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風俗共演番號

風俗共演番號

發布時間: 2022-08-10 12:58:22

1、嘉興有哪些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

嘉興民俗文化概覽

西塘廟會
這是每年四月初三西塘廟會的熱鬧情景,那天,西塘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出來看看西塘鎮上的七老爺,也在只有那天,成天坐在廟里的七老爺會出來在西塘古鎮上到處走走,這已經成為西塘鎮上的最熱鬧人文景觀。
據說,在解放前的廟會上還有更加古怪的情景,許多還願的信男信女各種情形跟在七老爺的後面,按照自己許願的情形,有五花大綁的、有刺傷自己的、更多的是穿著各式服飾,跳舞扭秧歌.現在,愚昧的東西已經不存在了,只留下人們開心歡慶的場面,甚是有趣......
廟實在都差不多,對於西塘的護國隨糧王廟來說,每年的農歷四月初三倒是有點特色。這天是七老爺出巡廟會,極為熱鬧也很富有地方特色。廟會期間還有跑馬戲、踏白船、盪湖船等民間文藝活動。那一天也是西塘每年旅遊節的開幕。
接五路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按說接五路是在初五,為什麼又說在初四晚上?原來,初五日是正日,由於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點迎到財神,於是,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這樣當然不符合規矩,後來就由長者出面,規定初四日晚上一起行動迎神。
皮影戲
皮影戲,又被羊皮戲,俗稱紙人頭戲,是一種將羊皮或牛皮製作成人物、動物造型的活動剪紙,由藝人用竹簽棒將它緊貼在背後透以燈光的白色在影幕上操縱,以此表演故事的民間藝術。
皮影始於春秋戰國。至西漢,皮影進入宮中。到了唐代,皮影剪刻日益精緻,敷色填彩,用作講史傳經。真正讓皮影成為百戲中的正劇,當在宋代。汴京皮影之盛,宋代的《明道雜志》、《夢粱錄》等著作均有描述。浙江皮影的興起與宋室南遷有關,大批京華藝人南下臨安偏都營生,北方的技藝與南方的文化融合,革新後的皮影在臨安大受青睞,並出現了一些著名藝人。
踏白船
清明節賽船習俗遍及各縣,嘉興稱踏白船,海鹽稱出跳船,平湖稱搖快船,均為劃船比賽。海寧賽船,選手兼在船上作武術表演。清光緒《嘉興府志》謂:「清明,王店市河及薦涇有搖快船之戲」。近代則以市區三塔、郊區油車港、南匯及嘉善天凝庄的踏白船為最有名。過去市區三塔運河上每年一次的踏白船活動極為盛大。鄉村劃船能手組成賽船隊(每船10—16人),按金木水火土五行,插紅黃藍白黑五色旗,賽手亦著同色服裝列船河中,一聲開賽,多船齊發,飛速向前,以速度最快者為優勝。踏白船古代主要為祭祀蠶神,當地傳說農歷三月十六日為蠶花娘娘生日,故踏白船於是日舉行。嘉興三塔的踏白船,屆時先集中茶禪寺前祀蠶神,比賽結束後亦在廟前謝神聚餐,每當踏白船時,運河塘上觀者如堵,氣氛熱烈,為一年地方盛節。踏白船活動歷數世紀不衰,演變為生產活動和體育活動。養蠶時桑葉常須由遠地購回,運輸刻不容緩,舉行劃船比賽有訓練劃船技術和提高船行速度之意,在清明節前舉行,是作為一種養蠶准備來檢查,兼有文體活動意義。有人認為,踏白船也是一種軍事訓練。宋代踏白為水軍番號,岳飛曾統該軍;明末吳日生在長白盪舉兵抗清,用踏白船訓練義軍。這些均可備一說,其淵源恐均系由祀蠶神衍變擴大而來。
春牛會
亦稱打春、鞭春、打春牛。此俗各地流傳久遠普遍,打春已成為立春的代名詞。嘉興舊時舉行此儀式甚為隆重,延續至清末。據清代《古禾雜識》等書記載:官府先於冬季用桑木扎骨架,塑成泥牛,按新年的天乾地支,用不同顏色彩繪牛身。至立春前一日,知縣率士紳乘轎列隊、鳴炮奏樂至東塔寺,祭拜「芒神」迎春牛遊行返署。在東塔寺,先遣乞丐扮成春官,穿袍服跪道旁迎接,又找男女農民攜農具到場,覓少年兒童作搖船采菱表演。泥牛由青壯年抬之,百餘人列隊疾駛過街,沿街居民以果品米豆拋牛,以擲中者為吉利,名曰「打春」。次日立春日,在府堂由官府人員持彩杖將牛打碎,名曰「鞭春」,鄉民競拾土塊用以圍桑樹根,說是可使桑葉茂盛。嘉善的春牛會與嘉興不同,立春日由官府舉行儀式,鳴炮奏樂至校場,迎事先准備好的一頭健壯活牛回府,並在場中向牛祭拜。這一風俗反映了封建社會對農業的重視,以牛作為農業的象徵,用打春牛寓「迎春天,祝豐收」之意。
開秧門與關秧門
插秧是稻作的開始,第一天插秧稱為開秧門,最受農家重視。舊時此日飲食較豐盛,農民在家中設三牲祭「田土地」,食團子、糕,寓家庭團圓、農事「步步高」之意。又必食鯗魚,並擲鯗魚骨作卜,以之卜雨晴。開秧門時,農民頗多忌諱,如插第一行秧時不得開口,不互傳秧把,不可把稻秧甩在別人身上等。插秧至田頭有餘秧全插在田岸,表示今年多糧(實亦供耘田時補株用)。
插秧結束日稱為關秧門。是日必須安排在天晚前完成插秧,如人力來不及亦須請工幫助,如至天黑則認為不吉。嘉善一帶有請田歌手於是日唱歌風俗。請人種田的則須於關秧門日辦一桌酒菜,吃「關秧門酒」。關秧門後,出嫁女回娘家省親,民諺雲:「插好黃秧,看望爺娘」。
演蠶花戲
海寧、桐鄉、海鹽等地很多村莊,在每年清明節前後或收繭後,必演蠶花戲祭神。多由全村集資雇請羊皮戲藝人來村演皮影戲,老幼聚集觀看。演完整本羊皮戲後必加演一段《馬鳴王菩薩》,皮影戲紙幕上出現一個女子騎在馬上賓士,藝人則伴唱《馬鳴王菩薩》,這首民歌包含古老的蠶桑神話和傳說。演畢,蠶農向藝人討取做紙幕的綿紙稱「蠶花紙」,用以糊蠶匾,謂可致豐收。演戲點燈的燈芯,藝人分贈蠶農,稱「蠶花燈芯」,謂置於蠶室,可保蠶事順利。
荷花生日
舊俗嘉興六月二十四為「荷花生日」,又稱雷祖(嫘祖)生日,盛行於清乾隆及民國時期,是日市民傾城游南湖,可不付擺渡錢。農民去煙雨樓側雷祖殿(嫘祖殿)進香。此日南湖遊船匯集,大小船隻數百。大船中有「絲網船」,俗稱「雙夾弄」、「單夾弄」,可供酒菜。小船蓋船篷,擺渡載客。夜晚南湖湖面放荷花燈,以紙扎燈,下系木片,中燃紅燭,飄浮水上,多至千盞。煙雨樓通宵達旦供應茶酒麵食,又有崑曲社在湖上舉行曲會助興。
陪嫁三件寶
1、染紅蛋:娶親當日,女方母親要把染紅的雞蛋放入一隻新馬桶里,含代代相傳、子孫興旺之意。2、還鯉魚:娶親當日,女方要將男方送來的六禮(雞、鯉魚、肉、酒、禮金)中的五禮留下,而將鯉魚退回男方,以示男女雙方結親之後仍互通往來。3、萬年青:出嫁時,女方家要讓新娘攜一株茁壯萬年青出嫁,並植於男方家中,以喻雙方愛情四季常青,吉祥如意。
烏鎮水閣
和許多江南水鄉小鎮一樣,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謂「人家盡枕河」。烏鎮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 水閣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憑窗可觀市河風光,午夜夢回,聽底下水聲訇訇,別有一番情趣。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這樣描述故鄉的水閣:「……人家的後門外就是河,站在後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唉乃,飄然而過……」

2、我國不同的地方過年有什麼不同習俗

我國不同的地方過年的不同習俗有:
在我國,春節也是各少數民族人民的風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婦女們便去背「吉祥水」,預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同胞根據彝歷選定年節。有的與當地漢族同過春節。有的地區彝族同胞,在門前樹立青松,用松針鋪地,表示免災消禍。還有的地區,在節日里殺豬宰羊,吃坨坨肉,人們互相拜訪,互贈肉類和饃饃。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們將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著今年雨水充足。

壯族 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有的地區群眾稱為「吃立節」,壯語為「過晚年」的意思。它預兆來年農業豐收。有的還包制有一尺多長,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頓還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還沒亮人們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婦女們都爭著到河邊或井旁「汲新水」,開始新的一年沸騰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達旦地在水塘邊守歲。天一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地打水。誰最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最幸福的姑娘。

滿族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侗族 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這種活動一般是由兩個村莊共同商定舉辦的。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這時兩個村莊的觀眾,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白族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都在進行「拋綉球」活動。凡接不住綉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願允愛情了。

土家族 春節期間,土家族人民要舉行隆重的擺手舞會。擺手舞會是土家族比較流行的一種古老舞蹈,包括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70多個舞蹈動作,節奏鮮明,動作優美,舞姿朴實,情調健康,不用道具,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傣族 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節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目。穀雨開始那天定為「潑水節」。在三四天的節日里,人們相互潑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陳年舊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 居住在海南島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節到來,家家戶戶都要宰豬殺雞,擺上豐盛的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在一起吃「年飯」;席間全家還要歡唱「賀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壯年男子,還要舉行一次「春節圍獵」。這一天的獵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獵物時,先將全部獵物的一半發給第一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婦可分得兩分,過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 僳僳族稱年節為「盍什」,他們大都做秈米粑、糯米粑和釀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許在桃、李等果樹上,祝願來年碩果累累。雲南怒江地區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給耕牛餵食鹽,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勞動。青年男女喜歡舉行春節打靶比賽。姑娘們把綉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搖動,請小夥子們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美酒作為獎品送到誰的嘴邊。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別重視糯米粑粑,除食用外,總要給牛吃一點,關在犁、鋤、砍刀等農具上擺上一點,以酬其一年來與主人合作,祝願新的一年裡創造更多的財富。

達斡爾族 居住在東北嫩江兩岸的達斡爾族,農歷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妝打扮,先向長輩請安、敬酒、行禮,然後逐戶拜年,每家都准備有蒸糕,拜年的人一進門就搶吃蒸糕,據說吃了之後,生產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盛裝,幾十人、幾百人,乃至幾千人聚會在山坡上或賽場里唱山歌,盡情歌唱勞動、生活和愛情。

獨龍族 唯一的節日就是先在冬臘月的「卡雀哇」節。最隆重的儀式是牛祭天。這天,族長把牛拴在廣場中央的木樁上。由青年婦女將鏈珠掛在牛角上,接著,一位勇猛強壯的小夥子,手持鋒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將牛刺倒死去。此刻,人們就跳起「牛鍋庄」舞,然後分吃牛肉。

鄂倫春族 在東北的鄂倫春同胞,春節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輩份大小斟酒,幼者給長者叩頭,平輩則互相請安,初二、初三進行賽馬。正月十五美味佳餚。正月十六的早上,要進行相互抹黑臉的活動。青年人給老年人抹黑時要先叩頭。

赫哲族 春節,赫哲語為「佛額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們穿上在帽耳、衣領、袖口、褲腿、圍裙、鞋面上綉著美麗的花紋、幾何圖案和花鳥等花邊的獸皮等服裝。在年節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種野生果「稠李子」製作成餅子,同時擺滿魚、獸類肉等食品。對待貴客,則用殺活魚,或把魚條烤熟,用這種「塔拉哈」招待。

基諾族 春節到來,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的基諾族,口嚼檳榔的老翁揚頭打鈸,戴大尖帽的老嫗低首鳴鑼,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響,男女青年圍成一圈徒手跳舞。

3、誰知道這個人叫什麼名字?

中文名:佐伯雪菜

日文名:佐伯ゆきな

職 業:AV女優   

1993年出生,來自於東京都。

H.M.P公司6月的新人專屬,擁有模特般的身高175cm,以及魔鬼般的身材.

出演的首部作品《初裸 virgin nude 佐伯ゆきな》

4、日本的風土人情,要簡潔,快,急救,立刻,快快快快快!!!~~~~~~~~~

1.日本著名的激安の殿堂,日文是:ドンキホーテ,中文的意思是:堂吉訶德

2.SAMP其實是由6個人組成的,還有一個人後來退出去參加了賽車比賽。他們所在的事務所ジャニーズ的社長,後來想盡一切辦法,抹殺這個人的存在。包括現在電視台放出的所有以前的錄像片段裡面,都要求盡量剪輯所有這個人出現過的場面。

3.所有以「わ」開頭的汽車,都是レンタカー(租的車)

4.在手機的鍵盤上面按「*#06#」會顯示手機的製造番號,拿出手機電池,會看到寫有這個號碼的紙條。(這個方法國內手機同樣實用)<這個我驗證過了,不是對所有的手機有效>.

5.日本所有有照相功能的手機,拍照時候的效果音都無法關掉,主要是為了防止偷拍。

6.所有ベットボトル(塑料飲料瓶)的底色,都是無色透明的

7.只有100%純度的飲料,才可以在飲料的表面上,印上這個水果半切開的圖片。換句話說,只要有半切開的水果,印在飲料包裝上面,這個飲料一定是100%純度的。

8.你永遠聽不到東京迪斯尼樂園員工和你說的一句話是:「いらっしゃいませ」.因為如果員工說了歡迎光臨的話,去玩的人,就是你,會沒有返す言葉.

所以迪斯尼的員工,都是說こんにちは、這樣你也會對他們說こんにちは

9.根據日本目前的法律,你在電視,電車還有網際網路上面,永遠看不到香煙的廣告.

10.游戲廳的游戲,積分方法最低是以100為單位開始累加的,GameOver以後,再投錢continue的話,總積分尾數會自動加1。同樣,外國人登陸證,汽車免許,都有這樣一尾數,記錄著證件再發行(包括丟失)的次數,辯護士所別的胸針背面,也有這樣一個數字。不信現在就拿出你的登陸證看看最後的位數。

11.報紙「朝日新聞」的「新」字是個錯別字,多了一橫.

12.皇宮周圍的路是用碎石鋪成的,因為傳說中忍者會土遁,有潛入皇宮的危險;還有就是碎石走上去會發出聲音。

13.千葉有個地方,叫「我孫子」(あびこ);同樣日本也有人姓這個姓.

14.和你想像中的可能不一樣,日本的所有的易拉罐飲料,拉手的開口處部分,都是不對稱的,這樣會使受力不均勻,更容易打開.

15.根據以前的風俗,日本女孩子穿和服的時候,不允許穿內褲.

16.根據日本目前的法律:同樣離婚後的再婚,男方可以在離婚以後馬上結婚;但女方要等半年才可以再婚,因為怕女方懷有前夫的孩子.

17.現在天皇的生日是12月23日,是國民祝日;如果這位天皇過世的話,下一位天皇的生日,會做為新的國民的祝日,但是已經規定好的12月23日的祝日不會就此取消,而是會改成其他的名字,現在的みどりの日、昭和の日,其實都是以前天皇的生日。以此類推,只要你能活到足夠的歲數,早晚有一天,在日本一年365天,都會變成祝日。

18.日本法律規定,男18,女16可以結婚。但是児童買春・ポルノ禁止法規定禁止和未滿18歲的児童發生性關系。

19.日本的三味線樂器是用貓皮做的.

20.滾梯(エスカレータ),東京的人,都是站在左邊,把右邊留給走路的人;大阪相反,左邊的部分用來走路,右邊的人站著不動。

21.日本不是所有的食品都有賞味期限,食鹽,白糖,冰欺凌等等。。。。。。可以不標志賞味期限出售.

22.判斷一台電視是不是能接受地上波最簡單的方法:看電視用的遙控器是不是有蘭紅綠黃,四個顏色的按鈕,有的話就是能接收地上波,否則便不能.

23.NHK之所以收費的原因是,和其他電視台不一樣,NHK不會播放盈利性的廣告.

24.根本日本目前的法律,死刑的時效是25年,就是說你現在即使觸犯了可以導致死刑的罪,只要立案以後的25年之內不抓到你,那麼25年之後,就是抓到你,或者你自首,也無法對你治罪.

2010-2-24 14:50 回復

charle5jp
6位粉絲
2樓

25.與沒有汽車的免許就不能開車一樣,沒有美容師的免許,是不能給人理發的;但沒有調理師的免許,卻可以去飯店給客人做飯吃,當然河豚料理除外.

26.飯店給客人上定食的時候,根據一般傳統,米飯會放在左手邊,味噌汁放在右手邊.

27.吃飯的時候,比如說當一個人用筷子把一大塊菜想分開的時候,在中國,可以另一個人拿自己的筷子去夾住另一邊,2個人一塊夾開。但是在日本,2個人的筷子不可以夾同一塊菜

28.雖然很像,但日本著名歌手,平井堅並不是混血.。沢尻エリカ雖然不是很像,但卻是混血.

29.驚天大秘密:hello kitty沒有側面,蠟筆小新沒有正面.

30.本有叫御手洗的姓,但是千萬別叫他おてあらいさん,叫做【みたらい】

31.從測量學的角度來講,東京都的都心是【日本橋】,日本全國的路標表明的到東京的距離,其實是到日本橋的具體距離;標明到大阪的距離,其實是到大阪城的距離.

32.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支那】這個詞本身沒有任何感情色彩,只不過後來被惡人利用而已;還有一種說法,這個詞來源於英文的china,【英文china】→【日文羅馬字china】→【ちな】→【後來變成しな】

33.日本皇室成員男性中必帶的字是【仁】字——平安時代開始

34.現在天氣預報【177】的查號號碼,以前在明治時代時事【大隈重信】家的電話號碼。PS:大隈重信---現早稻田大學的創立者。曾經當選過日本的外務大臣和總理大臣.

35.早稻田的標志是一隻狗熊,因為創始人大隈重信的姓「大隈(おおくま)」跟「大熊」讀音相同.

36.可能大部分人應該知道,雖然不是日本全國統一的,但大部分電影院,在每周周三的時候,女性看電影只要1000大洋,每個月的1號,不管男性還是女性,都只要1000大洋.

37.日本樓房窗戶上的紅色倒三角形標志表示它可以從外面打開,這是一種消防措施.

38.スパゲッティ其實只是パスタ的一種。中文パスタ翻譯成生面團,意式通心粉。而スパキティ是義大利式細面條;但是日本是一個意思。只是過去習慣用スパキティ,現在都用パスタ.

39.日本和尚可以結婚.

40.CASIO (卡西歐) かしお(樫尾) 【創業者の名字】

41.JR的全稱:日本旅客鐵路株式會社之中的鐵字,其實是故意寫成錯別字的。鐵=金が失う,為了避開這個不吉利,估計寫成這樣的。

42.日本的吉野家的"吉"字,是上橫短,下橫長.

5、清末新軍

從20世紀中國軍隊近代化的宏觀角度看,清末新軍建設不僅編練了一支新型的近代化軍隊,而且帶來了中國軍事制度的根本性變革,堪稱中國軍事近代化的肇端.但從清王朝練軍自求的微觀角度看,新軍卻變成了王朝的掘墓了,不能說新軍建設不是一次慘重的失敗.封建主義的國家機體難以移植資本主義的軍事制度;落後的農業經濟承受不起近代化軍隊建設的重負;動盪的末代政局無法保障軍制改革和軍隊建設的順利進行,是新軍建設失敗的3個重要原因。
清末編練的近代化陸軍。開始籌練於1894年。次年3月,胡燏棻募集五千人,編成十營,初駐馬廠,後屯小站,以西法訓練,號「定武軍」。是為新軍之始。中日甲午戰爭後由袁世凱接辦,改稱「新建陸軍」。與此同時,張之洞也在署兩江總督任內編練「自強軍」。《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以倡辦「新政」的名義,於1903年在中央設練兵處,以奕誆為總理,袁世凱會辦。1905年練兵處制定陸軍軍制。各省設督練公所,由督、府、將軍、督統兼任督辦。將新軍的編練推行於全國。計劃在全國編練新軍三十六鎮。每鎮包括步、馬、炮、工程、輜重等兵種,額設官兵12512人。設統制率領。鎮下分協、標、營、隊、排、棚,分由協統、標統、管帶、隊官、排長和正、副目率領。平 時以2鎮為1軍,戰時則根據情況,或以3鎮為1軍,或合 數軍為 1大軍,由總統或軍統率領。中下級軍官多為國內各武備學堂畢業生充任,間有少量學習軍事的留學生。士兵採用募兵制,在體格、有無嗜好和文化程度上有較嚴格的規定。武昌起義前夕,已編成十三鎮。清政府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亦稱國軍),各省新軍為地方軍(多沿襲綠營、尋防營等名號),藉以鞏固其垂危的封建統治。但在革命黨人積極活動下,各省新軍中的下級軍官和士兵傾向革命者日多,成為武昌起義和各省光復的主要力量。

歷史背景
滿清軍制向以八旗,綠營為國家正規軍。八旗為旗人組成,以京營八旗拱衛北京,以駐防八旗分守全國重地。綠營則為漢人之國家常備軍,以鎮,協,標分守各地。後八旗,綠營逐漸腐朽不堪用。嘉慶時平白蓮教川楚教亂,因八旗,綠營不堪用,隨設勇營。勇營為各地督撫自行招募,「保境護民」,戰後即遣散。是為有清一代於八旗,綠營外另立軍隊之始。至太平天國運動興起,八旗,綠營,募勇皆一敗再敗,不得已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編練團練」,即後來之湘淮軍(以及左宗棠的湘軍分支-楚軍)。但湘淮軍在軍事編制, 習氣,戰術上於舊式軍隊並無二致,土洋火器混編。 因此,湘淮軍在平定太平天國後便迅速腐敗,甲午戰爭,清廷征調之湘淮軍一敗塗地。 清廷遂知湘淮軍不足恃。
甲午戰後清廷決意自強,大力建設「練軍」,練軍武器裝備全為洋槍洋炮,部分武器甚至為當時西方之最優。共練成董福祥之甘軍,聶士成之武毅軍,毅軍,以及江南的自強軍,北方的定武軍等新式練軍。因種種因素,新式練軍在庚子之變中損失慘重。當時編練新式練軍已經不再和湘淮軍一般「西學為用,中學為體」,僅僅更換武器裝備。而是大膽的對軍隊編制也做了一些改革。自強軍和定武軍的軍制有西式軍制的影響,與舊式軍隊以營為主,兵無定數有所不同。庚子之變後,袁世凱接掌定武軍,授命改革陸軍軍制和編練新式陸軍, 才開創了全新西式編制之新軍。軍制改革,可視為新式軍這種「新軍」,與湘淮軍,練軍這些「舊軍」的分水嶺。舊軍在新軍建立後大多被改編為綏靖地方的「巡防營」,「巡警營」,後逐漸消亡。
因此,新軍出現之日,當定為1904年9月12日,練兵處會同兵部所奏之《新式陸軍章程》正式奏准。從此袁世凱擔任練兵會辦,編練全國新軍。
正式編練
新軍之編練,有一套復雜而又嚴格之程序。編練之總章程,總辦法由練兵處會辦袁世凱控制,然後其餘各省,區自行按規定招募人員編練。其番號也反應了其編練過程。如果省區自己徵募的新軍兵員數數目接近北洋新軍定製中之「協」,便可呈請練兵處組成協,同時設立一定的炮兵,騎兵附屬部隊,組成混成協。因為混成協並非「定製」,因此混成協無番號,僅有地區名稱。如廣西僅建成一混成協,故稱「廣西陸軍混成協」,此乃正式名稱,不少史料為了與舊軍區別,稱為「廣西新軍混成協」,此乃錯誤。若混成協數量多於一,練兵處可能授予番號,如「四川暫編陸軍第三十三混成協」,「河南暫編陸軍第二十九混成協」。最後,一鎮之兵數額足夠,則報練兵處(後改為陸軍部)審議,若獲批准,授予「暫編」番號,如:「四川暫編陸軍第十七鎮」,可以開始進行軍事訓練。
訓練一段時間後,練兵處派大員,組成校閱團校閱,校閱通過,即可報部成軍,授予正式番號,官防,官職,去掉暫編字樣,正式成為新式陸軍。
因此,新建陸軍的番號為駐防地域+番號所組成。其中番號不重復。如「直隸陸軍第四鎮」,並非是直隸的地方部隊,而是作「陸軍第四鎮,駐扎在直隸」來理解。至清亡,僅有近畿四鎮,直隸兩鎮(即北洋新軍六鎮),湖北一鎮,東南一鎮等八鎮通過了校閱正式成軍,其餘各鎮都仍頂著「暫編」番號。
部隊編制
新軍以鎮為戰略單位,戰時則設立軍(類似於集團軍)來統一指揮各鎮,鎮以下依次是協-標-營-隊-排-棚。其中每鎮轄步兵兩協,附屬騎兵,炮兵各一標,工程,輜重各一營,軍樂隊。步兵協每協下轄步兵兩標, 每標又轄三營,每營轄三隊,每隊轄三排,每排轄三棚。
附屬的騎兵標轄三營,每營轄前後左右四隊,每隊二排,每排二棚。
附屬炮兵標轄三營,每營轄左中右三隊。隊以下編制同步兵。
工程,輜重營以下編制同騎兵。 到清末,新軍還在步兵標內增設機關炮隊(重機槍)
最基本單位棚約有兵員14人,全鎮共有軍官司事約七百餘人,兵員約一萬人,夫役約一千五百多人,全鎮總兵力約一萬二千多人。
民國北洋政府成立後,陸軍部通令將軍隊編制更改為師-旅-團-營-連-排-班。
新軍的另一個劃時代變革乃是引入了現代的司令與參謀制度。舊軍中無論八旗綠營,湘淮軍,新式練軍,都以營為基本單位,營兵人數不定,可數千可數萬。將領自帶幕僚,有委員,文案,醫生,獸醫,參贊等一些名目,另帶護勇,號兵,長夫。有些屬於軍內定製,有些屬於將領私自招募之助手。治軍訓練,指揮作戰基本上由將領獨斷專行,幕僚提建議而已。而幕僚大多還非行伍出身,頗多紙上談兵之人。
因為新軍裝備精良,兵種合成程度高,舊軍的這種指揮體系自然不可能符合。因此,新軍在軍設立「司令處」,處內設「總參謀官一員,贊佐號令,參畫機宜,一等參謀官二員,二等參謀官二員,隨同總參謀官分任計劃各務,炮隊協領官一員,參佐全軍炮隊事務,遇炮隊聚戰之時,由該員指揮督率,工程隊參領官一員,參佐全軍工程事務,遇工隊聚用時,由該員指揮督率。此外設護軍官,執事官,一等書記官,總執法官,總軍需官,總軍械官,總軍醫官,總馬醫官,稽查官若干」。軍,鎮以下一直到標一級都有類似機構,自營開始方無。以條令的形式將軍隊的指揮體系,軍官職責固定下來,並且所有相關人員均從軍事學校內遴選出任(如北洋六鎮自北洋武備學堂選人),也有大批參謀人員自外國留學回歸。如當時新軍14鎮的正參謀官中,有13人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回國,其中既有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唐繼堯,程潛。 1906年,北洋六鎮又舉行「彰德秋操」(即彰德秋季大演習)中,第五鎮統制官(師長)張懷芝還被軍統制官,年僅26歲的留日士官生張召曾當眾詰問。
新軍所設,實乃在當時西方已經普遍使用的現代司令部和參謀部制度,此舉當為新軍開創之中國軍事史第一。
番號
清政府擬編練全國新式陸軍36鎮,但因種種因素,至1911年辛亥革命時止,僅練成全旗人(除步兵一個營為非旗人)的禁衛軍一軍(鎮),陸軍14鎮,以及16個混成協,以及幾個獨立標,營(也有僅建成11鎮之說,因為有正規與暫編之爭議)。新建陸軍的番號為駐防地域+番號所組成。其中番號不重復。如「直隸陸軍第四鎮」,並非是直隸的地方部隊,而是作「陸軍第四鎮,駐扎在直隸」來理解。禁衛軍則直接以禁衛軍呼之,無其他番號。
計劃編練的鎮的數量為:禁衛軍一軍(相當於鎮,因其名號特殊,不計算入三十六鎮之內),近畿四鎮,直隸兩鎮,山東一鎮,江蘇兩鎮,「江北」一鎮,安徽一鎮,江西一鎮,河南一鎮,湖南一鎮,湖北兩鎮,浙江一鎮,福建一鎮,廣東兩鎮,廣西一鎮,雲南兩鎮,貴州一鎮,四川三鎮,山西一鎮,陝西一鎮,甘肅兩鎮,新疆一鎮,熱河一鎮,奉天一鎮,吉林一鎮,黑龍江一鎮。以京師附近,江南為重點,多練幾鎮,其他各省則視地域,重要程度編練一或兩鎮(四川因地大編三鎮),西藏因情況特殊未編,基本上全國各省,地區均計劃編練新軍,共三十六鎮。其中,近畿四鎮,直隸兩鎮陸軍,因屬北洋大臣袁世凱指揮,故稱「北洋新軍六鎮」。因其在歷史上影響很大,後世逐漸以「北洋軍」,或「北洋新軍」籠統稱呼清末新建陸軍。嚴格來說,新建陸軍並不等同於北洋軍。
新軍的番號相當現代化,是清末軍隊國家化,廢除將領私兵的一大變革。練兵處在《立軍制略》中說道:「今各國之軍隊……其編列名號,莫不以第一以至於十百,通國一貫,脈絡相連,蓋以兵為國家之兵,非一人所能私,一隅所能限,故將帥不能擅立主名,軍隊亦不得自為風氣。其編列號數,大抵視轄境之遐邇,因其區域,劃分第次,而章制操法統歸一律,遇有徵調,無論何處兵隊,均可編配成軍,協力攻守,無論何軍將領,均可統帥節制,如法指揮」。
清末新軍建成的番號有(括弧內為簡介和理論上應轄部隊,實際上因為種種因素未必建成,尤其是騎兵和炮兵,因受裝備和地形因素,多未能符合定製):
禁衛軍(相當於鎮,原計劃全部兵員為旗人,但因京城旗人符合新軍挑選標準的人數不足,因此有一個營為非旗人。袁世凱對其有影響力但不能徹底控制,駐防北京。下級編制不詳。)
近畿陸軍第一鎮(原京郊北宛,後調駐防察哈爾南部,轄步兵第一協,第二協,即步兵一至四標;炮兵第一標,騎兵第一標,工程第一隊,輜重第一隊。)
直隸陸軍第二鎮(駐防直隸保定,王占元,孫傳芳曾在該鎮任職。轄步兵第三協,第四協,即步兵五至八標;炮兵第二標,騎兵第二標,工程第二隊,輜重第二隊)
近畿陸軍第三鎮(駐防直隸秦皇島,曾調東三省駐奉天,吉林等處,吳佩孚,曹錕,段祺瑞均曾在該鎮任職。轄步兵第五協,第六協,即步兵九至十二標;炮兵第三標,騎兵第三標,工程第三隊,輜重第三隊)
直隸陸軍第四鎮(駐防天津馬廠。轄步兵第七協,第八協,即步兵十三至十六標;炮兵第四標,騎兵第四標,工程第四隊,輜重第四隊)
近畿陸軍第五鎮(駐防山東濟南,濰坊。轄步兵第九協,第十協,即步兵十七至二十標;炮兵第五標,騎兵第五標,工程第五隊,輜重第五隊)
近畿陸軍第六鎮(駐防京郊南苑。轄步兵第十一協,第十二協,即步兵二十一至二十四標;炮兵第六標,騎兵第六標,工程第六隊,輜重第六隊)
以上即北洋系統的「北洋新軍六鎮」。以下為其他地區的新軍:
河南暫編陸軍第七鎮(駐防河南。理論上轄步兵第十三協,第十四協,即暫步兵二十五至二十八標;炮兵第七標,騎兵第七標,工程第七隊,輜重第七隊)
湖北陸軍第八鎮(駐防武昌,辛亥革命首義之部隊,南方新軍中裝備最好者,但仍不及北洋六鎮。蔣翊武,蔡濟民,黎元洪曾在該鎮任職。轄步兵第十五協,第十六協,即步兵二十九至三十二標;炮兵第八標,騎兵第八標,工程第八隊,輜重第八隊)
江蘇陸軍第九鎮(駐防江蘇南京,趙聲,柏文蔚曾在該部任職。理論上轄步兵第十七協,第十八協,即步兵三十三至三十六標;炮兵第九標,騎兵第九標,工程第九隊,輜重第九隊)
福建暫編陸軍第十鎮(駐防福建福州,寧德,許崇智曾在該鎮任職。理論上轄步兵第十九協,第二十協,即步兵三十七至四十標;炮兵第十標,騎兵第十標,工程第十隊,輜重第十隊)
雲南暫編陸軍第十九鎮(駐防雲南昆明,蔡鍔,唐繼堯,朱德曾在該鎮。理論上轄步兵第三十七協,第三十八協,即步兵六十九至七十二標;炮兵第十九標,騎兵第十九標,工程第十九隊,輜重第十九隊)
奉天暫編陸軍第二十鎮(駐防奉天盛京,馮玉祥,韓復渠,石敬亭,盧永祥曾在該鎮任職。理論上轄步兵第三十九協,第四十協,即步兵七十三至七十六標;炮兵第二十標,騎兵第二十標,工程第二十隊,輜重第二十隊)
吉林暫編陸軍第二十三鎮(駐防吉林,巡防營舊軍改編。理論上轄步兵第四十五協,第四十六協,即步兵八十五至八十八標;炮兵第二十三標,騎兵第二十三標,工程第二十三隊,輜重第二十三隊)
廣東(廣西)暫編陸軍第二十五鎮(該部沿革比較復雜,先建成廣西暫編第二十五鎮,同時建成廣東暫編第二十六鎮。後廣東第二十六鎮新軍起義,被遣散。廣西之二十五鎮易駐廣東,改稱廣東第二十五鎮。因此,「防地」改變導致新軍「防地+番號」的番號體系造成混亂。實際上,二十五鎮,二十六鎮為兩支不同的部隊,二十六鎮建於廣東,後因起義而遣散,二十五鎮原駐廣西,練成後立即緊急入粵,改為「廣東部隊」,廣西另立一混成協。史料中有稱廣西新軍二十五鎮者,亦有稱廣東新軍二十五鎮者,也有稱廣東新軍二十六鎮者,也有稱廣東未練成新軍(暫編未算成軍)者,很多史料更稱廣西新軍只建立了一支混成協。種種說法在某種程度上都算是正確的。
二十六鎮原有炮隊兩營之多,後因新軍起義遣散,廣西移駐來的部隊番號為二十五鎮,炮兵又擴大到三營,成立炮標,龍濟光曾在該鎮任職。廣西新軍二十五鎮理論上轄步兵第四十九協,第五十協,即步兵九十三至九十六標;炮兵第二十五標,騎兵第二十五標,工程第二十五隊,輜重第二十五隊。被解散的二十六鎮應轄步兵第五十一協,第五十二協,即步兵九十七至一百標;炮兵第二十六標,騎兵第二十六標,工程第二十六隊,輜重第二十六隊)
至此清政府共練成14鎮新式陸軍。另外,1911年武昌起義之後,仍有一些地方按照原計劃編成了新式陸軍,按理應算入清政府新軍之列(訓練多年,萬事具備,都在籌備正式成軍中了,清政府卻倒台),但是因為時間關系,史料一般都不算入。其中有:
四川暫編陸軍第十七鎮(駐防四川成都,該鎮成軍於1911年,程潛曾為該鎮正參謀官。理論上轄步兵第三十三五協,第三十四協,即步兵六十一至六十四標;炮兵第十七標,騎兵第十七標,工程第十七隊,輜重第十七隊)
浙江暫編陸軍第二十一鎮(駐防浙江杭州,該鎮成軍比較倉促,炮兵未達到定製,朱瑞曾在該軍任職。理論上轄步兵第四十一協,第四十二協,即步兵七十七至八十標;炮兵第二十一標,騎兵第二十一標,工程第二十一隊,輜重第二十一隊)
另外廣西,河南,東北,甘肅,陝西,四川等地先後建成約16個混成協,以及一些獨立標,營:湖北暫編陸軍第二十一混成協(駐武昌)江蘇暫編陸軍第十三混成協(駐江北)江蘇暫編陸軍第二十三混成協(駐江蘇蘇州)奉天暫編陸軍第二混成協(與奉天第二十鎮之外另建)湖南暫編陸軍第二十五混成協江西暫編陸軍第二十七混成協(內有九江江防炮台營,即要塞炮兵)河南暫編陸軍第二十九混成協安徽暫編陸軍第三十一混成協(1908年新軍炮隊起義,炮隊因而遣散)山西暫編陸軍第四十三混成協(炮隊為舊軍編入)新疆暫編陸軍第三十五混成協(駐防新疆烏魯木齊)伊犁陸軍混成協(駐防新疆伊犁)陝西陸軍混成協直隸陸軍混成協(屬於六鎮外再建新軍,與原六鎮無繼承關系,以第二鎮第四鎮退伍兵充實)廣西陸軍混成協(第二十五鎮入粵後另建的廣西新軍,分駐桂林,潯州(今廣西桂平),南寧。)甘肅陸軍混成協(在舊軍抽調人員組成)黑龍江陸軍混成協(兵員全為旗丁)熱河新軍三營(原擬練一混成協,未成)綏遠新軍四營(含炮兵一隊)貴州新軍一標(含炮兵一隊)山東暫編陸軍第九十三標(步兵,無騎炮,因近畿第五鎮駐防山東,因此山東新軍遲遲未建。)
新軍番號之第十一至十六鎮(步兵第二十二協至三十二協,步兵第三十七至六十標);第十八鎮(步兵第三十五,三十六協,步兵第六十五至六十八標),第二十一(步兵第四十一,四十二六協,步兵第七十七至八十標),二十二鎮(步兵第四十三,四十四協,步兵第八十一至八十四標),二十四鎮(步兵第四十七,四十八六協,步兵第八十九至九十二標),二十六鎮(建成後遣散,番號取消);二十七至三十六鎮(步兵第五十三至七十二協,步兵第九十三至一百四十四標)均缺番號。
武器裝備
清末屢興軍政,湘淮軍以鳥槍,抬槍,土炮與洋槍洋炮混用,練軍以有殼彈槍炮為主力裝備。 新式陸軍則裝備同時代最先進的槍炮。 以步槍,馬槍和山炮,野炮為主。步槍多為德國毛瑟步槍(南方新軍有使用漢陽造的),馬槍則為日產三零式馬槍(也有德國馬槍),鎮屬火炮標配為54門炮,75mm口徑,也有少數57mm口徑的,要求山野炮36門,過山炮18門(早期迫擊炮)。到辛亥革命爆發前期,清政府購進了五十多挺重機槍,北洋各軍每標均增設「機關炮隊」(南方新軍無)。這批重機槍使得北洋軍在進攻武漢新軍時獲得巨大優勢。但是由於各地財政的因素,新軍裝備往往受到影響,各有出入,尤其是炮兵,不少鎮盡力使火炮數量達到了54門,但其中要麼新舊炮夾雜,要麼過山炮太多,只有北洋六鎮基本達到定額。總的來說,裝備上以禁衛軍最精,槍支火炮以洋造為主,國造為輔,山炮,野炮為多,其軍直屬機關炮(重機槍)一營;北洋六鎮次之,槍支火炮和禁衛軍相似,鎮屬機關炮一隊;六鎮之外的新軍又次之,軍械中有很大比例為國內仿造,山炮,野炮少,過山炮(早期迫擊炮)多,無機關炮裝備。
人員訓練
新式陸軍建軍之始,有心裁汰舊政,重塑軍風。袁世凱也「傾全國之財,練六鎮之兵」。因此,進入新軍當兵吃糧的年齡,體格,文化,背景相當嚴格。比起八旗綠營世襲當兵,軍營中黃口小兒與白發老翁均有,勇營團練則遊民匪類充斥大有不同。
新軍要求招募有家業,略識文字之「良家子弟」,不得吸食鴉片,不得有犯案記錄,還須詳報三代背景。但是新軍和舊軍有一點相同,即要求新軍招募兵員應著眼於本地,可能是出於新軍分鎮各地,本地人對語言,風俗,山川地理熟悉之緣故。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廣東新軍編練之始,就有兩廣總督岑春煊自皖北帶來一批安徽兵,受到練兵處批評:「皖籍非廣東土著,此後應專徵募本省合格之兵,用付章制」。上文已經說過,新舊軍之最大不同,乃是舊軍換湯不換葯,實則手持洋槍洋炮之古代軍隊,無論訓練,編制,指揮均落後於時代。而新軍則全面改革,無論訓練,編制,指揮均全面西化。
北洋軍訓練分為制式教練和戰斗教練。制式教練為「軍紀操」,即軍姿,隊列訓練。袁世凱認為「軍紀操」乃是訓練部隊軍人作風之最好方式,苦練可養成軍人作風,去掉流氓習氣,令行禁止,指揮有度。因此,袁世凱下大力氣狠抓「軍紀操」,專門制定了《新定步兵操法》,《訓練操法詳細圖說》等軍營訓練條令,是為治軍,練軍法制化,正規化之始,一改舊式軍隊治軍,練軍全憑個人喜惡之俗。
時人有記載:「文公馳往小站,改軍僅七千人,勇丁身量一律四尺以上,整肅精壯,專練德國操。馬隊五營,各按方辮色,較之淮,練各營,壁壘一新」。「步,馬,炮,工,輜各隊教練進退敏捷,動作合法,官長調度指揮,因地易形,頗為靈便」。
新軍還多次組織實兵「會操」,即類似於現代之軍事演習,引入西方軍事制度中之兵力兵器區分,地形地物之利用,後勤裝備補充的要求和評判概念,進行軍事演習。與八旗綠營演習中射箭走馬,練軍開槍放炮之類的幾乎是單純的「技術」演練相比,乃天壤之別。
清亡前北洋六鎮曾多次舉行會操,每次會操均分「南北兩軍」,進行實兵對抗演習。袁世凱為提高北洋六鎮的戰鬥力,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如1905年之河間會操,調撥第四鎮全鎮,第二鎮第四協,第五鎮第九協改成混成協編成南軍。第三鎮全鎮,第一鎮第一協,第六鎮第十一協改成混成協編為北軍。動員兵力四萬多人,北洋六鎮均有部隊參與。如此實兵會操,使得北洋六鎮成為一支勁旅。武昌首義後六鎮南下作戰。南方革命軍與北洋軍同為新軍,卻屢戰屢敗,此當為原因之一。
因清政府有意盡快建成新軍,因此不少新軍並不能嚴格遵守招收人員的規程。比如北洋新軍六鎮中,幾乎都有從原練軍(武衛軍,自強軍)調撥部分人員改編。西北,東北地區因為財政因素,多直接從舊軍,甚至駐防八旗,綠營抽調人員。 南方新軍經費比較充裕,因此多另招新兵。
因此,西北,東北地區新軍素質低,武器差。南方新軍武器一般,但兵員多為新兵。而北洋六鎮原練軍的老兵多(練軍本來就是西式裝備),加上武器裝備的優勢(鎮屬機關炮一隊)和狠抓訓練(年年會操),因此北洋六鎮實乃當時新軍之精華。
演變
新式陸軍中,北洋新軍六鎮逐漸為袁世凱所操控,成為袁世凱之私軍。辛亥革命後,袁氏以北洋新軍六鎮挾「匪」自重,要挾清帝。另一方面則逼迫南方政府讓步。因北洋新軍六鎮為新式陸軍中裝備最好,齊裝滿員的勁旅,部隊長官多為袁世凱之舊屬,以及武備學堂之學生;而南方新軍則多為混成協,裝備,兵力均不及北洋新軍,加上令出多頭,革命黨又無統一指揮,故南方屢戰屢敗,最終不敵袁世凱,中華民國大總統之位亦歸其所有。後袁氏死,北洋新軍師旅長隨逐漸演變成直,皖等系,操控、影響中國政治直至1928年國民政府形式上統一中國,此乃後話。而南方新軍則為各地督撫,或辛亥後竊據革命果實之督軍,護軍所控制。和舊軍之巡防營,巡警營一道,演變為南方各路軍閥。
新軍與革命
革命黨人為了推翻滿清,一直積極地聯絡各階層以加強革命的力量。相比於會黨,軍人紀律、訓練、與實力遠為優勝;軍隊中尤以新軍軍人的文化水平較高、對革命的認識較為正確、以及軍中不乏有心救國的人,因此革命黨人遂向新軍滲透。因為北洋新軍六鎮受到清廷、袁世凱的嚴格篩選,革命黨難以滲入;但革命黨在長江以南卻有相當基礎;加上南方新軍多為地方督撫先「暫編」,因此革命黨容易滲透得多。也正因為新軍的支持,武昌起義能在成功之後引發骨牌效應,使十五省相繼獨立,從而使清朝滅亡。然而,因北洋軍沒有受到革命黨的滲入,而導致北洋軍與其他新軍的截然不同,淪為袁氏私兵,成為二次革命與北洋軍閥割據的遠因之一。即便如此,新軍在推翻滿清充當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新軍與舊軍
清末清政府詔令全國軍隊改習「洋操」和「西式兵具」。並下令新軍之外的八旗,綠營,勇營,練軍都逐步改變為綏靖地方的巡防營,巡警軍,預備軍等。但是至辛亥革命都尚未完成。不少地方竟然八旗,綠營,勇營,練軍,新軍,巡防營等名目並存於一地。可見清末軍政之混亂。至清末,駐防八旗制度基本上未廢除,盡管駐防八旗以毫無戰鬥力可言,清政府還替荊州,福州,廣州,青州等地駐防八旗更換了一些和新軍相當的火炮。一些偏遠省份尚有不少綠營兵,雖已改習西式軍事訓練和裝備,不過戰鬥力極低。較大的勇營還有張勛的「江防軍」(後來演變為「辮子軍」),該軍對清廷極為忠心,辛亥革命時和江蘇新軍激戰旬日,頗有戰鬥力。辛亥革命後還人人留辮,更一度發動政變試圖復辟清朝,史稱「張勛復辟」。而練軍,則還有武衛軍的部分編制,辛亥革命時進攻山西新軍還頗有戰績。因新舊軍在人員組成的不同。辛亥革命時兩軍幾乎壁壘分明,南方新軍幾乎全為革命軍,南方舊軍幾乎全為保皇軍。不過因為戰鬥力和裝備的因素,除了個別部隊戰鬥力較強,南方舊軍和新軍交戰多一觸即潰。
對中國軍事之影響
1. 首開軍隊國家化之努力,盡管最後歸於失敗,淪為軍閥私兵。
2. 全面實施當時的「現代化」編制,徹底改革中國軍制。
3. 引入中國最早的司令部和參謀制度。
4. 在訓練,作戰,兵種合成上屢有創新。
5. 引入現代軍事演習之概念
6. 新軍之混成協,本是建立鎮之前的過度體制,但是後來卻演變成師與團之間的一個多兵種合成的混編作戰單位「混成旅」,對後世影響頗大。

6、建軍節習俗的來來歷

中國八一建軍節的由來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行動後,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並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
7月27日,周恩來在南昌召開了有朱德、劉伯承、惲代英、彭湃、葉挺、聶榮臻以及江西黨組織負責人參加的重要會議,成立了以劉伯承為參謀團長,周恩來、葉挺、賀龍為委員的參謀團,下設起義軍總指揮部,由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敵3000餘人,繳獲槍支5000餘支,子彈100萬余發,大炮數門,佔領了南昌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由宋慶齡、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等25人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通過了《八一起義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實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號和政綱。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中共前委決定根據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部隊於8月3日至6日先後撤離南昌,揮師南下,取道臨川、宜黃、廣昌,直奔廣東潮汕地區。
起義部隊在江西瑞金、會昌打垮了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堵截,然後經過福建的長汀、上杭和廣東的大浦,於9月下旬佔領了潮州、汕頭,主力部隊經揭陽向湯坑西進。10月初,西進部隊和留守潮汕的部隊遭到優勢敵軍的圍攻,起義部隊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圍到了海陸豐,與當地的農民武裝會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陳毅率領經贛南、粵北轉入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黨組織和農民武裝的配合下,在宜章舉行了「年關起義」。由於遭到優勢敵軍的「協剿」,起義部隊和農民武裝撤出湘南,於同年4月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勝利會師,組成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7、求助,日語翻譯

『出生醫學證明』は『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婦と乳児保健法』に基づき制定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で出生した人口の法的醫學證明である。本證明書は赤子の親或いは監護者により保管し、販売、譲渡、貸出、修正は禁止する。出生登錄の申込時は本證明書の提出が必要になる。

赤子姓名(赤子の名前と苗字):蔡亦軒 男 出生日時:2009年2月13日15時9分
出生地:山東省青島平度市 妊娠期間:39+5周
健康狀況:良好 體重:2500克 身長:50cm
母親姓名:蔡文萍 年齡:32歲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身分證明書番號:37028319770916334x
父親姓名:齊騰靖彥 年齡:55歲 國籍:日本國 民族:
身分證明書番號:MR4175507
出生地分類: 病院
助產部門名稱:平度市人民病院
出生證明書番號:370002307 発給日付:2009年3月20日

出生醫學證明書追加頁
家庭住所:豐橋市西小田園町104-1-415
赤子の母親署名(印鑒):
助產婦署名(印鑒):
助產部門(専用印鑒を押すこと):山東省出生醫學證明專用章平度市人民醫院
本追加頁は戸籍登錄機関により保管する。
打字不易,如滿意,望採納。

8、端午節綜合性學習

【端午節簡介】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等等。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端午節從2008年起為國家法定節假日,假期為一天。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諸說:

紀念屈原,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為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濤神,此說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春秋時吳國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後,化為濤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節。

龍的節日,這種說法來自聞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他認為,五月初五是古代吳越地區「龍」的部落舉行圖騰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蚊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二)競渡與古代吳越地方的關系尤深,況且吳越百姓還有斷發紋身「以像龍子」的習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絲系臂」的民間風俗,這應當是「像龍子」的紋身習俗的遺跡。

惡日,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中《仲夏記》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齋戒。《夏小正》中記:「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大戴禮》中記,「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認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傳說也很多。《史記·孟嘗君列傳》記歷史上有名的孟嘗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認為「五月子者,長於戶齊,將不利其父母。」《風俗通》佚文,「俗說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論衡》的作者王充也記述:「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 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宋徽宗趙佶五月初五生,從小寄養在宮外。可見,古代以五月初五為惡日,是普遍現象。可見從先秦以後,此日均為不吉之日。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在《「端午」始源又一說》和《中國傳統節日趣談》中,提出三個主要理由:(一)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並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節日風俗,卻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至於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燭寶典》把它劃人夏至日的娛樂活動,可見不一定就是為了打撈投江的偉大詩人屈原。(二)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采雜葯」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三)《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由此端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兌紛出,而以紀念屈原說影響最為廣泛。由於屈原的人格藝超群,人們也願意把這一紀念日歸之於他。

紀念女詩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並且喜歡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在預謀起義時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後人為敬仰她的詩,哀悼她的忠勇事跡,於是,與詩人節合並來紀念她,而詩人節又是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

【端午節別稱】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粽子節 、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天中節、五月節等等。

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

重午節,午,屬十二支,農歷五月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

天中節,古人認為,五月五日時,陽重人中天,故稱這一天為「天中節」。

浴蘭節,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以蘭草湯沐浴去污為俗。漢代《大戴禮》雲:「午日以蘭湯沐浴」。

解棕節,古人端午吃棕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游戲,故又有「解粽節」之稱。

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沈榜宛《雜記》載:「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已出嫁之女,亦歸寧簪以榴花,曰女兒節」。

菖蒲節,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因此端午風俗多為驅邢避毒,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

【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食俗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說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還是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乾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沒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製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艷艷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咸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嘉興「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里嫩,頗具風味。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栗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鹼粽、肉粽和豆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鹵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廈門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端午節的佩飾

健人,舊時江浙一帶端五時婦女的一種飾物。一般用金銀絲或銅絲金箔做成,形狀為小人騎虎,亦有另加鍾、鈴、纓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婦女發髻,也用以饋送。《清嘉錄》雲:「(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銀絲制為繁纓、鍾、鈴諸狀,騎人於虎,極精細,綴小釵,貫為串,或有用銅絲金箔者,供婦女插鬢。又互相獻賚,名曰健人。」健人一說與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駱虎狀,婦人皆戴之,」似此則當有驅邪辟疫之作用;一說即古時的步搖,純為婦女裝飾品(蔡雲《吳獻》注)。

豆娘,舊時端五節婦女的頭飾。多見於江南。一些地區亦稱作健人。此物一說源於古代的步搖,一說即艾人的別樣形式。《清嘉錄》引《唐宋遺紀》雲:「江誰南北,五日釵頭彩勝之制,備極奇巧。凡以繒銷翦制艾葉,或攢綉仙、佛、合、烏、蟲、魚、百獸之形,八寶群花之類。縐紗蜘蛛,綺榖鳳麟,繭虎絨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蟬蠍,又葫蘆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寶蓋,綉球繁纓,鍾鈴百狀,或貫以串,名曰豆娘,不可勝紀。」

艾虎,舊時端午節驅邪辟祟之物,也作裝飾品。我國古代視虎為神獸,俗以為可以鎮祟辟邪、保佑安寧。《風俗通》雲:「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惡」。故民間多取虎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節的艾虎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編剪而成,或剪綵為虎,粘以艾葉,佩戴於發際身畔。端午節飾戴艾虎的風習已經有千年以上的歷史。宋陳元規《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詩:『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又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綾羅製成小虎及粽子……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除佩飾艾虎以外,端午節還有用雄黃為小兒在額頭畫「王」的風習,其意也在於借虎辟邪。

畫額,時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為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灑之,用塗小兒領及鼻耳間,以避毒物。」除在額頭、鼻耳塗抹外,亦可塗抹他處,用意一致。山西《河曲縣志》雲:「端午,飲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謂可卻病延年。」

長命縷,時端午節厭勝佩飾。亦稱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此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端午的衛生習俗

①采葯。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蘭湯。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③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荊楚歲時記》:「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地下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形狀像劍,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也可入葯)或鏤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後來又在酒中加入雄黃、硃砂等。明謝肇淛《五雜咀》:「飲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黃入酒飲之。」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至今,如廣西賓陽,逢端午時便有一包包的葯料出售,包括雄黃、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葉等,人們浸入酒後再用菖蒲艾蓬蘸灑牆壁角落、門窗、床下等,再用酒塗小兒耳鼻、肚臍,以驅毒蟲,求小兒平安。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辟邪。這些活動,從衛生角度來看,還是有科學道理的。雄黃加水和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飲蒲灑也頗有益。

④採茶、制涼茶。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在端午設置種種可驅邪的花草,來源亦久。最早的如掛艾草於門,《荊楚歲時記》:「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除采艾扎作人外,也將艾扎作虎形,稱為艾虎,《荊楚歲時記》注文雲:「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同時也在門上掛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劍,蒲束扎的蒲龍。《帝京歲時紀勝》:「(端午)插蒲龍艾虎。」《清嘉錄》卷五:「戴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頭被認為是象徵武器銅錘,與蒲劍、蓬鞭相配,以趕卻鬼祟。另外還焚燒艾蒿等以驅趕蚊蠅。在湖南、浙江等地則采葛藤掛於門相上,傳說葛藤是鎖鬼的鐵鏈子,可驅鬼辟邪。

與采葯、采艾蒲等相聯系的有蹋百草、鬥百草等游戲,是古人往野外游藝之遺俗。後來發展成為插花等裝飾藝術。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為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郁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於此。《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泄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為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掛貼於門,亦表示將五毒之氣泄盡之意,你為「倒災葫蘆」。

在唐代,專於五月五日午時於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為「天子鏡」,這也是辟邪之意(見《唐國史補》)。所以後世多於門前掛鏡驅邪。

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葯。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9、工商局注冊公司的名稱有什麼要求

一、企業名稱不得含有下列內容的文字:1、 有損於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2、 可能對公眾造成欺騙或者誤解的;3、 外國國家(地區)名稱、國際組織名稱;4、 政黨名稱、黨政軍機關名稱、群眾組織名稱、社會團體名稱及部隊番號;5、外國文字、漢語拼音字母、阿拉伯數字;6、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的。二、企業名稱應當使用符合國家規范的漢字。三、企業法人名稱中不得含有其他法人的名稱,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四、企業名稱中不得含有另一個企業名稱。企業分支機構名稱應當冠以其所從屬企業的名稱。五、企業營業執照上只准標明一個企業名稱。六、企業名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核准:1、與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或者登記注冊的同行業企業名稱字型大小相同,有投資關系的除外;2、與其他企業變更名稱未滿1年的原名稱相同;3、與注銷登記或者被吊銷營業執照未滿3年的企業名稱相同;4、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法律依據:《企業法人名稱登記管理規定》第七條企業名稱應當由以下部分依次組成:字型大小(或者商號,下同)、行業或者經營特點、組織形式。企業名稱應當冠以企業所在地省(包括自治區、直轄市,下同)或者市(包括州,下同)或者縣(包括市轄區,下同)行政區劃名稱。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下列企業的企業名稱可以不冠以企業所在地行政區劃名稱:(一)本規定第十三條所列企業;(二)歷史悠久、字型大小馳名的企業;(三)外商投資企業。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