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婚姻風俗
1、閩南的風俗
普渡、嫁妝、尾牙、車鼓弄、博餅(跋餅)、舞龍等。
1、普渡:普渡從農歷七月初一開始至農歷七月三十期間,每個村落都有特定的屬於自己的「普渡」日。鎮上村民過這個節日比較熱鬧,不亞於過春節。一般人家都要事先備好雞鴨魚肉等各種吃喝,擺上供桌,舉行祭祖儀式,過後再宴請親朋好友,吃喝一番。
2、嫁妝:閩南人在婚嫁中的嫁妝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其中有吃的,有穿的,也有日常用的,也有祭拜祖先與神明的供品,這些嫁妝都有其特殊的寓意。在吃的嫁妝禮品中,禮數最重當數「轎前豬腳」,要前後兩腿,重量十至二十斤,以顯示禮品份量。
3、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在閩南及台灣盛行。每年月的初一、十五或者初二、十六,是閩南,台灣商人祭拜神明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一個做牙,所以叫「尾牙」。
4、車鼓弄:又稱弄車鼓、車鼓陣,是中國閩南特別是同安地區一種具有濃厚地方色彩的傳統民俗娛樂形式。它是一種說唱、表演合一的傳統歌舞藝術,它以動作朴實簡單、易學易演,詼諧幽默的風格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從前鄉村迎神賽會,農閑節目的慶祝活動以及新婚鬧洞房等喜慶日子,都很盛行。幾乎每個村落的老人都會說車鼓弄,三步進,三步退,弄過來又扭過去。
5、博餅(跋餅):是起源於廈門的中秋傳統活動隨之傳播至閩南地區,始於清初,是一種獨特的月餅文化,也是閩南人對歷史的一種傳承。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鼓浪嶼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氣而發明的。於是,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如今閩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6、舞龍:俗稱玩龍燈,是一種中國民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綉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
2、閩南泉州的婚嫁習俗
閩南泉州的婚嫁,不僅禮節繁多,而且每種習俗都富有地方色彩。當男女情投意合,不管對象是自由戀愛的也好,媒人介紹的也好,如果想結婚,無不例外的都要先來個「定婚」手續。
所謂的「定婚」就是男方由其長輩或族親長輩擇個吉日,帶上金銀手飾、禮(聘)金、喜糖、香煙等禮品到女方家「壓定」,或稱訂盟,宣告婚事已定。
閩南人是很注重訂婚的,因為它是結婚前的必經手續,被看作是沒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實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價於結婚。
年輕女子在定婚後就視對方為未來的終生伴侶,對外亦不必再羞答答、扭扭捏捏。更有甚者,讓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經地義,不必擔心他人有什麼閑言碎語,流言蜚語了。
定婚的金銀首飾起早就該准備好了,一般是「從頭到腳」都要有,包括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鏈、金腳鏈,上下珠光寶器,金光閃閃的。數量多少根據不同的家庭經濟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為。
除此之外,禮(聘)金是不可沒有的。按照以前的說法,這聘金是男家給女家的「養錢」(養育姑娘的錢)。女家先出個價,男家則視自家的經濟情況來還價,再由媒人從中說和。
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會把聘金留一部分貼補家用。如今這樣做就顯得太過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為嫁妝費用,還得再加一些,以免顯得小氣,姑娘嫁過去面子上也好看些。
依現在一般情形,這禮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萬元之間,最少的依據是夠上買一部摩托車或彩電、冰箱、洗衣機之類來做嫁妝,最多就沒封頂了。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禮(聘)金較少,有的地方還把這聘金以最大的面額一張張鑲在玻璃框里,讓人看得見,更多的是一種炫耀。現在不同了,誰也不願那麼麻煩,或者說不願「冒富」,簡單的只要帶上一張銀行卡就行了。此外,喜糖也是定婚必不可少的,它是給女方用來分發親戚朋友,遍告親友家中的閨女已許了人家,即將出閣了。喜糖的數量多少,就要看女家的需要了,一般三兩百斤就夠了。
准備好這些東西後,男方可擇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賓主落座之後,姑娘端來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後由媒人對男家來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了介紹。
應該說媒人在整個訂婚的過程中起的是主持的作用,其地位不得而知。一些男女自由戀愛而喜結良緣的,也會趕緊拉一個做媒人,這樣覺得自然些。當然媒人倒不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媒人男女雙方不拘禮節的不會計較,反而覺得親切些。
媒人介紹完了, 姑娘過來收回茶杯。儀式的高潮是戴定婚戒指,姑娘由家中的長輩婦女陪同,在祭祀祖宗的正廳,臉向外坐在凳子上,兩只腳擱在小凳子上,媒人上前說幾句吉祥話語,諸如:「坐得正,才會得人疼」「坐得歪,以後才會乖」 等。
接著由小夥子拉上姑娘的手,小心翼翼地為心中的伊人戴上訂婚戒指,從此緣定三生,白頭偕老。其他聘禮交給姑娘家人即可。同時媒人還應告訴姑娘的父母,男方已擇某月某日吉時將來迎娶姑娘,婚前的7天、5天或3天,將送給女家「轎前盤」,需要什麼物品,需要多少也在這個時候定好。
女家收下的禮物要供奉祖先,意思可這般理解:敬告祖先,你的子孫某某已經完成與某某訂婚的禮儀了。完成了儀式。有的女家還置辦酒席來招待男家的客人,並由女家的伯叔長輩陪席,席間彼此談笑風生,融洽了氣氛,增進了了解。這樣以後,訂婚的儀式就算結束了。
婚期前的「轎前盤」俗稱「花包」,除了豬肉、雞、羊之外,就是「花包」了。一般「花包」每個重一斤左右。像一個直徑六寸的圓盤,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麵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餡。麵皮的正中,要蓋上圓的雙喜字。花包的多與少,依女方的需要,一般要100個,多則200個,分成若干盛(農村中的一種盛具),裝成若干擔,每盤上面要還要放上一個大紅的雙喜字。除此之外,還要准備一擔 「禮擔」,連同「轎前盤」一起送往女方家。「禮擔」裝有豬蹄、豬肉、面線、雞蛋、雞、酒等,專門來孝敬女方父母養育之恩。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閩南泉州婚嫁中的「定婚」風俗也逐漸趨於簡單、淡化,如「轎前盤」、「禮擔」除了在偏僻的農村還有外,城鎮幾乎沒有了,但「定婚」的儀式仍然存在,只是禮節不再那麼繁瑣而已 八卦米篩:
米篩是閩南婚俗中的一種重要物品,如迎娶新娘到家門口時,需要一個畫有八卦圖案的米篩將新娘的頭部罩住,然後才能把新娘迎進男方家中,寓意平安吉祥。當地稱之為「八卦米篩」。
說起「八卦米篩」,還有一段來歷。相傳唐朝以前,閩南一帶一片荒涼,當地土匪常常叛亂亂,加上高山峻嶺,土匪經常騷擾百姓。當時常有發生迎娶的花轎被搶或新娘被亂箭射中負傷之事,百姓常為此擔心吊膽。
唐軍來漳州開發後,百姓就將此事報呈駐軍請示保護,因土匪出入出常,眾人想無良策,此事傳到京城,開國功臣程咬金就想出一條妙計來:可命軍士用一面戰斗用的盾牌掛在花轎前,如有亂箭射來,新娘就用盾牌來擋,可保安全無恙。此舉一行果然奏效。眾鄉親就把盾牌當成新娘的保護傘和護身符來廣為使用。隨著唐軍與當地百姓的共同開發,漳州一帶已逐漸太平昌盛,土匪也沒那麽明目張膽了,已沒再發生新娘被亂箭射傷的事了,因不存在危險,加上盾牌笨重不便攜帶,百姓就改用跟盾牌相似的農家用的米篩來代替使用。
為了與一般米篩有所區別,就在米篩的上面畫上八卦吉祥圖案,似如盾牌一樣的避邪護身作用。這種傳說至今流傳最為廣泛。
另一種傳說,古時候,閩南,常有發生天狗來搶美貌姑娘的事,此事呈報朝廷,唐朝元老大臣程咬金就畫了一個八卦米篩放在新娘的花轎前來避邪,因傳說中天狗懼怕八卦圖,所以就相安無事了。
現在為了便於攜帶,婚娶時改用一支八卦開頭的花雨傘來代替八卦米篩的使用,一來圖吉祥,二可遮陽擋雨。可是,在鄉村婚禮中,備上一隻「八卦米篩」來罩住新娘和放在床上來圖吉利的習俗,還是必不可少的,成為一種閩南獨特的婚俗習慣,在鄉村民間中代代相傳著。
崇尚紅與甜:
閩南人,以紅為尊、為大、為喜、為吉。早年至今,辦婚事,大喜日子,更是全家紅艷艷。大廳、房門、大門要張貼新婚對聯。新娘要穿紅衫紅裙,蓋紅頭巾,穿綉鴛鴦的紅鞋。新娘入門後,要特意給婆婆或女長輩插紅綢春花,表示親熱和尊敬,向公婆敬茶要用紅棗甜茶;大廳上要掛貼雙喜的紅綢喜帳。
甘蔗:
在婚場中,擺放兩捆有根有葉有頭有尾的甘蔗,每捆甘蔗四或五株,用紅綢扎著,體現婚姻成雙成對,婚後夫妻恩愛,如甘蔗節節甜。
3、閩南地區有哪些有特色的婚嫁習俗?
一、男方送禮金
1、女方應請送禮金的客人吃雞蛋(按人計算每人二顆去殼的雞蛋煮甜湯);
2、男方送的禮金
禮金-女方要回禮 屎尿盤錢-女方全收
金器-女方全收 其他---女方全收
二、出嫁前女方准備
1、准備好男方家中的男人(新郎的父親、兄弟、爺爺及關系較密切或住在一起(每人一份毛巾二條;
2、准備好男方家中的女人(新郎的母親、姐妹、奶奶及關系較密切或住在一起)每人一份毛巾二條另加春花一對;
註:毛巾在結婚前隨嫁妝一起送到男方家
3、紅箱子一隻貼上紅雙喜,紅包墊在箱角,內放緣錢;
4、花帕、飯巾要綉緣錢,准備大緣小緣錢紅春花數對,結婚時用;
5、冬夏睡衣、褲、內衣等各二件,睡衣應綉緣錢
6、臉盆、腳盆各一個,梳子、鏡子、牙杯、牙刷、牙膏、毛巾、腳巾各二件(新娘、新郎用)
註:購買鏡子時任何人都不可去照,用紅紙包起來,放在紅皮箱中(啟用時,新娘先照)
7、尿桶一隻(現一般用紅塑料桶代),桶內裝上紅糖丸四粒,木炭二節用紅紙圈好並放一包五穀)
8、枕頭一對,毛毯一條,被子一條
9、糖壺一對,茶盤一副,茶杯(加蓋加底盤)4-8套
註:糖壺內裝紅棗、花生、桔子、蓮籽、糖
10、送女兒大件物品
三、娶新娘時娘家准備
1、新郎敲門娶新娘時,娘家長輩迴避一下,由同輩或其他人開門
2、請新郎及陪伴者吃雞蛋、茶、冬粉鴨、送伴娘、伴郎紅包
3、出門前新娘、新郎拜佛祖及祖先
4、由伴娘帶緣錢到男方家撒並說「人未到緣先到」,新娘進房後在椅子上坐穩(切忌不要坐在床上)
5、新娘准備給男方的長輩及兄弟姐妹敬茶
註:敬茶用帶蓋的杯子盛糖水加紅棗2粒龍岩粒,,按長輩輩分順序敬茶並給男方家的女人插上春花
四、三天回娘家做客時,娘家准備
1、甘蔗二根(有頭有尾綁上紅綢帶)
2、四色餅各12塊
3、公雞、母雞各一隻,雞腳綁上紅帶(也可用雞蛋代)
4、甜米糕大小各一盤,用紅糖煮(一盤拜佛,一盤拜床母)
4、關於廈門的結婚風俗
廈門結婚風俗\廈門結婚習俗廈門結婚習俗廈門結婚習俗
在古代,人們總把結婚當作人生之中最得意的一件大事。因此流傳一句「人生之得意事莫過洞房花燭夜,金榜提名時」,又戲稱結婚小登科。婚禮習俗從古流傳至今,是禮儀中最復雜和最重要的禮節之一。在棄煩從簡講究效率的二十一世紀,重情重義的中國人仍延續著傳統婚俗,年輕朋友們平常在別人的婚禮中總是輕歌笑語地和新人們一起度過,但對婚禮習俗卻不是很留意,當喜事降臨自己身上時,卻舉手無措,無所適從。在這里我們將對廈門的婚俗習俗做詳細的介紹,希望能對新人們有所幫助。
提 親 篇
我國古代男子20歲,女子15歲算成人,要舉行加冠及加笄之禮,示其已及婚嫁之年。
男女婚嫁成功與否,全靠如簧如舌的媒人,在男女婚嫁命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橋梁作用。程序大如下:男方先托媒人上女方家提親,廈門俗稱:「提字仔」。女方父母尚無意嫁女,媒人只得悻悻離去,另找人家去運動巧舌。如女方父母有意,即向媒人索要寫有男姓名、出生年、月、日、時辰、職業等情況的紅紙條------「字仔」媒人隨即向男方介紹女方的姓名、相貌及家境誇飾一番,意在說明門當戶對,男方寫好「字仔」交媒人傳。女方拿到「字仔」供在正廳祖先牌位前,焚香拜告,若三日內合家平安,無破碗碟,吵嘴、身體不適等不祥之兆,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對男方的家境,即「門戶」,當事人本身品行的打聽,門戶相當,即告成事,則將女方的「字仔」和男方的「字仔」由媒人合送至男家,表示同意這樁婚事。之後,媒人便安排適當的時間,地點彼此「過目」即相見一面。
舊時廈門兒女的終生大事,要依仗父母之命,媒約之言,先靈頜首,缺一不可。
提親,只是婚姻的開端。
送 定
舊時廈門送定是很講究的,馬虎不得。
一、前期准備:
①講聘金:送定是婚姻成否的關鍵,聘金即是一關。男方須同媒人同往女家,與其家人商談聘金數量。通常取偶數。
②談聘禮:種類,名稱、數量、搭配比例,都是計較的內容,女家大有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姿態,男家則需多方考慮,因為這是個大負擔。在這點上,意見難得一致,頗費口舌,往往在此有傷和氣。
③訂日期:雙方都得按男女雙方的「八字」請人測算,擇定無傷雙方的良辰吉日,男方將聘金,聘禮熱熱鬧鬧地送至女方家。
二、落實聘禮
①禮餅:俗稱「大餅酪花」。「大餅」即特製碗口大馬蹄酥,兩個一包,紅紙包囊,動輒成百上千包。「酪花」即油炸的中空糯米條,外裹糖漿粘上「米香」(爆米花)。「四色餅」即各種包裝成封小餡餅,按「大餅」數量,搭配上相應的「酪花」「四色餅」。
②禮糖:大糖----壓製成中空狀的糖塊,小巧---實心的小塊糖。「大糖小巧」均壓出龍鳳或喜字圖案,或「百年好合」等吉祥於,按比例搭配。
③全豬全羊或豬腿。女方收下豬羊肉,腳卻需退還男家,俗話說:「肉給人吃,骨不給人啃,」否則,便是「目俗」,即對男家不敬。
④面線:寓長壽之意,即對新人幸福長壽的祝福。
⑤冰糖:冬瓜糖,桔餅柿果(柿餅),生花(糖生花)蜜棗,即「吃甜甜生後生,」寄寓吉祥,早得貴子之意。
⑥瓮酒、活雞活鴨,寓寄平安長久,和諧安分,女方留下酒、退回雞鴨。
⑦龍鳳大紅燭、禮炮、禮香,龍鳳燭供女子嫁前舉行「上頭」(冠禮)儀式用。
⑧首飾、手環、戒指、項鏈、金銀釵等珠寶:女子嫁前佩戴,以祈富貴,生活富足,亦含驅邪之意。
⑨盤頭衫仔:女子結婚時穿的新衣裳、綉花鞋、四季外裝、一般四套、八套、或更多、多取偶數,紅色為主。
⑩將南方婚書交付女方。
三、女家回禮:
①收大部分禮餅禮糖,退回小部分,俗稱「壓箱底:。
②收下豬羊肉、退回豬腳
③回贈女婿一套結婚禮服,衣服鞋襪,文房四寶及其他禮品,希望女婿知書達禮,出人頭地。
④填寫女方婚書,交付媒人送往男方家,即起結婚證書的作用。至此是緣定終身,婚事宣告成功。
訂 婚 篇
一、祭祖
男方在出發前往女方家之前,要先在家中進行祭祖儀式,並將納聘所用之盒仔餅9西餅)、大餅、陳列於祖先神案前,行香祭告列祖列宗將前往某地女家下聘,請祖先保佑這段姻緣美滿幸福。
下聘人數應成雙,男方家之年長親朋擔任。
二、納采:
男方納聘車隊到女方家門口,男方燃放鞭炮,女方亦應燃引連炮相迎,並由新娘兄弟一人替新郎開門,再端洗臉水,讓新郎洗手、擦手,,新郎應回以紅包答謝。而後將聘禮交給新娘父兄。
男方的納采人群進入女家,此時媒人介紹雙方家人及親友相互認識,並講些吉祥語,增添喜氣,而雙方親友也可藉此機會寒暄問候。
三、受聘
由女方敦請一位福壽雙全的長輩,在列祖列宗神案前進行點燭、燃香、獻餅及獻禮儀式,默默預祝此女婚姻幸福。開始訂婚儀式:
①奉甜茶:準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奉甜茶獻請前來納聘的男方親友,並由媒人---加以介紹,男方親戚可藉此機會端詳新娘。
②壓茶甌:甜茶飲畢,準新娘再捧出茶盤收杯子,男方來客此時應將紅包與茶杯同置於茶盤上,即俗稱「壓茶甌「
③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紅線的金戒、銅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象徵永結同心。通常在戴戒指時,均故意將中指一屈,以免日後被對方吃定,但互信互重是婚姻制勝之道。
④燃炮:訂婚禮進行至此,女方應燃炮,男、女雙方互相道賀結成兒女親家,並將喜餅與親友共享。
⑤訂婚喜宴: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家設宴款待男方來客及媒人,宴畢男方應送紅包「壓桌「給女方,酒宴結束後,整個訂婚儀式也到尾聲。
⑥回禮:宴畢,男方應盡速離去,不宜久留,女方則回贈男方幾項禮品,如新郎衣料,皮鞋等十二件,同時亦讓男方攜回幾盒喜餅及禮香、禮燭、禮炮一份。同時附有媒人禮,男方回家時,絕不可互道再見,因為下聘之事豈能再來第二回。
⑦告祖禮:男方回家後,要行告祖禮,告知完成納采之禮,並將女方回敬之喜餅分享親友。
結 婚 篇
婚慶是人生的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為了家庭的平安、幸福、子孫的繁衍,香火的繼承,廈門的結婚習俗是絕不會含糊的。
一、婚前准備
①擇定佳期
②廣告親友:發請貼,告知婚期,宴請地、時間,並送發禮餅禮糖。還須斟琢關系親蔬,感情厚薄,否則會引人異議。親戚所賀之物,須得懸置中堂,以示重視。
③吉日裁衣:男女兩家同時進行。執裁衣者必須試夫妻子女齊全的「好命人」,新娘必做衣件有紅線或紅綢緞邊的白布「肚裙」,以備頭胎嬰兒出生後裁兒衣,絕不可缺。
④合帳:男家裁衣當日,須做衣頂床帳。
⑤安床:要請熟悉個中忌緯的親戚參議,擇下吉日良辰,考慮新夫婦生辰八字,求平安吉祥如意。床安好後,用酒肉、豆腐等事物祭床母,祈其安適,多家庇佑。當晚,新郎要於衣個父母雙全的男孩同睡新床,俗說:翻鋪生干鋪,即男孩睡在床上左右翻身,新娘將來會生男孩的佳兆。
⑥送嫁妝,迎娶前衣日或幾日,女家將新婦隨嫁物品先送往男家。一般試錢、衣服、布料、金器、禮餅、禮糖、冬瓜糖、桔餅、紅棗、龍眼乾肉、茶點、日用品等,還有一個子孫桶。子孫桶拿進新房時要念:「子孫桶(提)高高,生子生孫中狀元。」
二婚禮當天
行上頭禮,即行成年禮。「上頭」男女穿上稱為「上頭衫仔褲」的白布衫,端坐正廳祖先神位前竹椅上。男子朝內坐,婦子朝外坐,意如男子成年掌家,女子成年外嫁。神位前放一大「加籮」――扁平竹製大曬盤,上鋪紅毯一條,毯上放一小竹椅,擱腳用。儀式前神位前先擺十二道菜,焚香、點燭、拜祖。然後由「好命人」從後面梳頭,梳好後,男子用紅絲線束發,戴上禮帽。婦子「上頭」須先「開面」――用紅線絞去臉上汗,梳好頭後,用發簪插在發髻上。在梳頭時,「好命人」要對男子念:「上頭帶冠已成人,出門坐大位,食人頭杯酒,說人頭句話。」意即指新人從此後受人敬重,給女子念:「頭發梳起,坐金交椅」意即將來過好日子的祝福。
三、迎娶:
⑴祭祖――新郎出門迎新娘前,要先祭拜祖先。
⑵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姐妹一起吃飯,表示離別,大家說些吉利話。
⑶迎親――迎親隊伍以雙數為佳,六或六的倍數。媒人、陪同人、叔爺(新郎弟輩)新郎、新娘花轎。沿途放鞭炮。
⑷叫門――女家在迎娶隊伍到來之前大門緊閉,讓新郎敲門。女家問「何事?」新郎答:「要娶新娘!」女家聽後稍啟門一縫,新郎遞進紅包一個,門即關上,如些再三,女家才開大門迎客。女方此舉意在留住財氣,亦考驗新郎的誠意。新郎進門拜見丈人,丈母娘。
⑸吃雞蛋茶――新郎要吃碗去殼整蛋糖水,茶內有龍眼乾肉與紅棗。新郎按例只喝甜湯,留下蛋。
⑹拜別――新郎與新娘拜過祖先,告別父母,由父母或兄弟姐妹牽上轎。
⑺出門――新娘由一位陪同人撐傘護至上轎或上車,臨上轎前,新娘要哭幾聲,俗稱「哭 好命」,其父母親戚也應哭幾聲,以口示惜別與祝福。新娘轎一出門,新娘立即扔下一扇,俗稱「放心扇」,意在告訴父母放心,不必牽掛。所有人不向女家說再見。新郎也不回頭。
⑻入門:花轎到達男家門口等出轎門吉時,轎前放瓦片一盆炭火,新郎立轎門前,小姑捧一盤桔子立轎門旁,轎後男家人舉著米篩等候,待吉時一到,新郎猛踢轎門三下,轎門才開,小姑捧上柑盤讓新娘觸摸,新郎伸手執新娘手,新娘則起面復坐,如是再三才出轎門,後頭速舉米篩遮住新娘頭,新娘出轎門,踏上瓦片,由新郎牽著跨過炭火,方才入大門內。這踢轎門,意在鎮新娘威風,摸柑桔象徵夫妻生活圓滿與吉祥;遮米篩,踏瓦片,有避邪之效;過炭火,象徵子孫興旺。期間炮聲不絕。
⑼拜天地――新娘入門後,與新郎在正廳拜天地後徑入新房。
⑽入洞房――新娘進洞房,只可跨門檻而過,切忌踏門檻而入。一入洞房,第三天方可出房門,顯其貴氣。
⑾吃「合婚圓」。――新郎新娘自挾一粒湯圓吃,再各挾一粒互喂。意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相親相愛。此後便吃「酒婚桌」,「好命人」掌桌,新郎新娘端坐圓桌兩側;此桌共上十二道菜,六葷六素,由「好命人」拿筷挾菜遞至新娘新郎嘴邊,作餵食狀。每挾一菜,即隨口念吉祥祝語,順口有韻,妙趣橫生,詼諧幽默,整個新房笑語迭出。
⑿出廳――婚後第三天,新娘第一次走出新房,上廳拜神、祭祖、見公婆和親戚長輩,俗稱「出廳」。新娘將自家帶來的龍眼乾、紅棗泡甜茶敬奉家人、長輩,長輩則將備好的紅包放在茶盤上謝賀,稱為「壓茶盤」。
⒀新娘桌宴小舅――出廳當日下午,男家設「新娘桌」宴請小舅子全家女眷,因為當日女家派小舅子前來探望,帶來香蕉、冬瓜糖等水果與食品,小舅子上堂拜見親家並請安,親家須給「糖仔錢」的紅包,新娘居中坐,席間,小舅子面前放一隻碗,須將席上雞、鴨、魚等頭先挾置這碗內,讓舅子回家時捎去,表示新娘有吃的,父母當頭功。
⒁鬧廳――第三天晚上,夫家宴請賓客。席後,客人在廳中,新娘泡甜茶,敬賓客,客接茶時要說吉祥話,有祝賀的,有詼諧的,有戲謔逗新娘的。左一句,右一句,順口有韻,雅俗共賞,氣氛熱鬧。至此婚禮宣告一段落。
回 娘 家 做 客
婚後第四天,小舅子偕同父母來請新娘回娘家探望父母,俗稱「做客」。公婆要給舅子稱「結衫子帶」的紅包。
新娘由新郎陪伴回家。夫家要備碰餅,四色餅,花,水果等及給女家父母、長輩、晚輩紅包若干,一並帶去。女家父母按紅包內錢額加倍回禮,並另贈親家衣物對方長輩紅包原封不動退回,晚輩可照收。「做客」當日,女家合家歡宴至天黑。
新娘「做客」,須當日返回婆家,到家得摸黑入新房,全家不能有任何亮光,哪怕灶火也不允許。習俗:「暗冥摸,生干埔」。新婚滿月後,新娘方可在娘家過夜。
娘家須給女兒帶回禮物:
①阿媽燒――壹只塗滿糖的光雞,給女婿的奶奶暖身;若無奶奶則免。
②幹家燒――壹只塗滿糖的豬腿,給婆婆暖身。
③帶路雞――壹對「雞佻仔」(仔雞),帶回新房,放入床下,卜生男女;公雞先跑出來則生男、母雞先出則生女;
④帶尾蔗――選取上好甘蔗連帶葉拿回家,豎置新房門後,寓夫婦生活「有頭有尾」幸福甜蜜。
⑤米糕――甜的糯米飯,有紅有白,象徵難舍難分,不分彼此。
⑥各款食物用水果:包子、麻花、四色餅、面桃等食物;香蕉、柑桔、龍眼等水果。預祝此後生活甜蜜。
⑦房內吃――各種酸、甜食品,供兩人享用或待客用。
⑧鞋甘仔――即裝有針、線、剪刀等的小竹筐,寓寄將針線手藝傳至男家。
5、閩南結婚要准備什麼東西
通用婚禮籌備流程
1.婚禮籌備
1.1.決定婚禮日期、地點、儀式及婚宴方式
1.2.確定婚禮預算
1.3.草擬客人名單
1.4.召集好朋友討論婚禮計劃
1.5.確定伴郎、伴娘
1.6.確定婚禮證婚人
2.婚禮前准備
2.1.與婚禮的所有項目干係人溝通
2.1.1.就婚禮籌備計劃和進展與父母溝通
2.1.2.發喜貼給親友
2.1.3.電話通知外地親友
2.1.4.親友出席確認
2.1.5.確定婚禮當日輔助人員、明確分工(男女雙方協調、酒店協調、爆竹燃放、酒店迎賓、婚禮簽到,喜糖發放、婚禮現場及酒店洞房布置、婚車、攝影、攝像)
2.1.6.繪制喜筵現場草圖,標明各桌親友
2.1.7.男女雙方迎賓及新郎新娘熟悉喜筵現場草圖及各方親友就座方位
2.1.8.製作喜筵席卡
2.1.9.制定婚禮計劃書、確定相關人員名單及聯系方式
2.2.結婚物品采購
2.2.1.新家布置用品
2.2.1.1.家電、傢具
2.2.1.2.床上用品
2.2.2.婚禮用品訂購
2.2.2.1.新郎新娘婚紗禮服
2.2.2.2.結婚戒指
2.2.2.3.新娘化妝品
2.2.2.4.喜貼、紅包、喜字
2.2.2.5.紅綢帶、綵帶、拉花、易拉炮(或花瓣)、彩色氣球、蠟燭、闊雙面膠及透明膠帶、喜慶用品、全套喜字、冷焰火(視情)、簽到簿
2.2.2.6.煙、酒、飲料
2.2.2.7.糖、花生、瓜子、茶葉
2.2.2.8.數碼相機內存卡或膠卷
2.2.2.9.鮮花、水果
2.3.新郎新娘形象准備
2.3.1.新娘開始皮膚保養
2.3.2.新郎剪頭發
2.4.布置新房
2.5.確定婚禮主持人(或婚慶公司)
2.5.1.就婚禮當天計劃與設想與之溝通
2.6.婚宴預約
2.6.1.估計來賓人數
2.6.2.估計酒席數量
2.6.3.選擇婚宴地點
2.6.4.確認酒席菜單、價格
2.6.5.確認婚宴現場的音響效果
2.6.6.與酒店協調婚宴布置等細節
2.6.7.預定酒席
2.7.婚禮化妝預約
2.7.1.選擇化妝地點
2.7.2.與化妝師溝通
2.7.3.確認婚禮當天的造型
2.7.4.預約化妝具體時間
2.8.婚慶車輛預約
2.8.1.確定婚禮用車數量
2.8.2.預約扎彩車時間地點
2.8.3.確定婚禮當天婚車行進路線及所需時間
2.8.4.預約婚車
2.9.婚慶攝像預約
2.9.1.確定攝影、攝像數量
2.9.2.選定婚禮當天攝影攝像人員
2.9.3.安排攝影攝像分工
2.9.4.准備攝影像器材
2.9.5.預約攝影攝像
2.10.其他
2.10.1.調換嶄新鈔票
2.10.2.確定壓床兒童
2.10.3.為遠道而來的親友准備客房
3.婚禮前一天准備
3.1.與婚禮的所有項目干係人溝通
3.1.1.就婚禮准備工作完成情況與父母溝通
3.1.2.就准備情況和婚禮當天分工與籌備組作最後溝通
3.1.3.根據准備情況就婚禮當天儀式進程與主持人作最後溝通
3.1.4.與伴郎伴娘再次溝通
3.1.5.最後確認幫忙的親友
3.1.6.最後確認婚宴、車輛、攝影像、化妝等細節准備情況
3.2.確認婚禮當天要發言人的准備情況
3.2.1.主證婚人發言准備情況
3.2.2.父母代表發言准備情況
3.2.3.來賓代表發言准備情況 (視情)
3.2.4.迎親時新娘提問准備
3.2.5.新郎新娘在儀式上或鬧洞房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3.3.最後確認婚禮當天所有物品准備情況
3.3.1.最後試穿所有禮服
3.3.2.將婚禮當天要穿的所有服裝分裝口袋
3.3.3.准備兩瓶假酒
3.3.4.准備婚禮當天置於洞房內的新郎新娘快餐干糧以及來賓的飲料、水果、鮮花、一次性杯子
3.3.5.最後檢查所有物品並交於專人保管,並開具物品清單
3.3.5.1.新娘的新鞋
3.3.5.2.戒指
3.3.5.3.紅包
3.3.5.4.要佩戴的首飾
3.3.5.5.新娘補妝盒
3.3.5.6.糖、煙、酒、茶、飲料
3.3.5.7.焰火道具
3.4.新郎新娘特別准備
3.4.1.新郎新娘反復熟悉婚禮程序
3.4.2.預演抱新娘動作
3.4.3.預演婚禮進行台步
3.4.4.預演交杯酒動作
3.4.5.放鬆心情,互相鼓勵
3.4.6.注意睡眠,早點休息
4.婚禮當天流程
4.1.化妝
4.2.婚車、攝影、攝像到達時間最後確認
4.2.1.車輛安排
4.3.迎新娘
4.3.1.到新娘家
4.3.1.1新郎准備好鮮花、紅包
4.3.1.2出門前告知新娘
4.3.1.3抵達前10分鍾告知迎親爆竹准備
4.3.1.4進門前新娘親友提問阻撓(可有可無)、塞紅包吧
4.3.1.5新娘提問、新郎承諾
4.3.1.6新郎給女方父母敬茶、合影
4.3.1.7桂圓、蓮心、紅棗(水浦蛋)湯(視習俗)
4.3.1.8出門前新娘向父母告別、新郎向女方父母承諾 、女方父母祝福語
4.3.1.9爆竹准備
4.3.2.到新郎家
4.3.2.1抵達前10分鍾告知迎親爆竹准備
4.3.2.2男方父母准備見面紅包
4.3.2.3新娘給男方父母敬茶、合影
4.3.2.4桂圓、蓮心、紅棗(水浦蛋)湯(視習俗)
4.3.2.5出門前向父母告別、男方父母祝福語
4.3.2.6爆竹准備
4.3.3.外景拍攝
4.4.酒店准備
4.4.1.將糖、煙、酒、茶、飲料、喜慶蠟燭等帶至酒店婚房
4.4.2.酒店婚房布置
4.4.3.最後檢查酒席安排、音響、簽到處等細節
4.5.酒店迎賓
4.5.1.新郎新娘到酒店休息,補妝
4.5.2.簽到處人員就位
4.5.3.迎賓人員門口就位
4.5.4.新郎新娘伴郎伴娘門口迎賓
4.6.婚禮儀式(視婚慶公司安排)
4.6.1.主持人准備、音響准備、戒指准備、花瓣、綵帶准備
4.6.2.奏樂,新人入場,綵帶(花瓣)
4.6.3.主持人介紹
4.6.4.主婚人致詞
4.6.5.新人父母上台
4.6.6.新郎新娘交換戒指,三鞠躬
4.6.7.雙方父母代表講話
4.6.8.新人開香檳、切蛋糕、喝交杯酒
4.7.婚宴
4.8.鬧洞房
4.9.離開酒店前清點所有物品
5.婚禮項目結束
5.1 伴郎伴娘率籌備組另尋別處進行項目總結
相關儀式:
摸喜蛋、小孩子壓床(視習俗)
6、閩南地區的結婚風俗是怎麼樣的
閩南結婚風俗
在閩南古老的婚俗是極為復雜的,那些不怕麻煩的婆婆媳婦們卻樂此不彼。一個新媳婦要進門先要初看,三日之後雙方家裡沒什麼事發生,而且又都滿意的話才有下一步,徜若在這三天其間哪一方家有打破東西什麼的,或者小孩磕碰著,或其它什麼不吉詳的事發生,那麼就是再滿意也只能作罷。再則就是合生辰八字,一般雙方年齡相差三、六、九也是不成的,這點倒是許多地方有這風俗了。接下來是擇日子對看,選個良辰吉日,男方父母帶上四色糖果餅干,備好紅包或手飾什麼的,去女方家,如若滿意則留在女方家吃個便飯,女方家若是滿意便會在飯前讓姑娘出來倒杯茶給客人喝,若是不滿意姑娘是不會出來的,這樣男家也不必留下來吃飯了。吃完飯男方會留下一個紅包或手飾說是給姑娘的見面禮,只是個禮,雙方都不會計較多寡的。這婚姻便算成了一半了。
在閩南比結婚更重要的是訂婚,不管你有沒有辦結婚證,只要你訂了婚這婚事便算是成了一大半,在農村大家便認可了你是個有家室的人了,雙方交往來來去去的有什麼事通知一聲和娶了進門的媳婦是一樣的。說起這訂婚也是極麻煩的。這訂婚前雙方要講好得多少聘禮,包括:聘金、姑娘的服裝費、手飾、糖果餅干、煙、女方家請客的酒菜錢、等等,當然現在多半是摺合了錢來的。到了那天男方家一大清早的就要叫上二、三十幾個親戚,女人挑著三生香燭去祭祀祖先,然後分頭再十里八鄉去每個寺廟進香這一忙大約要從一大清早忙到過午了。男人一般在準新郎和他父母的帶領下挑著三生魚肉、四色糖果餅乾和水果帶著部分聘金(餘下聘金的零頭留著要娶進門才付)來到女方家。女方家照列也是叫上十來個親戚,先給男家的每個客人上點心分個紅包,然後挑上男方送來的東西照列去十里八鄉的進香。而女方家等客人吃過點心了就讓姑娘出來上茶,這茶上了,做准婆婆的自然要把給准媳婦的全套手飾給媳婦戴上(這手飾必須是成雙成對的)未來的岳母自然也把給准女婿的戒指給他戴上,然後等進香的親戚回來熱熱鬧鬧的吃上一頓飯,這婚算是定成了。
接下來擇了日子到了談婚論嫁了,在閩南許多地方有姑娘的人家都愁,這陪嫁常讓許多人家砸鍋賣鐵嫁女兒。一般來說男方送多少聘金女方要翻倍的給嫁妝(比如說:男方送了五萬聘金,女方家至少要陪嫁十萬,當然,有錢的人家多點,上百萬的陪嫁也是有的,沒錢的人家少點但一般也不會少於聘金的一倍)最是不濟的也就將那聘金原封不動的奉還,多少再陪上一點兒,所以在閩南特別的重男輕女大約也是和這有關的。
這婚前自然要准備各種各樣的必備品,我說的必備品不是傢具什麼的而是其它一些東西。臨近喜日了姑娘家要提前備一些習俗的東西:五穀種(意在姑娘嫁過去回五瓜豐登)、桌頭紅(放在新娘房用的花什麼的,意在吉祥)、孝布(有紅繩系好的夠姑娘將來給做一套孝服的白布,意在公婆長命百歲)七桶(包括臉盆,水桶和將來孩子的澡盆等共七個,意在有備無患和完整)、鉛(鉛在閩財和「緣」是同音的,意在姑娘家過去後與人結善緣,姑娘出嫁那天要穿的衣服從內到外全部都要用紅線縫上不鉛片)兩個箱子(這箱子是裝衣服和嫁妝的,結婚那天由伴娘等幫著拎過去然後放在廳堂要當眾打開查點嫁妝的箱底自然也要押錢的這一來誰家的媳婦有多少嫁妝大家都清楚了,當然現在有的嫁妝是存摺、房子什麼的那說用紅紙寫明了入了相框帶來)當然還有一些零星的東西,我在這兒只說一些普遍的習俗,現在有許多人可能刪減了些了。
到了結婚前三天或一天還有個擔盤的習俗(分三日盤和一日盤,這個隨雙方的意思了)這擔盤照列是四色糖果餅乾和魚肉什麼的,現在許多人是直接摺合了錢給女方,由女方自己去買,剩了些人力,到了那天男方只是意思性的挑了些過來,當然這多少嘛在沿海有些地方是多的驚人。一擔為百斤,少則三十六擔,多則七十二擔。到了擔盤那天女方要叫上十幾個親戚兩人一組的到村裡家家戶戶去分糖果餅干。在沿海的那些地方分這些是用裝湯的盆子分的一家一盆,所以用得上這幾十擔的糖果餅幹了,有些人多的村子還不夠,也就只好由女家自個兒掏錢買了。在我這兒一般是沒有那麼多的,也就是每家每戶各四個糖果四個餅干。照列這天雙方還是要叫上許多親戚幫忙去十里八鄉的廟里去進香的,所以這個麻煩和累人就別說了。
終於到了喜日子了.請客,這是那兒都有的就不必說了。那天新郎來迎娶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新娘,而新娘則由弟弟或哥哥還有叔嬸等陪去,沿海有些地方新婚是要戴著黃斗笠的,斗笠的只沿縫了黑紗,遮了面。(忘了說了,許多地方新娘在出嫁前要請一位老人來絞臉,叫作開臉)到了男家,臨進門前新郎的至親都要先迴避,新娘直接就進了新房直到請過茶才出來見人的。這請茶也是有講究的,茶葉是新娘帶來的,裡面放了鉛粉,前面已經說過了是為了結緣,還放了冬瓜糖紅棗什麼的,那叫甜。先給公婆上茶,照列有請專門在做這事的老人來,念些好聽的吉利話,上茶時許多地方新人是要給父母下跪的,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上完茶新娘要送給公婆見面禮一般是金手飾,當然也有送衣服的,而公婆同樣也要給新媳婦封個紅包當見面禮。然後是新媳婦給新郎叔伯姨嬸,姐姐哥哥上茶,每上完一次茶都得交換見面禮,這見面禮一般為手飾衣服,有錢人家族又大的,這新娘要備的見面禮常常要花上萬元,窮人家只花三五百元的也有。這茶也請完了,到了這兒吃過婚宴算是結束了?呵,還沒呢。
結婚的第二天,天還沒亮,新娘的弟弟就來接新娘回家了,這早的凌晨三四點就來,晚的五六點也來了。而新郎大約要臨午飯了才去新娘家。這天就由新娘家請新郎和新娘家的親戚了,這叫回門客,照列要鬧到晚飯過了,天黑了新郎才帶著新娘回家,而新娘家要准備兩根連頭帶尾的甘蔗和兩只帶路雞(一公一母)給新人帶回家。快到時會有人先通知新郎的家人,他們同樣要先迴避了新娘,等新娘進了門才可以出來相見(這叫避親,閩南相遇叫作「堵」而吵架也叫作「堵」這迴避也就是為了以後迴避口角)這新娘回門呢,在新婚一個月內要回門三次,當然餘下的兩次沒有象第一次那麼復雜了,只是都要等天黑才能回到新郎家,而新郎的家人也每次都要迴避的。到此,這門親事才算是圓滿地完成了。
7、泉州婚姻習俗
閩南泉州的婚嫁習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起閩南泉州的婚嫁,不僅禮節繁多,而且每種習俗都富有地方色彩。當男女情投意合,不管對象是自由戀愛的也好,媒人介紹的也好,如果想結婚,無不例外的都要先來個「定婚」手續。所謂的「定婚」就是小夥子由其長輩或族親長輩擇個吉日,帶上金銀手飾、禮(聘)金、喜糖、香煙等禮品到女方家「壓定」,或稱訂盟,宣告婚事已定。閩南人是很注重這個的,因為它是結婚前的必經手續,被看作是未有法律程序前的事實婚姻,在很大程度上等價於結婚。年輕女子在定婚後就視對方為未來的終生伴侶,對外亦不必再羞答答地玫瑰靜悄悄地開,扭扭捏捏,不敢向外人道了。更有甚者,讓男方住到自已家中或自己住到男方家中也就天經地義,不必擔心他人有什麼閑言碎語,流言蜚語了。
定婚的金銀首飾起早就該准備好了,一般是「從頭到腳」都要有,什麼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鏈、金腳鏈,上下珠光寶器,金光閃閃的。數量多少根據不同的家庭經濟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人家量力而為。禮(聘)金是不可沒有的。按照以前的說法,這聘金是男家給女家的「養錢」(養育姑娘的錢)。女家先出個價,男家則視自家的經濟情況來還價,再由媒人從中說和。早些年日子苦,女方父母會把聘金留一部分貼補家用。如今這樣做就顯得太過寒酸了。通常是聘金全部作為嫁妝費用,還得再加一些,以免顯得小氣,姑娘嫁過去面子上也好看些。依現在一般情形,這禮金通常在五千元到一萬元之間,最少的依據是夠上買一部摩托車或彩電、冰箱、洗衣機之類來做嫁妝,最多就沒封頂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禮(聘)金較少,有的地方還把這聘金以最大的面額一張張鑲在玻璃框里,讓人看得見,更多的是一種炫耀。現在不同了,誰也不願那麼麻煩,或者說不願「冒富」,簡單的只要帶上一張活期存摺就行了。此外,喜糖也是定婚必不可少的,它是給女方用來分發親戚朋友,遍告親友家中的閨女已許了人家,即將出閣了。喜糖的數量多少,就要看女家的需要了,一般三兩百斤就夠了。
准備好這些東西後,男方可擇吉日邀媒人前往女方家定婚了。男方到了女家,分賓主落座之後,姑娘端來茶水招待男方家人,然後由媒人對男家來的客人和女方的父母做了介紹。應該說媒人在整個訂婚的過程中起的是主持的作用,其地位不得而知。一些男女自由戀愛而喜結良緣的,也會趕緊拉一個做媒人,這樣覺得自然些。當然媒人倒不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媒人男女雙方不拘禮節的不會計較,反而覺得親切些。
介紹完了, 姑娘過來收回茶杯。儀式的高潮是戴定婚戒指,姑娘由家中的長輩婦女陪同,在祭祀祖宗的正廳,臉向外坐在凳子上,兩只腳擱在小凳子上,媒人上前說幾句吉祥話語,諸如:「坐得正,才會得人疼」「坐得歪,以後才會乖」 等。接著由小夥子拉上姑娘的手,小心翼翼地為心中的伊人戴上訂婚戒指,從此緣定三生,白頭偕老。其他聘禮交給姑娘家人即可。同時媒人還應告訴姑娘的父母,男方已擇某月某日吉時將來迎娶姑娘,婚前的7天、5天或3天,將送給女家「轎前盤」,需要什麼物品,需要多少也在這個時候定好。
女家收下的禮物要供奉祖先,意思可這般理解:敬告祖先,你的子孫某某已經完成與某某訂婚的禮儀了。完成了儀式。有的女家還置辦酒席來招待男家的客人,並由女家的伯叔長輩陪席,席間彼此談笑風生,融洽了氣氛,增進了了解。這樣以後,訂婚的儀式就算結束了。
婚期前的「轎前盤」俗稱「花包」,除了豬肉、雞、羊之外,就是「花包」了。一般「花包」每個重一斤左右。像一個直徑六寸的圓盤,一寸多高,用上等的精白麵粉做皮,白糖、花生、肥肉、冬瓜糖等做餡。麵皮的正中,要蓋上圓的雙喜字。花包的多與少,依女方的需要,一般要100個,多則200個,分成若干盛(農村中的一種盛具),裝成若干擔,每盤上面要還要放上一個大紅的雙喜字。除此之外,還要准備一擔 「禮擔」,連同「轎前盤」一起送往女方家。「禮擔」裝有豬蹄、豬肉、面線、雞蛋、雞、酒等,專門來孝敬女方父母養育之恩。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閩南泉州婚嫁中的「定婚」風俗也逐漸趨於簡單、淡化,如「轎前盤」、「禮擔」除了在偏僻的農村還有外,城鎮幾乎沒有了,但「定婚」的儀式仍然存在,只是禮節不再那麼繁瑣而已。
8、什麼事暗訂婚?泉州南安現代有什麼習俗
暗訂婚是閩南婚姻習俗的一種延伸。一般在閩南地區,無論訂婚或者結婚都大擺宴席,宴請親朋好友。這是幾百上千年的習俗。可是大擺宴席都十分鋪張浪費,對於經濟條件強的尚且能應付,對於經濟條件差的。就只能在其中的訂婚環節里,選擇暗訂婚。一來省去了十分復雜和浪費的程序。二來省去大擺宴席的錢。而且不聲張,比較低調。對於大富之家也經常喜歡選擇暗訂婚。因為比較低調能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而暗訂婚漸漸的被現代人所接受,也開始廣泛採用。如果你們選擇暗訂婚,就只要雙方家長和主要的成員在一起吃頓飯,在雙方家長面前戴戒指就算訂婚了。十分簡單基本沒有任何復雜環節,就是吃頓飯。至於你們感情的事,因為已經涉及婚姻。所以我建議還是認真考慮一下,不要太倉促和草率的做任何決定。
9、閩南嫁女兒風俗
1、女兒出嫁時娘家必須給准備一條黑白格子布,稱之為花被。
2、其次婚當天新娘出門時要將花被蓋在頭上。
3、最後新郎接親的時候要吃一碗新娘家的太平面,寓意著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