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江蘇南京風俗習慣

江蘇南京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8-11 03:21:56

1、南京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撣塵、貼春聯、「福」倒貼、年畫、放爆竹等。
1、撣塵:南京人過年有個習慣,是「乾乾凈凈、清清爽爽過春節」,年前必定徹底打掃衛生,過去稱之為「撣塵」。
2、貼春聯: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南京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3、福倒貼:「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4、年畫:春節掛貼年畫在南京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5、放爆竹: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了,在炮仗炸完之後還會去撿沒炸完的繼續放!

2、南京的風俗有哪些

立夏嘗三新
農歷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這時,人們自然需要換換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嘗三新」的習俗。「三新」指櫻桃、青梅、
鰣魚。櫻桃又名含桃,有朱櫻、紫櫻兩種,味甘美,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古時常用以祀宗廟,作貢品,朝廷...

* 送夏
進入夏季,天氣不僅轉熱,各種傳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銳減,會因此不思飯食,即所謂「疰夏」。南京風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兒送涼枕、羽毛扇、夏服)、稱體重(據說立夏時稱過體重之後,便不會疰夏)。南
京人還喜歡吃豌豆糕,《金陵歲時記》稱:「立夏叫小兒騎座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

* 「蠶月」閉戶
農歷四月江南人還稱之為「蠶月」,因此時正逢蠶兒上簇作繭。南京郊縣的養蠶人家,為免除蠶兒疾病,立夏期間家家閉戶,禁忌往來,有「蠶家忌客門門閉」之俗。...

* 吃「烏飯」
農歷四月初八,南京郊縣農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烏黑發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飯,俗稱烏飯,又名「阿彌飯」。它是用南天燭(即青精樹)莖葉搗爛後浸泡糯米,再晾乾蒸煮而成。古人做時要「九浸九蒸九曬」,米粒緊縮,
碧如堅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被譽為「仙家服食」。傳說四月初八是浴佛節(釋迦...

* 江心洲葡萄節
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景色優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遊人登洲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盡情體驗採摘葡萄的野趣。...

* 南京:六朝古都的市民氣
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喜歡南京的理由:親切,朴實,安寧,茂密的梧桐大道,隱秘的藝術沙龍,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不遠不近的人際關系…… 在這所有的理由中,最讓人著迷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垂掛著濃重水分子的溫暖
和憂郁。 在這所有的理由中,最讓人著迷的,是這座城市特有的,垂掛著濃重水分子的溫暖和憂郁。它不僅滋...

* 湯山文化村節目簡介
明皇祭碑儀式是一場大型的古裝劇,該劇由35人身著明代皇宮服飾進行演出,每天早晨9:00准時開場。講述的是皇帝與皇後分別身穿龍袍、鳳袍,頭戴皇冠、鳳冠,在太監與宮女的隨行下到「陽山問碑」舉行隆重的祭碑儀
式迎接遊客的到來;期間還有御林軍的開道。魔術隊的掌門人蘆洪彬老人來自河北吳橋,他所表演的口中吐火、...

3、南京有什麼風俗?

南京人過春節 以前稱元旦,俗稱過年。要灑掃庭除,張燈結綵,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放鞭炮。 南京人過年大門上貼春聯或門神,還有文人雅士在大門貼一幅畫雞,取「雞日相長」之意。這是他處所沒有的。初一早上必飲屠蘇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寧府,在詩中詠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此俗始於南朝,千百年來,南京人一直飲用,而且形成一套規制:日升之時,面向東方「自少至長次第飲之」。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後飲,取旭日東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親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來時,雙手合揖,並以茶點相待。還獻二枚元寶蛋,稱「進元寶」。現在人們過年相見,互祝「恭喜發財」,並敬遞茶煙,以時尚糕點相待。 元宵燈會 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元夜,夜與宵同義,便稱元宵。元宵節最初由祭祀而起,漸演為隆重熱烈異彩紛呈的娛樂節慶。古時為一日,唐代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節一下延長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燈。食品也由食豆粥,改為品嘗元宵(湯圓),南京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俗。 明清兩代,南京元宵燈會,有玩龍燈和掛紗燈之俗。玩龍燈不但老百姓玩,軍人也玩,長度也為他處所不及,短的十餘丈,長的百餘節,玩起來多則上百人。紗燈有楮練紗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畫,愈是高手價值愈高。商家屆時也在店前舉辦猜燈謎活動,吸引眾多遊客,猜中者即獎所售物品。有一種由南京人首創的「走馬燈」,外罩燈籠,內點蠟燭,利用空氣熱脹上升的原理,帶動燈面轉動,燈面上畫著各種姿勢的駿馬疾馳,宛如萬馬奔騰。英國學者李約瑟稱之為中國古代人的一項發明。龍燈氣勢磅礴,紗燈精美絕倫,五光十色,萬象爭輝,引得長居逗客傾城出,歡歌笑語動地來,「銀燭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燈人」。近幾十年來,夫子廟元宵燈會越辦越紅火,利用新工藝、新材料,聲光電控,五花八門,維妙維肖,斑斕奪目。燈會自春節起,為期一月。期間,每天吸引四方遊客達二三十萬人之多。 清明踏青 清明節自古以來由於注入掃墓祭祖的習俗,受到歷代朝廷和民間的重視。民間屆時上墳祭掃、祭灑、燒紙、挖蓋墳帽、插柳以表達慎修追遠的情思。並帶茶點到看墳地者門上看望,看墳者亦留食茶飯,互稱「墳親家」。 此時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攜酒游山,謂之踏青」。有諺雲「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經修葺增設景點,並與附近新開發的將軍山聯成一線,成為遊人觀賞郊野自然風光的絕佳之處。此外,城南雨花台、東郊梅花山也是遊人常到之處。近十多年來,梅花山造萬畝梅園,還舉辦國際梅花節。每到春暉融融,萬花爭放,雲蒸霞蔚,暗香浮動,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連忘返。 端午節游秦淮 夏歷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稱端陽。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綠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干雜炒)、莧菜和雄黃豆,飲雄黃菖蒲酒,以求免災。用經過曝曬的水洗眼,謂之「破火眼」,說可免一年眼疾。還用菖蒲、艾葉醮水灑地而後插門楣,用以「禳災」。懸掛鍾馗圖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蠍子、蜈蚣、壁虎)形圖,「驅鬼避邪」。兒童頸項掛五色絲絡,絡中裝咸鴨蛋;臂系五色絲挽成的絲絛,叫「長命縷」,穿虎頭鞋,背虎頭披,用雄黃酒在額上畫王字。婦女鬢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飯後,全家人去夫子廟觀看秦淮河龍舟競渡。金陵龍舟向有「三幫」,有河幫、江幫、木幫,龍舟之多,規模之大,別處也不多見。各船均飾以彩箏;有少兒扮戲中人物在上作種種游戲。當舟過之時,河岸人家擲銀角、銅錢或放鵝鴨,為龍舟競取之以為樂,謂之「奪標」。岸邊男女蟻集,羅綺如雲,金鼓齊鳴,歡聲雷動。富庶人家還事先訂租遊船,泛舟覽勝。秦淮遊船自唐朝興起,明清直至民國前期為盛。畫船簫鼓,槳聲燈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斕奪目的亮麗風光。這在顧起元《客座贅語》、孔尚任《桃花扇》和余懷《板橋雜記》中均有生動記述。近20多年來,秦淮河又進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換水,增添畫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兩岸萬家燈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遊人置身遊船中,船在景中過,人在畫中行,自有別樣情趣。 中秋圓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此夜,天上月圓,人間圓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趕回家團聚。南京人喜合家賞月,叫「慶團圓」,團坐聚飲稱「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皆為遊人賞月之所,而以遊玩月橋為最盛。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為舊院所在地。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是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遂漸衰落,後人有詩雲:「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玩月橋。 清以下,賞月之風仍盛,人們祭月,陳列鮮果、月餅,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紙斗,叫斗香),講《嫦娥奔月》故事,然後分食月餅。月餅以瓜埠「賴月」,民國時期以「金陵套餅」為上乘。 此夜,南京女子有摸秋之俗,到茉莉園「摸」(以摸「偷」瓜果取樂)得瓜豆者宜男,此游戲盛傳頗久。近20年來,人們又重視中秋節,登台城賞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廟秦淮河劃船賞月。自購或單位贈發月餅頗為盛行,圓月之夜情意融融。 重陽登高會 夏歷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為陽數,故稱重陽。歷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會」。此俗源於一個古怪離奇的避邪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寫的《續齊諧記》中有詳述。從魏晉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陽風俗猶盛。當時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極閣,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為最著。此山漢時建有一亭,晉元帝渡江傳說「馬化為龍」,遂命此亭為「化龍亭」;山側有梁達摩古洞,游者甚眾,形成「幕府登高」之俗。清嘉慶十年(1805),由胡蘭川太守(江寧知府)等府縣官員和社會知名人士發起,有制軍、撫軍主其事在山上建「望江樓」,長夜明燈,既為導航燈塔,又可觀覽勝景,被遠近百姓譽為善事。 重陽節,南京人喜食重陽糕,「或粉或面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稱駱駝蹄」,飲菊酒,賞菊花,制重陽旗賞給兒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時鮮盒,謂「重陽節盒」。 如今人們逢重陽也欣然登高,但不為避邪,而是欣賞祖國壯麗河山及建設新貌,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當今四季旅遊節 春 .南京國際梅花節梅花,是南京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自六朝至今不衰。而今,南京的 珍珠泉 、傅家邊、古林公園等處均有梅觀,尤以梅花山為最佳。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舉辦國際梅花節,參加梅花山主會場活動的多達40萬人次。 夏 .江心洲葡萄節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景色優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遊人登洲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盡情體驗採摘葡萄的野趣。 秋 .南京雨花石藝術節雨花石,南京標志物之一。金秋九月,都要在雨花台風景區舉辦「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研討會、採石游等系列活動。雨花石產地的六合縣同時開展分會場活動。 冬 .迎新年聽鍾聲活動迎新年聽鍾聲活動通常在棲霞寺鍾樓舉行。由寺院法師念經祈禱和平,祝願民安,再由主持於賓客代表共同撞響銅鍾108次,全場洋溢著祥和喜慶的氣氛。 靈谷桂花節 位於中山陵園風景區的靈谷桂園,是一個佔地1700畝、種植桂樹近2萬株的全國最大的桂花專類園。每年九月丹桂飄香時,繁盛的花事,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到靈谷寺品秋賞桂。 高淳螃蟹節每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到高淳,品螃蟹,看大佛,逛老街」已成為南京人的習俗。在高淳老街、遊子山、迎湖桃源三大景區還將舉辦戲曲、馬燈、武術、龍舟表演和萬人品螃蟹、篝火晚會等活動,令中外遊人流連忘返。 浦口生態旅遊節 素有十里溫泉、百里老山、千里銀杏美譽的浦口生態旅遊節,是集欣賞、參與、遊玩為一體的旅遊節慶活動。人們通過潑水節、民俗文化節、登山燒烤節等系列活動,充分感受「山、水、綠色、空氣」的自然生態美景。

4、南京的習俗有哪些?

1、金陵燈會  

燈節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節。南京燈節前後歷時10天,初八上燈,十八落燈。明代燈節最盛,從笪橋至評事街,魚龍紛沓,五光十色。屆時老少看燈,萬人空巷。後來集中掛燈區移到了夫子廟一帶,至今每到燈節這一帶仍很熱鬧。

2、梅花節  

在南京的民間節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舉辦的梅花節,是南京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每年此時,梅花盛開之際可謂是南京人最高興的日子,屆時東郊的梅花山上幾千棵梅花競相開放,有成千上萬的南京人湧向梅花山賞花、觀景,鍾山腳下萬里人海花香,蔚為壯觀。  

3、爬城頭  

爬城頭在正月十六。每年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覽勝,俗話叫「走百病」、「踏太平」。過去遊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寶(中華)、通濟四城門。現在只有聚寶門(中華門)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氣回陽,外出走走,換換新鮮空氣,煥發精神,對身體不無好處。  

4、臘月「撣塵」

老南京每逢春節前,家家都有撣塵的習俗。那時居住條件差,都是磚木結構老式房,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把屋裡屋外、門窗牆壁、旮旮旯旯徹底打掃一遍。衣物家什、壇壇罐罐也要洗刷得乾乾凈凈,喜迎傳統佳節的到來。

5、上巳節  

上巳節是農歷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謠道:「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女人不戴無錢用,女人一戴糧滿倉。」這天人們采薺菜花煮雞蛋,傳說可治頭痛。上巳節始於六朝東晉,人們把薺菜花掛在門頭、鍋灶上或床上,婦女則把薺菜花戴在頭上,藉以消災滅難。  

5、南京特有的民俗有哪些?

1、老南京人在過春節之前有個習慣,喜歡乾乾凈凈地過春節,年前一定要把家裡徹底打掃遍,老南京人把這個習俗稱之為「撣塵」。

2、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八在夫子廟舉行的「金陵燈會」始於六朝,盛於明清,經久不衰。每年2月28日-3月18日,正值梅花盛開之時,「南京國際梅花節」的舉辦地——東郊梅花山是中國四大賞梅勝地之一。  

3、南京地區小有特色的民俗活動還有正月十六的「爬城頭」、三月初三「上巳節」、四月初八「郊區廟會」、還有立夏、立秋、重陽、冬至及除夕都別有特色。能有幸在這里過上一個節日也是不錯的享受!  

4、燈節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節。南京燈節前後歷時10天,初八上燈,十八落燈。明代燈節最盛,從笪橋至評事街,魚龍紛沓,五光十色。屆時老少看燈,萬人空巷。

5、在南京的民間節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舉辦的梅花節,每年此時,梅花盛開之際可謂是南京人最高興的日子,屆時東郊的梅花山上幾千棵梅花競相開放,有成千上萬的南京人湧向梅花山賞花、觀景,鍾山腳下萬里人海花香,蔚為壯觀。  

6、南京有什麼民俗?

南京過年習俗
圖吉利、討頭彩、盼來年

王涌堅(市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中心顧問):老南京過春節可以概括為三句話、九個字:圖吉利、討頭彩、盼來年。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歲、吃年夜飯等等。守歲時,要吃一種甜羹,又叫福壽湯。這湯由紅棗、蓮子、荸薺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壽」的意思。初一吃餃子不是南京人的傳統,而是吃「元寶蛋」(就是茶葉蛋),客人來了,一定要吃一個。另外,要給客人端一碗糖水,裡面放上一個「歡喜團」(把糯米粉蒸熟以後曬干,搓成一團),寓意甜甜蜜蜜、歡歡喜喜。

臘月二十四就開始忙年

周愛玲(江心洲旅遊商會會長):我們江心洲從臘月二十四就開始忙年了。炸蘿卜圓子、豆腐圓子,做年糕、蒸饅頭、准備各種菜餚,一直忙到年三十。在江心洲過年,魚是每家必備的。三十晚上要燒兩條鯽魚兩條鰱子魚。燒好的魚放到家裡的箱幾上,等到過了小年(元宵節)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還要買8條活鯽魚養起來,以此寓意年年有魚(余)。年三十中午開始,家家清掃門窗,貼春聯、窗花。然後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飯、包餃子、守歲。

每鄉每鎮都有跑龍燈

芮經貴(溧水縣洪藍鎮何林坊村龍燈會成員):在我們溧水,過年時,每鄉每鎮都有跑龍燈的習俗。我們有一條龍燈,長40米,共18節,需要60個人一起舞。這60人,村上每家都有,都是從上一代傳下來的。

王涌堅:溧水是南京的龍燈之鄉,有幾十條龍燈,其中最大的龍燈有數百米,是江南第一大龍。這條龍燈要等石臼湖水幹了,在湖床上才舞得起來,場面非常壯觀。按照習俗,初七不出(龍)燈,初八才上燈,十八下燈

南京人對過春節是極重視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來,傳統風俗習慣代代相傳,不少習俗至今仍然存在。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化、物質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風俗習慣,也在不斷地「與時俱進」,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我小時候還記得臘月二十四「送灶」,而今城裡各家各戶一律煤氣灶,焉有供灶神爺的小龕?!市場上早已無「灶糖」供應了。所以這個習俗早已被免去了。到了過年,過去互相走訪是十分必要的,什麼岳父岳母、叔叔伯伯、姑姑姨姨、表哥表弟……跑得十分熱鬧,頗費時間又傷精力。而今除了必不可少的必須上門拜年的以外,一律電話互拜,這是十分明顯的進步了。

過去年前除夕,各家還有祭祖習慣,而今逐步減少,目前南京城南「老南京」也與清明節合並了,到清明節前後上墳,懷念祖先,寄託哀思。

如今初八上燈、十八落燈,在夫子廟燈會這一「重大節目」依然保留,燈的花樣也日漸增多、品種變化極大,家掛幾盞紅燈,是可以增添節日氣氛的。過去我們小時候玩兔子燈,裡面點小蠟燭,不小心,一歪便會讓火苗燒到紙上,「吃了兔子肉。」(指燈被燒了)而今內裝小電池,則無被燃之虞。

南京人過大年還有個習慣,十分良好,是「乾乾凈凈、清清爽爽過春節」,年前必徹底打掃衛生,過去稱之為「撣塵」。過去舊宅,屋樑高,橫樑上落灰極多,要用雞毛撣帚捆在竹竿上撣灰,工程不小。而今住單元房,打掃容易多了。

南京人過去歷來有燒素什錦的習俗,今天不少飯店都有現成的賣,小夫妻不會費那麼多事,一件一件地買來,擇好洗凈,只到超市便可稱到現成的熟什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舊在炒,且十分講究,什麼薺菜、黃豆芽、藕、針菇、金針、木耳、芹菜、菠菜、胡蘿卜絲……有十幾種之多,炒是一樣一樣地炒,然後匯總攪拌。黃豆芽像「如意」,「薺菜」與「聚財」諧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

正月里的習俗,南京人的「節目」很多,年初一到初三,是大年,除夕夜是辭舊迎新,過去要用火盆取暖,火燒得旺旺的,表示「興旺發達」。初五接財神。這類「節目」早已逐漸淡薄了,如今普遍用空調、取暖器,誰還用「火盆」呢,再說財神爺光請是「請」不來的,要靠自己勤勞致富。不過正月十五為「小年」,大家團團圓圓吃元宵還是有的。而且目前還很盛行。

正月十六爬城頭,也是有的,而今多是爬中華門城堡、台城、武定門一帶了。正月肚裡油多、爬爬城頭,活動活動可以助消化去疾病,正所謂「走百病」。不過,今天老人重視保健、鍛煉,「走百病」早已不限在正月十六了。

7、南京有哪些習俗

民俗文化
簡述
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朝都會,「衣冠文物盛於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傑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同時南京作為天下文樞所在,文化底蘊深厚,所謂「菜佣酒保也有六朝煙水氣」。
春節元旦
以前稱元旦,俗稱過年。南京人過年要灑掃庭除,張燈結綵,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放鞭炮。 南京人過年大門上貼春聯或門神,還有文人雅士在大門貼一幅畫雞,取「雞日相長」之意。現在人們過年相見,互祝「恭喜發財」,並敬遞茶煙,以時尚糕點相待。
元宵燈會
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元夜,夜與宵同義,便稱元宵。食品也由食豆粥,改為品嘗元宵(湯圓),南京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俗。明清兩代,南京元宵燈會,有玩龍燈和掛紗燈之俗。
清明踏青
清明節自古以來由於注入掃墓祭祖的習俗,受到歷代朝廷和民間的重視。 此時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攜酒游山,謂之踏青」。有諺雲「春牛首」。
端午游秦淮
夏歷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稱端陽。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綠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干雜炒)、莧菜和雄黃豆,飲雄黃菖蒲酒,以求免災。用經過曝曬的水洗眼,謂之「破火眼」,說可免一年眼疾。還用菖蒲、艾葉蘸水灑地而後插門楣,用以「禳災」。近20多年來,秦淮河又進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換水,增添畫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兩岸萬家燈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遊人置身遊船中,船在景中過,人在畫中行,自有別樣情趣。
中秋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此夜,天上月圓,人間圓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趕回家團聚。南京人喜合家賞月,叫「慶團圓」,團坐聚飲稱「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皆為遊人賞月之所,而以遊玩月橋為最盛。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為舊院所在地。清以下,賞月之風仍盛,人們祭月,陳列鮮果、月餅,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紙斗,叫斗香),講《嫦娥奔月》故事,然後分食月餅。月餅以瓜埠「賴月」,民國時期以「金陵套餅」為上乘。
重陽登高會
夏歷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為陽數,故稱重陽。歷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會」。此俗源於一個古怪離奇的避邪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寫的《續齊諧記》中有詳述。從魏晉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陽風俗猶盛。當時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極閣,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為最著。
臘八節品粥
世界第七,中國大陸第二高樓——紫峰大廈
[6]南京自古是中國的佛教文化中心,中國信徒出自虔誠,遂與「臘日」融合,方成「臘八節」,並同樣舉行隆重的儀禮活動這個起源於佛教傳統的臘八節也隨之在南京興旺起來。臘八顧名思義,為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最為著名的就是位於南京市長江路程總統府旁的毗盧寺。
小年迎財神
按照南京人的傳統習俗,農歷正月初五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這一天,放在簸箕里多日的垃圾可以到處門外了。人們等待著凌晨12:00的時候(子時),子時到時,各地響起了震天的鞭炮聲,聲音有時甚至可以賽過大年三十。這天,南京老習俗中,夫子廟就開始上燈了,大大小小的荷花燈,菠蘿燈,生肖燈等等各式各樣的燈都亮起來了。

8、南京習俗

南京傳統習俗

「立夏嘗三新」
農歷四月初,春去夏來,天氣日漸暖和,萬物欣欣向榮。三麥油菜已經成熟,櫻桃、青梅、枇杷等鮮果陸續上市,各種菜蔬也應時而生。這時,人們自然需要換換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嘗三新」的習俗。「三新」指櫻桃、青梅、鰣魚。
櫻桃又名含桃,有朱櫻、紫櫻兩種,味甘美,能調中益脾,美人面顏。古時常用以祀宗廟,作貢品,朝廷亦用以賜百官。
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與蜜糖相拌食用之。
鰣魚,每年春夏之交,該魚從沿海水域回遊上溯到江中產卵。史載:「鰣魚三月出揚子江中,味極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長江中名貴魚類之一。
「送夏」
進入夏季,天氣不僅轉熱,各種傳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銳減,會因此不思飯食,即所謂「疰夏」。南京風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兒送涼枕、羽毛扇、夏服)、稱體重(據說立夏時稱過體重之後,便不會疰夏)。南京人還喜歡吃豌豆糕,《金陵歲時記》稱:「立夏叫小兒騎座門檻,食豌豆糕,謂不疰夏。」
「蠶月」閉戶
農歷四月江南人還稱之為「蠶月」,因此時正逢蠶兒上簇作繭。南京郊縣的養蠶人家,為免除蠶兒疾病,立夏期間家家閉戶,禁忌往來,有「蠶家忌客門門閉」之俗。
吃「烏飯」
農歷四月初八,南京郊縣農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烏黑發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飯,俗稱烏飯,又名「阿彌飯」。它是用南天燭(即青精樹)莖葉搗爛後浸泡糯米,再晾乾蒸煮而成。古人做時要「九浸九蒸九曬」,米粒緊縮,碧如堅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強筋骨,益氣力,固精駐顏,被譽為「仙家服食」。

9、南京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春節的南京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跳五猖、大馬燈、打灶火等傳統習俗。

1、跳五猖

跳五猖是南京高淳的一個春節習俗。每臨春節,當地農村為慶祝豐收和祈禱來年好運,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其中跳五猖是比較有特色的一個習俗。表演時,場地用各色彩旗圈起來,圍觀者摩肩接踵。擠過熙熙攘攘的人群,空場上的一群人或行、或舞、或躍,猙獰的面具、奇特的服飾、凝重的動作、古怪的言語,充滿神秘感。挑籃、扛旗、敲鑼、打鼓,鞭炮齊鳴,一派歡騰景象。

2、大馬燈

大馬燈起源於唐朝,盛行於明清,是一種模仿戰馬造型的民俗舞蹈,目前流行於南京高淳地區,被譽為江南一絕。對於當地人來說,這就是逢年春節至元宵期間必點的一道「過年菜」。

3、打灶火

打社火是南京溧水的一種民間文化遺產,以雙人抬鼓、鼓鼓相對見長,表演內容豐富。所謂「打社火」,就是舊時春節期間鄉村社會在酬神、祈神時進行的一種民間文娛活動,以歡慶豐收,祈望來年一方百姓平安健康。

10、南京風俗有哪些呢?

南京風俗有以下這些:

1、金陵燈會。

燈節在正月十五,又叫元宵或上元節。南京燈節前後歷時10天,初八上燈,十八落燈。明代燈節最盛,從笪橋至評事街,魚龍紛沓,五光十色。屆時老少看燈,萬人空巷。後來集中掛燈區移到了夫子廟一帶,至今每到燈節這一帶仍很熱鬧。

2、梅花節。

在南京的民間節日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二月下旬舉辦的梅花節,是南京最熱鬧的節日之一。每年此時,梅花盛開之際可謂是南京人最高興的日子,屆時東郊的梅花山上幾千棵梅花競相開放,有成千上萬的南京人湧向梅花山賞花、觀景,鍾山腳下萬里人海花香,蔚為壯觀。  

3、爬城頭。

爬城頭在正月十六。每年這一天南京人都要和家人或三五好友登城覽勝,俗話叫「走百病」、「踏太平」。過去遊人主要登三山、石城、聚寶(中華)、通濟四城門。現在只有聚寶門(中華門)可以爬上。正月的南京,天氣回陽,外出走走,換換新鮮空氣,煥發精神,對身體不無好處。  

4、臘月「撣塵」。

老南京每逢春節前,家家都有撣塵的習俗。那時居住條件差,都是磚木結構老式房,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以後,家家戶戶都要把屋裡屋外、門窗牆壁、旮旮旯旯徹底打掃一遍。衣物家什、壇壇罐罐也要洗刷得乾乾凈凈,喜迎傳統佳節的到來。

5、上巳節。

上巳節是農歷三月初三。南京有民謠道:「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女人不戴無錢用,女人一戴糧滿倉。」這天人們采薺菜花煮雞蛋,傳說可治頭痛。上巳節始於六朝東晉,人們把薺菜花掛在門頭、鍋灶上或床上,婦女則把薺菜花戴在頭上,藉以消災滅難。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