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江西九江風俗

江西九江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0 18:18:04

1、九江過春節的習俗?

九江春節習俗除了傳統的貼春聯、接灶神外還有換茶、捧元寶、趕殤、偷青、年夜飯吃魚要打屁股。

「 換茶」:到親戚家拜年,一般都帶糕點果品,以示尊重。受拜的親戚家中,要燒湯煮麵條,每人一碗,每碗配3個雞蛋,還要擺臘盤、斟酒、盛飯招待客人,客人回家時回贈糖果禮品,俗稱「換茶」,即"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圖形式,不重內容。

"捧元寶""趕殤""偷青":初一大早,靠近山區人在敞床前候聽鳥音,以卜一年豐歉,俗叫"聽何鳥開耳"。若聽到第一聲叫是"軋孔軋孔"則為大吉,"契恰契恰"則次之,"羅羅羅"則更次之。春節期間,除上述活動外,彭澤的"捧元寶"、"跑花"、都昌的"拜大年",瑞昌的"燦燈",湖口的"趕殤",修水的"偷青"等習俗,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以各異的形式,凸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年夜飯吃魚要打屁股「: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大菜、冷盆、熱炒、點心應有盡有。與其他飯菜不同,年夜飯上的魚是不能碰的,它屬於一種裝飾,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因此要留著。如果小孩調皮吃了魚,大人就會脫掉孩子的褲子,象徵性的打幾下屁股。

2、江西的民風民俗

1、採茶戲:贛南採茶戲是江西地方戲曲之一。它是由民門採茶燈和民間燈彩相結合發展演變而成,後又吸收了南昌地區的民間舞蹈並與之相結合。南昌採茶戲表演詼諧風趣,唱腔優美深情,有著濃郁的南昌鄉土氣息。

2、「六月六曬龍袍」:傳說每年農歷六月初六,是龍王爺及寺廟菩薩曬衣袍的日子,這天「陽氣」足,氣候乾燥,經六月六日曬過的衣物,不會發霉,不會被蟲蛀。所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翻箱倒櫃,將家裡所有的衣物全搬出來曬。這一習俗,實際上也是對太陽的一種崇拜。

3、求子:江西南昌地區的求子風俗很具地方特色,古時南昌,在西湖區的中心處有一高土橋,橋上有石柱欄桿12根,每年八月十五之夜,婦女們來到橋上,待月至中天,便用手在高橋兩旁的石柱上撫摸,甚至納入懷中,據說如此這便可生男孩。

4、戈陽腔也叫戈腔,又稱高腔,是我國地方戲中著名四大聲腔系統之一。元未明初,在江西省戈陽縣形成而得名。戈陽腔主要表演特色是動作大,身段嚴謹、場面熱鬧,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適合民間演出。現在我國有11個省的高腔劇種與戈陽腔有淵源關系。

(2)江西九江風俗擴展資料

江西全省共38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的99%以上。少數民族有回族、畲族、壯族、滿族、苗族、瑤族、蒙古族、侗族、朝鮮族、土家族等37個。少數民族中畲族聚居;瑤族部分聚居;其他各少數民族均為散居性質。

江西畲族人口約佔全國畲族人口的九分之一。畲族有自己的語言,但無本民族文字。山歌是畲族文化的明珠,滲透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口傳心授,代代相傳,內容豐富,有敘述民族起源和遷徙經過的長篇敘事詩歌《高皇歌》和《麟豹王歌》,有表現愛情、歌頌勞動與生活的《雜歌》等。

結婚時,女方殷勤招待,但開始時桌子上空無一物,新郎要唱山歌,要什麼唱什麼,要酒唱酒歌,要筷唱筷歌,新郎唱一首廚師和一首,一唱一和,新郎要的東西應聲而來,用完酒飯新郎再一首一首把桌上的東西唱回去,廚師也唱著歌來收席。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族熱情好客,講究禮節,家中來客,一般男女分桌進餐,不能讓老人和客人自己去盛飯。進餐完畢要雙手舉筷道「謝謝」。瑤族婚俗一般不與外族通婚,結婚日子不能選在雙方父母的死葬之日。男子不準坐在碗廚前面,因為是女人往來停留地方。

3、江西人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1.作客講筷禮

客家人在宴席上用筷的禮數很多,客人入座後切不可急於動筷,只有等主人先握筷,客人方可動筷,餐畢客人要用筷向全桌示意,然後把筷子架放在自己的空碗上,以表示"人不陪席筷陪席"。客家人特別忌諱"碗口筷",即把筷子平放在碗口上等。

2.送果子包

贛州城內流行送果子包的風俗,無論探親訪友、結婚嫁女、建房買空賣空屋、生子慶壽、經商開業都習慣以果子包相贈送,果子包成了賀喜和答謝親戚朋友熱忱心意的好禮物,沒有果子包,意味著有失傳統禮儀,果子包裝的食品質地好壞數量多少,表露出主人家底的厚蘊,賓主相互關系的親疏。

3.穿木屐

木屐是一種古老的鞋、用木板做成,當地人稱之為施板子,贛州人穿木屐的習俗直保持到現代。

4.婚娶儀式

客家人的婚嫁習俗,在清代和民國期間,其程序為:①傳庚。媒人將女方生辰八字傳與男家。②排八字,將當婚男女生辰八字請日館先生推算,無相剋方可對親。③牽紅單。女方用紅紙列出聘金、禮單,由雙方議定。④定親。俗稱壓八字,男家擇日將禮金及魚、肉、禽、谷、餅等物送至女家點收。⑤報日。男家選定成親吉日良辰,報知女家,並經女家同意為宜。⑥迎娶。男家預備聘禮、鼓樂、花轎,前往女家迎回新娘。⑦拜堂交婚,又稱合香。交婚儀式中先進行斬煞,新娘至門前,由當地紳士或老者右手持刀,左手執雄雞一隻,唱呼贊語,用刀斬煞。再舉行交婚,新婚夫婦入堂,出禮生點燃紅燭,唱呼贊語,新婚夫婦拜祖或互拜,後進入洞房,喝交杯酒。建國後婚俗有所簡禮,其程序大致可歸納為:看親、調憑記、牽紅單、查家舍、壓八字、歸親等六步。

4、九江市結婚風俗習慣,越詳細越好(包括訂婚、聘禮、迎新娘、酒席等)好的話可以追加50分。急急急!!!

我媳婦就是九江附近的 可以提供給你參考下
訂婚8000
聘禮3W《有錢就多點,要看在哪裡擺酒了,因為女方的酒席那邊是要男方出錢了,就是所謂的聘禮了》
迎娶的時候多帶點煙就OK了,新娘上車前還要給紅包你小舅子什麼的 現金准備個5000左右應該差不多了!

5、九江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大的節日,春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會舉行許多盛大的活動來慶祝。由於風俗習慣的差異,各地有各地的表現形式和傳統過法。在九江的傳統過年中,過年並不簡單,它有一定的程序和儀式。

九江的小年又被叫做「孩子年」,「臘月二十四,打小孩過年」,這是以前傳說的習俗,就是這一天小孩不乖就打一頓。但不完全是臘月二十四,有些地方是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七(小編這里是臘月二十四)。

在九江,從小年這天起人們開始打掃房屋俗稱「掃塵」不僅是那些塵垢還有這一年的煩惱與不快都要痛痛快快地一並清掃干凈除舊迎新就是要以干凈清爽的心來迎接事事如意的新年二三鞭炮入窗來,訝覺新春序幕開。徑向鏡中辭舊我,一彈衣袖不徘徊。

除夕夜一般都是在大年三十晚上,每家每戶都會做好一桌子的菜,也叫年夜飯。每當除夕的下午,父母都會包好晚上要吃的「哨子」(修水特產)。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過去,暢談未來。

整個除夕夜燈火通明,小朋友們都會在這個晚上收到來自大人的「祝福」-----壓歲錢。每個人都會堅持到凌晨睡覺,也叫守歲。

6、江西九江有哪些人文風俗及習慣?

板龍燈 

用竹骨彩紙紮成龍頭龍尾,龍身由各節花燈組成,內點蠟燭,每節板上兩盞花燈,長達2米,由一人手持。一條龍燈由上百節板燈連接組成。舞燈時,前宜製作精巧的「子母燈」引路,後有「龍尾鼓樂」伴奏,有「巨龍漫遊」、「龍頭鑽陣」、「繩蟒脫殼」、「穿花打旋」和「飛龍跳躍」等動作陣勢。如幾條龍相聚時,其盤旋翻騰、圓直曲伸,配以大小爆竹,鑼鼓嗩吶,大有呼風喚雨翻江倒海之威勢。

祭窯神 

祭「窯神」的習俗來自古代萬曆年間發生在瓷都的一個傳說。 

相傳在公元1599年,主持景德鎮窯務的太監潘相為給皇帝燒造青花大龍缸,瓷工日夜趕制,備受煎熬,隨著期限的臨近,龍缸遲遲未燒成功,此時一位名叫童賓的窯工不忍眾瓷工再受鞭笞,憤而投身窯內熊熊烈火,火熄之後,龍缸奇跡般地燒製成功,神宗皇帝據此封童賓為「風火仙師」,並立祠。 

後代窯工為紀念這位捨己救人的先輩,把童賓稱為「窯神」,遇上窯上盛事都要祭拜這位「窯神」,祈求「窯神」保佑窯火興旺,窯工生活富庶。

徽劇 

原名「徽調」、「二黃調」,1949年後定現名。明末清初,徽州腔和青陽腔與亂彈、吹腔交流融合形成該劇種,在形成過程中曾受到昆劇的一定影響。

其主要腔調為吹腔、高撥子和二黃,也唱西皮、高腔、崑腔。清初,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清乾隆年間,「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先後進入北京演出,風靡全國。清道光、咸豐年間,徽劇在北京同湖北漢劇等劇種結合,逐漸演變成京劇。清代後期,京劇興盛,徽劇藝人多改學新腔,但徽劇在徽州部分地區仍然流行。

本世紀30年代初期,徽州有徽劇戲班約20個。解放以後,江西各路採茶戲經挖掘整理,推陳出新,有了較大的發展,其中贛南採茶戲《怎麼談不攏》、《茶童戲主》,高安採茶戲《小保管上任》、《孫成打酒》,撫州採茶戲《秧》等,曾在全國性地方戲匯演中獲獎並拍成電影上映。

九江採茶戲

採茶戲是江西地方小戲的總稱,主要發源於贛南信豐、安遠一帶,由民間採茶歌和採茶燈演唱發展而來,繼而成為一種有人物和故事情節的民間小戲,由於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丑三人的表演,故又名「三角班」。

贛南採茶戲形成後,即分幾路向外發展,與當地方言和曲調融合,形成贛東、西、南、北、中五大流派,每個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

江西採茶戲總的特點是:表演歡快,恢諧風趣,載歌載舞,喜劇性強,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頗受群眾喜愛。

九江春牛習俗

春牛立春日勸農春耕的象徵性的牛。泥捏紙粘而成,也叫「土牛」。立春日天子率群臣東郊迎春,鞭春牛以示勸農耕,士民都出城圍觀。

九江的 春帖子

春帖子,又稱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這是一種在"立春"日剪帖在宮中門帳上的書有詩句的帖子。詩體近於宮詞,多為絕句,文字工麗,內容大都是歌功頌德的,或者寓規諫之意。 "立春"日貼春帖、作春帖詞,在宋代很盛行。

九江的魚文化

九江的魚文化,在「魚餚」一面,也有自己的特點。九江人會捕魚,會養魚,愛吃魚,也會吃魚。九江的廚師特別會做魚是有名的,精湛的烹魚手藝代代相傳,形成了一批著名魚菜,像九江雄魚頭、九江魚片、糖醋鱖魚、紅燒鯉魚、清蒸鯽魚、黃丫頭煮豆腐、泥鰍鑽豆腐、銀魚炒蛋、炒烏魚片等都是具有九江風味的魚餚。最講究的是著名的「潯陽魚席」。相傳宋代江州「潯陽樓」酒家便以「潯陽魚席」著稱。《水滸傳》中有宋江等梁山好漢登樓飲酒、品賞魚席情景的文學描寫。潯陽魚席全部以九江水產為原料,用傳統的燒、蒸、炒、燉、燜、溜等多種方法烹制而成,品種五花八門。更具本地文化特色的是,潯陽魚席菜譜的雅名,往往取自古潯陽的人文趣事或美景勝跡,如「潯陽遺韻」、「煙水映波」、「浪井濤涌」、「寶塔鎖江」、「能仁佛手」、「琵琶古亭」、「周瑜點將」、「陶公五柳」等。

由於魚文化的長期浸潤,九江的民風民俗也有許多打上了魚文化的烙印。九江人魚肉並重,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請客辦酒,講究「無魚不成席」,怎麼也得上盤魚以示「加敬」,不僅因為「鯽鱖鯉魴,美如牛羊」,更因為有「魚(余)」就意味著福祿有餘,年年有餘,吉祥完美。因此,傳統擺宴席,魚是最重要的一道菜,主人奉上一盤魚,魚頭必定對著席面上最重要的人物,以示尊敬與祝福。九江與魚文化有關的風俗很多,打造漁船作興吉祥的口彩,販魚苗有業內的行話,開湖撒網講究禁忌,等等。它們從各自不同的方面,體現著九江漁民與魚緊密相聯的生命追求、心理動態,乃至語言習慣。

九江的魚文化,還體現在九江人特別是漁民的審美活動中。漁歌、漁鼓、魚燈,以及彩龍船、蚌殼精表演等,是九江常見的、男女老少都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

7、九江過春節的習俗

九江春節來習俗除了傳自統的貼春聯、接灶神外還有換茶、捧元寶、趕殤、偷青、年夜飯吃魚要打屁股。

「 換茶」:到親戚家拜年,一般都帶糕點果品,以示尊重。受拜的親戚家中,要燒湯煮麵條,每人一碗,每碗配3個雞蛋,還要擺臘盤、斟酒、盛飯招待客人,客人回家時回贈糖果禮品,俗稱「換茶」,即"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圖形式,不重內容。

"捧元寶""趕殤""偷青":初一大早,靠近山區人在敞床前候聽鳥音,以卜一年豐歉,俗叫"聽何鳥開耳"。若聽到第一聲叫是"軋孔軋孔"則為大吉,"契恰契恰"則次之,"羅羅羅"則更次之。春節期間,除上述活動外,彭澤的"捧元寶"、"跑花"、都昌的"拜大年",瑞昌的"燦燈",湖口的"趕殤",修水的"偷青"等習俗,它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以各異的形式,凸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

「年夜飯吃魚要打屁股「: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大菜、冷盆、熱炒、點心應有盡有。與其他飯菜不同,年夜飯上的魚是不能碰的,它屬於一種裝飾,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因此要留著。如果小孩調皮吃了魚,大人就會脫掉孩子的褲子,象徵性的打幾下屁股。

8、九江的風俗習慣有那些?

一、觀音誕

粵北農村以二月十九日為觀音生日。各村婦女成立「觀音會」,購爆竹、香燭、紙錢等酬神,並采辦酒肉聚餐。與會者拈鬮輪流當理事,一人辦一年,周而復始。會員中如有添丁的,須額外提供一隻雞,添女的提供一盒餅。雞酬神後供全體會員享用,餅食則散給各家兒童。

二、扒龍舟

九江「扒龍船」(游龍·富龍)古已有:明、清是端午節始扒至六、七、八、九月不等。民國時期是公歷10月10日以慶祝「雙十節」扒龍船。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是公歷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扒龍船,一直沿用至今。

三、放生

放生是善舉,儀式包括:把所購的鯉魚放入江河中去,同時還放出用彩油紙扎的水蓮燈,以示吉祥。

近年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九江人雖然延續了放生的習俗,但是放生的動物及祈求的願望有了較大的轉變。過去人們放生多為了祈求菩薩保佑全家平安,近年放生有祈求和平 維護生態的美好願望。

四、拜新山

我鎮民間歷史上有「拜新山」習俗,流傳至今。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