麻城女兒回家拜年,夫妻要分開居住,為什麼有這種習俗呢?

每一個地方,都有一些帶有地域特色的奇特風俗習慣,一般都是來源於傳說或者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它們千奇百怪,有的還情有可原,有的卻讓人無法接受。

在麻城也有一個奇怪特離譜的風俗習慣,那就是女兒、女婿回娘家走親戚時必須分房睡,不能睡一起,這個風俗習慣由來已久,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誰也無法說清。(聽說四川有的地方也有這個習俗,估計是移民時帶麻城過去的文化傳承吧!)據說,如果女兒、女婿在娘家同房,會對娘家不好,會讓家裡人走霉運!這個說法當然有很多迷信成分在裡面,但是我認為在娘家分房睡,其實也代表了對父母的一種尊重和敬畏,是晚輩履行孝道的一種方式!並不科學。

女兒、女婿回娘家時候分房睡的習俗,以前大家都是默默遵守,沒有異議;但是近年來,隨著人民思想的開放,以及傳統文化的沒落,一些對此提出了異議,認為這一風俗完全不合情理,有悖人倫常理,有些家長甚至也不再這樣要求的女兒,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隨他啦!

其實這也可以說是新時代下,一次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這樣來看,似乎傳統文化已經處於劣勢,有節節敗退之嫌。不知道大家對這一風俗有什麼看法,歡迎大家在評論中說出自己的看法和理由,進行積極的討論和交流!

8、湖北麻城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春卷?

那肯定也是有寓意的。春卷寓意著過了元宵春天已慢慢來了,天氣也暖和了。所以每個地方風俗不同,吃法也不同,代表著寓意也不同。好多地方過元宵節是吃元宵的,吃元宵寓意著全家團團圓圓的,其實吃春卷也一樣,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