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印度2019年嫁妝案9000多起

印度2019年嫁妝案9000多起

發布時間: 2022-08-08 04:13:59

1、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寡婦焚身殉夫

印度的四種結婚方式為梵式、天神式、仙人式、生主式,都是神聖幸福的結婚方式,通過這四種結婚方式所生的兒子,在有關吠陀的知識上出類拔萃、長命百歲,而由買賣、自主結合、強行綁架和偷盜所結成的另外四中婚姻,則被指責,其生出的兒子,定是兇殘的、虛偽的、仇視吠陀和聖法的。那羅陀認為:女子出嫁,應由下列人負責:一、父親;二、兄長,但要有父親的授權;三、祖父、四、舅父、五、有能力的母親;七、如母親無能力,由其遠親承擔。印度婚禮奢華、講究。出嫁妝、送彩禮、設宴會、接待來客和迎親隊伍等等如同盛大廟會一樣,張燈結綵,鑼鼓喧天,他們認為花費越大,越光榮體面。
在古代印度的吠陀時期,寡婦是可以改嫁的,沒有什麼限制和規定。往後,寡婦改嫁逐漸減少,尤其到了公元2世紀以後,寡婦改嫁就開始遭到反對了。大約到公元10世紀以後,情況進一步惡化,尤其到了11世紀,制度的嚴峻幾乎達到了頂峰,寡婦不許改嫁,即使幼年寡婦也不許改嫁。
古代印度的後宮制度自印度文明期(指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發展的上古文明)就存在了,特別是在丘比塔王朝,一般後宮約有230名寵妾,國王後宮則超過幾百人。國王後宮的婢妾大多是大臣的妻妾或是各地方的美女,她們要在後宮待一個月以侍候國王。
印度的初夜權制度:印度孟加拉的土著民族,處女非奉侍了兼祭司的酋長後,不得結婚。而記錄中古代的印度王於新婚的三天內不得與新王妃接觸,這三天要交給最高的僧侶和王妃共寢。
印度還有一些落後的部落地區,其婚姻關系更為復雜。有些部落盛行一妻多夫制,一個姑娘嫁給某家的兄長,同時也是其他兄弟的妻子。梅加拉亞邦迦洛族盛行舅表兄妹結婚,一個男子可以與姊妹倆同時結婚,在岳父死後還可以娶丈母娘。在喜馬拉雅山區印巴停火線附近,有一處被遺忘的雅利安人部落,他們盛行一妻多夫制,處於母系社會的發展階段。在印度史詩《摩詞婆羅多》中也有堅戰五兄弟共同娶了黑公主為妻的故事。

[《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是印度古代的聖典,印度教法中的最有權威的一部法典。該法典在婚姻家庭方面有以下的規定。1、實現種姓內婚制。不同等級種姓間不得通婚,但允許上等種姓男子娶下等種姓女子為妻。這也叫「順婚」。逆婚之所生子女要降為最低種姓。此法典還規定,種姓從高到低的順序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根據教義不允許最高種姓娶首陀羅之女。2、一夫一妻制只對下級種姓而言,對於最高種姓可以多妻。例如,婆羅門可以有四個妻子、剎帝利可以有三個妻子、吠舍可以有兩個妻子、首陀羅只能有一個妻子。3、丈夫在家庭中享有特權。印度教認為子女無德只有欲,所以女子必須服從男子。在家中的地位相當於奴隸。無財產可言。對丈夫「從一而終」,甚至有「焚身殉夫」的稱為「蘇蒂」的習俗。4、主張童婚法典規定結婚年齡為8歲。為此,在印度,幼夫夭折和幼妻為寡夫的現象也是常見。5、有關遺產和繼承方面,因種姓的不同而有區分。例如,婆羅門婦女之子可得4份、剎帝利婦女之子可以得3份、吠舍婦女之子可以得2份、首陀羅婦女之子只能得1份。而且規定,種姓婦女所生之諸子中,長子優先。
《法典》規定:「婦女幼時處在父親的監護下,青春期處在丈夫的監護下,老年時處在兒子的保護下」,並強調「婦女絕不應任意行動」。雙方家長有意向性目標後,首先要由占星師算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看兩人是否相剋,能否恩愛、白頭偕老。如果兩人八字相符,就開始談嫁妝,然後定婚姻。
關於離婚,《摩奴法典》規定:「不妊之妻可在第八年休棄,只生女兒者可以在第十一年被代替。」
在《法典》中,搶奪婚是合法的。印度的搶奪婚曾見於雅利安民族,根據《摩奴法典》,締結婚約可有八種合法方式,其中一種為「羅剎式」即「殺傷其親族,摧毀其房屋,將哭喊著的少女從其家強行搶走」,這其實就是後來的一種搶奪婚。根據規定,只有「剎帝利」即種姓武士,才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另一方式「阿修羅」指的就是買賣婚姻。摩奴曾承認「吠舍」和「首陀羅」這兩個較低的種姓實行買賣婚姻,但他本人是禁止的。他說:「姑娘的父親若有知識就不應該接受財物,即使很少;因貪而接受財禮的人就成為『買奴隸的人』」但是,「仙人式「的結婚方式中,新郎為娶妻向新娘的父親贈送一頭或兩頭牛的做法卻被摩奴及其他法經作者視為合法。他們明確否認這是財禮,但其實這是買賣婚姻的殘存方式。
[伊斯蘭教對印度婚姻的影響](這段是不是換到後面,即置放入中世紀歐洲階段?)
大約在八世紀前後,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後,那以後逐漸對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發生了重大影響。因為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者的教義不同,所追求的不同,所以兩個宗教之間的關系一度緊張。當穆斯林統治者利用處於統治者的優勢地位並強迫印度教徒改信伊斯蘭教時,印度教徒把此作法看成是對本教的侵犯和對社會的壓迫,為此,在印度教社會中,婆羅門為保持所謂血統的純潔和神聖,對婚姻等規定更加嚴格,從各種方面限制女子的活動范圍了。因此,在這個時期,一方面種姓的狹隘性加重了,另一方面婦女們的社會地位進一步下降。由於種姓的發展和「守舊性」和「狹隘性」的加重,使低級種姓的人越半越多地改信伊斯蘭教。但是,這種狹隘性產生了另一個作用:促使格比爾、納那克等人對宗教和社會進行了改革,以緩和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緊張氣氛。
伊斯蘭教傳入印度後,對種姓制度和婚姻制度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印度教徒為了防止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嚴格種姓制度,婆羅門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不遺餘力,但其他一些種姓的抵制,尤其是迦耶斯特、柯帝利種姓以及剎帝利接受了穆斯林統治者的保護。因此,這些種姓的社會地位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其地位僅次於婆羅門。有些剎帝利種姓的人還在穆斯林統治機構中作事、當官,甚至與穆斯林通婚。婆羅門處於伊斯蘭教的力量擔憂,為了保持種姓制度和種種儀式的完整性,努力限制種姓成員同穆斯林發生聯系。婆羅門的嚴格規定使低級種姓的人深受其害,、擺脫困境許多人改信伊斯蘭教,促成了印度教種姓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穆斯林為了達到長期統治印度的目的,加強同印度女子聯姻,甚至想同印度教寡婦結婚,遭到了印度教徒的強烈反對。為此印度教徒對婚姻給予了更多的限制:第一,實行童婚。降低女孩的結婚年齡,婚齡下降到8—9歲。第二,在高級和中級種姓中戴面罩的習俗流行起來,尤其避免同穆斯林發生聯系,這樣,就杜絕了與穆斯林結婚的可能性。第三,對寡婦再婚作了嚴格規定,大力宣傳寡婦為夫殉葬。並把這種做法視為最大的貞節和最高的美德,施以宗教和道德色彩,致使殉葬制蔓延開來。

[印度教下的婚姻陋習]
男尊女卑,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印度教卻把它淋漓盡致地發揮到了及至。這方面的典範就是印度的嫁妝和殉葬習俗。
殉葬制度又稱「薩蒂」,大約最早是從王公逝世時妃嬪殉葬之風發展而來,進而擴大到上流階層,以後普及於一般婦女。,印度教時代在上層和拉其普特人中,寡婦殉葬的風俗非常盛行,死者若有數妻,則正妻與死夫一起殉葬,其餘妻子要單獨自焚。此外,為丈夫殉葬有兩種形式:一種叫同丈夫一起殉葬,即妻子與死夫屍體一起火化;一種叫模仿殉葬,即妻子與故去丈夫的遺物一起火化。假如丈夫死時,妻子有孕在身,則等她分娩後再同丈夫的遺物殉葬。如丈夫死在異國他鄉,他忠誠的妻子聞訊後先用丈夫的鞋接觸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後跳入火中自焚。若不殉葬,則被人認為是失去貞節的人。
如果沒有勇氣殉夫,她的臉上和衣飾上就要加上寡婦的標志,並要比丈夫在世時更加小心地迴避任何男性。男子見到了寡婦也要迴避,因為寡婦是「不祥之物」,人們甚至認為是妻子的不吉利才造成丈夫的死亡。印度教教義規定,女子一旦和丈夫結合,就是永遠的結合,即使丈夫已經死去,也永遠不能和他分離,一個女人一生只能結婚一次,寡婦守節至死才能上天。寡婦因為打上不吉祥的烙印,就成為婆家做牛做馬的奴僕,在社會上也不再享有一般已婚婦女的各種權利和待遇,她們無權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和宗教活動,不能參加婚禮、祝壽等一切喜慶大事,甚至不許修飾儀容,有的寡婦還要把頭發剃光。根據印度教的習俗,寡婦還要獻身於苦行與節欲的生活;在孟加拉邦,寡婦被禁止吃魚肉;在安得拉邦,寡婦要吃長齋。
 即使生活21世紀,我們依然對當代印度的婚姻倍感神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曾經出現在公元之前史上的的種姓制度、嫁妝規則、一夫多妻、童婚、殉葬,種種陋習居然一路傳承到了現代,並且於愈演愈烈。
翻開印度報紙,嫁妝案觸目驚心,特別是在北方邦,75%的婚姻問題與嫁妝直接相關。幾乎天天都有相關悲劇的報道,有些人命案甚至發生在高學歷高職位人群當中。據統計,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要求而喪命,2000年新德里平均每12小時就有一名女子因為嫁妝問題而被活活燒死。女方家長傾家盪產籌集嫁妝,年輕男子明碼標價:從20萬到1000萬盧比(120萬盧比相當於2。5萬美元)不等,實物包括手提電腦、手機、家庭影院、數碼攝像機、微波爐、純平數碼電視、全套珠寶首飾、歐洲蜜月旅行、中型汽車和、一套房子等等,而且價格還呈不斷上升趨勢。有印度學者甚至認為嫁妝成了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收入再分配調節手段,大量的金錢從女方家長那兒流到了男方的家庭和親戚手中。
印度在1757年後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後來開始推行了英國的法律。1831年廢止了殉葬制。到1947年獨立後,婚姻家庭方面的規定全國並不統一。各教依據教規行使。1954年頒布了特別婚姻條例,規定同宗教的人或不同宗教的人通婚,以民事登記婚形式或按照條例認可的宗教儀式舉行婚禮。1955年,頒布了印度教婚姻,廢止種姓家庭制度;1961年頒布《反嫁妝法案》;1978年頒布了禁止童婚補充條例。但現實生活中,法律是很難改變習俗的。例如,有一媒體報道了在1983年5月17日,印度就有1萬名兒童的舉行了集體結婚;1993年的《印度斯坦時報》還刊登了比哈爾邦一個60多歲的部落酋長先後娶幾十個妻子的故事,其中最年輕的一個妻子只有18歲;2006年5月的英國《泰晤士報》報道了當月發生的印度寡婦殉葬事件。這些情況似乎都說明了在婚姻方面,印度仍舊延續著古代的制度,與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不曾並軌。

[印度歷史]
目前已知的印度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是出現在公元前2300-前1750年的哈拉巴文明。後來雅利安人從南俄草原經中亞進入印度河流域,開始了印度的吠陀時代。在公元前1400-前900年是早期吠陀時代,即「梨俱吠陀」;公元前900-前600年是後期吠陀時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闥婆吠陀」。
公元前600-前400年進入了印度的列國時代,亦稱早期佛教時代,印度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到恆河流域,佛經之所謂16國。之後,印度經歷了摩揭陀在恆河流域的霸權時期。馬其頓東征入侵印度河流域之後,印度在公元前324-前187年開創了孔雀王朝時期,著名的阿育王當政期間改奉佛教。在一世紀初,大月氏人的貴霜部落立國,是為貴霜王朝。公元1-5世紀之間的貴霜王朝建都於富樓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成為當時與東漢、羅馬、安息並立於世的四大帝國。

[印度的宗教與種姓制度下的婚姻]
印度從古至今最大的特點就是生活的各個領域受到宗教的制約。約公元前7世紀左右,婆羅門教萌生於早期吠陀時代,並成為國教;公元前6世紀前後,佛教產生並迅速發展;6世紀後,在婆羅門教和佛教的基礎上,印度教逐漸形成,並延續至今。
種姓制度最早產生於雅利安人,早期吠陀時代種姓以膚色為差異確定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種不同等級的種姓;後期吠陀時代種姓差異進一步加劇,並產生了諸多亞種姓(闍提)與賤民的區別。
婆羅門即僧侶和後期有資格學習婆羅門教義的種姓成員,為第一種姓,地位最高,從事祭祀和文化教育,;剎帝利即武士等,為第二種姓,地位僅次於婆羅門,從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平民,為第三種姓,經營商業貿易;第四種姓為首陀羅,地位最低,從事農業及各種體力勞動和手工業等。後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各種姓又派生出許多副種姓。據說這些副種姓全國有3000多種,各種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規和風俗習慣,婆羅門的副種姓中社會地位最高的是庫林婆羅門。
除以上四大種姓外,還有一種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所謂「不可接觸的賤民」,又名「哈里真」。他們的社會地位最低,最受歧視,好像被排斥在正常的社會生活之外,他們的工作是掃地、打掃廁所、處理動物屍體等。在農村,他們只能居住在村外或某一指定區域,不能和其他種姓的人使用同一口井,無權進廟拜神。
不同種姓有不同的地位和權利,其中婆羅門的權利最大,社會地位最高;首陀羅的地位最低,備受歧視,無權上學讀書,沒有資格進廟敬神,甚至有些地方的首陀羅不配讓高級種姓的人看見自己的面孔。在古代,老遠發現有婆羅門種姓的人過來,首陀羅就得趕緊躲在路旁,等著婆羅門過去自己再邁步,不然就要挨打,甚至會被活活打死。在有些地方,首陀羅連身體的影子都不能落在婆羅門種姓的人的身上,否則就會被認為是玷污了高級種姓人的身體而遭到痛打,婆羅門種姓的人回家後要趕快洗澡,以去晦氣。
種姓制度對婚姻制度有很大影響,很多婚姻規定十分嚴格。在古代印度,只許在同種姓內部通婚,同種姓的各副種姓之間可以互相通婚,但是不能和副種姓以外的人通婚。一般允許「順婚」,即高級種姓的男子可以取低級種姓的女子,但禁止「逆婚」,即較低種姓的男子不能取高種姓的女子,否則高級種姓的人會被開除出種姓之外。
由於「順婚」的存在,許多低種姓的女子都想「攀高枝」,嫁個高種姓的男子,於是在社會上出現了你爭我奪、高價購買新郎的風氣,高種姓的男子立在高高的台階上「俯視」低種姓的女子,索要高額嫁妝,這種婚姻一開始就建立在男女不平等的基礎上,而且具有金錢買賣的性質,女方不得不出高額嫁妝以滿足男方的需求。一些貪婪的男家,婚後還向女方索取嫁妝與錢財,有的人因得不到滿足,竟將兒媳婦活活燒死。
種姓制度幾乎成了古代印度社會制度的同義詞,它決定了社會生活中人和人的相互關系,男人和女人、丈夫和妻子的婚姻關系。

[吠陀時代的婚姻]
古代印度的文化中有尊重婦女的一面,例如神話傳說中有不少女神,史書上也記載著幾位備受尊崇的女王,但是思想的主流仍是歧視婦女,也存在著一夫多妻制。在吠陀時代,從《梨俱吠陀》等經書籍的很多記載中可以了解到一夫多妻可能只限於王公貴族,而一夫一妻則被認為是普通的、自然的婚姻形式,《梨俱吠陀》中的贊美詩歌頌的是雙馬童的成雙成對,並對夫妻恩愛做了贊美,阿帕斯坦巴曾經認為:如果做妻子的願意履行其宗教職責,且生有男孩,那麼,丈夫就不應再娶。《摩奴法典》箴言「相互忠貞,白頭到老」,所以《梨俱吠陀》時代可能是從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的過度,至少有這方面的偏向。
原配之妻應與丈夫同一種姓,其地位高於其他妻子,其所生的長子地位亦高於其他弟兄。在宗教儀式中,她坐在她坐在丈夫身邊,即使無子,也不影響她的地位,丈夫去世後,她可以領養一子。直到今天,盡管印度教不限制一夫多妻,但除非原配不能生養兒子,或患有不治之症,大多數種姓都反對其成員實行一多,男子要想再娶,須得到種姓中的潘查耶特(五人長老會)的同意。佛教也有類似規定,妾在丈夫死後,也以得到丈夫兄弟的贍養。
對於婆羅門來說,原則上只能結一次婚,除非沒有子嗣。在婚姻中,娶妻一方總是要高於嫁女一方,娶妻的村莊從來不反過把女子嫁給把女兒嫁給他們的村莊。不論什麼時代,最昂貴的婚姻形式為:將女兒嫁給一個婆羅門,還要伴以禮儀性的交付。婦女第一次結婚叫初婚,,男子第一次結婚並有了孩子,叫做主婚,如果再進行其他結合,則叫做副婚。在王族種姓中,一夫多妻相當普遍,尤其是姐妹共嫁一人的情形屢有發生。

直至19世紀初期,這種陋習還很流行。以孟加拉邦為例,可以看出問題的嚴重。1817年英國人開始統治孟加拉邦時,當時平均每天有兩名寡婦殉夫自焚。又據統計,1819年全邦竟有839名寡婦殉夫,僅加爾各答就有544人。
印度自古流行嫁妝習俗,其歷史沿革與印度社會的另一陋習—童婚有密切聯系。一方面,印度教提倡童婚,認為女子來月經前可以結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古代印度戰亂連連,為避免女兒在戰爭中遭遇不測,人們往往在女孩未成年時早早將她嫁出,這樣她就是別人家的人,娘家父母的擔子就算是卸下了。因而,8、9歲到14、15歲就結婚的女孩大有人在,嫁妝於是成為婆家將她們養大成人的資金。可見,嫁妝的出現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除了種姓「順婚」的原因外,婦女地位低下,是嫁妝問題存在另一個根源。在印度,咒罵男人的話是「但願你生個女兒」,因為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大多數印度女人婚後不工作,只在家操持家務,帶孩子,沒有經濟獨立性。嫁妝陋習還與婦女的法律現狀相關。由於女性受到歧視,沒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女孩不可能向她的兄弟一樣繼承父母的遺產。因此,在她出嫁的時候,家裡往往要給一筆豐厚的嫁妝,從而迫使她喪失繼承權。雖然印度早在1956年就通過了關於婦女有繼承權的法案,但在殘酷的現實使法律幾乎成為一紙空文。德里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說,只要婦女沒有財產所有權,在繼承權方面與男子不平等,她們的地位就不會改變。
嫁妝陋習還與婦女的法律現狀相關。由於女性受到歧視,沒有與男性平等的權利,女孩不可能向她的兄弟一樣繼承父母的遺產。因此,在她出嫁的時候,家裡往往要給一筆豐厚的嫁妝,從而迫使她喪失繼承權。雖然印度早在1956年就通過了關於婦女有繼承權的法案,但在殘酷的現實使法律幾乎成為一紙空文。德里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說,只要婦女沒有財產所有權,在繼承權方面與男子不平等,她們的地位就不會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3-4世紀婆羅門教士Vatsyayana,被認為是一位終生禁慾的苦行僧,寫出了印度最色情的作品之一《愛經》。作者在書中敘述了怎樣求婚,怎樣保持良好的婚姻生活,怎樣保持忠貞;他贊賞由愛情締結的婚姻,他在書中告訴女人,怎樣才能滿足丈夫正常的、全部的性要求,從而使性愛升華,同時男子也應該盡自己所能使女方快樂。
或許這能從另一個角度上說明在為什麼在印度一邊是大量的文藝作品在歌頌愛情,一邊傳統習俗在壓迫婚姻?同樣的表現是:長期起來,作為印度歷史與文化上各不相同卻又相輔相成的三個方面:部落組織、穆斯林世界、印度教世界能夠長期共同發展。

2、印度普通家庭嫁女兒到底為何要承擔巨額嫁妝,與種姓制度有多大關系?

  印度女性出嫁要付出巨額嫁妝的原因主要男尊女卑的思想和種姓制度。但其中受種姓制度影響頗大,而且根深蒂固難以改變。這是因為印度的種姓制度和財富以及地位的關系更加密切。

    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得女性沒有身份價值,她們只是財富的代替品,帶來多少財產就意味著她們以後在婆家生活的地位。一旦帶來的嫁妝少了,很容易受到家庭暴力。輕則被男方羞辱欺負,生活不順。重則吵架打架,還不如僕人生活自在。甚至還有被男方一家殺掉的。所以盡管印度女性人數很少,但地位依舊很低。

    在種姓制度的限制下,只能同種姓之間結婚,但例外是高種姓男子可以迎娶低種姓女子,而且又存在一夫多妻現象。所以一些低種姓家庭為了改變社會地位,利用高額嫁妝嫁出女兒以達到攀附高種姓的目的。而高種姓地位優越,財富滿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更多。嫁妝的價值水漲船高,低種姓家庭之間也不甘心放棄,互相攀比。巨額嫁妝的現象更加不可控制了。

    盡管印度現在已經明文規定了不準索要巨額嫁妝,但這規定對於印度人民來說不過是一紙空文罷了。因為印度已經構成了封建而保守的社會氛圍,種姓制度也生入人心,不會有人貿然作出改變的。很多家庭生存已經非常困難,但依然要遵循這些社會默認的規則,他們自己都認為支付巨額的嫁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3、印度女子出嫁為何要補貼巨額嫁妝,甚至擔負男方無盡索取?

近幾年來,"彩禮"這一話題,頻頻被人提起,尤其在農村地區,面對高額的婚禮費用和彩禮,讓很多男方家庭苦不堪言,與之對應的"嫁妝"卻很少被人提起。在我國男多女少的局面下,"嫁妝"的作用弱化了不少,或者說相對於數額較高的彩禮,"嫁妝"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可在印度地區,男女雙方結婚,即便女方傾家盪產,也要給女兒准備一份像樣的嫁妝。相對我國,這的確像一種"迷惑行為"。

男方竟在家中坐享其成,其實,這種現象的背後,映射的是印度女性地位的低下,尤其面對種姓制度,為了提升家庭階級,讓女兒嫁入所謂的"高門第",很多家庭才出此下策,選擇以高額的嫁妝,將女兒送入其中。

即便現在,這種現象還能看到,究竟是因為什麼呢?


種姓制度下,女性地位的低下

印度至今流行種姓制度,國民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羅、達利特,等級從高到低。有了階級的出現,在社會待遇上,各個種姓自然不盡相同。高種姓社會待遇普遍優良,無論是教育、生活水平都高於他姓。

而處於最底層的達利特,甚至被稱為"賤民",連基本的生存資格都沒有。走在路上,遇到高種姓的人們,必須讓路,而這種環境,會一代一代的傳給他們的孩子,讓整個家族,生生世世處在低種姓的悲哀中,想要改變這種現狀,則必須實現種姓跨越,形成由低到高的轉變。


為了成為高種姓,許多印度人在自己死後,將骨灰撒入恆河水,以此象徵心靈的聖潔,改變家族名聲,可這樣的過程實在艱難,還有另外一條"捷徑"可走,那就是將女兒嫁給高種姓,這樣一來,兩家互通,身份地位也就一樣了。

所以,為了達到這種目的,許多家庭不惜搭上巨額嫁妝,將女兒花錢"送給"高種姓。可這樣的婚姻,從來不曾徵求過女方的同意,她們,更像是一張進入高種姓的入場券。許多家庭掏不出這么多的錢,不惜向銀行貸款,可見這樣的種姓制度,在印度的深化程度。


另外,印度攀比之風十分盛行,家家戶戶比來比去,你嫁妝裡面有一輛小汽車,那我女兒嫁出去,就必須有一輛更厲害的車。尤其鄰里之間,閑話不斷,多多少少也從側面推動了"巨額嫁妝"的現象。


高種姓借機斂財,加劇了"巨額嫁妝"的程度

高種姓的人也不傻,他們心中清楚,這些家庭到底想要什麼,為了利益最大化,男方開價都不低。尤其是出身越好、階層越高的男性,越有"資格"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房、車一應俱全,甚至婚禮的費用,也要由女方包攬。

除此外,有些奇葩的男方家庭,對於女方實在是折磨,前面說過,印度社會喜歡攀比,這種風氣自然也感染了高種姓,在他們眼中,嫁妝不再是促進婚姻關系的良性因素,反而成為了突顯身份地位的一個項目。


他們以嫁妝的數額,作為衡量自身綜合魅力的尺碼,最終,精英階層將嫁妝數額越抬越高,普通民眾為了實現階級跨越,只能勒緊褲腰帶,拼了命的追趕,形成了盛行的高嫁妝之風。

現實更加魔幻,前些年印度曝出一起多人死亡命案,就與"巨額嫁妝"有關,一個高種姓男子,覬覦迎娶女方的財產,迎娶一人便設法害死,接連殺害了好幾位女性,最終斂財無數,直到案子被破,才現出真實面目。

這樣畸形的婚嫁關系,早已違背了婚姻的初衷,從婆羅門到最低級,上行下效,社會終會迎來最嚴重的後果。


男尊女卑傳統下,悲慘的女性人生

前些年大火了一部電影,名叫《神秘巨星》,講述了一位14歲的印度少女尹希婭,突破歧視與阻撓,堅持追尋音樂夢想的故事。

電影中,印度男性對女性的惡劣態度隨處可見,比如,尹希婭被檢測出是女孩後,父親就要求母親打掉她;因為飯菜不可口,父親對尹希婭的母親大打出手;包辦婚姻等等。


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印度幾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滲透。他們認為女性是卑賤的,在婚姻中,必須以財產來提高地位。

經統計,在2010年,因為嫁妝問題,導致女性受害的人數高達8000人,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男方嫌女方給的嫁妝不夠或者不滿意。


時至今日,在男女平等思想日益深化的當下,"巨額嫁妝"必然會成為時代前進中,被拋棄的產物,只是在印度,就不好說了。

4、印度是不是女人比較多

印度總人口為11.66億。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女性占人口的30%。望採納

附送印度美女大概只局限於婆羅門和剎帝利兩個階層,而又大多盛產於北印度。
最早的時候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並統治了北方。將印度棕色人土著統統趕到了南方。並確立了種姓制度,以防止白人雅利安血統與土著血統通婚。同時又對土著的貴族,進行聯姻。他們亦成為婆羅門和剎帝利。
土著就被馴服到了婆羅門的種姓制度體系內了。但對新的入侵者肯定沒轍,歷史上波斯人,希臘人,大月氏,突厥,蒙古人都先後入侵印度。因此印度的婆羅門和剎帝利,都肯定混合了這些入侵者的血統。
所以北印度人能同時呈現白人和亞洲人的特徵。相比白人皮膚更細膩,不會那麼容易衰老。相比亞洲人又更五官立體。大眼睛長睫毛的電眼美女特別多。
我們印度電影看到的美女,大多都是北印度人。同時又都是貴族或中產階級。世襲職業的穩固,養尊處優,當然盛產美女帥哥了。

最近看了1994年的印度老電影,希里黛玉主演的。

說現在很多美女是整出來的,但90年代呢。印度美女天然條件好太多了,根本不需要整容。
;amp;gt;這是現在53歲希里黛玉的照片。白人雖然五官立體,但皮膚是致命缺陷,怎麼保養,時間都是很殘忍的。慘白膚色的歐洲人,也並不好看。再說亞洲人,皮膚相比白人細膩,體毛少,這是優點。但普遍的大圓臉塌鼻子厚眼皮眯眯眼。先天條件不是特別好,所以整容盛行。
(不是自我貶低,而是混血確實有優勢)印度人則相當好的結合了兩者的優點。並不像白人一樣易衰老,五官也很立體。就印度婆羅門和剎帝利的人口比例而言,印度美女確實不多。但只要是美女都相當驚艷。
其實我們仔細看,印度人雖然是白人五官,但臉頰並沒有歐洲白人那麼突出,而是接近東亞審美的偏圓瓜子臉。也有部分印度人黃種人特徵更明顯的,但從側面看有能表現出白人的線條美。可以這么說,就是中國人的臉和烏黑頭發+歐洲人的鼻子眼睛。同屬於東方文化的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也有一定相似性。都比較重視家庭。印度女性的委婉羞澀(眉目傳情)賢惠溫柔(相夫教子)俏皮可愛,與中國傳統的審美也是一致的。跟中國一樣是細致的美。

再者,美女的定義,外在只是一個指標之一。重要的還是氣質,屬於美人的氣質。



下面是我喜歡的幾個印度女演員
南印女星阿辛
雖然不是很白,但擁有無法抵擋的笑容和迷人眼睛
安努舒卡.謝蒂
身材不算苗條,但很性感,清純又火辣;

北印女星(無畏警官)女主角
一時念不名字,但真的很可愛,又嫵媚。

南印女星卡加艾嘉
;

亞米高塔姆
還有一個不知道名字的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難是從胎里就開始的,許多母親懷孕後都到醫院進行胎兒性別測定。在一個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兒,她還有活下來的希望,第二胎的機會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如果一個女子能夠掙脫「層層設防」,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話,必定是有神靈的保佑。如果這個女子能夠撕破那張種姓制度的大網,堂堂正正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她必定是一個奇女子。

在印度,一般而言,嫁妝是來自女方父母的禮物,也是婚後生活的必用品。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嫁妝習俗,但印度高額的嫁妝使婚姻如同買賣,年輕的男子根據自身條件要求不同檔次的嫁妝,彷彿成了貼上標簽的商品。

印度人送女兒出嫁,要准備一大筆錢作彩禮送給男方。送的禮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成婚那天,男方可以邀請諸多親朋好友來熱鬧,而參加婚禮的客人不必送禮,相反還可拿到一個紅包,當然都由女方送。如果男方的親朋好友隊伍龐大,那麼女方父母的負擔就令人咋舌了。

因此,印度人一旦家裡生了一個女兒,就要為女兒籌集一大筆錢,若添了一個兒子,那就是多了一個發財機會。這種重男輕女的習俗影響了印度人的生育觀。有的父母第一胎生了一個女兒,心中不快,決定再生一個,如果生下的又是女兒,那就努力生第三胎、第四胎,直到生了兒子才罷休。在印度,咒罵男人的話是「但願你生個女兒」,因為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了。沒有錢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兒的。所以女孩子生下來就被看做是一種負債。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地位。

據統計,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的要求而喪命,更多人致殘或身體留下永久的傷害。進入21世紀以來,嫁妝命案發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長,而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婚姻問題與嫁妝直接相關。婦女地位低下,是嫁妝問題存在的根源。

就曾經有報道說,有時女方先嫁過去,因為家境變化付不出彩禮了,男方有時就會殺妻。殺妻雖然是犯罪,但一般都策劃很好,由男方親戚什麼的動手,加上社會輿論並不譴責,所以一般懲罰都不是很重。 >>>印度男人 老婆付不出彩禮就殺妻

在印度的一些地區,由於男方結婚時索要的嫁資和彩禮越來越高,許多窮困的印度父母根本掏不起這筆巨額嫁妝錢。眼看著辛苦養大的女兒長大後嫁不出去,一些印度新娘的父兄開始鋌而走險,悄悄僱用當地黑社會分子將當地一些單身男子綁架後,用棍棒等物逼迫他們與自己的女兒舉行傳統印度婚禮。 >>>印度新娘鋌而走險 雇"黑社會"搶新郎

印度女人一身是謎。在鄉下種地、在城裡疏通陰溝、搬運沙土、打掃街道等,基本是女人在干。女子結婚時,如果丈夫對嫁妝數量不滿意,會經常打罵妻子。沉重的精神壓力使許多女子被迫自殺,不少窮人家的女兒因無力置辦嫁妝只能終生不嫁。如果嫁妝不好,嫁過去的女性往往會受到虐待甚至被殺。

印度男人他們還可以隨時休掉自己的妻子。他們很有艷福,一個人能娶三四個老婆。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時候,不僅能夠得到一大筆財產,同時也得到了一個奴隸。以前的印度也會發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燒死,或者殺死,以便能夠不斷再娶老婆,再得財產的事情。法律對此類事情經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而女人則要在男人死去的時候陪葬。這個習俗甚至十年前還發生在印度的一些偏遠地方。

因此除嫁妝外,結婚後無休止地生孩子也讓印度女人苦不堪言。印度女子發育成熟較早,十五六就長成漂漂亮亮的大姑娘了,結婚生育也往往在十八九歲就開始了。而且印度人想生多少就生多少,從來沒有聽說過計劃生育。

生育過多過頻繁,嚴重影響了印度女性的身材,一般過了30歲,她們就開始發福了,而且露腰的紗麗,恰恰又將肚子上多餘的贅肉暴露出來。與婚前的苗條身材相比,簡直有天地之差。難怪有人說,印度女孩如同早早開放的花朵,綻放出最絢麗的色彩,隨後又早早地凋謝,令人痛惜不已!

印度男人可以不工作,建築工地搬運工全部是婦女。印度男人還可以「出租老婆」他們以此賺錢,印度媒體報道說,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等地,由於重男輕女陋習,導致女性人數不斷減少,光棍越來越多。一些利慾熏心的無恥之徒竟然干起向光棍出租老婆的買賣。

《印度時報》報道說,在古吉拉特邦的默赫薩納、帕坦、拉傑果德和甘地訥格爾等地區媒人生意非常紅火。他們通常向急於結婚的有錢人收取7萬盧比(約1400美元)的婚姻介紹費,然後再拿出其中的三分之一作為誘餌到鄰近地區尋找合適的對象。一些男主人抵擋不住金錢的誘惑,有的把妻女賣給他人,有人甚至把妻子出租給別人。

在古吉拉特邦羅奇地區的一個部落,一個四口之家的男主人普拉賈巴迪長期把妻子娜希妮以每月8000盧比(約合180美元)的價格出租給另一部落一名農場主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俗,一切想像的美麗,還原真實的面貌後,也許就只剩下難言的無奈了。我們相信,隨著人們觀念的發展與更新,印度一些奇婚異俗已經有了許多改變,陳舊觀念也終會被新的觀念所替代。

以下是印度婦女在工地勞動的照片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點擊看大圖

5、檔案遲遲不到,是何原因?

嫁妝如何成為
印度人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許曄
梅拉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丈夫指責她帶的嫁妝不夠多,然後毫不猶豫向她身上潑了一桶汽油,放火燒她。
如果殺了她,丈夫就能再娶一個老婆,再拿一份嫁妝……
萬幸的是,她被人及時送到醫院,保住了命,但臉和上半身的皮膚都已燒得不成樣子。
丈夫在她耳邊悄聲威脅道:給你兩個選擇——說真話,說是我燒的你,那你這輩子別再想見到孩子;說假話,告訴大家是你自己不小心燒傷的。
最終,梅拉選擇了撒謊。
無獨有偶。
最近,印度又出了一起和嫁妝有關的慘案。一家三姐妹,帶著兩個幼兒,以及腹中兩胎兒,跳井自殺。
「一案七命」,震驚世人。
三姐妹之死
「我們不想死,但死亡總比被虐待好。我們的婆家是我們死亡的原因。」
在聊天軟體上給親人留下這條信息後,米納三姐妹——卡魯·米納、卡姆萊什·米納、瑪姆塔·米納——失蹤了。
幾天後,三人被發現死在印度郊外的一口井中。
更令人震驚的是,死者不止她們仨,還有卡魯的兩個孩子,一個只有4歲,一個尚在襁褓。另外,卡姆萊什和瑪姆塔還都懷有身孕。
·左起:瑪姆塔、卡魯、卡姆萊什,以及卡魯4歲的兒子。
印度有句俗語:一家若有三個女兒,全部家產都敗光。
按當地傳統,女方父母不僅要在婚禮時送出高額嫁妝,婚後還得一直給女婿家「送禮物」。不然,女孩到了婆家,很可能遭受來自丈夫和公婆的虐待。
米納三姐妹便是如此。
在嫁給來自同一個家庭的三兄弟後,她們一直備受折磨。
噩耗傳來時,三姐妹的父親老米納悲痛又自責。他說,女婿們一直逼他的女兒從娘家要更多的錢,但他拿不出來。
「實際上,我們已經給了男方很多嫁妝,包括床、電視、冰箱等,你可以在他們的家裡看到。」
老米納是一名農民,收入微薄,且有6個女兒。他坦言:「我能給她們的確實很有限。」
·三姐妹的父親老米納站在女兒們被發現死亡的井旁。
盡管米納三姐妹覺得「像生活在地獄一般」,她們娘家人也早知道男方家庭的暴力行為,但沒有人將離婚作為一種選擇。
在印度,離婚如今仍被普遍視為禁忌。
「一旦女兒們結婚,我們認為她們應該留在自己的婚姻家庭中,以維護家庭的尊嚴。」老米納說,「如果我們讓她們再婚,情況將變得更糟,我們會丟臉的。」
最終,走投無路的三姐妹帶著孩子集體自殺。
目前,警方以「濫要嫁妝」「虐待配偶」的罪名逮捕了三姐妹的丈夫、婆婆等男方親屬。
米納三姐妹之死,再次將「嫁妝暴力」推到聚光燈下。
這是印度社會的痼疾。2020年,印度國家犯罪檔案局記錄了近7000起與嫁妝有關的殺人案,平均每天約有19名女性被殺。
這個數字是從警方提交的報告統計得來,實際數量或許還要高得多。
自殺背後的謀殺
梅拉就是一個沒有被官方數據統計在內的「嫁妝暴力」受害者。
類似的謀殺案不在少數。
丈夫強迫妻子穿上易燃的尼龍紗麗,往其身上澆上汽油或石蠟油,然後點火。一旦妻子死了,丈夫便宣稱是其做飯時不小心著了火,躲避法律制裁。
·梅拉被燒傷後,身體上留下許多疤痕。
而比謀殺更隱晦、更常見的手段,是「軟刀子」逼人自殺。
情感折磨、扣留錢財、家庭暴力、趕出家門……為了謀求更多嫁妝,一些男方家庭無所不用其極。
比如,去年轟動印度的「維斯瑪雅案」。
維斯瑪雅是個家境不錯的漂亮姑娘。2020年,23歲的她通過相親,認識了與自己十分投契的庫馬爾,不久後開心地嫁給了對方。
·維斯瑪雅(右)在婚禮上。
然而短短一年後,她就在浴室上吊自殺了。
「她是被迫結束自己的生命。」維斯瑪雅的親屬說,庫馬爾一直因為嫁妝的事找茬兒,甚至對女方施暴。
婚前,庫馬爾一家便通過介紹人告訴女方家,他們很期待嫁妝。維斯瑪雅家也想風光嫁女,因此沒有異議。
按計劃,他們准備的嫁妝包括1.5英畝土地、800克黃金,以及一輛價值100萬盧比(約合8.6萬元人民幣)的汽車。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置辦嫁妝的計劃。
他們手頭沒那麼多現金,本打算賣不動產籌錢,但疫情下找不到買家。最後,維斯瑪雅帶著640克黃金和一輛價格低於預期的汽車嫁了過去。
婚後前幾個月,男方家還沒露出獠牙。但當女方家遲遲無法拿出更多嫁妝時,家暴就開始了。
維斯瑪雅曾給娘家同齡親屬發信息:「他一生氣就打我,還一直辱罵我父親。實在難以忍受時,我就想走出房間,但他攔住我,拉著我的頭發,扇了我一巴掌。我摔倒在地,他把腳放在我的臉上。」
面對「嫁妝暴力」,不是沒有女性試圖報警,可最終因此被定罪的人並不多。印媒稱,只有32%的相關罪行受到懲罰。
「如果一個女人,因為她的婚姻生活似乎走到了盡頭而不得不自殺,我覺得印度政府是失敗的。」印度活動家卡維塔·斯里瓦斯塔瓦說。
不隻影響貧窮女性
印度的「嫁妝暴力」幾乎發生在所有社會階層中。
2007年,時任印度人力資源發展部部長阿瓊·辛格和家人被告上法庭,遭孫媳婦一家指控過度索取嫁妝。結婚時,女方家已經花了12.5萬美元;結婚後,男方家又提出要豪華轎車和首都房產,不給就家暴。
·阿瓊·辛格。
2013年,印度前世界小姐冠軍尤塔·穆赫報警,指控丈夫因嫁妝問題,長期對她進行精神和身體的雙重虐待。
·尤塔·穆赫。
「嫁妝暴力」對女性的身心傷害不言而喻。
曾研究印度嫁妝制度的法學學者趙彩鳳告訴《環球人物》記者,19世紀以來,印度人墮女胎、溺殺女嬰現象與此有關。而活下來的印度女孩,自小便有愁嫁的焦慮,在原生家庭地位低;婚後又遭遇丈夫家庭各種暴力,直至被害。
那麼,高額嫁妝對男性就是百分百有利的嗎?
也不是。
由於負擔不起嫁妝,印度一些貧困家庭開始鋌而走險,給女兒「搶」個新郎回家。
維諾德就是受害者。他參加朋友的婚禮時,有人找他攀談,還主動提出婚宴後可以捎他一程。結果對方把他帶回了自己家,還拿槍指著他的頭,逼他換上新郎禮服
「那人毆打我,威脅我說,如果不娶他妹妹就是死路一條。」
維諾德哭著求他們放了自己,一旁的女方親戚卻無動於衷,還說:「我們是在給你辦婚禮,又不是送你上絞刑架。」
之後,維諾德的家人也接到恐嚇電話,要求他們家必須接受新娘。他們立刻報了警,但一個多月過去也沒得到任何回復。後來,連警察都開始「和稀泥」,勸他既然已經結了婚,就好好跟妻子過日子。
這導致在印度一些地區,適齡未婚男子一度不敢在晚上單獨外出。
趙彩鳳認為,高額嫁妝導致男子同樣成為婚姻市場的「商品」,被待價而沽,且婚配資源在不同種姓、階層的男子間分配不均衡。
「受嫁妝導控的結合,就像天價彩禮婚姻一樣,使人很難有能力享受以愛情為基礎的現代伴侶式婚姻幸福。另外,男子都有生女孩的幾率,生了女兒之後,也可能會淪於嫁妝壓力的循環之下。」
法律管不了?
其實早在1961年,印度便頒布了《嫁妝禁止法》,並在1984年和1986年對該法進行了兩次修訂。該法規定,凡是接受和索取嫁妝的行為皆屬犯罪。
但60多年過去了,高額嫁妝以及因此導致的暴力犯罪依舊廣泛存在。
據不完全統計,在印度,女方嫁妝費用約為男方彩禮費用的7倍,約為女方家庭6年的收入總和。
何以至此?
作為受害者親屬,維斯瑪雅的哥哥說:「在當地,嫁妝必須相當可觀,因為一個家庭的社會地位取決於它。社會地位很重要。」
還有一些低種姓家庭,為了改變社會地位,爭搶著讓女兒與高種姓家庭結親。在這種風氣下,高種姓男子成了「緊俏貨」,開始坐地起價,不斷抬高對嫁妝數額的要求。
「印度現代嫁妝引發的暴力等問題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原因錯綜復雜。」
據趙彩鳳介紹,目前印度本土和西方學界對此主要有兩大派觀點:一是文化論,歸咎於印度本土根源;二是殖民論,歸咎於英國殖民,因為印度的傳統嫁妝曾有歷史相對合理性。
在她看來,該現象是多元因素綜合作用所致,印度特定的宗教文化與種姓制度、西方殖民導致社會結構等變化、資本全球化對生活世界的「殖民」等,都是不可分割的關鍵因素。
至於法律為何遲遲不起作用,趙彩鳳表示,世界上被動進入法律現代化的文明,大都經歷了法律制度與法律文化沖突磨合的過程。
「印度法系有其強大的宗教法特質,該特質可能對法律文化格外起到了加固作用。這一方面有其積極的歷史意義,使其保持了鮮明的民族或族群文化特色;但另一面,可能如法學家梅因所說,法律與宗教如果在歷史上沒有及時松綁,會導致後來的『不幸』,阻滯社會生活和民眾見解的前進。」
「應該看到,盡管『嫁妝暴力』事件仍頻繁發生,但印度的法律現代化改革已在緩慢起作用。」趙彩鳳說,一些研究表明,印度種姓文化在淡化,嫁妝制度在漸趨衰落。
但目前,嫁妝仍是印度人不能承受之重。
在這樣的嫁妝制度下,沒有「贏家」,只有擦不盡的血淚。
總監制: 呂 鴻
監 制: 張建魁
主 編: 許陳靜
編 審: 蘇睿 凌雲
(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加微信「HQRW2H」了解細則。歡迎大家提供新聞線索,可發至郵箱[email protected]。)

6、結婚倒貼「彩禮錢」的印度女性因何丈夫仍不滿足?

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國家,同時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至今國內人口已經突破13億大關,並且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要超越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但是在我們的印象中,對於印度最深刻的看法要數他們國內嚴格的種姓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將人們分成三六九等,貴族與平民、賤民之間是被嚴格區分的。這也造成了印度國內嚴重的貧富差距。

除此以外,印度還保留著嚴重的重男輕女現象。


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結婚需要女性倒貼“彩禮錢”

印度女性的地位極低,在印度境內經常發生有女性被丈夫家暴的情況,就算女性為一個家庭當牛做馬,作為丈夫卻始終覺得這是理所應當。

而這種重男輕女的問題,在印度已經由來已久了,這是上千年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在印度人心裡了。


在印度 ,由於女性地位很低,在結婚的時候女性需要向男方家裡交出一大筆的“彩禮錢”。因為如果一個要出嫁的女性無法提供滿足男方家裡的彩禮,是很難嫁出去的。就算是嫁出去了,也依然無法被男方家裡認可,甚至整個社會都會歧視和嘲笑女方和她的家裡。


據了解,從21世紀開始,印度家庭嫁女兒,通常嫁妝的置辦費用通常為6萬到13萬美元,如果按照現在的匯率來說,相當於是40萬-90萬人民幣。

對於家境好的印度女性家裡來說,結婚的時候她家裡還得負擔起車子、房子、蜜月旅行、各種傢具的費用。而男性則不需要給出什麼東西,就能白白得到一個妻子和一大筆錢。

這種情況也導致了在印度農村地區的家庭,很多貧困人家因為嫁女兒而被迫傾家盪產的情況。


對於印度的女性來說,她們從出生開始就要受到社會和家庭的區別對待,甚至從小就要開始自力更生給自己攢嫁妝。

傾家盪產嫁女兒,為何丈夫依然不滿足?

然而,就算是女方或者是女方的家庭為了女兒出嫁而變賣家產,傾其所有,嫁到男方家庭後,女性在男方家裡也依然過得非常不好。


據有關統計,在過去的幾年中,印度嫁妝命案在不斷上升,每100分鍾就有一名新娘因嫁妝而喪命。印度政府公布的《暴力侵犯婦女報告書》中指出,1987年至1991年間女性遭暴力侵犯的人命案增加了37.6%。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依然要歸咎於印度嚴格的種族等級制度和極度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就造成了印度男性極為大男子主義的思想,他們認為妻子是屬於自己的附屬品,無論自己要對妻子做什麼都是合情合理的。


不由得感嘆,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的國度里。

7、印度女孩的結婚年齡大約在多少歲?

印度女孩一般不到10歲就會被家裡安排嫁為人婦,她們是沒辦法自己選擇改變生活權利。即便是出生在高種姓家族女性往往不到12歲也是必須要出嫁。大部分國家都有自己認可信仰宗教,而印度的信仰是印度教。印度教認為女孩必須要在初潮來臨之前出嫁,不然極。是必須依託於男人才能生存。在這種教育下,就產生了非常牢固的大可能會給家裡帶來不好的事情。他們認為宗教法典是神聖不可破壞的,《摩奴法典》中強調女人是一切災禍的源泉,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在歷史的長河中形成了童婚的習俗。

在印度家庭中,促成童婚很大程度是可以節省開支的。印度家庭男尊女卑的思想禁錮,為了生出男孩他們對於生育子女往往沒有節制,生下女孩後,父母會早早為他們定下一門親事,等女孩長六七歲就舉行婚禮。早早嫁掉女兒不僅可以剩下撫養的費用,還可以得到一筆豐厚的彩禮。


印度女孩由於社會地位非常低下,尤其是出生在低種姓家庭的女孩,7歲左右就嫁為人婦,老夫幼妻也是常事。女該在嫁人之前是沒有機會讀書。在嫁人之後,就必須承擔起大大小小所有家務。一般在印度家庭里丈夫對妻子毒打是司空見慣,及時新娘告訴娘家人也並不會有所改善,反而可能遭到變本加厲鞭打。


雖然印度法定女孩結婚年齡是18歲,即使觸犯法律懲罰也是很低,最多也不過就是1000盧布、或者十幾天拘留。所以印度女孩童婚很大意義上是由於印度政府監管不力,和印度根深蒂固宗教思想。希望隨著社會文明發現,能逐漸解放印度封建思想,從而解放印度女性。

8、女子因生下女兒遭婆家人用曲棍球棒毒打?

在印度一些落後地區,女方結婚要給男方送很多嫁妝。嫁女成了印度家庭沉重的負擔和父母心頭永遠的痛! 如果女方結婚後又生了女兒,自然會遭到男方的冷臉甚至折磨。上周,一名女性就因為生了一個女兒以及嫁妝問題,被男方家人用曲棍球棒一頓痛打。

據7月16日報道,上周,印度旁遮普省帕蒂亞拉的一名35歲女子,因為給丈夫生了一個女兒,加上給丈夫的嫁妝沒有讓其家人滿意,遭到丈夫弟弟和他的一名朋友,用曲棍球球桿前後猛打。視頻曝光後,打人的弟弟和他的朋友被警方抓獲。目前,女子的丈夫以及小叔子和他的朋友,都將面臨非法入侵和蓄意傷人的指控。

這名女子名叫米娜·卡什亞普,兩年前與丈夫結婚。婚禮上,女方給了男方家裡70萬盧比(約73600多人民幣),男方家人對此一直都不滿意,不願接受,女方因此沒少挨丈夫的毆打。不巧的是,卡什亞普又生了一個女兒。在當地,生女兒意味著要為其准備一大筆彩禮,是賠錢的買賣。男方家人一怒之下,將卡什亞普一通暴打。

印度一些地區,嫁妝已經成為男方家斂財的方式,嫁妝越高,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如今,嫁妝又有了額外的要求,如果婚後女方給男方家裡生了女兒,女方家裡還要再准備一筆嫁妝。據去年的統計數字,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的要求而喪命,更多人致殘或身體留下永久的傷害。目前,嫁妝命案發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長,而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婚姻問題與嫁妝直接相關。

生活在印度的女人命還很苦啊,把女人不當人,感覺生活在中國的女人真的好幸福啊。

9、印度女人的社會地位如何?

從表面上看,印度對女性很尊重、保護:公交車上,沒有老弱病殘專座,但卻有幾乎一半的女士專座,沒有人要求給老弱病殘讓位,但卻自覺給女性讓位,似乎已成習慣,火車站售票處有專門的女性窗口,列車上有兩節女性車廂,女性可以到同等的其他車廂混坐,但男士絕不可以去女士車廂,公交車也有女性專車。
但這些保護,恰恰說明女性在印度受到性騷擾的嚴重程度已到了必須採取非常措施的程度,
按說,印度教崇拜的神靈雖多,但核心神靈——濕婆——是女性,神廟里貢奉的主體崇拜物——性器象徵物更是男女性各半,還明顯女重男輕,印度女性地位應該不低才是。可實際上,我們在多處鄉村看到,村婦忙著,或家務,或農活,而男人們卻到處悠悠晃晃地閑著。
在教育方面,我們倒是多處看到女子學校,還和一個高等女子師范學校的師生歡度了好幾個小時,在不同地方,我們接觸到的受高等教育的女子比男子多。
但在交特布爾時,有一印度中年男子告訴我們,家裡都希望生男孩,不生男孩就會繼續生。有一次在一個車廂里,看到一個家庭,七八個孩子,前面大些的都是女孩,直到倒數第二三才有了男孩,那男孩就特別嬌慣。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環境,女性地位高低由此可想而知。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