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風俗日記
1、關於端午節日記200字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有許多活動,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端午節又叫「詩人節」。而掛菖蒲、喝雄黃酒,則是為了避邪。
這一天,奶奶在家裡包粽子,我也學著包,一開始包動作很笨拙,總是包不好,後來在奶奶的耐心指導下我終於學會了包粽子,奶奶還誇獎我包得好呢!我心裡美滋滋的。
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有意義啊!
2、關於民風民俗的日記兩百字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買菜,突然我看見今天理發店的人似乎異常的多, 有些人寧願排著隊也不願意離去。我有些奇怪了:「為什麼這些人要在今天理發呢?今天不理就不行了嗎?」爸爸聽了我的話笑著說:「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所以都要理龍頭,我一下子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纏著爸爸問個不停,最後爸爸被我問得實在有些不耐煩了便對我說:「回去以後你問你奶奶去吧」。
回到了家我急忙跑去奶奶家,奶奶一邊摸著我的頭一邊說:「二月二,可是一個重要的日子,農家人會找來長竿敲房把龍喚醒,然後用草灰向井台引一條灰龍,再用谷糠從井台向水缸引一條灰龍,早餐要吃年糕和豬頭肉,午餐吃春餅,還要吃炒豆子,天近黃昏時,家家要用灶膛里的灰圍著院子撒一圈,傳說是為了辟邪。」不知不覺中奶奶講完了,我只好走回了家,嗯。
回到了家我又問爸爸:「除了關於二月二的風俗,還有沒有其它的故事呢?」爸爸說:「關於二月二龍抬頭的傳說你想不想聽呀?」我說道:「我當然想聽了。」於是爸爸開個繪生繪色的講到:「武則天稱帝的時候,玉皇大帝大怒,於是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才旱了一年,大地上的人就快死完了,龍王實在不願意看到百姓受苦,於是偷偷下了一場雨,被玉皇大帝壓到山底下,山前面還寫了幾個字:要想龍王出,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報答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可一找三年卻沒有找到。有一次背玉米的老婆婆走在路上,卻沒有扎緊口袋,於是將黃燦燦的玉米掉了一地,人們恍然大悟,玉米像金豆,回去炒一炒不就開花了嗎?於是人們就這樣救出了龍王。」
雖然這個習俗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卻代表著我們古代勞動人民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今天我不僅了解到了風俗習慣,而且還知道了神話故事,這就是我們的二月二,你願意來這里感受一下嗎?
3、春節習俗200字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戶戶准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准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裡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3)200字風俗日記擴展資料: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 。
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里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奇特的風俗作文200字
我一大清早便起來了,身體也因為節日而充了電似的,精神抖擻,容光煥發回。洗漱完畢答,就幫父親貼對聯。搬一把椅子,放在門邊。父親上椅,手拿著紅底金字的對聯,我拿著透明膠,剪成一截一截的,粘著對聯。字上細小的金色顆粒粘在手上一閃一閃的,手變成了金手。往臉上一抹就成了大花臉,爸爸笑著說這兒來了只大花貓。大花貓的鼻子特靈,聞香而去廚房,這兒偷吃一塊,那兒偷吃一片,弄得滿嘴是油,大花貓又變成了一隻饞貓。
5、民風民俗的作文200字
蒙古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介紹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愛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6、作文民族風俗200字
蒙古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介紹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愛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7、民風民俗作文200字
蒙古族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今天我介紹的就是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蒙古族喜歡吃乳酪、奶干、奶皮子、奶油等奶製品,牛羊肉和麵食,飲酸奶子、奶酒,也喜歡喝茶。農牧區的蒙古族主要吃各種糧食和蔬菜,愛喝米酒。
蒙古族的傳統服飾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歡穿鑲邊的蒙古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腳穿皮靴和氈靴,頭纏紅藍布。現在除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節日或喜宴時才穿蒙古袍。
蒙古族人熱情好客。招待客人時,首先擺上乳酪、奶油,各種面制干糧和奶茶,喝完奶茶後還要敬酒。隨後端上手抓羊肉,貴客則上整羊。主人把羊的薦骨連著尾巴放在盤子里,上面放上不帶面頰的羊頭,把小刀遞給客人。客人把羊頭的一隻耳朵割下來,再切一塊肉吃下,然後把刀還給主人,主人才動手切肉,請客人動手隨便吃。為了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熱情,主人要把自己酒杯里的酒,讓在座的每個人都嘗一嘗。蒙古族特別尊敬長輩和教師。無論何時,對年長的人都稱「您」,進門、入座、喝茶、吃飯、敬酒等都讓年長的人領先,「巴格西」歷來被作為貴客迎送招待。
8、端午節的習俗日記2oo字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裡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
一看到媽媽泡米和桌子上滿是粽葉,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到了。
小的時候我不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只知道每年家裡就像過年一樣隆重地過端午節。後來也只是知道一點點關於紀念屈端午食粽子是我們家鄉的主要習俗。剛到五月,家裡就開始浸泡糯米了。媽媽一般都會准備一盆米進行浸泡,同時也把粽葉放在水裡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會更粘些吧,我記得多年來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做的。
端午前一天,媽媽就開始動手包粽子了,我偶爾也會搗亂,試著學包起來,可每次卻都以失敗而告終。看來包粽子也並不簡單。
9、家鄉的婚禮習俗日記200字
在家鄉一些鄉村仍沿襲陳舊的婚嫁風俗,其中結婚這天新郎新娘分別由「十弟兄」、「十姊妹」陪席、「鬧洞房」等禮儀,顯得十分重要。
在結婚之前,男方要派人到女方家求親,得到女方家應允後,男方家要選定良辰吉日,並向女方家報告婚期。隨後,男方向女方家送衣服、首飾、魚肉、煙酒等結婚禮物,俗稱「過禮」。婚期前一天,男女雙方家庭得大辦筵席,宴請親朋好友。當晚,男方家庭設宴時,要選九個未婚男青年陪新郎入席就餐,俗稱陪「十弟兄」;女方家庭設婚宴時,也必須挑選九名未婚女青年陪新娘進餐,叫陪「十姊妹」。並且,「十弟兄」和「十姊妹」為最大,均坐各家的中堂一席,比舅父姑父的席位還要高。
結婚正日這天,男方派人或派車去女方家迎娶,一路吹吹打打,或彩車排排,即「迎親」。有的地方新郎早上去迎親,有的地方新郎先天晚上去新娘家。女婿去的時候,有打女婿的習慣,據說是越打越發。有的還把新郎的鞋襪、衣帽等脫掉要拿紅包、香煙、糖果、手絹等物品來換取。新娘家見新郎等人來迎親後,立即緊閉大門,不讓人進,關的時間越長越好。在此期間,男方的財禮未到位的,必須就此機會補齊。男方迎親的人要用爆竹一封接一封將門「轟開」,還有童男童女鳴鑼開道、開門。無論如何,一般要等到正午十二時方才開門「發親」。
在新娘出嫁途中,遇到河或橋便不許走,應由新郎背著新娘過河或過橋,且多數是打著赤腳背著新娘跑,車或轎跟在後面追。新娘接到新郎家後,已准備好的香案紅燭燃起,鳴炮奏樂,稱為「迎花轎」。新娘在新郎家百米開外得下車或下轎,讓新郎的父親背進門放入「洞房」,戲稱「爹爹背媳婦」。爹爹背媳婦時得化裝打扮,戴上尖尖的綠帽子,披上寫有「今天我值班」的紅綬帶;婆婆脖子上挎著一串醋瓶子,跟著爹爹幫忙。過去,新郎新娘須「拜堂」,現在不多見了,鬧「洞房」、「喝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不僅新郎新娘相互喝,而且新娘和爹爹必須喝。
婚後第二天早上,新郎新娘要向父母親敬茶,父母則要給新婚夫婦喜錢,叫做「丟茶錢」。接著擺桌請親戚朋友喝茶、吃點心,又稱「吃餅子」,新娘新郎抬著茶盒向親友中的長輩敬茶,並送些鞋子、麻糖、毛巾之類的小禮物,喝茶人則要丟「傳茶錢」。新婚第三天,新娘回娘家「篩茶」給父母親喝,稱之為「回門」。第九天又要回娘屋的「返九」,一個月後再到娘家「過滿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