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金鄉春節風俗習慣2000字作文

金鄉春節風俗習慣2000字作文

發布時間: 2022-08-10 02:29:59

1、作文:《家鄉的春節習俗》。

小年 祭灶神(16張)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祭灶 祭灶,是一項在中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臘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與過年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在一周後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爺便帶著一家人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與其他諸神蒸花饃(19張)一同來到人間。灶王爺被認為是為天上諸神引路的。其他諸神在過完年後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爺會長久地留在人家的廚房內。迎接諸神的儀式稱為「接神」,對灶王爺來說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儀式要簡單得多,到時只要換上新灶燈,在灶龕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類型。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寫春聯 臘月二十三以後,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節的對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見的神聯有天地神聯「天恩深似海,貼春聯(20張)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財神聯「天上財源主,人間

2、金鄉的春節作文400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過春節的習俗。我的家鄉在廣東茂名,就讓我帶你們走進茂名的春節吧。
距離除夕的前幾天,大人們手忙腳亂,預備著春節吃的,穿的,用的。家家戶戶還必須大掃除一次,把一些沒用的東西拿去扔掉,把家裡的蜘蛛網、傢具上的灰塵全都清理干凈,到處彌漫著濃濃的年味。
到了除夕,每家每戶都去朋友、親戚家拜年,恭賀他們新年快樂,在新的一年行大運、發大財。回到家後,人們紛紛從家裡拿出一些糖果、瓜子,拿去祭拜神仙,祈求神靈保佑新的一年生活美滿。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都在放爆竹、煙花。一整夜,爆竹、煙花的聲音都在接連不斷地響起。
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人們都去逛街、拜佛,很少有人在家幹活。嫁出去的女兒紛紛回娘家拜年,女兒回家,通常都是大包小包的,餅干、糖果、瓜子……樣樣都有。俗話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雖然禮物不是很好,但情誼卻很重,表達了對家鄉的切切思念。
元宵是春節的尾聲。一到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綵。大人在家中忙著做事,小孩則提著個燈籠到處逛。大人們在吃完t湯圓後,就領著小孩去外面走走,呼吸一下大自然的新鮮空氣。
一眨眼,春節悄悄地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在這喜慶而熱鬧的日子裡又迎來了新的一年。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在這里,祝福家鄉越來越紅火,祝福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3、《金鄉的春節》 這篇作文怎麼寫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家家戶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

過年當然要貼春聯。除夕那天,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於是,我找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萬水千山憑虎躍!」媽媽連忙說出下聯:「五湖四海任龍騰!」「呵呵,媽媽真厲害」!還有一幅上面寫著:「五福臨門,上下平安。」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裡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

除夕的晚上,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銀蛇飛舞,有的金花四濺,有的像仙女散花,還有的像孔雀開屏。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

初一至初十左右,我們大家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裡去作客拜年。去時都會帶上一些禮品,表達一片客氣之意。無論是我們去作客,還是親戚朋友來作客,我們肯定賺足了便宜,因為我們能得到壓歲錢,拿到壓歲錢心裡別提有多高興!

我喜歡過新年。新年能貼春,能拿壓歲錢,能賞煙花……最重要的是能和大家分享快樂。

4、以春節風俗習慣寫一篇作文..(200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無奈之下,我准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
「貼錯了,貼錯了!」我看見爸爸將「福」字倒著貼,焦急地喊起來。「沒貼錯!」爸爸不緊不慢地回答。「那為什麼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是這樣!那過年還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呢?」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解起來。
原來,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直至今日。
聽完爸爸的講解,我這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麼理發要趕在二十七呢?」「哦,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
我又發問:「那為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的晦氣!這是好兆頭!」「那為什麼送禮全送橘子啊?」我又不懂了。「這是因為啊,橘子的『橘』字與『桔』意思相同,而『桔』和『吉』又很相近,大家在新春佳節用橘子相互饋贈求個大吉大利!」「原來如此!」爸爸又說:「還有『接財神』這一習俗。正月初五是財神的生日,在財神生日到來的前一天的晚上,各家各戶辦酒席,為財神爺過生日。」我這才全明白。
今天我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太迷信了!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
同學們,我對「年」的習俗收獲很大,可我不知你們的收獲,若有更新奇的,快來告訴我吧!我先在這里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5、金鄉的風俗習慣,不少於四百字。

金鄉的風俗,老人66或80歲的時候,親戚朋友在正月初六或初八,前往祝壽,祝壽的禮物包括壽聯、糕點、豬(羊)肉、壽面、壽糕等。中午時分,在大門口燃放鞭炮,然後,設宴款待親友。
老人73歲時,子女親友在年前送鯉魚,俗話說:「七十三,吃鯉魚竄一竄」,以祝福老人身體健康,多福多壽。
賀生子 生子是人生一件大事,子女出生第六天,親友送來糖、小米、雞蛋等禮物,外婆家還要送衣衫、被褥等,以表示祝福。主家設宴招待來客,是為「喝喜面」,客人臨走的時候,主家回贈紅雞蛋。在孩子百日的時候,要讓孩子「抓周」,用盤子盛著刀槍、筆墨、書本、針線、農具等物品,讓孩子用手去抓,抓到什麼,就意味著孩子將來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現在「抓周」的習俗已不多見,家長在孩子百天的時候會帶著孩子到專業的兒童影樓里為孩子拍上一套「百天照」。
社交

清朝時候,老百姓見到官員要稱呼「大人」,行跪拜禮。朋友見面,男子行拱手禮,女子行萬福禮。民國時候,廢除跪拜禮,改行鞠躬禮。抗日戰爭時期,根據地官民、男女相見,一律握手,稱呼同志。見年長者,男稱大爺,女稱大娘。現在,官員以及普通會見,一律稱呼先生,行握手禮。
家庭習俗

舊社會,全家從父,父親是一家人的主宰;無父則從兄,「長兄為父」。妻子從丈夫。建國後,大家庭逐漸解體,家務事多由父子、夫妻商量處理。兒女諱言父母之名,說到父母的時候用「上某字」或「輩占某字」等。為新生兒女取名,忌諱與長輩同字或同音。
作父親的不能隨便出入兒媳婦的房屋,兄長也不能出入弟媳婦的房屋,跟弟媳婦、侄媳婦,不能開玩笑。隨著時代的發展,以上習俗逐漸被人們淡化,全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彼此尊重,互相諒解,互相關愛,才能家庭和睦。
舊時,子繼父母產業,女子無繼承權。沒有兒子的,由近族多子的家庭繼承家產。《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後,子女平等,女子一樣可以繼承家庭產業。現在,有的老人把財產不光留給子女親朋,還有的把財產捐給社會,讓財產發揮更大的作用。

6、各個地方過春節的風俗作文2000字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為「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裡,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裡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著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為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為「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著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著,聽媽媽說這是為了給灶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裡灶台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里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為「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灶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7、寫自己家鄉春節風俗習慣的作文800字

迎新春
除夕,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又是貼窗花、又是放爆竹。在這噼哩啪啦的爆竹聲中鞭炮聲就像在鍋里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北京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一個個煙花在空中綻開了。貪婪地看著一朵接一朵綻放的煙花。它們五顏六色,一會兒像孔雀開屏,一會兒像百花齊放,一會兒又像群星閃爍,美麗得讓人陶醉!,我們高興的不亦樂乎。乍一眼看,嘉興猶如白晝般明亮。家鄉的除夕之夜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那天,我們中午就來到奶奶家,大人們開始忙著准備中午的過年飯了。我卻樂悠悠地看起了電視節目。晚上我們吃團圓飯的時候 ,外公、外婆、舅舅、舅媽把幾個特大紅包遞給了我。我和爸爸媽媽都說不用給,但大媽媽還是把壓歲錢硬塞進了我的口袋,他們都說是對我英語成績的獎勵。
吃完飯,緊接著,春晚開始了,我守在電視機旁欣賞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猛然間,我們發現天上飄下了鵝毛大雪,我見到雪總是「三把鑰匙掛胸口」——開心開心真開心!我的眼睛直勾勾的盯在外頭。就這樣直到鍾聲敲過了12點。我們才把一大串鞭炮放在了樓底下,剛一點燃,爸爸就笑呵呵地沖進來剛一跨進門。我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真是熱鬧非凡。

每一次過春節,我總是很高興,是因為有春晚、爆竹、煙花、紅包和喜氣洋洋的氣氛陪伴著我使我快樂,當然今年我也不例外!

8、春節民風民俗的作文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食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里,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著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為腌制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盡早准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腌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再加上有著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製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咸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製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為佐料沾著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為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9、家鄉的春節風俗習慣的作文。也可以使難忘的春節。盡快盡快。

記春節
一支紅杏沾春雨,兩貼春聯噴墨香。伴隨著鞭炮聲聲,我們迎來了熱鬧喜慶的龍年春節。
大家都把舊的福字、對聯揭下來,貼上了新的對聯,和帶有大龍的福字。這叫辭舊迎新。有些家還貼上了窗花,小區的牆面、樓梯也都穿上了新衣服。乍眼望去,都是一片紅紅火火,大家都在等待春節的到來。
過年了,辦置年貨是家家必做的事情。看哪,超市裡,人可是多得不得了!飲料、小吃櫃台上銷售一空。排隊的隊伍就像一條龍,在超市裡穿梭。門口的小商店也是忙得不亦樂乎。
看新聞就知道今年回老家探親戚的人還真不少。理解理解,過年了,誰不思鄉心切,吃吃自家的年夜飯!
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就開始為年夜飯-----餃子做准備。看著大家忙碌的樣子,我也參加了戰斗。餃子終於都包完了,看看自己,看看大家,手上都是面,而我衣服也沾滿了麵粉。大家也沒有責怪我,早就沉浸在團圓的喜悅中了
在春節的晚上,大家都會拿出已經買好的煙花、鞭炮放. 「嗤,嗤,嗤——」的幾聲,天空盛開了幾朵鮮花,五彩繽紛,漆黑的天空頓時變得一片通明。原本平淡無奇的天空,此時像被明亮的彩燈照耀著。隨著鮮花的盛開,頓時傳來一陣驚喜的歡呼聲。樓房窗口,時而隱現一張張仰望天空的笑臉。天上的美景稍縱即逝,地上的欣喜卻在漫延。一掛掛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極了。
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大家都坐在一起,晚會的節目真是豐富多彩:相聲、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讓我們跟著載歌載舞;魔術、雜技讓我們嘖嘖稱贊。晚會進入了高潮,「當當當……」十二點鍾聲敲響了,新的一年來臨了。我暗暗地許下心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的學習成績能更上一層樓。
在稀稀疏疏的鞭炮聲中,我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夢到了美好的明天。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