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內鄉有啥風俗

內鄉有啥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07 02:40:09

1、內鄉有啥民族風俗習慣?

內鄉有啥民族風俗習慣嗎?他們是總是想要穿她們民族的衣服

2、內鄉關於春節的傳統文化知識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春節了。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一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一些面放在盆里,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面就這么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啊!又加了一點乾的麵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一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沖到面旁邊,拿出一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一個細長條。結果揉的一節粗一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一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一定的製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擀皮。擀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一小塊一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准備擀皮了。我一手拿著小餅,一手拿著擀麵杖擀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擀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擀大餅一樣擀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擀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一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游戲。餃子煮熟了!嘴裡吃著餃子心裡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一步。我愛中國傳統文化!第二篇「都說冰糖葫蘆酸,它酸里裹著甜。都說冰糖葫蘆甜,可它甜里裹著酸。」聽了這首歌,大家一定想起了冰糖葫蘆,沒錯,今天我就向大家隆重介紹冰糖葫蘆。冰糖葫蘆是我國的傳統美食,它酸甜可口,男女老少都喜歡吃。它不但好吃,而且好看,紅彤彤的山楂果整整齊齊的排列在竹簽上,外面裹著晶瑩透明的糖漿。插在粗糙的稻草棒上,沿街大聲叫賣。這一串串糖葫蘆既像結滿碩果的小樹,又像孔明的草船借箭。到了現在,糖葫蘆的種類發展的很多,有桔子的,有草莓的,還有獼猴桃的。。。。。。好吃極了!不過我最喜歡的就是,有好多水果串在一起的---水果大串聯。看著五顏六色的冰糖葫蘆,我忍不住買下一串,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先是嘎嘣脆的糖漿,然後就是香甜的水果,真好吃呀!香脆的糖漿甜極了,酸甜的水果味在嘴裡彌漫著,又互相融合著,真是一種難以形容的好吃。糖葫蘆象徵著幸福和團圓,它在北宋時期就十分有名。距今有九百多年的歷史了,可想而知當時的街市是多麼的熱鬧啊!大家都爭先恐後地買著冰糖葫蘆。「糖葫蘆好看它竹簽穿,象徵幸福和團圓。它把幸福和團圓連成串,沒有愁來沒有煩。」美味的冰糖葫蘆,我愛你!

3、河南南陽的風俗人情是什麼?

南陽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數不清的名勝古跡向人們述說著華夏歷史的華麗滄桑。距今50萬年的「南召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西峽發現的恐龍蛋化石群震驚世界,被稱之為20世紀「重大的科學發現」。而薈萃於南陽漢畫館的兩千多塊漢畫像石刻,在中國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位置。以創造渾大儀和候風地動儀舉世聞名的科學巨匠張衡,以《傷寒論》澤被後世的一代醫聖張仲景,以《出師表》名垂青史的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都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跫音。
當你站在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上,或者站在截至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板山坪境內的楚長城遺址上,追溯人類文明的潛蹤;當你一睹全國唯一保持完整的南陽府衙、內鄉縣衙的衙堂威儀;當你驚嘆全國規模最大的杜旗山陝會館石雕、木雕藝術的完美;當你面對桐柏水簾寺、浙川香嚴寺、南召丹霞寺、西峽燃燈寺這些佛道文化的名剎聖地;你無疑是穿越時空,走進了紛紛擾擾的歷史煙塵,和人類文明進行了一次偉大的接觸。
南陽的美,不僅在於她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更在於她兼容南北風光的自然山水。目前,以「兩山、兩水、一城」為主體的南陽風光旅遊特色已經形成。靈山、秀水、綠城,更讓南陽魅力四射。
「兩山」:八百里伏牛山,姿態萬千,峭拔如劈,冷峻似鐵,其中寶大曼自然保護區古樹參天,鳥獸群集,石人山南麓奇峰競秀,滿目涌翠,西峽龍潭溝瀑布群水石相依,風景獨秀。而瑰麗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畫,為千里淮河的發源地,登上主峰太白頂,聽百里林濤淺吟低唱,可見山景,能賞水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總面積81000多畝,主峰海拔1870米,森林植物顯示出多方交匯、南北兼容的特色。
「兩水」:被稱之為21世紀中國四大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調工程,使南陽的丹江口水庫更加名聞遐邇,南陽的水也因此更顯魁力。放眼丹江,碧波浩森,漁舟唱晚,水天的一色,日月星斗,盡在其間。而距南陽北的麒麟湖、鴨河水庫,已成為人們休閑渡假的好去處。
「一城」:南陽是全國62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走進宛城,一軸漢代的歷史畫卷撲向您的眼簾。漢畫館珍藏的2000多塊漢畫像石刻生動逼真地再現了漢代的歷史風貌;城東古樸凝重的醫聖飼是張仲景的陵園;城北20公里,則有科聖張衡的墓園和博物館;城西卧龍崗上,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會使您流連忘返。此外,享譽當代文壇的南陽作家群、中國「曲藝之鄉」,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等都賦予了這座歷史名城新的文化內涵。而碧水繞城的白河游覽區,楊柳拂岸,波光躍鱗,則可與歐洲水城、江南水鄉風光爭奇媲美。

4、內鄉吃滿月灑啥風俗是女婿不敬酒不敬茶是嗎

如果你兒子滿月酒,要麼你去敬酒,要麼你爸去敬酒,咱這只要辦酒席基本都要敬酒,你爸敬酒了你就跟著倒茶或者散煙。這叫有老不顯少

5、河南南陽的風俗人情?

南陽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數不清的名勝古跡向人們述說著華夏歷史的華麗滄桑。距今50萬年的「南召猿人」遺址是中原人類的發祥地。西峽發現的恐龍蛋化石群震驚世界,被稱之為20世紀「重大的科學發現」。而薈萃於南陽漢畫館的兩千多塊漢畫像石刻,在中國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位置。以創造渾大儀和候風地動儀舉世聞名的科學巨匠張衡,以《傷寒論》澤被後世的一代醫聖張仲景,以《出師表》名垂青史的三國時期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都在這塊土地上留下了跫音。
當你站在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上,或者站在截至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板山坪境內的楚長城遺址上,追溯人類文明的潛蹤;當你一睹全國唯一保持完整的南陽府衙、內鄉縣衙的衙堂威儀;當你驚嘆全國規模最大的杜旗山陝會館石雕、木雕藝術的完美;當你面對桐柏水簾寺、浙川香嚴寺、南召丹霞寺、西峽燃燈寺這些佛道文化的名剎聖地;你無疑是穿越時空,走進了紛紛擾擾的歷史煙塵,和人類文明進行了一次偉大的接觸。
南陽的美,不僅在於她有豐厚的文化積淀,更在於她兼容南北風光的自然山水。目前,以「兩山、兩水、一城」為主體的南陽風光旅遊特色已經形成。靈山、秀水、綠城,更讓南陽魅力四射。
「兩山」:八百里伏牛山,姿態萬千,峭拔如劈,冷峻似鐵,其中寶大曼自然保護區古樹參天,鳥獸群集,石人山南麓奇峰競秀,滿目涌翠,西峽龍潭溝瀑布群水石相依,風景獨秀。而瑰麗神奇的桐柏山,奇峰若雕,碧水如畫,為千里淮河的發源地,登上主峰太白頂,聽百里林濤淺吟低唱,可見山景,能賞水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的「世界人與自然保護圈」寶天曼位於八百里伏牛山中段的南麓,總面積81000多畝,主峰海拔1870米,森林植物顯示出多方交匯、南北兼容的特色。
「兩水」:被稱之為21世紀中國四大工程之一的南水北調工程,使南陽的丹江口水庫更加名聞遐邇,南陽的水也因此更顯魁力。放眼丹江,碧波浩森,漁舟唱晚,水天的一色,日月星斗,盡在其間。而距南陽北的麒麟湖、鴨河水庫,已成為人們休閑渡假的好去處。
「一城」:南陽是全國62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走進宛城,一軸漢代的歷史畫卷撲向您的眼簾。漢畫館珍藏的2000多塊漢畫像石刻生動逼真地再現了漢代的歷史風貌;城東古樸凝重的醫聖飼是張仲景的陵園;城北20公里,則有科聖張衡的墓園和博物館;城西卧龍崗上,紀念諸葛亮的武侯祠會使您流連忘返。此外,享譽當代文壇的南陽作家群、中國「曲藝之鄉」,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等都賦予了這座歷史名城新的文化內涵。而碧水繞城的白河游覽區,楊柳拂岸,波光躍鱗,則可與歐洲水城、江南水鄉風光爭奇媲美。

6、民俗風情

河南的民俗風情

河南省位於祖國中東部的中原腹地,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處在東經

110°21′~116°39′,北緯31°23′~36°22′之間,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跨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簡稱"豫",又有"中原"、"中州"之稱。河南省的民俗風情較多,下面先介紹幾個供大家瀏覽。

1. 葛記燜餅

葛記燜餅館的創業人葛明惠先生,是清朝滿族鑲黃旗人,生於1882年,他10歲進北京珂王府做事,曾給王爺趕車,頗得王爺欣賞。他勤快好學,閑時常到王府膳食房幫廚,熟諳烹調技藝。當時,王府中有一種主食千層餅,還有一種菜餚名稱壇子肉。有一天,王爺回到府中,感到腹中飢餓,葛明惠便越俎代庖,用壇子肉為王爺燜了一盤餅,又用榨菜、蕪荽沏了一碗湯,餅軟肉香,清湯爽口,王爺大加贊賞。民國初年,戰亂紛紛,葛明惠攜兩子來河南謀生。危難中想起被王爺贊賞的壇子肉燜餅,於是,經朋友幫忙在鄭州火車站附近開了「壇子肉燜餅館」,葛明惠親自站灶,兩個兒子打下手。解放後,葛明惠和他的次子先後去世,長子葛雲祥繼續經營,他繼承發揚父親的烹調技術,使烹制的壇子肉一開壇便香氣溢,達二里之遙,經其多年苦心經營,遂使葛記燜餅成為聞名遐爾的風味小吃。

葛記壇子肉燜餅是用餅和特製的壇子肉加青菜燜制而成。其餅是用軟面烙成千層餅,放涼後切成簾子棍形備用;壇子肉選用帶皮五花豬肉。切成2厘米見方的方塊,先放入鍋內添水煮開,撇去浮沫雜質,撈出肉裝入壇內,下足八大料,外加香腐乳,倒入肉湯封口,大火燒開後,改用文火慢燉,燉到爛熟。開壇時濃香四溢,過往行人聞香止步,素有「開壇香」之美譽。燜餅時,鍋內用青菜鋪底,放上餅條和壇子肉,加高湯稍燜即成。其肉香味醇厚,肥而不膩, 其餅柔軟適口,老少皆宜。燜餅時配菜除用綠豆芽外,更多是用四季鮮菜,如蒜苔、小白菜、四季梅、茭白等。燜餅用的湯。除豬肉湯外,還用雞湯、鴨骨湯。因此燜出的餅軟香不膩,鮮美可口。
2. 旱船

旱船,顧名思義就是在陸地上玩的游戲,它是漢族民間舞蹈的一種形式。開封的旱船,大多用竹、木、秫秸扎制而成,外邊用彩布蒙住,船內裝一雙假腳。玩時將船套系在化了裝的表演者腰間,表演者兩手提著船的兩邊,走著碎步,晃晃悠悠,尤如坐在船上,另一人或兩人,扮作船公,手拿劃漿,在船後或船兩邊,邊走邊劃,如同行船於水上。玩旱船,一般由幾只旱船編為一隊,配上鑼鼓和小曲,跑舞起來熱鬧有趣。50年代前,扮演者多是男子,在船里坐的小媳婦、大姑娘也由男子扮演。後來,女子也加入了劃旱船的行列。每逢節慶日子,往往是旱船、高蹺、大頭人,鑼鼓等混編成隊,同時演出。
3. 開封二月二

開封二月二 農歷二月初二為中和節,民間傳說二月二龍從沉睡中蘇醒,抬頭升空,行雲降雨,故民間又稱「龍抬頭」。開封一帶歷來春季多旱,水貴如油。舊時,開封城鄉都建有龍王廟,祈求龍王降雨,以保夏季農糧豐收。因此,二月二敬龍的習俗在開封相沿不衰。每到二月初二,家家吃飯時都要吃「炒涼粉」,其意為乾旱寒冷的冬季即將結束,溫暖多雨季節即將來臨。二月二開封當地還有食烙饃的食俗,吃時當中捲入雞蛋、肉絲、大蔥、甜醬等,認為食油煎、火烙的食物可防止各種毒蟲的侵害。

4. 豫劇

豫劇鄭州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積淀當數被列為中國十大戲劇劇種之一的豫劇。《花木蘭>、《穆桂英掛帥>、《七品芝麻官>、《朝陽溝>等劇目風靡全國,家喻戶曉。在不同的時期,豫劇都有一些水平較高的代表作,如50年代前期有《小二黑結婚>、《羅漢錢>、《新條件>、《劉胡蘭>、《趕腳>等;50年代後期有《朝陽溝>、《掩護>、《冬去春來>等。60年代更是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現代戲劇目。80年代雖然戲曲陷入困境,但河南的現代戲卻是出現了《金雞引鳳>、《倒霉大叔的婚事>等一批較有影響的劇目。喜愛現代戲的觀眾也越來越多,在不少地方,現代戲觀眾人數超過了古代戲觀眾的人數。同時,豫劇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培養了常香玉、閻立品、馬金鳳、牛得草、王善朴、魏雲、馬琳、高潔等一大批藝術造詣很深的表演藝術家,他們都以其深厚的藝術功底、精湛的表演藝術為人們所稱道。
5. 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

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每年9月1日至9月5日,鄭州都會舉辦以「弘揚中華武術,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為宗旨的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武術節期間,除了舉行規模宏大的迎賓儀式外,還會舉行大型文體表演、少林武術精英擂台賽、文藝演出、旅遊觀光等活動。

7、請問娶河南內鄉縣湍東的媳婦,多少禮金是符合風俗的。跪求答案!

根據風俗,現在似乎是4萬左右吧。這個是可以商量的。和女方商量下了。也好看你家的條件了,如果是女方的爸媽同意那就沒什麼問題。還需要買首飾和衣服。

8、內鄉春節,元宵節的習俗禮儀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歷史】

元宵節也稱燈節,同時也是中國情人節之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約637~約689,字升之,范陽人)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