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風俗提綱
1、關於潮汕家鄉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貼門神,貼春聯,吃團年飯,迎財神,放鞭炮,送壓歲錢。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 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 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近幾年來興起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就是23:00到次日1:00拜財神。按說,臘月二十四日諸神上天,人間的諸路神仙都上天「匯報工作」去了。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是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拓展資料
在中國傳統的節日中,最熱鬧,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日是春節。春節, 是農歷的元旦,是一年歲月更新的開始。每當年底臨近,人們便開始緊鑼 密鼓地籌辦年貨了。因為這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大節,故此,潮汕地區便有 著許多既同於中原地區又異於中原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2、潮汕人有哪些風俗習慣?
潮汕人外出習俗
穿著——城鄉人們外出辦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齊整。若做新客或參加節日盛會,要穿上最漂亮最適時質地最好的衣服,農村人叫「做皮衫褲」。60年代以前,農民上圩市做買賣,多赤足。80年代以後穿鞋著襪上圩市做買賣的日多。青年男女兒童,出門走親戚則多有穿新衣習俗。
潮汕人待客送客習俗
待客
迎客。客人到來,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紹客人身份、稱謂,要招呼客人坐在適當位置。遠道來客,還有遞巾洗臉之禮。
敬煙茶。敬煙茶是潮人最普遍禮俗,在家待客更少不了。不吸煙的人,客人到來,也會很熱切買煙。潮人好臉子,敬煙要用高級煙,若無高級煙,常向客人道聲「對不起」。舊時,在農村,農民用煙筒吸煙,客人到來,為客人裝煙點火,遞煙筒時,常用手掌擦煙筒嘴,然後遞與客人。後來,有了紙煙,就給客人卷紙煙。在清代,潮人還有敬檳榔風俗。乾隆《潮州府志》載:「蔞葉檳榔,無時釋口,親朋往來,不具酒茗,勿以為嫌,不設檳榔,便稱簡慢。」後來,檳榔蔞葉,少有,旱煙卷煙普及,敬檳榔禮俗,遂為敬煙茶代替。
送客
農村送客較為熱情,凡客人有帶禮品來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禮物回敬,他們尊守古訓:「來而不往非禮也。」送客也必送至巷口、村外。在城市,也有這種風俗,但不若農村之講究。
3、潮汕的風俗
潮汕的風俗有游神賽糖獅、分家風俗、青龍廟會、奉財神、送春籃、吃年夜飯、祭祀、元宵插榕、穿蔗巷、饒平彩青、祭拜「五穀主」等。潮汕民俗繁多,而且,這也是潮汕人一直驕傲的地方。除了傳統的節日外,他們還保留著盂蘭節。另外較有特色的還有「人節」食七樣羹,澄海賽大豬,鹽灶拖神等等習俗。
潮汕人在農歷二月初一,潮州市潮安區鳳塘鎮後隴村舉行一年一度的「賽糖獅」民俗活動。鶴隴賽糖獅的習俗由來已久。古時鶴隴盛產甘蔗,每年在冬季糖寮榨甘蔗之後,就會用紅糖和花生製成供品敬奉神明。而獅子形態威猛,能坐鎮山埔保豐收,所以供品都做成了獅子形狀,祈求神明保佑作物豐收。因此,這里很多人家都會製作糖獅。
潮汕的家庭有分家的習俗,指把一個家分開,分成若干個家。一個完整的家解體,幾個新的家庭成立、誕生。分家,主要是分財產。財產中,主要分固定資產和資金,即父母的積蓄,父母的私產。俗話說:"樹大分杈,子大分家。"潮俗「分家」從儀式到內容等有顯著的地方特色。
潮汕地區不論生意大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向有奉拜「財神爺」的風俗。民間的傳說財神是范蠡,傳說奉拜「財神爺」,能招財進寶,生意興隆,於是,這一天的商戶「老闆」、「頭家」們,大辦「三牲」禮品,虔誠跪拜,禱告許願,舉拜時人們常常用一截大木炭來插香,因在人們的意念中,「炭」的正音與潮語的「賺」諧音。傳說宴席越豐盛,請的人越多,今後生意越是發展興隆。
送春籃是潮汕地區春節期間一個極具特色的民俗活動。所謂春籃(木盛)是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木盛)」。大年初一,娘家要給出嫁的女兒送禮,總是裝在一對大春(木盛)中,然後由出嫁女的兄弟挑著送去。這就是俗稱的「送春」。
4、家鄉文化習俗,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查的訪談提綱怎麼寫?
方法如下:
1、明確訪談目的,如了解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為家鄉未來發展方向提供參考。
2、訪談的方式,線上訪問還是面對面交流。
3、訪談的對象,如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在校學生,公園大爺大媽。
4、問題
您是什麼行業,專業,現在幹啥的家裡幾口人?
您在這個城市縣鄉生活了多久?
是什麼原因使你來到這里?
剛來的時候怎麼安身下來?
那時候這里是什麼樣的?
5、過去現在對比。步驟,安排地點人物,如何記錄總結。
關於家鄉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查報告
一、調查者(即小編):只小編一人。
二、摘要:利用寒假在周邊進行一次關於家鄉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的變化的調查,從中看出現代人們在對待家鄉文化習俗和生活方式的問題。
三、目錄:
1、調查對象
2、調查背景
3、調查步驟
4、調查辦法
5、調查內容(提煉)
6、調查分析
7、調查結論
8、建議
9、結語
四、內容
1、調查對象:調查的對象大部分是女性,年齡大部分是在二十歲以下的中學生,少部分是36-50歲的中年婦女。
2、調查背景:由於現實條件限制,本次調查本人並沒有採用訪談,而是通過網上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此次調查。
3、調查步驟:編寫調查問卷通過互聯網發放調查問卷最後收集調查問卷提煉主要信息並進行反思。
4、調查辦法:調查問卷。
5、調查內容(提煉):通過六道多選題了解到,大部分調查對象是十分了解潮汕文化習俗,比如潮汕民俗、潮汕民間藝術、潮汕方言、潮汕音樂與潮劇和潮汕飲食文化,少部分了解了潮汕民居和潮汕工藝美術,只有一人知道並了解潮汕僑批文化。
關於潮汕文化風俗傳承方面大概有80%的調查對象覺得現在的人們在此方面的表現還行,大概有20%的調查對象覺得良好。有人認為,潮汕文化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文化旅遊信息傳播缺乏有效整合;太過於古板,不懂得靈活變通。
在對待自己的文化方面,有人留言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應該繼續發揚傳承。
5、潮汕風俗有哪些呢?
潮汕風俗有如下: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發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嬰兒出生滿月時,長輩要為其剃胎發。也有些地方是在嬰兒出生12日時進行。新生兒的第一次剃頭歷來被看作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帶出來的胎毛,終於可以「從頭開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發的儀式嚴肅而隆重,講究一定的規矩。
3、七樣菜
七樣菜是潮汕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這種用七種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的菜餚,有「新春發大財」的寓意。雖然味道比較怪,但主要是為了過年圖個吉利頭。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種風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須請師公來屋內做法一次,驅去室內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這是潮汕鄉下入厝的驅鬼儀式,俗稱「打油火」。
5、出花園
出花園是指當男女孩長到15歲時,便接受這樣一種儀式的洗禮。關於「出花園」一語的由來,普遍認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個五彩繽紛的花園里,直至15歲到來,宣告童年時代向另外一個時代的轉變,所以要從「花園」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門檻,從此要對自己,對社會負責。
6、潮汕的風俗是什麼?
潮汕的風俗是:
1、冬節丸
冬至是中國農歷每年24個節候之一。地處地球北半球的中國,這一天是全年白晝時間最短,黑夜最長的一日。
過了這一日,白晝時間逐日增長,直至來年的夏至過後才逐日縮短。後來以農歷正月初一為一年之首後,才將冬至稱為亞歲。
潮汕人說冬節是小過年,也即亞歲之意。又說:「食了冬節丸增一歲。」都有過了一年的意思。民間傳說謂古代死囚都在冬至前處決,若過這一日必將再延一年,囚犯家屬乃送湯丸給食為賀。
民間相傳成習之說不足憑,而「冬至陽生春又來」,才是民俗賴以產生根源。因是「冬至陽生」,故是一年的重要節日,必祭必賀。潮俗此日,除三牲粿品祭拜祖宗外,必有人人晨食冬節丸之舉。
這天一早,主婦們就起床搓糯米丸,而且大小都來搓,人越多越吉利。大家圍著寬平的竹箕,喜氣洋洋,搓後即煮湯丸吃。
除人人吃湯丸外,還將湯丸喂牛喂狗喂豬,將丸粒粘在牛頭牛角牛身牛尾上,還將丸粒粘貼在門頂、碓臼、爐灶、米缸、谷簟、犁耙、水車以及豬雞鵝鴨牛寮上,祝其平安過冬,新年健旺。
冬節丸有用粳米粉制的尖頭丸(俗稱尖米丸),但更多是用糯米粉搓成的糯米丸。制丸的米粉還要部分留著以待外出親人回來時食用,以慶團圓。
2、潮汕的「出花園」
男子到二十歲時,要選擇吉日,選擇替他加冠的大賓,然後舉行加冠禮儀。這就是古代的成年禮。
潮汕的冠禮至清代時在做官人家中也只是「存其名」,在一般平民百姓中早就廢止了。但潮汕有一種近似成年禮的禮儀「出花園」,至今還相當流行,不過它不分男女。
潮汕人認為未成年的孩子一直是生活在花園里的。孩子長到了十五歲,就得擇吉日舉行「出花園」儀式。
這一日,要采來十二樣不同的鮮花,浸在水裡給孩子沐花水浴,讓芬芳洗凈身上的孩子氣;紮上母親親手縫的新腰兜,腰兜里壓著十二顆桂圓和兩枚「順治」銅錢。
穿上外婆送的新衣服和一雙紅皮木屐,還讓孩子跨出花園,一帆風順。還要拜床上的神「公婆」。這時要在床中央放上一隻淺沿的大笸籮,用米筒盛滿米、插上三炷香。
前面擺上十二碗甜薯粉圓、十二盅烏豆酒以及紅桃(桃形果)、發果(發糕)、三牲(魚、豬頭、三鳥)。男孩子供的三鳥是一隻公雞,象徵著朝氣勃發,女孩子供是母雞,祈求將來能生兒育女。
拜「公婆」有個來歷。元朝時,元兵攻陷潮州之後,強迫三家人供養一個元兵。元兵無惡不作,霸佔民婦為妻。老百姓忍無可忍,一個中秋之夜,一齊行動,都把家中的元兵打死。
傳說,元兵的陰魂不散,時常作祟,對幼小的孩子進行報復。後來,為了孩子平安,只得承認這些陰魂為祖宗,供起他們的靈位,祭祀他們。
母親還得代表孩子帶上供品,到街頭巷尾的廟宇祭祀與孩子「廝守」在一去的「花公花奶」,答謝他們看護庇佑之恩。
這一天,出花園的孩子不能跑到當空之下,要躲在屋子裡。這實際是要他從這天做起,不再貪玩,做個循規蹈矩的孩子。
這一天,還用用供果、三牲宴請親戚朋友。「出花園」的孩子要以大人相待,破例讓他坐到席上的大位,象徵著孩子已成了家中的棟梁。席間,親人們要向孩子祝願,贈寄美好的期望。
從此,孩子就算跳出了花園牆,告別了花香鳥語、天真爛漫、無憂無慮而又懵懂無知的童年,標志著他(她)進入了成年,真正踏上了人生之路。
3、小孩入學吃「聰明蛋」
小孩上學的第一學期(即第一次上學),外婆家都要給外甥或外甥女做「聰明飯」、買書包,父母親要給獨生女煮「聰明蛋」。
「聰明蛋」顏色是粉紅色的,還要有蔥(聰)、蒜(算)、豬肉。雞蛋帶蛋殼煮熟染上紅色,就叫「聰明蛋」。要取雙數。「聰明飯」和「聰明蛋」,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
4、好事送禮要成雙,歉事送禮可奇數
一般贈送禮物,數量要偶數。俗稱「好事成雙」。如過年給長輩和小孩送壓歲錢,節日農家親友互送粿品,給友人送水果,給產婦送豬肉雞蛋等營養品,多寡不論,數量必定要偶數,不取奇數。
但如果是賀歉喜即賀過運,如送一條豬肉加上一粒雞蛋卻可去慰問剛剛康復的病人。一粒雞蛋象徵被慰問的友人已經過了一個倒霉的運氣,走上了一個好運。
送奇數的禮品賀歉喜,但不能有「九」數,潮汕音「九」與「狗」同。因此,是一大忌。
5、潮汕小孩的禁忌
潮汕地方,小孩子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禁忌。
忌提老鼠尾。潮汕人認為小孩15歲之前為未成年,不可提老鼠尾巴,否則長大後手要發抖,寫不好字;也不可吃雞爪,說長大會抓破書。
年前忌食魚卵,因魚卵狀如秤星,如果吃了會辨不清秤星,不會使秤。
小孩忌往火堆上小便,否則便玷污了火神,火神見怪後,使生殖器發生紅腫。
小孩忌大便後用字紙、書紙、信紙擦拭屁股。否則是對孔聖人的不尊重,長大後會笨頭笨腦,讀不好書。
小孩忌吃飯時捧碗邊走邊吃,否則長大後讀書辦事精神不集中,人稱「魂不守舍」。忌在吃飯時脫衣服,否則長大後記憶力差,易忘事。
小孩忌用盤、碟當碗盛飯,否則長大後「腸肚淺」,器量小,心胸狹窄,不能容人,成不了大器
小孩吃飯用筷子忌握在筷子的末端,說握筷子低娶老婆近在屋邊,握得太高或握在筷子的末端,娶的老婆會在遙遠的異鄉。
小孩吃飯忌把筷子插在飯碗上,因為狀如燒香祭神,不吉利。
小孩吃飯時忌用筷子敲打碗邊,此舉是窮相,因為乞丐在討食時才用筷子擊碗沿。
小孩用餐夾菜忌「游筷」,即夾菜時拿不定主意,在席上游動,意味心神不定,長大後辦事不認真,成不了材。
7、潮汕的習俗有哪些?
潮汕的習俗:
1、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
2、剃胎發
在潮汕大部分地方,嬰兒出生滿月時,長輩要為其剃胎發。也有些地方是在嬰兒出生12日時進行。新生兒的第一次剃頭歷來被看作是一件喜事,剃了娘胎里帶出來的胎毛,終於可以「從頭開始,重新做人」了,因而剃胎發的儀式嚴肅而隆重,講究一定的規矩。
3、七樣菜
七樣菜是潮汕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這種用七種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的菜餚,有「新春發大財」的寓意。雖然味道比較怪,但主要是為了過年圖個吉利頭。
4、打油火
「打油火」是潮汕入厝的一種風俗,建了新宅,入宅居住,主人必須請師公來屋內做法一次,驅去室內邪煞之物,以求合家居住平安。這是潮汕鄉下入厝的驅鬼儀式,俗稱「打油火」。
5、出花園
出花園是指當男女孩長到15歲時,便接受這樣一種儀式的洗禮。關於「出花園」一語的由來,普遍認為未成年的孩子在一個五彩繽紛的花園里,直至15歲到來,宣告童年時代向另外一個時代的轉變,所以要從「花園」中踏出,走向成年的門檻,從此要對自己,對社會負責。
潮汕文化特點:
1、民間性。
如潮劇、潮汕音樂、潮汕民俗、潮汕民間文學等,皆植根於海內外潮人大眾,深受海內外潮人鄉親的歡迎。潮菜和潮汕工夫茶,都為海內外潮人所喜愛,在海內外潮人日常飲食中十分普及。
2、兼容性。
潮汕文化既傳承和弘揚中原文化的優良傳統,又吸取古代南粵土著文化的優良成分,同時吸收了海外文化的一些優良成分,互相融合,形成獨特的群體文化,具有海納百川的氣魄。
3、精細性。
潮汕木雕、石雕和美術陶瓷,都十分精細雅緻。潮汕農藝具有潮汕婦女一絲不拘細致綉花的風格。潮陽英歌舞中108條好漢,皆有獨特的臉譜、服飾和性格,十分精細。
4、開拓性。
潮劇吸取了不少古典戲劇和潮汕民間音樂、舞蹈等不少優秀成分,創造而成為富有特色的劇種。潮汕音樂既保存中國古典音樂的精華,又吸收民間音樂的優秀成分,創造而成為民間很喜愛的音樂。
8、潮汕人的風俗習慣
潮汕婚俗
潮汕人對於婚禮習俗是有一定講究的,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首先由媒人到男、女方家提親。經女家同意後,再由媒人到女家問明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祖宗三代,並寫成庚帖送交男方,若男方家裡三日內沒有發生不吉利的事(俗稱「三日順」),男方便把自己的庚帖交與女方,雙方即可占卜合婚(也稱合時日)。「定親」又稱 「訂婚」、「行定」、「食定」,是由男方備禮物到女方家下定親事。禮物通常是一對金耳環或一隻金戒指,還有餅食、糖果、白糖和面條等,女方必有回禮。定親時男方要到女家去「食定」,一般是食甜蛋或甜面(若是四個甜蛋,只能吃兩個;若是兩個,只能吃一個,另一個要用箸一分為二)。男女雙方都要給親戚、朋友、四鄰送餅食、甜面湯(現多數是送面條和白糖),報告親事已定。
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規定。清以前及民國初,富家除送金銀、彩緞外,還有豬羊、酒果;貧家除送雞酒外,還送檳榔;大多數地方還要送豬肉,俗稱「洗屎肉」,以示報答女方父母養育之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除送金銀外,還送收音機(電視)、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現在多數是納聘金。女方在收到男方的聘禮之後,具帖復聘,並回復一定的禮物,主要有:鴛鴦蕉(雙孖的香蕉,喻夫妻親密無間)、豬肝豬心(表示肝膽同心)、雌雄雞各一隻(象徵鴛鴦比翼)等。女方在復聘時,還要考慮男方堂上的老人,若老媽(祖母)在堂,須加送「老媽糕」;祖父在堂,應加送「老公餅」。女家在送豬心給男家之前,須切出一片,配糖、蔥煮熟後,與女同吃;男方家收到女方送來的豬心豬肝後,也要配糖、蔥煮熟後與家人及親友同吃,取義「男女同心」。
「請期」也稱 「擇日」、「送日」、「提日」。行聘過後,男方即擇定結婚吉日,包括裁剪結婚禮服、「挽面」和沐浴、確定迎娶的時間及時辰,並通知女方。手帕捻紅糖,新娘出閣伊始要把包著紅糖的手帕捻在手中,到夫家後,在蓋井之前,要將紅糖倒入井中,寄意新娘「合內合外合厝邊」,「過門合人惜」;花頭」、扇子(諧音「送子」)等。富有人家舊時嫁女,除辦嫁妝和上述特殊物品外,還陪嫁田地,甚至壽板(棺材);現在則陪嫁電器、摩托車或汽車等。
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後一禮是「迎親(迎娶)」,即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迎親的形式有兩種:一是新郎上門迎接新娘;一是派「好命人」上門代接新娘,新郎在自家門口等親,新娘由女方派伴娘陪伴。迎親的程序繁多,儀式隆重,。新娘在娘家和到夫家後都要分別 「食五碗頭」,出門前還要給兄弟姐妹「分錢米」,吃「姐妹桌」。新娘上轎前,家人要端一盆清水,輕灑向花轎,有的則提一小桶清水,用紅花(即石榴花)蘸清水噴灑花轎和花轎經過的一段路程。現在雖多用自行車、摩托車、小車迎娶,但仍有人保留此一習俗。花轎一般都要「彩青」。「彩青」主要是彩榕樹(潮人稱為 「成樹」)枝和青翠的竹枝,以示對「夫有成,妻有德」的祝福。婚娶之日,男方家出入的門都要貼上婚聯,門楣正中要貼上一條寫有「麒麟到此」的紅紙條。新娘到男方家門口,新郎要「踢轎門」、「扎如意」,新娘要「跨火煙」。新郎新娘進入洞房要吃「合房圓」。吃「合房圓」時「青娘母」要「做四句」,新郎新娘各吃兩粒甜圓後互換圓盞,再吃兩粒圓,俗稱交杯換盞。此時,「青娘母」又要「做四句」。「做四句」要貫穿於迎娶的全過程,從新娘出門上轎到進入洞房,「青娘母」都要「做四句」。「鬧洞房」時「青娘母」要代新娘與客人對歌,若遇到一些淘氣者作歪詩打趣時,「青娘母」要立即「做四句」回擊,幫助新娘化解尷尬局面。迎娶之日,要設婚慶喜宴,宴請前來慶賀的親朋好友。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過夜。
我所知道的潮汕——風俗
對潮汕略有了解的人都會知道,潮汕人,特別是在農村,經常要拜神,次數之頻繁平均下來我想不少於4次/月吧,這要問我奶奶比較清楚,反正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是少不了的。於是,這樣的習俗容易被外人等同於迷信。但在這里拜神反而更像是一項文化活動,人們把需要拜神的日子稱之為做節,也便是節日。而入門媳婦的必修課之一便是要懂得在做節時提著貢品到某座廟祭拜。從小就習慣被勒令在先祖或者眾神的牌位面前跪著,大人念念有詞地教些說法,最經常說的一句就是保佑我讀書長大,不敢為難先祖和眾神,所以要求一般都是合理的,很小的時候偶爾也曾貪婪地想要考試考一百分。後來知道原來在流星面前許願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流星一閃而過,下一次便很難湊巧再遇到同一顆了。相對拜神就比較固定啦,所以這樣的願望更像是承諾,彼此之間的。
除了拜神,潮汕其他的風俗也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比如中秋節,在這里賞月吃月餅並非重頭戲,拜月娘(月亮)和燒瓦窯才是不可或缺的。拜月娘是我比較喜歡的,因為是女性神靈的緣故吧,祭拜的物品都比較綠色化,水果,糕點,甜茶,還有作業本,哈哈,小時候都要留些嶄新的本本拜月娘,相信每個潮汕人都有這樣的童年回憶吧。燒瓦窯,便是在空地上面用磚瓦搭一個塔,小孩子搭小塔大人搭高塔,往塔裡面裝些木頭之類的易燃物,點燃。儼然便是一個大火塔,周圍的人會向火塔潑些鹽,可不只是單單為了鈉燃燒好看的藍色火焰,而是說這樣便可以驅除家裡的螞蟻了或者來年豐收吧,呵呵好像是這樣,奇怪的想法。燒瓦窯這個習俗相傳是元末之時,為聯合抗擊外族人的侵略,地方居民中秋時候通過兒媳回娘家帶書冊糕(一種糕點)傳遞起義的信息,然後在晚上以瓦窯點火為起義信號,一舉消滅侵略者。其實我也好久沒有看過燒瓦窯了,都是兒時的回憶—_—!
兒時的回憶當然就少不了成人禮啦,當地稱為「出花園」,「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里花朵最鮮艷...」當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快高長大之後,就要出花園了,大概是這樣的。哈哈曲解了,其實潮汕的小孩子一出世,便是由花公花麽兩位神靈庇護著看著長大,15周歲那年便要擇日來答謝他們兩位老人家這些年的的照顧,長大以後他們便可以省點心,騰出多些時間去照顧其他的小孩子^_^「出花園」那天,主角要穿著新衣服待在家裡,拜花公花麽,宴請親友,咬雞頭等等,哈哈,其實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其實,各地的農村都有自己地方特色的一些風俗,並且在慢慢丟失。。。
9、潮汕人過年風俗有哪些?
潮汕人過年風俗,如下:
1、貼門神、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2、吃團年飯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3、送壓歲錢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4、拜年,送「大吉」
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
5、摜春盛(挑禮盒)
春節期間,潮汕的另一個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便是「摜春盛」(春,一種分成三四層的,有蓋子的竹編禮籃,通常是成對使用,所以也叫「擔春盛」)。
6、吃七寶羹
吃七寶羹是潮汕地區的舊俗,相傳在正月初七吃七寶羹可以驅除一年的邪氣,醫治疾病。七寶羹主要採用芥菜、芥蘭、春菜、韭菜、芹菜、蒜及厚瓣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羹食,以此來取吉兆。其中芹菜和蔥兆聰明,蒜兆精於算計,芥菜令人長壽。
相關內容
在潮汕,拜年的人一般會帶上兩個大桔(即潮州柑,諧音大吉)送給主人,主人也回贈互換兩個大桔,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
出門裝兩個大桔去拜年,在各家各戶拜年後,可能這對大桔又會通過別人的拜訪,不斷轉換,又轉送到你手上。因此,有人戲稱年初的拜年禮俗為「換柑運動」。
10、潮汕風俗
潮汕風俗:1、穿著:城鄉人們外出辦事、做客,都注意穿戴齊整。若做新客或參加節日盛會,要穿上最漂亮最適時質地最好的衣服。2、待客:客人到來,主人要上前迎接。客人若是生客,主人要向家人介紹客人身份、稱謂。3、送客:凡客人有帶禮品來者,主人只收一部分,另送禮物回敬。4、在農村,經常要拜神。
潮汕是一個以潮汕方言為母語的漢族民系,是中國嶺南沿海廣東、香港、澳門、台灣等地的本地人之一,潮汕民系是廣東三大漢族民系之一。
潮汕人以廣東潮汕地區為集中地與祖籍地,主要遍布在中國嶺南沿海的廣東、香港、澳門、台灣、海南等地,並於宋元時期開始,大量外遷到泰國、柬埔寨、新加坡、等世界100多個國家和沿海地區。潮汕人自古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藝術等領域有一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