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不同朝代嫁妝

不同朝代嫁妝

發布時間: 2022-08-06 21:22:23

1、在古代,王室出嫁女兒,公主都有什麼嫁妝呢?

不管在哪個朝代,公主都是受王室喜愛,一來可以鞏固皇帝的地位,二來還可以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所以公主結婚肯定是朝廷中的大事。王室出嫁女兒,那麼嫁妝必定是尋常百姓家的好幾倍。 

記得電視劇上經常播放公主結婚的細節,在結婚前幾個月就開始著手准備好出嫁的事宜。

嫁妝一:服裝。首先要給公主量身定做好的服裝,一般都是幾套一起做,都是用上好的絲綢布料而做,也是專業的裁縫師傅親自裁量。然後交由秀女秀上好看的刺綉紋路。

嫁妝二:金銀珠寶都是整箱整箱跟著出嫁隊伍走,有各種各樣的珠寶,像頭飾、玉佩,朝代貢品類的珠寶,翡翠,戒指,手鐲等等,都是最好的珠寶,足以證明公主的皇帝心中的地位,希望公主嫁過去一樣可以榮華富貴,受人尊重。 

嫁妝三:珍貴書籍、筆墨、棋和琴也會做為嫁妝之一,古代公主基本都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很多公主也會遠嫁,嫁到其他國家不一樣會有自己國家的風俗習慣,所以也很多公主的嫁妝會有這些東西,可以讓公主有家鄉的感覺。

嫁妝四:錢財是肯定不會少的。錢財也是整箱的跟著公主出嫁的隊伍做為嫁妝的。一來可以讓公主有安全感,二來也可以友好兩國之間的往來。 

嫁妝五:貼身丫鬟,一般公主從小都會有貼身丫鬟侍候的,所以在出嫁的侍候丫鬟隊伍也會跟著出行到公主嫁到的地方,照顧公主的飲食起居。可以讓公主更加快速的適應當地的生活,也不至於換 了其他丫鬟會不適應。每個丫鬟的工作崗位也不一樣,有專門負責穿著的,梳洗的,還有專門負責飲食的。還有專門陪伴公主的,還可以配公主逗樂的,怎麼樣的都有,也算是比較精明得力的丫頭。

每個朝代的公主出嫁,必定場面可觀,所以公主的嫁妝也多的不一一細數,前面幾個大的嫁妝都是歷代公主出嫁必備的。 

2、嫁妝是什麼?? 古代嫁妝和現代有什麼差別?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從娘家帶到丈夫家去的衣被、傢具及其他用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送的嫁妝也會不同。

婦女在結婚時帶到她丈夫家裡的錢、物。亦稱「陪妝」、「妝奩」。發送後,女方即准備嫁妝,某些大戶人家當女兒出生時還特地釀酒,裝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稱「女兒紅」,待出嫁日,讓親友分享。嫁妝窮富懸殊,厚薄不一。

古代的嫁妝是女人的私有財產
1、彩禮、聘禮是男方給女方家人的,女方父母有可能將聘禮也作為嫁妝給女兒,但不給也沒問題,女方父母有全權支配。
2、嫁妝是給新娘子的,屬於新娘子的私人財物,婆家是無權動用和干涉的,如果要動媳婦的嫁妝,必須得到媳婦的同意,而媳婦如果不同意也是正當的。在古代,侵佔媳婦的嫁妝是很惡劣的行為,對名聲很不利。
3、女人去世後,她的嫁妝只能由親生子女繼承,如果沒有子女,則要由娘家後人繼承。這是因為從某朝代以後(忘記了是唐還是宋明),中國女子實際上有一定的繼承權,而對娘家財產的繼承就是通過嫁妝來體現,所以如果她沒有後人要返還給娘家,夫家其他人是不得佔用的。
4、如果女人被休離或者離開夫家,嫁妝自己帶走,沒有分割一說。
5、古代的現實生活中,很多媳婦還是會因為軟弱被婆家霸佔嫁妝,但這種事情如果有人告或傳出去,婆家是要付出代價的。古代女子通常用嫁妝來補貼家用(小家庭),資助丈夫讀書或經商,養育並傳承給孩子,也有特別「賢惠的」還用自己的嫁妝給丈夫納妾,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3、彩禮在周朝已經出現,歷朝歷代的彩禮形式有何不同?

最近幾年古風不斷興起,很多古人的婚俗也被重新翻了出來,比如著名的三書六禮明媒正娶這回事,而“三書六禮”與“三媒六聘”,都是同樣的意思。

三媒六聘,自然分成三媒與六聘。

三媒(三書)指的是:

聘書:為結婚而准備的聘請書,也就是婚書,是男方向女方求婚的時候需要用的,在六禮之中的“納吉”環節交過去,而女方接過了聘書,就意味著接受了求婚,在古代,倘若接下聘書又隨意退還的話,那麼這個女子就很難再嫁出去。

迎書:為迎娶新娘時准備的文書,在成婚的當天,新娘過門的時候需要使用,是對新娘還有岳父母的承諾,有點類似於現代的結婚證。

禮書:為列清結婚禮品種類數量而准備的禮單,一般禮書越長,自然也就表示女方嫁得越風光,在古代,彩禮與嫁妝的數量,往往都意味著家庭的地位與財力。

六禮(六聘)指的是議婚到完婚的過程中需要的六種禮節:

納采:這是排列在六禮之首的禮節,等同於現代結婚之前的提親,男方若想要與女方結親,需要先找個媒人上門去說親,將納采禮帶上,跟男方父母一起到女方家中。

問名:這里指的是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在女方接受納采禮之後,就代表接受婚事,此時媒人會問女方的姓名與生辰八字,再進行測算,看未來婚姻運氣會如何。

納吉:男方知道女方生辰八字之後,會去廟里找人占卜測算,如果兩人八字相合,那麼男方接下來就會准備結婚的相關禮物與事宜。

納征:納吉與納征都是同時進行的,納征是說男方將准備好的聘禮送去女方家中,納征的聘禮由禮金與其他禮物組成,具體看男方家的經濟條件。

請期:這里是說男方家在選定良辰吉日後,將日子告訴女方家,徵得同意,如果兩家都沒有異議的話就可以進行接下來的准備活動。

親迎:這是六禮中的最後一步,結婚當天,新郎要親自去迎自己心愛的新娘,以此表示對於自己未來妻子的尊重與愛意,這是不可或缺的。

彩禮在中國的歷史非常悠久

周天子時代正式確定各種婚俗禮節之時就出現了彩禮。《禮記》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彩禮

彩禮的意義與三書六禮三媒六聘都是一樣的,在六禮之中“納征”這個環節,就要用上彩禮,男方的家裡會讓雙數的女性親戚,帶上聘書、聘禮與聘金去女方家裡,而聘禮與聘金等這些,就是所謂的“彩禮”。

所謂禮多人不怪,其實六禮每個步驟之中,都會有備禮出現,而這些備禮,都可以稱作彩禮。

男方家提親的時候,需要准備上寓意吉祥的聘禮,古代用的一般是大雁。《儀禮》說:“昏禮,下達納采,用雁。”

大雁是忠貞之鳥,古人認為大雁南北遷徙也符合陰陽之道,因此在古代大雁預示著夫妻之間琴瑟和諧,這只大雁送到女方家之後就要好好伺候著,六禮最後一步,也就是“親迎”的時候,需要讓主持婚禮的人捧著大雁走在前面,稱“奠雁禮”。

不過,因為作為候鳥的大雁,並不容易捕捉,所以除了顯赫富貴人家,普通人家裡只能用鴨子或者鵝代替。

彩禮象徵吉祥,歷朝歷代的情況均有所不同

雖然彩禮文化出現得非常早,但是古人早期對於彩禮的數額有明確的約束。《周禮》就記載:“凡嫁人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

古代早期的彩禮,只是作為吉祥的象徵,遵從禮節,而並非是一種買賣行為,因此在西周彩禮誕生的時候,就對彩禮的數量進行的約束,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有限,官方對彩禮進行約束,可以減少婚禮負擔,以確保婚姻順利達成。

可隨著時代的發展,彩禮在漢朝時期就開始變味。

東方朔

《漢書》之中就有記載,當時有男子“一饗之所費,破畢生之本業”,就是說辦了場婚禮,結果花掉了大半輩子的積蓄,著名的東方朔,做公車令時歲俸僅六百石,可其聘妻卻花費十萬錢。

而到了南北朝時期,因為當時規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當時很多的父母著急將女兒給嫁出去,根本顧不上要彩禮,恨不得倒貼錢。

在古代,女方得到彩禮之後,需要進行回禮,而回禮往往是彩禮的數倍,稱之為“嫁妝”,古代的嫁妝數額,一般都要遠遠高於彩禮。

三書六禮明媒正娶是極其重要的

古代有妻妾之分,自然,在對待妻與妾的時候,也有截然不同的規矩,所謂娶妻納妾,簡單的意思就是娶妻,需要經過一系列繁瑣的禮節,鄭重相待,才能將妻子娶進家門,然而妾之所以用一個“納”,就是說,只要花錢就行,沒有三書六禮,沒有明媒正娶。

三書

古代與現代不同,現代人結婚登記領證之後就受到了法律的保護,而在古代,除了需要官府承認的文書,還要經過三書六禮的程序,這樣婚姻關系才算正式締結,才受到法律保護,如果沒有明媒正娶,那就只算妾,而在宗法之中,妾通買賣,如若物品一般。

除此之外,古代男方給女方提供的是三書六禮明媒正娶,而女方需要的則是“十里紅妝”,也就是豐厚的嫁妝,當然,古代的嫁妝所謂的“豐厚”,其實與彩禮一樣,並非是指其貴重,同樣還是各種象徵吉祥的物品,顯貴之家自然陪嫁眾多,主要還是看情況而定。

無論三書六禮還是明媒正娶,這些都是古人在締結婚姻的時候必不可少的禮節,不過演變到如今,大多都已經被省略,僅有部分保留。

4、關於古代女方陪嫁清單,你知道多少呢?

從古至今,男女雙方結婚從來都不是兩個人的事,都是關繫到兩個家庭,甚至是兩個家族的大事。所以,古代女子的出嫁嫁妝也是當時受大家關注的。

雙方父母都會大力給自己的孩子置辦好婚禮 ,古代男方則會先去女方提前,然後下聘禮,再商議結婚的事宜,那麼女方,作為女方的母親,更加會給女兒置辦一些結婚嫁妝了。在古代,哪些物品會用來結婚嫁妝呢?

嫁妝一:珠寶首飾,不管怎麼樣的家庭,女兒出嫁都是大事,都會被女兒配上一些珠寶配飾。如果是普通家庭,則會配置能力范圍內的珠寶,像銀飾,手鐲呀,項鏈之類的。如果是富裕人家的女兒出嫁,那麼珠寶肯定是選擇金銀首飾了,一般黃金都是受大家喜愛的,黃金一直有情比金堅的寓意,也祝願新婚夫妻一直情比金堅。黃金也有保值和升值空間,所以大多數家庭都會配上黃金首飾等。 

嫁妝二:各類擺件,像銅類擺件,銅孔雀,銅娃娃都會做為古代女子的嫁妝呢,可以給房間增加一定的氛圍,也有特殊的意義呢。 

嫁妝三:床被等用品。古代的女子出嫁,很多家庭也會給女兒送上被子之類的床上用品,也會叫做合歡被,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朝代里,被賦予豐富的表徵和寄託。合歡被寓意著新人可以和和美美,白頭到老,在古代,被子越來,象徵著女方越富有。也表示女方父母越疼愛自己的孩子。鴛鴦枕頭,也是愛情的美好象徵,可以寓意著夫妻雙方像鴛鴦一樣雙雙對對。陪伴終身,寓意著夫妻白頭偕老,夫妻恩愛。 

嫁妝四:像一般的生活用品,喜盆、鏡子剪刀,算盤,綉花鞋等等也可以作為古代女子的陪嫁物品,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都可以祝福新人百年好合,共沐生活的美好。 

5、古代人們結婚的彩禮是什麼?三媒六聘是什麼呢?

相信大家對三媒六聘這個詞並不陌生,平時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聽到這個詞,但是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三媒六聘具體是指的什麼卻並不了解,那麼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古人成親前的三媒六聘具體是指什麼呢?

古人結婚的時候彩禮有兩種含義,聘禮跟聘金兩種,這種婚俗是從西周的時候開始的,在不同的朝代內,它有不同的特點,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彩禮貴,其實古代的彩禮更多,因為厚重的彩禮對婚姻發展帶來了一些不好的影響,因此就形成了三媒六聘。


三媒六聘中的三媒其實就是三個媒人,男女雙方各有一位媒人代替新人去交談,然後再有一個中間人做媒,可能這里大家會有些不解,要那麼多媒人幹嘛啊?主要是因為在古代,女子通常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不可能直接去跟男方談論婚事,所以就需要託付給媒人,讓她們去交談。

而六聘則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跟親迎。納采其實就是提親,男方家如果看上女方的話,就會通過媒婆向女方家提起成親,然後讓媒婆拿著禮物去女方家,如果女方也同意了的話,就會進入問名的流程了,問名其實就是女方將八字給男方的媒婆,然後男方就會將雙方的八字給合一下,看看兩個人是否適合成親,合八字的時候其實就是納吉。納吉成功了以後男方就會給女方送上一定的厚禮,之後就可以定下婚約了。


男方跟女方字定下婚約以後,會行一次大禮,這里的大禮跟正式成親時的婚禮是不同的,定下婚約以後行的這次大禮其實就是納征,然後男方會將彩禮給女方,之後女方也會給男方回禮,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嫁妝,但是不同的是,古代的嫁妝要比彩禮多出好幾倍,因此古代嫁女兒比給兒子娶媳婦還要費錢。

納征完成了以後,就是定婚期了,婚期通常都是由男方定好了以後,會帶上禮物去到女方的家裡告知女方,看看女方是否會同意,這個過程就被稱為是請假。

等到這一切結束了以後,就剩親迎了,其實親迎就是新郎官親自去娶新娘子,然後將新娘子從娘家接走,之後就是正式的成親流程了,將這一切都做完以後便算是成了。

而且這六聘當中的每一節所送的禮都是有不同的講究,納採的時候需要用雁,因為古人認為大雁代表著吉祥,並且大雁還必須是活著的,放在女方家還需要好好養著,另外大雁最好能夠是一對,預示著夫妻二人長長久久。不過大雁並不會只待在一個地方,它們會根據不同的季節去不同的地方,因此通常只有大戶人家才會有可能用大雁,普通人家都是用鴨子或者是鵝的。


其實在不同的朝代,彩禮也會發生不同的改變,比如說在南北朝的時候,有條法律規定,女子十五歲不嫁出去,父母就得坐牢,在這樣的情況下,哪還顧得上要彩禮啊?倒貼也得將女兒嫁出去。而在漢代的時候,彩禮貴到人神共憤,很多人家為了給兒子娶媳婦,傾家盪產都是有可能的。

其實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彩禮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象徵吉祥,因此只要小夫妻二人能恩恩愛愛的就好了。

6、先秦時期就出現嫁妝了,古代的嫁妝究竟有多少呢?

嫁妝和彩禮是現代中國社會年輕人結婚,繞不開也躲不掉的習俗,很多人對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彩禮,嫁妝感到頭痛。然而,結婚是女方陪上嫁妝是自古以來的習俗,在古代,嫁妝的類別更是豐富多彩。

陪嫁妝的目的主要有2個,

1.作為聘禮的回禮,男方下了聘禮以後,女方家裡為了顯示自己和男方實力相當,不是為了賣女兒,而回一些嫁妝。

2.作為女方的個人財產,為自己後面的生活做個保障。嫁妝的多寡,對應著女方在夫家的地位高低。

嫁妝主要分為幾個類別:

一、陪嫁人員。一般大戶人家,貴族的小姐會配備一些貼身丫鬟,男僕等,在新的家庭裡面繼續做事。從娘家帶來的僕役,繼續在夫家做服務工作,奴僕對主人依附性高,女主人對他們也比較信賴,陪嫁人員也可以作為娘家人給予女方支持和幫助。

二、金銀首飾,家居,生活用品。古代婦女一般來說是沒有經濟來源的,所以自己手裡可支配的錢財越多,在夫家的地位越牢固。

1. 金銀首飾一般選取比較輕巧,價值高的一些物品,便於流通,必要時補貼家用

2. 傢具方面一般有,妝匣、拔步床、悶戶櫥、壓箱底、樟木箱、子孫寶桶等。這些傢具都有著美滿吉祥的寓意,而且價值十分高昂。

3.日用小件一般是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生活用品,如痰盂、紅尺、花瓶、銀包皮帶、龍鳳被、龍鳳碗筷等。痰盂象徵著子孫滿堂,紅尺寓意良田萬頃,花瓶代表著花開富貴,皮帶寓意腰纏萬貫,龍鳳碗筷碗筷象徵著豐衣足食。

三、商鋪、房屋、田地等不動產,這類嫁妝主要是為了養老和傳承,為以後生活的巨大變故做好應對准備。

7、嫁妝在古代有哪些講究,真的是不豐厚就嫁不出去嗎?

大多數人認為,古代男子娶妻需要彩禮,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古代女子出嫁還需要嫁妝,而且是必須配備的。尤其在宋朝,如果沒有嫁妝,女兒可能面臨嫁不出去的風險。即便是嫁出去了,也會被別人瞧不起。所以,古代女子在出嫁的時候必須置辦豐厚的嫁妝,有時出嫁的嫁妝甚至比男方家出的彩禮還要多。為什麼古人在嫁女兒時,如此看重嫁妝呢?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古人結婚也喜歡攀比,怕出的嫁妝少了被親朋好友笑話。第二:為了提高女兒在婆家的經濟地位,嫁妝越多,在婆家越有發言權。如果嫁妝太少,在婆家會被瞧不起,甚至被冷落。第三:嫁妝屬於女人的私人財物,如果有什麼變故,女子還可以變賣嫁妝謀生。所以,在古代,嫁女真的是要賠本的!


《羋月傳》中的媵婚

先秦時期,女子出嫁備嫁妝,被歷朝歷代效仿!

新疆民歌《達坂城的姑娘》中有一句歌詞:「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給別人,一定要嫁給我,帶著你的嫁妝,領著你的妹妹,趕著馬車來!」估計很多人很好奇,難道在新疆結婚還要帶著嫁妝和妹妹一起出嫁?據說,歌詞中那句「領著你的妹妹」,由於翻譯錯誤「妹妹」其實是「伴娘」的意思。其實,在先秦時期,諸侯嫁女的時候,還真是讓女兒帶著嫁妝,領著妹妹,趕著馬車一起出嫁。

根據《左傳•成公八年 》記載:「凡諸侯嫁女,同姓媵(yìng)之,異姓則否。 」這句話意思是說,凡是諸侯嫁女,同姓女兒一起隨嫁,而不能使用異性女子作為陪嫁。

什麼是「媵」呢?東漢經學家鄭玄在《儀禮•士昏禮》中解釋說:「古者嫁女,必侄娣從,謂之媵。」意思是說,古代諸侯嫁女,必須以侄女或者女兒的妹妹一起跟從隨嫁一夫,稱之為「媵」。

而這個「媵」原本的含義指的是隨嫁的人或物,男女都可以作媵。所以,「媵」和現在女子出嫁時的嫁妝道理是差不多的。當然,又有本質上的區別。


五張羊皮換宰相

比如在司馬遷《史記•秦始本紀》中記載:「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里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公元前655年,晉獻公用璧玉、良馬賄賂虞國借道伐虢。在滅了虢國以後,又滅了虞國,並俘虜了虞國君主和大夫百里奚。被俘虜的百里奚,作為秦穆公夫人的陪嫁奴僕送到秦國。《史記》當中的「媵於秦」,其實就是將百里奚作為晉獻公女兒的嫁妝,一起送到秦國。

據說,春秋時期諸侯嫁女,會鑄造青銅器作為嫁妝。青銅器上的銘文會記載出嫁女子的身份、稱謂、祝福語等相關信息。當然,青銅器只是諸侯嫁女時嫁妝的一部分,除了媵從、青銅器還有馬車等物品。


晉文公

例如,晉文公重耳,曾經流亡齊國的時候,齊桓公把女兒姜氏嫁給他為妻,並且還送給他二十乘車馬作為嫁妝。

從春秋時期諸侯嫁女來看,諸侯在嫁女兒的時候,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車馬,總之陪嫁的嫁妝相當的豐厚。當齊桓公去世以後,齊國出現內亂。晉文公因為陪嫁豐厚,安享富貴,都不打算復國了。姜氏為了逼迫晉文公離開,直接將晉文公的侍妾殺了,並將其灌醉才讓隨從偷偷用馬將他運載出齊國。所以,先秦時期貴族嫁女,嫁妝豐厚真的沒的說。

兩漢時期,富豪嫁女流行送奴婢!

先秦時候,庶人地位低,本身沒有什麼錢財,所以陪嫁自然就不流行。據說,很多在宮中或者士大夫家裡做奴婢的女子,都是被獎勵給下人。心好一點的地主就附送嫁妝,將其嫁出去。秦朝統一六國以後,以前的六國貴族也淪為庶人。秦朝滅亡以後,先秦嫁女送「嫁妝」的風氣,在民間也流行起來了。


卓文君與司馬相如

先秦時期貴族嫁女不是送奴婢,就是送車馬。其實,到了漢代也是如此。例如,西漢時期的卓文君,沒有得到父母的同意,跟司馬相如私奔。由於司馬相如家裡很窮,兩人過著貧困的生活,卓王孫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當中有「卓王孫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錢百萬,及其嫁時衣被財物。」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本身是富豪,見女兒這么窮,實在有損自己的顏面,不得已就贈予女兒卓文君一百個年輕的僕人,和上百萬的錢財。其實,卓王孫贈予卓文君的僕人和錢財,就是嫁妝。卓王孫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女兒過貧困的生活,所以給了他們一大筆錢財。

卓文君有了錢以後,與司馬相如回到成都,買了田產和豪宅,成為了富人,從此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真的有點像童話故事。估計,很多人會說,司馬相如在「吃軟飯」。其實司馬相如並不是在吃軟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並非看中卓文君家的錢財,而是出於愛情。

而卓文君的父親給一大筆錢財給他們,並不是同情司馬相如,而是同情自己的女兒。其實,在我國歷史上這種情況也不多見。很多時候,都是出於攀比才置辦很多嫁妝。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送奴婢是不可能的。但是,出於面子和婚禮儀式的需要,普通家庭送不起奴婢怎麼辦呢?

據說,現在的「伴娘」和「伴郎」就是從先秦時期的「媵婚」送奴婢作為陪嫁演變而來的。在漢代富裕家庭在女兒出嫁的時候送奴婢,而普通窮人家庭送不起奴婢。所以,他們就想了一個辦法,請兄弟子女做「伴娘」和「伴娘」來充當奴婢。如果家裡沒有多餘的錢財,就送傢具,或者送其他值錢的東西。所以窮人家庭送傢具是最好的辦法,這種結婚儀式,從漢代也逐漸流傳下來。

唐朝嫁女如同王愷與石崇鬥富,奢侈程度令人咂舌!

很多人應該看過南朝劉宋王朝臨川王劉義慶編寫的《世說新語》,裡面有王愷(晉武帝司馬炎的舅舅)與富豪石崇鬥富的故事。王愷飯後用糖水洗鍋,而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王愷做了四十里的紫絲編成屏障,石崇就做五十里的綵綢為屏障。晉武帝覺得鬥富很有趣,就賞賜了一個珊瑚樹給王愷。有一次,王愷請客吃飯,飯後用珊瑚樹顯擺,被石崇用鐵如意敲得粉碎。在場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王愷讓石崇賠償。石崇就叫家奴從家裡搬來六七個光彩奪目的珊瑚樹,讓王愷隨便挑選,最後王愷不得不認慫。


王愷與石崇鬥富

雖然說,王愷與石崇鬥富沒有涉及到婚姻,其實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兩家人娶妻或者嫁女,那種場面是多麼壯觀,真的不敢想像。其實,從魏晉南北朝以後,王愷與石崇鬥富的情況就一直沒有間斷,直到唐朝還沿襲了這種奢靡之風。

在《資治通鑒》當中記載:唐懿宗李漼與郭淑妃生的女兒同昌公主出嫁,由於唐懿宗特別喜愛這個女兒,他將宮廷中的珍寶古玩幾乎全部作為嫁妝。並在長安廣化里還賜予了豪宅,據說豪宅的窗戶都用珠寶修飾,院內的井欄,平時用的葯臼和馬槽櫃子也用金銀製造,還有用金絲編成筐箕,賜給錢幣五百萬緡(串),其他財物不勝枚舉。可見,唐朝皇室嫁女的陪嫁有多麼的奢侈。估計,連王愷和石崇看了,都甘拜下風。


唐代裝飾(景甜)

唐朝貴族結婚的陪嫁奢侈之風,其實從唐太宗時期就有了。唐太宗與長孫皇後生了一個天生麗質的女兒,並取名李麗質。唐太宗十分疼愛,貞觀二年(628年),李麗質詔封長樂郡公主。公主成人到了出嫁的年齡,唐太宗害怕公主嫁到夫家受人欺負,最終選擇長孫無忌的長子長孫沖為駙馬。後來公主出嫁,唐太宗給長樂公主准備的嫁妝,都超過了長公主出嫁時的嫁妝。由於不符合禮節,遭到魏徵和長孫皇後的反對,但是唐太宗還是給了公主一個盛大的婚禮。

由於社會風氣不好,當時的宰相高儉曾上書唐太宗,希望禁止奢靡的婚俗習慣。所以,在《新唐書•高儉傳》中就記載:「三品以上官員家納幣不得超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之家二百匹,六品、七品之家一百匹,全為嫁妝,夫家禁止收受陪門資財。」其中的「納幣」就是現在的彩禮,而在陪嫁的時候,夫家不能收受女方家陪嫁時的資財。雖然說,唐太宗也有禁止這種行為,但是無法落到實處。就像唐懿宗當政時期,皇帝嫁女都這么奢侈,貴族也不能示弱是吧!

宋朝輪財力說媒,女性出嫁必備嫁妝,不然嫁不出去!

在《警世通言》第十六卷有一個故事叫做「小夫人金錢贈年少」,故事發生在北宋首都汴京。有一個開線鋪的員外叫張士廉,年過六旬,他家裡有十萬資財,但是無兒無女。為了續香火找來兩個媒婆去說媒,並對她們開出了三個說親條件。第一件,對方要人才出眾,相貌要好。第二件,要門戶相當。第三件,對方必須有十萬貫房奩(嫁妝)。

大家看完這一段描述有何感想,在宋朝是不是覺得有錢就是大爺。一個60歲的員外,家裡有十萬資財,還必須要對方有十萬的嫁妝。有嫁妝還不行,長相還要漂亮的,沒有姿色還不要。也許很多人覺得,這只是個例,其實在宋朝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仿宋美女

比如北宋末年,秦檜投降金國以後,他的妻子王氏擔心被甩,就在秦檜面前吵鬧說:「我嫁到你們秦家那可是明媒正娶的,光嫁妝就有20萬貫,難道你現在想要丟下我嗎?」古代1貫大約1000文,1000文大約現在的200元錢,20萬貫合計4000萬元。即便是現在4000萬也是一個天文數字,誰嫁女動不動就送4000萬嫁妝,估計在現代社會也是罕見的。秦檜的老婆說這番話,意思是說,我把全部家當都送給你了,你必須把我也帶走,否則都對不起自己的嫁妝。

所以,在宋代嫁女必須有嫁妝,如果沒有嫁妝,那隻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賣女為妾」。也就是把女兒賣出去,不用嫁妝,且還會收到一筆彩禮。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嫁女,那麼必須准備隆重的嫁妝,不然就是將女兒賣給別人做小老婆。即便是出嫁了,也會被瞧不起,甚至被退婚。

例如,《太平廣記•閻庚》裡面有一個鬼故事,一個叫張仁亶的人,幼時家裡貧困。當地有一個叫閻庚的人,家裡在經商,由於仰慕張仁亶品德,一直去父親那裡偷錢救濟張仁亶。後來被父親發現,將閻庚臭罵了一頓。張仁亶為了不連累閻庚,決定離開住地去白鹿山。由於兩人關系很好,閻庚不忍心,於是跟張仁亶一起到白鹿山。兩人在晚上住店的時候遇到一個客人,張仁亶好心請客人喝酒。結果發現這個人是鬼,張仁亶問鬼,自己能否做官。鬼說,可以做官,而閻庚不能。張仁亶想幫助閻庚,於是鬼就告訴他一個方法,可以娶一個女子,以後就可以富貴。


古代新娘

由於這個鬼是負責當地姻緣的,於是將那戶人家的姓名告訴二人。讓他們去找,並說,半路會下雨,躲雨的時候就會遇到。他們走了六七天,果然下雨了。就在躲雨的時候,張仁亶去敲門。過了很久,這家人因為一些事開門遲了。開門老婦解釋說:「我只有一個女兒,先前許配西村張家。今天過嫁妝,無禮嫌少,這是輕視的意思,已經決定解除婚約了。」

從這個故事來看,嫁妝少了還會被退婚。可見,宋代真的是以財力說媒。如果家裡的嫁妝不豐厚,還面臨被退婚,甚至嫁不出去。據說,蘇軾的弟弟蘇轍為了嫁女而,出售了一處田產,湊了9400貫的嫁妝。他在自己的日記里說這是「破家嫁女」。連大文豪都難以避免宋朝的厚嫁之風,更別說其他人了。在宋朝普通家庭要是沒有嫁妝,女兒還真的難以找到合適的人家。

明清嫁女也很豐厚,誰都無法逃避嫁妝這一關!

根據明朝著名的哲學家王陽明在《王文成全書》一書中說:「男女長成,各宜及時嫁娶;往往女家責聘禮不充,男家責嫁妝不豐,遂致愆期;約長等其各省諭諸人,自今其稱家之有無,隨時婚嫁。」

這句話的意思是。男孩和女孩長大成人了,要及時結婚。在結婚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女方嫌棄男方聘禮少,男方嫌棄女方嫁妝少,而導致結婚日期被延誤!一旦有這樣情況發生,要及時報告。而且約長(鄉長或族長)等人,要上下協調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確保男女都能夠在適齡的時候結婚或者出嫁!


古代新娘鳳冠霞帔

從王陽明的《王文成全書》來看,明朝也會因為彩禮和嫁妝出現分歧。不過,出現分歧,有族人介入調解。那麼,就可以避免因為彩禮或者嫁妝問題而談崩。

在明朝奴婢可以買賣,很多大富人家依舊可以買賣奴婢作為女兒的嫁妝。不過普通家庭的嫁妝一般是手鐲、項鏈、盆桶,床上用品等,據說在南京還有一種風俗,女方的嫁妝當中還有一把紅漆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清朝的嫁妝大多與明朝相仿,比如清代小說集《警寤鍾》有一個故事:「當地的戚知府,有個兒子生病。戚知府知兒子將危,要娶媳婦過門沖喜。當地的桂公將女兒嫁給戚知府,且嫁妝非常的豐厚,買了二個丫鬟,一個小廝作為陪嫁。」

《警寤鍾》雖然是小說,但是從側面也反應一個事實,在清代還流行買丫鬟和小廝作為陪嫁的習俗。尤其是達官貴族,這種風氣直到清朝滅亡才逐漸消亡。


孝聖憲皇後

說實在的,古代娶妻時的彩禮和嫁女時的嫁妝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娶妻是娶對方的女兒,而對方嫁女反而要送奴婢和大量的錢財,可見古代嫁女比娶妻更費錢。尤其是那些大富大貴的家庭,為了女兒能過上好日子,嫁過去不受婆家欺負。幾乎把一半的家當都拿出來做了女兒的嫁妝了。而那些,窮人家庭就不說了,嫁妝是沒有,反而被迫賣女為生。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其實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嫁一個好男人。要是嫁一個渣男,富裕又怎麼樣呢?結果還是過得不開心不幸福。

為了避免結婚陋習的發生,南北朝時期的教育家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道:「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計厚奩。」嫁女兒選擇品質好的女婿,不索要貴重的聘禮。娶兒媳要求端莊的淑女,不要計較厚重的陪嫁。現代由於重男輕女,導致男多女少,男方娶妻基本不敢提嫁妝的問題。現在主動權基本掌握在女性的手中,其實為了擁有一個完美而幸福的婚姻,面對經濟問題,女方的要求不要過於嚴苛,還是要量力而行。就像古代,不同的家庭還是要不同的區分對待。




8、古代公主嫁妝清單,一般有些什麼?

1、針線盒,自古針線便是女紅的必須品,會不會女紅便是判斷女子是否可以成為賢妻良母的標准。陪嫁備針線盒有個美好的寓意,即祝福新娘家庭溫馨、幸福,做為人尊敬的巧手能幹新娘。因此,針線盒也成了女子陪嫁的必須品,古時候無論是貧民老百姓還是大家的千金小姐嫁妝都要備它,婚後更是用它作為生活和消遣的一個工具。
2、壓錢箱 ,九寶中的第九寶是壓錢箱,是古代女子嫁妝清單之一,藉以表示女方家境富裕,同時也是女子婚後用於收藏心愛珍品之物。
3、鴛鴦枕 ,鴛鴦從古至今都是愛情的永恆象徵,是一夫一妻、相親相愛、白頭偕老的表率,甚至認為鴛鴦一旦結為配偶,便陪伴終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再尋覓新的配偶,而是孤獨凄涼地度過餘生。因此也多用來形容相互扶持的,相親相愛的夫妻。「鴛鴦枕」陪嫁則更是表達了對夫妻恩愛,白頭偕老,永不分離的美好祝願。

4、龍鳳毛巾 ,龍鳳毛巾,顧名思義一條龍巾,一條鳳巾,一般是要准備兩條的,新娘新郎各一條。其實,毛巾自古就是喜慶的象徵。在新娘的嫁妝上備上毛巾,不僅是為了烘托結婚的喜慶,更是為了表達家人對新人的祝福和希冀:希望新人們的婚後生活溫馨貼意、長長久久、幸福甜蜜。

5、喜盆,喜盆,又叫聚喜寶盆,有送喜招吉之意。做嫁妝的喜盆要用紅布包好,由娘家的未婚女子端到婆家,然後親手遞給婆婆。婆婆接過喜盆,則證明婆婆正式接納了媳婦。喜盆中還要放置一些有著美好寓意的物品,例如花生、紅棗、蓮子、桂圓,以寓意早生貴子;大蔥和明子,以祝福將來生孩子聰明等等。

6、喜梳,喜梳也是中國古代傳統嫁妝的必備物品。在婚禮前夜,新娘由長輩梳頭,一面梳,一面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堂。婚禮後,還要將新郎和新娘的頭發梳在一起,秤之為「結發」,有「結發夫妻」「白頭偕老」之意。

7、鏡子,代表圓滿、完滿,以及寓意新娘的姿容秀麗,是對新娘婚姻生活甜蜜美滿的祝願;縱使時光流逝依然永葆青春、花容月貌的美好寄託。

8、都斗,原是量糧食的器具,在婚嫁禮儀中用於彰顯男方的財富雄厚、家境富裕,女兒嫁過去之後也能過上豐衣足食、輕松無憂的富裕生活。

9、剪刀,是古代婚禮中的「六證」之一,生活中主要作服裝剪裁之用,婚嫁禮儀中寓意新娘婚後生活的綾羅綢緞、前程錦綉,共享人生的榮華富貴。

10、算盤,生活中用於算籌收入和開支的計算工具,婚慶禮儀中的千足黃金算盤,寓意新人對未來安寧富裕生活的理想與規劃,能夠合理的投資理財,贏得廣茂財源。

11、綉花鞋,鞋與「偕」同音,寓意夫妻相親相愛,長相廝守,在花繁錦綉的美好歲月中白頭偕老,共沐生活的瑰麗與芬芳。

12、尺子,量具,婚姻生活中引申為衡量幸福的標准,指百子千孫,幸福源遠流長,同時也是對新人今後生活事業步步高升的祝福。

9、古代女子出嫁,娘家人一般會給她們准備什麼嫁妝?

現在咱們娶老婆都是要車要房,娘家人會給一些相應的嫁妝,包括被子、豬肉、首飾之類的,各地風俗不同嫁妝不同。而古代的娘家人會給新娘准備很多嫁妝,除了常規的房子、土地、首飾、化妝品,還有小瓷鞋、白手帕、銀托子和銅盒,這些東西都是比較污的。



其實說古代是封建社會,他們的很多思想並不封建,甚至比現在還開放,尤其是在夫妻生活方面,研究的花樣十分的多。由於古代的娛樂項目比較少,晚上又沒有手機、電視、電腦之類的東西可以消遣,還沒有計劃生育的限制,本著多子多福的思想,自然就會在房間里研究男女之事了。

關於新娘的嫁妝,常規的房子、土地、首飾和化妝品這類東西,就不用多解釋了,大家都懂得,下面來具體解釋一下那些比較特殊的。



小瓷鞋:古代人比較喜歡小腳的女人,三寸金蓮算是標配,精美奢華的小腳瓷鞋擺放在房間中,可以讓夫妻之間的感情迅速加溫。

白手帕:貞潔對於古代的女性來說甚至比生命還重要,而這條白手帕就是用來驗明女性的貞潔的,新婚之夜把它放在新娘的身子下,如果有落紅,就代表新娘子是完璧之身。如果沒有落紅,婆家人就會非常看不起她,甚至可以直接休掉她。

銀托子:新娘總會來例假,當新娘來例假的時候,就會讓新郎用這個銀托子來解決生理需要,排泄精力。

銅盒:銅盒裡面可能是梳妝用的化妝品,也可能是夫妻生活用的葯粉,讓新郎新娘更好的體驗第一次的生活。


這些陪嫁品現在已經看不到了,時代總是在變遷的,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有興趣的可以去博物館參觀下這些古人的東西。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