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廣州祭祀風俗

廣州祭祀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08 11:47:31

1、急求廣東祭祀風俗文化的資料

http://wylib.jiangmen.gd.cn/jmhq/default1.asp,這個是五復邑圖制書館的網,裡面有很多這些資料

2、廣東清明為什麼要炸番薯祭祀?

每個地方都有各自的光俗習慣,不一定,廣東請過的地方都這樣的。

3、廣州清明習俗200字作文

1.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我站在烈士墓前的時候,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當你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2.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託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隻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3.有句古詩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體六年級師生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雙鳳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 這一次的外出與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麼興奮了,而更多的是庄嚴和哀痛。 經過一番顛簸,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石碑,上面生動的刻畫了戰士們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畫面。這又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戰爭歲月,,無數革命前輩,為了共和國的誕生,和敵人英勇作戰,有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緩緩地走到了寬闊的廣場上,在寫著「革命前輩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的紀念碑下,我們全體師生舉行了隆重的祭掃儀式。從朗誦到宣誓,每一句真摯的話語都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懷念。接著,我們繞著位於陵園中心的圓形烈士墓走了一圈。這里長眠著二十四位烈士,有的連姓名都沒留下。我的耳畔傳來陣陣低沉的哀樂,輕輕的,每一個同學的腳步都是輕輕的,生怕吵醒了已經「熟睡」的烈士們。我們為烈士們獻上了自己動手做的小白花,花朵雖小,也不精緻,卻代表了我們的心意。最後,我們來到了歷史博物館,它為我們展示了無數烈士們的感人事跡與生平簡介,為我們陳列了烈士們的光榮證明和遺物。雖然他們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們都監守著自己的崗位,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我被門口一塊不大的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著毛主席親手寫的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不就是描寫了所有犧牲了的革命先輩們嗎? 走出烈士陵園,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共同繼承先輩遺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長大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4.古人雲:「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准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5.「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杜牧寫的詩大家一定都會背吧?清明節了,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星期六下午就出發向。 媽媽、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買好了祭拜的食物准備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這座山說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說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這一座山看起來斜面很斜。雖然說每年來這里一次,但是感覺上並不是很陌生。 我們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後來我問奶奶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為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沒有許多的時間在這里耗,所以這個夢想只好作為泡影。 到了,終於到了。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後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好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說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天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象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到了最後的一站的時候,大家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我們來的目標也漸漸好象不是在掃墓,而是在採茶葉(希望在天堂的前輩們不要生氣。),我們采了滿滿的一戴子茶葉,看這茶葉,我似乎可以看到這茶葉被我們處理過的味道了。 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6.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託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對親人綣綣的思念, 灑下所有的淚,回憶就不僅僅再是生活的負擔。 我們再次體會人世間的愛心與溫暖,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著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我們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 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 援手於他人危難,自己在挫折中保持樂觀, 只要心中有愛,愛就會沒有遺憾,人生永遠是美麗的春天。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裡過。在家裡,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裡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裡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裡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准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優秀範文版權所有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8.清明節在我印象中總是凄涼的.但是今年,在與父母的踏青祭祖中,我感到了清明節的另一面.放假前夕,大夥忙碌的准備老家. 我卻提不起精神,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家呆著多好.爸爸卻說說:"到郊外踏踏青驅墮多舒服呀!".於是,一轉眼,我就跟著爸爸媽媽走在林間的小道上了.潮濕的路面使人滑道,我只埋頭看著腳下的路,卻聽媽媽對我說:"我扶著你,你好好欣賞周圍的風景."我抬起頭,只覺得眼睛一亮:深綠的年長葉子沒有完全落下,新芽卻已經冒了尖,嫩綠點點.放眼望去,整個山林就是一幅水墨畫,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過清明是為了感恩先輩,並不忘傳承尊老愛幼的品德.由此,清明在我心中變成了溫情的象徵.
9.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裡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我站在烈士墓前的時候,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彪炳史冊、萬古流芳!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當你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10.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 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託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里,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少年無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隻風箏,掙斷了線,便消失的無影無蹤,到處也尋覓不到了。漸漸地,清明對於我,便多了一絲淡淡的哀愁,愈來愈重,特別是外公離去後,這感覺更加強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對我特別的好,可能是我比較乖的緣故吧。外公走後,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會很哀傷。有人說,對別人的思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淡。我想,或許對於至愛親人的思念恰恰與之相反吧。即使過了再長的時間,在每次憶起他們音容笑貌時,我們的心中總會有些酸酸涼涼的感覺吧。哪怕是十年、幾十年,這種感覺也不會減弱、消失,反而會變的更加強烈。正因如此,清明節才會成為一個流傳千年的日子;清明時節的細雨,才會綿綿不絕地紛紛而至,這大概是對於人們心中哀愁的感應吧。 又是清明了。「男兒有淚不輕彈」,我不能流淚,那隻有拜託清明的細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慾流而難流的淚吧

4、急 先人上位為什麼要用鵝頭、鴨頭?(廣州習俗還需要什麼祭品)

http://wylib.jiangmen.gd.cn/jmhq/default1.asp,這個是五邑圖書館的網,裡面有很多這些資料
還有這些 希望對你有幫助
廣東人的喪葬及祭祀風俗
廣東人的喪葬及祭祀風俗

喪葬雖為凶禮,但一般家庭都很重視為死者治喪,以慰亡靈,表達對死者的哀悼之情。

一、初 喪

(一)出廳

從前病人通常在家中亡故。古俗忌死於偏房,故在彌留之際先為其沐浴更衣,隨即移於正廳,名曰「出廳」。出廳咽氣稱之為「壽終正寢」。來不及時,在病室死了,斷氣前,要拆去蚊帳,否則說「天羅地網,永世不得超生」。

(二)呼號

民間忌諱人死是沒親人在其身旁,至死靈魂不得安寧。故此當病人奄奄一息時,子孫要在一旁不斷呼喚,望能起死回生,謂之「呼號」。氣斷了,各持一支香火,跪哭,叫「引魂香」。隨將其手足放平正,雙腳朝門,謂之「倒頭」。晝夜燒紙中庭,為「亡人照冥路」。又以銀紙各一包,分握死者手中,謂可庇護子孫。

(三)服孝

老人死,子孫和眷屬,都要換穿素服,放聲大哭,震動鄰里。死後幾個時辰,便請喃嘸先生誦經為其「開路」子孫和眷屬,都要披發赤足,不許喝酒、吃葷、洗臉、刷牙等。不許夫妻同床,否則會使棺材破裂,人們多有屈從,以表孝心。

(四)報喪

人死後,應速將耗訊告知親屬。報喪用紙簡要寫明死者於某日某時去世,享年多少,祭弔出殯時間,在何處治喪等。報喪人不準進人親友家門,只在門外跪遞訃告。在外做事的兒女,得知噩耗,立即返歸,叫做「奔喪」。

二、服 喪

(一)買水

人殮前要買水替死者沐浴,孝子戴三果冠,披麻跣足,手執喪仗,隨親屬哭赴水濱,投一文錢「買水」;由兒子或侄兒作為。若無孝子或侄兒可請人代替,即「買孝子」。過去在廣東有些偏僻街巷,街邊寫著:「承接擔幡買水」便是這一行檔。

(二)小殮

替死者穿衣,謂之」小殮」。穿著人棺的衣服叫「壽衣」。壽衣多少,衣料好壞,視家道貧富而定,但要奇數,不要偶數,上衣11件,下衣7件,或上衣7件,下衣5件。忌9件。但也有以男雙女單為習俗的。款式多為死者禮服;制衣以綢布,色澤以素為主,多用青、白、棕、醬、茶等色,忌用大紅、粉紅,否則會使鬼靈兇猛;綠與祿同音,不宜帶到棺內;藍靛恐子孫襤褸;黑色大晦;黃乃正色,皆不宜用。

(三)大殮

俗稱「入棺」。大鹼宜先擇定吉日。古時有三日人殮分禮法。三日而後殮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至今民間仍沿此俗。通常三日,早的有一日,遲的有五日、七日。這與天氣冷熱和擇日有關。

大殮有專習此業的仵工。善理屍體事宜。死者眼不閉,仵工手按則閉;給死者穿衣,仵工有術;死者抬進棺材,件工要將屍體擺正,扯一條紅繩在棺中,線頭掛一竹枝,對著死者的鼻端,謂之「釣金魚」。死者若是女人,丈夫在世,丈夫要給死者簪一朵花,謂之「死在夫前一枝花」,同時用一把木梳在屍體前扭斷,短的投入棺,長的留給在生者,謂之「分梳」。死者若是男人,妻室在世,還要把死者的褲放在棺里,隨後叫兒子親手拿回,謂之「扯富」,其子又將斧送出門外,謂之「送苦」。

(四)成服

喪禮大殮後,親屬按關系的親疏,穿著應持的喪服,叫做「成服」簪。孝子孝女穿孝服按喪服五等要求,「五服」 即斬哀、齊哀、大功、小功、緦麻。按親疏關系,確定掛孝時間和衣服粗劣程度。親者服重服期長,疏者服輕服期短,長則三年,短則三月。分成五等,標志著直系與旁系。近代,穿孝的習俗有演變,孝服種類少,孝子還執哀杖,俗稱「哭喪棒」。父喪用竹杖,母喪用桐木杖。

(五)安座

為死者設靈位,擺神主牌和遺像,配上香爐燭台等,謂之「安座」。供家人和親友拜祭。先備好「太上老君敕令伴隨使者」木牌,安放在靈台的左邊,叫做「人客」。是來陪伴死者靈魂的。

三、吊 喪

〔一)設靈堂

擺死者的像和神主牌,掛白桌衣、祭桌擺香爐燭台,長明燈,擺上供品,講究人家在院內還搭靈棚,掛哀帳放祭品,以備弔孝。

(二)弔唁

開吊前。要向親友發出治喪通知。開吊日,親族鄰里往往結伴前來弔孝。一般是上香跪拜。晚輩跪拜,平輩也有跪拜,民國後改行鞠躬禮。死者之近親,特別是姻親,弔孝儀式隆重,通常備禮菜餚、糕點、果品和輓聯、哀帳等。弔孝儀式,由司儀主持,吊者頭扎白布或戴黑紗,在司誦聲中趨步向前,獻上祭帳,擺上供品,上香,奠酒,蓋頭,有的還趴在地下痛哭,孝子披麻帶孝跪於靈案西側,屈膝向親友致意,親屬則在旁陪哭,謂之「謝孝。

廣東人還有「喊口婆」助哭之俗,某家死人,子媳少,或家人不善哭喪,於是請人代替哭。專司此業者俗稱「喊口婆」。她們哭得頗真情,有板有眼,頗為動人,每逢親友前來奠祭時,「喊口婆」即表演一番。

四、出殯·安葬

出殯俗稱「出山」,即把靈柩送到安葬地點。出殯是喪俗最隆重的儀式,同時亦是對生者門庭的顯耀。所以,舊時不論貧富之家,都要盡力而為。

出殯前先請風水先生擇吉,日期一般定在單日。少的一日,多則七日或更長時間。出殯前夜,子孫及家人通宵守在棺旁,件工把棺材輕輕移動,大喝一聲:「大吉大利」。謂之『「移棺」。目的是使煞氣外曳,便於出殯之日抬樞自如。出殯之日,道士作「開通冥路齋」。把棺材抬起謂之「啟靈」。啟靈前要宣讀「起柩文」、明燭、拈香、焚紙帛、祭酒等、子孫和親屬都穿全套孝服,在靈堂大哭跪拜,親友們一概要避開,然後將棺抬向基地。

出殯儀仗很講究,儀仗隊,先以大燈籠或是生花牌額引領,寫上某府出殯,或某某歸虞,寫上封浩及享年,享年要加大三歲,故廣東俗諺雲「死人燈籠報大數」。接著是儀仗店租用的整套儀仗隊列:大燈籠、銘旌亭、像牛亭、獸口亭、真亭、主轎以及親友奉送的生花牌、生花圈、紙扎等。後面是弦管樂隊、大鑼大鼓、古樂亭、香亭、主亭、神主牌、靈柩。靈樞旁有抬柩的探路者,手持兩塊木板,邊行邊敲打,高聲大叫提示路況並撒路溪錢,故廣東俗雲:「買路溪錢—―死人」。抬柩人多少視死者身份高低、貧富而定,一般為8~12人,棺柩上面豎立兩個紙扎的仙童玉女,手持短幡書明西方接引、孝子披麻戴孝,垂淚扶柩而行。顯要人物出殯,友善團體還預先安排沿街擺好香案祭品,叫做「路祭」,送殯至預定地點,舉行辭靈拜別,孝子叩拜親友。拜完後各自出家。出殯上山安葬後,俗例另取道回家,不能重走原路。

安葬。俗信「鬼福及人」。葬地好壞關繫到後人的榮辱興衰,故民間對葬地選擇很講究,出現了專門為人看墓地的術上,俗稱「風水先生」。大講風水龍脈「牛眠鷹爪』之類,什麼「童山不葬,斷山不葬,石山不葬,過山不葬,獨山不葬」等等,認為風水可以凋和陰陽,致福生人。入葬前請僧、尼或道士打齋,俗稱「做功德」,內容有:抬魂,開吊,禮鬼,解結,接亡,供羹飯,擺靈,座靈床,開方,破獄等。時間可長可短。一天一夜,三天三夜,七天七夜均有,視門庭貧富而定。一般在死後翌晚,延請僧尼三至五名,念「倒頭經」,為死者超度。喪家要給送葬親友派利是,以示吉利;掩土埋葬完畢,孝子老孫除去草鞋,另擇路而歸,不能走出殯原路。

五、祭 祀

(一)點主陛座

安葬畢,子孫及親屬便行「回靈」儀禮。靈轎由女婿伴隨回到喪家。由親屬接靈,喃嘸念經,將靈牌焚化,舉行點主陛座。先備好神主牌,書寫死者生辰八字,死亡年月日,承祀者名稱等,神主牌的「主」字,暫缺一點,寫成「王」字,然後請尊貴人補點王上一點,成為「主」字。謂之「點主」。點主要請當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學者,或地方官顯要人,大賓點主時,口贊四句:「日出東方,一點紅光,子孫興盛,五世其昌。」筆端向東方呵一口氣,叫做向東方受生氣。先用朱筆點上後再用墨塗黑。點後把筆拋去,讓子孫接著,叫做「接筆」。子孫叩拜,把神主牌安在桌上,燒紙照一照,這叫「陛座」。大賓叩拜,孝子即遞上「利是」,陪賓也照奉獻。貧窮人家,不易請得顯貴,則由喃嘸僧道包辦。陛座畢,孝子穿吉服,向親友叩拜,禮儀宣告結束。

(二)做七

人死後每七日追拜祭一次,男做九七、女做七七。佛經上說,生緣以七日為一期,若七日終,不得生緣,更繼七日,至第七十七日終,必生一處。故民間在此期間,請僧尼道做法事,以度亡靈。做七禮俗,沿襲久遠。直至清末民初民間仍沿襲此俗。以一、三、五、七為大七、頭七新喪不久,可結合喪期合在一起做。三七日開祭,為親友拜祭,五七定由外嫁女回來做,如沒有外嫁女,侄女、侄孫女亦可,由其辦祭品拜祭。七七由喪主致祭。此七大排筵席,把所有喪堂、祭帳、靈台都清除,僅留拜桌,安放神主牌,早晚供奉,直至百日。

(三)百日

人死後百日,舉行祭祀儀式,主要內容為請喃嘸將神主牌遷至神龕,俗叫「上樓」或叫百日」。

(四)周年

人死後一年謂「周年」。祭祀亡靈謂之「燒周年」。
關於七頭的 注意啊
一般為3年期。孝子留「七頭」,終七後方能理發。死者百日、周年必祭。服喪期內,家人一律素色穿戴,不辦喜慶、不事娛樂、不放鞭炮,逢時過節不貼紅色楹聯,直至3年期滿「脫孝」。
建國後,喪俗大為簡化。在城市,一般貼訃告報喪,開個追悼會或舉行告別儀式,即行火葬。死者親友只佩戴黑紗或白紙花,贈花圈、挽幛,以示悼念。有些黨員、幹部帶頭破除舊俗,喪事從簡,甚至追悼會亦免,深得社會贊許。近年來,亦有人受「不正之風」影響,借死者向單位講條件、提要求、向公家「鬧喪」。農村受舊俗影響較深,不少人仍保留「燒七」習俗,更有「化家堂」「念經懺」超度亡靈的迷信儀
鄙視490173510 盜用我答案 樓主可以給分了吧

5、廣州過年有什麼習俗?

廣州過年的習俗:凌晨祭祖拜神,殺雞。起床焚香,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名曰「賀新歲」。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6、有位朋友的父親過世了,廣州饒致,想去拜祭,請問要怎麼做,有什麼風俗豈會

其實只要是真心表達心意,應該都可以的,沒有什麼特定的風俗(如果不知道他的家裡人有沒我特定的風俗最好自己不要擅自做主),如果可以可以稍微帶一點慰問金給家屬,表達一下自己惋惜的心情。
建議你穿的樸素一點就好了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望採納

7、廣東人清明拜山有那些講究?

廣東人清明拜山有以下講究:
一、孕婦避免掃墓

孕婦最好避免清明的掃墓活動,這不僅僅是陰氣重的影響。從別的方面來說,清明時節是非常擁擠的,為了胎兒的安全,並不建議孕婦去參加,再者掃墓的氣象和周邊的環境均不利於孕婦的健康。此外是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類活動。
二、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掃墓目的都是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樂。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掃墓的時候,最好心懷敬意,專心謹慎,千萬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隨意的照相,否則引來不好氣場,損害個人的運勢。
三、外人不要參與他人的掃墓

清明的時候作為外人的身份去參與掃墓是比較忌諱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煩。比較不是一家人,各自加持的氣運也不同,可能會造成氣場的絮亂,導致不協調而走霉運。
四、身體不佳,時運不濟者避免掃墓

一個身體正處於生病狀態,或是虛弱狀態的,或者最近運氣不佳,諸事不順的人最好不要去參加掃墓活動,因為此類人正處於總體運勢低迷的狀態,極易招致晦氣,容易侵犯。
五、忌穿大紅大紫

清明節是不能穿著大紅大紫去上墳的,相信大家也不會穿這樣去參加此類活動吧。不過總有人會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內衣上不經意使用了紅色。當然本命年是例外,內衣可穿紅色。
六、墳頭長草必須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萬萬不可使其長出氣候。這一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七、發不遮額忌買鞋

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發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發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八、忌嬉罵,非議先人掃墓完畢後,有人帶著孩子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8、廣州清明節的習俗

拜山、吃艾粄。

在東莞,清明期間掃墓叫「拜山」,也叫「掛紙」。講到祭品,清明節比較講究的,蘋果代表平安,甘蔗代表節節高升,乳豬(代表)全家富貴。

客家人在清明節吃艾粄有不同的說法,而在東莞鳳崗,傳說是因為清明時節雷雨特別多,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也有人說吃了艾粄小孩會更乖。

(8)廣州祭祀風俗擴展資料

廣府民系居民不少是古越族人的後裔,因此廣府清明習俗具有中原漢人的古風遺韻,也有百越古族的獨特票賦。在歲時節日民俗方面,節日的儀式活動處處可見嶺南特色與中原的傳承因素。相傳,北宋時,珠江沿岸地區已普通興起清明節掃墓風俗。

所謂掃,即剪除墓地周圍雜革,略加整理之後,用白色墓紙、具之類遍布於墳上,用小泥團壓住;布完基紙之後,於墳前擺置糕餅、蛋品、豬肉等供品,點燃香燭,跪拜和恭焚具紙錢,然後燃放爆竹。「明清之時,北方對寒食清明不太重視,故北方的文化重心已向南移。

因此,北方的節俗也被嶺南廣州一帶的人民接受。特別有趣的是,嶺南人過清明十分重視的是掃墓」(韓養民.郭興文《中國古代節日風俗》)。清明的墓祭習俗.基本承襲中原而來,儀式內容也大致相同。傳統社會中,先人一般都被埋葬於山裡,故廣府人習慣稱祭祖(掃墓)為「拜山」。

9、珠三角的廣府有哪些清明節的習俗?很急,望高手們指點,加分!!!!!!!!!!!!!!!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對於現代的我們已經失去了那種離愁別緒的感覺,清明節於我們反倒成了一大家族一年一度的歡聚日子。

記得小時候,每到三月底,家族裡的家長們就互相約定清明節時那一天去「行清」了,「行清」與踏青不同,踏青是郊遊,「行清」則是一族人一起約定那一天齊齊去掃墓,給祖宗的山墳清清雜草,再用鮮紅的油漆把經過了一年的風雨陽光侵蝕的祖宗們大寶號重新填上,然後,將專門從賣冥品的店裡買來的包括紙別墅、紙丫環、紙傭人、紙單車、紙元寶、紙金錢之類的東西在祖宗們的墳前燒掉,邊燒邊叫祖宗們快來領取,這就算是孝敬了祖宗們東西了,當然,現在的冥品是越來越高檔了,包括有出國的護照、汽車、美女等等現實社會上所有的東西,大概是生活在陽間的人認為這些東西陰間里都會用上吧,我就曾與堂弟妹和表兄妹嘀咕過:難不成陰間也得趕上潮流?哈哈…….一眾孩子嘻嘻哈哈議論一氣,然後也就只跟著家長們按照傳統習俗去完成各種「行清」所需要的禮節了。

「行清」時,有分日子用不同的叫法,如果是在清明節當日掃墓就叫做「行正清」。要「行正清」的話,各位家長就得協調休息時間,因為並不是年年清明節當天是周六日的,協調好時間後,就會商量安排各家准備的祭祖的供品,一般是由族中長房准備燒豬一隻,寓意紅皮赤壯,家族人丁都能精精神神紅紅火火過一年,這只豬的輕重則按照家族的大小而定,我的家族也算是大,好多時是直接燒一隻200斤左右的大豬扛上山,每家能分個三、二斤豬肉下來的,燒豬在祭祀當天披紅掛綠地由族中幾位壯男丁扛上去擺到祖宗的墳前,族中巧手媳婦還要負責蒸些專門祭祀用的大發糕之類的面點(後來多數是買現成的),然後族中會安排其中一家負責采購冥品炮竹之類並且按習俗做成元寶金銀紙的成品,另外會有一家是負責采購清明甘蔗等水果類供品。

到了約定的日子,大家就到離祖墳最近的那一家裡集中,各家把准備好了的東西合並在一起後由某位家長負責檢查還有沒有缺了什麼,然後一行人扛著燒豬、鋤頭、祭器、祭品之類的東西呼兒喚女浩浩盪盪直奔墓地而去,家長們就按照傳下來的模式,開始除草、描字、拜祭,燒炮竹,然後叫上小孩也燒一柱香,在燒香時會對著祖宗們念些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祈求祖宗庇佑得到什麼,我聽過最搞笑的祭詞要求,有一個人在祭祀時念道,祖宗呀,你真不公平,你讓哥哥那一家有屋有車有男丁,生活過得比蜜甜,而我這一家,沒樓沒車還沒男丁,按理說,年年我都比哥哥沒少給祖宗們東西,我今年特別准備了這么多祭品給你們,如果你們還不保佑我家繁榮昌盛,明年不單不再給你們祭品,還要挖你們出來看看心是不是生偏了的,記得啦。我聽到後除了愣了一下外,實在忍不住笑了起來,他們族的祖宗要是地下有知,肯定是感嘆陽間爭名奪利何等的利害。

清明節是族中小孩子最高興的日子,那些平常基本不見的同齡人,這一天都能相聚一起玩個痛快,在大人們忙於祭祀儀式的時候,小孩子們一般就會滿山的追逐,直到大人們叫下山為止,所以,這個清明節大家都不會愁腸欲斷,反倒成為一族人一年一度相聚聯系感情的好日子。

當然,也會有悲傷的時候,那就是有「新山」要拜祭的時候,什麼是「新山」呢?就是家中有人去世不到一年的稱之為「新山」,這種「新山」必須在清明節前拜祭,不能「行正清」的,有些家族的規矩則是這家有「新山」的家人,清明前拜祭了後就不能參與祭祀祖宗山的了,想來是怕「新山」的人悲切心情會影響了其他族人吧?因為是「新」所以還是會有悲切之感,過了一年,就不是新而稱之為舊了,既然舊了,那就不會再悲切了,總不能夠一家人總是在悲切日子吧?地一切向前看,活著的人就得快樂過日子,所以,祖宗的這個「行青」規矩我認為是合情合理的,可見得我的祖宗們都是明理之人。

下山前,一族人會圍在墳前分食那些水果糕點的祭品,凡參與「行清」的大人小孩都會吃上一段青青脆脆的清明甘蔗,寓意歡歡喜喜甜甜蜜蜜,那隻大燒豬會在下山前由人七手八腳地分成各家一塊,豬頭豬肉都會搭配均勻,不論貧富,一家一份,永不落空。這個分豬肉有一個名堂,那就是叫做「太公分豬肉」意思是祖宗是不管本族人貧富大小,都會平均分配給你們並沒偏心之說。有些家族實在是太大並且是有祠堂的族人就會直接在祠堂祭祀完後在祠堂里分豬肉,同樣是不偏不倚,一家一份,現在的廣州方言中指人人有份永不落空的東西時就會說,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這句的典故就是如此出來的。

豬肉分到手後,並不算完成了這次的祭祖形式,那一塊豬肉帶回家後,還要配上清明時節的菜蔬「清明蕎菜」去炒來吃,還有不嫌麻煩的人家另外用這個「清明蕎菜」配一些雞蛋絲燒肉絲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這些菜肉,這一年的「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也有一些地方的風俗是不準女子上山的,山上的祭祀形式只能是男丁才有資格完成,女子做好雜事就行,如,做紙錢,元寶、蒸糕點等等,只等男丁們把燒豬肉帶回家後立馬炒了供一家子吃,這樣,女子才算沾了點祖宗的福,他們的規矩大概是財福這類的東西只傳男丁不傳女子,怕女子外帶了吧?也有說是怕女子弄污了祖宗的寶地,一族人也就發不起來了。俺家族則是完全允許女子參與,平均主義表現無遺,至今,俺那些姑姑還會帶著子孫回來一起參與祭祀呢,這就是我們家過清明的習俗了,今天有空,偶以為記。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