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貴州風俗作

貴州風俗作

發布時間: 2022-08-09 12:37:23

1、貴州的風俗 貴州的風俗有哪些

1、節日風俗:貴州少數民族的節日有1000多個,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蘆笙、擊銅鼓、鬥牛、賽馬、斗雀、摔跤、賽龍舟、玩龍燈、演戲等。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節;彝族火把節;水族端節;瑤族盤古王節等。這些民族節日是展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族節藝術的百花園。

2、貴州的文化與工藝:貴州的民族文化藝術和工藝豐富多彩,主要有飲譽海內外的苗族、布依族的蠟染、刺綉以及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服飾、首飾等,它們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3、貴州擇偶風俗:貴州的少數民族男女青年擇偶、婚嫁都有不同的習俗。苗族的「遊方」和「跳場」、瑤族的「鑿壁談婚」和「埋蛋擇婿」、布依族的「丟花包」等,都各有特點,饒有風趣。

2、貴州的風俗貴州的風俗有哪些

1、節日風俗:貴州少數民族的節日有1000多個,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蘆笙、擊銅鼓、鬥牛、賽馬、斗雀、摔跤、賽龍舟、玩龍燈、演戲等。主要的民族節日有苗族、布依族的「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歌節;彝族火把節;水族端節;瑤族盤古王節等。這些民族節日是展示貴州民族風情和民族節藝術的百花園。
2、貴州的文化與工藝:貴州的民族文化藝術和工藝豐富多彩,主要有飲譽海內外的苗族、布依族的蠟染、刺綉以及具有鮮明特點的民族服飾、首飾等,它們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3、貴州擇偶風俗:貴州的少數民族男女青年擇偶、婚嫁都有不同的習俗。苗族的「遊方」和「跳場」、瑤族的「鑿壁談婚」和「埋蛋擇婿」、布依族的「丟花包」等,都各有特點,饒有風趣。

3、貴州的傳統風俗有哪些

1、查白歌節

查白歌節是貴州布依族的重大節日。每逢農歷六月二十一日這天,布依族青年男女就從四面八方聚集在興義縣的查白場,舉行盛大的歌會。歌節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戀愛活動。浪哨時要互甩糠包,包上綴有多條綉花穗須,拋甩時猶如彩蝶漫天飛舞,十分好看。

2、龍舟節

龍舟節是貴州苗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舉行,此時萬人盛裝,雲集江邊,參加龍舟出發前的獻祭活動。比賽開始,幾十條龍舟破浪前進,兩岸鑼鼓、禮炮齊鳴,觀眾吶喊驚天動地。岸上還舉行對歌、跳蘆笙舞等活動。入夜,余興未盡,青年男女相聚對歌,傾訴真情。

3、四月八

農歷四月初八,是貴州省貴陽市附近苗族人民紀念古代英雄「亞努」的傳統節日。

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羅格桑(今貴陽附近)休養生息,過著幸福、美滿、豐衣足食的生活。為了抵禦統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謀的首領「亞努」率眾英勇抗擊,給來犯者以沉重打擊,但終因寡不敵眾,不幸於四月初八犧牲,葬在「嘉八許」(今貴陽市噴水池附近)。

為了紀念「亞努」英烈,至今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身穿節日盛裝的苗族人民,都要從四面八方匯集到貴陽市噴水池旁集會。

屆時,噴水池旁紅旗招展,人如潮湧,吹笙奏笛、對歌傳情、耍獅子、玩龍燈、打球、比武熱鬧非凡。小夥子的蘆笙比賽別有情趣,他們邊吹蘆笙邊做快速旋轉、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貴陽市和噴水池一帶燈火輝煌,如同白晝,到處歡歌曼舞,一派歡樂景象。

(3)貴州風俗作擴展資料

貴州少數民族服飾有其共同點:

喜尚青,重素雅,婦女多系裙,愛著銀飾。男子服飾以對襟衣、寬腳褲、包頭帕為主。各個民族的服飾及頭飾又各具特色。

苗族

婦女服飾僅在貴州境內就有上百種,總的說來是於樸素之中追求華麗重彩,以刺綉、挑花、蠟染為主要工藝,佩戴貴重銀飾後顯得富麗堂皇。男子畜發包頭巾,身穿無領、大袖、寬褲腳服裝,腰帶束身,冬天纏裹。

布依族

女性多穿短襟長褲,配有欄乾花紋裝飾,也有穿裙的。喜歡蠟染,領、肩、飾等。男性式樣簡單,與漢族大致相同。

侗族

分南北部服飾,南部服飾接近古代,婦女穿裙束髻綁腿;北部一般穿短衣長褲。彝族:著長袍,纏包頭,顏色重青黑,有綉花裝飾。水族:婦女著長襟衣,包頭帕,系長圍腰。土家族:婦女穿左襟大褂,挽髻包頭。

4、貴州的習俗作文390字

貴州風俗習慣

端午節貴州的風俗習慣

端午節的風俗: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 在江淮地區, 家家懸鍾馗像, 用以鎮宅驅邪。

唐明皇開元, 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 夢見二曳, 一大一小, 小鬼穿大紅無襠褲, 赤腳, 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 繞殿而跑。 大鬼則穿藍袍戴帽,赤雙足。捉住小鬼, 挖悼其眼睛, 一隻吞下,明皇喝問, 大鬼奏日, 臣姓鍾馗, 即武舉不第, 願為陛下除妖魔, 皇醒後, 瘧疾愈, 於是令畫工吳道子。 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圖像, 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 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 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 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趕迫拯救, 是為尤舟競渡之起源, 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 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 盛行於吳,越、楚。

台灣開始有尤舟競渡是始於清乾隆二十九年, 由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 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均舉行尤舟競賽, 香港有競渡之舉,近英國人亦仿效我國人作法, 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據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說:「端午節本是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妃的節日, 而賽龍舟便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節目。」

四五千年前, 居住在原始圖騰社會的水鄉部落的人民,受到蛇蟲、 疾病的侵害和水患威脅,為了抵禦這些天災, 他們尊奉想像中的具有威力的龍作為自己的祖先兼保護神(即圖騰), 並把船建造成龍形、 畫上龍紋, 每年端午舉行競渡。以表示對龍的尊敬,也說明自己是龍的子孫,龍的傳人。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 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雄黃本屬礦物, 含有三硫化砷成分,與酒混合。即成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問,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此種習佰,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為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遊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時左右, 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樂。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老年人稱為「游百脖及「洗百脖,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頭就不會獲得吉利。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藏有硃砂。 雄黃。香葯, 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帶葫蘆:端午節帶葫蘆是歷來的風俗,小孩、成人佩帶葫蘆,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5、貴州過年風俗有哪些?

貴州過年風俗如下:

1、殺年豬在過年前一個月、半個月左右的時候,咱們貴州人都會把自家養了一年的肥豬牽來宰殺,一起分享豐盛豬肉大餐和即將過年的喜悅!這不僅僅寓意著熱火朝天過年的開始,也寓意著來年大豐收!

2、秋臘肉殺完年豬後便將鮮肉粘上鹽放進腌缸,腌制幾天後取出來,然後搭好架子,用柴火煙熏火燎。一段時間後,肉就會變得色澤油黃透亮、香味撲鼻。

3、掃揚塵按貴州民間的說法是,除了掃除灰塵外,重要的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也是貴州人對辭舊迎新的表現。

4、打糍粑在貴州很多地方,尤其是少數民族,每逢春節臘月二十八,幾乎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

5、趕場年前的最後一場,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去趕,購買各種年貨,有吃的,有玩的,一樣不落。

6、貴州各地有哪些過年風俗?

2018年農歷戊戌年即將來臨,各地又開始緊鑼密鼓地籌「過新年」啦!備年貨、貼春聯、剪窗花、貼年畫...全國到處都充滿了「年味」。

貴州自古便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區,很多的傳統也遺留至今,除了灌制香腸、腌制臘肉、打掃庭院以外,還有一些特別的民俗活動得以完整傳承。

01餘慶縣:趕制麻糖迎新春

春節臨近,貴州省余慶縣群眾忙著手工趕制當地特色食品麻糖,供家人過年食用和招待客人。麻糖是當地群眾在臘月中為迎接新春製作的特色傳統食品,主要以大米為原料,伴以麥芽,通過打米漿、煮米、發酵、濾渣、熬制、冷卻、扯糖、切糖等多道手工工序製作而成,香甜可口。

02西秀區:特色「血豆腐」迎新春

「血豆腐」是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屯堡人的傳統美食。春節將至,農閑的屯堡人忙著手工趕制當地特色食品「血豆腐」,供家人或客人在過年食用。屯堡人有過年「殺年豬」祭祖的習俗,為了不浪費豬血,且「豬血」又名「血旺」,為討個吉利,也為增加節日的喜慶,於是就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豆腐捻成細末和上豬血,加上食鹽、花椒粉、肥肉丁,捏成如碗大,圓圓的一坨,用新鮮菜葉汆水後包裹,用柴火熏烤,七層干後即可加工食用,被譽為「屯堡吉祥三寶」之一。

03從江縣:侗族「吃相思」迎新春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下江鎮高仟村在春節來臨之際,與高增鄉領廟村開展「吃相思」活動,同迎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聯誼使兩寨侗族同胞進一步加深了感情,在送別時互贈禮物、抺花臉、唱侗歌,現場歡聲笑語,濃郁的民族風情盡收眼底。

「吃相思」侗語叫「越嘿」,是侗族地區村寨之間加深友誼的一種規模較大的傳統民俗活動,包括有唱侗戲、鼓樓唱侗歌、踩歌堂、情歌對唱、抺花臉等環節,氣氛十分熱鬧。

04思南縣:看花燈戲享文化年味

銅仁思南縣土家花燈音樂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曲調分燈調、正調、雜調、小調等四大類,傳統的有24大類曲牌。由於土家花燈曲調繁多,風格各異,各地有不同特色,因而有花燈"不過寨,不過坡,不過界"的說法,土家花燈音樂,傳統伴奏樂器不多,但曲牌豐富。傳統的樂器有馬鑼、大鑼、二胡、月琴、三弦、折以鼓等。鑼鼓詼諧活潑,它使用的鑼比一般鑼大而厚,聲音堅實洪亮,遠播力強,潑辣熱烈,抨擊時能發出「卜音」給人以樂觀、堅實之感。所用的馬鑼剛脆,聲音尖而美,有跳躍之感。常用的鑼鼓曲牌有「單打五」「雙打五」「鳳點頭」「鷹拍翅」「牛擦癢」「馬咬牛」「長路眼」「金線吊葫蘆」和「四面進」等。

僻處中國西南的貴州,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千百年來,大山大水隔斷了他們對外的交流,但也保存了千年不易的民俗風情。在這里,他們都以一種隆重而原始的方式過年:苗族的跳花節、舞龍噓花和蘆笙會;侗族的長桌宴、抬官人和鬥牛斗雞。甚至在漢地已經消失的漢人過年風俗,在貴州一樣可以找到。如屯堡的地戲、隆里的花臉龍、九溪的迎春會、吉昌抬亭子等,這些過年鬧春活動一點都不比漢地遜色。

01侗族

侗族是一個受漢族影響比較深的少數民族,各地侗族跟漢族一樣也過農歷新年,其隆重程度不遑多讓。在農歷年底,家家戶戶就紅紅火火忙打年粑、釀年酒、殺年豬、貼春聯等。不過侗族還有不少過年活動是該民族特有:例如祭薩、侗戲、長桌宴、行歌坐月和集體婚慶等活動。

初一至初七人神共娛過新年

祭薩

春節到侗寨過年最精彩的節目要數祭薩,時間一般在農歷的大年初一到初七期間,大部分侗寨會挑選在初一那天。薩歲是祭拜侗族崇拜的女英雄杏妮,相傳在一次與異族的沖突中,是杏妮拯救了侗族。後來被侗族作為神或祖母來供奉,逢年過節都要進行祭祀。就像漢族過年期間到祠堂拜祭祖宗一樣。

祭祀一般從上午10時左右開始,祭祀的內容主要是吃飯和踩歌堂。用參加祭祀的侗民的說法,即「陪祖母吃頓團年飯並在一起娛樂一下」。祭祀分三部分,先拜祭,再吃飯,最後踩歌堂。開始時先進行簡單儀式:由鬼師向聖母進行匯報並徵求意見,然後由一位主祭者(寨佬)向聖母墳施供並進行祈禱,接就開始吃飯飲酒。到下午2點多吃飯結束後,就在聖母墳周圍踩歌堂。由寨佬領隊,年輕姑娘們身盛裝排成一隊,載歌載舞在寨子里遊行一周。

侗戲粉墨登場唱大戲

跟漢族一樣侗族過年也喜歡看戲,在新春期間最大的娛樂就是看侗戲。侗戲開台儀式,都會在大年初一晚上1點鍾,由戲師和幾個主要演員拜祭後開演。演出時間一般從上午開始,直到吃夜飯之後,新春演出都會在夜晚,方便戲班的小夥子們和姑娘們散戲後去「行歌坐月」。

02苗族

黔東南這個苗族聚居的地方,其過年氛圍並不比漢族地區差。從初十開始,位於六枝特區的梭嘎長角苗跳花坡拉開過年狂歡的序幕,幾乎每天都有民俗活動。接正月十五台江的舞龍噓花鬧元宵,到十六開始的舟溪甘囊香蘆笙會更是苗族過大年的高潮所在,節日上的鬥牛、斗雞、賽馬等活動,向你展示一場生動精彩的視覺盛宴。

正月初七梭嘎跳花坡盤個美髻去跳花

六枝特區梭嘎鄉的苗族與貴州其他地方苗族有很大的區別,屬於苗族支系中的箐苗。「箐」,在當地漢方言中即「深山老林」之意。從字面上解釋就可以知道這一支系的苗族,屬於與世隔絕的部落。目前人口僅有5,000多人,有自己的語言,跟別的苗族不相通。這個支系在服飾上也與別的苗族不同,以婦女的頭飾尤為突出。頭上綁1.5至2尺的木製長角,然後用重約3至6公斤的女子歷代母系(比如母親、姥姥、太姥姥等最長可達5輩),每天梳發時掉下來的頭發摻黑麻毛線搓成辮子纏於木角上,再用白色帶子纏大髻,就像頭上頂一個碩大的「角」,所以箐苗又被稱為「長角苗」。據說箐苗大致在清朝初年遷到梭嘎一帶,當年吳三桂奉旨進剿今貴州西北一帶的水西宣慰使、彝族土司安坤,安氏大敗。許多依附其下的苗人為了躲避戰亂躲進六枝特區、織金縣與納雍縣三地交界處大山深處的森林中,以狩獵為生。苗人為了嚇唬林中野獸,他們將樹枝插在頭發上,後來慢慢演變為木角了。

跳花坡那天,媽媽們為女兒們綁上木製長角,用重約3—6公斤的黑麻毛線纏成一個大髻。柯炳鍾攝影

正月初十,是長角苗一年一度的跳花節。梭嘎鄉周邊成千上百的苗族姑娘、小伙們紛紛盛裝打扮自己。匯聚在跳花場上,以歌舞狂歡過節。這一天是未婚青年們談情說愛的好日子,他們走村串寨尋找心上人。長角苗年輕男人拿竹製蘆笙、口弦琴、竹笛,或者摘幾片木葉,來到中意的女孩家門前對歌。經過兩三天對歌,雙方若產生感情,小夥子便在女方家住上幾天。由雙方媒人談判,講定禮金後就可以擇日成婚。

03屯堡

貴州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個以少數民族為主的省份,其實漢族在六百多年前的明朝已經定居貴州。這些在異地屯田戍守的江南漢民,除了把家眷帶來,還把當地的生活習俗、飲食習慣一並帶到貴州。幾百年來,由於貴州的交通閉塞,屯堡的地區反而保存了漢地已經消失的過年風俗,如正月初九的九溪迎春會、十五元宵節隆里的花臉龍和十八的吉昌抬亭子等,這些過年鬧春活動一點都不比漢地遜色,甚至更熱鬧,更原汁原味。

屯堡地戲是貴州安順地區農歷新年例牌節目,從正月初二一直跳到開春。

正月初九九溪迎春會各路神仙聚集

想在貴州感受地地道道的過年氣氛,就要來安順附近的屯堡地區。每年當地的屯堡人都會舉辦迎春會,舞龍舞獅、張燈結綵過大年。場面雖然算不上是特別壯觀,卻是真真切切地演繹六百年前漢族過年的真實場景。

屯堡人指的是600年前因戍邊屯田,而陸續來到貴州安順一帶生活定居的江南漢人。據史書記載,14世紀中葉,

7、貴州的風俗有哪些?

貴州的風俗有苗族的姊妹節、四月八、龍舟節、蘆笙節;布依族的查白歌節;侗族的歌酒節;彝族的賽馬節、火把節;土家族和仡佬族的吃新節;水族的端節、卯節等。貴州是一個歌舞的海洋,民族歌舞絢麗多姿。貴州少數民族節日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千差萬別。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1000多個,集會地點1000多個。

貴州節日特點:

苗族群眾有高亢激昂、熱情奔放的「飛歌」,有低回委婉、優美抒情的「遊方歌」和質朴莊重的「古歌」、「酒歌」;有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大歌」的歌聲宏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闊,反映了侗族人民堅強、豪邁的性格。

黔南、黔西南的布依族舞蹈有幾十種,歌有大調、小調、大歌、小歌等,且注意押韻,有「有歌都有韻,無韻不成歌」之說。水族的銅鼓舞、鬥牛舞、獅子舞、龍舞等亦頗有特色。黔東北的土家族酷愛唱歌,有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動歌、祝福歌等。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