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紹興的結婚風俗

紹興的結婚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1 03:29:40

1、浙江紹興 結婚習俗

呵呵 我是搞婚禮攝象的 其實紹興這個地方是不大 但每個地區的習俗還是真不一樣 就象紹興和上虞或是嵊州 都有區別 紹興一般都是一天時間的 而上虞有的地方需要2天 象嵊洲有的地方是不拜堂的 至於女孩稼到紹興就更沒什麼事 你只要帶上你的"軍隊"就可以了 至於禮節方面我想是入鄉隨俗了 基本上的禮節有男方長輩會教你們的 歲數嘛 歲數不是問題 只要你們倆好 怎麼樣都可以 當然現在的長輩還會注重一個生呈八字 呵呵 老頑固的做法 彩禮嘛 更是看家庭了 這個不好說 反正是一句話 給1萬 10萬 或100萬 都是給自己的爹娘 你給的少你爹娘也不會有意見 怎麼說這個錢還是在你或你爹娘的手上 到頭來還是一家人 何必弄的很難堪呢 對吧 具體建議你還是需要找2個介紹人 代替男女方進行商量 因為這種矛盾我見的多了 都是為了一點雞毛算皮的小事 <如:鞭炮> 弄的不愉快
好了 說了那麼多希望能幫的上你
最後祝福你們......
一拜全家好
二拜困難少;
三拜煩惱消;
四拜不變老;
五拜兒女孝;
六拜幸福繞;
七拜憂愁拋;
八拜收入高;
九拜平安罩;
十拜樂逍遙
祝朋友們牛年牛,財源來不休
祝朋友們愛情牛,恩愛到永久
祝朋友們生意牛,富得直流油
祝朋友們學習牛,名列在榜首
祝朋友們事業牛,名利雙豐收
祝朋友們做官牛,群眾跟你走

2、紹興這邊朋友同事要結婚,一般給多少紅包

紹興這邊朋友同事要結婚,一般給多少紅包?紹興是一個經濟形勢相對比較發達的地方。因此,紅白喜事所包的紅包也比較大。如果是比較要好的朋友結婚。一般應該包上1000元的紅包。如果是同事結婚,也要報上500元的紅包。這樣才顯得比較有禮貌,而且能拿的出手。包紅包也要看自己和對方的感情如何。如果是范范的同事之交,那麼所有的同事應該湊到一起隨份子。比如大家的錢都放到一起,如果是這樣的話,有300元就差不多了。

3、求紹興新昌結婚習俗

娶紹興女孩不容易。在紹興一些傳統的家庭,女方家庭一般會要求男方先給彩禮,再請親戚朋友訂個婚請個客,然後挑個日子登記舉行婚禮,手續實在是煩瑣。當然在湖北老家娶個媳婦也不容易!

就拿給彩禮而言,娶紹興老婆一般是要給的,彩禮多少總是根據大家的實力和老婆的要求而定,總的說來是個不小的數目。彩禮給了,可萬一女方家不滿意,結不了婚,又或結了婚,雙方感情不合,要離婚,總之,這彩禮錢會不會白花呢。

很多人都想知道能不能要求女方父母予以返還?要告訴大家的是,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特別適合紹興給彩禮的婚姻習俗。解釋規定: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
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顯然,不符合上述三條件給出的彩禮是不能收回的,從結婚到離婚,錢大部是要白花的。為了各位老鄉考慮,娶紹興媳婦給彩禮要盡量少點,錢的事盡量慎重點好。

4、紹興人結婚第二天回門要注意些什麼

第二天其實無所謂,主要是第三天,新人至女家「回門」,拜見尊長,俗稱「過三朝」。禮儀與男家拜三朝同。新人務必當天返回夫家,絕不能在母家過夜。 入夜,新娘須向各尊長請晚安,而且須到婆母房間「坐夜」。婆婆啟齒放行,新娘方能回房歇息。 至「正三朝」,新娘又須與夫家及房族尊幼行見面禮。此時,方可開口按稱謂呼叫家人(俗稱開金口)並操持家務。至廚房應先添柴燒火,取其火紅、興旺之意;裁剪縫制應先做褲、襪,取「褲」「富」,「襪」「發」諧音求吉利,俗有「若要富,先做褲;若要發,先做襪」之說。
紹興婚姻觀念與習俗亦有變化。民國時期,城區開明士紳曾倡導簡化禮儀,文明結婚,但城區平民及農村依然如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婚俗趨向文明、簡約。結婚時間多在五一勞動節、國慶、元旦或春節,並出現集體婚禮或旅行結婚等形式。

5、紹興訂婚有什麼習俗?

通行婚俗
舊時,紹興有指腹為婚習俗。清末民初,此俗雖基本絕跡,但將兒女自幼許字者為數不少。男女婚事大多由父母包辦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力宣傳貫徹《婚姻法》,男女青年取得婚姻自主權,但事先多徵求父母意見。
婚姻,一般經歷做媒、訂婚和結婚等階段。
做媒 舊時,紹興有以說合婚姻為業之中介人,多為中老年婦女,俗稱媒婆,亦有尊稱大媒太太者。間有男性媒人,俗稱媒公、大媒先生。媒人平時十分留意小官人(未婚男子)、大姑娘(未婚女子),遇有年齡、財產等條件相當者,即於男女雙方游說。上虞等地俗為:媒人至男家先行試探:「我來向××官人討杯糖茶吃吃。」主人如同意其為媒,則泡糖茶以待,並付予「媒條」。媒條以中介人口吻書有「××老爺令郎年××歲大吉」字樣。若小官人之叔伯較其父有聲名,則改令郎為令侄。即男家以最具身份者出面托媒。開媒條之時,須擇逢雙之黃道吉日,且日支須與小官人生日相合。媒條字數須成雙配對,書寫不得錯漏。
男媒取得媒條後,約女媒同去女家。如女家願開媒條至男家,則為女家允婚之非正式表示。女家所開媒條格式與男家同,僅將令郎改作令嬡。媒人見女家開出媒條,即取出隨身所帶書有「茶儀」字樣、內裝錢幣之紅封筒送給女家,俗稱收茶錢。
訂婚 男女雙方經媒人撮合,略有頭緒後,即須「合肖」。舊時以為生肖不合則不能相配,如龍與虎、蛇與鼠均會發生爭斗,雞與犬、羊與鼠均素不相和,虎羊相配會「羊落虎口」,羊鼠相配會「羊鼠俱休」等等,因而忌通婚。男女年齡相距及屬相亦有忌諱。男女年齡相差六歲稱「大六沖」,相差三歲稱「小六沖」。「小六沖」尚可,「大六沖」則忌婚配。紹興有諺雲:「男子屬羊鬧堂堂,女子屬羊守空房」,以為男子屬羊命佳,女子屬羊運舛,以致男子多不娶屬羊女子為妻,屬羊女子或嫁命「硬」男子,或屈為「填房」。此俗表明舊式婚姻不僅須門當戶對,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須獲得迷信認可。
昔日,紹俗同族不許通婚,同姓亦不能聯姻。金、劉兩姓雖不同姓,但據稱金姓來自劉姓,故金、劉兩姓亦不得通婚。新昌袁、呂兩姓為世仇,通婚視為有違祖訓。
男女雙方如合肖,且均願意結親,即須互相送帖。訂婚吉日由女方揀送,婚日則由男方擇定 。女方揀定吉日後,男家出「求帖」,連同「拜帖」送至女家;女家則出「允帖」,連同「 拜帖」於當日帶交男家。拜帖書有「全福」或「正肅」字樣,落款為「忝姻年家眷愚弟×××莊敬頓首誠拜」。求帖除書「全福」或「正肅」字樣外,另附「敬求台允」四字大紅簽條一紙。允帖與求帖相同,但簽條上改寫「敬遵台命」。
男家送帖時,須隨送荔枝、桂圓、核桃、紅棗、蓮子、松子、百子糕、榛子、桐子、青豆等「十全果」。女家循例收受大部禮物。女家出「允帖」後擇日,男家「發盤」(即送彩禮),過禮訂婚。
男家發盤有「頭盤」、「二盤」、「三盤」之分。頭盤彩禮,為姑娘身價錢,含有償付女家養育費之意。一般按女子年齡計價:清道光前,「越風,貧女許字,婿家聘以錢,按女齒每歲貳仟文」計;清同治後,「女稀,錢增數倍」;民國8年(1919)前後,紹興「女子每歲須洋錢六元,至少四元」;1949年,「訂婚付的聘金,在鄉下有以一石米或石半米合女人一歲」。范寅《越諺》「發盤」條雲:「結婚姻行聘盛,備錢銀、綢緞、喜花、紅帖、釵鐲、粘果、結果、響果、雞鵝、魚肉、船亭、果亭、茶架、花雕酒、拜柬而往」。女家收下彩禮,回贈龍糕、鳳餅、袍褂料子、文房四寶、錫酒壺等物。禮品中,男家必備花雕酒,女家必備茶葉,故有「男酒女茶」之說。此禮儀,即「三茶六禮」。新昌、嵊縣等山區農家貧女訂婚,男方一般准備一籃外貨、兩壺老酒及少量聘金,由媒人送至女家即可。
男家發送頭盤彩禮後,即向女家「請庚」,請問女方生日時辰,再將男女雙方生辰送至擇日店,請星相家排「八字」,揀定「安床」及「合巹」吉日。請庚時,男家備兩份紅全帖及一對提盒送至女家。紅全帖亦稱拜帖或求帖,只是求帖書有「敬求淑造」字樣。提盒內盛湘蓮、白糖等「茶料」。女家循例璧還茶料,將拜帖與允帖送至男家。
此後,男家發送二盤彩禮至女家,用於置辦嫁妝。禮儀與發送頭盤時大致相同。所送帖為紅綠帖,分別書安床與合巹日辰,格式通常為「謹詹×月×日×時安床(或合巹)大吉」。同時,男家須送成雙「緞頭」(綢布料子)、「衣折」(成衣)等彩禮。
少數男家頭盤、二盤同時發送,俗稱「隨盤進」。
結婚前夕,男家須送三盤彩禮,用於女家置辦喜酒。女家如高堂健在,男家須致送孝敬錢及禮品。花轎臨門迎娶時,男家還須送「開門錢」、「上轎錢」等。貧素之家有以下幾種節省聘金辦法:
以勞動力代聘金。經媒人從中周旋說妥,並立下條規:男方須至女家無償勞動若干年,期滿男家不必籌辦彩禮,只須張羅一筆結婚時所需費用即可完婚。
調親,即換婚。雙方各將女兒許配對方為媳,藉此省卻彩禮及節約婚禮費用。
老親結親。舊時,此俗普遍流行,多為姑表、姨表、舅表親聯姻。除為增強戚誼,亦可少花彩禮,但近親結婚,常禍延後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革婚姻制度。男女青年雖多自由戀愛,自主結婚,但大都仍賴介紹撮合。80年代,共青團、工會、婦聯、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等團體、機構組織婚姻介紹所,為男女青年樂當「紅娘」。戀愛成熟,即至當地政府登記,領取結婚證書。舊時婚姻陋習基本不存,但婚時大辦酒席之風甚熾,靡費之習未止。
結婚 舊時,新人眠床之棕棚暫用木棒擱架。婚禮前,男家須擇吉「安床」,即於吉日拿去木棒,使棕棚落榫。紹俗,新人眠床不可空,自安床之日起至結婚之日,新郎或陪郎均須睡新人眠床。陪郎須為童男或夫妻雙全之族中男姓。
女子出嫁前,女家即發送嫁妝至男家。嫁妝中梳頭桌等稱方件,腳盆等稱圓件,並須有火熜等銅器,飯錫鍋等錫器,彩瓶等瓷器及首飾、衣箱等。除首飾等少數 嫁妝於婚日隨花轎送至男家外,大部分嫁妝均由執喜役者(俗稱「行郎」)用「眠橋」或船先送至男家。行郎多為男女雙方親友、傭工,人數視嫁妝多少而定,但務必成雙。
婚前,新人須舉行

6、紹興的民間風俗

紹興春節習俗:送灶神。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糖,藉此粘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沒法向玉皇大帝陳說人們的過失。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滅亡後,遺臣們懾於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憚掃、洗刷得乾乾凈凈。「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里。其擺法都有一定的規矩,如雞鵝要跪著,頭朝福神,表示歡迎;一尾活鯉魚用紅繩穿過其背刺吊在「龍門架」上,用紅紙貼住色眼睛,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庄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迴避。別說百身莫陵的寡婦祥林嫂,就是魯府的太太、小姐們也是被剝奪祝福資格的。

7、結婚各地方的習俗

以下為各地婚俗,隨時代不同,稍有不同,具體如下:
上海:定親———排定「八字」,准備彩禮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顛轎
納彩———金芽玉塵,早生貴子
迎妝———送「子孫桶」,忌諱送鍾
拜堂———吉時成親;吃暖房———賓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門———三天後回娘家
北京:新郎虛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餃子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地區人士說親時,要先托媒人往女家問名,將男女生年屬相相合,只要雙方生肖並無相沖,即可合婚。
婚約確定後,男家便要擇吉日,帶備紅柬(婚書)舉行訂婚禮,男家要給女家送上衣物,首飾,洋酒及果餅等禮物,叫 " 過禮 " ,但這只是 " 小定禮 " ,婚期前一個月,得送 " 大定禮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鵝,樣樣俱全。
至吉日臨近,男家還要給女家送上 " 催妝 " 禮,計有豬羊肉,乾麵,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離骨肉,讓女兒出嫁,年糕則是女兒出嫁後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妝 " 後,便要立即將嫁妝送往男家,以裝設新房。
新娘到達男家進門前,新郎會手持弓箭,於新娘腳下虛晃三下,藉以驅除邪妖,之後新娘跨過火盆,方可進門。
然後,新郎新娘雙雙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帳 " ,並一起吃 " 子孫餑餑 " (餃子)及長壽面,並飲交杯酒等。
婚後第三天,新姑爺陪伴新媳婦回門,叩拜岳父母。
貴州侗族: 踩腳後跟試情意和火把迎親
「踩腳後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踩腳後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來是頗覺熱鬧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門兩旁的紅雙喜字,嫁女之家貼的單喜字,向人們宣告了新婚的喜訊。這紅紙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紅火喜慶氣氛,把人們的歡樂心態都濃縮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紅喜字貼出之前和結婚之日,卻有著繁瑣講究的婚姻禮俗過程。那時天津民間的婚姻俗基本遵循著古代六禮程序。先是媒人說合,然後下聘禮定親,最後擇吉日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實行新的文明結婚方式。

那時富裕人家辦婚事,最愛鋪張奢華,追求體面熱鬧。男家下聘禮時,有的女家還請吹鼓手吹起嗩吶接,亮禮給親友看,吃一頓喜面。下聘之後,如果男家禮聘重,女家也要准備很重的嫁妝。嫁妝多得有48台。最少的嫁妝也必有一個喜桶一對燈台。臨到嫁娶之前3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嫁妝。男家也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轎。晚上要讓童男童女圍著花轎邊轉邊唱喜歌,叫童子轉轎,引來觀者滿巷。

迎親結婚之日當然是最熱鬧的時候。男家的花轎在旗羅傘扇儀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門口打催妝。頭蒙紅蓋頭、上下里外一身紅的新娘坐進花轎,懷抱一隻裝著棗、栗子的大瓶子,被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迎到男家。花轎後面跟著的送親人中還有一個夾著涼席、抱著公雞的童男和一個抱著大瓶的童女,據說抱雞意在拍雞使鳴以避邪,涼放到新房窗檯表喜泰吉祥。兩只瓶寓雙雙平安之意。黃昏時,花轎停男家門口,男家大門關閉,以為避邪氣,新娘喊媽媽開門,實際也是改口稱媽的儀式,這時門才開。一對新人拜堂行禮之後,各抱包著貼金紅紙的金磚一塊,並肩坐帳,交換金磚,放進斗里。然後新郎用秤桿挑開新娘的蓋頭,一對新人正式見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鬧洞房、分大小等細節。在親、拜堂等儀過程中,司儀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個儀式細節中念這祝福的喜歌。

婚禮後的第四天,還有四回禮儀。新娘帶新郎回娘家。舊時四回時,新娘要帶回貞節紅(處女紅)布,當眾交給親娘擺到祖宗供桌前,這是特殊的習俗。

解放前,天津由於受九國租界地外來的習俗的影響,已有一部分人家採用新的文明結婚方式。介紹人把男女青年及雙方父母帶到戲院看戲,雙方借機對面相親。然後按舊例下聘禮訂婚。迎親不用花轎用轎車。新娘不是舊式打扮,而是頭戴白紗,身穿拖地白群,由童男童女拖紗,在教堂或禮堂舉行結婚典禮。

解放以後,天津婚俗就大大簡化了。不查八字,不做花轎,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驗貞節紅。男經人介紹在公園或電影院見面,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了解,男方給女方某種禮物訂親。雙方商定備住房、傢具、衣物,辦好結婚登記手續,選個雙日,貼出喜字,就迎親結婚。近幾年來,天津的婚禮習俗仍然是簡化的趨勢,男女雙方量力而行。
雲南彝族--奇俗婚宴跳跳菜

雲南大山裡的彝族,有一種被稱為"跳跳菜"的婚宴. 這種喜宴上菜的過程彷彿是高難度的雜技和舞蹈。為首的大師傅率眾師兄弟,雙手拱揖,面對賓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嗩吶的諸樂師,向他們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
然後是鮮明、嘹亮的嗩吶齊鳴,大師傅們次第從廚房魚貫而出,臂搭肩頂,頭頂置案,表演著啞劇,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後,一張一合,互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進入宴席。動作要輕松、優美、流暢、連貫,落菜時先放哪碗,後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時,大家緊張,興奮的心弦剛一鬆弛,後邊又接上來第二對、第三對……。 險哪!多達一二十個盛滿了菜餚的碗,放在一雙手臂上還兼跳著舞步,弄著怪相,別小看托盤,分量可不輕,非一個壯漢絕托不起來,稍有不慎,扣地一盤,那可要在眾人面前丟臉,這真是頂尖民間大師級的表演賽。 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頂一碗菜,叫"空手疊塔跳",上菜時,雙手兩肘要有各種動作,前伸,側展,左拐右扭,雙腳踢踏節拍,在樂曲中跳著舞上場,此時,宴樂達到高潮,兩位搭檔忽前,忽後,忽左,忽右保駕護航,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著看,但卻沒有一滴油汁濺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銜兩柄銅勺,內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齊用,絕不亞於雜技分毫。 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韻。
僳僳族有趣的婚禮

婚禮,在不同的民族中,各有特色。雲南騰沖僳僳族的婚禮分 「送親」、「婚禮」兩部分舉行。

送親

隨著數支火葯銅炮槍齊鳴,新娘由自己的姐妹兄弟、叔伯嬸娘等直系親屬二十四人組成的「高親」隊伍陪伴著,在一位穿著打扮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女朋友伴隨下,向男家出發。一路上,人馬浩浩盪盪,銅炮槍遇水鳴幾次,過橋放幾槍,充滿熱鬧的氣氛。將到新郎家,迎新的第一批人馬,送上水酒,大家喝上幾口又繼續進發。隨後第二批迎親隊伍又到來,送來了晌午飲食,「高親」隊伍吃喝之後,又風塵撲撲,趕到新郎家。

婚禮

隨著陣陣鞭炮聲,熱鬧非凡的婚禮正式開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總管」的指揮下,雙雙向祖宗行禮,然後共同吃兩碗飯、兩碗肉、兩碗酒,再與親屬:「高親」共進晚宴。宴席以吃肉(「高親」 特別受優待,一人一斤)喝酒為主。凡是參加婚禮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飯飽後,婚禮便進入高潮。除新朗新娘外,在「梆梆頭」的領唱下,參加婚禮的男女老幼,或者在堂屋裡圍繞著火塘,手拉著手,載歌載舞,跳起「梆梆舞」。

「梆梆舞」主要由「梆梆頭」領唱(梆梆頭一般五、六個。少者二、三,多者十幾個,由長者或本寨有聲望、懂舞的人充當)。領唱者一般只唱兩句,每句七個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復「梆梆頭」 領唱的詞。結尾句,群舞者可唱高八度。歌詞內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長的過程以及他們的優點和一些慶喜的詞句。

對客人的招待,根據主人的財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飯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繼續跳「梆梆舞」。第三天親朋吃了早飯,紛紛告辭。到此,歡樂的婚禮才告結束。
青島婚禮習俗

青島的舊風俗禮儀很多,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繁瑣的風俗禮儀也已被革去,下面是筆者對目前的青島婚俗的略記,共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新娘出門不得回頭招手

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方面會不吉利,另一方面是破壞新娘妝面,

下車時,新郎和新娘要從車的同一側下,不要分開下,否則不吉利

有身孕這不宜參加婚禮

在新娘家吃水餃時,碗內要留雙數。

青島地區的婚姻風俗?與山東省其他地區大體相同。男子結婚稱「將媳婦」,女子結婚稱「出門子」。結婚禮儀除特殊情況外,要經過說媒、相親、訂婚、送日子、娶親等多道手續。
說媒
也叫保媒」,由媒人為男女兩家介紹,締結婚姻關系。媒人可以是親友、熟人,也可以是專門的媒婆,他們按照門當戶對、年齡般配、家境相當等基本條件,往返男女雙方家中說合,一般是對男方要求條件要高一些。若雙方有意,則由男方向大家提親。向女家提親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榮耀,即所謂「一家女百家求」。如女方向男家提親,則會被譏諷為「閨女嫁不出門了」。舊時,若雙方滿意,兩家男女要互挽年庚帖子,把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各寫在上面,字數還必須是雙數。請算命先生「合婚」,推算雙方屬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還是「相剋」,如不相剋,才可商議結親的事。
相親
舊時,新婚夫妻在侗房揭蓋頭時方能見面。為了防止受媒人欺瞞,女方父母只能暗地裡打聽,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齡與媒人說的是否相符,同時還要打聽男方的為人和家庭境況。如今相親己成為公開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溫州婚禮習俗

討歡彩

結婚求吉利,討好兆,稱紅喜事,庚貼用紅紙,禮品中必有紅喜蛋,蛋呈圓形,諧為「狀元」,並與紅棗(早)、花生(生)、桂(貴) 、蓮子(子);合成「早生貴子狀元郎」彩話。婚後,將此蛋果連同喜糖分送親鄰。嫁妝、重盛、門窗均貼上紅雙喜或吉祥圖案剪紙。

請庚幟

舊時,媒婆奔走於男女網家之間說合,並代男方往公家請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將庚帖置於灶神香爐前,三日後卜吉合婚。七日內家中平安無事,由媒人將男庚貼送至女家,亦經卜吉,合則議聘,不會將庚帖退回。

定親

舊時定親分「小定」和「大定」。定親前議定聘金,聘金多寡決定嫁妝豐薄。「小定」聘物多為金戒指一對,及糕餅、魚肉等禮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隻,以「碗」諧「穩」,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紅棗、花生等、「大定」為正式定親,主要送聘金和龍鳳婚書、女方收起男婚書,另一份填寫後裝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
大定」與「送日」常並合進行。即男方同時將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嫁娶

嫁前一日,女家設宴待客。擇吉辰在中堂為新娘絞去面毛,謂「開額」,母親為女兒加笄,謂「上頭」、婚娶日,男方先迎取嫁妝。而後迎親隊伍啟行、女家母女、姐妹、姑嫂哭別、內容通常為:留戀父母,勸勉女兒或訴說怨苦,各地均有《哭嫁歌》流傳。

花轎至男家,由儐相念贊,按贊詩內容舉行拜堂儀式。新娘由兩個「利市人」用貼有紅雙喜的新米篩遮護,跨過火盆至中堂,與新郎同拜天地,眾撒以紅綠米,紅花生。禮成,入洞房,吃「和同飯」,飲「交杯酒」。畢,中堂開筵、第一桌左上首,謂之「頭位」,例由岳父或舅父坐。

鬧調房

諺雲「七日洞房無大小」,結婚之日鬧房尤烈。親友至,新娘敬煙奉茶。客人瓷意調弄新娘,出難題,索禮物,常發生羞辱新娘新郎、主客各不歡悅情事。建國後,鬧洞房較往昔文明,若遇客人有越軌言行,陪人或長輩出面調解。近年此俗已趨淡化。

部分地區有唱歌祝賀習俗,如「三字豎起本是川,百年夫妻好姻緣;夫妻雙雙成好合福祿壽禧共周全」。

坐筵

即婆媳交家儀式,婚後三日舉行。中堂設筵,上為朝天主位,下為關封位,旁設女賓席。吹班樂作,新娘立主位,婆立關封位,女賓人座、樂曲聲中,婆媳互換位置,新娘以主人身份向賓客行見面禮。

文明結婚

「五四」運動後,部分人結婚儀式仿效西萬國家,請地萬名流為證婚人,主持婚禮,雙方家長稱主婚人。婚禮開始,新郎西裝革履,新娘穿白色禮服,在樂聲中並肩 進場。證婚人、主婚人及新郎、新娘俱在婚書上蓋章,婚者互換戒指、互相鞠躬致意,繼而證婚人、主婚人與新致詞。

解放後,婚札更簡朴。幹部結婚只擺茶點。70年代,婚俗趨繁。訂婚時男方要送金飾,女方回贈衣、鞋。雙方分喜糖給親友。結婚時,女方多數帶縫紉機、自行車等「四大件」。至80年代,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攀比之風嚴重,聘禮高者,金飾達500克、聘金萬元以上,女方回以高檔西服、摩托車等;結婚時,女方還帶彩電、電冰
箱、立體雙頻道收錄機等「新五大件」。
閩台婚俗-茶禮

在我國,茶與婚姻有著密切聯系,早在明朝時就有「訂親茶」的記載。清代人福格在《聽雨叢談》卷八中說:「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清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與茶有關的婚俗,最有趣的當推閩南和台灣。

閩台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天禮」。「三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合歡見面時的「合茶」。

在舊社會,男方隨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親、相親,女方的父母就習慣叫待字閨中的女兒端茶待客,茶杯斟滿後,依輩份次序分送到男方親客手中,由此拉開了「相親」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機審察姑娘的相貌、言行、舉止,姑娘也暗將未來夫君打量一番,當男到女家「送定」(定親)時,由待嫁女端甜茶(閩台民間叫「金棗茶」),請男方來客品嘗。喝完甜茶,男方來客就用紅紙包雙數錢幣回禮,這一禮物叫「壓茶瓶」。到了娶親這一天,男方的迎娶隊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請吃「雞蛋茶」(甜茶內置一個脫殼煮糖的雞蛋)。

男方婚宴後,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餞、甜冬瓜條等「茶配」的茶盤,敬請來客,此禮叫「吃新娘茶」。來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紅包置於茶杯為回禮。結婚成親的第二天,新婚夫婦合捧「金棗茶」(每一小杯加兩粒蜜金棗),跪獻長輩,這就是閩南、台灣民間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禮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遠離故鄉的親屬長輩不能前往參加婚禮,新郎家就用紅紙包茶葉,連同金棗一並寄上。
在閩南、台灣,茶樹是締結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徵。

8、國內各個地方結婚的習俗有哪些?

泰州婚禮的時候 要給爹爹(公公)帶個鎢砂帽 手裡拿個釘耙 然後就有人把公公臉上圖上黑灰 我們有個詞叫爬灰婚禮上的「扒灰」玩笑是廣泛存在於江淮地區的一種習俗,是大家故意拿公公和新媳婦開玩笑的。南通啟海習俗,接新娘時候要給新郎新娘吃圓子,最後賓客也要吃。還有前兩天吃飯的時候新娘的父母不可以來。第一頓飯主桌新郎不能坐,都要是女的,而且除了新娘和介紹人(媒婆),別的都要沒結過婚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