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特色風俗
1、揚州的傳統民風民俗
1、揚州評話
揚州評話是以揚州方言徒口講說表演的曲藝說書形式,興起於清代初期,流行於蘇北地區和鎮江、南京、上海等地。揚州評話表演講求細節豐富,人物形象鮮明,語言風趣生動。
在藝術上以描寫細致、結構嚴謹、首尾呼應、頭緒紛繁而井然不亂見長,同時藝人在創作和表演中還十分注意渲染揚州本地的風光,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2006年5月20日,揚州評話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為Ⅴ-2。
2、揚州清曲
揚州清曲是在明清時期流行於揚州一帶的俗曲和小調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曲藝唱曲形式,又名「廣陵清曲」、「維揚清曲」,俗稱「小唱」或「唱小曲」,主要流行於江蘇省的揚州、鎮江和上海等地,用揚州方音表演。
揚州清曲傳統上是不化裝、無說白和無形體的表演,風格輕便簡潔、朴實無華。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音樂,曲調源自當地小調,還包括傳自四方的各地小調,富有民間性和地域特徵。2006年5月20日,該曲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重陽登高祛邪
揚州人愛在重陽節登高祛邪。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觀音堂或文峰塔等高處,欣賞秋景,不出門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陽糕象徵登高。舊時每逢重陽節,作坊老闆都要辦酒請工人,席間每人最少兩只螃蟹。工人們吃了重陽酒,更加勁地做工。舊有「吃了重陽酒,日夜不停手」之說。
4、清明節吃燒餅
清明節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製的燒餅,有的燒餅還和嫩柳葉和面做,說是吃了不生災,此俗現今仍然可見。不少家庭還有清明上墳祭掃和踏青(野外郊遊)的習慣。
5、揚州婚俗
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6、觀音山香會
觀音山香會起源於明代,興旺於清代。據農歷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得道之日,這天觀音山香火最為旺,亦為揚州最盛的廟香會。
2、揚州有哪些民風民俗
1、觀音山香會
觀音山香會起源於明代,興旺於清代。據農歷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得道之日,這天觀音山香火最為旺。
2、春節
舊時,新年初一子時一過,便有人帶上豬頭三牲、香燭、鞭炮,趕到土地廟去燒頭香,燒完香回家不再睡覺,等待天亮。天剛一放亮便天「財門」(大門),點燃香燭、鳴放鞭炮「接年」。接著晚輩起床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吃桔子和雲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
3、清明節
清明節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製的燒餅,有的燒餅還和嫩柳葉和面做,說是吃了不生災,此俗現今仍然可見。不少家庭還有清明上墳祭掃和踏青(野外郊遊)的習慣。
4、重陽節
揚州人愛在重陽節登高祛邪。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觀音堂或文峰塔等高處,欣賞秋景,不出門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陽糕象徵登高。舊時每逢重陽節,作坊老闆都要辦酒請工人,席間每人最少兩只螃蟹。工人們吃了重陽酒,更加勁地做工。舊有「吃了重陽酒,日夜不停手」之說。
5、揚州婚俗
訂婚: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結婚:結婚選擇「吉日」,舊時選黃道吉日,現在選在農歷逢雙(尤喜逢六,不選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國慶、元旦這些法定節日。
3、揚州的風俗是什麼?
揚州的風俗是「爬門頭」、「走大局」、要糖、隔年陳等風俗習慣。
注意:
1、爬門頭
大年三十晚上,吃過晚飯後,老揚州要點上香爐蠟燭守歲,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長輩們開始給晚輩發壓歲錢。這時候大人會關上大門,讓家中個子小的孩子抓著門後的門閂往上爬,因為老式的大門是木製的,門後面從上到下有幾根橫木,中間還有門閂開關,這一風俗就是爬門頭。
老年人說小個子三十晚上爬門頭能長個頭,爬得快長得快,爬得高長得高。小孩多的人家孩子們還互相展開比賽,既鍛煉了身體,又增加了節日的喜慶氣氛。
2、走大局
三十晚上,長輩們都要把雲片糕、蘋果、橘子等擺在每個人的床頭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雲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蘋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這些風俗全國許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卻有著揚州獨特的寓意。
因為在揚州話里,運氣叫做「局氣」,走運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氣的「局」諧音,所以贈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運氣帶給他人的美好寓意,揚州人新年請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對方走大運,諸事順利。
3、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揚州民間有大人小孩出門到周圍鄰居家裡給長輩拜年的風俗,這時候最忙的是小孩,他們成群結隊挨家挨戶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戶去給長輩拜年。
長輩們看著滿臉稚氣的孩子,聽著孩子們七嘴八舌喊著「大媽」「大大」「爹爹」「奶奶」,在一片「恭喜發財」「恭喜身體健康、精神力壯」祝福聲中,他們捧出事先准備好的果盒給前來拜年的小孩散發各色糖果、雲片糕、橘子、蘋果等,也順祝孩子們「上大學」「發財興旺」「早點娶馬馬」等。要糖這一風俗傳承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4、隔年陳
大年初一早上吃圓子和面條,圓子寓意團圓,面條寓意長久,大年初一中午也不新做飯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飯剩菜端出來熱一熱再吃,這叫做「隔年陳」,按老年人說法,大年初一到初五這五天年當中都不能新做飯菜,寓意年年糧食有餘。
5、掃地聚財
大年初一民間不作興掃地,正月初二才可以掃地,這一天掃地也有講究:掃帚要從大門口往屋裡掃,而不是像往常一樣把灰塵垃圾朝門外掃,初二這樣掃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來的財氣往家裡掃,先堆在一處然後才清掃出去。
4、揚州過年風俗是什麼呢?
揚州過年風俗是:
1、辦年貨
揚州以往從臘月初八到次年正月十八都算過年,置辦年貨為年的前奏,物質並不豐富的年代,年貨可能就是一桌難得吃上的好飯菜,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家庭甚至把購車、全家出遊納入年貨購置計劃。
2、送灶神
送灶,有「官三民四龜五鱉六」的說法,揚州人送灶多半在臘月二十四。傳說灶神要在廿五日向玉皇大帝匯報主家一年功過,所以,廿四夜主家都要燒香「送灶」,求他「上天宣好事,下界保平安」。
3、忙年蒸
「進了臘月門,揚城千家萬戶忙年蒸」。因為「年蒸」有蒸蒸日上的寓意,將蒸好的包子堆成元寶的形狀,稱之為「堆元寶」,這就是希望來年能夠財源滾滾。
4、掛年畫
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清代揚州是揚州畫派產生地,很多文人畫家也直接參與了年畫的設計,揚州年畫文人氣較濃,線條遒勁流暢,飄逸優美。
5、貼春聯
春聯,源於「桃符」。「桃符」有「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的說法。中國的第一幅春聯是這樣寫的:「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直到宋代,「桃符」才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正式稱「春聯」則到了明朝。
6、守歲火
守歲火也叫守歲。除夕是農歷年臘月的最末一日,春節的前夜。揚州人有除夕「封財門」的習俗,也就是守歲時將家中門關好,在門縫貼上剪有銅錢紋的紅紙,有的還會掛上芝麻秸,寓意新年開門的第一眼,就看見「節節高」。
5、揚州春節風俗是什麼?
揚州春節風俗如下:
1、爬門頭
大年三十晚上,吃過晚飯後,老揚州要點上香爐蠟燭守歲,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長輩們開始給晚輩發壓歲錢。這時候大人會關上大門,讓家中個子小的孩子抓著門後的門閂往上爬,因為老式的大門是木製的,門後面從上到下有幾根橫木,中間還有門閂開關,這一風俗就是爬門頭。
2、走大局
三十晚上,長輩們都要把雲片糕、蘋果、橘子等擺在每個人的床頭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雲片糕取其寓意「高高爽爽」,吃蘋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這些風俗全國許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卻有著揚州獨特的寓意。
因為在揚州話里,運氣叫做「局氣」,走運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氣的「局」諧音,所以贈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運氣帶給他人的美好寓意,揚州人新年請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對方走大運,諸事順利。
3、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揚州民間有大人小孩出門到周圍鄰居家裡給長輩拜年的風俗,這時候最忙的是小孩,他們成群結隊挨家挨戶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戶去給長輩拜年。長輩們捧出事先准備好的果盒給前來拜年的小孩散發各色糖果、雲片糕、橘子、蘋果等,也順祝孩子們「上大學」「發財興旺」「早點娶馬馬」等。
4、隔年陳
大年初一早上吃圓子和面條,圓子寓意團圓,面條寓意長久,大年初一中午也不新做飯菜,而是把三十晚上的剩飯剩菜端出來熱一熱再吃,這叫做「隔年陳」,按老年人說法,大年初一到初五這五天年當中都不能新做飯菜,寓意年年糧食有餘。
5、掃地聚財
大年初一民間不作興掃地,正月初二才可以掃地,這一天掃地也有講究:掃帚要從大門口往屋裡掃,而不是像往常一樣把灰塵垃圾朝門外掃,初二這樣掃地就是要把大年初一聚集起來的財氣往家裡掃,先堆在一處然後才清掃出去。
揚州春節禁忌:
按照老揚州的習俗,春節里有很多禁忌。比如不能理發,不能吃餛飩。揚州人從不叫餃子,通通都稱「餛飩」,只是用「大餛飩」「小餛飩」來區分,這也是講究。所以漸漸地,形成了二月初八吃餛飩的風俗。
初一是休息的日子,尤其是家裡的婦女,一年忙到頭,初一要讓她們休息一天。另外一層含義,動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難免。
6、楊州有什麼風俗、特產、傳說
古城揚州的民俗風情,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古樸純雅,令人陶醉。
遊人至揚州,如果適逢其時,不妨入鄉隨俗。體察民風民情,定然別有一番情趣。
維揚燈會 一年一度的燈節,農歷正月十三上燈,十八落燈,十五是高潮,稱元宵佳節。傳統的維揚燈會就在這時舉行。《望江南百詞》中說:「揚州好,燈節慶元宵。絳蠟滿堂家宴集,金龍逐隊市聲囂,花鼓又高蹺。」揚州扎彩燈,集彩扎、裱糊、書畫、詩文、剪紙、刺綉、編結等技藝於一體。燈的式樣很多,有簡單普及的兔子燈、西瓜燈、元寶燈、荷花燈、蛤蟆燈……有工藝復雜的龍燈、船燈、麒麟燈、壽星燈……還有揚州特產琉璃燈。維揚燈會還和猜謎結合起來,稱為燈謎。
揚州時俗,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圓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稱「上燈圓子落燈面,正月十五過小年。」 二月二,龍抬頭 到了二月,春意萌動,天氣漸暖,春耕大忙即將開始。揚州民俗,出嫁女兒於二月初二帶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揚州有「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帶活猴(外孫)」之說。 百花生日 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也稱花朝。揚州時俗,花朝日用紅布條系在花枝上,謂之掛紅,用祈良辰美景,百花繁盛。 三月三 三月初三,也是傳統的踏青挑薺之日。民諺有「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之說。踏青挑薺,採回薺菜,或包餃子,或做圓子,滋味特別鮮美。此外,三月三還是江都仙女廟逢集的日子。 立夏嘗新 立夏之時,早種的果蔬菜已成熟登盤。揚州人立夏所嘗之「新」,有櫻桃、新筍、青蠶豆、揚花蘿卜,鰣魚或咸鴨蛋。此外,揚州人還有立夏稱體重,吃綠豆糕、茶葉蛋的習慣,說是這天吃了茶葉蛋,夏天可以不中暑。 端午節 端午節在五月初五,揚州人口語稱「五月節」。五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忙著包粽子。粽子是用新鮮蘆葉(俗稱粽絡)包裹糯米製成,有的還摻紅豆、蠶豆瓣、紅棗、鹹肉、鮮肉、火腿、香腸等,味更鮮美。這天,揚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飯喝雄黃酒和吃「十二紅」的習俗,還有插蒲艾以驅邪和用艾草煙熏室內的習俗,也有劃龍船的習俗。 六月六曬伏 揚州有「六月六,家家曬紅綠」的說法。「紅綠」是指五顏六色的衣物。此俗現在已不限於六月初六,只要進入伏天都可以曬衣物,故又稱「曬伏」。六月六,揚州還有吃餃子的習慣,說是這天吃了餃子不會疰夏。 六月十九觀音會 相傳陰歷六月十九為觀音菩薩生日,揚州信佛的男女都要到觀音山燒香,人如潮湧,熱鬧非常。四鄉八鎮的人,也都紛紛趕來。上山的路上,有些特別虔誠的信徒,在膝蓋上綁了紙,走三步就叩一個頭。六月十九算是正日,但六月初一就開始有人燒香,直到六月二十以後,才算完了香事。 乞巧節 七月初七,相傳為牛郎織女相會之日,揚州人有七月初七看巧雲和月下穿針應「巧」的習俗。舊時七月初七出生的孩子,多取名「巧」字。
揚州特產有:
醬菜
牛皮糖
蛋炒飯
大煮干絲
獅子頭(大肉丸子)
揚州漆器
揚州三把刀
揚州玉器
高郵雙黃蛋
高郵董糖
7、揚州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揚州的民風民俗--端午粽子和十二紅
粽子是端午時節的食品,最初是端午節時在龍舟上當做祭品拋撒到江河裡。為啥要將粽子撒入江河呢?民間有多種解釋,有說是為了祭祀屈原;也有說是為了驅逐蛟龍,說法不一。作為一種流傳較廣,歷史悠久的民俗事象,多種解釋並存是正常的現象。
揚州人一直把粽子作為時令食品,到了端午節前後,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邗江三百呤》卷九中介紹了火腿粽子的包裹方法:
粽用糯米外加青箬包裹,北省以果栗和米煮熟,冷食之。揚州則以火腿切碎和米裹之,一經煮化,沈浸穠郁矣。
其後還附有一詩:
一串穿成粽,名傳角黍通。
豚蒸和粳米,白膩透纖紅。
細箬青青裹,濃香粒粒融。
蘭江腌脯貴,知味易牙同。
如今揚州人包裹粽子的方法更多,糯米里除摻進火腿外,依據各人的口味,喜葷食的可以摻進鹹肉、鮮肉等,用蝦子醬油拌和。喜素食的可以摻進紅豆、蠶豆、蜜棗等,食時還可以蘸糖。外形也是多種多樣,都是用竹箬,但能包裹出斧頭形、小腳形、圓筒形、三角形,而且講究包得緊、裹得實,越是緊實滋味越佳。揚州人家包粽子多是婦女動手,包好後人們常把粽子作為節禮相互饋送。人們品嘗的是粽子的滋味,欣賞的是婦女的手藝。
端午節這一天,揚州人家的午飯桌上,會端上叫做「十二紅」的菜餚,所謂「十二紅」是用醬油燒紅、拌紅或是自然紅的菜餚,有四碗八碟之說,四碗者:紅燒黃魚、紅燒牛肉、紅燒蹄膀、紅燒雞塊。八碟者,四冷四熱。四冷:鹹蛋、香腸、萵筍、洋花蘿卜。四熱:炒莧菜、炒河蝦、炒大粉、炒鱔絲。這里僅是列舉,生活中並無定式,惟有粗細之分。
說到「燒黃魚」,揚州人似乎特別偏愛,甚至有「當褲子、買黃魚」的民諺。《真州竹枝詞》中有「買黃魚」一首詞,雲:「歸來低與細君言,新到黃魚市口喧。只恐過時無處買,拼教當卻阮郎褌。」當掉身上的褲子去買黃魚,僅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但也說明燒黃魚的確是一道美味的時令菜餚,深受揚州人的喜愛。
8、揚州的風俗有哪些啊???
揚州菜屬於淮揚菜系,主要特點是:選料嚴格、刀工精細、主料突出、注意本味、講究火工、擅長燉燜、湯清味醇、濃而不膩、清淡鮮嫩、造型別致、咸中微甜、南北皆宜。揚州廚師且精於瓜果食品雕刻。淮揚菜與京、川、粵菜齊名,有「東南佳味」之稱。
揚州著名的大菜有八寶葫蘆、扒燒豬頭、彩蝶飛舞、揚州五亭橋、琵琶對蝦、菊花海螺等。紅樓宴、三頭宴、全藕宴是揚州菜餚的三顆明珠。
紅樓宴是《紅樓夢》書中所寫菜餚的創新。作者曹雪芹曾在揚州久留過,他的祖父曹寅到揚州接駕康熙皇帝時也曾設宴招待六司百宮。著名的紅學家馮其庸說:「紅樓菜實在是揚州菜的體系」。
三頭宴是將揚州的三道傳統名菜:拆燴鰱魚頭、清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發展而成的宴席。獅子頭肥嫩不膩;鰱魚頭口味香醇;整豬頭香溢四座,均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全藕宴是歷來被稱為「荷藕之鄉」的寶應根據祖先遺傳的製作方法,又創新出50餘種藕菜餚,形成的獨特筵席。
此外,揚州小吃也極負盛名。如揚州干絲:一片豆腐乾可被分成十七層然後切絲,絲細如發。蟹黃包:每年十月為佳,取飽滿的膏蟹的蟹黃,配以精白麵粉製成,可謂揚州點心中的極品。還有揚州的春卷、三丁包、乾菜包等,都有著很濃的地方風味。這些名點在四望亭美食街或冶春花園小吃街上幾乎都可以嘗到。另外,一些老字型大小飯店:富春茶社、菜根香飯店、揚州大酒店、共和春酒家、綠楊村、福滿樓等也有各式小吃供應,瓊林苑、西園飯店、珍園飯店、東園飯店、新世界酒樓、瓊花大廈、揚州大廈、皇宮大酒家也有各式精緻小吃名點,看來「吃在揚州」真是名不虛傳。
十大名點:三丁包子、千層油糕、雙麻酥餅、翡翠燒賣、乾菜包子、野鴨菜包、糯米燒賣、蟹黃蒸餃、車螯燒賣、雞絲卷子。
十佳風味小吃:筍肉鍋貼、揚州餅、蟹殼黃、雞蛋火燒、咸鍋餅、蘿卜酥餅、雞絲卷、三鮮鍋餅、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餃。
十佳特色小吃:四喜湯團、生肉藕夾、豆腐卷、筍肉小燒賣、赤豆元宵、五仁糕、蔥油酥餅、黃橋燒餅、蝦籽餃面、筍肉餛飩。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老揚州會告訴你,揚州人有兩大享受「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清晨去喝一杯揚州早茶再品嘗一下揚州特色點心,下午去揚州的澡塘泡個澡,這就是揚州人最好的享受。揚州的澡塘很有特色,可以說是多年以來形成的一種風俗,揚州擦背師傅的功夫也很到家,保證可以讓你活血解乏,渾身舒服。
9、揚州有什麼風俗
揚州的風俗有喪俗、暖房酒、爬門頭、清明節、要糖等風俗。
1、喪俗
病者將咽氣,兒子依次跪倒磕頭送終,同時點亮頭燈和腳燈,煮一小碗半生不熟的米飯供於腳邊(稱為」倒頭碗」),然後買布破孝,死者晚輩一律戴孝。
2、暖房酒
在結婚正日的前一天晚上是要辦暖房酒,請上關系很近的親戚如兄弟姐妹和前後左右的好庄鄰,在家裡擺上幾桌,先熱鬧起來。
3、要糖
大年初一早上,揚州民間有大人小孩出門到周圍鄰居家裡給長輩拜年的風俗,這時候 最忙的是小孩,他們成群結隊挨家挨戶去要糖,也就是挨家挨戶去給長輩拜年。
他們捧出事先准備好的果盒給前來拜年的小孩散發各色糖果、雲片糕、橘子、蘋果等,也順 祝孩子們「上大學」「發財興旺」「早點娶馬馬」等。要糖這一風俗傳承的是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4、爬門頭
大年三十晚上,吃過晚飯後,老揚州要點上香爐蠟燭守歲,大人小孩穿上新衣服,長輩們開始給晚輩發壓歲錢。這時候大人會關上大門,讓家中個子小的孩子抓著門後的門閂往上爬,因為老式的大門是木製的,門後面從上到下有幾根橫木,中間還有門閂開關,這一風俗就是爬門頭。
5、清明節
清明,老揚州有個習俗—一天不洗曬,然而一些講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曬了,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曬了。清明這一天是要專門留給亡人的魂魄曬衣服的,活人不要和他們搶太陽。
10、揚州的風土人情
1,觀音山香會
觀音山香會起源於明代,興旺於清代。據農歷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得道之日,這天觀音山香火最為旺。亦為揚州最盛的廟香會。
2,春節
舊時,新年初一子時一過,便有人帶上豬頭三牲、香燭、鞭炮,趕到土地廟去燒頭香,燒完香回家不再睡覺,等待天亮。天剛一放亮便天「財門」(大門),點燃香燭、鳴放鞭炮「接年」。接著晚輩起床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吃桔子和雲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
然後吃早飯「湯圓和面條。早飯後,中青年人出門向街坊鄰居拜年,家中備有香煙、瓜子、糖果、糕點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來拜年的客人。中午不做新飯菜,吃除夕晚餐餘下的飯菜,叫「隔年陳」(「隔年陳」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
新中國成立後,燒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經不見,初一這天,有些單位舉行團拜,人民群眾還開展向烈軍屬拜年及各種文化活動。
3,清明節
清明節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製的燒餅,有的燒餅還和嫩柳葉和面做,說是吃了不生災,此俗現今仍然可見。不少家庭還有清明上墳祭掃和踏青(野外郊遊)的習慣。
4,重陽節
揚州人愛在重陽節登高祛邪。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觀音堂或文峰塔等高處,欣賞秋景,不出門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陽糕象徵登高。舊時每逢重陽節,作坊老闆都要辦酒請工人,席間每人最少兩只螃蟹。工人們吃了重陽酒,更加勁地做工。舊有「吃了重陽酒,日夜不停手」之說。
5,揚州婚俗
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